如何做好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带教工作

2023-02-15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如何将所学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关键, 因此临床实习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而如何将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开展得更好, 使学生在实习阶段受益更多则是值得我们广大医学临床教师认真思考及研究的问题。

在血液科实习的同学每天都感觉比较忙, 写病程、拿血、测血糖、测血压, 但是轮完血液科的同学却一致反映学不到东西, 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其实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1) 老师带教意识不强, 只带不教。 (2) 师资力量不够, 血液科内容生僻, 有很多问题老师自己都不清楚, 无法向学生解释。 (3) 师生之间沟通不够, 不知道学生需要什么, 有些什么要求。目前我院各科室临床工作都很繁忙, 所以除了血液科之外, 其他科室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相类似的问题, 那么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下面我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以助于以后我们将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做的更好。

1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有一流的教学质量, 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师, 应当除具有较好的临床工作能力、外语水平、科研素质外, 还要具有很强的教学意识, 明白带教不是负担而是责任, 不能把实习生仅仅当作帮手, 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知识予他们。

医院要分期分批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 鼓励“传、帮、带”和自我提高, 或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有关院校经验丰富的教授来院授课及现场教学查房示范, 同时创造条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或参加有关教学学术会议, 以达到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带教能力和不断提高师资水平的目的。

医教科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 开展评教评学及评选优秀带教教师, 优秀实习生的活动, 激励师生共同做好教与学的工作;要加强师生间的沟通联络, 注重信息的反馈,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带教老师要进行严格考核, 考核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一是由医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考核, 如带教能力、效果、责任心等等;二是由学生对带教教师进行评价, 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考核的情况在全院进行张榜公布, 以起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1]

2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单纯被动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采用生动、有趣、多种多样的灵活方式。

(1) 临床实习小讲课:可采用启发式教学讲课, 根据教学重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引起学生追求答案的悬念, 引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充分发挥其内因作用, 并使其对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特点加深印象, 进一步的巩固理论知识。

(2) 采用病例讨论教学:定期进行病例讨论课, 讨论前把病例资料发给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每个小组安排1个同学发言, 由同学根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得出诊断及治疗方案, 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把有疑问之处提出来大家讨论, 最后由老师结合病例进行讲解、总结。这样以学生为主体, 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综合归纳与分析能力。

(3) 教学活动应注重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正规训练,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带教老师对学生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医疗文件书写等各方面都要进行规范化指导, 对一些常用操作技能, 如骨穿、腰穿、胸穿、腹穿等, 带教老师应先讲解规范化操作步骤, 然后再带领他们做。在实习生进行操作前, 要求实习生先掌握穿刺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再给学生进行示范操作, 边做边讲解操作要领, 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 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

(4) 采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对一些内科疑难病例、罕见病例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在学生面前同时呈现临床体征、影像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改变等,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疾病理解, 还可以达到用一个病例讨论多种疾病的教学, 强化了鉴别诊断的教学, 同时这样也很好的解决了临床上典型病例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矛盾。[2]

3 改革考核模式,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必须改变重知识、轻技能, 重理论、轻实践, 重笔试、轻实践考试等状况。临床实践技能是医学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要真正发挥临床技能考核的导向作用。近年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颁布实施, 国家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已日趋规范化, 对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技能要求愈来愈严格。对于实习生的临床技能考核可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对临床医师临床技能要求以及《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基准, 改革原有临床技能考核模式, 拟定新的考核方案, 进一步细化、量化考核标准, 增强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操作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3]在理论考试时增加口试方法, 注重学生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技能, 以及临床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选择、结果的解释、疾病的综合分析能力、医德医风、医患交流与合作技能、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建立起科学的评估方法。

总之, 医学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医学生初步具备临床医师基本素质的关键阶段, 是影响医学生毕业后工作质素的重要环节, 因此, 所有医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对如何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出谋献策, 集思广益, 以期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摘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如何将所学理论运用于临床实践是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关键。本文就如何将临床实习中的带教工作做的更好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临床实习,带教,提高素质,改革,保证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占齐, 龚楚楚.临床教学质量控制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7, 14 (7) :535~536.

[2] 刘月波.谈谈内科学临床实习教学[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7, 3:267~269.

[3] 高建辉.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8) :726~729.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讨下一篇:对被7整除的新判别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