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22-09-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手机, 电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 电脑以其信息的时效性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喜爱, 为我们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第一手快捷的方式, 而摒弃了传统媒介要到第二天以至于更久才可以得到信息的途径。而且网络信息的海量性也为我们多方获取信息提供了材料依托,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 在海量信息汹涌而来的时候, 我们如何去甄别真伪, 是非曲直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由于大学生多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 涉世不深, 还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 所以遇到问题难免有失偏颇, 当看见网络信息的时候往往就人云亦云, 容易走入歧途, 或者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网络信息还没有一定的机制去监管, 所以在面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时候, 很容易受到一些蛊惑或者是诱导, 使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偏颇, 所以如何运用好新媒体的力量,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

一、新媒体的特征

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们会发现新媒体正在逐步改造我们的社会, 而我们对于新媒体的依赖与使用也愈加趋向于完善。

(1) 传播的互动性。首先, 对于传统的媒介, 我们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其图片, 文字, 不能发表自己在阅读之后的看法与建议。但是新媒体却大大改善了这一弊端, 可以进行双向沟通, 评论者可以和发布者在网络上第一时间或者是进行实时互动交流。我们可以对收取到信息进行评论、批驳、沟通交流、请教、询问等等, 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平等的公众平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而不受到时间, 时空地域的多重限制, 尽享随时随地沟通的乐趣。 (2) 传播的即时性。大家都知道, 以前的传统媒介是受到时效性限制的, 当我们通过书墨清香了解到某些信息的时候, 已经是事情发生很久的事情了。而现在新兴的新媒体以其传播的即时性深受我们高校大学生的喜欢。手机为例, 所占空间小且携带方便, 无需其他设备终端的支持, 亦不受地域的限制, 即可发布和接收信息。手机、互联网的结合能够使人们快速地掌握发生的各种突发状况的具体情况[1]。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自身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 将各种信息、技术与现代的教育方法结合在一起, 应用于教育事业当中, 有利于实现当代大学生更加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

(1) 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使用新媒体的人群数量在与日俱增, 在大学里, 互联网和手机已经普及, 新媒体的适用频率更加的高。以智能手机为例, 教师和学生几乎人守一部, 他们以此作为彼此间交流的重要媒介, 教师向学生通过手机发送相关信息, 学生借助手机询问信息, 彼此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双向性活动, 仅仅有教育者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 更是无法实现育人目标的, 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方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而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互联网、手机, 为这一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媒介平台。 (2) 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大量的教育的资源, 新媒体可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但这些资源需要教育者进行开发, 而且这些资源需要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现实可能性。因此, 就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而言, 其自身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性, 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多元性又决定了其自身需要一定的多样性。高校中, 新媒体承担着资源提供者的任务, 新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诸多信息, 如共产党人的优秀事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媒体在这一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若没有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便无法根据具体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措施和方法[2]。 (3) 丰富了教育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在发挥作用的同时弊端也逐渐显露, 如方式单一、忽视个性、教条呆板。新媒体的出现可以改变这种传统的模式, 变得方式丰富多样、个性多样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 将信息实时进行上传或者下载, 充分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传播的高效性, 从而找到更适合、更高效、更合理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方法。同时, 新媒体为受教育者自主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提供了更加畅通的渠道, 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更多的能动性。新媒体中使用的这种符号模式实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相对平等, 双方之间消除了传统交往中的疑虑和畏惧, 在表达情感和态度方面双方会更加真诚和自由[3]。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 弱化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但是为了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必须保证教育者在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 因为只有保证了教育者的权威地位才能更好地解决在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但是, 新媒体的出现却打破了这种原本的宁静, 受教育者通过新媒体获取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和资讯, 并在自己的认知基础上做出判断和评价, 这就使得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冲击, 受教育者不再按照教育者的指引接受教育, 而是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教育者如果不同意这种选择, 受教育者就会寻求与教育者的平等对话。 (2) 误导受教育者的知行。大学生群体处于人生观的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 面对海量的信息, 他们缺乏较强的信息辨别能力, 面对不良信息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辨认。比如网络信息内容纷繁复杂, 有健康良好的, 亦有色情和迷信等不良信息。新媒体的出现为每个个体平等对话开拓了广阔的平台, 实现了个体参与的平等性、互动性和公开性, 这就更容易获得了大学生群体的认同。

(3) 干扰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在我国,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三观教育等, 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极大的冲击, 国外所谓标榜的“民主”、“自由”的思想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无障碍传播, 严重污染了大学生的思想, 干扰了思政教育的内容。西方的野心家从未没有停止实施其和平演变的战略。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热衷于追逐好莱坞大片, 而影片中传递的所谓的西方价值观,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防范, 那么大学生经过多年而渐渐建立起来的三观将会因此而坍塌。

四、增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

(1) 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作用。通过以上分析, 新媒体在思政教育活动重要作用不置可否。但是, 思政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的优势和特点, 只有将两者的优势进行整合, 发挥其合力作用, 才能使得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首先要掌握不同媒体的优势, 在思政教育活动中要有选择地运用。这样教育者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具有了多元性, 而受教育者同样具有多元的选择性。因此, 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 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是要整合两种媒体优势。

(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获得成效, 教育者的媒体素养与之息息相关, 双向互动中只有两者形成合力才能实现教育目标。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只有被人能够掌握并使用这种技术, 新媒体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知道, 我国大部分高校会要求每个老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能力。一方面, 教育者要学会熟练使用新媒体, 充分将新媒体的优势运用于教育实践活动当中;另一方面, 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忽视新媒体给思政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学习, 发挥信息的优势, 保证在整个思政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3) 提高思想政治受教育者的媒体素养。在高校的大学生中, 他们整体呈现出媒体素养水平低的态势。如何提高受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成为当前高校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双向互动讲求双方的通力合作, 高水平的合作任何一方都必须是高素质和高能力的, 一旦其中一方出现问题, 这种合力都不可能形成。

五、结语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

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 更是信息化时代的受益者, 价值观收到信息的影响。

我们说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有利就有弊, 我们高校辅导员既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影响, 又要重视新媒体可能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及时遏制各种消极作用的产生。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新媒体在我国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 创新力强, 适应新知识的能力极强, 喜欢探索和挖掘信息的前沿地带。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 他们多通过手机, 电脑等信息化的手段第一时间去获取时事新闻, 掌握一手资料。所以我们应该看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可以从多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切实有效的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展,功能

参考文献

[1] 仲素梅, 胡玉霞.论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 2009, (9) :114.

[2] 吴辉译.民主, 信任[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15-19.

[3] 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3-18.

上一篇:煤气化装置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金属滤芯与陶瓷滤芯性能对比下一篇: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