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讲课教案

2022-07-22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更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小学语文讲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小学语文讲课教案

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讲课用】

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

考纲要求:

高考对成语(熟语)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成语(熟语)”,即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熟语)的含义,并正确运用到语境中去。成语(熟语)检测是高考基础考查的重点之一,每年必考。

复习目标:

1、了解成语(熟语)的特点;

2、辨析成语(熟语)误用的原因;

3,归纳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师重在分析学生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的失误原因,并针对其确定正确学习成语(熟语)的方法,进而指导判断和使用成语(熟语)。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一般是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

教学难点:成语(熟语)的量非常大,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而言。掌握方法,学会分析是本专题需要突破的难点。因此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分析归纳。难点在于具体语境中成语的理解和应用

考查形式:考试形式为选择题,分值3分。所考成语为常见常用成语(熟语)。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成语体现一个人的学识:

新华社报道: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面对全台湾义工进行演讲时,称赞义工的善行为“罄竹难书”,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2 、成语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中央台2006年全国青年歌手比赛中,一位参赛歌手的唱功赢得了广大评委的一致称赞。随后,著名学者余秋雨向她提出了一个成语题:请解释“杯水车薪”的含义?该歌手想了半天,解释如下:“用一杯水作为给车夫发的工资,比喻贪婪刻薄、吝啬之极”。于是,该歌手在评委心目中的形象急转直下。最终与决赛失之交臂。

二:成语的特点:

1、什么是成语?

成语是指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词组),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

2、成语的来源:

①古代寓言 例、守株待兔

揠苗助长

②历史故事 例、破釜沉舟

乐不思蜀

③诗文语句 例、老骥伏枥

万马齐喑

④口头俗语 例、一言为定

三教九流

3、成语的特点:

①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词义往往超出字面,不能望文生义。

例、水落石出 三头六臂 泥牛入海

②结构的凝固性。一般不能变动词序或更换其中的成分。

例、“千方百计”不能作“百计千方”;“铜墙铁壁”不能作“钢墙铁壁”。 ③色彩的文言性。保留了文言词和文言语的格式

例、草菅人命(草菅,意动用法);富国强兵(富、强,使动用法)。

④感情的褒贬性。含有褒贬色彩

例、无所不至(贬) 无微不至(褒)

⑤结构的丰富性。

例、(1)联合式, 披坚执锐 苦尽甘来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承接式, 见异思迁 先斩后奏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主谓式, 胸有成竹 杞人忧天 叶公好龙 毛遂自荐

(4)动宾式, 不见经传 莫名其妙 如数家珍 如丧考妣

(5)动补式, 退避三舍 逍遥法外 荒谬绝伦 轻如鸿毛

(6)动宾补式, 问道于盲 贻笑大方 拒人千里 入木三分

(7)因果式, 水滴石穿 绳锯木断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8)连动式, 画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补牢 指桑骂槐

(9)目的式, 削足适履 守株待兔 杀一儆百 越俎代庖

(10)兼语式, 引狼入室 请君入瓮 令人生畏 化险为夷

(11)偏正式, 衣冠禽兽 扶摇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三:典例分析成语设错的角度(辨析成语有八点,理解词义是关键)

(1)望文生义:

这幅画虽然构思新奇,但是色调太暗,我的态度是不赞一词。

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

(2)用错对象:

看好了那件款式新颖的运动服,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在楼间浓绿的白杨树枝叶间,这金色的阳光,烟云般徐徐游动和沉浮,不绝如缕。 (3)褒贬失当 :

向农民打白条,这种现象方兴未艾,对此国务院及时发出通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到预期的效果。

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 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 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4)谦敬错位: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全国卷)

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5)重复赘余 ;

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

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店名,能招徕顾客吗?其实,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6)不分轻重;

我班的小明在校刊《萌芽》上发表了一篇散文,这说明他在文学创作上已登堂入室。

他对邻居家有几个孩子,谁几岁了,谁的性格怎样,都能洞若观火。

(7)搭配不当: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对中央的方针政策表示坚决拥护,还与调查组的同志畅所欲言,反映了不少问题。

(8)不合逻辑:

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为了让分别多年的老同学不期而遇,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同学会。

四:解题规律提示

1、成语的使用其实就是成语的各个方面和句子的各个方面是否协调问题。这种协调就是成语的意思、范围、程度、色彩、搭配是否和句子的各个方面协调。

2、成语的考查着重于使用-------“使用”意味着要动态地掌握成语的意思,即必须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来考察成语的使用。

3、成语的正确使用有两个前提:

一、准确而全面地掌握成语。

二、准确而全面地分析语境。

4、成语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强化了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一些特殊点设计的,所以要详审语境,注意到其整体性和联系性。要能从句子中找到语境(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5、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试题中出现的成语除个别(如美仑美奂、 薪尽火传、不孚众望、等量齐观、胼手胝足、遇人不淑、白头如新、高山仰止、头角峥嵘等)较生僻外,绝大部分是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出现而且容易用错的成语。所以,我们在进行成语复习时,不能见难就钻,应当注意的恰恰是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

6、复习要特别留心有几个意义的成语,不要因熟知一种含义而出现另和种含义导致判断失误。以前考过的,后来的高考题仍然可以考,其它省市往年考过的,在第二年的另一个省市的试题中仍可出现,所以高考题中出现的成语或熟语仍是重要积累内容。掌握高考试题错误用法的规律对答题大有帮助。

第二篇:语文专家讲课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麻城市中馆驿镇水月寺小学 甘行久

2016年3月24日我参加了在麻城二小举办了2015国培湖北省专家送教下乡活动,上午我们观摩聆听了赵小妹老师、杜珺老师、张农老师三位专家的讲课,下午我们聆听了三位专家老师精彩的说课,还有专家屈小青老师精辟的评课,以及屈老师关于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我们培训老师一致认为,这次送教下乡活动是一次语文教学的盛宴,是一次难得的语文教学学习提升的大好机会,如沐春风,如聆韶乐,为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指明了教改的方向,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范本。

赵小妹老师教授环境描写一组,以《桥》为范本,让学生深刻领悟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对塑造老汉形象所起的作用,接着比照学习《大江保卫战》、《钓鱼的启示》,教师恰到好处地点评总结,自主阅读《爱如茉莉》,小组交流合作,积极性很高,然后水到渠成地练笔,补写《爸爸的白发》中烘托人物心情的环境,整堂课活跃而有序,内容繁多而不杂乱,显现出语文教改的魅力。

杜珺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有特色,小学二年级的课文《日月潭》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学生在杜老师的亲切语言的启发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猜“潭”的意思,看题目会想到什么问题,让学生大胆发言,很快融洽了师生氛围,教学也就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杜老师课文中需要掌握的词语制成卡片,变换花样让学生朗读识记,效果极好,师生一道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了学生对美好景物的想象,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用绿色硬纸制成日月潭群山环绕的形状,画龙点睛的贴上光华岛的卡纸,日潭和月潭的模样一目了然,学生记忆深刻。识记生字也没有忽略,形式活泼,学生喜闻乐见,兴趣高涨。

张农老师讲授的也是关于环境描写一组,也是群读类学的典范,与赵小妹老师的讲课属于同课异构,她的教学显示出了极强的教学功底和极高的课堂驾驭能力。首先提供三篇小说《爷爷的芦笛》、《小英雄雨来》、《桥》共计约5000字,阅读量极大,如果泛泛而讲,短短的40分钟肯定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张老师紧紧扣住三篇中的环境描写,一找二读三析,最后配乐朗读,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感受环境描写的妙处。

纵观三位专家老师的讲课,确有许多共同之处,她们对于学生首先赋予极大的爱心,一节课下来始终精神饱满,春风满面,这种微笑是发自心底,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着这种爱心,“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种微笑是写不到脸上的。三位老师都有极深的语文涵养和教学功底,小学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教好学生,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何深入浅出,使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日常课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达到能够自我阅读、自我写作的目的,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这三堂课上,我们也见识了学生的练笔,口语表达,没有长期高水平的教学训练,是达不到的。屈小青专家老师的讲座,讲解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讲述了屈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我听来,屈老师真正是在从事教育艺术而不是教学技术,从育人的角度极好的诠释了教育的艺术和魅力。

多媒体恰到好处的运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教学气氛,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农村小学教室已基本普及班班通,触控一体化,但是,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个教学资源,让每一位教师都熟练使用这个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想每位老师也一样在这个路上摸索着。

第三篇:语文组青年教师赛讲课活动方案

乌苏市第五小学语文教研组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竞赛活动方案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提升我校中青年教师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们自觉研究与反思的行为,现决定五小学语文教研组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竞赛。

此次活动,旨在激发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的意识,促进教师们更好的理解教材、关注学生、研究教法,为学校生命化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此次活动还将为这些骨干教师提供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为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交流提供契机,使广大教师能够深入课堂,了解同行,反思自我,全面提高。

二、活动的目的 充分利用骨干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教学优势,发挥其对青年教师(未完整带过一轮小学教学)的教学指导作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增进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校师资的整体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

1、第一阶段:3月30------4月6日报名、4月1日抽取上课节次。课题组集体备课

2、第二阶段:4月

11、4月

18、4月25日 ,中青年骨干教师课堂竞赛。

四、活动参与人

各课题组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杨杰、马玉萍、张淑玲、王娟、李艳、陈鹏志。

五、参赛要求:

1.4月1日抽取上课节次。

2.请参赛教师于3月30日把自选课题、年级报到教研组处。

3. 每位参赛教师在规定时间上课,当天上交教学设计(一份)于教研组长处

六、评委要求:

1.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及所有参加活动的语文教师是评委。

2、各评委依据课标精神与实际教学效果,对每位参赛教师给予公正的评分,各课题组商量再打分,每天将评分表于当日下班前交给组长。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第四篇:讲课比赛 教案

四、犯罪形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犯罪形态的概念,把握四种犯罪形态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重点: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 教学难点: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 课时:2课时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月

(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袁登明编著,《刑法48讲》,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3月第九版

(一)犯罪既遂

1.概念。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

2.一般类型:

第一,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即以法定的犯罪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别标志的犯罪。这里的犯罪结果,专指可以具体测量确定的、有形

1 的损害结果。

第二,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是以行为完成为标志。按照法律的要求,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行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

第三,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对行为符合犯罪既遂特征的既遂犯, 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二)犯罪的预备

犯罪预备形态,是指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状态,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为实施犯罪而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的规定,可以将犯罪预备行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为犯罪实行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二是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对于预备犯的处罚,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犯罪的未遂

1.犯罪未遂的含义。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

2.犯罪未遂的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已经实行刑法分则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行为。是否“已经着手”,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2)犯罪未能得逞。即是说犯罪分子的行为没有完成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这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主要标志。

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与既遂区别的标志。倘若犯罪已得逞,即已完成,不复有成立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可能性。

(3)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2 3.责任,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四)犯罪的中止

1.犯罪中止的含义。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2.要件:

(1)时间性。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所谓犯罪过程,就是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

(2)自动性或自动有效性。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止的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与预备犯、犯罪未遂区别的标志。 (3)必须彻底放弃继续实施该罪的意图。这里所说的放弃犯罪意图,仅指行为人放弃正在准备或者实行的那个犯罪的意图。犯罪人将来是否又萌生其他的犯罪意图,不影响此次犯罪成立中止。

3.责任,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既遂?

2、什么是犯罪预备?

3、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第五篇:历史讲课教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这段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什么后果?(当敌人真的来进攻时,往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东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

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示西、东周变化对照表和春秋争霸的背景)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1. 自然条件优越: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2.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3. 称霸方式:"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过渡:齐桓公以后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的原因?(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国,越国,出示地区图)

5、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出示图片)

春秋时期的三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 ,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

6、开动脑筋:那么多的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出示图片)

二、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的小国被兼并,出现了一些疆域比较大的国家。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战国时期”开始了。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说一说: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出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图片)

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其中著名的军事家有孙膑、庞涓(出示桂陵之战要图)【围魏救赵】(继续出示马陵之战壁画图)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出示长平之战图片)【纸上谈兵】(继续出示幻灯片)

三、课堂小节: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社会主要特点是战乱纷争。春秋时期的战争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的战争以兼并为主。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但在争霸与兼并过程中,国家逐渐趋向统一。(出示知识结构图) 出示历史歌谣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附:板书设计

上一篇:学校隐患排查总结下一篇:学校现状调研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