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模型的江西省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2022-09-11

随着我国当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 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追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 扭转“幸福悖论”, 实现居民幸福感的同步增长,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此背景下, 居民幸福感陆续引起了各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 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县城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人口迁入地, 这部分居民具有独特的特点, 既不同于传统城市, 也不同于农村。对县城居民幸福感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对建设小康生活水平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研究对象上, 突破传统单一群体幸福感调查, 对象更具普遍性。在研究方法上, 借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式对幸福感进行量化探讨, 与心理学定性分析的方法产生有益的跨学科尝试。通过调研分析发现, 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体系已经不能完全解释目前中国县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实现程度, 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正全面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指数, 呈现着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 政府着力构建的“民生社会”, 既面临着机遇, 更迎接着挑战。本文希望以务实的调研数据科学的统计分析, 为政府实现提高居民幸福感的奋斗目标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1调研设计

1.1调研问卷设计

现今非心理学专业的学者在研究幸福感相关问题时, 越来越倾向于指标量化而往往忽视了幸福本身, 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选取的指标是否能真实、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幸福状况,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的幸福量化方案首先要考虑的事情。所以在指标的选取上, 既要重视指标量化的可操作性, 更要关注其背后的心理学意义。

基于上述两点基本考虑, 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 将问卷划分成为五个部分来设计, 五个部分分别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五大需求, 即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情感与爱的需求,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另外为保证数据处理的科学性, 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原则将绝大部分题目的选项设计为五项, 并呈现明显的差异化关系, 兼顾心理学和实证研究的共同需要。

1.2调研对象设计

在调研区域方面, 此次调查的县域是南昌周边的安义县、余干县和赣南地区的信丰县、石城县、安远县。其中有经济发展较好的安义县、信丰县、以及尚属于欠发达的安远县和石城县, 保证了合理的跨度与适中的区域分布, 使得调查所获数据能够尽可能地反映江西县城居民幸福感的典型状况。

在调研个体方面, 我们选择的调查人群本研究根据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等自然背景情况为依据, 在江西省分层抽取752名年龄从18岁到70岁不等的被试作为调查样本。尽量涵盖各年龄段的人群, 保证各年龄段的数量不偏坠, 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 工作也存在显著差异, 以保证数据的多样性。他们的意见基本能代表大多数县城居民的幸福感意见。

2数据分析

2.1调研数据的KMO和Bartlett检验

由于本调研所涉及的变量个数较多, 直接利用原有结果进行分析相对冗杂。因此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对原数据作降维处理, 进行因子分析。在分析时既能减少变量的个数, 但是同时又不会大量损失原有数据所携带的信息。

将调查问卷中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的14道单选题依次命名为至, 然后将这些数据导入到PASW18.0, 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 结果见表3。显示KMO值在0.8以上, 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概率P值为0, 检验结果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2.2调研数据的因子分析

一般提取因子的方法包括两种, 一种是利用Kaiser法, 另一种是累计贡献百分比法。介于Kaiser法提取因子的要求较为严格, 同时对信息的删除较为严重, 不能足够多地反映数据原来的信息。本文采用累计贡献百分比法进行因子提取, 将样本数据导入PASW18.0, 结果如表4, 显示共提取4个因子, 累计解释百分比为80.5379%, 总体效果较为良好。

对于因子的旋转方法, 本文采用的因子旋转方法为正交旋转法中的方差最大法, 也称方差最大旋转法, 是使每个因子上具有最高载荷变量数最小, 可简化对因子解释的旋转法。与斜交旋转法相比, 正交旋转法中的方差能够保证在正交变换时各因子之间的方差差异达到最大, 从而使得对因子的命名较方便, 避免斜交旋转可能产生变量间相互影响严重的状况。

根据旋转后因子得分矩阵所显示的结果, 第一个因子包括对居住条件的评价, 对家庭关系的满意程度以及对自身自尊心的评价, 可认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体系中的归属需要。第二个因子包括对当前食品安全的看法, 对当地医疗服务的评价以及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状况, 可认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体系中的安全需要。第三个因子包括对自身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 对个人目标实现情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在无人监督下是否能够较好地完成相应的工作, 可认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后一层, 即自我实现的需要。第四个因子是自身身体健康状况, 当前的居住条件以及家庭收入情况, 可认为是马斯洛需求层次里, 最基础的层次, 即生理需要。

3调研结论

本次调研的结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即跳出传统理论的束缚, 从客观实际着眼, 重新认识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归属需要因子、安全需要因子、自我实现需要因子、生理需要因子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相比于传统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的地位已经弱化, 取而代之的是归属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同时安全需要也对于居民幸福感实现产生着重要作用。

首先,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日益迅速, 我们每天忙碌在自己的世界里, 逐渐减少同身边人的交流, 人们的孤独感、落寞感表现明显。相比物质, 人们更渴望从精神上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关心, 反映在调研数据中即是归属需要成为影响人们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其次, 社会的竞争相比过去更加激烈, 不努力提升自己就会面临社会的淘汰, 唯有不懈奋斗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另外, 对于成功的希冀也是人们社会亘古不变的追求, 所以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一个空前地位。自我追求需要的实现程度, 最为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幸福状况。最后, 随着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 人民的基本生活确保可以满足。所以过去影响居民幸福感的最基础的因素即生理需要, 便不再成为重中之重, 居民的关注点不再是能否吃得饱、穿得暖, 而是能否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因而。安全需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频频爆出的食品安全问题、房屋质量问题, 让居民的幸福感中安全需要的地位更加重要。

摘要: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 正成为飞速发展社会新的时代课题。本文着眼江西省县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体系为理论前提, 基于发展存在差异、具有相对典型代表性的江西五县的实地调研数据, 利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量化探讨。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 人们对于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追求正逐渐取代基本的生理需要成为影响其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本文希望以务实的调研数据及科学的统计分析, 为政府着力推行的“民生社会”政策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县城居民,主观幸福感,马斯洛需求理论,因子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樊胜岳, 王曲元.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评价[J].甘肃社会科学, 2009, (3) .

[2] 孙琳, 潘庆忠, 张爱芹等.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以山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25) .

[3] 王智慧.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对承办地区居民幸福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 2012, (3) .

[4] 王灿灿等.幸福感的量化与评价模型[J].科教导航, 2011, (29) .

[5] 李振宝等.关于幸福感综合评价与量化体系的建立与讨论[J].科协论坛, 2011, (11) .

上一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下一篇: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