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

2022-09-11

勤劳善良的客家民族, 喜欢用心灵的歌声来表达自己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在田间劳作还是漫步林间小道, 客家人开口就唱、张嘴就啍。一曲曲远久悠长的山歌, 信手拈来, 被他们唱的是小草含羞, 花儿低头。如歌如诉, 荡气回肠。时而在林间激情, 时而在心头缠绵。一首首动人心弦的山歌, 成了客家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心灵的慰籍。本文对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艺术手法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对研究客家文化人士提供帮助。

一、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特点

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的山歌有同样的特征和不一样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赣南山歌与其他民族的山歌歌词押韵一样

赣南客家山歌同其他民族山歌比较, 其歌词的押韵度是一样的。即尾字韵律相同。所不同的是: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格律不同, 它有五句7字律和7字4句律等形式。

(二) 即兴式口语化同其他民族山歌相似或相近

赣南客家山歌源于生活, 歌唱于生活。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过程中, 出于对劳动压力的释放, 即兴高亢几句, 用于减轻劳动重负, 释缓劳动疲惫。也或思念心中情人, 激情演唱。表达对情人的思绪。这些山歌虽然是口语化即兴演绎。但也具有深刻的文化韵蕴和民间音乐艺术内涵。其他民族山歌也一样, 田边、地头、林间等, 都有触景生情, 即兴创作的欲望。

(三) 歌词大众化, 男女皆会, 老少皆宜

赣南客家山歌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产物。也是人民群众共同娱乐的工具。过年, 闹元宵, 婚嫁丧娶, 砌屋上新。众多人民群众喜爱的节日都是他们演绎生活及爱情的传奇。客人家对山歌的喜欢和普及程度令人惊叹不已。

(四) 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句式特点

赣南客家山歌内容广泛, 语言风格朴实无华。歌词善用比喻。格律韵脚整齐。歌词句式分为5句7字式和7字4句式等格式。7字4句式每句为“2、2、3.”组合。词曲均不固定, 一般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编唱。它可以采用同一个曲调, 不同的歌词而反复多次演唱, 由于赣南客家人居, 地大人稀, 山歌的曲调和歌词也略有差异。客家山歌有多种腔调的变化。分为不同的名称。如:号子山歌, 采用的是“哟嗬哈”, 这样的歌词开头。只有一个长乐句, 在高音区相邻的两三个音阶之间进行。节奏欢快自由, 一般使用假声, 声音高亢。

赣南客家山歌的作用和其他民族的山歌一样, 都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泄心中的所想所思。所以, 客家山歌在音调和歌词内容以及结构上不太讲究。以追求明快清晰为主。在创作手法上显得单纯。乐句和词句短小, 结构精悍, 是起承转合的单乐段结构形式。在歌词的表达上力求开门见山, 很少有矫情造作、故弄玄虚的成分。在艺术表现上更加接近自然。

二、赣南客家山歌中衬词的运用

“昨夜 (个) 约郎 (耶) 你郎没有来 (哟) 。捱姐房门 (个) 半关又半 (耶) 开。床上湿掉了 (哇呢呀么) 绣花被 (耶) ……”

用于赣南客家山歌的衬词大体分为:

(一) 用助词的助词来衬托山歌的演唱效果

用助词作为山歌的衬词, 一般都局限于正词中间的字里行间里。最常用的有“嘟、格、呀、哇、呃”等。这些助词的运用, 起到对山歌衔接融合的作用。

(二) 用谐诙的语音模仿, 增加山歌演唱效果

很多歌手在演唱山歌时, 会用谐诙的语音来模仿一些民间乐器和一些动物的声音。那些唯妙唯肖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山歌的演唱效果。同时作为衬词, 也增加了现场人气和大众氛围。

三、赣南客家山歌的歌词唱腔

赣南客家山歌在歌词唱腔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作为客家民族喜欢的主打歌谣, 客家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歌词演唱技艺和技巧。

(一) 在山坡林地里, 由于山林阻碍物的阻挡, 所唱山歌的歌词腔调是高亢硬朗的。只有这样, 才有穿透力和感召力。

(二) 婚庆喜宴上的山歌演唱, 则着重表现于欢乐喜庆色彩。所选唱的曲目也必须轻盈欢快, 充满浓厚的欢歌笑语。

(三) 丧事以及其它一些法事活动, 演唱的山歌要带低沉、忧伤和挽情之色。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掉念。

山歌本身的功能是抒发和宣泄人们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 衬词的重要作用不能轻视。在赣南客家山歌中, 衬词几乎在每一首山歌中都能见到。无论是开头、中间还是结尾, 都离不开衬词的运用。这些看似没有实际意义的衬词。把它运用到山歌中去, 可使歌中主词变得更加丰富而有意义起来。对整首歌曲起到衬托和修饰的作用。使山歌演唱的整体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语

赣南客家山歌大部分为口头即兴创作。但其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哲理性都有很高实用价值。赣南客家山歌创作手法单纯质朴, 演唱风格自由随意, 自娱自乐即兴性强。是实用性和表达性于一体的优秀传统民间音乐艺术演唱形式。赣南客家山歌由于其艺术手法表现独特, 历史研究价值突出, 而成为我国地方民间音乐百花园中一支独秀的音乐奇葩异卉。

摘要:赣南客家山歌, 虽然大部分为口头即兴创作, 但其中的文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哲理性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它不仅具有厚重的中原历史文化内涵和底蕴, 也有岭南灿烂人文景现的深刻烙印。赣南山歌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弘扬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 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延伸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支艺术珍宝和奇葩。

关键词:赣南,客家山歌,歌词,艺术手法,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希茅.歌曲分析与写作[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7:1.

[2] 程天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市政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施工技术浅析下一篇:100例甲亢低钾周期性麻痹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