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2023-03-08

情商, 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智力, 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品质。美国心理学家认为, 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能自我激励, 使人走出人生的低谷, 走向美好的生活;四是能认知他人的情绪, 并与人正常交往;五是能自主处理人际关系, 有领导和管理能力。情商的高低, 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重大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认为:“真正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情商能力。在一个人的成功之中, 智商只占20%, 情商占80%”。可见, 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 有多么重要。

一、激发兴趣, 培养情商

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情商,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有了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学习才有激情, 才有好好学习的心愿, 其学习才有自主性与责任心。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阵地, 运用各种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使之明确学好语文是追求美好人生的有效途径, 从而逐步形成目标明确的求学情商。

1. 以人为本, 培养乐学之情。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也说:“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可见, 初中学生会迫切要求教师尊重自己的言行、人格。更有甚者, 希望在父母那里没得到的父爱、母爱、尊重, 能在老师这里得到, 从而填补自己的情感空白。因此, 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 做到因人而异, 对症施教, 把爱心无私地献给学生, 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不断融通师生情感, 使学生乐学。

2. 设悬引领, 激发爱读之情。

语文教学要引发学生乐学, 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 巧妙恰当地创设情境, 设悬牵引, 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如教《舌战群儒》时, 教师以“请同学们观察文中插图, 猜一猜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入。就能诱使学生细读课文, 了解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不凡气度;了解诸葛亮那深谋远虑, 善于辞令的博大情怀。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去阅读《三国演义》, 进一步了解诸葛亮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的精明睿智和复兴汉室、治国安邦的经天纬地之才, 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节操。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名著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激情。

3. 立足文本, 促进善思之情。

语文课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 传播人类文化文明, 反映并揭示自然、社会现实的学科。它通过听、说、读、写让学生捕捉、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学会领悟内容, 体会情感, 丰富见闻, 交流思想, 运用表达等技能。因此,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促进形成善思乐表之情。

二、品悟体验, 培养情商

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情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层次、人生理想的差异, 对学生进行认识自我、调控情绪、自我激励、包容他人、人际交往、管理事务等各种情商的培养。

1. 品读悟道, 以文冶情。

学生通过读课文, 理文路, 品文意, 体文情, 可揭示文旨, 明确选文的目的、意义。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 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 其中描绘的, 不论是优美秀丽的自然风光,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思, 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表达着作者对真、善、美的无限赞美, 对假、恶、丑的无比厌恶之情。教师要仔细研究教材, 深究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以陶冶学生情操, 丰富学生情感, 增长学生情智。

2. 观察体练, 活动生情。

知识来源于生活。针对农村初中学生, 见闻少, 知识面窄的状况, 教师要敢于解除“封闭式”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大自然, 去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去捕捉丰富多彩的语文素材。如教师可让学生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 观察搬家时蚂蚁的活动特点,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到街巷中自由察访, 练习口头表达, 了解和关心时事, 正确辨析人情事故;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写生活日记, 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困惑烦恼、酸甜苦辣, 写散文小说等等,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丰富生活阅历, 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豁达情怀。

3. 凭借榜样, 培养爱心。

常怀爱心, 理解人, 心中有他人, 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 是情商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典型人物的孝心、善心及语文教材中感人的人物、事件, 教育学生, 感染学生, 启发学生。让学生体会人、事中蕴藏的思想感情, 体悟人间大爱, 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 自我提高, 有孝心;自我转化, 自我完善, 有善心;痛改前非, 脱胎换骨, 有良心的目的。如朱自清《背影》中父亲那沉甸甸的爱, 对儿子的关切之情;冰心《纸船——寄母亲》中女儿对母亲的思恋之心等等, 都是对学生进行亲情感化、情感陶冶、培养情商的最好材料。

三、合作交流, 培养情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学科教学, 应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等。培养学生这些技能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就会懈怠、懒惰、麻木, 更没有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也就没有凝聚力。是想, 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没有了凝聚力, 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会是个什么样子。作为受教育的学生, 如果脱离了团队、社会, 缺乏合作与交流, 同样不能茁壮成长。他们只有在合作与交往中才能学会生存, 掌握生活本领。

在合作学习中, 同学间要交流意见, 沟通想法, 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 他们往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各施其职, 各尽所能。因此, 教师要经常安排一些分组作业, 让每组的三个或多个同学共同完成规定任务, 给他们充分的合作时空, 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提高他们处理人际关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的实践探索下一篇: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