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与自学能力培养

2022-09-12

现代教育观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单方面传授知识本身更重要, 并且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知识中只有1 0%是在学校学到的, 而90%是通过自学和在工作中磨练获得的。面对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压力, 工作中对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绝大多数是基础理论性知识, 更多的应用科学、应用技术还需要他们通过自学来补充和完善, 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因此, 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部目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即“白皮书”也标志着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走过了它的普及阶段, 开始步入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规范、更加成熟的新阶段。计算机技术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之一, 与其他专业知识相比较, 其知识耐用性更低。因此, 对于教师来说, 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尤其重要。

1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

依据教育部关于课程设计的知道思想和原则, 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以一种和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和基于环境的教学设计的混合模式来设计计算机基础课程, 以期优化教学环境, 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1.1 指导思想——学会分析和设计

分析包括: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分析, 环境分析。

首先, 教学资源分析是通过对具体的知识点的分析。确定学习的主题, 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三个组成部分。这种教学资源分析所形成的知识结构链条不仅反应了知识之间的关系, 更有益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

其次, 学生分析是对学生认识特征、知识基础、社会背景以及初始能力的分析。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而言, 学生差异性较大, 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可以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

最后, 环境分析是对学生所出学习环境的分析。对于学生而言, 对计算机教学需求呈多样性, 不同专业学科对掌握和理解计算机知识的要求相距甚远, 在应用方面也各不相同, 并且与专业结合部分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边界难以确定。因此, 环境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设计教学过程。

1.2 原则

课程设计的原则要求我们在科学、系统、规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

1.2.1 个性化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要突破被简单的多媒体演示型教学模式, 要避免做书本的翻版, 要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 体现他们个性化学习的特点。

1.2.2 协作化和交互性

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交互性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参与性, 主动性提出更高要求。协作化和交互性教育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必要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1.2.3 动态化

计算机广泛的应用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不断涌现出新的知识, 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教学的动态更新特点使得课程内容能够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2 计算机课程的自学能力培养

2.1 利用向导培养自学能力

向导是一个交互式的程序, 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它通过用户在一系列向导指引下回答问题做出选择, 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一系列任务。例如:powerpoint就提供了利用“内容指示向导”创建新的演示文稿。诸如此类的向导都是一些特殊的对话框和复选框, 它通过询问用户有关内容、类型和格式等问题引导用户完成一个简单的幻灯片的制作。

2.2 利用案例培养自学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许多应用软件和程序都提供了典型的案例分析来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操作、使用方法、格式和功能等。如EXCEL就提供了大量常用的公式的示例, 图表类型示例等。

2.3 利用帮助培养自学能力

一般的应用程序和应用软件都提供了界面友好、使用方便、针对性强的脱机和在线帮助, 帮助使用者更好的解决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如O F F I C E中的W O R D、E X C E L、P O W E R P O I N在菜单栏的最后一项都有“帮助”命令, 选择该命令或按“F”键就会打开帮助窗口, 使用程序自身的帮助文档。

2.4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自学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 人类已经步入了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成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自学方式,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论坛、网站、网友等。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联机检索系统查找大量学习资料, 也可以通过论坛了解和借鉴他人的优点, 发布问题寻求解答等。

3 如何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1 支持互动式教学

在教育中根据需要可将教师机的屏幕 (图象、动画、文字) 语言实时广播给任意指定的个别、部分或全体学生, 也可以对学生机实现个别、部分或全体的轮流监管。随时进行对话和可视辅导, 实现交互式教学时可以指定某个学生的电脑为教学实例, 进行分析、讲解, 更能激发其他学生纠错和自学的兴趣。

3.2 发挥多媒体的优势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时水平以及背景选择和制作CAI课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注意收集各种多媒体素材。多媒体技术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育方式, 改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 切实抓住学生特点与所学专业的特点相结合, 有创造性的引进更多实例把教师的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图文并茂的效果。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引导学生自学的兴趣, 通过实际生活的实例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

3.3 提供科学的教学测量手段

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评定, 以提供确切的学生学习数据, 供教师教学决策作依据。也同样可以使教师通过测试更好的引导学生自学,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与自学能力培养相结合, 不仅促进了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的进步, 而且也大大加快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应用能力的提高。随着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和教育模式的改变, 计算机基础课程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真正体验21世纪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快乐学习之旅”。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知识的耐用性越来越差, 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这些都决定了自学的能力培养成为了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课程最重要的技巧。本文就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与自学能力培养两方面加以论述, 分别介绍了教师应如何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及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只有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最终实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分析,设计,教学计划,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 王洪, 沈凌宵.计算机与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7.

[4]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浅谈《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研究下一篇:生活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