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

2022-12-13

1 引言

20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国家相关部门政策和方针对动漫产业的支持与大力倡导, 加之人们对于动漫的喜爱和追求也在逐步提高, 这些都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发展的现状

为了满足人才的需要, 许多高职院校都在近些年来积极的开设了动漫相关专业, 以期培养出专业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然而在现行研究中我们发现,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教学模式上仍是简单的传授模式, 不能完全地满足学生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进而导致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优秀人才的缺失, 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 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动漫市场起步较晚, 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且大部分水平相对较低, 没有做到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2.1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 人才的培养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才能更好地发挥动漫人才的价值。在高职院校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主要目标是能够培养出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但纵观各大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 我们发现在课程设置中主要注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 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没有足够的重视, 这就出现了人才空有理论缺乏实战经验的情况发生, 而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就出现了人才不能满足于社会的需要, 动漫企业招收不到合适的人才。

2.2 师资不雄厚

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的发展也不例外, 由于动漫产业在我国出现的较晚, 且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各大院校的专业中起步的也相对较晚、发展相对较慢, 除此之外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一些教师是源于IT、美术、艺术等中途转行的教师, 他们没有受到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养, 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够全面, 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另外还有一些教师是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直接应聘到高职院校任教, 他们理论知识丰富, 同样缺乏实践经验。这些问题既是高职院校中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的主要原因, 又是影响动漫设计与制作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

2.3 教学模式落后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秉承于我国传统上的学校教学, 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作用, 师生关系属于单向型, 且主要以教科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知识, 且不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消化和检验, 学生对课程任务及课程项目制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定位, 对其要求和标准也比较模糊不清,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对新知识和新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产生不了特别浓厚的兴趣, 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缺失。

3“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引入的意义

“工作室制”教学是指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利用市场运作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教学。融合学校与企业的力量, 学生、教师、企业一线人员共同参与, 促进多元式教学形式。通过引入这一模式教学, 可以使学生快速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真正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提高实践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市场化运作脉络, 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时刻、准确把握市场的要求, 将动漫设计与制作教学与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 新的模式应用在教学中, 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使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就业三者之间实现紧密的衔接。而且“工作室制”的教学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地位,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起指导和辅助的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能够培养其自主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积极地参与到实践锻炼中, 使实践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这些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 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适应日益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发展将改变教育教学质量低下, 且与市场脱轨的这一问题, 它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培养出专业性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人才, 为动漫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基础。

4“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分析

4.1 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为能贯彻实行此种教学模式, 首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其实施要点, 在教育教学中要规避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相脱节这一现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选择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作品和实际案例等, 抓住其重点和优点, 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培养其创新精神。除此之外, 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 确保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与工作室情况整体相当, 不同年级的学生所要掌握和了解的知识不同, 工作室的职能及培养目标就不同, 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动漫历史发展及动漫前言信息资讯及专业知识等, 毕业班学生则需要掌握的是动画设计、效果制作等能力, 所以工作室应注重培养其独立制作动漫各环节的能力。

4.2“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内容

(1) 工作室的职能。“工作室制”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和自主的教学模式, 工作室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 既可以帮助教师完成对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与服务等工作、探究讨论等教学活动, 又可以让学生完成实践创作。教师与学生亦师亦友, 不再是刻板地教授知识, 而是各抒己见, 互相学习与探究, 其学习氛围也比常规教学氛围更活跃。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将动漫设计与制作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进行紧密结合, 将实践训练作为检验知识掌握与理解的最好途径, 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融合的, 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性、创新性能力的专业型动漫设计人才。

(2) 工作室的管理。对于工作室的管理实行的是在学校领导、动漫教学团队执行管理的形式。这种管理方式自主性较强, 各级成员有自己负责的体系, 其中负责人主要从总体上对教学进行宏观安排和总体规划, 成员则具体实施教学任务、项目开发等相关工作, 同时负责对外联系。这些工作设置了具体的考核体制, 以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学生能力考核、科研课改等方面为标准进行多元化的考核, 这不仅能够综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实际能力和素质, 还能够对教师的教学、业务钻研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保障, 同时, 师生对社会的服务能力也会有所加强。

(3) 工作室的运转。“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由教师或企业员工引进真实案例, 通过工作室这一平台, 将项目顺利完成。我们知道, 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常规的教学模式是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使得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训练习, 其练习的目的性和实践效果成效性等没有特别清晰的要求与定位, 而“工作室制”则需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要学会知识的转化, 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不仅可以结合个人兴趣进行自由式的练习与研发,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引进的实际项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创作, 极大地提升学生在真实项目制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 还可以使师生得到一定的薪资报酬, 这更能够促进师生创作的积极性, 也缩短了与市场需求的差距。

4结语

动漫设计与制作的发展关乎着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现阶段动漫产业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与日本、美国等动漫大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要想促进动漫产业赶超其他动漫强国, 就必须要提高自身实力、提升动漫水平和质量。因此, 必须重视对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推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 提高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质量, 培养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 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人才资源, 让学生准确地将所学知识转换为实践成果, 更好地与市场接轨。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 娱乐性产业的追求也在逐渐提高, 这必然对动漫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然而作为为社会输出大批动漫人才的高校来说, 动漫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并提出构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工作室制”, 以期能够对现阶段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提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豪.新形势下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策略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2.

[2] 任文静.浅析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3) .

[3] 赵辉.论高职高专院校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传媒科技, 2012 (10) .

[4] 夏璞.高职高专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5) .

上一篇:海绵城市视角下彩色透水混凝土的应用下一篇: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