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的灵魂读后感

2022-06-30

第一篇:共鸣的灵魂读后感

《灵魂的微笑》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灵魂的微笑》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在我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之中,吕程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很陌生,经朋友推荐我们才有缘通了一次电话,我才收到了她寄来的《灵魂的微笑》。这是一本8年前出版的书,装帧和封面设计以及书内的布局排版比不上现在书商们精美的包装。我在看书之前先登陆了吕程的博客,隐隐的心里觉得自己的平凡生活和美丽飘逸的女博主有遥远的距离。我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粗粗的翻第一遍说真的我没太理清吕程和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我花了很长时间认真地把这本以日记、书信、诗歌等形式表达的图书读完。我无语了,我想写一些读后的感受,散乱的.思绪却无法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这是一本和时间和生命赛跑的书,历史上没有多少书比它更迫切地希望得到推广和传播。

逄志尧在题记中说“人家说得了重病,将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来活,而我却做不到,因为我相信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田新在题记中说“我真的不为什么,我只是在寻求一种有别于他人的生活方式,我只是在做一件也许成功也许失败的事。而失败了我会比以往我遇到的工作、生活、爱情上的失败更痛苦。以往,我不相信失败,不怕失败;但是我现在怕,我不能失败。这是一条不能后退不可以回归的的路”。这两段话诠释了全书256页的核心思想。

田新在无意中走入逄志尧的最后岁月,说它最后是我的推断。书中没有结局,结局是我从网上的蛛丝马迹嗅出的味道,那一刻我有一种凉嗖嗖的感觉。田新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终究发生了,不能后退的不归路不用再挣扎在泥淖中了。这本书最初的意义嘎然而止,停歇在逄志尧微笑的灵魂无限留恋悄然飘离的那一刻。在各方热心人士助推赶制的这本书没能发挥他的效力挽住渴望生命的年轻人。难道之前的一切都是灰飞烟灭的徒劳吗?

上中学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杰克·伦敦的一系列热爱生命的文章,与死神厄运搏击抗衡的扣人心弦打动了我。生命,生命,在我年轻的心里还没有具体的概念。8年前爷爷的去世让我体味到了生离死别,葬礼结束后的八年里我总是觉得爷爷还活着,生命,生命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无法挽留亲人扼腕痛惜的苦楚。今年去南京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更为生命短暂的辉煌而震撼。一个个鲜活年轻的生命定格在后世瞻仰的厚重色彩装点的墙壁上。他们平均的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很多人来自殷实富有的家庭。我想到了灯蛾扑火,想到了化蝶的魅力一瞬。

我从网上很认真地搜索了有关《灵魂的微笑》读后感,有一位作者提到了一句极具诗意色彩的话“世界静极,只见灵魂微笑独舞。”这耐人寻味的话,就是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诠释吗?我到目前还没有信仰任何宗教,关于活着的意义有时也有不得求解的困惑与苦恼。前些日子第一次较完整地看完了电视剧《北京青年》,其中片尾曲《存在》的歌词有必要展示一下:“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

多少次荣耀却感觉屈辱,多少次狂喜却倍受痛楚,多少次幸福却心如刀绞,多少次灿烂却失魂落魄,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谁知道我们该梦归何处,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是否找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

这不简单是汪峰的又一首新歌,其中有对生命的意义深层次的探讨。我们每一个人,在物质丰盈的今天,怎么活着,我该如何存在,每一天我们也要拷问自己。也许没有答案。我想无论是田新还是逄志尧都用感人的经历为我们解释了存在的意义,人生的真谛也许只如烟花有短暂的灿然,美丽的花不计较花期的长短,盛开过就足矣。所以,田新即使没有实现初衷,没能用这本书挽回逄志尧的生命,也不必遗憾,与命运抗争的过程大于最后的结果。

现在,我终于知道吕程这个从博客看飘逸女子的伟大了,不用太多赞美的话去捧她。“每一天都是生命的第一天”,风风火火的吕程,奔波劳碌的吕程,温柔浪漫的吕程,无论在人生的哪个环节,我相信,有了曾经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你都会挣脱牢笼勇敢前行。

第二篇:灵魂的风景读后感

看完了这本书,内心的波澜始终不能平复,灵魂的风景读后感。

原来那么多的偶然是由必然构成的。如果没有那些爱,那些善良,所有的一切偶然,幸运也就无从谈起。人的体内流淌着鲜血,所以心灵也有着那让人温暖的温度。他伴我度过了一个个孤独绝望的时间段,又用它的温度抚平了我们内心的创伤。

人除了肉体的生命之外,还有一个灵魂的故乡.它左右了自我,左右了个性.它来自遥远的神话,虚实着丑陋与美好!

俯仰灵魂的世界,注译灵魂的体系.灵魂本是心灵与肉体相溶的一种意念,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导视;它内视着定力的变化,支配着精神肢体的动力.

广义的灵魂可以导视出民族发展的方向,时代凝聚的气息与人文群体的素质,反映了事实变迁的文化步履及精神文明修养,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民族之魂!

我们站在灵魂的角度,来审视,寻找灵魂的风景,生命中的灵魂并非宁静的港湾,而是在宁静中不断提升与取舍的滚滚潮意.肉体的欲望源自灵魂的驱使,透视并散发着心灵疑问的不同走向,在驱使中绽放完善的一种肢体格式及社会语言!

时间的禅行,心灵的禅悟,浸润着灵魂的沃土,滋生着世象繁杂灵魂的景观.纵横幻形之门的审视,更好的了解生命现象中的苦恼与悲哀,美与丑、雅与俗、温柔与野蛮的介点。这种介点正是悲悯与残暴的分界、人与禽兽的分界、文明与的堕落分界。

人生若是亮丽的风景!而灵魂则是隐形的,五颜六色的阳光;人生若是一首瑰丽的诗篇!而灵魂则是意境深远的点睛。

净化心灵的土壤,升华灵魂的禅性,袒露出灵魂神秘的澄,绽现的将是一种轻松,一种无染的心境!

因为有爱,所以人与人之间得以互动,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读后感《灵魂的风景读后感》。 在讲求功利主义的现实社会中仍有许多默默付出的义工,到医院照顾病人,到教养院关怀那些孤单的老伯伯、老婆婆,带给他们欢乐时光……等许多热心服务的事,这些不知名的义工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为社会贡献一点关怀的精神,真是值得为他们拍手鼓励。「施比受更有福」,许多人不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起了疑问,觉得应该是「受比施更有福」才对,当我们对他人付出关爱而不求回报,内心才会真正的快乐,有满足而平静的感觉。在「解救海星」这篇文章中有人感到疑问∶海滩上有成千上万的海星,犹如天上繁星,这样做并不能改变什麼。他微笑,仍是弯下腰再度拾起另一只海星,当他把海星丢进海中的时候,喃喃的说∶「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也许一个人付出的关怀在大环境之下显得非常地渺小,但仍然有它的力量和作用,如同「又改变了一只海星的命运了。」这句话的意义一样,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如果能推己及人,大家所发挥的爱将是无法衡量的,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有付出关怀的权利和能力,只要肯付出真爱,即使是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接近你的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身旁的世界也会因此更明亮,所以不要忽视爱的力量,因为它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

在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各有不同的内涵与特质,各自的成长环境与出身背景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双胞胎,面貌相似、生活条件一样,但他们终究是不同的个体,人生际遇和休闲兴趣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何必强求自己事事实与别人相同呢?不要一味的模仿别人,怕自己落伍了,就赶紧有样学样和大家一起流行。人之所以可贵,在於能自我主宰,爱自己就是能深刻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一切,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个性,做自己的主人,认清自己,肯定我们站在灵魂的角度,来审视,寻找灵魂的风景,生命中的灵魂并非宁静的港湾,而是在宁静中不断提升与取舍的滚滚潮意。肉体的欲望源自灵魂的驱使,透视并散发着心灵疑问的不同走向,在驱使中绽放完善的一种肢体格式及社会语言!

时间的禅行,心灵的禅悟,浸润着灵魂的沃土,滋生着世象繁杂灵魂的景观。纵横幻形之门的审视,更好的了解生命现象中的苦恼与悲哀,美与丑、雅与俗、温柔与野蛮的介点。这种介点正是悲悯与残暴的分界、人与禽兽的分界、文明与的堕落分界。

人生若是亮丽的风景!而灵魂则是隐形的,五颜六色的阳光;人生若是一首瑰丽的诗篇!而灵魂则是意境深远的点睛。

净化心灵的土壤,升华灵魂的禅性,袒露出灵魂神秘的澄明,绽现的将是一种轻松,一种无染的心境!自己,脚踏实地的活出自我,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感受到了,那内心的温度。

第三篇:不朽的灵魂——《红岩》读后感

1948年,重庆地下党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不朽的灵魂——红岩读后感。在“中美合作所”这个关押革命者的“鬼门关”里,敌人对革命前辈施行了惨无人道的摧残。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敌人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这真是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啊!在老师和同学的推荐下,我读了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革命小说《红岩》。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后,不得不感慨万分。它使我学会了革命前辈们的坚强不屈,也体会到了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最多的是对敌人的恨和对革命者的敬佩。小说中英勇斗敌的许云峰、出身豪门,本可过着安逸的生活却不顾危险投身革命的刘思扬、假装疯子只是为党的需要的华子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老太婆……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后感《不朽的灵魂——红岩读后感》。 但是我最敬佩不已的还是江姐。在城门上看到烈士是自己心爱的丈夫时,她悲痛欲绝,但是为了革命,她还是站了起来;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的时候,依旧那么沉着冷静,还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在自己将要被残忍的敌人杀害时,她换上干净的旗袍,整理好了仪容,从容走上刑场,并告诉同伴们不要哭……作为妻子,她是柔情的;作为母亲,她是慈爱的;作为共产党员,她是坚强的!江姐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是值得人人佩服的巾帼英雄!太阳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散放出万丈光芒,把大地照得通红。曾经的那头睡狮,在经历了各种折磨后,坚强地站了起来,永远也不会在倒下。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的胜利,都是一切最好的证明。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奋斗的前辈们永垂不朽,他们永远活在后人心中。有些同样伟大人,我们忘记了他们的姓名,但历史早已将他们命名,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他们是值得每一个人纪念的!《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迪,它让我们明白了许多许多革命故事,让我们铭记革命前辈的壮举,更让我们永远憎恨帝国主义着……我一直相信:在华夏大地,红岩精神一定会永远永远的放射出万丈光芒,普照全世界!

第四篇:自由的灵魂-简·爱读后感

自由的灵魂

——读《简·爱》有感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这本书讲述了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也许正是这样才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真正的经典之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从《简·爱》出版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光阴,但它却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指引着全世界千万女性追寻自我、追求幸福和自由。《简·爱》之所以能够如此受欢迎,正是由于其女主人公简·爱敢为人之所不敢为。人活于世,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谁不想在这短暂的一生中追寻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让自己这一生无怨无悔呢?但很多人迫于生活的压力或社会通俗观念的束缚而渐渐磨去了棱角,变成了一颗圆滑的鹅卵石,他们逆来顺受,受到压迫和屈辱也不敢反抗,只能忍气吞声,顺着别人的意愿活一辈子。世上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啊,而简·爱的出现犹如一道强光照进他们黑暗的世界,唤醒了他们沉睡的心灵,让他们重新获得了追求自由与平等的信心和勇气。

“人人生来平等”,这句话听上去很美好,但往往都只是一句口号,现实情况是人生来就被分为了三六九等,你的家世、你的外貌似乎就已经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你未来的命运。而简·爱,她敢于冲破这些陈腐观念的束缚,不论家世与外貌而直接看到了人的灵魂,她追求的是灵魂的自由与平等。正如书中所说:“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灵魂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脱去所有世俗的伪装,我们赤裸的灵魂是平等的,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真正使人与人相区别的应该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而非外在的物质财产。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简·爱勇敢果决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我想,《简·爱》的真正动人之处在于它描写的是一个平凡而普通却不甘于平庸的女子,她并不是像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般苦苦期待幸运之神的垂青,而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得到了真正的幸福。

第五篇:《做有灵魂的教师》读后感

做有灵魂的教师

记得刚刚进入教育学院学习时,就记得当时讲教育学的老师非常认真的对我们说,如果今后你们要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就一定要做个有灵魂的教师,当时还小,也没有很认真的思考过以后,并不理解什么才是有灵魂。

当我踏上工作岗位,步入教师行列几年之后,暑假中看到这本《做有灵魂的教师》时,突然觉得像是给自己的心打开了一扇窗户。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而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心里最先出现的就是这句话,整本书中讲述的故事充满了如流水般和谐自然的韵律,而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做有灵魂的教师,才能育出有灵魂的学生。

作为教师来说,高素质是必要条件。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有激情、有责任心、有智慧,其实也就是要有灵魂。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工作投入、认真;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宽容、友爱;做有灵魂的教师,更要对学校负责,要努力完成学校安排的工作,把自己看成是学校的主人;做有灵魂的教师,还应对家长负责,要让家长放心孩子交到我们手中。总之,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热爱自己岗位的教师,同时,还要能以自己的激情燃烧学生的激情,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自己的责任心滋养学生的责任心。 做有灵魂的教师,就要时刻铭记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都要关爱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对老师个人来说,做有灵魂的教师还要时刻充满幸福感。虽然生活中有很多困扰,但有灵魂的教师总能在纷繁复杂的挫折和失败中寻找到走向成功的路径,我们要尝试用自己的明智、责任给学生指引了生活之路,同时,还能从学生渴望的双眸和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为人师的自豪和愉悦。当我们为学生指明生命的方向,赋予学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时,教师的灵魂也得到了具体体现,这就是为师之道,为师之魂。

此外,做有灵魂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在工作中要积极进取,学习新理论,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在工作中要时刻牢记,要关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热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之,一个有灵魂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要一直相信,每个人都是特别的,要让每个孩子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幸福的成长。

上一篇:国企个人述职报告下一篇:更年期妇女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