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管理管理学论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效管理管理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阿罗的信息理论揭示了企业这一微观经济单位产生的经济学基础,从而打开了企业这一“黑匣子”。但是这两大理论只是考虑了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规模经济性,而没有考虑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其内部信息及时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第一篇:效管理管理学论文

品读“效应”故事 提高管理效度

[摘 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管理的实质是心灵的沟通。通过品读“效应”故事,贴近教师心灵,捕捉思想动态,学会换位思考。实践表明,学校工作要变减为加,强化管理的激励效应;要重视细节,防范管理的蝴蝶效应;要关注成长,消除管理的晕轮效应。

[关键词]学校管理;管理效度;激励效应;蝴蝶效应;晕轮效应

浙江省慈溪市开发小学场地狭小,生源复杂,设施落后,师资薄弱,尤其是临聘教师待遇低、流动大、新手多,不少教师缺乏任教经验和职业认同感。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做好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曾让笔者感到一筹莫展。为此,笔者加强理论学习,虚功实做,通过阅读专著和借鉴经验,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几年来的实践让笔者深深感到,管理效度的提高离不开管理者对教师群体和个体心理的了解、分析和研究,离不开双方之间的真诚沟通和真情互动。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管理的实质是心灵的沟通。只有贴近教师心灵,捕捉教师思想动态,学会换位思考,善用心理规律,学校管理的举措才能更加有的放矢,管理实效才能不断提升。

一、变减为加,强化管理的激励效应

【案例一】有家企业受大环境影响,业绩逐步下降。各部门都苦思对策,希望可以化解危机。一天老板突然宣布:即日起考评各部门业绩,月底绩效较差的三个部门减薪一半。惩罚生效后,公司中下层开始出现不满的声音,消极怠工现象逐渐普遍,到最后,连老板“没钱发工资”的谣言也出来了。老板发觉事态严重,不得不重新思考对策,最终收回决定,一场风波才平息下来。

作为一种古老的管理教育手段,惩罚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本化管理理念的推行,它已不能适应现代学校管理的现状与要求。绩效考评末位减薪制度,本意在于改善落后者的工作态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但最后却因操作不当而适得其反,其隐含的心理学因素值得反思和探讨。这个案例启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应注意研究教师群体心理,转变管理理念,强化激励效应。

1.变减分为加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

教师考核和绩效奖励等各类考评方案的制订和完善,是确保完成工作目标,增强教师成长内驱力的重要管理手段。目前许多学校在考核过程中往往采用减分制,考核者在实际操作中通常以方案条文明确的详细规范要求为依据,以挑剔的眼光寻找教师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为减分理由,这就给人一种拿着放大镜找茬的感觉。这种考核,不仅容易造成干得越多扣得越多的后果,无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而且会激化考评双方的矛盾,导致最后出现考评者谁也不愿得罪,评分时平均化和一刀切现象。因此,学校在制订各类考核方案时应转换思路,变减为加,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在确定考核基础要求后,根据工作重点和学校发展要求,对教师各项工作实绩逐项加分,真正体现“出发才有机会,不出发永远没有机会”的理念。变减分为加分,不仅可以舒缓教师在心理层面上对考核制度的抗拒和困扰,避免出现工作倦怠、得过且过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加分项目的设置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注重专业成长,努力为学校争光。减分与加分虽一字之差,操作起来的结果却可能差之千里。

2.变批评为表扬,强化赏识的激励作用

赏识,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视角,更是走进教师心灵的金钥匙。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教师更顾及自己的面子,更渴望被尊重和欣赏。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逐步扬弃“惩诫”式管理,选择使用“赏识”的法宝。不论是每周工作例会,还是年度总结工作,学校改变了过去习惯于分析存在问题甚至点名批评的做法,变批评为表扬,充分肯定工作认真、态度端正、绩效明显、方法创新的教师所取得的成绩。通过表扬,树立让大家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标杆,对优秀者是莫大的精神激励,换个角度看其实也是对落后者指出了不足,无需惩罚却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和效果。同时,学校还通过组织“寻找身边榜样”征文、“爱与责任”师德论坛、教学基本功比武、集体备课磨课等活动,给每一位教师展示风采搭建更多的激励平台,使他们无论在师德范畴还是业务领域都可“把盏论英雄”,体验成长和成功的喜悦。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学校引导教师学会用苛求的眼光看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着力营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为此,学校改革了传统的年度总结模式,将例行的集中开会、校长讲话的做法变革为“我很欣赏你”卡片寄语活动。每位教师在活动现场完成一道填空题:“回顾这一年,我很欣赏_________,因为________。回顾这一年,我很感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寄语卡片放入箱內,由主持人和教师代表随机抽取,当众宣读。一条条蕴含真情的生动寄语,涉及一个个普通教师,涵盖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成为送给教师们的“心灵鸡汤”,让他们用一双美的眼睛,定格难忘瞬间,发掘身边教师的闪光之处,强化赏识的激励作用。这样做,营造了“人人争先进,个个创模范”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教师不断上进的动力,达到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潜能的目的。

二、 重视细节,防范管理的蝴蝶效应

【案例二】某校为严肃劳动纪律,新学期开始使用指纹机对教职工进行考勤。学校购买了一批指纹机放在门卫和各办公室,教师上下班时在指纹机上打卡,学校按指纹机记录考核教师出勤,晚来一分钟视为迟到,早走一分钟视作早退。实施指纹机考勤后,学校内部怨声载道,教师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

出于确保公平的考虑,推出指纹机考勤看起来无可厚非。但以机器作为考评教师的工具,容易使教师感受不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与温暖,而会使教师感觉成为被监视的对象,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严重隔阂与对立。类似这样的管理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影响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引发群体不满的导火索,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启示人们: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改变和完善,最终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也需要防范蝴蝶效应蔓延的弊端,顺应教师心理,改进管理策略,完善管理细节,提高管理水平。

1.推敲制度细节,实施弹性管理

规章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度。学校在制订和修改制度时十分强调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全员参与,集思广益。出台每项制度,往往涉及不同部门和广大教师,难免会遇到“众口难调”的困境。为此,学校领导总会认真分析,换位思考,对每一个细节都仔细地推敲完善,通过教师座谈、个别咨询、专题研讨等形式耐心倾听和广泛征询教职员工的意见,多方考证制度的公平公正以及合理性,力求在细节上保证制度的完善,排除漏洞与疏忽。

在强调刚性制度的管理约束力的同时,学校也应考虑人性化因素,实施弹性管理,提高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相互信任度。以考勤为例,因学生到校较早,从安全管理的目的出发,学校领导希望每班都有教师到岗管理,由相关任课教师自主协调,安排人员提早20分钟到校早管理;对于没轮到的教师,如果因故迟到十几分钟,学校则持宽容态度。在保证不耽误课和完成备课、批改等工作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如果确因有急事需中途离校外出,只需向办公室主任请假即可,在一定次数内学校领导也很包容,当然半天以上或次数过多则另当别论。这样安排,既确保了效能建设的严肃性和考勤制度的实效性,又体现了对教师的信任、尊重和关怀,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能动性,使他们认同制度、拥护制度、按照制度快乐而主动地工作。由于在考勤制度上实施弹性管理,教师气顺心平,以至后来学校实施无间隙安全管理模式,希望教师课间、午间活动下班级管理,做到学生在的地方都有教师管理时,教师都十分赞同,积极响应,没有出现预期的强烈反对现象。

2.立足生活细节,表达人文关怀

学校发展从关心教师开始。由于面对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基础差、问题多,家长又很少关心,教师们工作十分辛苦,压力也非常大,再加上待遇低,更容易心理不平衡。为此,学校领导把尊重教师放在首位,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态度和蔼,待人真诚,营造“平等对待老师,心平气和对话,热情参与活动”的伙伴式交往氛围,避免指斥教师,缓解教师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创建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学校还组织教师到杭州等地定期体检,去海南、无锡等地疗休养,使临聘代课教师也感受到一视同仁的关怀,增强了提高工作实绩的动力。

立足生活细节关心教师。教师们偶有小恙,学校领导或上门探望,或电话问候,把温暖送到他们心坎;教职工生日之际,送上一束鲜花,一盒蛋糕;新春佳节,召开辞旧迎新茶话会,举办联欢活动,倾听发展良策,展示个人才艺;每逢重要传统节日,也不忘与教师之间互发祝福短信,向他们的辛勤耕耘表示感谢……通过点点小事、小小细节折射人文关怀的力量。

三、关注成长,消除管理的晕轮效应

【案例三】李老师第一次担任舞蹈教练,指导的节目在区域文艺汇演中不够出彩,未发挥正常水准。校领导看到一直以来金奖拿到手软的项目居然名落孙山,十分失望,认为李老师事业心不强,缺乏才干,难挑大担。后来李老师对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校领导却认为不够合理,未予采纳。

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在管理中其实质就是管理者以偏概全,把个人主观推断泛化、扩张和定型。在工作实践中,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工作、成绩、品行等方面的评价,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导致其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沟通不畅通,人际关系紧张,从而给学校各项工作及教师个人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要关注教师成长,正确、客观、辩证地评价教师,消除晕轮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努力激活教师的发展欲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1.用人所长,搭建舞台促成长

古人云:“用人如用器,各取所长。”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短板。学校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既要避免“一俊遮百丑”,过度夸大教师的优点而忽视光环背后存在的隐性问题;更不应该以偏概全,对教师工作中出现的一些过失和缺点吹毛求疵、耿耿于怀,而对他们的其他优点和成绩视若无睹。应该说,追求教师队伍千人一面是不合实际的,而且这种同质化倾向既影响教师健康成长,更不利于学校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师中有的长于班级管理,有的长于艺术教育,有的课堂教學有风采,有的抓教学质量有一手……面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差异现象,管理者应努力发现教师的兴趣、需要和优势,有意识地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让他们展示才能,营造适宜教师发展的空间,使之长处更长、优处更优,从而带动其它方面的进步。如学校有位教师喜爱声乐,多次受邀参加一些企事业单位的合唱比赛和演出。为充分发挥这位教师的特长,学校安排她组建合唱队并定期集训,使之在成功感与压力感中前进,在“痛并快乐着”中成长。辛苦的付出终有回报,合唱队渐渐像模像样,在市礼仪大合唱比赛和宁波市进城小公民欢乐节中获得二等奖。成绩的取得,强化了她的工作干劲,促进其全面成长,各项工作能力都明显得到提升。

2.宽容失误,把握契机促成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有一些失误。学校管理者对这些失误要正确判断,一分为二地看待,以宽容的心态和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处理,不能全盘否定,而应把握契机,热情帮助教师改正缺点,逐步完善。如学校有位新入职的教师,因习惯于大学期间的熬夜生活以致白天工作时无精打采,有时上班期间还打瞌睡,而在教学工作中他又急于求成,出现了体罚学生现象,受到家长实名投诉。在年度考核时,一些同志建议对这样的“不合格”教师应严肃处理,不再续聘,以期优化队伍、弘扬正气。面对这样存在缺点和失误的教师,学校领导没有简单地“一辞了之”,而是以发展的眼光宽容看待,多次与他谈心交流,肯定成绩、指出缺点,还安排一名优秀教师与其结对帮扶,并根据其特长安排合适岗位。两年后,这名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有了明显转变,他遵守劳动纪律,工作积极肯干,乐挑重担。在参与上级组织的体育节展示活动中,学校安排他负责团体操的设计和训练。他克服场地小、课务多的困难,花心思研究队列变化,费精力集训动作规范,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受到了领导和师生的好评。

几年来,学校领导贴近教师心灵,实施人本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效度,使教师增强了职业认同感,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在工作中寻求幸福,在教学中感受快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消除了内耗,增长了活力,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升。学校先后获评宁波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宁波市等级平安校园5A级学校、宁波市消防安全四星级学校、2004—2014年宁波市平安校园创建先进单位、宁波市科技体育发展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2013年6月,学校受邀参加第六届全国民工子女教育大会,并作为四所学校代表之一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及《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浙江教育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和推介。

相比于兄弟学校,学校工作的成绩实在微不足道。学校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品读“效应”故事,贴近教师心灵,实施人本化管理,紧紧依靠教师,发奋工作,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提高办学质量、构建和谐校园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作者:俞洲

第二篇:论及时有效沟通及其管理

摘要: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阿罗的信息理论揭示了企业这一微观经济单位产生的经济学基础,从而打开了企业这一“黑匣子”。但是这两大理论只是考虑了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规模经济性,而没有考虑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其内部信息及时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文章结合笔者自身从事企业管理的实践初步探讨了企业内部实现及时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及其管理,以便引起实业界和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推动该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及时有效沟通;重要性;管理

一、引言

生产为什么要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科斯以著名的交易费用论对此进行了解释(1937)。科斯认为企业替代市场的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交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包括发现相对价格,谈判、签约、监督履约的费用。人们之所以选择企业的形式,以组织的形式替代市场,是因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利用企业这种组织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企业的实质是以一个长期契约代替一系列短期契约,大大减少交易费用。阿罗的信息理论(1960)认为,“市场失灵”尤其是不完全信息的外部性是企业或组织存在的必要条件。对任何个人而言,接受和处理信息总是有限制的,不管信息处理技术有多么显著的改进,人类的智能和认识所固有的局限性都不会使这种状况得到根本改变。信息需要通过个人的感官输入,即使计算机能自动输入某些信息,也要依靠个人的选择和安排。由于个人之间利益相互冲突,且受到接受、处理信息能力的阈限,个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极为有限。现代化生产要求人们分工从事专业化职业,这必然导致每个人掌握不同的信息。组织的作用就在于能突破个人收集和利用信息能力的局限。在信息工作上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信息共享,更大规模地利用信息来提高效率。由于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必然会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从事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由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二是由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这也正是阿尔钦和登姆塞茨的生产理论中要求对企业管理者——监工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必要性之所在。但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阿罗的信息理论只是考虑了企业获取外部信息的规模经济性,而没有考虑到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其内部信息及时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因为企业内部信息的及时有效沟通对于缓解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及时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所谓及时有效沟通(Tust-in-tim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能够被他人所能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团体中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沟通的信息必须准确而及时。内容必须清晰而简洁,目的必须明确而可行,方式必须多样而灵活,渠道必须有效而畅通,态度必须积极而谦和,才能确保沟通及时有效。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内外部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及时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而且,随着企业的成长,企业管理必须不断地改进,这就需要更加流畅的内部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是企业管理失败最直接的原因。因为仅有自上而下的单向沟通是不够的,必须将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与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有效沟通对企业管理者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第一,及时有效沟通能促进员工的管理参与感,并能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提高员工团队工作激情和创造力。因为企业员工并非仅仅为了物质的需求而工作,员工还有精神上的需求,包括成就感、归属感、荣誉感及参与满足感等。有效沟通管理不仅仅是各种信息内容的准确传递和交流的管理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把企业的决心变为员工的行动促成组织成员形成共识,达到默契,围绕工作中心各尽职守。

第二,及时有效沟通能积极提高管理效能。因为及时有效沟通管理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企业的重大事务,更在于自觉不断地、不厌其烦沟通探讨解决一件件细小的日常事务。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及时有效沟通管理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管理过程。管理过程中的沟通不是为了沟通而沟通。而是通过沟通交流信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排除障碍。它贯穿日常工作的全过程。是一项日常性,经常性的工作。只有在日常工作中积极主动地交流信息、认真细致地疏理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及时有效沟通是团队协调、默契合作的基础。良好的交流沟通不仅能减少团队内部的冲突与摩擦。还能促进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和谐和信任,从而避免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上的浪费。及时有效沟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当团队的人际关系中出现沟通隔阂的时候,沟通管理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分析这种隔阂产生的根源,弄清问题之所在。由此可见,及时有效沟通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的效能在企业运转中的作用和影响都非常巨大。

第四,及时有效沟通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及时充分地运用各种资源技能的综合竞争力。企业为了实现目标,必须实施有效管理,而有效管理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和充分利用。实施管理的过程,就是利用信息沟通协调团队成员、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团队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也是团队及其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必要过程。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在纵向流通的过程中上至管理最高层,下至最底层责任团队,并横向流通于各部门团队及其成员之间,可见信息的沟通就是企业团队及其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纽带和桥梁。企业管理者运用沟通的桥梁作用才能把企业使命、构想和经营目标计划等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员工。如沟通及时有效,企业团队及其成员就能得到准确而有用的信息;反之,企业团队及成员得到的则是滞后或者有偏差的信息,就会造成企业内部资源的消耗。总之,及时有效的沟通管理是促进企业各部门团队包括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与协调的重要工具,只有各部门团队包括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沟通意识、机制和行为,才能彼此了解、默契协作。才能不断强化团队意识,增进企业目标的导向性和凝聚力。使整个企业组织体系紧密合作,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的综合竞争力,逐步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三、及时有效沟通必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正因为管理人员对员工有了了解才有可能理解,有了理解才能消除误解、化解矛盾,真正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因

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管理者就如同服务者在倾听服务对象的意见和想法。同时要意识到作为管理者是在征求员工的建议,管理人员要有责任承担工作中的失误的勇气,有责任积极接纳员工的想法和建议;有责任维护企业的利益,顾全企业大局,有责任维护员工的尊严和权益。要以负责的态度对待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以务实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具有这样的责任意识的沟通,管理人员才能赢得员工的尊重和理解。强烈的责任意识正是管理人员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工作的灵魂。

其次,沟通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管理人员还要意识到,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不是在命令员工服从管理人员单方面的意愿,更不是单向地传递信息给员工。沟通是双方的平等交流,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管理人员决不能依照自己的阅历、知识等以及其他方面影响,在员工面前扮演一种权威的角色,给员工生硬地讲许多的道理:而应当把自己真正放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把员工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进行交流。简单地说。与员工交流时管理人员应当姿态平民化,道理通俗化,认真倾听,尽量换位思考,以便达成共识。因此,对管理人员来说能否平等对待员工、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能否公平处理实际问题,也就成为了及时有效沟通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再次,沟通必须建立在平实而友好的态度基础上。管理人员的态度也在沟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与员工沟通时应当表现出真诚友善,使员工心理轻松愉快。态度决定了工作高度,平常而友好的态度就是管理人员不摆谱、不做秀、不虚伪、不搪塞,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的效果。如此就可以大大缩短与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的交流沟通创造出融洽的气氛。友好而平实的心态可以表现出管理人员良好的素养、为人处事的品格,从而产生吸引员工的魅力,逐步形成团队凝聚中心和信任对象以及信息反馈中心,创造出一种既正规严谨又生动活泼的沟通管理的风格:体现出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使及时有效沟通管理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

最后,及时有效沟通的目的在于达成共识并切实履行承诺。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有效沟通的结果是沟通的双方达成共识。形成一致的目标意识,并且都要按照这个共识认真理解和执行。是否遵守沟通达成的共识。是否履行沟通达成共识的承诺是决定沟通是否有效的根本所在。沟通的双方更应该诚实守信,履行各自的承诺,把沟通的结果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沟通不是管理的目的,只是一种工具。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工作中存在的误解、化解矛盾、促进工作,而落实沟通达成的共识和承诺,才能真正实现及时有效沟通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四、及时有效沟通的管理

企业管理的过程离不开沟通,沟通同样需要管理。而现代化的沟通管理首先要构建畅通的、及时有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并最终形成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沟通系统,这样的沟通系统犹如人的神经系统一样,拥有信息中心(如人的大脑)和沟通渠道(如神经中枢),外围全部是传导组织(各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和神经末梢(低层责任团队包括一般员工)。这样的沟通系统能够将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分类、汇总以及有效地分析和反馈,一方面产生管理信息指令,并及时传递到企业各部门团队:另一方面为企业决策中心及时提供有效情报,形成决策支持的信息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指导。尤其是当企业发展到具有跨地区。多行业,多业态,分散经营。集中管理等阶段时,各部门及分支机构之间精密协同工作,内部信息能否及时充分共享,及时有效的沟通管理系统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就像生命一样重要。

企业在构筑内部及时有效的沟通系统的同时,首先要进一步对日常内部交流沟通的基础性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的管理,为建立有效运行的沟通系统做好必要的前提准备工作。例如,管理人员在准备与员工沟通时,应当有规范化的沟通方式和接待要求,有标准化的处理问题的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管理的有效性。当然,及时有效沟通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程序化的管理。要以恰当的沟通模式为基础。因为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沟通模式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以及灵活性。就沟通的多层次性而言,通常有自上而下的沟通(如高层与中层之间,中层与低层责任团队之间)、自下而上的沟通以及平行层次之间的沟通(如高层与高层之间、中层与中层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就沟通的多样性而言,通常有面对面的方式、电话沟通的方式、内部电子邮件的方式、会议的方式。就灵活性而言主要是正式或非正式的等沟通方式。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沟通模式去解决问题。

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沟通的技巧性、艺术性和及时性。这些都是构筑有效沟通系统的黏合剂。因为对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企业管理者来说,沟通的技巧性、艺术性和及时性无不处处显示着积极作用和魅力。人性化的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其主要目的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它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可见科学的管理过程不仅在于员工之间进行单一的工作内容的交流和沟通,还包含了其他要素,如相互之间在精神方面和情感方面的及时交流沟通。沟通及时得当,就能使员工乐于工作,心甘情愿地服从企业管理,也使企业管理水到渠成。挥洒自如,这样的沟通过程充分体现出沟通的艺术性、技巧性和及时性;反之,则会使企业管理处处被动,受到限制。窘困不堪。

及时有效沟通管理还应当是以信息化为基础。是构造沟通系统的核心部分。因为全球市场不断一体化的今天促进了商业竞争国际化、产品需求日益个性化的发展,所以企业管理创新首先必须数字化、信息化。事实上,市场一体化的时代就是建立在以专业知识和科技信息为主导的进行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形态。而专业知识和科技信息的传递正是通过有效的沟通进行的。企业要实现这样的有效沟通必须借助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内外及时交流沟通,使企业及时获得进行产品开发和创新包括管理改进等需要吸收的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科技信息。因而企业必须对内对外创造一种有效沟通、交流和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不断促进企业员工相互理解和认同,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企业发展持久的支持力。但是企业在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存在着众多可变因素,参与信息化系统活动的员工个人和各团体具有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存在着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交流沟通障碍和相互之间的隔阂。沟通障碍和隔阂的存在就会造成团队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

或者错误,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梳理解决,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既然沟通障碍和隔阂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企业必须利用及时有效沟通管理技能不断地消除这些障碍和隔阂。及时有效沟通管理就是要把企业信息化系统及其运行规律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信息化系统及其各组成部分的架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程序关系的探索,寻求克服沟通障碍和隔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来推动企业的迅速发展。

及时有效沟通管理必须纳入企业文化管理的范畴,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构筑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及时有效沟通管理是企业员工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的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的双向信息传递过程,沟通管理模式同时又是企业文化的反映和体现。企业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管理与良好的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内外交流沟通将会受到各种限制和障碍。因为沟通管理体现的是员工个人内心与外在行动这样一个内外自我理解和认识的过程,这种自我沟通管理同样是基于员工自己所处的企业文化氛围。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组织。其团队成员决不会局限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还会自觉运用自我沟通管理。这种自我沟通管理过程促进了员工自我管理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所在企业文化的积极的培养和塑造。

由此可见,优秀企业从上到下都必须重视及时有效沟通管理,只有拥有良好的交流沟通管理机制才能创造和提升良好的企业文化,也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主要方式和重要工具。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特有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的目标需求转化为企业员工内在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并在工作中能自觉执行的行为模式,完全体现出员工是真正认同本企业核心价值观、目标及使命。而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正是通过员工的思想、观点、情感和灵魂的自觉的沟通管理实现的,它既是沟通管理的核心内容又是沟通管理的最好形态。所以没有及时有效沟通管理,就没有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共识,企业员工就不能形成具有共同目标的团队,也就更不可能认同企业的使命和价值。

总而言之,及时有效沟通管理是以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为基础的。沟通管理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引导企业决策者包括员工学会利用信息传递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商业模式必须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企业管理层和员工都承受着巨大压力,及时有效沟通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成功度过危机的关键问题。企业及时建立起由现代化技术支撑的、畅通的及时有效的沟通网络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管理的核心部分。因而及时有效沟通管理。对企业管理既具有科学的长远意义,又具有一定的现实的紧迫性。

参考文献:

1、博西迪等,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罗纳德-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三联书店,1990

4、科斯,阿尔钦,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肯尼思·阿罗,信息经济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6、洪银兴,赢得市场——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作者:张大兵

第三篇:德育伙伴效应对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探索

摘 要: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影响,德育伙伴效应对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在实践中取得了理想成绩,在不断实践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德育伙伴可以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达到共同进步,提升班级整体德育水平。

关键词:德育伙伴;班级管理;探索

班级德育工作开展情況直接影响到班风、学风,因此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我们摸索出适合初中学生成长规律的德育教育方法,即德育伙伴效应提升班级管理。在德育伙伴效应对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探索过程中,逐步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采用了分组管理负责制。先制订班级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工作计划。再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设有小组长,利用小组长分层管理,定期进行各小组评比,评分标准主要参照各组成员的德育扣分情况,评定等级。在考评过程中班主任、任课老师也参与到其中,从而推动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德育伙伴效应组织方式的探索

德育伙伴是学生关于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途径,学生在学校接受了德育教育,通过德育伙伴可以发现问题,在同学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将学生分组组成德育伙伴小组,在具体实践中尽可能的互帮互助,当出现问题时,同伴可以帮助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有利于出现问题的学生更轻松的接纳。

(一)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学生划分为成员相对固定的小组,班级活动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通过组内分工合作,组内自我管理、约束,互相促进,荣誉共享,责任共担,各小组互相竞争、互相提高,实现班级学生整体进步的目标。

(二)学校德育部门负责学校德育伙伴效应实施计划方案的制定,以及班级开展德育伙伴效应实施计划工作的指导、考核、评价。

(三)具体实施中班主任负责组织、指导、监控、评价等工作;班委会负责组织领导、分工考核、带头示范;小组长负责管理组织小组人员,个体考核;小组成员积极配合,相互协助;考核组主要从各小组中抽出若干名同学(有的为学科课代表、有的为班干部、有的为有专长的同学),分别检查班级同学在各项考核内容中的情况;各组之间也可以互相考核,标准一致。

二、德育伙伴效应达标考核内容探索

德育伙伴效应是在德育教育中融入能够互相影响的德育教育,促成学生形成自我管理,健康成长。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德育伙伴效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行为表现方面举止大方;坐姿端庄,言谈文明,衣着得体,发型适度,互敬互爱,形象阳光。学习表现方面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互帮互学,尊重他人,不影响他人学习,不懂就问,及时解决疑难问题;自习课堂遵守课堂纪律,提升学习的自觉性,相互研究所学知识。作业及时独立高质量的完成各科教师所留的作业或习题。纪律表现方面,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及时向班主任请假;服从班主任以及班干部的管理。在校内外和班级不搞团伙,不惹是生非,不骂人,不打人,不参与任何不良团伙,不参与校内外的任何打架事件;认真完成班主任和班干部交给的各项学习和有关任务。卫生表现方面,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好,及时洗澡、更换衣服、剪指甲、理发。爱护学校和班级卫生,及时打扫班级和环境卫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学校花草树木和各种设施设备,不乱写乱画。活动表现方面,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活动中听从指挥,踊跃参与或帮助他人高质量的完成任务,为学校和班级荣誉做出应有的贡献。互助表现方面,学生在校内外学习和生活交往中,彼此相互尊敬,相互爱护,互相帮助,主要体现在:学习、劳动、守纪、生困难帮助、文明礼貌、好人好事、无私奉献、集体荣誉等。文明礼仪表现,尊敬师长,爱戴父母及长辈,爱护同学,动作规范、语言文明,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爱护公物表现,不破坏公共设施设备,爱护校园校外的一草一木,节约用水、用电,关门轻,关窗轻,搬动桌椅轻,发现破损及时报告学校。安全意识表现,学生在校或公共场所,必须严格遵守公共秩序,有较全面的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地震逃生、防溺水、网络安全、用电安全、预防毒品、防御邪教蛊惑等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意识,不乱动和触摸有关的危险品,不做危险之事,不参与危险之举。

实践中,当学生个体有了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德育小组内部集体发展对整个班级管理是有效的,积极的。这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符合教育规律,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的统一。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情况,在实践中具有各样特色。德育小组是在尊重这种特色的时努力寻找统一点,是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出最佳融合方式的过程。

三、德育伙伴效应实施外延探索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推动学校学生德育伙伴计划工作的扎实开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实施全员德育工程,构建学校德育网格化工作机制,通过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学生德育伙伴计划的考核,使任课教师真正参与到班级学生的德育管理中,树立任课教师的工作权威,完善学校对学生德育伙伴计划的考核,促使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形成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的各项工作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最终实现学校“养成树人,德育正人”的德育目标。

实施德育伙伴效应是在尊重教育规律前提下,改善学生周围的德育氛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阳光、和谐理念,搭建学生互帮互助、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平台,使学生能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将来建立良好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基础,使学生为社会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教育研究,2003(01):48-52.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B2078)“德育伙伴效应对提升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以嘉峪关市第六中学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夏娟

上一篇:建筑工程工程论文下一篇:汽车电子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