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公司简介

2022-08-31

第一篇:新能源行业公司简介

新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1.新能源行业概述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达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石化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始列入国家重点攻关计划。但是由于中国当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加上新能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较大发展。进入9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各个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此时我国主要站立了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的能源示范基地。2006年中国通过并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近几年,新能源行业得到了国家的相关鼓励政策,才得到了大力发展,且中长期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3.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①战略意义更加突显:20%节能目标,40-45%减排目标; ②政策环境不断完善:30多项配套政策,包括规划、价

格、补贴、财税,产业指导等政策;

③投资投入不断增加:国有、外资、民营资本及金融资本大量注入,带动制造业的发展,如风机制造、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太阳能热水器制造等;

④与其他产业的交叉结合开始增加:现代通讯行业、农业、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等;

⑤市场规模扩大:风电装机规模连续四年翻番,光伏市场开始起步,太阳能热水器增长速度超过30%

总体而言,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发展,技术水品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为适应节能减排要求,混合动力车、纯电动力车、燃料电车等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4.新能源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1)政治

国际: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京都协议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2)国内

①今年来产值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

②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③07年9月4日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极大地提振市场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兴趣

④2010年新能源发展配额目标将写入“十二五”规划。这也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后,国家能源局对相关内容首次表态。

中央政府仍将继续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在项目审批、财政补贴、招商引资等方面予以扶持。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

第二篇: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方案

2009年3月,国家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的必经之路。2008年以来从“十城千辆”到“十三城试点”,目前增加至25个试点城市,再到行业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超出了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一)概念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电动汽车即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全部或部分以电机驱动车轮行使,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各种车辆。一般把新能源汽车中的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统一归为电动汽车。鉴于电动汽车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也是目前行业的热点所在,因此,本篇中的新能源汽车将主要论述电动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从“十五”时期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

1 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新能源汽车专项研发。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到2010年,我国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并开发出了多款电动汽车样车。目前,共有近100个型号的各类电动汽车获得机动车新产品公告,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等企业的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已上市。电动汽车在我国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均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三)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著名汽车咨询公司CSM 在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及展望》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进行了中期预测:到 2015 年,中国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 (不包括非道路用车和商用车) 产销量将超过100,000 台,占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1%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将维持在20,000台左右的水平。

根据瑞士信贷的《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研究报告》,电动汽车在未来的二十年将是成长最快的行业。据他们预测,到2030 年,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将增长至4万亿,电池销售额将增长至1万亿,增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至少增长1.7万亿。至2015 年,全球将有1.1%的交通工具以电为动力,并有超过150 亿的补贴。到2030 年,这一数字还将上升7.9%。混合电动车2030 年将由目前0.6%的比例上升到5.9%。锂离子电池市场预计将增长到超过1000亿美元。考虑到巨大的发展机会和锂离子电池成本高的特点,预计大型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规模将大大增长,20年内可达到1000 亿美元。随着成本价格的降低,市场需求 2 量将比市场规模更快增长。

二、深圳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深圳是全国25个发展清洁汽车试点城市之一,较早探索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早在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就成功签约“复合电动环保汽车项目”,并成立了深圳明华环保汽车有限公司;之后,我国首家规模化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的专业公司——深圳市雷天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时,由深圳市政府、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雷天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国家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究开发中心也宣告成立。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市现已涌现比亚迪、五洲龙、陆地方舟等整车企业,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与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深圳市已有850辆混合动力公交大巴、300台LNG动力大巴、10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行。

(二)深圳地区主要企业介绍 1.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司自1995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从事电池的研究和生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比亚迪已发展成为包含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集团企业,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湖南、浙江等地区建有十一大工业园,总面积将近1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全球员工总人数2010年已超过20万人。目前比亚迪镍电池、手机锂电池和手机按键出货量全球第一,并稳居全球第一大的充电电池生产商。2002年在香港上市,2011年在深圳上市。

目前,汽车是比亚迪的核心业务,占整个集团收入的50%多,现已建成规模庞大的产业基地,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 3 都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动汽车方面,凭借比亚迪良好的电池优势,成功研发了电动汽车铁电池技术,铁电池较其他电池具有成本低、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等独特优势,目前该电池技术已成功用于在比亚迪推出的K

9、e6和F3DM三款电动汽车,其中,K9纯电动客户,将完全使用铁电池为动力,并在车顶辅以太阳能电池,续航能力为25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城市交通需要,目前该款汽车已下线,并将于今年在长沙、深圳、韶关陆续推出;e6纯电动轿车目前已被深圳市政府采购用于出租车,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汽车;F3DM双模电动车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可充电、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该款车已于2008年12月15日推向市场,销量良好。可见,比亚迪电动汽车获得较大成功,部分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在发展传统燃油汽车的同时,将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积极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致力成为电动汽车的领导者。

2.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环保客车为主、集汽车配件贸易和汽车钢板弹簧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业城,始建于1987年。公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集底盘、焊装、涂装、总装、检测于一体的U型客车生产流水作业线及1000多台(套)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设计年生产客车能力达5000辆。公司现有员工800人,其中汽车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0多名。

公司以“五洲龙”牌客车为主导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达150多个品种、车长范围6~18米的欧Ⅱ以上排放柴油客车、清洁燃料客车、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等产品体系,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近二 4 十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还远销美国、智利、沙特、伊朗、多哥等国家。

五洲龙公司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发展环保客车的定位,励志成为中国最大的环保客车生产工厂。从2001年开始,五年多来公司总共投资了近亿元进行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仅用一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2台混合动力样车,并通过了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产品技术鉴定,整车性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即节能25%以上,达到欧Ⅲ以上排放标准。2003年公司混合动力项目被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2004年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扶持,2005年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获高新技术项目认定。混合动力客车研发项目获得了十几项专利,研制的产品在全国第二次客车大赛上获得两项最佳环保客车奖。2005年11月,公司混合动力客车项目被纳入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同时在深圳龙岗大规模投入正式的商业化营运。2005年底,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出口澳门,开创了国内混合动力大巴出口的先河。2006年初,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通过了国家指定的型式认证(型式试验),并全部符合公告技术要求。2006年3月,公司与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签订协议,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开始售往美国,并逐步在墨西哥、秘鲁、印度、厄瓜多等地推广。

2010年3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2009 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以其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客车获得了“中国十大科技创新新能源企业”和“中国节能减排领先产品”两项大奖。这还只是对五洲龙自主创新的其中奖励之一。为了适应市场及研发的需求,五洲龙公司加大了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力度,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深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研究所,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满足科研和生产需要,投资近6000 万动工兴建高12 层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楼正在拔地而起。

5 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生产新能源大客车的企业,五洲龙公司将成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第25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新能源客车供应的主力企业,到时将投放2000多台新能源客车在深圳公交市场运营。

经过市区政府的大力协调,2010年五洲龙公司将向深圳公交市场提供410辆新能源公交车辆,到2011年底,将提供2000辆。

3.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

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属于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特种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公司凭借国内外股东背景和高等院所的资源优势及自身的核心技术开发出的“陆地方舟”系列智能交流电动车,以交流变频电机驱动和采用先进的智能DSP交流变频控制系统为核心技术研制,是国内外同类产品中起点最高、配臵最先进、性能最优越的环保电动车,独特的技术实现了“低速恒转矩,高速恒功率”的运转。

目前公司已生产出公安巡逻、旅游、观光、环卫、医疗救护、物流货运等多种车型,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外市场,并获得用户的青睐。

(三)深圳地区电动汽车政策环境

1.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政策

2010年3月19日,广东省正式印发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据该计划,2015年,广东要初步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形成电动汽车地方性标准规范,实现电动汽车在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应用,电动轿车开始走入家庭,形成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全省电动汽车销售量占新车销售总量的3%到5%,产量占汽车总产量5%左右。

2010年初,广东省和南方电网公司签署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电网,则和广 6 东各市签署了《2010年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目标责任书》。据广东省和南方电网签署的合作协议,南方电网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优化布局、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和运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将其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安排资金和计划;争取在2012年前,初步建成满足广东省新能源汽车试点示和区域应用要求、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工作部署相协调的充电设施。广东省则尽快研究制定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的有关政策,并协调省直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项目规划、用地、环保、核准等手续,做好充电设施建设协调等相关服务。

2020年,广东将建设成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和技术水平均进入国际前列的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2、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政策情况

2009年12月市政府发布《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计划到2012年,示范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34000辆,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达到2.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例突破1%。通过示范推广方案的实施,率先在全国建成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先导城市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深圳建设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十二五”期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预计该基地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至1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实现电动汽车整车产能20万辆至30万辆,电池、电控和电机等新核心零部件拥有30万辆以上的整车配套能力,基地年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为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需要,深圳供电局制订了《深圳市2010-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全力支持深圳市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政府充电电价的制定,提出了电动汽车充 7 电价格建议,广东省物价局于2009年12月23日批复了有关电价,为充电设施的正式运营管理奠定基础,目前正在加紧增加充电站的建设。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6日深圳率先出台深圳地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该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在原有国家补贴基础上再加码,即在对双模电动车追加地方补贴3万元,而对纯电动汽车追加补贴6万元。此前,根据国家四部委发布的补贴标准,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的国家电动汽车补贴标准(满足要求者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贴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辆。照此计算,在深圳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双重补贴,补贴金额最高可达12万元。这个补贴金额已经相当于目前国内车市上主流中级车型的价格。深圳地方政策的补贴款项将直接补贴给车企,再由车企在销售时降价返还给消费者。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建议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将引导全球汽车行业的革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有力推动,电动汽车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前景看好。

(一)积极营销行业相关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根据瑞士信贷等相关机构研究,电动汽车在未来二十年将是成长最快的行业,其销售额将达万亿级,并可带动电池及充电设施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可以诞生巨人级企业的行业,也是一个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壮大的行业。深圳地区的电动车企业已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广东省和深圳市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有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走出行业领跑者,并带动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在此背 8 景下,我行积极营销电动车行业相关企业,从开户,结算入手,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再逐步引导、发掘和满足其其他金融需求,伴其成长,分享行业和企业快速成长所创造的价值。

(二)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

目前深圳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综合实力较强的整车制造企业,如比亚迪、五洲龙;二是规模稍小的整车制造企业,如陆地方舟;三是为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中小型企业。

1.对综合实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整车制造企业,要着重从整体授信入手,充分满足其项目融资、流动资金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需求,可采用信用、免保证金等较为宽松的担保要求。

2.对规模稍小的整车制造企业和为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中小型企业,要着重从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简式信贷、供应链融资、票据业务方面入手,并可要求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方式办理信贷业务。

(三)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层次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快速发展的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必将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不同银行对这些需求响应的及时性和满足的充分性,将决定其在这一前景良好行业中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同业竞争情况,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层次和竞争力。

(四)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服务和风险控制策略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目前还处于摸索前行阶段,技术发展存在多样性,尚无统一标准。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技术核心,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但电池技术不同于传统发动机,属于封闭式专利技术独自研发生产。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选择与专业电 9 池商合作开发,或者直接利用电池商生产的电池,例如深圳的电池制造企业雷天动力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提供专业电池,而其本身并不直接生产电动汽车;比亚迪最早是做电池起家,凭借良好的电池技术,才开始研发生产电动汽车。但电池技术的发展存在多样性,无论是锂电池、镍电池、铁电池等,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且各有有缺点,但没有一种是绝对优势地位。镍氢电池的技术最为成熟,已经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但不能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要求;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呼声最高的动力电池“明星”、纯电动汽车的“不二人选”;长远来看,氢燃料电池将成为动力电池的终极选择,但目前尚处于研发中,面临许多世界性难题。技术发展的多样性和淘汰的残酷性,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技术发展方向,一旦市场选择明朗化,紧跟市场选择,立即调整服务和风险控制策略,扶优汰劣。

第三篇: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一、导入

电动车在锂电的占比目前尚小,但随着特斯拉宣布建立千兆锂电池工厂、三星6亿 美金西安建厂涉足动力锂电、万向收购菲斯科等一系列大手笔都表明了2014年全 球锂电池行业将步入动力时代。

原材料:相较于锂电纷繁复杂的技术路线选择,锂的需求非常明确,只要是“锂电 池”就需要锂。不论是从需求还是供给考虑,弹性最大的非“锂”莫属。此外,锂 全球供给寡头垄断,产能投放有序,竞争格局良好,量价齐升尤可待。由于碳酸锂 占电芯成本非常小,所以有提价空间。

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在电芯中价值量最大,全球产量增速接近40%;呈现中、日、 韩“三足鼎立”格局,日、韩整体技术水平处在高端水平,中国虽起步较晚,但经 过近十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迅速提高,并以较强的成本优势,迅速占领 市场,一些日、韩企业也开始加大采购中国的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负极材料是国内最为成熟的环节。从技术路线来看,石墨产品占据绝对 主流地位,人造石墨有明显的替代趋势;竞争格局来看,主要产能已从日本转移至 中国,国内市场国内市场龙头企业为中国宝安控股的贝特瑞和杉杉股份。

隔膜:隔膜技术壁垒高,国内产能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高端产品、尤其是动力 电池用隔膜仍依赖进口。从投资角度,我们建议关注具备技术实力、已切入中高端 领域、能够持续替代进口产品的公司,如沧州明珠。 电解液:电解液于电池性能至关重要,其核心六氟磷酸锂在2011年基本被日美韩 前四大企业垄断,2012年以来国内企业快速扩产,拉动电解液价格下降。江苏国 泰、新宙邦、杉杉股份分列国内前三,并已成为日韩等国先进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 货商,产品需求有望持续上升。

电芯:电芯企业构筑电动车产业链核心。2012年全球锂电池市场容量33.5GWH, 同比增长30%,其中电动车占比11%,而增速高达163%。全球锂电行业市场集中 度较高,日韩并驾齐驱,中国逐渐崛起。比亚迪、ATL、力神、比克是国内前四大 电芯厂,光宇国际、中航锂电也在迎头赶上。

锂电成本下降趋势确定:三星将18650电池价格下调至1美元/只,挑起国内外电 芯企业价格战,其依仗的就是电池材料中国采购。未来,随着国内技术进步、产能 逐步释放,电池材料价格将进一步下滑,此外加上越来越明显的规模效应,锂电成 本下降趋势确定。

重点关注个股: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新宙邦、沧州明珠、均胜电子、杉杉股份、 比亚迪、当升科技、众和股份、德赛电池、光宇国际。

风险提示:价格波动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电动汽车产业化进度;技术风险; 政策风险

二、投资策略

近期,Tes la公布了Gigafactory(千兆锂电池工厂)计划,标志着Elon Musk向储

能的布局,从而锂电池将实现Te s l a和Solarcity的无缝对接,实现电动车、光伏的共振, 新能源将作为一个整体真正挑战传统能源,形成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革命。我们认为, 锂电池将是这一轮新能源汽车行情的主轴,是我们最看好的细分板块。

1、新能源汽车基本确定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千兆锂电池工厂的开工,至少说明两个事情:第一,Te s l a对锂电池中期内有信心。第二,跟随者会带动产业加速进步。我们认为技术路线的基本确定,会加速产业的集群,产业集群会加速技术进步,并且由于锂电池的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而且分工明确,成本下降空间大,Tes l a规划2020年相比目前成本减少 30%以上,我们认为是完全可行的;

2、锂电池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的共振。在技术路线确定,产业竞争加速成本

下降的过程中,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储能的需求也会快速甚至爆发式增长。储能会爆发 的原因是:第

一、光伏+储能的分布式系统离用户侧平价仅一步之遥。第

二、电动车的电池与储能天然紧密对接。

3、锂电池并非会一直出不来利润。目前很多锂电池环节毛利率很低(正极微利甚至亏损,负极微利),毛利率向下的空间很小,而销量上升,费用摊薄的空间很大,因此,我们看好锂电池产业链利润表短期改善,中期甚至大放异彩;

4、《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构想。作者的核心观点是新能源和信息技

术会带动产业革命,分布式、可再生、储能、电动车、智能电网是五大支柱,Te s l a 和 Solarcity的出现,勾画了这个蓝图,随着锂电成本和光伏成本的不断下降,新能源的使 用将会普及,脱离补贴、规模化的应用未来2-3年就能兑现。我们认为,Tes l a崛起后, 也不仅仅影响电动车产业链,它与Solarcity的紧密对接,不夸张的说,带来的是能源革 命;维持锂电行业“增持”评级。新能源汽车浪潮已经启动,我们认为主轴是锂电池, 其他环节(电机电控、充电桩、汽车电子、整车甚至光伏)也将会被带动。

5、目前我们首推:天齐锂业(锂矿资源属性)、杉杉股份(锂电池材料龙头)、新宙邦(切入全球供应链)、比亚迪(电芯、整车龙头)。

2.1原材料部分重点个股

天齐锂业(002466):增发控股全球规模最大的高品位锂辉石矿山,与洛克伍德结

成战略合作,公司从单纯的锂加工企业升级转型为掌握大量优质锂矿资源、产业链更完 善并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跨国锂业公司。主要产品产能:电池级碳酸锂9000吨/年,工业 级碳酸锂1500吨/年,氢氧化锂5000吨/年,氯化锂1500吨/年,金属锂200吨/年。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赣锋锂业(002460):公司作为国内锂系列产品品种最齐全、产品链最长、工艺技

术最全面的专业生产商,研发能力、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国际领先;已先后为三星、LG 提供小批量氢氧化锂、为松下提供锂带样品。增发专注锂电新能源,公司借此迎来业绩 高弹性和估值水平的双重提升。主要产品产能:金属锂1500吨/年,高纯度碳酸锂8000 吨/年,氢氧化锂6000吨/年,丁基锂500吨/年,氟化锂1500吨/年。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西藏矿业(000762):公司是西藏最大的综合性矿产开发公司,主要产品为铬铁矿

石、铬铁合金、铜、铬盐产品以及锂盐产品。目前,公司有铜、铬铁以及锂三个业务板 块,资源优势明显。公司拥有的扎布耶盐湖锂资源丰富,锂资源量183万吨(以Li2CO3 计),镁锂比为0.02;钾肥资源量以KCl计为1592万吨,B2O3资源量为963万吨。 公司2012年生产锂精矿6086.73吨,锂盐2725.17吨(包括中试电池极碳酸锂36.08 吨),2013年计划生产锂精矿7000-7500吨、工业级碳酸锂3000吨、电池级碳酸锂 400吨。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西藏城投(600773):西藏城投是上海市闸北区旧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企 业之一,主要从事的旧区改造、配套商品房、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主营 业务为房地产开发销售收入。2010年通过收购西藏国能进入锂行业,计划在2017年底, 彻底完成战略转型,实现房产和矿产利润各一半。

公司开发的龙木错盐湖、结则茶卡盐湖经储量核实的锂资源转换成碳酸锂为390 万 吨,属于大型锂矿资源,其还含有钾肥2800万吨(储量中型),硼330万吨(储量中型)。 一期5000吨碳酸锂项目建设已经于2012年开始,2014年试生产,预计2015年达 产;预计2020年前锂盐生产能力达到40000吨(碳酸锂当量)。2013年,公司已经完 成中间试验,确定盐湖开发工艺;随后进行的扩大性试验中,已产出260KG浓度为65% 的碳酸锂精矿。

此外,公司及子公司陕西国能共同委托清华大学(化工系)签订技术开发合同,进 行石墨烯-碳纳米管杂化物宏量制备技术开发。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中信国安(000839):公司以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高科技产业为主营业务,主要从

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业务中的有线电视网、卫星通信网的投资建设,信息服务业中的增 值电信服务、网络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此外公司还从事盐湖资源开发、高科技新 材料的开发和生产、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和物业管理业务。子公司国安科技拥有西台吉乃尔盐湖开采权。中信国安盟固利主要从事锂离子二次

电池关键材料和高能量密度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MGL目前是国内 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的生产厂家。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西部矿业(601168):青海锂业是西部矿业集团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74.54%),

青海地矿集团持股23.08%,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持股2.38%,主要从事锂盐、钾盐、 硼酸盐、镁盐及其他精细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生产基地在距离格尔木两百余公里 的东台吉乃尔盐湖。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雅化集团(002497):公司是四川省最大的综合性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厂商,2013年 12月公告参股四川国锂37.25%,间接获得李家沟锂辉石矿采矿权,探明资源储量及可 采储量为矿石量4036万吨、氧化锂51万吨,目前尚未正式开展采矿活动。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格林美(002340):格林美是国内循环经济领军企业之一, 近年来凭借资本的翅膀 快速在全国布局,目前拥有四张废旧家电拆解资质和四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为公 司打开广阔的发展空间。钴粉产能2000吨,镍粉产能1300吨。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路翔股份(002192):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精矿、氢氧化锂和碳酸锂,旗下全资控股

子公司融达锂业拥有甘孜州呷基卡锂辉石矿资源最丰富品位最高的134号脉矿开采经营 权。根据2013年6月公告显示,公司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134号脉原4405米以上采矿 权证基础上延伸变更,生产规模由24万吨/年,扩大至105万吨/年;原有采矿权证范围 内保有储量511万吨并入此次新证保有储量2899.5万吨范围内。 江特电机(002176):公司主营业务为电机、特种车、锂离子电池用材料、矿产品 和碳酸锂等。根据公司2013年年报,公司计划扩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规模,增加 矿产销售量。1)新坊钽铌保持45万吨左右的开采量,巨源矿业何家坪矿区实现规模化 开采,争取年采矿30万吨左右,宜丰矿区采矿证办好后着手进行矿产开采销售,力争 全年采销40万吨以上,泰昌矿业二期项目争取6月份正式生产,全年力争年选矿20万 吨左右。2)加快银锂公司碳酸锂的扩产工作,在年产1000吨碳酸锂的基础上再扩建安 装1000吨碳酸锂的厂房,争取2014年下半年形成年产2000吨碳酸锂的能力,同时进 行铷铯的提纯,进行产品的批量化销售,并着手8000吨碳酸锂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 工作。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2.2正极材料部分重点个股

众和股份(002070):公司过去主要从事纺织、印染、品牌服饰业务,2012年底起 公司通过增资方式控股6家子公司,进入三元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 、锂矿等 新能源领域,同时剥离品牌服饰业务:2013年底受让神通电动车能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20%股权,进入纯电动公交车、纯电动出租车租赁领域;2014年初收购赣锋锂业下属子 公司江苏优派新能源有限公司,扩充三元材料前驱体产能。

2月27日,公司证实拥有NCA核心技术,目前正开拓国际市场,迎接特斯拉大扩 产带来的市场机遇。福建众和股份拥有NCA核心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目前公司正 在着手国际市场开拓工作,迎接2014年、2015年特斯拉大扩产带来的市场机遇。公司 的NCA核心技术,已送样至三洋、东芝等国际大厂进行认证,目前NCA产业化项目进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江特电机(002176):公司在2011年定增投入正极材料项目。根据2010年12月

公司发布的定增预案以及2011年年报显示,共募集募集资金35570万元分别投于变频 调速高压电机和高效率高压电机技术改造项目、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建设项目以及电动汽 车驱动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根据公司2013年年报,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项目于2012年12月31日全部完成,

报告期内处于正常的生产状态,投资进度已达93.97%。由于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属于一 个全新的专利产品,市场推广需要有一个较长的用户试用过程,加上当前正极材料行业 竞争激烈,销售压力大,造成了该项目目前未能达产,产量和销售量偏小,另外为了开 拓市场采取了适当的降价策略导致销售价格偏低。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横店东磁(002056):公司主要从事永磁铁氧体、软磁铁氧体、太阳能光伏系列产

品、其他磁性材料、电池、稀土分离等产品的生产经营与销售。2010年公司研发成果“锂 离子电池正极用磷酸铁锂材料”获得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联合举 办的2010年浙江省优产业化”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重大科技专项鉴定验收。 注:截止最新公开信息披露(2013年中报),“低成本安全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 发及产业化”项目未有任何投产信息披露。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当升科技(300073):公司主要从事钴酸锂(LCO)、多原材料(NCM)、锰酸锂(LMO) 等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国际前六大电池厂商三星SDI、LG、松下、SONY、 深圳比克、比亚迪都是公司客户,是国内唯一同时向中、日、韩高端锂电客户提供高品 质锂电正极材料的供应商。

公司研发实力突出,是国内唯一同时拥有湿法沉淀球形多元前驱体制造技术和多元 正极材料火法合成技术的供应商,掌握大颗粒前驱体制备技术。公司海门2340吨正极 材料+8088吨前驱体生产基地已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正在试生产阶段,海门基地生产 的主要是动力电池用正极材料,这有助于公司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巩固正极材料龙头地 位。预计公司2013-15年EPS分别为0.0

6、0.08和0.10元,暂不评级。

不确定性分析:动力电池放量的不确定性;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替代风险。 厦门钨业(600549):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钨钼有色金属、房地产,以及 新能源材料。目前公司新能源材料收入规模与毛利率都相对较小。

表21 主营业务情况秀工业新产品二此外,公司锂离子材料2011 年实现销售收入3.59 亿元,2012 年1-9 月实现销

售收入2.39 亿元。而按照2011年和2012年前三季度的价格均值,我们匡算2011年 锂电池的产量为2400吨,2012年前三季度的产量为1800吨等奖;“低成本安全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及盈利预测:未来三年的业绩增量:1)钨业务:增量主要来自钨精矿价格上涨,而

该业务仍旧为利润贡献主体;2)能源新材料:增量主要来自3000吨/年磁材达产及能 源材料的扭亏;3)房地产业务:公司地产项目储备多,2014-15年随着海峡国际4期和 后期项目交付,地产业务盈利有保障。因此,在钨价稳定上涨、能源新材料业务扭亏及 公司房地产业务释放的假设下,我们预计2014-2015年EPS分别为0.8和1.2元。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格林美(002340):公司主业是循环经济。通过收购凯力克51%股权,间接参股清 美通达锂能20.91%。清美是致力于电池材料生产的世界先进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电 池生产技术和成熟的市场。战略合作伙伴的引入有助于清美通达锂能快速发展,将形成 年产9000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其中钴酸锂4000吨/年、三元材料5000吨/ 年。

2.3 负极部分重点个股

杉杉股份(600884):全球最大锂电池材料综合提供商 成功转型:起于服装业务,兴于锂电材料

1992年11月,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主营服装行业,产品以西服为主。1999 年,杉杉股份子公司杉杉科技成立,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开发与生产经营。目前 杉杉股份主要覆盖三大业务:服装、锂电池材料、投资,2012年营收分别为18亿、16.78 亿、58万。锂电池材料业务净利润贡献占比由2011年的44.16%上升至61.01%,成为 公司第一大业务。

在锂电池业务中,正极材料、正极材料前驱体、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业务归属上市公 司股东净利润分别1791万元、-2011万元、7087万元和3245万元。作为杉杉股份最 早发展的锂电池业务,负极材料利润贡献最大。

负极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27.83%,全产品系、定位高端

目前杉杉股份是国内最大的人造石墨供应商之一,设计产能1.2万吨/年。2012年

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销量3.56万吨,中国企业合计产量2.76万吨,其中杉杉股份全 年产销量5200吨,全球市场占有率14.6%,中国市场占有率18.84%。近3年公司负极 材料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公司不仅在国内具有竞争力,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分量,仅次于日立化学和贝特瑞 两家企业。公司的客户优质,包括LG、索尼、ATL、比亚迪、力神等。2012年与德国 知名动力电池厂商EVONIK公司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供货意向性协议。EVONIK已经与戴 姆勒、奔驰合作开发电动汽车。

杉杉股份负极材料包括人造石墨、中间相石墨、天然石墨、复合石墨以及众多其他 锂电负极材料。产品定位中高端,售价大约10万元/吨。另外为实现“世界最大规模锂 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的宏伟目标,杉杉现已计划斥巨资在国家级上海闵行经济技 术开发区临港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年产20000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 目和年产1000吨新能源锂离子电池合金材料项目,旨在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锂 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基地。 硅炭复合材料研发目标

短期目标:工艺优化,提高Si-X-C合金的首次效率;与现有系统相匹配,容量提升 10~20%;实现Si-X-C的工艺放大。循环性能与现有石墨体系接近。长期目标:容量 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开发高容量Si-C合金负极材料以及配套电解液。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43元、0.54元、 0.69元,按照2014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21.60元,首次给予“买入”评级。出货量为18600

不确定性分析:产品价格下跌风险;锂电池出货量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低于 预期。

中国宝安(000009):国内最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商。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

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的一家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新能源材料专业化生产 厂家。目前拥有5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并申报了国际专利。贝特瑞研制、生产出具有 国际领先水平的高容量、高倍率、高能量密度、高低性能优越、长寿命的负极材料,首 次放电容量达365mAh/g以上,首次效率大于95%,压实比达1.7g/ml以上,循环寿命 500次容量保持在88%以上 。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丹 麦、印度等国家。

2010年中国宝安控股子公司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开发石墨

烯项目,产品开发及中试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12月,在小试的基础上开始设计和筹 建石墨烯中试线;2011年7月,石墨烯中试线开始进行调试和试运行;2011年10月 30日开始,石墨烯中试线进行正式生产,达到产量日均1公斤目标。2012年初其石墨 烯项目已完成中试线建设、工艺优化和中试生产,石墨烯日产量已稳定在1公斤以上, 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设备,日产量即可相应提高。目前,贝特瑞公司已确定后续批量化 生产工艺路线。与此同时,贝特瑞公司已经开展探索石墨烯的应用工作。

不确定性分析:产品价格下跌风险;锂电池出货量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低于 预期。

烯碳新材(000511):根据2013年8月公告显示,公司用银基发展(上海)投资

控股有限公司的40%股权,置换鸡东奥宇烯碳石墨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奥宇烯碳 石墨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持有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奥宇石墨深加工有限公司51%股权和 奥宇石墨集团有限公司51%股权。据此公司间接控制奥宇深加工以及奥宇石墨集团。 奥宇集团目前主导产品是中碳正负目鳞片石墨,40%产品销售给耐材行业,60%用

于自己深加工。目前,主导产品所处行业供大于求,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高附加值的石 墨新材料产品的生产开发状况,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奥宇集团现已形成年产2 万吨鳞 片石墨的生产能力,其主导产品为中碳正负目鳞片石墨,其中碳含量为90%左右。 奥宇深加工主导产品球形石墨主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从事鳞片石墨 的深加工业务。原有生产规模年产中位径15 微米及以上球形石墨2000 吨,改扩建新 增产能中位径6-12 微米球形石墨4000 吨/年、中位径12-15 微米球形石墨4000 吨/ 年,达到年产1 万吨球形石墨规模。

奥星能源为公司募投项目,在公司定增之前,本公司不持有黑龙江奥星能源科技有 限公司(简称“奥星能源”)股权;通过本次增资和收购拟持有奥星能源51%股权,奥星 能源将成为本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奥星能源年产膨胀石墨3000 吨、石墨纸及制品2000 吨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土地、规划、环评等前期项目开办手续。到目前购置膨胀石墨 生产线2 条、石墨纸生产线2 条、石墨制品生产线1 条,对应设计产能膨胀石墨2000 吨/年、石墨纸及制品1200 吨/年。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2.4隔膜部分重点个股

上市公司中,涉及锂电池隔膜业务的公司包括佛塑科技、沧州明珠、深圳惠程、南 洋科技、大东南、九九久、中材科技、云天化等,其中形成实质销售的只有佛塑科技、 沧州明珠和云天化,深圳惠程、南洋科技处在小批量送样供货阶段,大东南、九九久处 于试生产阶段,中材科技产能在建中。 沧州明珠(002108):公司主营塑料管道、BOPA薄膜及锂离子电池隔膜三大类产

品,是国内最大的塑料管道及BOPA薄膜生产基地之一。公司采用干法生产隔膜,现有 隔膜产能约2600万平米,生产线改扩建后产能可达3000万平米,公司产品下游可用于 动力电池领域,客户包括比亚迪、苏州星恒、中航锂电等国内一线电池厂商。凭借在功 能性聚酯薄膜领域的技术积累,公司有望进入高端动力电池材料市场。预计2013-15年 EPS分别为0.

45、0.59和0.72元,“增持”评级。

不确定性分析: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替代风险。

2.5电解液部分重点个股

杉杉股份(600884):公司主要从事服装、锂电池材料和投资三大主营业务,其中

锂电池业务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公司锂电池材料业务覆盖全面,包括正极材料、负极 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中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产销量排名国内前三,公司 已经成为全球综合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专业供应商之一。 受到钴价格下跌影响,公司前驱体业务亏损拖累整体业绩,公司于2013年6月将 前驱体业务进行了剥离,预计2013年由于前驱体业务亏损带来的影响将有所减少;另 外由于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正极材料价格有所回升,公司正极材料业务有望得到大幅 改善。

目前公司电解液的总产能在3600吨/年左右,计划扩产到5000 吨/年,预计随着日 本电解液产能向中国的转移以及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带动,公司电解液出货今年将会维持小幅的增长。

不确定性分析:产品价格下跌风险;锂电池出货量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政策低于 预期。

江苏国泰(002091):主营外贸和化工新材料两大主业:母公司外贸业务主要从事

纺织、服装、机电、轻工、化工等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控股子公司--华荣化工主要从事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华荣化工所生产的锂电池电解液销量连续多年保持国内第

一、全球前三的地位,在

技术和规模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国内市场占有率约有30%左右。下游客户覆盖全球前十 名及国内主要电芯企业,包括LG、索尼、ATL、力神等。

公司六氟磷酸锂项目将于2014年量产,添加剂、动力用正极材料有序推进,未来

将有多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的六氟磷酸锂项目已经由中试进入到量产阶段,估算300 吨/年项目达产后将给公司带来至少4500万元的营收、1000万元左右的净利润,长期来 看将进一步提高公司化工业务毛利。同时,子公司国泰锂宝投资建设1100 吨/年的正极 材料,产品定位于动力电池领域,目前正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在即将快速增长的电动车辆市场,动力锂电池100%都来自于日本、韩美电池厂商, 公司作为上游电池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可通过为全球锂电芯巨头供货,成为全球新能 源汽车订单国产化转移第一批受益者。

不确定分析: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达预期;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新宙邦(300037):公司主营电容器化学品和锂电池化学品,具体包括铝电解电容

器化学品、固态高分子电容器化学品、超级电容器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四类,下 游是消费电子、家用电器、信息通讯、汽车电子、电动自行车、新能源汽车等。根据资 料,公司电容器化学品中国市占率40%左右,国际市占率10%左右;锂电池电解液国内 市占率20%左右。

切入国际供应链。2011年,公司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取得SONY、松下等一批国际

高端客户的合格供应商承认;2012年,又通过了韩国三星SDI的认证并实现批次交货。 截止目前,全球前四大锂电厂商中,松下、索尼、三星都是公司客户,LG也在进行相 关认证中。随着下游国际厂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拓展,新宙邦作为为其配套的材 料企业,也将持续受益。预计2013-15年EPS分别为0.7

1、0.87和1.12元,“增持” 评级。

不确定性分析:市场开拓风险;日元持续大幅贬值风险;技术替代风险。

2.6电芯部分重点个股

光宇国际(1043.hk):国内最主要的电池生产商。在经历2012年业绩下降甚至亏 损之后,2013年公司在锂聚合物电池、铁锂电池等新业务带动下,迅速走出低谷,业 绩见底回升。2013 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57%,净利润同比增长52.57%。 锂聚合物电池下游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公司扩张计划,两年之内锂聚合物电池月产 能有望从上半年的600万只提升到2000万只。公司下游客户有所保障,突破产能瓶颈 将有望带动锂聚合物电池快速增长。

随着4G 牌照发放,公司铅酸蓄电池业务有望二次爆发;同时,公司管理层积极采

取措施改善经营状况,抓住国家整顿铅酸蓄电池行业带来的机会,逐步介入电动工具电 池行业。预计未来两年铅酸电池业务会逐步扭亏为盈。

不确定性分析: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发展低于预期。 南都电源(300068):新产品广受市场认可,后备锂离子及高温电池推广顺利。公

司持续积极推进新行业、新产品的拓展和销售,高温电池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规模应用, 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亚太、孟加拉、土耳其、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季度实现销售 额达1719.14万元,同比增长130.67%,其中Q3单季度销售额为256.10万元。公司 已经开始了第二代铅炭电池技术的研究,通过完善炭材料评价体系,针对性地开发多款 材料配方,使其更好地满足储能、通信和混合动力等领域的不同需求。

另外公司前三季度通信后备用锂离子电池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11.81%, 随着国内外4G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对通信后备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公司锂电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动力产品拉低毛利率水平,低速电动车逐步放量。前三季度公司动力产品收入同比 增长30.51%,收入占比上升至54.64%,动力产品在公司三大业务中毛利率水平最低, 收入占比的提升拉低了综合毛利率水平;另外,主要产品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在2013 年经历价格战,导致动力电池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2.50个百分点。动力电池收入占比增 加、产品毛利率下降导致综合毛利率水平下降,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14.42%,同比 下降1.01个百分点,Q3单季度毛利率达15.94%。

此外,公司低速电动车电池的销售额达1810.17万元,同比增长551.00 %,未来 有望继续为动力产品注入新增长动力。

铅碳电池中标示范项目带动储能业务增长。在新能源储能电池和数据中心后备电池 领域,公司铅碳电池产品中标了多个项目。前三季度公司储能电池业务收入达9762.82 万元,同比增长79.66%。截止三季度末,公司新型动力及储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累 计已完成投入23620.64万元。

不确定性分析: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发展低于预期。 成飞集成(002190):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航锂电公司的主要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

单体容量覆盖了10Ah到500Ah,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动车辆、轨道交通、电力储能、 通讯基站、矿用装备、军事应用等。公司致力于持续提高大容量锂电池的研发能力和制 造水平,全力打造“技术领先,质量可靠,用户满意”的全球锂电池金牌供应商。 中航锂电产能在1.2-1.5 亿AH,产能利用率约50%,目前市场需求较为分散,同 时也造成了“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典型特征,更换工装较为频繁,因此实际可达 成产能比额定产能低。目前中航锂电杭州电动汽车租赁项目是杭州市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中航锂电配套锂电池给电网运营商。

不确定性分析: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发展低于预期。 鑫科材料(600255):公司主要从事铜及铜合金板材、带材、线材、特种电缆等产

品的生产、开发与销售。2014年3月6日,公司公告拟出资1.2亿元收购广州唐寥持有 的天津力神2000万股股权,占力神总股本的1.60%。天津力神是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 锂电池生产商,现有5亿Ah锂离子电池的产能。

天津力神在消费电子类产品的锂电池份额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占国内消费类锂电 池厂商销量3成份额。企业营销网络覆盖了欧洲、北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客户既包 括苹果、三星、摩托罗拉、LG、戴尔、惠普、诺基亚、TTI、SBDK、Valence、沃达丰 等国际巨头,也包括联想、华为、中兴、TCL 等国内的行业领导者,物流中心遍布世界 各地。

天津力神在动力锂电池布局多年,表示将致力于成为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车用充 电电池的主要生产商和经销商,并力争在5-10 年内将销售总额提升至1000 亿元,未 来三年,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电动自行车及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将给天津力神 带来快速发展的空间。根据鑫科材料2014年3月投资分析报告显示,通过三年的发展, 公司生产规模将超20亿AH,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利润达十亿元。

不确定性分析:价格波动风险;技术风险;汇率风险;在建项目投产风险。 2.7电池管理系统部分重点个股

均胜电子(600699):公司目前拥有资产包括子公司宁波均胜股份、长春均胜、华

德塑料、华德奔源以及德国普瑞等,产品主要是三大类:汽车电子、发动机系统功能件 和内外饰功能件。

德国普瑞成立于1919年,总部位于德国萨勒河畔的巴特诺伊施塔特,拥有长达93 年的电子产品研发经验,于1988年进入汽车电子领域。德国普瑞的产品包括空调控制 系统、驾驶员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单元及仪表、传感器、创新自动化生产线。其中空调 控制系统和驾驶员控制系统是目前最主要的产品。作为全球领先的高端汽车电子控制面 板及模块供应商,德国普瑞的客户涵盖全球所有的高端车型生产厂商,包括奔驰、奥迪、 宝马、通用、福特等

同时,德国普瑞向宝马i3 纯电动汽车提供电池管理系统,是国内第一家向宝马公

司提供电池管理系统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普瑞为宝马i3 纯电动汽车研制了两种电子控制 器--电池管理单元和电芯监控传感单元。这两种控制器的任务是通过给高压电池进行均 匀的充电来保证电池的最佳性能。驾驶过程中,电力下降以及由制动和充电引起的电力 上升,使电池处理处于持续工作状态。同时,电池单体通常会因老化程度和容量的差异 在充电中显示出不同的电压水平。因此,电芯监控传感器对每一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和温 度都会进行实时监控。电池管理单元对监控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对不同的电荷状态进行 调节,以此保证电池的最佳性能。除了宝马i3 外,纯电动宝马ActiveE 、像宝马新混 合动力5系列和电动摩托车 BMW C evolution 也采用了普瑞目前电池管理系统占德国普瑞的收入比重较小,我们认为由于公司在电动汽车电池

管理系统上具有先发优势,随着电动汽车的推广,公司电池管理系统领域拥有广阔的市 场空间。预计公司2013-2015年EPS分别为0.

47、0.68和0.79元,维持“增持”评 级。

不确定性分析:下游订单疲弱。 德赛电池(000049):全球专业的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BMS)解决方案服务商, 成长潜力巨大。

1、产品和技术(BMS):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电池管理

系统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 过度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随着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也会增 添其它的功能。核心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特性差异、串并联、存储能量差异、寿命差异、 电池电量估算困难等安全性问题。除了专业技术之外,也对产品的生产品质管控要求非 常高,也代表了公司的壁垒。

2、公司下游应用广泛,拥有小中大的完整BMS解决方案。公司是锂电池BMS系

统和封装市场龙头,产品包括电源管理系统和电池封装业务两大块,下游应用分三类: 2.1、微小型(蓝微电子)BMS及封装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电源应,属于高端领域

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致力于成为全球锂电池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与三星、索尼、 苹果、百得、宝时得等国际一流消费电子企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

2.2、中型主要是电动工具电池模组,电动工具分两类,一是室内,一般为3-5个电 芯;另一个是户外,一般为10-30个电芯。公司是三星SDI电动业务的核心供应商; 2.

3、大型领域(参股公司亿能电子)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BMS产品性

能领先、可靠性高,已经批量生产。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 亚运会、天津达沃斯论坛等国际性重大活动的纯电动公交大巴,北汽、长安、东风、福 田、广汽、江淮、金龙等国内汽车厂的商用车、乘用车中,与中信国安盟固利、中航锂 电、普莱德、天津力神等知名电芯厂开展了广泛合作,产品已经通过严格测试和汽车厂的技术。的试用,实现批量供货。

3、公司成长性。公司在高端消费电子领域牢牢的占据龙头地位,产品有从手机向

平板、笔记本电脑的品类扩张潜力,也有从国际一线厂商向二三线消费电子厂商扩张的 潜力;在电动工具领域,锂电芯的使用目前在全部锂电芯市场份额中排在第三位,仅次 于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脑,市场足够大;在电动车领域,伴随国内雾霾成为常态,国内环 保意识的兴起,未来电动车市场将飞速发展,目前仅仅是导入期,而且汽车市场的单品 价值更大。

4、业绩分析。我们预测未来2年公司销售收入成长性在35%左右,考虑到公司毛 利率的下滑, 我们稳健预测公司2014和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95和2.64元,考虑 到公司在中大型BMS解决方案的渗透能力,我们认为可以给予2014年动态33倍左右的 PE水平,给予64元的目标价,“买入”评级。

三、主要不确定性

(1)

价格波动存在不确定性; (2)

项目建设进展存在不确定性;

(3)

电动汽车产业化进度存在不确定性; (4)

技术路线存在不确定性; (5)

国内外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第四篇: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新能源行业提案应关注什么?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新能源行业提

案应关注什么?

《2018年全国两会关于新能源行业提案应关注什么?》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对于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产业,过剩的现状已经显现,特别是煤炭,目前国内煤炭的生产能力超过50亿吨,但国内的消费能力只有40余亿吨,存在大量过剩的产能。

传统化石能源的产能过剩,与中国经济最近几年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GDP每年高速增长,对能源需求,特别是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刺激行业产能的不断扩容。而由于煤炭、石油等传统产业的产能建成,需要一定的

设计和建设周期,因此当中国经济踩上一脚急刹车之时,之前已在规划,甚至建设中的产能很难跟着一起叫停。

未来传统化石能源的升级改造迫在眉睫,升级的方式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市场手段,调结构、去产能。在这个过程中,要谨防政府之手伸得过长;二是发展先进产能,通过创新的发展方式,特别是科技创新,发展先进的生产力,需要破解原有体制机制上的障碍。

对于非化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电等新能源,前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客观上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西北地区的弃风弃光现象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但这种产能过剩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客观上还有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中国以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过去几年里,为了加大非化石能源占比,国家出

台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各个有资源的地方在招商引资中,纷纷将新能源作为招商重点,各地密集上马风电、太阳能项目,导致现在很多地方的风电和光伏发电都因为缺乏消纳能力,不得不放弃,中国新能源产业遭遇发展瓶颈。

中国要减少碳排放,就需要提高新能源在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但从目前的现状看,新能源的发展速度与其配套设施不匹配的矛盾,已经逐渐凸显出来,未来要有序发展新能源产业,一定要解决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当下中国经济正在着力于调整原有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形成新的发展动能,推动旧的动能改造升级,能源行业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反思原来靠上产能、靠需求刺激的发展方式,要着眼于对原有存量产能的结构优化,靠增质提效求得发展。

所以,今年两会,能源行业的代表和委员们将像往年一样,围绕着各自的行业提出一些问题和观点,其中对行业政策的

建议,依然会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可以预见,在当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为各自的行业争取更大的政策红利,依然会是各个行业代表们关注的重点。

应当注意到,在能源行业在着力于调整产业结构时,需要重点关注各个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特别是在整体产能出现过剩的情况下,协调各个能源种类之间的占比,确定优先发展的先后顺序将非常重要。

此外,个人简历今年两会,围绕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也将成为热点。据之前国家能源局会议披露的信息,今年将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能源体制改革方面会有一些动作。

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国家能源局2016年体制改革工作要点》上表示,能源发展方式要从粗放式发展向提质增效转变,能源工作方式要从审批项目为主向推进改革和技术创新转变,并明确了2016年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是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落实

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退出产能五亿吨左右、减量重组五亿吨左右。严格控制煤炭新增产能,从2016年起,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6年力争关闭落后煤矿1000处以上,合计产能6000万吨。推动煤炭行业兼并重组。

二是化解煤电过剩产能。严格控制煤电新开工规模,对存在电力冗余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的项目,暂缓一批煤电项目核准,缓建一批已核准项目。利用市场机制倒逼,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新核准的发电机组原则上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三是着力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优化控制增量,根据规划有效把握水电、核电发展节奏,发展风电、光伏、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就近消纳为主。化解消纳存量,优化系统调度运行,鼓励发展抽水蓄能等调峰电源,提高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发

展。

四是加快推进电改落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降低电力价格。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加快建立电力市场,实现直接交易,放开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严格管控电网企业输配电价,充分释放降电价、促发展等改革红利。

五是稳步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在中央审议出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后,抓紧研究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在部分省市开展油气改革综合试点或专项试点。

六是加强能源扶贫。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深入开展光伏扶贫。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

七是提高能源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要把提高能源系统效率,作为新常态下能源发展提质增效的一项重要工作。优化高耗能产业和能源开发布局,降低对远距

离能源输送的依赖。推动能源协调发展和互补利用,提高能源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

上述措施其中有一些是对“十三五”规划中一些内容的落地,还有一些应对当下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值得关注。

第五篇:中国能源-燃气行业发展

五虎逐鹿中国燃气市场

中国燃气、昆仑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五虎继续上演燃气市场争夺战。

如果说19世纪是煤炭的世纪,20世纪是石油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天然气的世纪。我国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用了约20年时间,对外依存度达58.1%。而从2006年我国第一次进口液化天然气到2013年底,仅用了7年时间,对外依存度就从零突增到31.6%。中国天然气消费2000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长16%,已超越伊朗成为全球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天然气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重要,燃气市场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市场盛宴

天然气市场产业链的中上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简称三桶油)承担资源开采和国外引进以及长输干线管网的建设。因管输价格由国家发改委确定,天然气与管道板块业务处于巨额“政策性”亏损。而下游燃气公司却在疯狂赚取利润赚得盆满钵满。我国天然气市场产业链的上中游几乎被三桶油控制,下游的城市燃气市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目前国内的主要城市燃气市场,基本被中国燃气、昆仑燃气、华润燃气、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五虎”瓜分,剩下的残羹则被地域的省网公司、小个体及企业占有。它们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是依靠接驳费和燃气销售。

看一下管输价格,因各市气化率差异较大,通过省管网到各地级以上市的城市燃气公司门站价格、终端用户销售价格(包括城市燃气公司的配气费),均有所不同,但各城市燃气公司销售给用户的价格在门站价上进行上浮。其实,每个城市的下游燃气市场才是真正的寡头垄断,且对城市燃气公司来说,卖气业务仅属于赚一点小钱罢了。

城市燃气公司看准的是一次性初装费(接驳费)。

以国内100万人的中小城市为例,每户家庭初步按3口住宅计算,大约有3.3万户家庭,按目前通行的每户3000元人民币(部分省市略有差异)燃气接入初装费计算,仅此一项就可收入9900万元。还不包括LNGCNGLPG气站的收益以及城市工业用户这块大头的初装开口费。而唯一支出的一项固定资产投资就是铺设管网配套,如果控制得好,直接成本超不过50%。加之各城市房地产的大干快上,城市居民平均在2套房以上,哪套房不交初装费,燃气公司会给你通气。

中华煤气先天下

我国天然气从无人问津,到成为“香饽饽”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3000多年前《易经》中记载“上火下泽”、“泽中有火”;900多年前,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记载:“商奴,有洧水,可蘸。”然而,古人利用这种天然气体仅仅是炼制“猛火油”点灯及加热卤水以生产微量的食盐等。

我国城市燃气市场的发展拐点始于西气东输一线商业投运后。

2000年以前,由于气源短缺,加之配套设施不完善,地方政府和居民使用天然气积极性并不高。我国内地燃气市场基本上是香港大亨李兆基旗下中华煤气的天下。

中华煤气在香港如雷贯耳,有150余年的发展史,具有世界级企业管理和运营水平的本港最大的公共能源供应商之一,独霸香港供气网络管道全长逾3400公里。中华煤气于1994年投资内地燃气项目,率先在华南珠三角地区成立城市管道燃气公司,业务先后从华东长三角地区向华中、西南及东北等地区拓展。2002年,中华煤气在深圳成立港华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内地的投资项目,2007年并购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百江燃气(李嘉诚参与的公司),其后易名为“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今天,港华燃气在南京、武汉、西安、济南、成都、长春及深圳等地发展超过125个城市燃气企业,业务遍布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共20个省市区,住宅及工商业客户数目由最初的约5000户发展至1500万户,售气量达到120亿立方米,供气管网总长逾64000公里,已成为内地最具规模的城市燃气集团之一。

民企野蛮生长

当时,由于三桶油基本放弃下游城市燃气市场,能与港华燃气一争天下的公司凤毛麟角。但还有一些思维超前的人欲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分城市燃气市场这杯羹。

新奥燃气王玉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和早期下海的刘永好、伊明善这批商人一样,最初从小买卖做起,一点点,一步步向财富帝国的巅峰冲刺。

1984年他通过开办小液化气站、塑料厂、玻璃制品厂、出租公司和化工公司等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八年后,他用这几百万元资金把华北油田零散气井通过管道敷设到了廊坊,新奥燃气正式成立。燃气的垄断经营和稳定的收入使他尝到了甜头。

而新奥燃气的真正发迹起步于西气东输一线的开工建设。

新奥燃气的总部位于河北廊坊市,廊坊市有“中国管道城”之称,中国石油管道的总部机关位于此。因而1998年,首次酝酿我国西气东输建设的雏形意见便产生于此。那时,正在重组的石油石化企业困难重重,中石油为千亿元投资一筹莫展,对投资城市下游的城市管网无暇顾及,加之地方政府对西气东输规划拟建的25条分输支线并不感兴趣。直到开工三年后与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五省市完成供气协议书的签订,终端用户市场才有了结果。

而王玉锁超前看到了这巨大的商机,由于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依托西气东输的气源和相关的人力资源优势,先后在辽宁省葫芦岛、山东聊城以及管线经过的区域迅速拿下这些不起眼的二三线中小城市的独家燃气专营权。通过引进职业经理人团队,奠定了起飞的基石,新奥燃气2001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王玉锁25岁借助900万元人民币的家族资产进入能源供应行业,而今市值超过500多亿港元,上涨5500多倍。新奥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成功运营117个城市燃气项目,为超过770多万居民用户及30000多家工商业用户提供清洁能源产品与服务,敷设管道逾近20000公里,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超过3300万立方米,覆盖城区人口5552万。在71个城市投资运营330座天然气加气站,20多个大中城市规划和实施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类似新奥燃气般野蛮生长的还有中国燃气,同样演绎了一个暴富的神话。

中国燃气,从名字上看好像是国有控股的企业,实际上第一大股东为个人刘明辉。

该公司2002年才进入燃气分销领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中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1个管道天然气项目。数据显示,中国燃气进入燃气行业以来,呈几何式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从成立之初的不足1亿元发展至目前近200亿元。到2013年底,公司市值从最初的5000万港币上升至540亿港币,市值上升1000余倍。更为奇特的是,在公司管理层“内耗”,没有CEO执政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速的盈利增长。

央企出击

面对下游城市燃气市场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三桶油及央企们属后来者,但凭借强大的上中游资源和资金优势,在下游燃气分销市场迅速站稳了脚跟。

具有70余年悠久发展历史,拥有900亿港元资产,曾隶属中共中央办公厅,现归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被列为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初成立华润燃气进军城市燃气市场。短短6年时间,凭借实力雄厚、央企背景资源四处扩张布点,目前,华润燃气成员企业近100家,分布在18个省2个直辖市。这是城市燃气市场突然杀出的一匹黑马。

2008年开始,中石油已也展开了大规模进入天然气下游业务的行动,分别以昆仑能源、昆仑燃气、昆仑天然气利用三家企业开展天然气业务。其中昆仑能源致力成为上下游一体化LNG供应商,昆仑燃气主要开展城市燃气业务,昆仑天然气利用负责开展压缩天然气即CNG业务。三家企业三块业务互相整合,与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合作,业务得到飞速发展。

央企出击,一线大中城市的燃气业务迅速被收入囊中。截至2012年底昆仑能源已建设加气站约300座,消费LNG 31.5万吨,在十大消费企业中高居第二位。中海油的LNG加气站已突破100座,消费LNG 9万吨,也进入LNG消费企业前十名。

2002年我国鼓励发展天然气起,到2004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实施,过去十年间,全国所有城市(包括县城)的燃气专营权已被地方政府全部售出(包括经济落后的西部和西南偏远地区)。央企国资、外资、民营个体、地方政府这几股势力在垄断的城市燃气市场开始火拼后,国内天然气市场战略布局已基本完成。

硝烟四起

当前的政策条件,致使每个城市的天然气供应商只能有一家。天然气上游供应商要延伸下游终端产业链,其他燃气分销商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今后的下游争夺战将会越来越激烈。

三桶油向天然气产业链下游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外资、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将面临更加艰难的生存竞争环境。随着我国城市燃气市场不断发展,一场场城市燃气市场的争夺会不断在全国上演。

城市燃气市场的争夺,说白一点也就是城市燃气专营权之争夺。燃气专营权是稀缺的“垄断”资源,当前一个地级城市的燃气专营权转让费在100万至1000万元之间,规模大的城市在亿元以上。后来者要想参与或扩大业务领域,必须通过收购才能达到目的。

说起收购事件,最著名的当属2011年底那次。

2011年11月27日,在中国燃气管理层“内讧”之际,新奥燃气邀中石化向中国燃气发起了迅猛的收购要约,这场收购“大战”的剧情亦跌宕起伏。

新奥燃气与中石化提出有条件现金收购要约,收购中国燃气已经发行在外的所有股份,注销所有未行使的期权。邀约收购价为每股3.5元,收购价约166.79亿港元。新奥支付收购要约总价的55%,中石化支付45%。这一价格较中国燃气停牌前溢价约两成半。

收购中国燃气的“大战”吸引了资本市场无数人的眼球。两家企业各怀“心思”,若新奥燃气收购成功,将稳坐城市燃气市场“头把交椅”,合并后将拥有将近270个大、小城市的燃气专营权(其中包含近80个地级城市),远超港华燃气、华润燃气、昆仑燃气。而中石化也会迅速将产业链延伸至天然气销售终端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经过收购与反收购较量,到2012年10月,虽然收购以失败落下帷幕,但中国燃气与中石化仍然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组建合资公司,互通销售渠道和网络,中石化原则同意中国燃气参与其负责建设的省际天然气管线及配套设施的投资,达到了双赢。

新奥燃气鲸吞中国燃气失败,公司首席财务官郑则锷曾透露,为收购中国燃气而新增了约2000万元的行政费,另外为收购而预留的4亿美元资金,也导致额外的7600多万元利息支出。换言之,9600万元打了水漂。

央企后劲十足

早在2008年,新奥曾经的主战场之一石家庄,围绕当地城市燃气特许经营权(城市燃气专营权)与中石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较量。曾与石家庄燃气公司成立合资公司而成为该市燃气市场经营主体的新奥,在准备大张旗鼓实施燃气置换工程时,遭到了中石油的挑战。短兵相接之后,中石油旗下的昆仑燃气收购了合资燃气公司51%的股权,从新奥手中赢得了石家庄燃气市场。对于新奥来说,这是无可奈何的结局—它需要依赖中石油的气源,无法对后者采取完全针锋相对的“决战”。可以说,央企在争夺战中占有后发优势。

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由于三桶油的主要精力放在天然气产业的中上游,所以在城市燃气市场的前期已痛失下游分销燃气市场份额。笔者以为,当前央企要打通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业务,办法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利用自身控制上游资源的优势和地方政府控制管道路由和持有燃气专营权的强项,加强和地方政府合作,发挥央企的资源作用,扩大业务。如果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燃气合资公司,可通过合资燃气公司对地方政府辖区内的燃气公司进行整合。

第二,与外资、民企携手,通过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在产业链上进行业务互补,达到共赢发展。

第三,对重要燃气城市公司的控股权,可根据情况进行收购兼并。

第四,要整合内部资源,特别是中石油所管辖的昆仑能源、昆仑燃气、昆仑天然气利用以及部分仍在经营城市天然气业务的地区公司,应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管理,达到资本收益最大化。(文章由中国石油石化杂志提供)

上一篇:学前班期末语文试卷下一篇:校庆文艺汇演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