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采近年“三老资料”复查工作实践与认识

2022-09-11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茨榆坨采油厂2002-2004年共新增含油面积10.57km2,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131×104t (表1) , 新增含气面积0.35km2, 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1.32×108m3

一、近几年主要做法

1. 深化低阻油气层勘探, 实现茨32块老区新层增储

低阻油气层勘探是近年形成的一门新技术, 但形成低阻层的原因千差万别, 要发现低阻油气层, 必须找出该地区形成低阻层的原因。

(1) 茨榆坨油田s32储层为冲积扇砂体和小型网状河道砂体, 该块处于斜坡边部, 距物源较远, 砂体为网状河道砂体, 岩性较细, 多为粉细砂岩, 且泥质含量较高, 是形成低阻层的主要因素。

(2) 该块储层处于s3段后期, 由于湖盆收缩, 水体变咸, 地层水矿化度高达4000~5000mg/L, 而上覆s1段的地层水仅1500mg/L。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也是形成低阻油层的因素。

(3) 该区块井均完钻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由于当时的泥浆配比原因, 泥浆电阻率小于1Ω·m, 最低仅为0.4Ω·m, 造成了形成该地区低阻油层的外在因素。

茨32块位于茨榆坨构造带中段南部, 构造面积约11km2, 周围被断层切割, 油层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 局部受岩性、物性控制, 为构造岩性油气藏。向构造高部位砂体不发育, 纵向上油层分布呈层状, 有多套油水系统。在对茨32井区进行“三老”资料复查时, 发现茨42-72井在S3段原解释的低阻水层有异常特征, 经过二次精细测井解释和地质综合分析, 在2241.8-2313.0m井段, 解释结论有了很大变化, 原解释水层修改为解释油层4层, 油水同层2层, 油层电阻率约为11.0欧姆米, 水层电阻率约为7.0欧姆米, 是典型的低阻油层特征。分析造成该套地层电阻率低的原因:一是区域上这套储层中地层水矿化度较高 (达到3000mg/l以上) ;二是该套储层中泥质含量呈现高值;三是当时的钻井液电阻率相对较低。

2. 深化隐蔽性油气藏勘探, 实现茨14井区增储增产

该区东西2侧分别为茨西断层、茨601断层, 均沿北东向展布。茨西断层对油气主要起封堵作用, 茨601断层为该区的主要油源断层。

随着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技术的不断进步, 从该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测井、钻井、试油等资料重新进行了详细的复查, 取得了新的认识:

(1) 从现有资料分析, 该区为油气富集区, 但油气分布规律较为复杂, 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 通过对比该区Ⅰ油组主要分布在茨32-96井以北, 该油层组油水界面在2200m左右;Ⅱ油组主要分布在茨15井周围, 油层向茨32-96井高部位方向尖灭;Ⅲ油组主要分布在茨18井周围。

(2) 通过对油层组顶面构造的精细解释后认为:茨14井油层组的构造形态为较好的断裂背斜, 茨14井位于构造的较高部位, 所以构造较为有利, 茨14井的显示段与茨629井相差50m。

(3) 茨14井钻井取心油气显示级别高达油斑~油浸级别, 且气测异常, 但钻井是泥浆密度较高, 测井资料表明油层泥质较重, 物性较差。

基于上述认识, 实施压裂改造-2170.6~-2202.4m, 19.4m/5层油层, 初期日产油10.3t, 日产气3.5×104m3, 截至2005年4月累计产油470t, 累计产气100.2×104m3。

3. 深化难采储量评价, 牛74井重新试采后前景广阔

牛74块构造地处牛-青断裂背斜构造带鞍状构造的低部位, 是由茨东断层、牛74南断层和牛74北断层所围成的西倾宽缓鼻状构造。本区自下而上发育的地层有太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 其中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是本区主要勘探目的层。沙河街组东营组是本区主要含油气层系, 而沙二段为牛74井区重点含油气层段。

通过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对牛74井区进行了储层追踪预测及构造落实, 综合研究认为, 该区储层发育, 储层横向变化大, 沙二段油藏主要为构造-岩性油藏, 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在大量研究论证的前提下, 从该区块唯一的1口老探井牛74井入手, 2003年8月大修试采s2段, 井段-2981.5~-3275.0m, 73.9m/15层, 初期日产油17.5t, 不含水, 截至2004年12月, 该井累计产油3550t。牛74井试采成功为该块的难采储量评价进一步提供了依据, 至2006年1月已完钻评价井3口, 新增含油面积1.3km2, 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27×104t, 预部署开发井10口。

二、认识

通过近几年强化“三老资料”复查工作, 在低阻层勘探、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等深层次勘探上积累了不少经验, 取得了不少认识, 主要表现在:

1. 掌握低阻油气层勘探技术不仅可以发现原解释中遗漏的油气层, 降低油气勘探开发成本, 而且可为寻找新的勘探领域发挥作用。

2. 茨14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 再次证明了老区、老井仍具有不少潜力, 坚定了技术人员深入开展“三老资料”复查工作的信心, 该井区也为隐蔽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将对在茨榆坨高垒带中、低部位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基层采油厂搞勘探必须从基础做起, 依托精细的“三老资料”复查工作, 综合各种数据, 深入地质研究, 不放过一个潜力点, 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

摘要:茨榆坨采油厂面临后备储量不足、资源接替紧张等实际问题, 近年以“三老资料”复查工作为突破口, 不等不靠, 紧密围绕老区周边扩边展延、老区内部新层、老潜力探井重新试油试采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茨采近年,三老资料,复查工作,实践与认识

参考文献

[1] 高楚桥, 章成广.用油水相对渗透率确定低阻油层产液性质[J].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30 (5) :80~82.

[2] 曾文冲.油气藏储集层测井评价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1:30~33.

[3] 曾文冲, 欧阳健, 何登春.测井地层分析与油气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87:45~48.

[4] 欧阳健.测井地质分析与油气层定量评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9:17~20.

[5] 王良忱, 张金亮.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6:14~32.

上一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下一篇:浅谈语文外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