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气氛的认识与实践

2022-11-21

目前, 许多教学理论都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相互作用。其基本思想是, 指导者不仅对学习者施加影响, 也因为学习者的行为而受到影响。要真正创造一种课堂气氛,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相互作用, 就要求教师必须起到主导作用, 学生也要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 什么是课堂气氛呢?教师又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呢?

所谓课堂气氛, 也称之为课堂心理气氛, 它是一种观念形态, 又是一种给人以实感的教学环境, 它是教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法和艺术手法, 引导学生沉浸在课堂所规定的情感气氛之中, 使交与学双方感情交流畅通。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教师语言与情感, 学生精神状态、教学媒体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果依据秩序、参与、交流三个指标为依据, 可以简单的把课堂气氛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积极的课堂气氛, 一种是消极的课堂气氛, 一种是对抗的课堂气氛。

第一种课堂气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气氛, 要求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 都处于积极的状态, 师生间感情交流比较充分,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踊跃, 这种气氛充分体现出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去年我教的数控班, 感觉特别好, 有很多次教师和学生互动特别愉快, 掌握知识很迅速, 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记得那次讲《液压传动》引入概念的第一节时, 为了更直观的讲解内容, 上课前我找到了一个实物千斤顶, 精心设计了上课的几个环节, 还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动画。那天同学们的的情绪特别的高涨, 不断有同学积极配合我来操作千斤顶, 亲自动手之后, 结合多媒体演示, 他们很快了解了千斤顶的工作原理。通过实物模型引导同学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创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 鼓励大多数同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肯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种课堂气氛是消极的课堂气氛。这是一种被动的有明显缺陷的情况。一般的观点通常认为课堂上越安静越好, 教师在讲台上高声讲解, 底下的学生鸦雀无声;教师讲什么, 学生听什么;教师写什么, 学生记什么, 看上去秩序井然, 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应付差事, 情绪压抑, 师生没有交流。学生害怕上课, 懒得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很多环节学生并不配合, 直接导致教学任务的无法完成。教师在讲台上一个人在唱独角戏, 这实际上还是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不管学生接受情况如何, 一味的讲解,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 学生的反应迟钝, 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种情况更糟, 是对抗式的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气氛在技校的课堂上也出现过。技校的学生由于种种的原因,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虽然学生坐在课堂上, 但他们并不想学习, 更加不信任教师。如果教师驾驭管理课堂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较差, 就会使得相当多的学生讨厌上课, 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维持, 更不要说教学效果了,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成为了一种负担。教师给这样的班上课很难完成教学要求, 学生也会越来越不愿意学习, 导致双方的失败。

后面的这两种课堂气氛必然带来教学的失败, 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当然, 课堂气氛的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上, 如何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 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是最勤奋的学生, 尽管他有意识的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 他也会很快的“越出轨道”, 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因此, 作为一名负责的人民教师要重视课堂气氛的作用, 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

要想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 设计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有结构的材料和教学程序, 启发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进行学习, 并且不断的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 随时调节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行为, 要想创造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首先要调整好情绪, 形成良好的教学心境。每次上课进入教室之前, 首先长出一口气, 把所有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都抛之脑后, 很自信、很积极的面对学生。教师的心境良好, 不仅会使教学内容阐述精确, 语言富有情感, 而且能自如的调控自己的感情, 体察理解学生的心情变化。同时良好的心境会影响学生, 可以使师生关系融洽, 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相反, 如果教师烦躁、易怒, 会使学生紧张不安, 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 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记得是机电班的一次课, 刚上课几分钟, 我正聚精会神的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在全神贯注的听讲, 突然一声洪亮的“报告”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我当时特别生气, 刚想发作, 可又一想, 现在发作肯定会影响下面的讲课。一瞬间我决定先让他进来完成教学再说。他进来后我用眼睛示意他回到座位, 然后继续我的讲课。由于时间很短, 我马上引导大家继续讲下去, 并没有影响下面的授课。讲完一段内容后, 我让大家先看书理解一下, 然后走到迟到的同学跟前, 悄声对他说“下次记得早点儿来上课。”他马上站起来, 满脸歉意的说:“老师我以后不会再迟到了。谢谢您没有当众批评我”。以后上我的课他果真没有迟到过, 就连其他同学也没有迟到过。师生之间相互的理解谦让会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利于教学工作。所以教师要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培养良好的心境。

其次要淡化自己教师的角色, 创设课堂上的民主气氛。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地位, 容易产生权威的心理, 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接受, 而现在的学生, 很多的因素影响着他们, 与教师的思维方式很难同步, 有时还相距甚远, 如果压制学生接受教师以及教师的很多理念, 肯定会影响师生的教与学。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我是教师他们是学生”, 而有意识的根据不同的场合变换自己的角色, 亦师亦友, 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 多进行“心理换位”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 就会融洽师生关系, 使学生心情愉快, 思维灵活, 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到“直齿圆柱齿轮几何尺寸计算”时, 由于要记忆的符号、公式很多, 又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马上要应用, 于是我换了一种教学方法。上课时利用投影仪把齿轮的几何要素简图打在前面, 我先对照图形把参数分类讲解, 然后请同学到前面来讲, 我则做在他的位置上来听讲, 首先是“四个直径”, 然后是“四个弧长”, 最后是“四个径向距离”。三个同学讲的时候, 很多同学帮忙说明, 我没打断他们, 而是静静的听完。大约十分钟的时间, 他们已经把我刚才讲的参数记住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尤其是上去讲的同学觉得记忆知识更牢固了, 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没有教师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 同学们觉得学习知识更愉快了, 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再次要注意鼓励同学, 创设成功的情境。学生因自身的水平不同, 在课堂上的反应也不同, 越是学的好的同学越积极配合教师, 学的越来越好;而越是差一些的同学越是害怕参与教学活动, 越学越疲劳;如果不及时正确的引导, 最后这些同学可能会厌学, 甚至是放弃。我教过的班级中曾有过一个这样的学生, 他头脑特别灵活, 就是上课时总也静不下来, 让很多教师很头疼。我下课时找他谈话, 他特别后悔的说:“老师, 我管不住我自己”。我说:“老师相信你能管住自己, 我会帮助你的”。在以后上课时, 我有意识的关注他, 只要他稍有动作, 我马上用眼神暗示他。有时还直接叫他起来, 提个特别简单的问题给他, 回答后马上加以表扬, 他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多次鼓励以后, 慢慢的他上课越来越认真专心, 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每个学生身上, 都会有他们的优点。无论大小, 多鼓励他们, 让他们觉得自己每天都有进步, 每次课都有成功的喜悦。这样在“鼓励——进步——再鼓励——再进步”的良性循环中一定能形成积极向上、活泼自信的心理态势, 有了这样的心理再上课一定会很愉快。课堂气氛不用说也一定是积极、和谐、快乐的。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艺术, 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都要热情支持鼓励和帮助学生, 不要施展教师权威硬下结论, 更不要讽刺指责挫伤他们探索研讨问题的积极性。如果教师每次课都调整好情绪走进课堂, 淡化自己的职业角色, 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 时刻不忘记鼓励同学的一点点进步, 让他们多体会成功的快乐。我相信我们所上的每一堂课都会使学生兴趣盎然, 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从而更愉快的去学习。

摘要:课堂气氛对于愉快教学、快乐学习很重要。教师利用自己的技巧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达到教师愉快教学, 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气氛,积极,消极,对抗,情绪,民主,鼓励,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义智, 编著.王宗敏审定.实用教学艺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2] 郭友, 杨善禄, 白蓝, 编著.教师教学技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 陈海魁, 主编.机械基础3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1, 1.

上一篇:思维享受的艺术——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下一篇:基于“原乡规划”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