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观察

2022-09-10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 但因其镇痛作用较弱, 常需要伍用一些镇痛药。临床上芬太尼是最常用的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药物, 镇痛效果确切, 但使用芬太尼存在呼吸抑制的风险。酒石酸布托啡诺是一种新型的κ受体激动剂, 产生镇痛和镇静作用, 同时对μ受体有拮抗作用, 从而不会产生深度呼吸抑制。本研究比较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旨在得出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I级拟实施无痛人工流产的无生育史的早期妊娠患者40例, 年龄18~25岁, 体重45~65kg, 无心、肺、肝、肾脏器疾病史及过敏史。随机分成2组, 芬太尼加丙泊酚组 (A组, n=20例) ;布托啡诺加丙泊酚组 (B组, n=20例) 。

1.2 方法

所有孕妇术前禁食禁饮6~8h, 无术前用药, 常规开放前臂贵要静脉, 3L/min面罩吸氧, 监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血压。当孕妇摆好截石位后, A组:芬太尼1ug/kg稀释成5mL缓慢静脉推注, 4min后静注1.5~2mg/kg丙泊酚直至睫毛反射消失, 术中按需追加丙泊酚20~30mg/次;B组:布托啡诺10ug/kg稀释成5 m L缓慢静脉推注后按A组方法给予丙泊酚。术中脉率低于5 0次/m i n时, 静注阿托品0.5 m g, 收缩压低于术前3 0%或80mmHg时, 静注麻黄碱5mg, 脉搏氧饱和度低于90%时, 面罩人工辅助呼吸。

1.3 观察指标

术前、诱导结束时、扩宫时、吸宫时、唤醒时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HR和SPO2;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丙泊酚的用量;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宫缩痛情况。

1.4 评估指标

(1) 苏醒时间指从丙泊酚停药到患者唤醒的时间。 (2) 呼吸抑制是指由于呼吸运动幅度减小、频率下降或舌后坠导致患者SPO2低于90%。 (3) 体动从优至差分为4级:1级, 无关节运动;2级, 只有腕、踝关节以下的运动;3级, 有膝、肘关节以下的运动, 但不影响手术;4级, 有髋关节的运动, 影响手术。 (4) 术后宫缩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 10cm疼痛评分尺, 0为无痛, 10为无法忍受的剧痛, 由孕妇自身主观评定) 。 (5) 离院时间指从患者苏醒到离开医院的时间。

注:与A组比较, *P<0.05

注:与A组比较, *P<0.05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3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年龄、体重、妊娠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术后宫缩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 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有明显差异 (P<0.05) (表1) 。

2组患者术中各观察时点SBP、DBP、HR、SPO2均较术前降低, SBP、DBP、HR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给药后即刻2组患者的SPO2有显著差异 (P<0.01) 。2组患者手术结束时SBP、DBP、HR、SPO2均接近术前水平 (表2) 。

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 (表3) 。

3 讨论

人工流产术的平均时间为6min左右, 它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人流综合征, 表现为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其发生主要与子宫颈和子宫受到机械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以及与孕妇精神紧张有关。而使用无痛人流术可以明显减少人流综合症的发生。丙泊酚是临床上广为使用的静脉麻醉诱导和维持药物, 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等许多优点, 但其镇痛作用弱, 单独应用时剂量偏大, 并且其对呼吸、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芬太尼属阿片类强效麻醉性镇痛药, 作用强度是吗啡的60~80倍, 小剂量可抑制内脏牵拉所引起的疼痛。芬太尼单次作用时间较吗啡短暂。有研究表明, 丙泊酚镇痛作用弱, 伍用芬太尼可增强其镇痛作用, 使用芬太尼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的1/3而达到满意效果。

布托啡诺是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 作用于κ受体而产生镇痛, 镇痛强度约为吗啡的4~8倍, 作用时间与吗啡相似, 对μ受体有弱的拮抗性, 可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静注后1min起效, 4~5min达到峰值, 消除半衰期2.5~3.5h。

芬太尼与中枢阿片μ1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 同时它还与中枢阿片μ2受体结合而产生呼吸抑制作用。本研究显示静注丙泊酚后, 布托啡诺组SPO2略微下降, 表明小剂量布托啡诺对呼吸抑制作用很轻。芬太尼组SPO2下降较明显, 表明芬太尼对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布托啡诺强, 其抑制呼吸的机制是与中枢阿片μ2受体结合而产生抑制作用, 而布托啡诺对μ受体有弱的拮抗性。本研究显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组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长, 似与芬太尼单次作用时间较布托啡诺短暂有关。本研究同时还发现两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均在90%以上, 似与术前提前给氧, 并嘱病人深呼吸有关, 临床有待继续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在严密的监测和管理下,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 术中术后镇痛完全, 血流动力学稳定, 术中发生呼吸抑制较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显著降低, 用于门诊手术安全方便。

摘要: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早期妊娠患者无痛人流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级拟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无生育史的早期妊娠患者40例, 随机分成2组, 芬太尼组 (A组) 和布托啡诺组 (B组) , 每组各20例。A组:芬太尼1ug/kg生理盐水稀释成5mL缓慢推注, 芬太尼推注结束后4min静注1.5~2mg/kg丙泊酚, 术中按需追加20~30mg丙泊酚;B组:布托啡诺10ug/kg生理盐水稀释成5mL缓慢推注, 布托啡诺推注结束后4min按A方法使用丙泊酚。观察2组患者术中SBP、DBP、HR、SPO2的变化、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及术后宫缩痛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中SBP、DBP、HR的改变、丙泊酚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B组患者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较A组延长, 但可以减少SPO2的下降程度 (P<0.05) 。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不良反应较少, 安全有效。

关键词:芬太尼,布托啡诺,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78.

[2] 倪家骥, 樊碧发, 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61~63.

[3]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521~528.

[4] 袁海龙, 谢会忠.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5, 28:737~739.

上一篇:配套采气工艺技术及其应用下一篇:试论信息管理技术在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