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2022-09-11

我国糖尿病合并肾病(DN)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症是糖尿病病人严重合并症之一,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主因[1]。该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以探究护理对DN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DN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和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糖尿病合并肾病诊断标准 ,且排除患有其他肾脏疾病者、由肾毒性药物引起的蛋白尿患者、泌尿系统疾病者和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者[2]。该组男女比例30:32,年龄41~68岁,平均(54.50±11.36)岁;病程1~5 y,平均病程(2.87±1.43)y。

1.2 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教育,以减少其顾虑并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饮食干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原则,多食高纤维、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丰富食物,并戒烟戒酒以减少刺激。3用药教育,注射胰岛素时护理人员应加强用法用量指导,如注意经常变换注射部位并严格消毒以防局部硬结。4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散步等适当运动,密切监测患者尿量和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予随访2个月,比较其护理前后饮食、用药、运动和定期复查各项医嘱行为的遵从率,并观察患者收缩与舒张血压、空腹与餐后2 h血糖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前后比较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检验。

2 结果

2.1 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患者护理后的控制饮食等遵医行为率均高于护理前(P<0.05),见表1。

[n(%),n=62]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2.2 患者 压 、血糖情况

护理后,患者血压、血糖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护理前(P<0.05),见表2。

[(±s),n=62]

注:与护理前比较,*P<0.05。

3 讨论

缺乏相关疾病知识和DN具有的病因复杂、病程长且恢复过程缓慢等特点,是DN患者难以坚持系统性治疗或者遵从医嘱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尚无根治DN疾病的治疗方法,因而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促使其稳定病情具有重要意义[3]。为此该研究选取62例DN患者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从干预前后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血糖指标变化情况两个方面进行效果分析。

根据该研究结果,针对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后,发现其对于控制饮食、按时用药、适当运动和定期检查各项医嘱遵从率均高于护理前。分析原因在于,该研究护理干预措施包含心理护理、饮食干预、用药教育以及运动指导等方面,其中教育DN患者了解并掌握疾病基本知识,如控制病情的注意事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等,有利于消除其焦虑心理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为患者遵医行为奠定良好基础;饮食干预是治疗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础,部分轻型DN患者通过控制饮食即可明显改善病情,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能够在保证其营养的基础上缓解症状并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或恶化;护理人员加强患者对运动的正确认识有助于促使其积极锻炼,从而改善患者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新陈代谢过程。由此可知,综合护理干预对DN患者生理、心理进行全面护理,能缓解患者病情并促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进而提高其遵从医嘱率,两者形成良性循环。另外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血压、血糖检测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恢复并维持DN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稳定性,推测其多与患者实施遵医行为而使病情得到控制有关。关于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的具体情况,仍待进一步研究后加以探讨。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加强对DN患者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发生率,而且可降低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从而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比患者护理前后遵医行为、血压和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护理后控制饮食等各项遵医行为率均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血压、血糖情况均比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影响较为显著。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综合护理干预

上一篇:对建筑工程招投标及评标方法的思考下一篇:中国北方古代建筑群研究——以平遥古城文庙大成殿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