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2-09-11

《电机与拖动基础》是高等院校电类、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本科生后续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基础, 它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电机与拖动基础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更新发展快、而且比较抽象、习题多、难度大, 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学习难度的课程, 学生感到难学, 教师也觉得难教。显然, 面对这样一门课程, 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是难以提高教学效果的。必须更新观念, 建立一个包括理论讲授、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教学在内的全方位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1 变填鸭式的教学为引导式、渗透式和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教学是所谓的“填鸭式”和“灌输式”, 学生上课只是边听边抄笔记被动地学习。而“引导式”、“渗透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由浅入深地讲解有关概念、定义和分析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此外, 讲课时, 在内容转换的地方, 适当地留一些悬念或是思考题, 让学生思考后, 再进行讲解, 效果会更好。掌握这种引导的讲课方式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有这样一个特点:任何一个公式本身, 都有一定的物理意义。所以, 教师在备课和讲课当中.除注意其数学推导外, 更应该注重对数学结果给出恰当的物理解释。就是说应当把数学公式渗透到物理意义中去。这种“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公式理解的难度。课后给学生留一些没有答案的思考题, 要求学生阅读大量参考书。然后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澄清模糊概念和错误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互动式”讲课方式。这样使得学生在掌握电机与拖动基础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引进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社会到来的今天, 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 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变化。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 这种方法耗时、费力, 而《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中有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插图,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板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此, 笔者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例如, 用3DMAX将电机的结构图做成动画, 用VBASIC编程, 将电机的特性曲线绘制出来。用多媒体课件教授《电机与拖动》课程有几个优点: (1) 课堂教学形象、生动; (2) 将学生从做笔记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了; (3)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 (4) 激发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3 改革教学内容

电机与拖动基础这门课应该突出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应用为目的, 降低理论难度, 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考虑到学时的限制和教学的对象, 具体的做法是:

(1) 改变过去直流电动机与三相异步电动机并重的安排, 突出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内容。

(2) 删去一些繁琐的理论推导, 如删去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数学推导公式, 采用直观的图解来讲解。这样做的好处是只要学生具备最基本的电磁感应定律知识, 就可以掌握旋转磁场理论。

(3) 讲授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等值电路时, 可直接给出等值电路的线路图, 不用进行绕组折算和频率折算 (变压器只需绕组折算) 。然后, 再根据它们的结构来解释线路图中各个量的含义。

(4) 讲同步电机时, 只讲同步电机的原理、应用、特点以及同步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的区别。

(5) 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 必须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具体实例相结合, 通过实例分析, 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6) 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编写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讲义,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4 改革考核方式

促进学风转变考核方式一直是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指挥棒, 有什么样的考核方式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而长期以来一直凭借期末考试一张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导致应试教育的根源。在面向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今天, 必须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 强调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题目大部分计算量较大, 所以用一张试卷在两个小时来确定一个学生的成绩不是很合理。我们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将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实践成绩、平时成绩占总分的10%, 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完成作业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试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形式, 以闭卷为主。闭卷由任课教师出好试卷, 按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考试, 占总成绩的50%。开卷部分可采用口试或笔试, 难度可适当加大, 题目可以提前发给学生, 学生可以应用各种资源 (如计算机、图书馆等) 查找答案, 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根据考勤、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报告来综合评定, 实验成绩占该总成绩的20%。这样, 要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要下功夫, 仅求最后的期末考试取得高分数是不可能的, 促进了学风的转变。

5 结语

总之, 现代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熟练应用新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能够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将《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应当不断提高《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完善。

摘要:本文提出了《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考试方式等。

关键词:电机与拖动基础,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瑞光.电机与拖动基础 (第一版) [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2] 孙宗禹.素质教育大学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2 (6) .

[3] 张跃宏.电机与拖动基础[J].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03 (4) .

上一篇:基于APT模型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实践研究下一篇:浅析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材料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