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电力拖动与控制》教学改革初探

2022-09-10

《电力拖动与控制》是高职高专机电类 (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及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改革的要求, 将原来的《电力拖动基础》、《电器学》、《电子电器》及《电器控制》等课程经删减增益整合而成, 在机电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刻性, 是为从事设计工作而准备的理论知识, 与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 的目标相悖。应知, 以必须、够用为度;应会,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为标准, 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注重个性发展, 突出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将来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熟练操作使用、准确判断故障和及时维修电力拖动设备, 笔者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作了以下几点教学实践, 供同行参考。

1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来自城镇、工厂和广大的区乡, 在小学、中学的学习过程中, 很难有机会进入到生产企业 (当然, 也有极个别学生有工厂打工经历) , 见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 见识各种生产设备。如果还是沿用过去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 学生对所学知识无法形成感性认识, 渐渐就会对学习本门课程失去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要积极地与当地的大、中型国营 (私营) 企业取得联系, 带领学生深入到工厂的车间中去, 由工厂资深的工程师、技师等介绍生产流程、工艺过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性等;由技术人员、主修技工拆装一、两台机床设备, 了解机床设备的结构、电气控制线路的布局, 并向学生介绍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或经常出现的故障现象, 增加学生对各种拖动设备的感性认识。在参观实习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多向技术人员提问, 多与工人师傅交谈。长期从事设备的操作与维修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自信的回答, 无形中就更增强了学生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心, 使学生们觉得电力拖动与控制不但易学易懂、而且实用, 这样就会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好这门课程就不是难事了。

2 调整教学内容, 分块打“包”

《电力拖动与控制》的教学内容是由《电力拖动基础》、《电器学》、《电子电器》及《电器控制》等课程整合而成。全书共分两篇, 第一篇为电力拖动基础, 第二篇为电器及其控制。在教学过程中, 以电器及其控制为主, 将电力拖动基础的理论融入其中。将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模块, 在每一模块中打制“三包”:一为“应知理论包”;二为“应会技能包”;三为“能力应用考核包”。

“应知理论包”:以必须、够用为度。讲明“应会技能包”中将要用到的某个 (某些) 基本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坏和故障, 以及维修的方法;对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不但要讲解基本控制原理, 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画出元器件布置图、电气线路的接线图及列出元器件的明细表, 对每个元器件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及在电路中作用都要一一列出, 使学生对将要安装的控制线路做到心中有数。在理论教学中, 对一些计算和电磁理论方面的知识, 可作适当的删减。同时应将拖动控制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如智能交流接触器、智能短路器、软启动器等。

“应会技能包”:突出技能,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实践过程中, 一人一组, 严格按照电气接线图安装施工, 同时强调电工工艺标准。验收时, 严格按照等级鉴定规范的评分标准验收。在通电试车时, 严格按照安全技术的操作规程, 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 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决不允许麻痹大意。

“能力应用考核包”: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接线正确, 通电试车通过的情况下, 老师要人为地设置故障。让学生根据故障现象, 分析和判断引起此故障的可能的原因, 并一一确诊, 排除故障, 恢复控制线路的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 在确认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应知理论和应会技能的情况下, 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 再次实施“三包”。

3 安全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绝大多数将会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在校期间, 教师不但要传授理论知识和教会实践技能的本领, “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观念, 要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贯彻始终。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中, 不论哪一级的考核, “安全文明生产”一项, 都有10%的鉴定比重。从一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规范的操作习惯, 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这一点往往比单纯学习技术更为重要。但也不能因为害怕出安全事故, 而限制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只要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也就得到了安全的保证。

4 结语

课程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进, 学生能否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 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教师, 如果仍以传统的学科模式确定课程体系, 安排学时, 又缺乏实践经验 (或工厂工作经历) , 对现代化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安全管理不熟知, 显然这都与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去甚远。

作为高职高专的教师, 首先要全面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深刻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 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为源头, 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建立适应新形势的课程体系。其次, 注重知识的更新。要密切关注现代企业的发展进程, 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及时捕捉现代企业改革的新信息, 特别是设备的更新换代、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否则, 会让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落后, 进入生产企业无所适从。另一方面, 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可通过在职培训、下派锻炼等方法, 吸取生产实践经验, 提高专业技能。

总之, 一支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保证, 课程改革、教学方法改进的效果, 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摘要:《电力拖动与控制》的教学改革必须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分块“三包”的教学方法,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充分保证。

关键词:电力拖动与控制,教学改革,分块“三包”

上一篇:英夫利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下一篇:郜艳敏事件的法律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