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基础期末考试

2022-06-27

第一篇:导演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网站美工设计基础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 试题

2010年7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使用元素的是(

)

A.点、线、面等元素

B.视觉元素的方向、位置、重心、空间关系等

C. 可视形象的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D.设计所表达的涵义、内容、设计的目的和功能

2.设计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比例关系叫黄金比,它的长与宽的比值为(

)

A.1:1.652

B.1:1.718

C. 1:1.618

D. 1:1.817

3.图与底是在平面构成形象之间的相互参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色彩明度较高的有图的感觉

B.凹凸变化中凹的形象有正图感

C. 动静对比中动态形象有图感

D.面积大小的比较中,小面积的有图感

4.下列对构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构成是现代造型设计的一种概念用语

B.构成是将相同或者不同形态的两个以下的单元经过重新组合后形成一个新的

单元

C.构成造成新的视觉形象

D.构成是独立的学科体系,发端于西方,应用于设计实践

5.下列属于偶然形的是(

)

A.漫天的云霞

B.汽车的形态

C. 生物的细胞

D.建筑的形态

6.可见骨格是指骨格线和基本形明显的表现在构图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概念中存在

B.是排列基本形的依据

C. 有明确的空间划分

D.不利于基本形的排列

7.下列不属于基本形骨格渐变的是(

)

A.形状上的变化

B.大小上的变化

C. 方向上的变化

D.色彩上的变化

8.下列对肌理对比描述正确的是(

)

A. 形状和大小

B.色彩的纯度

C. 位置和方向

D. 致密与松散

9.下列属于机能设计的是(

)

A. 园林设计

B.染织设计

C. 壁画设计

D.陶瓷设计

10.下列不属于关系元素的是(

)

A. 排列元素的形状

B.排列元素的方向

C. 排列元素的空间

D. 排列元素的位置

11.下列对平面构成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在只有两度空间的视觉范围之内,用轮廓线划分形象与背景的界限

B.是通过搭配构建获得平面图形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的学说

C. 它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维空间

D.是通过具象形态为切人点进行构成

12.下列属于装饰设计的是(

)

A. 建筑设计

B.园林设计

C. 室内设计

D. 壁画设计

13.下列不属于概念元素的是(

)

A. 点

B.线

C.体

D. 面

14.下列对群化构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群化构成要求基本形外形紧凑

B.群化构成要求基本形外形完整

C. 群化构成要求基本形外形松散

D.群化构成要求基本形外形简洁

15.下列不属于组形的是(

)

A.透叠

B.平衡

C. 接触

D. 分离

16.在CorelDRAW软件中,要编排大量的文字,应选择哪一项?(

)

A.纯文本文件

B.小四号字

C.艺术字

D.段落文本

17.在CorelDRAW软件中,按住(

)键,然后将光标移动到对象的轮廓上。当光标变成插入点时,单击对象轮廓,对象内部就会变成一文本框。

A.Ctrl

B.Alt

C.Shift

D.Enter

18.在CorelDRAW软件中,要取消对象的选取状态,按键盘上的快捷键(

)。

A.F5

B.F3

C. Ese

D. Ctrl+O

1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版式设计造型要素的是(

)

A.点、线、面

B.一段音乐

C. 一行文字

D.一张图片

20.在CorelDRAW软件中,提供了色彩填充功能,下列不属于其填充方式的是(

)

A. 均匀填充

B.渐变填充

C. 纹理填充

D. 图像复制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我们把在平面设计中可以展示的元素称为——。

2.形象是指物体的外部特征,一般包括:形状、色彩、大小、——等。

3.相对于光源色而言,物体色是指光源色照射到物体后被物体吸收再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是本身——。

4.在平面设计中只能感觉但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统称为——。

5.位图图像,亦称为点阵图像或绘制图像,是由——组成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肌理主要是指物体内部的结构特征。( 。)

2.视觉元素一般包括方向、位置、重心、空间等。(

)

3.对比是指将两个存有明显差别的物体并置在一起时,二者有较大的差别又能够统一起来的对照关系。(

)

4.人造形和自然形都是具象的,都属于现实形态。(

)

5.流淌的河水、生物的细胞、漫天的云霞、临风的枯木都可称为有机形。(

)

6.面积大小的图与底比较中,大面积的有图感。(

)

7.复色光是指含有两种以上色彩的光线,其中包括全色光线。(

)

8.CorelDRAW软件中,双击(矩形工具)可以绘制出与绘图页面大小一样的矩形。

(

)

9.CorelDRAW软件中,【排列】菜单里的【取消组合】命令的快捷键是Ctrl+G键。

(

) 10.点阵图的文件类型有很多,如*.bmp,*.gif,*.png,*.jpg等,编辑这样的图形可以用Photoshop等软件。(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基本形的重复? 2.简要说明平面构成中“发射”的形式原理及发射骨格的构成要素。

3.简述色彩的物质性印象。

4.简述版式设计中“对称与均衡”的形式法则。

五、操作题(每空1分,共10分) 制作Logo

请完成如图1效果图的操作步骤:

1.单击(椭圆工具]按钮,按住(

)键,绘制一个65mmX 65mm的正圆形,填充为

(C:0;M:70;Y:100;K:0),去除轮廓线。

2.绘制一个50mmX50mm的正圆形,填充为灰色,轮廓线设置为白色,粗细为1.5mm,

放置于大圆上面并——。

3.按【Ctrl+I】键,导人一张素材图片,在页面中单击导人图片,选择【位图】菜单中的【

】命令,打开CorelTRACEl2软件。

4.单击(

)按钮,在属性栏中进行设置,单击属性栏中的

】按钮进行跟踪操作。

5.保存位图的跟踪结果,回到CorelDRWA软件中。

6.按【

】键,取消图形的组合。利用[挑选工具),删除不需要的图形,然后拖动鼠标将上下两层的图片全都选中,按【——】键,将图形群组。

7.将处理好的图片拖拽到圆形上并调整好大小,按【——】键,将图片置后。

8.在【效果】菜单中,选择【————】中的【——】命令,在灰色圆形上单击。

9.单击[文本工具]按钮,在页面中输入字母“T”和“P”,在属性栏中,设置字体为“中特广告体”,轮廓线粗细为2.3mm,颜色分别为(Cc0;M:60;Y:100;K:0)和(C:100;M:0;Y:0;K:0),

按【Shift+PageDown】键,将文字置后。这样,“TOP假日旅行俱乐部”的Logo就制作完成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网站美工设计基础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7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D

2.C

3.B

4.B

5.A

6.C

7.D

8.D

9.D

10.A

11.D

12.D

13.C

14.C

15.B

16.D

17.C

18.C

19.B

20.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视觉元素

2.肌理

3.不发光的物体

4.概念元素

5.像素(图片元素)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X

2.X

3.√

4.√

5.X

6.X

7.√

8.√

9.X

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基本形的重复?

答:基本形的重复是指使用同一基本形在构成设计中构成画面。如操场上做广播体操的

学生,建筑中的墙砖、地板、屋顶的瓦片,楼房上一个个的窗户,布上的图案等等都是基本形的重复。

2.简要说明平面构成中“发射”的形式原理及发射骨格的构成要素。

答:发射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形态,如太阳四射的光芒、鲜花的结构,它是围绕一个中心,向外发射所呈现的视觉形象。发射骨格的构成要素:(1)发射点即发射中心,所有发射的骨格线都集中在此点上。(2)发射线具有方向性。根据发射的不同方向,在构成时形式上又各有不同的表现。

3.简述色彩的物质性印象。

答: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是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的。冷、暖色系是人们根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一般来说,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波长长,有温暖的感觉,以此类光照射到任何物体都会增加温暖的感觉。冬天,我们关掉屋子里的日光灯,打开白炽灯,就会有温暖的感觉。相反,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则有寒冷的感觉。如果夏天我们关掉屋子里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同样会增加凉爽的感觉。对商品的包装也是如此,如果在冷饮或冷食的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无疑会引起对这些食物向往的感觉。

4.简述版式设计中“对称与均衡”的形式法则。

答: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中心点、中心线、对称面,在形状、大小或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均衡是不对称形态的一种平衡。对称与均衡是取得良好的视觉平衡的两种形式。对称体现了静感与稳定性,具有端庄,安定的美,均衡则表现了动感和变化性,具有生动、活泼的美。

五、操作题(每空1分,共10分)

1.Ctrl

2.对齐两个圆的圆心

3.跟踪位图

4.高级轮廓

执行跟踪

6.Ctrl+U

Ctrl+G

7.Shift+PageDown 8.精确裁剪

放置于容器中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简答题

简答题:(中央电大网上责任老师给的简答复习范围)

1.德尔菲法的内容。

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决策方法,一种改进的专家意见法。其实质是有反馈的函询调查,它包括两个基本点,即函询和反馈。这种方法是就某一问题发函给某些专家,请他们提出意见或看法。经过多轮反复,直到意见趋于集中为止。

2.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各学派的主要内容如下: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亨利·约法尔。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把管理学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联系起来。2.经验学派。经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德鲁克和戴尔。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即指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以有助于学生或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来学习和理解管理学理论,使他们更有效地从事管理工作。3.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和落森茨威克。该学派认为,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4.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决策的过程,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决策是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管理人员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5.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该学派主张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计划决策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求出最佳方案,实现企业目标;经营管理是管理科学在管理中的运用;信息情报系统就是由计算机控制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报的系统。6.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该学派认为,由于组织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组织的管理并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理论,任何理论和方法都不是绝对的有效,也不是绝对的无效,采用哪种理论和方法,要视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环境而定。

3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4计划工作及其性质。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每一个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2.主导性。计划工作处于其他管理职能的首位,并且它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工作都是围绕着计划工作展开的。3.普遍性。计划是组织内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无论是高层还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都需要做计划工作。4.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以高效率为出发点,即以较低的代价来实现计划目标。5.灵活性。计划必须具有灵活性,也就是说,当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时,有能力改变原来确定的方向且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6.创造性。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

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

5滚动式计划法。

这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环境的变化,定期修订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由于这种方法在每次编制和修订计划时,都要根据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将计划向前延伸一段时间,使计划不断滚动、延伸,所以称为滚动计划法。

6.目标的含义和性质。

目标是期望的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目标的性质: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组织寻求生存和发展,既要为资产所有者谋求利润,又要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并对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单一指标是无法胜任的,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目标群才能构成组织的总目标。2.目标具有层次性。组织目标要通过各部门和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去实现。因此,组织内各部门应围绕总目标制定出本部门目标,并作为子目标支持总目标的实现。3.目标具有变动性。组织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组织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

7.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按照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理论,产业竞争结构分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影响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的一个最主要因素就是,竞争者的数量和相对实力大小。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这种威胁主要在于,新加入该行业的企业,不仅会带来生产能力的增加,而且它们还会带来对经营资源、市场份额的要求,势必会加剧市场竞争,降低行业的平均盈利能力。3.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往往会挤掉供方的一部分利润。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也可以挤掉购买者的一些利益。 5.替代品的威胁。替代产品的出现会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产生冲击。

8.总体战略的类型。

一个组织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1.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也称为公司总体战略,它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企业的经营范围。二是确定每一种业务在组织中的地位。2.业务层战略,处于组织战略体系的第二层次,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选定的每一个业务领域里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因此也称为竞争战略。3.职能战略,是在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指导下,针对企业各职能部门或专项工作所制定的谋划与方略,是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

9.稳定型战略的利弊.10.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设计组织结构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1)组织结构设计要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服务。

(2)力求以较少的人员、较少的层次、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3)组织结构设计的工作过程要有效率。2.分工与协作原则分工与协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分工没有协作,分工就失去意义,而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协作。3.权责利对等原则。责任、权力和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在委以责任的同时,必须委以必需的权力,还必须有利益来激励。有责无权,有权无责,或者权责不对等、不匹配等,都会使组织结构不能有效

运行,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4.分级管理原则。每个职务都要有人负责,每个人都知道他的直接领导是谁,下级是谁。正常情况下,等级链上的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每一个上级领导不得越权指挥但可以越级检查,下级也不要越级请示但可以越级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5.协调原则。一是组织内部关系的协调;二是组织任务分配的协调。6.弹性结构原则。具有弹性,是指一个组织的部门机构、人员的职责和职位都应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动。它要求部门机构和职位都具有弹性。

11.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在组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战略。战略是关于组织长远目标、发展方向、资源配置的设想与筹划。组织结构必须服从组织所选择的战略的需要。2.环境。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结构必须响应环境变化,才能和环境的动态匹配,在环境中生存下来。如果环境是稳定的,组织就可以采用机械组织结构。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组织就需要设计有机的组织结构。3.技术。技术是指组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知识、工具、技能和活动。技术不仅影响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且影响组织结构的设定。通常,组织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与水平不同,组织结构的形式也会不同,或集权式,或分权式等。 4.规模。组织的规模不同,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式亦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组织,管理层次越多、工作和部门的数量越多、职能和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越高、组织正规化程度越高、组织分权程度越高、高层领导的比例越小、专业技术支持人员的比例越高、书面沟通的文件越多。当然,规模不是决定组织结构设计的唯一因素,它与战略、环境、技术等因素一同决定着组织结构的设计。

12.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的影响因素、

1.组织现有的规模、结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率。要考虑自然的和非自然的管理人员减员情况。3.组织发展的需要。考虑预测和评估组织发展与业务扩充的要求。

13.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

1.业务培训。让管理人员熟悉所在部门的业务性质和基本流程,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之一。 2.管理理论培训。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3.管理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包括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领导活动能力等。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科学的培训而得到提高。4.交际能力及心理素质培训。管理者与人打交道必须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同时,管理者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14.领导者用人的艺术。

1.唯才是举。对于领导者来说,用人要不受名望、年龄、资历、关系亲疏的局限,而是依据人的才能来选拔人才。2.用人所长。领导者在用人时要用人所长,不能因为细小缺点而忽视人的大才大德。3.知人善任。领导者在用人时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其工作,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4.要有勇气选拔名望和才学超过自己的人。

15.合理的领导班子结构。

合理的领导班子构成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年龄结构。在考虑领导班子构成时要考虑成员的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老中青三代配置在一起,能够优势互补,提高管理效能。2.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指的是一个领导群体中各种不同知识水平的成员的配比组合。不同领导者的知识结构不同,应根据工作要求对不同的领导人员进行配置。3.能力结构。组建领导班子时,要按照能力互补的原则,把具有各种能力特长的干部配合在一起,组织成领导能力齐备而又高强的领导班子。大体来说,领导干部有以下几种类型:“思想”型干部、“实干”型干部、“智囊”型干部和“组织”型干部。将四种类型的人才合理搭配

起来,就会使得领导班子具有良好的能力结构。

16.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

1.组织障碍:由于地位差异、目标差异、缺乏正式沟通渠道、协调不够等原因造成的沟通障碍。

2.个体障碍:阻碍有效沟通的个体方面的原因有选择性知觉、信息操控、情绪、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提示、发送者的信誉、沟通渠道选择不当等。

17.采购控制工作。

包括评价和挑选供应商,确定并执行经济订货批量。

18.全面绩效控制系统的构成。

1.控制客体:全面绩效是相对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而言的,它以部门绩效为基础,与组织资源条件、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等因素有重要关系。2.控制主体:组建以组织战略决策者为核心、部门管理者参与的战略绩效考评小组,由该小组组织实施考评工作。3.控制标准:首先分析组织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以及组织文化的要求,选择关键的考评指标,设计控制标准。不仅要有财务评价指标,还应包含用于对组织流程合理性、管理制度有效性、组织文化健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的非财务性指标。

第三篇:《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4、教育评价: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5、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化较稳定的教学行为。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学生心理素质的结构

答:(1)学生的心理能力因素(2)学生的心理动力因素

(3)学生的适应性因素(4)学生的创造性因素

2、学生的本质

答:(1)学生是发展中心的人

(2)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3、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1)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2)教育的经济功能

(3)教育的政治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注意

答:(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恰当

(4)组织得好(5)积极性高

5、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

答:(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

(3)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4)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

谈谈现代教学评价改革发展的趋势

答:现代教学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更注重质的分析,把评价范围扩展到与学生发生紧密相连的徳、智、体等诸多方面,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与此同时,现代教学评价的主题也由教师操作逐渐转移到让学生成为教学评价的积极参与者,以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评价类型上,传统教学评价比较重视总结性评价,而现代教学评价多重视形成性评价,力求在评价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节教学行为方式。由此也是教学评价的功能发生重大的转折,具体表现在从过去着重评优劣,分等级,排名次的鉴定功能和选拔功能向侧重导向、改进、调节和激励的教育功能转变,为客观教育学目标服务。

在教学评价的技术上、方法上力求科学化。现代教学评价把各种定量的方法作为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的基础,同时,注重定性评价,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六、案例分析(每题15分,共15分)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

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脑筋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时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这位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第四篇:文秘班《秘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的协调

6、秘书逐步稳定地进行有计划的协调,属于()沟通协通协调方式。

08文秘班《秘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A.渐变式B。突变式C。说服式D。协商式

一、 填空题(空1分,共20分)

7、在调研的分析研究过程中要树立实事求是的观点,这是由分析研究()

1、唐代__秘书的出现,反映了中枢文字工作日增,政策性愈强,需知识的要求决定的。 渊博的专职文人担任。 A.要高屋建瓴B。要客观把握C。要注意创新D。要判断

2、秘书工作在领导活动中处于__地位、__地位。

3、现代社会记录和储存信息的载体,一方面向__发展,另一方面向__发展。

4、秘书信息工作的时效性有___ 性和___性两种表现形式。

5、对失调状态进行科学分析,就是要寻求导同,主要有__分析、__分析、__分析。

6、检查督办在秘书工作中历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推动__、矫正__、提高工作效率、克服__的巨大作用。

7、依据随机原则,不加任何选择,任意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叫作__调查。

8、信访工作应遵循__的原则,严禁转信给被揭发、控告单位或本人的原则,__、__的原则。

9、在事记的编写通常采用流水帐的__体式,以时间为纲,在__、__、__下记事。

10、 新时期合格的秘书人员的素养包括__修养、__修养。

二、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在党的“三大”上,兼任党中央第一任秘书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瞿秋白

2、秘书与领导是上下级关系,不能平起平坐,这指的是()的关系。 A.职能上B。工作上C。组织上D。感情上

3、向领导提供“马后炮”信息,违背了秘书信息工作的() A.追踪原则B。超前原则C。选优原则D。针对性

4、逆向推论分析是追踪决策特征中的()。 A.非零起点B。回溯分析C。双重优化D。心理效应

5、秘书人员根据领导意图,平衡各部门的会议安排、资料提供、生活保障等问题属于()。 A.决策协调B。业务协调C。事务协调D。临时性工作 风险

8、****市人事局局务会属于() A.工作性会议B。专题性会议C。联席性会议D。总结部署会议

9、具有秘密内容的文件、电报、信件等属于() A.公文秘密B。会议秘密C。信访秘密D。涉外秘密

10、反映情况真实、准确,不夸大不缩小,这秘书人员职业道德中()方面的内容。 A.忠于职守B。埋头苦干C。实事求是D。严守秘密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我国办公手段现代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2、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秘书人员应主动承担责任。()

3、同一条信息对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价值都一样。()

4、秘书在决策过程中,只能处于辅佐的地位。()

5、交拟的重点在交代写作意图上,而不只是在时限要求上。()

6、开调查会适用于保密事项的调查。()

7、如果群众来信中有诬告、恐吓等内容,只要是来信者本人亲自索要的,可退回来信。()

第1页共2页

8、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行的印章为圆形和方形。()

9、用印后的公文和凭证就具有法律效力。()

10、社交能力是秘书工作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秘书人员的社交能力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科学决策

2、公文

3、检查督办

4、联席性会议

五、简答题(共16分)

1、秘书工作在信息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秘书在辅佐决策中的主要职能工作?(4分)

3、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会见、会谈应注意哪些事项?(3分)

4、加强保密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5分)

六、分析应用题(12分)

A市纺织机械厂副厂长与两名高级工程师应邀到B市棉纺厂安装调试进口设备,假如你是负责此项接待工作的B市棉纺厂办公室秘书,请拟写出具体的接待方案:

第2页共2页

第3页共2页

第五篇:基础实验动物学期末考试题

动物实验从实验设计开始到最后的结果解读有诸多的因素决定其结果的科学性,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实验设计是否科学

科学的实验设计是任何实验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没有严谨的设计,实验结果就是不可靠的。如:在动物实验中,对照是很重要的一种设计,如果忽视对照或错用对照,势必导致实验的失败。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

1、遗传学背景是否明确。根据实验目的选用近交系、远交封闭群或杂交群的动物。其各有优缺点,如近交系动物的反应一致性优于封闭群或杂交群,使用近交系动物会使实验得出更准确的结果。但杂交群动物也有许多优点,在某些方面比近交系更适用于研究。但如果选用不当,可能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根据不同的目的动物疾病模型,考虑动物的遗传特质、生物学特性、易感性等,选择相应品种、品系的动物。如:过去制作脊髓灰质炎的动物疾病模型时,其他动物不能复制该传染病,仅在猕猴中可以复制,所以该项研究仅能选用猕猴进行。当然,现在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细胞传代的技术解除了猴子们的噩运。另外,不同品系的小鼠对同一刺激的反应差异很大。如DBA小鼠听到电铃声后可出现明显的癫痫症状,甚至死亡,而C57BL根本不出现此反应。

3、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选用相应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等级的实验动物,即考虑选用普通级、清洁剂、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还是无菌动物。

4、考虑年龄、体重、性别。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动物所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尽相同,应注意实验动物之间、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年龄对应;同一实验中,动物的体重要尽可能一致;实验动物对与药物的毒性反应有性别差异。

三、实验动物的饲养

饲养包括微生物的控制、饲料的配置、实验动物生活环境的控制等环节。饲养时根据不同品种、品系、生理状况,根据对营养和环境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合理调控以上项目。要注意的是,饲养中要注意许多细节,这些细节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如从运输抵达实验室开始就要注意减少环境改变引起的动物的应激反应;清洗笼子、换水和饲料、改变成员最好不要一次完成;喜群居的动物单独饲养时放置玩具等。总之,让动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动物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既符合伦理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的实验结果。

四、实验人员的态度、认识与操作水平

首先,实验人员还应秉持科学的严谨的实验态度。如在对10只小鼠分别进行0.1ml的某药品的腹腔注射时,不应为了方便及节省时间就抽取1ml的药品进行一次性注射。这势必造成给药剂量的不准确,进而对实验结果造成直接的严重的影响。

其次,动物学实验的人员都应经过培训,掌握相关的实验动物学知识及相应技术。这不仅是伦理学的要求,也是我们实验结果科学可靠的要求。比如麻醉时,如果麻醉过深,动物处于重度抑制甚至濒死状态,各种正常反应受限,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但如果麻醉过浅,引起动物的强烈疼痛,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等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再比如手术时,熟练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对动物的刺激,使动物创伤少,出血少,将会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饲养、研究人员的态度、认识与操作水平这四方面是动物实验结果科学性的决定因素。

上一篇:导演基础考试重点下一篇:党员干部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