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发展与环境保护

2022-12-17

第一篇:海洋的发展与环境保护

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问题

摘 要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针对我国重大的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重点开展研究方面的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灾害 海洋工程与海洋环境相互作用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猛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域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生物资源和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近海水域的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象我国这样具有相当长的海岸线和众多海湾的国家所共同关心的环境问题。海洋经济的发展还面临严酷的海洋自然环境,海洋灾害直接影响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和效益,精确预报海洋灾害的发生、发展和应该采取何种防灾、抗灾和减灾工程措施,也成为严重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开发海洋中的空间、矿产、渔业、能源等物质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在目前科技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工程建设的规模日益巨大,这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开发海洋中的一个应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海洋灾害的频发和海洋工程向大型化发展,近海石油气田的开发,以及海岸带开发过程中的后效问题的研究需要,针对我国重大海洋环境与保护问题开展研究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在这方面,重点需要开展的研究课题大体上有三类。第一类课题是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作用的机理和规律研究,第二类课题是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研究,第三类课题是海洋工程及海洋环境工程与海洋环境的相互作用吸防治措施与对策。

一、海洋环境特征对各类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

以海洋流体动力对各类污染物迁移、扩散、转化规律的研究为基础,考虑各种自然环境因素(浪、流、风、光、温度、湿度)、物理因素(扩散、挥发、沉降、吸附、释放)、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污染物在海洋复杂条件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并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此外,近年来,在我国沿海海域,赤潮频发严重。因此,除了加强赤潮的监测和预报外,也应加强在建立赤潮生长机理和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项研究应通过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学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由于现场观测工作耗资巨大,且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获得的数据往往有许多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很难将其中的单因素影响分离出来,因此,往往只能用它来作为对某一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其可行性和精度的一个实例。

用数学模拟方法来建立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水质预测预报模型,这些水质预测预报模型大体上都基于以下几方面的模型:水流数学模型;波浪数学模型;液流相互作用模型;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在水流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对于较大范围的海域,通常可采用深度平均的潮流教学模型,对于紊动影响不显著的海域,可不考虑湍流影响,而对于湍流效应显著的区域,如排污口近区,则应考虑湍流效应。此外,采用坐标变换,可建立一种能够考虑复杂地形和套流效应的三维潮流数学模型,这样才能够较好地重现实际海域的三维潮流特征。在较小范围的水域,水流数学模型可以以N-S方程和通用的k-(湍流模型为基础,针对水温和盐度分层流的流动特性,考虑浮力对紊动的影响,建立用于模拟同时存在温度和盐度梯度这一类密度分层流的k-(单流体数学模型。也可以基于多流体模型的基本概念,分别对两相本身的湍流输运规律以及相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模拟,建立两相湍浮力分层流的双流体数学模型。

在波浪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可应用BI—CGSTAB法求解由椭圆型缓坡方程离散得到的代数方程组,以提高求解效率。从水波发展方程出发,可导出一种用于大区域波浪变形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弱非线性波色散关系,可使双曲型缓坡方程能够有效地考虑波浪的非线性效应。对高阶Boussinesq方程的进一步研究,可使方程的色激性从入水到深水都达到很高精度,并提高方程的非线性精度,可以更精确的计算较深水域波浪的非线性特征。

针对带自由表面的波浪场问题,通过把能有效模拟自由面形态的N— S方程和波能平衡方程的结合,可导出一个能考虑破波能量损失的抛物型缓坡疗程,用这个方程可模拟规则波和不规则波破碎引起的波高变化。建立沿岸流数学模型,可模拟海岸上波高变化和破碎波波高、波浪增减水和沿岸流。

在波流相互作用模型的研究方面,对于弱流情形,可采用一种考虑流影响的修正的合流缓坡模型;对于强流情形,可采用在Botssinesq方程中考虑流影响的模型。可以将辐射应力的计算公式与抛物型缓坡方程中的待求变量联系起来,建立一种辐射应力计算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可对较大区域均匀斜坡地形上的波浪辐射应力进行数值模拟。

在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方面,基于N一S方程所建立的深度平均的二维应力一通量代数全场模型,可对非对称潮流作用下的侧向岸边排放问题过分数值模拟。以研究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系统作为目标,在分析近海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现象的基础上,针对近海海域水污染的特点,从三维湍流模型出发,在动量方程中引入表面风应力、底部切应力以及柯氏力的作用;在输运方程中引入反映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的源、汇项,可建立一个统一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过程综合作用的近海海域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三维预报模型,它可为环境评价、水质规划、污染控制以及水域排污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对确定水域环境容量,从而制定水域环境保护策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应该指出,在海洋水质预测预报模型研究方面,数学模拟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但不论是何种数学模型,其模型中所需的必要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处理是研究水质模型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水质模型的科学性和预测能力。而这些必要的数据是无法从数学模型本身来取得的,有些可以通过现场观测来得到,但其中一些最基本的卷数是要通过基本机理的研究才能得到,在这方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将是一个有效的手段。

能模拟海洋动力因素的先进实验设备,现代化的量测仪器和测试系统是开展物理模型实验研究的必备条件。进一步完善pIV和LIF的浓度场、速度场同步测量系统,可研究非破碎波浪、破碎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水流的垂直结构,获得流场中水质点速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过程;并同步获得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浓度场的空间及时间变化过程,可用以分析定量污染物团在波浪及波流相互作用下扩散的基本特征和扩散系数。

二、海洋灾害的精确预报及海洋工程设施防灾、抗灾和减灾的研究

海洋灾害主要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冰、海啸、赤潮及海岸侵蚀等。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上百亿元人民币,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洋工程结构的投资费用很高,一旦发生破坏,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如1969年渤海冰推倒“海二井”平台,1989年风暴潮损失超6亿元,1991年DB29销管船在南海通台风翻沉等)。当前我国海洋能源开发与海洋空间利用的绝大部分活动是在近海和极浅海海域。为了保证在这些海域所建造的工程设施能够安全服役免遭破坏,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弄清这一海域中严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我国东临西北太平洋,每年出现的台风数目占全球的38%,其中对我国可能造成灾害的台风每年有7—8个。每当台风在我国登陆或接近我国沿海通过时,都会在沿岸局部地区产生风暴潮,形成风暴潮灾害。

在我国北方海域(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由于受寒潮影响,沿岸地区每年都有结冰现象,结冰严重的年份则出现冰害。若对这些海洋灾害估计不足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渤海重叠冰与堆积冰的形成,不但可给结构物以强大的冰压力,而且由于冰激引起的振动作用,也会

第二篇:海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1002张春阳2010110486

我国是海洋大国,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快速增加及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而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背景下,立足陆海统筹,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21世纪宏伟蓝图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海洋开发利用创造了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更是以专章的形式就“推进海洋经济发展”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凸显了海洋在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中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沿海岛屿6500多个,依照《联合国海洋公约法》中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中国可拥有约300万km2的管辖海域。中国的海域处在中、低纬度地带,和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比较优越。沿海地区人口最为集中,经济最为发达,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压力较大。

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封闭性特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脆弱性明显。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的海洋生态监控区分别占14%、76%和10%。据初步估算,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我国滨海湿地累计丧失57%,红树林面积丧失73%,珊瑚礁面积减少了80%,2/3以上海岸遭受侵蚀,沙质海岸侵蚀岸线已逾2500公里,外来物种的入侵使得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日趋减少。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不同等级的海洋生态系统构成大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空间分布,并包含着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共存共生的生物与非生物组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构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各部分、内部结构、物能运动等才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生态系统才能达到良性循环状态。

海洋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海洋中拥有庞大的生物体系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地球制造大量氧气,也可以供应蛋白质;海洋有取之不尽的海洋化学和巨大的矿物资源包括海水中所含的大量化学物质和淡水以及丰富的动力、水力和热能资源;据科学家考证,在陆地是那个已发现的矿产,海洋里几乎都有,陆地上没有的海洋也有;海洋中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得海洋成为一个药物王国。海洋的自净能力为地球分解大量有毒物质。海洋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很好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海洋生态环境还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海水的有机统一性及其流动交换等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的有机联系,使海洋的整体性和组成要素之间密切相关,任何海域某一要素的变化(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都不可能

仅仅局限在产生的具体地点上,都有可能对邻近海域或者其他要素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和作用。生物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就要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我国海洋七大生态问题突显 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1.海洋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2.海洋生态灾害频发

3.陆源入海污染严重

4.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5.渔业资源种群再生能力下降

6.河口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凸显

7.海平面和近海水温持续升高

海洋生态平衡的打破,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一类是不合理的、超强度的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例如近海区域的酷渔滥捕,使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另一类是海洋环境空间不适当地利用,致使海域污染的发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例如对沿海湿地的围垦必然改变海岸形态,降低海岸线的曲折度,危及红树林等生物资源,造成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封闭性特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脆弱性十分明显。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沿海区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基本上沿袭了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增长模式,使得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中国海洋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生态、灾害和资源四大生态环境问题共存,并且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呈现出异于发达国家传统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特征,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区域性和复合性。

从2000年开始,中国海洋环境恶化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总体污染趋势有所减缓,但局部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的揭制,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仍面临严峻形式:

1.陆源污染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中国海洋污染物中陆源入海污染物占80%以上。2005年全国陆源排海污水总量317t。沿海地区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农田径流(化肥、农药流失)、水土流失,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禽畜养殖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也通过地表径流、地下渗漏等对近岸海域造成污染。

2.海岸带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

海岸带是陆源污染物向海洋输移的重要净化带。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岸带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国海岸带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组分逐渐减少,整体生态质量呈下降趋势,海岸带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缓冲、净化功能亦在下降,一些典型的海岸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3.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国近海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传统捕捞对象的群体结构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小型化、劣质化的现象。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中华白海豚近年来数量骤减,已成为濒危物种,斑海豹、宽吻海豚、江豚、克氏海马、黄唇鱼等国家保护动物也遭到过度捕捞。

除此之外,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受损、渔业资源再生能力下降、海口生态环境负面效应凸显、海平面和近海水温持续升高也成为重要的海洋生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做出关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法律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生态保护的责任、原则、方法、策略,整治和恢复海洋生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引进海洋动植物物种、对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禁止毁坏海岸防护设施、沿海防护林,沿海城镇园林和绿地的活动,鼓励发展生态渔业建设,推广各种生态渔业生产方式,改善海洋生态状况,新建、改建、扩建海水养殖场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如何科学养殖,防止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它是从环境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过程要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强调环境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力对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它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经济的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它的目标是不仅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而且还要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保护生态资源,不对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在发展指标上与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的是,不再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导人类走向新的繁荣、新的文明的重要指南

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海洋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海洋和海岸保护区通过控制干扰和物理 破坏活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的生产力,保护重要的生态过程。海洋保 护区的主要作用是保护遗传资源。为了海洋物种和生态系能够持续利用, 必须既保护生态过程,又

保护遗传资源。

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四大危机:

● 近海环境呈复合污染态势,危害加重,防控难度加大;

● 近海生态系统大面积退化,且正处于剧烈演变阶段,是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时期;

● 海洋生态环境灾害频发,海洋开发潜在环境风险高;

● 沿海一级经济区环境债务沉重,次级沿海新兴经济区发展可能面临新的危机和挑战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实现我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政策和措施。其基本思路是,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统筹海洋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海洋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坚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陆海统筹、河海一体的基本原则;统筹沿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有助于改善海洋—河口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护和可持续土地利用方式;鼓励和支持可持续的、安全的、健康的海洋开发活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跨越各部门之间的利益高层决策机构,形成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及部门之间的网络状对接与合力,激励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

第一,制定国家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新的我国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未来20年我国海洋和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提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养护的重点任务。

第二,设立国家海洋委员会。通过建立陆海统筹和国家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巩固和稳定齐抓共管的体制,形成政策合力,保障目前涉海政策和法律的有效执行。

第三,建立健全海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基本法》,作为海洋管理的根本大法;起草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岸带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渤海区域环境管理法》。

第四,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修编海洋功能区划;建立围填海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海洋保护区网络;加强受损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恢复工作;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养护与增殖;发展碳汇渔业新模式。

第五,制订防控流域对海洋负面影响的最优方案。为减少陆源污染和大型水利工程对河口和近海环境与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制订最优方案控制流域—河口污染,并加强流域水利工程对河口水沙调控的综合管理。

第六,加强长期、科学、陆海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和预测。相关涉海部门协力做好流域—河口—海域一体化的监测和对接,构建大气、流域、海洋/海岸带一体化环境监测体系,建立以环境监测网络、野外台站观察和区域生态修复示范为一体的海洋生态环境研究和监测体系。

第七,健全海洋重大污染事件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制度。建立健全海洋重大污染事件风险预警及应急响应制度;建立海洋重大污染事件通报和区域潜在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及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区域突发海洋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第八,加强海洋意识宣传,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在沿海大开发背景下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氛围。在重大海洋开发活动决策过程中,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

让我们都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构建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篇:海洋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要: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迫切任务,也成为我们今后必须完成的义务和责任。随着人类不断推进工业和技术的进步,在带来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生活富足的同时,环境污染变成了紧要问题,是刻不容缓的问题。但是,在我国的某些地区,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和有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当地的百姓,在保护环境这个已经刻不容缓的严峻课题面前,却并不能都交上令人满意的答卷。他们注重经济而忽视环境,牺牲一切,只为利益。因此让我们都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构建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一个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新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至今已成了全世界的共识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原则与奋斗目标。但是,要确保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广义来说21世纪的任务相当艰巨,道路非常曲折。本文就保护海洋环境与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谈一些意见。

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0世纪是人类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最严重破坏的时期。人类的物质文明有了很大提高,可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却相对恶化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海洋经济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科学技术进步得到了广泛发展,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海洋石油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海上旅游以及发展传统的渔、盐、海运等产业的新时代。21世纪必将是海洋更大开发的世纪 。

海洋大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不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加上陆地对海洋的污染,已经加剧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陆地排污入海污染和破坏海洋生态环境,随着陆地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大量含有毒素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河流间接排海和沿海地区排污入海,加剧了入海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域海水、底质的严重污染,使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严重退化。所以,在继续治理好陆地环境的同时,控制好陆地排污入海的污染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极其重要方面。

海洋开发污染主要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和海上船舶的污水、污物排放的污染,特别是海上泄漏的油类和海难溢油事故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浅海养殖业的发展,投放的大量饵料和大量鱼虾的粪便,超过海域海水自净能力,引起海水富氧化,对海域污染也相当严重。由于油田开发、虾田发展、盐田扩建和围垦造地等不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发,导致这些海洋高生产力生态系统面积日益缩小。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海域水质和底质含有大量有害毒素,影响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和繁衍,赤潮频发,渔业减产,养殖滩涂荒废,珍稀物种减少,水产品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传染病流行,严重威胁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沿海人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有效治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要从海洋污染的这些源头抓起。治理和控制陆源排放的污水是重点,其次是治理和监控海上工程、船舶的污水排放及溢油的避免和及时治理等,还要坚决制止人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这需要世界各国的关注和努力,都把保护海洋环境放在与开发海洋资源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再不能先污染环境后治理环境了,要发展国际合作,认真贯彻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承担保护好我们海洋家园的任务。

防止人为污染海洋,保护海洋家园,确保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有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它们不仅经济技术实力强,而且有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和经验,经过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努力,其国内生态环境污染已经得到了较大治理,在保护国际海洋环境方面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发展中国家必须增强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本国长远利益出发,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二、保护海洋环境要加强管理和科技基础建设

《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任务是依靠行政、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防止、减轻和控制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和能量引入海洋,以至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水质下降,生物资源遭受破坏,甚至危及人类健康等不良影响,使海洋环境保持最佳状态,为人类持续利用作出贡献”。《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正在对我国海洋的保护和开发发挥重要作用。

《议程》提出的保护海洋环境的行政手段就是政府的管理工作,法律手段则是政府管理的依据,经济手段是政府的税收、投入和市场引导,科技手段是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的技术基础,也是企业维护生态环境,发展洁净化生产的技术基础。只有加强科技工作,才能使海洋环境的监测、监控、治理和洁净化生产等活动,有科学技术的支撑。所以,加快本国环保科技发展,加大科技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环保基础建设。

管理是对权力的运用。权力用得好,符合事物客观规律是一切事业成败的关键,也是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上述行政干预、法制建设、市场引导和科技发展都有个管理或权力运用问题。对于遵守环保法律的企业,政府管理主要是通过服务引导其发展,对于不遵守环保法律的企业,政府就要运用权力通过依法惩治引导其发展。所以,加强政府严格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避免瞎指挥和腐败行为是保护海洋环境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科技和管理恰恰是发展中国家最薄弱的环节,我们中国也是如此。所以,发展中国家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本国环保管理的制度能力和科技能力,是解决本国环保问题的一个根本措施。

三、保护海洋环境要加强地缘国家合作 发展国际间互利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地缘国家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地缘各国的经济发展。APEC环太平洋国家集团的成立是符合太平洋各国经济发展利益的。太平洋西海岸各国,由于地缘关系尤应发展合作。中国的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积极发展合作有更充分的理由和更好的条件。

保护海洋环境的合作是国际和地区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地缘国家海洋环保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地缘国家由于陆地、河流相连或者同一海域,一国的陆地、河流、海域污染会影响邻国,一国环境治理的好,也会有益于邻国和临区。特别是保护环境事业已经发展成一个重要的新兴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环保事业都将会受到环境市场的推动。

所以,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合作,主要是通过环境市场实现的。环境市场包括环境产品和环境服务。环境产品有环境治理、控制、监测、和环境科研的各类设备、器材等;环境服务使环境信息交流、咨询、诉讼、培训、监测、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开发等。合作推进海洋环保事业,实际上就是共同发展国际的环境市场,发展APEC国家的环境市场,发展太平洋西岸地缘国家的环境市场,发展各国的环境产业,为繁荣经济和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大陆急剧上升的环境压力,正在转化为环保技术和资金需求的庞大市场和促进本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动力。中国环境市场是国际的一个大市场,必然是“双向”的市场,既会有引进也会有出口,和地缘国家双向合作是必然的。向APEC环保市场中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出口环保产品和服务,也会是很有潜力的,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发展自主创新环保技术和自主创新机制,才能保住本国市场,争取国际市场。

特别是大陆、台湾和香港、澳门特区的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和资本如能积极发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合作,不仅将能促进两岸和特区的环保和经济发展,也将促进地缘国家及与其它方面更广泛的合作,为繁荣亚太地区的环保市场,促进我国和亚太地区的海洋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让我们都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构建健康海洋生态系统,促进和谐海洋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保护生态环境,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篇:1、谈谈你对海洋环境问题与海洋环境保护的看法。

海洋环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洋污染,即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二是海洋生态破坏,即在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但是,目前我国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却相当的严重,尤其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我国这个海洋大国,目前海洋污染的严重情势如果得不到很大的改善,成为海洋强国可能只是永远的奢望而已。在过去几十年海洋事业的发展中,特别是对海洋生命与非生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许多不合乎科学的因素,这对海洋本身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我国主要存在以下海洋环境问题: 1.近岸的陆源环境污染 2.近岸的养殖废水污染 3.近岸工程破坏环境/生态 4.溢油事件 5.放射性污染 6.倾废

7.温室气体与酸沉降

这些问题有的是受科学发展与进步水平的限制,使我们对自然界的演替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而造成的;而有的则是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已掌握的自然发展规律于不顾,盲目运作而造成的。海洋环境保护是一项长久的工程,从狭义上讲,就是人人做好身边的事情,不乱扔垃圾,不使用不降解或者难降解的包装等,使用完的电池等对环境有危害的要妥善放置回收站等,这都是一个国家人民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一种支持。从广义上讲,环境保护的类型很多,从自然景观到人造景观,从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到居民区工作区等,凡是 涉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都要保护,只是保护的方式方法不同,按照人类生存的原则,分了不同的类型。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海洋环境保护方法:

一、防止海洋污染

全面推行入海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海水养殖污染 严格控制船舶和港口污染

防止海上倾废和海上石油污染

二、海洋生态保护 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 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沿海防护林建设 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三、政策建议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完善税费政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发展促进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政策。

为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推进海洋保护的国家计划。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渤海污染防治工程是国家“十五”期间确定的重点流域、海域污染防治工程,计划的实施为减少陆源污染、遏制海洋环境进一步恶化、恢复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评估显示,截至2005年,《渤海碧海行动计划》总投资276.8亿元,实际投资210.8亿元,投资完成率76.2%。城市污水治理、城镇垃圾处理规模完成率分别为69.3%和47.9%,氮、磷、化学需氧量等总量控制指标均完成入海量计划削减任务。与2001年相比,

一、二类海水比例上升27.5个百分点,劣四类海水下降25.7个百分点,总体水质状况有所好转。目前,各重点流域、海域的“十一五”计划制定工作正在进行中,长江口、珠江口海域亦已开始编制碧海行动计划。各类计划将积极吸取“十五”执行经验,为更好地实现“十一五”期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此外,我国还规定沿海所有港口必须配备油污水回收船等回收装备,港内禁止排放含油污水。

2、分析日本在冲之鸟岛和东海大陆架投巨资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认识

所谓“冲之鸟岛”位于日本东京西南1740公里的海上,在地质构造上属于珊瑚礁。它本来由6块岩礁组成,但是由于长年被海浪侵蚀,正在不断没入海中并渐趋消失,现在只有两块岩礁露出水面。二战以后被盟军占领,1968年美国向日本移交了该水域的行政管理权。 2010年5月18日,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低潮线保全和基地设施整备法案》。该法案要求在没有船舶靠岸设施的冲之鸟岛,通过设立经济活动基地,向国内外宣传“冲之鸟”是一座岛屿。日本想方设法人为造“岛”,如此重视冲之鸟礁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着深层的经济和战略考虑。

根据国际海洋法规定,只要日本能证明其是一个“岛屿”,就可据此为起点,得到向外延伸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海域,这比日本约38万平方公里的整个陆地面积还要大。如果其大陆架延伸申请得到批准,那么周边200海里一带丰富的天然资源就归日本所有。有消息称,经过勘探,冲之鸟礁附近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时,其海底大陆架还储藏着丰富的锰、镍、铬、铜等稀有金属矿、海底热水矿床,还存在可替代石油的沼气能源,这对资源匮乏的日本岛国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

另外,冲鸟礁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它扼守东海进出太平洋的主要航道,靠近关岛、塞班岛、菲律宾和台湾,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恰好位于扼住中国海军冲出太平洋的海上要道上,是长在中国海军远洋作战通道咽喉上的一根毒瘤。此外,“冲之鸟”还处于亚太地区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如果日本把这几块礁石打造成人工岛,建立港口甚至起降飞机,那么它就可以成为连接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重要跳板,成为日本遏制中国的一艘永不沉没的小型航母。

日本《每日新闻》2003年11月25日报道,为了向联合国申请延伸本国大陆架范围,日本政府最近会同日本石油矿物联盟、日本钢铁联盟、日本土木工业协会、日本石油开发公司等10个与海洋开发事业相关的团体,组建了“日本大陆架调查公司”,将从2004年起正式开始对日本大陆架的地形、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测。日本计划在2009年5月之前,向联合国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详细勘测资料。日本媒体认为,此举将扩大日本大陆架范围,可能使日本大陆架界线延伸至350海里(1海里约合1.852公里)。日本的这一动作引起了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

目前,在东海东部的大陆架上,存在着大片中日、中韩、日韩大陆架主张重叠区。1974年,在未经我国同意的情况下,日韩为了勘探油气资源,签订了《日韩东海大陆架共同开发协定》,所划定的共同开发区包括了我国主张的大陆架的一部分。如果日本能够将目前的大陆架外侧界线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开始,向外延伸至350海里处,日本就有望解决困扰它发展几百年的资源问题,大幅提高综合国力。 这片大陆架在战略上和军事上对日本也有重要意义。这片大陆架海域是中国向东进入太平洋、美国向西进入东亚以及俄罗斯南下的必经通道,日本认为,控制了这条国际通道,就能影响几个大国,并从中获取巨大的利益。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76条规定,沿海国陆地领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如果超过其领海基线二百海里以外的,可以主张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简称“外大陆架”)。对外大陆架提出权利要求的沿海国,须根据《公约》所规定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标准编制关于划定其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信息资料(简称“外大陆架划界案”),提交给大陆架界限委员会(简称“委员会”)。委员会对沿海国所划定的外大陆架外部界限是否具有充分的科学技术和法律依据进行审议,然后以“建议”的方式对沿海国划界案做出认可或否定的决定。 2008年11月,日本向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外大陆架划界案。日本划界案共包括7个外大陆架区块,总面积超过74.7万平方公里。其中,日本以冲之鸟礁为基点主张了面积约25.5万平方公里的外大陆架(即九州-帕劳洋脊南部,KPR区块)。日本以冲之鸟为基点提出了外大陆架划界案,其前提必须是冲之鸟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基础。意味着日本以总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两个礁石主张了总面积共约为70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其中包括面积超过43万平方公里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以及面积约为25万平方公里的200海里以外大陆架。 根据《公约》第121条第3款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维持其自身经济活动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冲之鸟礁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九州-帕劳洋脊(日本称为“九州-帕劳海岭”)上的2块孤零零的礁石,高潮时露出海面的总面积不足10平方米。为了这两块岩石不至于被海水冲刷侵蚀而消失,多年来,日本不惜花费巨资对这2块礁石进行保护性的加固建设。很显然,冲之鸟礁不具有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基础,更不可能拥有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因此,在日本提交划界案之后,中国和韩国多次向委员会提交外交照会,明确请求委员会不应审议和认可日本划界案中以冲之鸟礁为基点所划定的外大陆架最外部界限。否则,就相当于默认了冲之鸟礁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权利。

地理科学(师范类)

40号

沈晓勤

第五篇:浅析舟山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摘要: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但舟山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初探了舟山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舟山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舟山,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共识和潮流,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海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服务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环保业、海洋工程等。事实证明,“向海则兴 ,背海则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荣败,与海洋经济的强弱休戚相关。而海洋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海洋产业的发展质量,而且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就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海洋。

因此关注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特别是近海海域的治理与保护,提高海洋水质是我们以及世世代代的历史重任。近几年来,我国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把域水质受到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所存在的隐忧,近年来,海洋资源逐年枯竭,渔业资源已经面临着衰退的威胁,同时在海洋经济开发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

二、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

陆源污染物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随着舟山沿海化工园区等重大用海项目的开工建设,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等陆源污染物直接人海或未经达标处理排放人海,导致水质富营养化严重,N、P比例严重失衡,海洋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引起赤潮等海洋灾害 ,对海洋生物资源、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船舶造成的油污染,船舶运输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船舶垃圾污

染,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在航行中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所形成的污染等等。 舟山市现有码头泊位153 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 个, 2006 年临港工业总产值实现335.5 亿元, 同比增长30.4%, 港域吞吐量完成1.14 亿t,海运业成为全省第一大市。全市港口物流业面临着“ 百亿项目”、“ 提量冲亿”、“ 两港一体”三大任务。“百亿项目”是指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册子原油中转项目、万向成品油中转基地、马迹山二期扩建工程等一批总量在几百亿的大项目2005 年相继投入建设,舟山市的港口业将从兴中岙山基地、马迹山的“一枝独秀”。然而在舟山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船舶在运输中及生活中的一些污染无疑对舟山海域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

3、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开发

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舟山的海洋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说, 表现为产业发展对市场变化的被动适应, 未能在市场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形成高适应性与应变能力, 致使舟山海洋产业结构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第一产业的重心地位延续至今, 比例高于其他沿海地区, 但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却在减弱; 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不够明显,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须进一步提高; 第三产业借助于发展的两大基点———运输与港口仓储业、海洋旅游业。舟山海洋产业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 造成了对资源的高消耗, 大大加剧人与资源的矛盾,影响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

舟山市渔业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5%以上, 舟山工业的涉渔比重高达45%以上, 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也与渔业休戚相关, 水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额超过80%。

然而舟山海洋渔业由于近海捕捞渔船增长过快和捕捞技术的改良, 鱼类捕捞量已达到极限, 沿岸鱼类种群处于急遽衰退之中, 一些经济鱼类正面临着濒危绝迹的威胁, 如大黄鱼原是舟山沿海渔场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2007 年产量仅2 000 t 左右, 带鱼、银鲳等主要 经济鱼类资源也逐渐减少, 幼鱼比例增加。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受过

度捕捞的影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量捕捞,利用量大大超过资源更新量,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部分区域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较高,养殖水域环境缺乏有效监控,也给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海洋污染的原因分析

1、经济角度

人类最初对海洋的开发是由于渔业而产生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捕鱼方式, 也加速了人类对海洋各种资源的开发.同时,海洋污染的重头戏就是陆源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工业污染企业将污水废物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海。

2、政治角度

首先,政府部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由于“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各地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其次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政府腐败问题严重。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门槛准入没有到位,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从此类企业中捞得税收以及高额的贿赂,放低这些高污染企业的门槛标准,甚至视若无睹。

3、法律角度

首先,有关海洋环保法律的行政与刑事立法及规定,海洋污染等都很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解决海洋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规定模糊不清,不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如“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两章,“海岸工程污染”抑或“海洋工程污染”是各成一类的污染源?还是可以分别归到陆源和其他污染源中?还是像“约”中规定的一样,归到国家管辖的海底活动造成的污染和“区域”内活动的污染?

其次,各个部门职责不清,执法不严。海洋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只靠某一部门显然孤掌难呜,而依靠《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海洋却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尽管国家已经规定了涉海各部门的职权范围,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分工,但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有关海洋环境的污染治理,“五龙治海”导致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海洋污染治理的效果。

4、文化意识角度

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

四、舟山海洋污染的防治建议

1、政治法律手段

政府应该对沿海的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同时进行年鉴,实行企业进入的“环境准备金制度”,一旦污染超标,就要进行罚款,退出经营等措施。在法律方面,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只是初步形成,大量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应向国际公约看齐,明确有关规定,尽可能地符合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

2、经济手段

第一,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

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

第二,实行排污权交易。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另外还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科学技术手段

第一,推动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海洋环保技术是指为防止或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海洋生态平衡的各项技术。它包括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技术,如检测设备、资料浮标、无人值守站、卫星遥感等;污染物控制技术,如废弃物处理技术、溢油事故处理技术、倾废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如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预防污染为目标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海洋生态恢复和整治技术等等。

第二,充分利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调控赤潮灾害以及对海洋石油污染进行修复。经研究发现,海洋微生物因其具有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特有的强防御力和识别能力使得海洋中某些微生物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对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物质和物种实行相应的措施,抑制或杀灭过度繁殖的赤潮藻,降解和矿化海洋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异生质,从而确保了海洋环境中能量、物质循环的稳定

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作用。海洋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也是近年来来新兴的一门技术, 在国外主要处于中试和小试阶段, 实际应用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但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尚没有大规模使用的成功先例。

第三,建立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牧场既不同于海水养殖,也有别于单纯的人工放流,更不是两者的简单组合。建设海洋牧场,需要人为地在自然海区营造适宜鱼类等自由生活的海洋生物繁殖的生境,从而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定居”, 使这个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控制下进行生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渔业资源的增殖、增产,改善生物质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建设海洋牧场对于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4、充分利用文化宣传手段

加强海洋文化的宣传。让公众主动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投入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

5、借鉴国外经验

充分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如美国的区域海洋管理,建立综合的海洋观测系统以及以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渔业养殖业。

总之,在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实施海洋“绿化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经济,政治法律以及科学技术手段吧海洋经济发展纳入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领域,把海洋污染控制在最小程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恢复。加快渔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发展增殖渔业等无公害的生态养殖模式,有效地保护海洋资源,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让舟山走上一条可持续海洋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2] 王涌,芮震峰,张志强,海洋环境保护与船舶海洋污染防治

[3] 王宪坤,刘威,船舶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4] 王文洪,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5] 马英杰,董莹莹,论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不足与完善对策

上一篇:汉译英的几种翻译技巧下一篇:红星小学业务检查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