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我见

2024-05-02

关于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我见(共11篇)

篇1:关于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我见

摘 要: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保育工作主要实施者——保育员的专业理论素养、保育管理水平及实践能力是影响幼儿园保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保育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与现代幼儿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不相适应,已成为制约幼儿教育事业的瓶颈,因此规范保育工作要求,建立完善保育员培训、评估体系,建设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保育员队伍才能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真正实现《纲要》精神中“保教并重”原则,促进和保护幼儿健康。

关键词:保育员 现状 保育员管理

建立高素质的保教队伍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这支队伍按工作重点由两部分组成:幼儿教师队伍和保育员队伍及后勤保障人员,从而形成幼儿园综合管理系统。理论上,这两支队伍在素质要求上,管理内涵及社会待遇和报酬上应保持一致,相互交融,无差别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把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学习的内容,利用幼儿的生活进行学习,为了幼儿的生活而学习”的《纲要》的基本理念。保育员是幼儿园重要工种之一,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她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保育员作为幼儿园保教人员之一,其素质将和教师一样影响着幼儿的发展。然而现实保育员队伍整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幼教事业标准化配制、专业化管理的瓶颈。

一、幼儿园保育员的现状分析

(一)素质要求标准低,职业化氛围淡薄

1、学历要求偏低,使保育员知识结构与《纲要》的要求配置不太科学,也不合理

从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看,职业定义非常高,如对保育员职业等级?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培训要求是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12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14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160标准学时„„。但学历要求却偏低,为初中学历。一个标准配置的班级一般是一位主班老师,一位辅班老师,一位保育员,形成一个生活、教育教学集体,而这个集体所面对的是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幼儿,这个集体的一言一行决定着孩子身心正常发展,未来做人、行事、乃至人格形成,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优质幼儿园教师学历要求均在大专以上,有的园教师本科率很高,研究生学历担任幼儿园老师也不鲜见。且具有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技巧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要具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先进的育儿理念。而同样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保育老师们则要求很低,好多幼儿园保育员(见附表)无岗前培训,无专业的技能技巧,由于她们的入职门槛低,临时观念强,职业化氛围更是淡薄。

2、把幼儿园保育员和福利机构的保育员混为一谈,与《规程》《纲要》精神背离

保育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保育员的职业定义为: 在托幼园所、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保育机构中,辅助教师负责婴幼儿保健、养育和协助教师对婴幼儿进行教育的人员。由此可见,把幼儿园保育员和福利机构的保育员相提并论。1996年6月1日起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幼儿园的保育员应有别于社会福利机构保育员,具有现代的保育观:既“保”还“育”,不但注重孩子的身体保育,更要重视心理保育,将保育和教育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对幼儿园保育员的职业定义、职业能力、培训要求均应高于福利机构的保育员、要更细化。(二)社会价值被掩盖,报酬相对较低

在人们的眼里,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领导重视,家长认可,收入亦高。但与教师同处工作第一线的保育员,则社会地位不高。据对369名保育员的调查(见附表)显示,369名保育员无1例是在编人员,她们的待遇相对较低,月收入均在千元以下。由于好多幼儿园的管理者“重教轻保”意识浓厚,大部分家长也认为保育员只是做好卫生的“清洁工”,并不尊重保育员,久而久之造成了保育员们低人一等的心态,认为自己在幼儿园扮演的是“卫生员”的角色,专门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和环境卫生,教育和她们没有多大关系,她们缺乏自信心、有自卑感,何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掩盖了她们的社会价值。(三)整体素质低,个人技能单一,综合素质急待提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幼教市场供需矛盾很大,幼儿园保育员岗位成为下岗职工的“安置点”,家庭妇女的“就职地”,落聘老师的“避难所”,职业幼师的“过渡桥”。在岗保育员的年龄趋于中老年,年龄结构不太合理,大部分保育员不但缺少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或知之甚少,日常操作中缺少管理幼儿的技能技巧,更不要说拥有现代育儿理念或普通话及计算机运用了(见附表)。工作中保育员的观念限于做好卫生,管理好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这种“家坊式”的工作方法,让她们成为教育中的“旁观者”,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保育的需要。并且她们工作的临时观念强,一旦遇到更合适的岗位就会“远走高飞”。(四)专业培训机构匮乏,资源不足,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

我国有专业的幼教培训机构,但缺乏相辅的专门的保育职教培训机构,或者说很少。大多数保育员未经过正规的上岗培训,她们往往仓促走向保育岗位,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日常工作中凭经验做事,工作后再培训的机会也很少。(五)归类管理不合适,形成管理乏力

由于没有专业的保育员管理系统,大多数幼儿园均把保育员归为后勤人员,与门卫、厨师一并管理,往往管理不到位,更谈不上专业化管理。

(六)体制间、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差异化十分明显

主要表现为公办园与民办园在教保人员配置上的个体差异,城区园与乡镇园在保教人员配置上的差异。主要缺陷是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指标弹性大,刚性弱。笔者曾参加2007-2008年xx市优质幼儿园检查,结果显示,保育员配置城区园基本达标,(不包括城区民办园),乡镇园、民办园保育员配置严重不足,有部分幼儿园保育员多为老师兼职,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无保育员,远低于国家标准保教人员配置要求。

二、幼儿园保育员现状的原因分析(一)历史的延续性

现代幼儿园创立自西方,我国在清末才创办,起步晚,民国发展的规模也不大,建国后又经多次起伏,直到文革后才逐步走上正轨,但却始终摆脱不了重教轻保的思想和行为。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讲究“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近代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让御侮图强成为当时社会的主题,因而“愤而兴学”从小抓起,令幼稚园“重教”不足为奇。而受日本、苏联幼稚园教育模式的影响,“重教思想”之风流行。1932年,陈鹤琴先生主持制订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出台,让人们看到“保教并重”的重要,建国后,许多教育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幼儿园“保教合一”的理念。1989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表明保育开始与教育并驾齐驱,为真正实现保教结合奠定基础。然而要想在实践层面上开展保教并重,并非易事,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如幼儿园管理者的教育观、儿童观,社会、家庭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等,好多幼儿园里“小学化倾向”依然存在,“保教并重”的落实好多还流于表面现象。(二)现实的无奈性

由于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导致现实与要求、标准与实际相去甚远,反差极大。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从幼儿开始即享受高级教育的需求旺盛,加之计划生育国策深入人心,形成在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上的中国特色矛盾:幼儿园数量不够、质量不高;高素质幼儿教师数量尚且不足,高素质的保育员更少。

目前的现实是大量补充幼儿教师尚且不够,高素质的保育员要么就地转换成幼儿老师,要么被挖走异地执教。(三)社会的偏见性

中国五千年文化形成了我们民族固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无论是从“私塾”还是幼稚园再到幼儿园,在老百姓眼里,都是学知识、学文化的,这里的知识和文化被固定为:读书识字,而行为教育、素质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分割的。传统的理念是教书识字为“先生”,自然得到尊重,而教生活技能的为“师傅”,不被重视,日常工作中许多幼儿园对保育工作认识不足,仍以教学为工作中心,很少开展保育研究,保育员的社会价值被低估。(四)体制的制约性

我国目前正处改革的高潮期,两种经济摸式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两种体制并轨运营,带来特有的碰撞和矛盾。就幼儿园和幼儿教育来讲,表现为:

1、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民办幼儿园质量不高(贵族园除外)。

2、幼儿教师数量不足,保育员质量不高。

3、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少,保育员既无编制报酬又低。

4、公办优质幼儿园高收费被用于基本建设的比例过高,用于提高教保人员待遇比例较低。

5、两种体制制约了优质园培养高素质保育员的热情。

6、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专业化管理乏力。

三、做好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出路

1、统一认识,转变保育新观念

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管理人员应切实认识到幼儿园保育员工作的重要性,应上下呼应,内外宣传,做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识,社会各阶层理解,职能部门落实。改变以往认为“保育员工作只是搞卫生、抓消毒等工作,是为教学服务”旧的保育观念,扩大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既“保”还“育”。在当代幼儿躯体疾病患病率逐年下降,而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则日趋增多时,保育员与教师同样兼负着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任务。保教过程是个统一的过程,保育员和教师不是主从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2、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增加投入,加强队伍建设

建议劳动部门把幼儿园保育员职业标准从社会福利机构群体中分离,提高职业标准,细化职业定义,优化职业等级,健立健全专门的培训机构,实行上岗培训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保育员培训与幼儿教师培训一样纳入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计划,实行“保育资格证”准入制度。实行合理政策,允许优质园在收费中加大对高素质保育员提高待遇的提取比例。幼儿园日常管理中应适当满足她们渴望尊重平等、公平分配和继续教育的愿望。并积极宣传保育员社会的贡献价值,提高社会待遇。激发保育员职业自豪感,体会其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

3、建全幼儿园保育员管理体系,实施保教均衡理念

幼儿园保育员管理系统应涵盖如下内容:(1)建立分层次的专业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分层次的幼儿园保育员培养、使用、考核、晋级、相互交流的管理系统,实行职业档案管理,加大督导力度。

幼儿园应将保育员管理从保卫后勤人员中单列,实行系统化管理,包括保育员的准入退出制度的建立,保育员定级、晋级、考核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保育员培训计划的建立和执行,保育员日常工作指导、考核、督查管理。(2)建立不同层次的保育员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业务素质。

社会层面上应扩大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应全面。幼儿园应实行职后培训制度,鼓励保育教师参与学历进修,实行奖励机制。日常工作中丰富培训内容,通过参与式培训、示范表演、竞赛观摩、保育研究等多种形式,引导保育员遵循新纲要精神,做好日常保教工作。如和教师一起开展《小班幼儿进餐常规养成》的研究,贴近日常保教工作内容的研究等,让保育员总结宣讲保教经验,体会成功的自豪感,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自身价值,使其从教育的旁观者转变为教育的参与者,从而切实提高保育员的专业素养和保育管理水平。

(3)对保育员实行差异化管理,高级高聘、低级低聘,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制度。

(4)规范保育员工作流程,使保育员从保洁员的形象中脱离出来,使保育工作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5)编撰《保育员工作日志》,并推广使用。幼儿教师有教案作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及教学考核的依据,保育员则以《保育员工作日志》为教学计划和教学实践及教学考核的依据,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建立科学的职业化、标准化的保育员评估体系(1)制订保育工作考核标准

结合《纲要》和《规程》,制订保育员日常操作流程,细化保育工作的每个环节要求,对日常常规工作进行量化,如对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等内容均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使全园保教人员实行保育工作有标准可依。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规范化、量化管理。(2)考核保育工作成效

参照保育考核细则,针对日常保教工作加强督查,采取定时检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衡量保育工作成效。如二次晨检,教室内是否有幼儿可以取到的消毒液、剪刀、接送卡执行情况是否不力等不安全因素。并如实记录各班保育情况,每月公布检查结果。实行奖惩制度,保证保育工作有实效。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每周针对工作进行及时信息反馈,让每个员工知道自己的工作情况,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反思,注意纠正偏差。

总之,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本要求为准绳,坚持保教结合,坚持保育员系统化管理,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幼儿教师队伍和保育员队伍在素质要求上和管理内涵上的差别会逐步缩小,相互交融,促进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篇2:关于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我见

幼儿是幼儿性格及心理素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何教育幼儿将很大程度决定幼儿将来是内向性格,还是外向性格。因此,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及教师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幼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较多。一是对幼儿过于溺爱。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幼儿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外婆奶奶宠、爸爸妈妈宠、阿姨姑姑宠,很多幼儿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幼儿养成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为幼儿将来的人生道路埋下很大的隐患。如几年前,某歌手的未成年孩子无证驾驶父母买给他的豪车,并且因下车追打前车的司机,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他本人因寻衅滋事罪被依法刑拘。然而,拘留管教一年后,他仍然无视法律与道德,又因轮奸事件而获刑十年。任性妄为最终导致他成为阶下囚,这与父母对他的溺爱以及缺少管教不无关系;二是对幼儿过于严厉。如有些家长批评幼儿时,言语非常严厉,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责骂幼儿,甚至有些家长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从小便对幼儿严加管教,幼儿一哭闹便棍棒相加,这只能解决一些表面问题,却严重伤害了幼儿的心灵,为幼儿的叛逆心理及其他不健康心理问题埋下了隐患;二是农村幼儿教育意识落后。幼儿教育在城乡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农村,很多家长都会忽视幼儿教育,甚至有些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没有上过幼儿园,导致其不习惯学校生活,不善于与其他同学沟通,最终导致其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心理。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及家长越来越注重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培养幼儿的人格。这种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方法不符合幼儿的认知和成长规律,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学校教育有等完善。一是重知识灌输、轻兴趣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注重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学习初始阶段便产生了思维定势,没能占得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的先机。幼儿长大进入小学后,背上重重的书包,开始周而复始的学习,他们无条件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他们勤奋学习的行为知识应付教师交给的任务,并非是因为自己热爱学习。这种学习态度,一直延续到初中和高中阶段,因为在幼时便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高考后填志愿时,会感到非常迷惘,因为自己都不知道热爱哪个专业,不清楚以后适合从事什么工作。于是,很多学生糊里糊涂地填报所谓的热门行业。幼儿教育的不合理、不科学,对个体而言,阻碍了幼儿迈入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对群体而言,则会教育出千篇 一律的“机器”;二是只重成绩结果、轻视学习过程。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时,过程非常重要。但幼儿教育中,学校只关注升学率,教师也更多关注学生的成绩,大家都一致性重视结果,而不关注通往结果的路上发生什么。幼儿家长也是互相攀比成绩,缺乏对幼儿内在品格的培养。这种只注重成绩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理念,导致幼儿在学习的道路上,不能自由自在地欣赏美好的风景,他们只是朝着一个指定目标不断地行走,宛如一个没有思维的机器。

幼儿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虽然幼儿教育在不停地改革,但是我们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们应该关注这些问题,并思考、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家长及教师作为幼儿教育最直接的责任人,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地完善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孩子谋划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吉新业

篇3:幼儿园班级管理之我见

幼儿教育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以幼儿为主体要在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应该遵循下面一些原则。

一、遵循一致性原则,精诚合作

一致性原则关系到了教师与教师的配合,还有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

首先谈一谈教师之间的配合。在正式投入到工作之前,首先共同探讨教育方法,统一班级管理制度是关键。例如要确立:如何搬椅子、洗手、吃饭、坐姿、排队等。只有在两位教师统一了这些班级常规之后,幼儿才能有目标去做。由于教师早晚班的上班制度, 两位教师同时在班级的机会并不多,如果两位教师的意见存在分歧和差异,那么小朋友们在一天的生活中便会接受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这样管理的结果可想而知。比如张老师要求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把手放在膝盖上,而李老师则要求小朋友们在上课的时候将手放在背后。有的小朋友听了张老师的话,另一部分小朋友则听了李老师的话,因此每到“坐好”的口令发出后,整个班级的坐姿总是不能统一起来,显得毫无秩序。因此,教师与教师应当紧密配合与沟通,达成共识,形成教师与教师的一致性原则。

另外谈一谈教师与保育员的配合。保育员与幼儿的接触是最多的,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因此,保育员也担当着幼儿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在此,教师应将已统一的班级管理制度向保育员阐明,保育员要积极地配合,形成一致性,配合本班教师一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遵循主体性原则,尊重幼儿

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一切游戏活动都要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

一次区域游戏中,小朋友们都安静地坐在规划好的座位上看书,却有一个小朋友从图书角借了书往娃娃家走去。教师看到了, 便问道:“老师说过看书应该在什么地方看呀?”这位小朋友一脸委屈的说道:“我想去宝宝家做客,我去图书馆借了这本图画书想给宝宝讲故事,我想宝宝一定会喜欢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更好地维持游戏秩序,会指定看书的场所,忽略了那些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孩子。因此,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设想的更全面,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扼杀孩子的想法。

从教学活动来说,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个别差异,尊重每一位幼儿提出的问题和答案,在活动中创设自由轻松的氛围,以引导作用为主,引导幼儿自己说,培养幼儿开放性的思维。而不是教师在活动中将自己的想法直接迁移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幼儿首先汲取老师的经验。教师应通过让幼儿自由的想象、探索、思考、回答,帮助幼儿理清思路,与幼儿共同总结。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公开课的场合,有的教师为了能将活动顺利地开展下去,急于想要得到自己的答案,于是就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引领幼儿进入教学活动。这样的做法,对教学活动的进度也许有帮助,却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篇4:保育工作之我见

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做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在很多幼儿园里,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之间时有摩擦。当然这与保育员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有很大关系。不少保育员把自己的工作职责简单地理解为搞好班级卫生工作,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在工作中保育员经常是“重保轻教”,注重对孩子身体的照顾,缺少对幼儿心理的关注;注重环境卫生,忽视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作用,缺少主动配合教师教育的意识和行为。同时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许多教师认为保育是保育员的事,因而在工作中,教师往往更关注课程教学和教材教法,在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保健教育上,常犯简单说教或包办代替的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一个科学的保育观念。

笔者认为,要做好保育工作,保育员和教师都应当纠正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保育观念。

一、保育工作应是保教合一的工作

在保育的深刻内涵中本身就包含着保健与教育的双重意义。因此,幼儿保育绝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只有与教育工作相互渗透的保育,才是科学的保育,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教中有保、保中有教,更适合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的特点,也能使教育更接近幼儿生活实际,因而更富有成效。

在培养幼儿自理生活、自我保护、爱护环境、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时,保育员应当在“重视和满足孩子受照顾、受保护的同时,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保育员在给幼儿整理衣着时,默默无语,幼儿则愣愣地接受着帮助;而有的保育员边给孩子整理,边讲有关整理衣着的要领、卫生知识,让孩子尝试自己整理,孩子心情愉快,充满学习的热情。可见前者重视了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后者不仅满足了孩子受帮助的需要,而且为孩子提供了尝试的机会,促进了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再比如,在幼儿园里,有的保育员将班级卫生搞得很好,当发现幼儿摆弄玩具、尝试各种操作活动有可能影响地面、墙面或教学设施的整洁时,就会制止幼儿的活动,使幼儿探索的愿望、游戏的需求受到限制。不言而喻,保育员不只为创设整洁的环境而工作,还应在提供健康、安全、卫生的环境基础上,为创设有利于满足幼儿各种需求的空间而工作。这样的保育工作才是保教结合的工作。

同时老师也要在教学活动让孩子体验独立自理所获得的快乐。例如有的老师在组织游戏结束后发现“孩子玩过的积木乱扔”时,往往是简单地告诉幼儿“以后别把玩具乱扔”,然后用包办代替的方法帮孩子把积木一一整理好。其实这是消极的制止和纠正的教育行为。我们不妨这样说“请小朋友们把这些找不到家的玩具送回家,好吗?”赋予玩具以生命,使孩子与玩具产生共鸣,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等玩具整理好了“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找不到家长的玩具,它们心里会怎么样呢?”接着再提出“今后我们应怎样做呢?”的要求,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行为。这样做既中止了幼儿不恰当的行为,又为他们的行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真正体现了教中有保、保中有教的教育原则。

二、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要相互配合组织

在教育活动中,如果保育员主动配合,及时了解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要求、内容和程序,在孩子和教师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那么教育质量将在保、教工作互补中得到保证。

例如: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保育员应该事先与教师沟通,了解教育活动时自己如何做会更好,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如何发放等。如果保育员与教师配合默契,就可以大大减少了幼儿等待的时间,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进行中保育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身体、情绪及活动情况,必要时给予个别照顾。如果是进行户外活动的话,就配合教师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比如:上厕所,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检查鞋带是否系好等。并且提前准备好户外玩具,了解户外活动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更好地在活动中配合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和幼儿的安全护理及照顾体弱幼儿。有了这些小小的帮助,既方便了老师有效地开展活动,同时也使孩子能在碰到困难时得到老师和阿姨的及时帮助。

三、保育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

保育工作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保育员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如: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洗手、喝水条件;怎样因人施教,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安全意识;在妥善保管幼儿的衣物、设备、用具的过程中,采取何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地参与;配合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怎样更有效,等等,都需要保育员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其次保育工作要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保育工作也能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如同样是教孩子学习擦干净桌子,有的保育员是从始至终自己包干到底或苦口婆心天天说要领,而有的保育员就会让幼儿主动参与自己的工作,让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和幼儿一起探究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切实做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让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保育员对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丰富知识、更新观念,提高保育技能技巧,同时要与教师多沟通、多交流、多合作,真正做到“保教合一”。同时作为园领导,应该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提高保育员的综合素质,在检查和督促保育工作时也要更人性化、合理化,为保育工作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篇5:幼儿园家长工作之我见

浦东新区盐仓幼儿园 沈燕

家庭是人们生活以及培养人的最初场所,它担负着、发挥着其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使命和作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怎样将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家园同步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能动作用,提高我们的家长工作质量,便成为家长工作的核心。我们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方法上进行探索与尝试,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用现代化的联系方式密切家园联系

我园幼儿来自本镇及周边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虽然不均,但大多数家庭都有电话,利用电话进行家园联系可以及时了解每个幼儿的情况。

现代社会,大家的生活工作节奏都很快。家长们匆匆忙忙送孩子,匆匆忙忙接孩子,很大一部分幼儿都是由爷爷奶奶接送。即使见面交流的时间也很有限。但孩子的父母肯定每时每刻都在牵挂着幼儿园里的宝贝,特别是对于小班、中班以及新入园的幼儿家长来说,这种牵挂特别特出。担心孩子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相处,担心孩子中午睡觉会哭闹,担心孩子没有好好吃饭,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孩子渴了有水喝?自己大小便能不能自理?„„特别当孩子身体不舒服而家长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时,家长很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身体情况。这时,电话联系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每一个班级开学时都详细记录了每个幼儿的联系方式,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晚上,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告诉家长幼儿在园情况,使家长感到很放心。

二、利用园园通进行家园联系,使家长工作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周昊阳的父母工作很忙,除了老师主动打电话与他们联系外,他们只能在家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都学到了哪些本领。可是这个孩子偏偏是不爱表现的,每当这个时候就只是摇头,什么也不说。终于有一天,周昊阳的妈妈生气地找到老师。我没有过多的解释什么,一边认真地倾听妈妈抱怨,一边就陪着这位生气的妈妈开到了电脑房。当她在网页上查到了小朋友昨天、前天、大前天„„那一张张记录着孩子在教室里学习、游戏的页面、看到了一张张记录着孩子们学习、游戏场景的照片时,尤其是在其中发现了自己的儿子那张投入、快乐的笑脸时,她嘴里再也没有牢骚,说出的都是“想不到啊、想不到啊!”周昊阳妈妈当即就要求申请家长用户名。现在和我们在内网几乎是天天见。有了这个“园园通”之后,家长最大的反映就是好像突然觉得我们老师的工作比以前实在了。

事实上,我们老师的工作一直是这样辛苦和付出智慧的,只是学前网教育平台给了我们一个将它展示给家长的空间,每天的工作就这样积累下来,家长工作中的信任危机显然不再是个问题了。

三、幼儿成长手册是密切家园关系必不可少的一环

孩子行为发展时时牵动着家长的心,家长关心孩子的一切,他们希望知道孩子在幼儿园中有什么进步、有什么发展。但由于我们每天与家长见面的时间只能是早上和下午接孩子时短短的一段时间,而且由于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有时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无法与每位家长进行深谈。而家长想要了解孩子每天的一点一滴的愿望有十分强烈。根据家长的心理,我们使用了《幼儿成长手册》,通过联系册我们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生活、学习情况。家长接到联系册,就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家长也及时反馈幼儿在家的一些情况。这样虽然辛苦了老师,但只要家长感到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成功。

篇6:幼儿园的中层管理工作之我见

一、中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中层领导,从管理的角度看,其主要职能就是严格有效地落实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为促进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或主张,是所谓“园长出思想,中层抓落实”。因此,幼儿园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向细节管理要成绩,其关键人物就是幼儿园的中层领导。

幼儿园中层领导是幼儿园管理的中枢,是幼儿园的关键人物.得力的中层干部是园长施政的左膀右臂,是园长决策的参谋智囊。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辐射源,是幼儿园发展的加速器。幼儿园犹如一部大机器,欲使其正常运转,必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动力来源就是幼儿园的领导班子。但光有动力是不够的,还要有传动带,来带动各功能部件运作起来。中层干部就是传动带,没有传动带,动力就白耗了。

二、在组织机构中,中层领导的位置犹如处在“夹心饼干”中,在上挤下压的环境中如何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处理好上下左右各方面的关系,是每一个中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第一、具备几种素质

1)决不彰显的奉献——奉献精神

中层领导应时刻想着幼儿园、念着集体。而不应把它看成是谋私利、争荣誉的筹码。面对各种升迁、学习和表彰的机遇,中层管理者要能够表现出决不彰显的奉献精神。其实奉献是一种精神,但决不彰显的奉献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素质。从组织整体的发展来讲,这种奉献素质有利于协调整体的利益,增强组织成员的工作动力。但是,我们中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是——不彰显,否

则容易被别人误认为故作姿态、炫耀而已,非但达不到奉献的目的,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让人看到的是真诚,而不是作秀。

2)灵活贯通的关照——富有团队精神

中层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对上层领导、下层同志和同级别其他职能管理者灵活贯通的关照。这项素质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对所有的同事都给于充分的关心和照顾,能根据不同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赞扬和鼓励,包括对各个层次人员的事业发展、生活琐事、学习计划都给予关注,站在他人的立场关心他人的长远发展上,替他们筹划谋略。这样作的效果是更多的同事会在工作中保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感恩之心的包围中,每位同事都会站在你的立场中,协助你完成计划,主动的努力工作,积极的解决困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团队。

3)坚定不移的执着——吃苦耐劳精神

执着是成功者的通行证。对中层管理者来讲,坚定不移的执着尤为重要。相信很多管理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关键的时刻还有自己一如既往的执着。执着就是要对幼儿园的长远目标清晰认识,对领导的战略规划坚决支持,对部门的各项事务合理安排,对下属的具体工作不厌其烦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对自己和所在部门设定的目标要自始至终的坚持,面对各种变化,大胆的声明自己在事业中的执着态度,决不放弃个人和幼儿园既定的目标。

4)必不可少的宽容——宽以待人

睚眦必报者不能管理。所以,作为中层的管理人员还要有必不可少的宽容之心。这里强调的必要的宽容是对同事和下属的疏忽大意、不重细节、方法迟钝甚至妄言是非的宽容,但又不能无限制的宽容,尤其是不能对那些消极应对、满腹牢骚的工作态度予以宽容。方法不先进可以磨砺,态度不端正却不能容忍。

在必要的宽容中,以极大的耐心帮助周围的这些方法落后人,以坚定的勇气批驳那些态度倾斜的人。不但如此,中层管理者还要宽容那些团队中性格张扬、才华卓越的人的某些做法,无论是不拘小节言语唐突,还是能力非凡气质昂扬,其实需要的恰恰是别人的宽容,给他们必要的宽容则收获惊诧的成就。

5)合理适度的创新——创新意识

中层管理者侧重于日常经营的常规性工作。作为中层领导干部,不认真贯彻上级的决定是不对的,原原本本地贯彻上级决定是应该的,但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应该是创造性的工作,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需要形成创造的思维方式和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能园长交待什么干什么,不安排装着没看到。及时汇报、及时请示。但不能过分的追求创新的程度和数量,保持合理适度的创新,既活跃了工作的基本程序,又不会靡费太多时间。

6)近乎偏执的仔细——严谨态度

近乎偏执的仔细是中层管理者的一件法宝。管理者,管人理事也。管人无小事,理事不可轻。对工作的仔细,近乎偏执的仔细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细节中关注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情绪,从细节中分析任何一件事务的处理方法和效果。对于规章制度的建设、校园文化的锻造、突发事件的处理,我们不能粗劣地对待任何一个环节。

第二、处理几种关系

1)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担任行政职务,无疑是一种荣誉,也有一定的权力,但首先是一种责任。当好中层领导干部,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对所担任的工作要主动负责、敢于负责和善于负责,即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只想要荣誉要权力,不想负责任或者是怕负责任,那是不行的。当前,在一些中层干部中不

想负责任或者是怕负责任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其表现为:一是遇到矛盾绕着走,不敢触及矛盾,缺乏解决具体矛盾的勇气和能力;二是把矛盾上交,不想也不敢处理棘手问题;三是能落好的事自己办,得罪人的事推给别人去办;四是工作没有长远打算,心中无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所以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是能不能当好中层领导干部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2)与幼儿园领导的关系。

(1)中层领导干部与上级领导之间是同志关系,也是工作关系。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同志关系与工作关系,是当好中层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工作关系属于上下级的领导关系,必须接受领导,必须树立领导的权威,不允许在下面说小话,玩小动作,抬高自己,贬低领导。对上级领导的尊重和支持,反映了中层领导干部的组织观念。实践证明,要当好中层干部,就必须牢固地树立起下级服从上级的服从意识,否则,是绝对当不好中层干部的。同志关系是指地位平等、目标一致,在思想、工作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实现共同理想的过程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中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坚持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的同时,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与幼儿园领导以同志相处,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可以获得幼儿园领导的尊重,促进上下级关系,又有益于树立良好的作风,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

(2)中层领导之间的关系。中层领导都是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执行者,是目标一致的分工不同,应团结协作,和睦相处。中层领导之间要善于协调。以保教主任为例加以说明。教师的教育活动,经常需要得到领导和教研组的密切配合。故在进行协调时,要虚怀若谷,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利,以取得他们的理解;要有群体意识,不要落“寡”,不打官腔,不说空话,充

分信任别人;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正确协调;要平等待人,注意态度,这是处理矛盾、协调关系的前提条件,要办实事,对年级组长、班长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创造条件给予解决;要讲道理,改变和防止那种以势压人、乱戴帽子的做法,靠摆事实,讲道理来从思想感情上解决矛盾;要善于照顾对方的面子,因为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人把意见与面子混为一谈,好感情用事,对他们做一些技术上的让步,可以争取更多的主动;要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绝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对教师的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

3)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的关系。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是一致的。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下级负责,说明对上级负责也不是真的,是有个人企图的,要让上级吃上定心丸。只对下级负责,不对上级负责,那么,对下级负责也不是真的,是假借群众之势,与上级分庭抗礼,实现个人的某种目的,要做下级靠山王。这两种倾向在工作中时有发生,应加以纠正。

4)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中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本职,胸有全局。有些工作在全局看来是可办的,在局部看来是不可办的,也得办;在全局看来不可办,在局部看来可办的,同样不能办。这就叫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全局观念。牺牲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一些教职员工可能会有意见,可能一时想不通,这就需要中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清楚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讲清楚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克服两种误区

1)“满足”

人的心理成长是周期性的。人们在每一次达到行为目标后,就会有一种暂时的满足感。中层管理者没有重大权力,也没有很大的责任。在幼儿园教师也

相对尊重,也能办点实事。中层管理者也是幼儿园一个不大不小的“官”,很容易因此产生满足心理。

2)“焦虑“

一般来说,幼儿园的中层管理者对未来有着很美好的憧憬。他们对职业的期望很高,但现实中却处于较低的职位,于是高期望和低职位之间产生冲突。没有达到进入幼儿园中层之前的理想状态,难免产生失落感。

另外,中层管理者一般做着幼儿园“鸡毛蒜皮”的小事,时常被园长“呼来唤去”。而他们往往又是教学业务骨干,幼儿园管理工作常常要消耗大量的工作时间,这样就无情地挤去了钻研教学业务、学习进修的时间,他们由此陷入了教学智慧被耗尽的“焦虑”之中。

管理工作是“为别人做嫁衣裳”,错误的职业成就去向使中层管理者产生了教学业务荒废感。荒废感使中层管理者在对工作产生厌倦的同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失去信心,价值感低落,从而出现脾气暴躁、厌倦工作等情绪,由于中层管理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时常成为园长、教师依赖的对象。中层管理者的本质决定了他们很少会直接从事具体的创造性的工作,平时工作一般满足于“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中层管理者典型的特色。正因为如此,大多数的中层管理者努力的最终方向不是如何做好工作,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风吹两边倒”、“两边不得罪”、“不为而无错”等心态。

篇7:幼儿园班级管理之我见1

【摘要】班级是孩子生活的一个舞台,交流交往的一个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一个小集体。班级管理是班级中每个孩子,每位老师,每位家长共同参与的事,应让所有成员都参与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关键词】 幼儿园 班级管理 家长工作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体的管理等。

一、营造宽松、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首先,利用科学的办法抓好常规。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教师要用规则引导幼儿的行为,用情感沟通影响幼儿的行为,树立榜样规范幼儿的行为。其次,班级工作既要务实,又要创新,要与时具进。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个性,每个班级有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工

作。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和班级的发展状况,不断开拓创新,推进班级工作不断进步。

二、适当地让幼儿担当班级管理的角色

班级管理不仅是班主任和班上老师的事,还是班上所有成员的共同职责所在。幼儿园的孩子可不能小看他们,在思想上他们有自己的许多见解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力量,适当地让他们当“小老师”、“小班长”、“值日生”等。不仅能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能给孩子以蓬勃向上的感召力和人心归向的凝聚力,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强大的影响。

三、尊重幼儿意见,使幼儿与教师有平等地位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也才能使儿喜欢自己,幼儿才会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与幼儿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其能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助于教师与幼儿的身心健康。

四、与配班教师建立真诚的伙伴关系

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要做到以诚相人,坦诚相待。在班上教师之间要做到经常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体谅,时时处处事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这样就会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工作环境,才使教师之间有效合作,才能尽善尽美地完成好班

级管理工作。

五、家长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要想管理好本班幼儿,我们教师根本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每位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重视,都希望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老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在家园交流中,通常情况下,家长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些反馈意见,并且希望这些意见是积极的,良好的。但是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既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知,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既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等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在自然引出主体。如我们班孟迪小朋友,在园和幼儿总是搞不好关系,又不遵守纪律,在给他妈妈交流的时候,先谈一下其他轻松的话题,然后肯定她孩子的进步再指出他的美中不足。她妈妈总是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我道歉,再与我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寻求解决的办法。总之,在与家长谈孩子缺点时,要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只有我们真诚为孩子着想,家长一定会支持我们工作。

六、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终身学习系统的构建、完善。“要给

孩子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只有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才能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实践中,我会善于总结,从反思中提升,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过程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当然以上这些想法还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慢慢实施和改进,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我必须多加努力才能成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篇8: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之我见

幼儿园的常规教学活动,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管理者应要求教师从本园的实际出发, 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 制定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幼儿园管理者不应强行要求教师安排具体内容, 而只是每个月安排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主题。各班教师根据主题展开相应的活动, 在走廊过道增设主题教育氛围, 有文字、图片、实物等, 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中学到知识, 提升技能,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更有效地做好日常教育教学管理, 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进行定期与随机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班级的各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与督促, 并有目的地参与到教研活动中, 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建议, 并在每周的业务学习中进行讲评, 对好的教育方法及时予以交流推广, 对薄弱的环节进行整改。

二、给教师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

现有研究表明,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决定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学管理的重心应转移到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上来。为此, 管理者要给教师的发展创造好条件, 提供好的服务, 尊重和了解每一位教师的需要和特点, 为每位教师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一是“管理者先自管”, 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要以身作则, 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对教师的工作成绩要及时肯定, 让她们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充满支持的环境中工作。三是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进修或是参观考察的机会。四是为教师搭建交流和表现的平台, 如就某一主题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竞赛, 让每位教师都有展现能力的机会。

三、做好教育教学的评价工作

一是对教育教学安排者的评价。主要评价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教学计划是否安排合理, 教育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活动时间是否充沛, 幼儿的体、智、德、美是否得到全面发展。

二是做好对教师的评价工作。教师的教育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 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三是做好对幼儿的评价工作。教学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 防止片面性, 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 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避免用统一的标准评价的幼儿, 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幼儿评价工作, 以日常的观察为主要方式, 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 收集幼儿发展信息,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每学期对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发展评价工作。

四、加强教育科研管理

教育科研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科研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因此, 幼儿园管理者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 以科研促进教学, 促进教师自我成长。例如:抽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育科研小组, 结合我园幼儿教育实际, 编制园本课程, 深入开展园本教育教学的研究。并组织全体教师针对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分析和探讨, 以达到解决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 幼儿园管理工作者还应留给教师更多的空间任其自由发挥, 让教师的课题研究出成绩,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从而提高教学改革的成效和教师的专业水平。

五、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各种设施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从幼儿活动场地到室内软、硬件的投入要做到既美化又保证活动的安全与使用价值。要根据本园环境构造的特点, 根据孩子的活动需要以及本园的办园理念, 对走廊、楼梯、转角、平台等公共环境做出统筹安排, 并根据季节、主题、宣传等需要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更换, 创设有效的园内公共大环境。

二要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要积极转变管理方式, 用幼儿心理去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那些刚刚入园的小朋友, 他们从自己的家庭来到这个陌生的大环境里, 离开了天天相伴的家人。教师温和的态度可以使幼儿在很短的时间里适应环境的转变, 从心理上接受教师, 他们就会非常想来幼儿园, 想跟着老师学习、生活。

篇9:关于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我见

关键词 体育;幼儿教育;中班

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运用人体自身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是社会的一种有广义文化教育活动。体育又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是体育运动的同义语,包括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竟技体育。狭义的体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幼儿体育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使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必须重视体育工作。体育在幼儿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作用,同时它还对幼儿在智、德美等方面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例如,发展良好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使幼儿可以正确地感知周围事物,获得知识。身体健康的幼儿,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愉快活泼,能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这就使他们能广泛接触周围环境,认识事物,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在体育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幼儿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思维灵活,提高反映的敏捷性。体育活动要求幼儿认真遵守纪律,勇敢诚实,团结互助,这就为培养良好的品质,特别是活泼开朗的性格奠定了基础。体育活动要求幼儿姿势优美,动作准确协调,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体育游戏是幼儿园体育课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幼儿园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这里以幼儿园中班的一则体育游戏为例来分析体育与幼儿智力发展的关系。

体育游戏“看谁耳朵灵”。其目标是:(1)发展幼儿跑的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能;(2)巩固幼儿对4以内相邻数的认识;(3)培养幼儿勇敢、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其具体玩法是:(1)幼儿成六路纵队听信号向后跑。(老师拍一下手,排头一个幼儿向后跑;老师拍两下手,排头两个幼儿向后跑。)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听清老师拍了几下手,将它记忆,并在脑海里将拍得几下手转化成数字几,这样才能正确游戏,这就锻炼了幼儿的记忆力和思维力。(2)听多“1”号向后跑,并跑回原处;听少“1”号向后跑,并跑回原处;听信号向相反方向跑。(老师说向前跑,幼儿就向后跑,反之亦然)这些都提高了幼儿记忆和思维的难度,进一步锻炼了幼儿的记忆、思维能力。(3)分组听信号找阵地。(听老师拍几下手就去找数字几)。(4)听信号找比原数字多“1”或少“1”的数字或老师说加减法试题,幼儿边说得数边跑到相应数字的“阵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必须集中注意力听信号,记住信号内容后再在大脑迅速分解、思维,得出结果,还得观察结果所在“阵地”在什么位置。这就不同程度地锻炼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注意和记忆能力。从这则体育游戏不难看出,幼儿园余不仅锻炼幼儿体质,促进肌体的正常发育,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关于如何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教师一定要理智的进行。首先,应制定适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的、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做到难度适宜;其次,无论新、老教师,都要尽量详细地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好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应尽量避免为了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而忽视或偏离教学目标的无效环节;最后,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的两面性,决定了教师除了扮好自己的角色外,还需演幼儿,以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在开始部分应与孩子一起练习,一起做热身游戏,让孩子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关注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灵活、机动地调整自己的原活动设计,避免“放的太开”或“抓得过紧”的现象。“放的太开”即幼儿情绪太兴奋,教师无法组织教学;“抓得过紧”即教师不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学的整个过程由教师控制,幼儿缺乏主动、有效的学习。

幼儿是祖国的新生代,我呼吁大家共同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关于幼儿园保育员管理工作之我见

每年的八月份是幼儿园招生的旺季,今年我园的招生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前来参观和报名的幼儿很多,在领导正确的指导以及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招生工作圆满结束,硕果累累。

但在招生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幼儿园为了提高老师的积极性,在招生制度中有对老师的奖励政策,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但是具体的奖励制度还不够详细,是否接待者就可以作为介绍者接受奖励呢?再者作为负责记录或接待的老师要把工作做的更仔细一些,如:问明家长是否是老师介绍来的?是哪位老师?再者作为介绍幼儿的老师一定要跟进,及时的和领导以及记录的老师汇报幼儿姓名,或者直接负责接待幼儿及家长!这样就会避免接待者和介绍者上报同一幼儿姓名的现象发生!

篇11:幼儿园家访工作之我见的学科论文

一.阅读作伴青春不老

没有阅读的青春是可悲的、苍白的、脆弱的。青春的美丽和短暂总让人不忍心将它虚掷,而我们该如何跟上青春的脚步?唯有与阅读为伴。我认为挎着背包的女生是不孤独的,把书抱在胸前的学子是不寂寞的,他们(她们)都在营造一个温馨的沉甸甸的专属他们(她们)的书香世界。

有师生共同静读的教室是令人心醉的。这何尝不是青春的靓丽。无论是书声朗朗,还是静默批文,抑或指点文字、激情满怀,都不失为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一份耐人咀嚼的教学断章。沐浴其中,倍感神清气爽,与学生臭味相投,或故作深沉,或开怀大笑,或凝神静思,都俯仰从容,大有纵横捭阖之慨,人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师生共味隽永短篇,吟咏清丽诗词,这便是中学时代青春的音符、律动和流彩。充满朝气的青春需要用生命阅读来包装,否则难以厚实,青春也便失去了该有的芳香。有生命力的青春注定与阅读相伴相随。

二.阅读一事关乎心灵

真正的阅读是一种心灵的艺术,一种高雅的品味,是与许多高尚的人的交流。沉浸在书里面的只能是阅读者的心灵,一头扎进去,只觉得浑身滋润舒活,头脑也不再干涩,似乎每个毛孔都张开着在呼吸来自文字的清新空气。

阅读所带来的享受,也只能是用心的读者才能体及。阅读文章,眼到、手到、心到“三到”之说已成定论,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更是不争的事实。读书如果不用“心”,毫无所获不说,还会惹得一身浮躁,徒找烦恼罢了。所以,心浮气躁之时不宜阅读。古人焚香沐浴后,在临南小窗下展开书卷,我想也是图一个清净好读书的快活。

文字是肉做的,经典的书籍里每个文字几乎都是一个活生生的精灵,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是从作者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这些文字是作者精神和思想的结晶,甚或是聚天地灵气而化,或呕心沥血之作,我们在阅读经典的时候怎能不以灵魂去拷问灵魂呢。毕竟文章不是文字的拼凑,它浸润着作者的体温和指纹,透过文字,用心阅读,我们才能把握住那一脉难得的良苦用心。

三.阅读教学的生命在阅读

阅读教学的生命在于阅读。总觉得语文课堂里的读书声不够响亮,不够默契,不够醉人。一堂缺乏阅读广度和深度的语文课总让人感到有些缺失。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都是阅读课。所谓阅读,就是静阅朗读。好文佳作,光默读还不行,我们或许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咏品读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品味,直至读出自己的感受,达到心灵的共鸣,灵魂的沟通。

从教与学的原理来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教学,教师的阅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教师的教读是建立在学生的个体阅读之上的。有学生主体阅读为基础的教师教读才是有根基的阅读教学。否则纵使教师讲读得天花乱坠,起到的教学作用也不会很明显。

再次申述,没有阅读的阅读课是哑巴课,是心灵缺席的语文课。阅读是征服语文的通道。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

不同读者面对同一阅读客体,而得出的阅读体验和评价是存在差异的,我们常把这种现象说成“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阅读教学中的“哈姆雷特现象”让教师颇为头疼。“仁者见仁、智者见者”的情况出现时教师该怎么办?正因为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有必要交流阅读体验。在交流阅读感受中,碰撞思想、融通情感、陶冶精神,并且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会得到有益的滋养。

答案明确不等于统一思想,阅读多元也不是价值标准的失落,无论怎么处理这种阅读分歧,教师尊重学生带有个性色彩的阅读感悟、体验是不变的前提;这也是对文本的尊重,因为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从来不会出现哪一部世界名著的研究已被穷尽了的时候。即使学生的个体阅读能力和体验是有限的,但也不能成为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自主阅读的条件,而是在等待和尊重中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选材要合乎学生实际

文海浩渺,佳作何其多。选材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阅读层次和生活经历,并不是只要是名文名著就能当作教学的例子。语文教材中,总有几篇“别裁”之作,就是这个道理吧。选材不是越高调越好,关键是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这好比最合脚的鞋子就是最好的。

如有必要,可以选择一些课外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当作教材来处理,起补充课文的作用。比如《跑过冬天――写在女儿成人之际》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女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文笔清畅,又充盈着拳拳的父爱。初中生正好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关键期,急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再加上文章用书信的形式,亲切温和,容易为对讲大道理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所接受。我提醒学生好好保存这篇出现在辅导资料里的文章,劝他们有空的时候就读一读。

六.让阅读教学充满艺术

“作者的情思凝结的`文字,是整个生命的纵坐标与现实社会的横坐标交汇而成的。”教材中的文章可谓篇篇精粹,阅读这样的文字,不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是无法真正体会文章的特别之处,难以产生阅读共鸣、阅读感动和阅读享受的,从而导致阅读效果的僵硬和表面化。

教学艺术正是迎合教学效果而诞生的。比如教学有些课文,情境设置得妥帖,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尤其是抒情性文章,学生能否同通其情,临其境,乐作者所乐,忧作者所忧,就成了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这类文章的教学中,情境气氛的营造成了品味其语言和体会其神韵的紧要艺术。

七.“比较阅读”其乐无穷

近来,语文课堂中总会出现“拓展延伸”的教学环节,语文课堂一延伸,自然把语文教学带入了社会生活的洞天福地。

但课堂延伸还可以在比较阅读中做文章。比如为了突出说明文的文体语言特点,特拿《中国石拱桥》和说明性小品《桥之美》进行比较,在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处切入;通过表格简明的展示,学生便发现前文的说明性质和后文的抒情性质“相比益彰”;比较后,学生对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认识更为清楚深刻了。

在“比较阅读”中寻找、体会、思考两者的异同,是非常有趣的事。“比较阅读”言简意赅,其乐无穷。

八.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点落实

上一篇:退运及退税管理下一篇:绩效工资的几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