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

2024-04-11

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精选5篇)

篇1: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楚江怀古(其一)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楚江:此指湘江。本诗是诗人因言获罪,被贬南方,途经楚江时作。微阳:微浅的夕阳。楚丘,楚地山丘。云中君:屈原放逐楚江时作的《九歌》中提及的云神,此处也兼指屈原。

(1)诗人“悲秋”的内容具体指什么?(5分)

(2)本诗中间两联融情于景,风格委婉,请作简要赏析。(6分)

【简析】

唐宣宗初年,马戴因直言被贬斥为龙阳尉。途经湘江,触景生情,仰慕前贤,感怀身世,写下了《楚江怀古》五律三章。这是其中第一篇。近人以“清微婉约”标举此诗艺术风格。首联写秋风摇落,江上雾生,楚山夕阳西下,寒意侵人。这种萧瑟的秋暮景象,委婉地透露了诗人的悲凉落寞。此时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哀啼,诗人独立舟中在江上飘流。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辽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乱流。二句意境广阔,而笔墨还是清微婉约。写出了诗人远谪的孤单离索与内心的零乱彷徨。诗人沉浮于湘波之上不禁想起被逐于此的屈原,自然更是感慨万千了。诗风清微婉约,淡远蕴藉。

篇2:马戴《楚江怀古》阅读答案

【作者】:马戴——《楚江怀古》

【内容】: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作者小传】:

马戴,字虞臣,生卒年不详,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人。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会昌四年进士及第,终官太学博士。其诗很为时人及后世所推崇,尤以五言律诗著称。作品以《会昌进士集》之名行世。

【注释】:

楚江:此处指湘江。

微阳:夕阳西下时光微弱,故云。

木兰舟: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云中居:云神。

【赏析】:

篇3:楚江怀古阅读答案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② 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句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效果如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分)

⑵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原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⑴ 两句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泼泼的生命,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该句以动写静,描绘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1分);

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茫的苍,江流的喧闹(1分)。两句动静结合,描绘出了一幅阔大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1分)。(意思接近即可,答白描酌情给分)

⑵ 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2分),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意思接近即可。

阅读练习二

⑴简析此诗颔联在写景上的特点。(4分)

⑵概括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⑴颔联(1分):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1分) 一句写物,一句写人(1分);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1分)。

⑵表达诗人遭贬后悲凉落寞的心境和远谪他乡的孤单离索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赏析

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篇4:楚江怀古诗歌鉴赏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

(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8.“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表现手法。(5分)

9.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

8.(1)第三联用动静结合手法,描绘洞庭湖阔大,明月初升,青山苍茫,滔滔江流喧闹不休,构成了一幅壮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3分)

(2)第三联寓情于景,表达自己直言被黜内心的不平。(2分)(意思接近即可)

9(1)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2分)

(2)表达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缅怀,以及秉持正道之心。(2分)

篇5:《楚江怀古·其一》原文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马戴

原文: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注释

微阳:微弱的阳光。

楚丘:楚地的.山丘。

洞庭:洞庭湖。

木兰舟:木兰树所制的舟船,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舟本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木兰:小乔木。

广泽:广阔的大水面。

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竟夕:整夜。

赏析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这是第一首。

第一首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上一篇:5沈阳市农村骨干教师“双优引领.实践式”活动纪实下一篇:急诊科护士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