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情感

2024-05-10

怀古情感(精选三篇)

怀古情感 篇1

词的上片怀古伤今, 正面追念前代英雄人物的业绩, 借以抒发自己北伐抗金的热切期望。前段六句, 写三国时吴国大帝孙权。京口本为孙权 (字仲谋) 设置的重镇, 一度曾为都城。词人登上城北北固山上的北固亭, 缅怀起这位开创基业, 抗曹安邦的英雄。可如今这样的英雄到哪儿寻找呢?历史的风风雨雨, 将孙吴时代及其后的英雄人物的风流余韵, 将京口繁盛时期的歌舞盛会, 都吹打得无影无踪。在此, 词人既表露了当今能出孙权那样的英雄来领导北伐的热切期望, 又抒发了这种期望不可得的吊古伤今的情怀。后段五句, 转写南朝宋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业绩。寄奴, 即刘裕小字。刘是京口人, “寻常巷陌”, 暗暗点明刘裕出身贫寒。想当年, 实际掌握东晋大权的刘裕亲率精锐, 渡江北伐, 挥师万里中原, 先后灭南燕、后秦, 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煊赫一时。追念刘裕的北伐业绩, 更是明显地寄寓了自己抗金报国、收复中原的壮志宿愿, 寄寓了期望再出现一个“刘裕”、取得北伐抗金胜利的美好理想。当然, 这样的北伐英雄, 如今也消逝而去, 只剩下“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以及人们的追慕了。故而也同样流露出吊古伤今、时无英雄的深沉感慨和光阴流逝、时不我待的深深怅恨。

词的下片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北伐失败的教训、金兵入侵的史实, 告诫当朝不可草草北伐, 并借廉颇晚年的遭遇, 进一步表达愿为国所用而不被重用的悲愤。前三句为第一层, 写宋文帝草草北伐、大败而回的情形。元嘉二十七年 (450年) , 宋文帝轻信王玄谟等人的大言, 匆匆遣之北伐, 梦想取得像西汉霍去病那样追击敌人直至狼居胥山, 封山而还的辉煌胜利, 结果全师溃败, 仓皇南逃, 心惊胆战, 时时回顾追击之敌。北魏军队一直追至长江北岸, 声称渡江南下, 令刘宋朝野震恐。词人精心选择这段史实, 借古讽今之意尤为鲜明。“草草”二字, 力敌千钧, 严重警告当事者切不可草率北伐, 以免重蹈覆辙。其中, 也包括用人不可“草草”的卓见。可惜, 轻敌自专、只图侥幸的韩侂胄非但不听忠告, 反而借故将词人免职, 次年北伐, 果然一败涂地, 自己也被政敌谋害, 落得个身首分离。

中间六句, 是下片的第二层, 词人眺望大江对岸的扬州, 思路回到宋文帝四十三年前的时刻。当时, 词人率义军南归, 途经扬州战场, 亲见金兵入侵的战火和破坏痕迹遍地皆是。如不是虞允文采石水战重创金兵, 不是一心渡江的完颜亮遭黜被杀, 局势将更不可收拾。这种惨痛的往事真令人不堪回首!而令人同样不堪回首的是, 四十三年后的今天, 只见对岸佛狸祠下, 竟然是民众祭拜、社鼓闹猛、神鸦盘旋的场面!这种情景充分说明前线人民民族反抗意识的消沉, 说明北伐备战只是一句空话而已, 这不能不激起词人更为深沉的悲哀!因为佛狸祠, 正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小名佛狸) 当年追击刘宋败军, 追至长江北岸驻军瓜步山时所建之行宫, 也是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督师渡江的大本营, 它是敌人南侵的象征, 是宋人国耻的标志。而今前线民众却对之顶礼膜拜, 呈现着一派和平的景象, 怎能不使词人忧愁万分、极度悲痛呢?

从金陵怀古看怀古诗 篇2

关键词:金陵怀古 怀古诗 鉴赏

怀古诗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出题者的宠儿,近几年各地高考就这一内容都有所涉及。尤其是以金陵为怀古内容的诗歌,更是受到出题者青睐。在2007、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浙江(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山坡羊·燕子》)、江西(高蟾的《金陵晚望》,韦庄的《金陵图》)、上海(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江苏(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歌鉴赏题就涉及了此类诗歌。

古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市,曾称为建业、建康,是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建都的地方。这些朝代,如花苑中的昙花,匆匆一现。往往因为最后一两代君王贪图享受,沉醉于花天酒地,不恤国事而导致政治黑暗、国力渐衰,使政权更替,国主轮换。历史的现象常常引起人们的总结和思考,在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韦庄的《台城》就是其中一篇代表作品,“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让作者在如梦似幻的氛围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四周是沉寂的群山,耳畔是带凉意的潮声,天空是朦胧的月夜,这样的石头城更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这样的景色更强烈的表现了诗人因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怀古诗的着眼点是“古”,诗中涉及的“古”或是古迹或是古人名,诗人借古咏怀。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有很多历史遗迹,其中台城(一直是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结绮、临春、望仙阁(南朝陈后主修建,门窗全用极珍贵的檀木和沉香木做成,又用金玉装饰,极其奢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广为人知,这些都成为此类诗歌重要的吟咏对象,比如《金陵五题·台城》、《登金陵凤凰台》。

从历年的高考题看,此类诗选择的古迹的共同特点是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昔日的繁华和今朝的衰败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2007年上海卷选取了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在这首诗里,当年繁华的孔林、吴宫、楚庙,如今已换做乔木、蔓草、寒鸦,让人顿生沧桑变化、人生无常之感,诗人的退隐情怀的表达也就水到渠成。再如《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繁华无边、极尽奢侈之能事的结绮临春,而今也难逃“成野草”的命运,读来怎不令人唏嘘?

综上所述,怀古诗的共同特点可归纳为下列几条:

一是内容上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渴望,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二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文中提到的诗歌都具有这一特点。

三是此类题可从“对比”切入,古今对照是这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说过:“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绝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学会欣赏诗歌,学会鉴赏诗歌,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趣味,使人生诗意盎然。万事皆有规律,在鉴赏有关怀古内容的诗歌时,如果有效的把握住这几点,一定能做到事半功倍。

李商隐游仙体诗歌的怀古情感探讨 篇3

在李商隐学仙玉阳的过程中他就对神仙以及道教的故事十分感兴趣,通过一定的了解李商隐加深了对道术以及神仙的认识,这不仅使他开阔了眼界也对想象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有了这样的经历李商隐就会将自己遭受的境遇、人生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情感以游仙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也是游仙的本质所在,将游仙与诗人的身世相结合,将事情或曲折或顿挫的表达出来从而呈现亦真亦幻的特点,在对游仙诗的学习过程中李商隐也会借鉴其他诗人的抒写方式来来提高自己,也会在其他诗人创作的基础上来创造,成就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游仙诗应该是《仙真人诗》,在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就想要求得长生不老药在此书中就有详细的记载,在魏晋时期也涌现出了很多的游仙诗,例如曹操《秋胡行》,曹植《仙人篇》等等,游仙诗的渊源十分悠长,在屈原的《远游》中就已经有了游仙的思想,这首诗独特的表现方式也为后世的游仙诗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对后世诗人的影响很大基本形成了游仙诗的格局。本文就对李商隐游仙体诗歌的怀古情感进行探讨。

2、李商隐游仙体诗歌的怀古情感探讨

游仙诗表现的是追求神仙想要长生不老的希望,诗人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神仙,羡慕仙人的长生以及摆脱世俗纷杂,游仙诗既有乐府古辞又有文人的创作,无论在思想还是表现方式上都有很大不同,郭璞的游仙诗就广受文人的好评,在它的诗中描摹的形象十分生动,在内容上也极具针对性与现实相脱离,在晋宋年间也有很多人创作游仙诗但都没有多少艺术价值,游仙诗应该主要描写仙境的美妙,让人读起来感受到摆脱世俗的快意。李商隐从小就遭受了很多不幸,在他十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然后他就成了无家可归之人生活的十分艰难,但是李商隐从不放弃一直保持着勤奋刻苦的精神,并向很多文人学习前代的优秀文化,他用行动体现出一个大诗人应有的艺术理想,李商隐在少年时期在玉阳山学道,据说唐睿宗的女儿玉真公主曾在这个地方修道,在有着浓厚道教气息的玉阳山,李商隐真正感受到了神奇的神仙世界以及美丽的山河,这不仅使他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他的想象力。同时李商隐的这一经历对他的一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是李商隐创作了《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其中包括他对学仙玉阳的回忆,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个性提倡独立创作,并汲取了道教的主要思想以及丰富的想象,将诗歌的表现内容进行了深刻的体现,主要以诗境为主加入了很多奇特的想法与构思,李商隐采用游仙体的表现方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游仙体让李商隐真正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并用比较特殊的方式来得到精神与情感上发泄,只要仔细研究李商隐的诗就可以发现其游仙体诗歌主要是创造性的发挥,对于表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第一,李商隐借游仙写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仕途的不顺以及理想不能得到实现的郁闷,他一生都在进行积极的斗争但却遭到了陷害一身的抱负无处施展,李商隐在《东还》一诗中就表达了自己满腔的抱负却埋没于尘世的无奈,他也会在失意的时候发出感慨或者在与友人相遇的时候聊起自己的仕途艰难,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面对道观或者寺庙李商隐常会以游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郁闷之情,在《圣女祠》中诗人就借祠宇的庄严以及圣女来抒发感情,利用游仙之诗笔展开想象将情境与画面描写的栩栩如生。利用游仙也可以向朋友来表露情怀或者抒写人生理想,李商隐的一生都十分艰难利用传统的诗歌是无法表达出内心的情感的,只能用游仙诗的方式来表达,游仙诗用来抒发人生理想可以将理想的美好充分的体现出来,诗人可以将人生的理想比作事物,例如在《霜月》与《丹丘》中就蕴含了诗人的这种情怀。此外,利用游仙还可以讽刺求仙的虚妄。李商隐经历了四朝的变更也见到听到很多,很多帝王由于服用丹药而死亡,由于李商隐有学道求仙的经历并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李商隐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以游仙体的形式写出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诗歌比较侧重于艺术,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与外在的事物相结合能够深刻的反映出晚唐诗歌艺术的精华,仔细品读李商隐的游仙体诗歌就可以明了其抒写的方式,也能知道他所用来寄托的事物,李商隐在游仙体诗歌上的造诣离不开他学仙玉阳时的经历,他在学习道术的时候也从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自身的想象力,对于李商隐在游仙体诗歌中的怀古情感还需要从他的诗歌中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唐代涌现出了很多的诗歌大家,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位,李商隐是晚唐为数不多的追求诗美的诗人,他十分善于诗歌的写作,其中最为独具一格的创造就是无题诗,它们大多以爱情为题材意境优美、辞藻丰富,所谓游仙诗指的是借歌咏仙境来寄托感情抒发志向的诗歌,游仙体的主要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辞藻也比较华丽能够给人一种灵异的感悟,引人入胜。历史上的很多大诗人都受到过游仙诗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唐代诗人李商隐。本文就对李商隐游仙体诗歌的怀古情感进行探讨。

关键词:李商隐,游仙体诗歌,怀古情感,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姜朝晖.目尽青天怀今古——李商隐游仙体诗歌论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PKU CSSCI-2013年1期.

[2]曾昭游.元稹的婚恋经历及其婚恋作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江西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3]章国军.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下诗歌的意象翻译——以李商隐诗歌中的“蜡烛”意象为例.《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1年4期.

上一篇:下一代互联网协议下一篇:微酸性电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