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2024-05-10

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精选8篇)

篇1: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 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

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 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

(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 例: a、而|乡邻之生|日蹙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

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

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 例: 余闻之也|久

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 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

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中该如何停顿

这句话的顿我自己以前也迷惑过,后来通过查找资料,认为应该这样停: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理由如下:

1、前面三个分句为动宾结构,在动词与宾语之间停顿,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停顿。难点在后一分句:为什么这样分,这个问题直到今晚才真正有些明确,原来,我将这个“行”字理解为“行为”或“所做的”,导致这句话说不通,其实

这个“行”还有另一个不常用的义项,“行将就木”,“行”者,“将”也,有旁证,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鄙夫行衰谢”。[引自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5页]“拂”作“违背”解。[同上,314页]这样,这句话就是“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这样这一分句与上面三个分句则是一气呵成。

教材练习给出的答案也有道理: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我揣测教材编辑者考虑的是对于初中学生朗读四字排比句时,两字一顿比较好掌握一些。

(三)、中考题例

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之生日蹙 C.今其|室十无一焉 D.非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 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一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再看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一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故A是错的。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所以也是错的。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故C是错的。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所以是正确的。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这两个句子不是诗句,所以不存在对偶的问题,因此只能作意义上的划分。正确划法如下(当然还可以划得更细一些):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如果是相连的诗句,还要考虑到上下句中词语的对仗,上下两句的节奏应该保持一致。如果是较长的一句话,则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划好之后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经典题例

1、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2、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8、“也” “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②洋洋乎/与灏气俱

9、转折连词之后应有停顿。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

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五)、技巧突破

一• 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

(B)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能

(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D)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2)划分下边句子朗读的节奏,每个分句只划一处(用“ / ”表示)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4)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二• 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5)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三• 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7)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四• 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8)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9)而 / 山不加增(10)然则 / 何时而乐耶(11)故 / 自号曰醉翁也

五• 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

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方法,而这五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附:例(1)的答案选 D ;例(2)的朗读节奏正确划分为: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矣。

一、选择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前人之述备矣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因坐∕法华西亭 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

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B、醉则∕更相枕以卧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B、苟全∕性命∕于乱世 C、日与∕其徒∕上高山 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 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且∕壮士不死即已

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永州之∕野产∕异蛇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D、彼竭∕我盈,故∕克之

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

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 D、贤者∕能勿丧耳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进亦忧,退∕亦忧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入则∕无法家拂士

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其一∕犬坐于前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生,亦我∕所欲也

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D、俄而∕百千人大呼

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绝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D、上使∕外将兵

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珠∕可历历数也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附:答案

一、1、B2、C3、D4、A5、C6、B7、A8、D9C10、D11、A12、B13、D14、B15、A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

18、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19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1、乃∕重修∕岳阳楼

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

24、亲朋∕知其如此,或∕酒而招之

25、会挽∕雕弓∕如满月

26、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7、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8、羲之之书∕晚乃善

29、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0、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随堂检测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衔∕远山,吞∕长江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 学而不思 / 则罔 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 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篇2: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孙忠提

1、对原文框架结构要有一定的理解: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是人物传记,这也正是语文课本和选修课本中的一个重点,因为语文课本的很多古文就是人物传记型的,如《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等,所以在高考中很有可能涉及的就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而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内容模式:人物的家庭情况,人物小时候有什么特点,人物在学问方面有哪些特点,几时进入仕途,在仕途上经过几次坎坷(在什么地方做官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政绩,又在哪些地方做官做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政绩,几经周折然后怎么样,最后在任怎样等)文章最后一般是人物的死(牺牲),人们(皇帝)对此有什么评价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行文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各种手法,并由此反应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对人物的态度,也就是这篇文章(传记)的中心。

2、实词的考查:

(1)用所给的加点的词组词,最好组成跟原句词性相同的,然后放入原句分析句子是否通顺正确,如果正确,这是第一步,然后将整个句子放入原文,如果适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那说明这个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2)同时也可以联想该加点的词在那一课出现过,当时有什么用法和意义。(因为高考题虽然不出书上的原题,但是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据此我们在做题时可以联系课本的上的相关知识)。

(3)或者用语法分析。判断词性,在原文找提示点。

3、虚词的考查:

(1)先看位置,不同位置的虚词,承担的语法功能也是不一样的。(最直接的)(2)看前后所跟词的词性,虚词跟一些词有关系,而跟另外一些词却没有办法搭配。(最主要的)

(3)根据平时所学或联系平时的讲解分析所要考查的词的用法和意义。(最根本的)(4)运用语法——分析成分、词性和搭配等。

4、人物性格的考查:

(1)看清题目中关于人物个性的限定词,并对这个限定词的外延和内涵要有一定的理解。(2)根据限定词对下面所给的六个选项进行排除,注意考查的时间的限制、地点的限制、做事情的施动者等,即要找到人、事、时、地点、结果、影响、评价的对应关系。

5、关于内容的考查:

(1)看主题的正确与否——看作者的态度、看人们对他的评价、看他所做得事情。

(2)在一篇古文中要找准不同人、不同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结果、不同影响、不同评价之间的对应关系。

(3)看人物的描写方法及效果。

6、关于翻译:

(1)离不开语境,围绕语境寻找提示点和信息点。(2)寻找实词,虚词进行落实。

(3)联系古文常考查的句式(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

(4)字字落实,每一个字组一个词,要保证词性相同,符合整个句子在成分上的要求,将所有能够组成词的词语联系起来,再联系句式进行必要的“删、补、留、掉、换”,使句子前后通顺,同时要顾及到整个句子的要求,并和课文内容相联系,最好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注意一些名词和代词可以不翻译。

篇3: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得:表示客观上的可能。

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恶:讨厌,厌恶。

故:所以。

由是:由于这个原因。

是故:因为这个缘故。

独:只。

呼尔: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万钟:优厚的俸禄。

奉:侍奉。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心愿。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关于《孟子》:

《孟子》长于言辞,善于用比喻说理,其文势磅礴,论证严密,富于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后世散文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及部分弟子的言论和活动,是儒家的经典。也是先秦优秀的散文作品,现存七篇,每篇以开头的两三个字为名。汉朝赵歧把每篇分为上下两部分,成为十四篇。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全为《四书》。

3.背景链接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小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知也。仁义礼智,非曲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鱼我所欲也》一文阐述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的观点,告诉人们要辨礼义,要有“舍生取义,舍得取义”的精神,要有“羞恶之心”,要保持善良的本性,认为“仁义礼智”是人所固有的品德,只要守住“善性”,“人皆可以为舜尧”,本文便对这个道理进行论证,提出“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舍生取义”为全文中心论点。文章用鱼、熊掌等比喻提出中心论点,由“有甚于生”、“有甚于死”引出“不为苟得”“不避祸患”来。这是正面论述;由“莫甚于生”、“莫甚于死”,引出“何不为也”这是从反面论述。结论:世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有比死亡更让人厌恶的东西。

二、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是人所固有的”。

本段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舍生而取义者也”):以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而取熊掌为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第二层(以“生亦我所欲”至“故患有所不避也”):正面阐明为什么要“舍生取义”,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不苟且偷生;因为“我”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所以不避杀身之祸。

第三层(从“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至“所恶有甚于死者”):进一步论证“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先用假设推理的方式说明,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生更可贵,那么人们就会用各种手段苟且偷生;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比死更可恶,那么人们就会挖空心思逃避杀身之祸。接着用事实证明,有的人可以用某种手段求生却不用。有的人做某种事情,可以免死却不做。于是得出结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义”是确实存在的,“义”比“生”更重要,“不义”比死更可恶。

第四层(本段最后一句):回到“性善论”上,说明“舍生取义”的美德,本来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不使它丧失罢了。

第二部分(2、3):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固有的“羞恶之心”。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从正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一箪食”“一豆羹”关系到人的生死,但若是用无礼的方式施舍就是路人、气丐也不接受,这一事例充分证明,最普通的人也有羞恶之心,宁愿饿死而不失义。

第二层(从开头至“亦不可以已乎”):从反面举例论证不能见利忘义,首先指出一些显贵的人“不辨礼义”就接受优厚俸禄,紧接着以一个反问句,说明他们接受的原因是利欲熏心,为私利所蔽。然后用三个排比句作今昔对比,批判他们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是亦不可以已乎”是一句反问,更增加了批判的力量。

第三层(最后一句):与第一部分相呼应,又回到“性善论”上,把上述人的行为归纳为“失其本心”,“本心”就是人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也就是“义”、“善”的本性。

三、写作方法

1.逻辑严密,具有雄辩力量。

不管是分别来看各部分,还是纵观全文,都会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例如文章的第一部分,开头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提出“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然后先从正面说明,因为有比生更可贵的东西,有比死更可恶的东西,所以要舍生取义;接着用假设推理和事实证明,“义”比求生恶死更重要,所以应该舍生取义;最后归结到人本来都有“舍生取义”的美德,不应丧失。一层紧扣一层,严密无间,两大部分之间也是如此,在第一部分推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用事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死,“义”重于利;并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最后着重指出这种行为就是失掉了原来固有的“羞恶之心”。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补充和深入,前后相贯,密切呼应。

2.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颇富说服力。

文章一开始便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自然引出文章的题旨:“舍生取义”,这种以一般的.生活经验作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能把抽象而深刻的道理说得十分浅显明白,又十分形象生动,引人人胜。文中还以行人不受“呼尔”之食和乞人不受“蹴尔”之食为例,更加深入地论述了“舍生取义”是人共有的本心,使文章的题旨不断深化。

3.正反论证,层次清晰。

文章的第一段在论述“生死”问题与“义”发生矛盾,应该舍生取义时,就先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的道理,又从反面论述了不义重于死的道理,从而深刻地阐明了舍生取义是人之本性的道理。又如,作者在第二段以乞人不受不义之食为例,从正面论证了舍生取义是人之共性;又以“万钟”虽好也不能接受为例,从反面论证了舍生取利是丧失本心。论证极为严密,说理极为深刻,层次十分分明。

4.语句流畅,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常使用排比句式。如第二段中连用三组排比句,对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加以批判,语言极为流畅,气势也很充沛。

四、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练习解答】

一、只要能列举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迹,围绕本文主旨——舍生取义展开论述,且言之成理即可。

二、1.生命,也是我想要得到的,正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得到正义。

2.生是我想要得到的,然而我要得到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去干苟且偷生的事。

3.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三、略

【类文品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不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宜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第一段概括起来的观点是 ,如果扩展开来,它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文章中的 这一句话。

2、本文的论证层次十分清楚,全文围绕中心分别从 和 两个方面逐层论证。从内容上看,其层次之间在意思上存在着 关系。

3、文中的“君子”即为 。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意思:

⑴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天时:)

⑵池非不高也(池:)

⑶委而去之(委:去:)

⑷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⑸亲戚畔之(畔:)

⑹故曰(故:)

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

5、从该中可以看出孟子 的思想。

6、文章论证天时不如地利时,指出城小易攻的句子是 ,表明攻势之大的短语是 (用原文回答)。

7、第三段中“故曰”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8、翻译下列句子:

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参考答案:1、人和是战争中最关键的因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递进 3、得道者 4、⑴天气,时令⑵护城河⑶放弃;离开⑷界限,这里是限制的意思⑸通“叛”⑹因此⑺巩固 5、兼爱、非攻 6、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 7、过渡 8、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⑵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不屑( ) 苟得( ) 妻妾( ) 蹴尔( ) 一豆羹( )

2、本文选自,文中体现了作者的观点。

3、解释下列词语:

⑴二者不可得兼(兼:)

⑵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

⑶所欲有甚于生者(甚:)

⑷一箪食,一豆羹(豆:)

⑸死亦我所恶(恶:)

⑹故患有所不辞也(患:)

⑺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由是:是:)

⑻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⑼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苟得:)

⑽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

4、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

A、故不为苟得也 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种于我何加焉()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而: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7、用原文回答:

⑴孟子是怎样用口腹之欲来类比舍生取义的?

⑵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生取义?

⑶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舍义取生?

⑷孟子认为什么叫丧失本心?

8、翻译下列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⑶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⑷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⑸万种于我何加焉?

二、同步解读

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而取熊掌也。⑵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⑶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⑷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⑹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⑺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⑻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⑼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下列句子中“为”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D、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10、这一段共九句话,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

11、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分析论证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B、举例论证 分析论证 层进论证

C、设喻论证 分析论证 引用论证 D、设喻论证 分析论证 层进论证

12、选段中哪句话可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13、文中“贤者能勿丧耳”,孟子还有几句话是论证“贤者”使“本心”“勿丧耳”的,请写出来:

14、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三、美文赏读

师旷论好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恐已暮矣()

②何不秉烛乎()

③盲臣安敢戏君乎()

④安的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16、下列句中,哪些是反问句?把它们选出来()

A、何不秉烛乎? B、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C、盲臣安敢戏君乎? D、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7、师旷是怎样论好学的?这番言论巧妙在何处?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③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篇4: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善于用讲故事的形式给我上语文课,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受得了文学的启蒙。3.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假如我能搏击蓝天,那是您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假如我是击浪的勇士,那是您给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灭的火炬,那是您给了我青春的光亮!4.八字成语列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5.《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6.本课每一问结构类似,都是以“问的什么为什么要问希望怎么办”的形式呈现的。

7.“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科学的健康堡垒”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8.陶行知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华国。中国现在不得了,将来一定了不得。

10.《题秋江独钓图》是清代诗人王士禛的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九个“一”写出了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五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2.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是因为大自然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绿色的大自然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亲近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健康成长。

二.《装满昆虫的衣袋》 1.《装满昆虫的衣袋》课文记叙了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入迷的故事,赞扬了法布尔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探索和钻研精神。《昆虫记》是他的代表作。

2.之所以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最能集中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一个人只有执著地追求,才能在他所从事的事业中取得辉煌成就。

三.《变色龙》

2.“变色龙”比喻没有原则见风使舵的人。类似的三字俗语有: 纸老虎(外强中干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千里马(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四.《金蝉脱壳》

1.《金蝉脱壳》从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背→头→脚→尾。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与颜色。

2.“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三十六计”还有:调虎离山、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打草惊蛇、苦肉计、空城计等。3.歇后语列举: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扁担挑水——心挂两头 西施脸上出天花——美中不足 孙悟空闹天宫——打上前去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八股文的格式——千篇一律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的三则寓言故事流传久远,并浓缩成三个成语。成语是指人们长期以来学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张口结舌:因离去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

二、《推敲》

1、《推敲》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他与孟郊、李贺等都被称为“苦吟诗人”。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是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后羿:力大神勇、为民造福;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一心为民;逢蒙:奸诈贪婪。

四、《读书莫放“拦路虎”》 《读书莫放“拦路虎”》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读书时遇到生字,最好的方法就是查字典,查字典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有耐心,二是要有恒心。

五、《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古希腊的《伊索寓言》脍炙人口,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说理深邃,诙谐有趣,在全世界享有盛誉。出自《伊索寓言》的故事还有《狐狸与乌鸦》、《农夫与蛇》、《狼和小羊》、《龟兔赛跑》、《谁的本领大》等。

六、练习三

1、京剧《红灯记》选段中的唱词表现了李玉和被捕时的英勇无畏和机智敏捷。“浑身是胆雄赳赳”。“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对付。“时令不好风雪来的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要时刻提高警惕,不可大意;“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帐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党同志联络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平时还要“防野狗”,即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面对白色恐怖,要学会斗争,还要充满胜利信心,相信一定会有“喜鹊唱枝头”的一天。最后特别叮嘱小铁梅,“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

2、戏曲的剧种除了京剧还有淮剧、越剧、秦腔、昆曲、评剧、黄梅戏等等。

七、综合

1、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

2、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火眼金睛、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等。

3、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一鸣惊人、入木三分、三顾茅庐、胸有成竹等。2

4、含有“月” 的成语有:月下老人、水中捞月、披星戴月、日新月异等。

5、描写“月亮” 的诗句有: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 李白 《月下独酌》 ②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 杨万里《竹枝词》 ③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唐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第四单元知识点 13《在大海中永生》

2、全文围绕一个“情”字,因伟人的离去而悲痛,语速要徐缓、沉稳。

3、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地域渐次增大,暗含他制定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方针影响深远,“一国两制”中“一国”指一个中国;“两制”指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超越时代”、“超越国界”从时空两个方面说明小平同志影响的深远。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2、“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3、“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对人有益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

4、“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给”,给予;“拿”,索取。高尔基希望他的儿子明白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希望他的儿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的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5、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15《艾滋病小斗士》

1、《艾滋病小斗士》一课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故事。

2、称恩科西为“艾滋病小斗士”是因为他不但能坦然面对艾滋病,不悲观,不消沉,还能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轩然大波 庞然大物 恍然大悟 勃然大怒浑然一体 荡然无存井然有序泰然处之 练习四

1、读读下面的名言

①给予是快乐的。②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③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五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

1、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造句。屹立:中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郁郁苍苍:雪松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饱经风霜:老红军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3、描写山的成语: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悬崖峭壁 锦绣山河 江山如画

4、赞美黄山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

6、形容气势大的成语:浩浩荡荡 排山倒海 气贯长虹 一泻千里 千军万马 气吞山河

7、形容瀑布的古诗: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8、为莫高窟设计一条广告语:甘肃敦煌莫高窟,祖国西北一明珠!

9、《莫高窟》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10、“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段话采用了排比句式,具体介绍了壁画上面的飞天,展现了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展开想象,还可以怎样描写壁画的飞天呢?如:“有的手捧竹笛,吹奏乐曲;有的闭目凝神,侧耳倾听;有的双掌合十,默默祈祷„„”

11、有关丰富繁多的成语: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五花八门 应有尽有 无所不有

12、公益用语:①小脚绕一绕,小草笑一笑。②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知识点

1、富兰克林经过长期观察,后来通过“风筝实验”证实了雷暴就是普通的放电现象, 揭开了雷电的秘密。他还发明了避雷针。他是一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国科学家和政治家。

2、谈迁是明末清初史学家,写了《国榷》,在本文中“厄运”指的是他花费20多年的心血完成的《国榷》被偷走,此时他已经年老体弱,难以再重新编写。然而年过花甲的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倒,而是经过几年的奋斗,完成了更加翔实《国榷》。课文中多处运用了数据,更清晰地表现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出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

3、诺贝尔一生在_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就是炸药。诺贝尔热爱人类、热爱科学,无私奉献,他还用所有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1901年起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奖给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诺贝尔奖后来还增设了“经济学奖”、“地球奖”、“环境成就”等3个奖项。曾有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华裔科学家获物理奖,李远哲获化学奖。高锟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滴水穿石的启示》

1、课文中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 三个人物的事例,说明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实现美好的理想!

5、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访名医、尝草药,走遍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完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是美国伟大的发明家,拥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数十年来“不教一日闲过”,从没停止过作画。

6、飞行器:直升飞机、热气球、飞艇、直升飞机、航天飞机

7、关于励志的名言:①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张海迪②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拿破仑

8、与“滴水穿石”意思相近的词语:日雕月琢 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

2、《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成功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108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的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

3、林冲是梁山好汉中的一位,与他相关的故事还有: 《林冲雪夜上梁山》《误闯白虎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4、与《水浒传》有关的成语:逼上梁山 扶危济困 不打不相识 官逼民反 劫富济贫

5、出自《水浒传》的歇后语:孙二娘开店—— 谋财害命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石迁偷鸡—— 不打自招

7、《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林冲-豹子头柴进--小旋风 吴用--智多星 李逵--黑旋风 鲁智深--花和尚

9、描写人物心情的成语: 六神无主 心花怒放 提心吊胆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10、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鞠躬尽瘁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不屈不挠 拾金不昧

11、表现优美风景的:山清水秀 青山绿水 桃红柳绿 风光旖旎 美不胜收

12、表现热爱祖国的:精忠报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爱民 忧国忧民

13、描写场面的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热火朝天

14、背诵王冕的《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5、背诵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6、背诵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7、背诵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9、你知道的词牌名还有菩萨蛮、如梦令、卜算子等,辛弃疾的词还有《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等。

篇5:语文下学期期末文言文要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贡问:师与商①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②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③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上》)

【注释】

①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

②愈:胜过,强些。

③孳孳:勤勉不懈的样子。

④彀率:拉开弓的标准。

(1)试分别概括孔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和公孙丑、孟子求道的观点。(4分)

(2)结合上面的选段,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中道而立。(5分)

参考答案:

(1)(4分)孔子认为应该不偏不倚,做得恰到好处。(1分)公孙丑认为,道应该可望也可及,才能令人勤勉地追求。(1分)孟子则认为真理不能降格以求。(1分)同时认为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做到中道而立(1分)

篇6:高中文言文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在郡清俭,妻自负薪。迁左卫将军,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为广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归舟之日,装无余资。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九年,卒。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赐显赠,廉士以为荣。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节选自《晋书 吴隐之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薪:柴草

B.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资:积蓄

C.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寇:进攻

D.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 革:改变

11.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 ②乃至泉所,酌而饮之

B.①朝廷欲革岭南之弊 ②饮者怀无厌之欲

C.①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B.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C.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D.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始终不易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 B资:资助,供给

11.A.(所:①的地方 ②处所; 之:的;乃:竟,竟然;为:替,给)

12.A.

13.(1)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

(2)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3)虽然他们的才学比不上吴隐之,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廉洁奉公的作风还是没有改变。

翻译:

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后来,她对韩康怕说:你如果掌管国家官吏的任用权,应当推举象这样的人。到韩康伯担任吏部尚书时,吴隐之遂被任用为清官,累官做到晋陵太守。吴隐之在郡清廉俭朴,妻子自己出去背柴。后调任左卫将军。他清廉,虽有高官显职,但俸禄赏赐都分给自己的亲戚及族人,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他生活勤苦得与贫寒的庶民一样。

广州地区倚山靠海,是出产奇珍异宝的地方,一个小箱所装的珍宝,可供人生活数世。因此前后刺史皆贪赃枉法。朝廷想要革除五岭以南的弊病,叫吴隐之为广州刺史。离广州治所二十里处的地名叫石门,有一道泉水,被称为贪泉,传说人只要一喝,就会有无尽的.贪欲。吴隐之到达这里,对他周围的亲信说:不看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就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越过五岭就丧失清白的原因,我现在知道了。于是他来到泉旁,舀上泉水喝下去,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广州,清廉的节操更加突出,经常吃的不过是蔬菜和干鱼,帷帐、用具与衣服等都交付外库,当时有许多人认为他是故意作假,然而他却始终如一。

到卢循进攻南海,吴隐之被卢循所俘获。刘裕给卢循写信,命令他让吴隐之返回京城,过了许久卢循才同意吴隐之还京。吴隐之乘船返回时,没有装载多余的东西。他回到京城后,只住数亩地的小宅院,篱笆与院墙又矮又窄,内外共有六间茅屋,连妻子儿女都住得很挤。刘裕赐给吴隐之车牛,又为他修造住宅,他坚决推辞。后来他被调任中领军,但清廉俭朴之风不改,每月初得到俸禄,只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余都分别赈济亲戚、族人,家中人靠自己纺织以供家用。经常有困难缺乏的情况,有时两天吃一天的粮食。身上总是穿布制的衣服,而且破旧不堪,妻子儿女一点也不能分享他的俸禄。

篇7: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1、按模板体系划分

组合钢模板--------钢管支撑体系

组合钢模板--------木支撑体系

九夹板模板--------钢管支撑体系

九夹板模板--------木支撑体系

木  模  板--------木支撑体系

地胎模板

名词解释:组合钢模板是按预定的几种规格尺寸,设计和制造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它可以拼出多种尺寸和几何形状,它由钢模板及配件组成。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img2.shangxueba.com/img/uploadfile/1104/11/8E81C1CE162CC0D78FD067FFB79E95BF.jpg“ />    2、按构件划分

(1)现浇砼模板

①基础模板

②柱模板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img2.shangxueba.com/img/uploadfile/20141104/11/FCBD117AC4F957F92F1D649E5F69BAF7.jpg” />    ⒈内侧模⒉外侧模 ⒊柱箍⒋梁缺口

⒌清理孔⒍底框⒎盖板⒏拉紧螺柱

⒐拼条              ⒑三角木条

③墙模板

直形墙、弧形墙、电梯井壁、短肢剪力墙(4倍墙厚<短肢剪力墙总净长≤7倍墙厚,墙长≤4倍墙厚套柱,墙长>7倍墙厚套墙)

④梁模:基础梁、单梁、连续梁、过梁、异形梁、圈梁、弧形梁、压顶

560)this.width=560“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img2.shangxueba.com/img/uploadfile/20141104/11/252065E1096A53D61597893024325D7E.jpg“ />    ⑤板模:有梁板、无梁板、平板、拱形板560)this.width=560”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img2.shangxueba.com/img/uploadfile/20141104/11/87FE00B9AAAA6C9FDB07F306A66D0F3B.jpg” />    ⑥其他:楼梯、阳台、雨篷、台阶、栏板、遮阳板、挑檐天沟、零星构件560)this.width=560“ border=”0“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img2.shangxueba.com/img/uploadfile/20141104/11/01C0B1CBC704CB5A7FD36ED38428312E.jpg“ />    (2)预制砼模板:包括桩、柱、梁、屋架、板、楼梯段、阳台雨篷、池槽、栏杆扶手、小型构件、地胎模、构件灌缝模板

篇8:文言文停顿划分知识要点及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风烟俱净 俱:全,都

2、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 负:凭依

6、蝉则千转不穷 转:通“啭” 叫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经营反:通“返” 返回

9、横柯上蔽 柯:树干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和山呈现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飞箭还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那一座座高山)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鸢飞到天上一样极力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得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忙于经营俗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稀疏的树木枝条相互交叉掩映,有时偶尔也见到(一丝)阳光

三、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答案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买

2、援疑质理援:提出质: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慕:仰慕

4、俟其欣悦 俟:等到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热水覆:蒙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两顿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跑逾约:超过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报” 穿着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1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借书之苦。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1、造饮辄尽 造:一来

2、箪瓢屡空,宴如也 如:若

3、兹若人之俦乎 俦:类

4、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地方

6、每有会意 会:领会

7、亲旧知其如此 旧:朋友们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喜欢读书,(却)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八年级下册:马说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驾驭道: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临:对着

3、其真无马邪 其: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6、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喂材:才能

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这样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等:一样

9、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表现出来

10、故虽有名马 虽: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山水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水尤清冽 尤:格外。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道路。见:出现。3.为坻,为屿,为嵁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4.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5.佁然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7.隶而从者 隶:跟从。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9.下见小潭 下:在下面。10.日光下澈 下:往下。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14.似与游者相乐 乐:逗乐。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16.记之而去 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2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2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2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2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25.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26.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2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28.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29.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 越:到了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5)予:我;以:来。6)夫:那。胜状:胜景。7)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10)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12)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13)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14)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18)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19)把酒临风 把:持。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21)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22)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24)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25)若夫:像那。至若:至于。嗟乎:唉。26)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27)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28)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30)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3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3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34)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35)【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①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一、词语解释: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5.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6.饮少辄醉 辄:就。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9.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11.吾谁与归 归:归依。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13.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14.休于树 于:在。15.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16.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17.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18.弈者胜 弈:下棋。19.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21.树林阴翳 翳:遮盖。22.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23.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4)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8)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11)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

上一篇:连队党支部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