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观的选择

2024-05-10

人生价值观的选择(共6篇)

篇1:人生价值观的选择

人生价值观的选择

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我有幸能参加这次春季党课的学习,感到自豪,也十分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党课的大课堂中,不仅让我们从理论上领略到伟大的神圣的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也通过一系列的短片和鲜活事迹让我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发展。党校课程是以老师的专题讲座形式展开的,不同的老师有各自独有的讲课方式和精辟的见解。更重要的是每个老师不仅仅是“授之以鱼”,他们更强调的是“授之以渔”。从他们的激情讲课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他们对党的热情和执着追求以及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学习,悉心聆听了老师和党校领导的精彩报告通过这十次党课的学习,让我对党有了一个整体了解,也是第一次如此系统地认识了党的纲领、性质、原则、纪律、宗旨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同样对我思想上的触动很大,这几次党课利用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下面是我对于第九次课程周老师讲解的人生价值观的选择问题的一些总结和思考。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必须将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牢牢地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把握前进的方向和掌握正确的方法。更要把握唯物主义的辩证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到自己的思想深处,从而真正的认清周边发生的事情和过去的历史。

作为一名党员,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服务群众。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树立坚定的正确信念的同时,更要敢于和擅于同错误的观念作斗争,坚持正确的方法认知,坚持无神论,坚持唯物主义,同趋同论,异化论,唯心主义等一切错误的观点和态度进行坚决而彻底的斗争。

在当今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的信仰,不能被歪风邪气冲昏头脑。共产党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我们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要以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一个共产党员,只有真正具有了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才能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华夏儿女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是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不仅需要调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个大学生自觉实践,勇于探索,读书好学,多思好问,革新创造,特别是注意从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求真务实,把学校和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经过价值实践的反复强化,锻炼敏锐的思维,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那种会生存、善学习、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效帮助我们每个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正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关系,确实地肩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使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篇2:人生价值观的选择

姓名:吴臣翔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班级:121 学号:12190134

自古以来,人们对价值的探讨从未停息,苏格拉底追寻幸福之意义,伽利略寻求真理之所在,在人各有志,每个人都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职业选择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职业选择反应及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决定了职业选择。

人生价值观是对人生价值的探讨。自有人类的文明史以来,人类社会曾流行过,奉行过多种人生价值观,然而,这种人生价值观,说到底都是关于“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和“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的观念,即关于人生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观念。因此,人生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尺度,是以基本评价标准为中心的价值信念,并为一定的人生哲学或人生哲学思想所统摄。人是存在于社会中的人,个人与社会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生的基本问题,这一基本问题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直接或间接、浅层或深层的根源,而职业选择即是人与社会交互所必不可少的。各种人生价值观,可依据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利益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不同类型有三种:第一种是社会本位论的人生价值观,它强调社会本位,以社会共同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这在中国古代,它是圣人的或志士仁人的人生价值观,在我们称之为“一心为公”,“毫不利已”的精神境界。【摘自百度文库】春秋时有孔子一心为天下宣扬礼,宋末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而现在宣扬的雷锋精神,还有先烈们的事迹,其价值取向之高尚,决不是常人可做到。当今社会,也不乏这一类仁人志士,孟祥斌就是一位当代烈士,他是一个军人,舍己为人的人生价值取向决定了他军人的职业选择。这是价值与职业关系的体现。第二种是个人本位论的人生价值观,它强调个人利益至上,提倡个人为中心论,它以“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合理利已”,“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等为表现形式。【摘自百度文库】我们平常所说的意志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都属于这一类。这一类人在小说中常常出现,小说常用以讽刺社会现象,而这类价值取向的人往往不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推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欧也妮 葛朗台》,还有中国古代的严监生,这类人一般为商人或地主,其职业选择符合其人生价值。因为深知利益来之不易,千方百计为自己牟利,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多数人也有着这样的价值观,这类价值观未必与职业有着绝对的关联,但不会像第一类价值观的人,选择为社会奉献的职业。第三种是消极虚无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它对待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都是以一种消极无为的态度来处置。也正因为人与社会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中。【摘自百度文库】 所以,人生价值也包含了多方面的丰富内容:人有社会价值观和自我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即个体的人生对他人和社会的意义,自我价值即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的肯定,对自己的接受和尊重以及个人的自我完善等等;有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即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或有益行为,内在价值即个人德性、知识、能力等创造社会价值的潜在力量。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我们往往会以利益为中心,选择更轻松,收益高的职业,但同时容易忽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不少人就医并不是抱着像鲁迅那样的拯救国人远大抱负,只是觉得这个行业热门,有较高利益,这样的价值取向与职业选择,实在不可取。人有现在价值和应有价值,它是包括在现在人生中的,预示着人生未来的,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价值。人应该活得有价值,应该追求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正确解决价值取向问题,确定人生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科学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付诸实践。价值取向问题是解决人生的价值目标问题即确立什么人生价值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得解决什么价值目标,什么人生价值观是可取的,是使我们人生高尚和有意义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生奋斗的根本目标,是人生的生命线。要使生活有意义,生命有价值,我们必须作出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而这个正确的目标就是正确对待人个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既自己的职业选择,把人个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在为社会利益,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利益,又以个人的发展和完善去促进社会的发展。【摘自百度文库】人们所从事的事业不下千百种,但不论人们选择了什么样的事业目标,只要人们选择了正确的价值目标,个人的生活事件就有一贯之的“灵魂”,没有价值目标的人生,是庸碌的人生、盲目的人生,就如上述所说的第三类人。错误的人生价值目标则把人生导向错误的方向,必然受到客观标准的限制,直至社会的惩罚,如上述的第二类人,一心只为自己获利,这样的价值观可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但最终逃不过惩罚。而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个人所追求的价值观从理论上说是相同的,关键在于你的取向。每一个人,都应有正确的,崇高的价值观。为崇高的价值目标奋斗,即是为社会的美好也是为个人的美好而奋斗。美好的社会条件,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们的创造劳动结果,这才应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样的人生价值所决定的职业走向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

然而,人格的崇高,人品的至善也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养成的。个人在为社会的完善过程中完善自我,也就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当然,这一社会完善和个人的完善过程是永远不会完结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论从个人还是从人类总体来看,都是无止境的。无止境的追求,这就是人生价值之真谛所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无止境的追求,只能说明你明确了目标,而做为一名企业员工,真正的价值是要为企业做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得以认可,这就是你所在单位存在的价值。

卡尔·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他的一生是高尚人生价值与职业选择的标榜。马克思17岁时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写道:“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摘自百度文库】

篇3:论人生道路的选择

一、人生道路的特点

人生道路不是谁先设计好了的, 也不是人们主观自生的, 更不是上帝安排的。一个人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不是主观的和随心所欲的, 而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人生道路有它自身的特点, 正确认识它的特点, 对于人们的选择和探索人生道路有着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客观制约性是人生道路的首要特点。人生道路是人们所处的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是现实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马克思说, 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并非是随心所欲的创造, 不是在他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的,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这就是说, 人生道路既不是上帝或神的启示, 也不是什么“命中注定”或人生的“自我实现”, 而只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一个人生下来就迂到现成的家庭, 而这个家庭有属于社会的一个细胞, 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在阶级社会中, 他又属于某一阶段。人生道路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 而由人们自行设计, 必然受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定, 这就是人生道路的客观制约性的特点。

人生道路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历史上从来也不存在什么抽象的“人生道路”,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关系、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人们, 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人生实践, 因而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

在原始社会中, 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 人们不得不依靠集体的力量, 否则就无法生活。集体劳动, 集体生活, 平等协作, 这就是原始社会简单的社会关系。简单的社会关系和低下的物质生活条件, 决定原始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和相同的人生道路。原始人不可能有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 因而也不会有剥削人, 压迫人, 被人剥削, 被人压迫的人生。

随着阶级社会产生之后, 不同的阶级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过着不同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因而, 不同阶级的人们, 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或者走着剥削他人, 压迫他人的人生道路;或者走着被剥削, 被压迫的人生道路;或者不堪忍受剥削和压迫, 走上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人生道路。到了阶级社会, 由于人们在不同的阶级地位中生活, 社会关系也开始复杂化了。因此, 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的社会关系中的人们, 人生道路有其很大的差异性, 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在奴隶社会里, 奴隶主不把奴隶当人看,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而努力只能在奴隶主的皮鞭下过活, 完全失去人身自由, 有的不堪忍受其痛苦生活, 起来反抗, 这样, 处于不同阶级地位的人们, 便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在封建社会里,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主宰者, 他把获得和保持高官厚禄当成人生的根本目的;而农民则把摆脱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 争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改善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这样,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就表现出不同或根本对立的人生道路,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资产阶级把追逐高额利润、追逐金钱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而无产阶级则把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 铲除剥削制度, 争得全人类的解放, 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目的。这样,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表现出不同的或根本对立的人生道路。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以及个人主观努力不同, 这是处于同一阶级地位的人们, 人生道路也往往有不同的表现。

现代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 决定了无产阶级必然走上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革命道路, 无产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 决定无产阶级不单要解放自己还要解放全人类, 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人类社会只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 人们才会有共同理想, 过着共同的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 人才能和谐, 全面的自由发展, 人类才会有共同的人生大道。

主观选择性是人生道路的又一特点。人生道路不仅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而且也取决于个人的主观选择。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国家、什么民族、什么阶级和家庭是无法选择的。然而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却由他自己。人并非像动物那样消极的适应自然, 而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人, 人又能懂的改造环境。这是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这些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 便是人生道路主观选择性的特点。周恩来同志生前多次说过, 一个人出身在什么样的家庭, 是无法选择的, 走什么道路是能够自己选择的。这是对人生道路的简明而生动的概括。

有的人大体上在同样的社会环境和家庭中成长起来, 人生道路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就是同生于一个家庭, 在相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亲兄弟姐妹, 人生道路也有可能各有不同。在中国现代史上深有影响的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她们同是一父母所生, 在同一家庭、同一社会环境下长大。然而, 宋庆龄选择的革命的道路, 在中国的现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事迹。而宋霭龄和宋美龄留下的却是不光彩的历史。同样, 在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 为人们特别是青年开辟了达到了理想境界的道路, 不少有识之士和有为青年, 为振兴中华和“四化”建设, 发挥了他们的光和热, 展现了美好的正确的人生道路。也有的人, 在如此良好的社会条件下, 错失良机, 虚度人生, 选择了一条庸碌的人生道路。有的甚至干起了祸国殃民的勾当, 走上了错误的或反动的人生道路。

上述情况表明, 人生道路不仅有客观制约性的特点, 而且还有着主观选择性的特点, 是客观制约性和主观选择性的统一。

二、人生道路的选择

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是青年和大学生们必然思考的问题。每个正常人都希望选择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然而, 正确人生道路的选择, 美好人生的实现, 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需要每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审慎选择。著名作家柳青同志在《创业史》中说过:“人生道路虽漫长, 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又说:“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 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 比如政治上的岔道口, 事业上的岔道口, 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 你走错了一步可以影响一生的一个时期, 也可以影响一生。”青年人在人生的征途上刚刚起步, 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 比如如何选择, 这对年轻人来说的至关重要的?

怎样选择人生道路呢?

首先, 要树立远大的人生路标。没有路标的人生是没有方向的人生, 失去方向的人生必然走错道路。李大钊同志说过:“青年呵!你们临开始活动以前, 应定定方向。比如, 航海运行的人, 必先定个目的地, 中途的指针, 总是指着这个方向走, 才能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 随风飘转, 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在人类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及志士仁仁, 他们的人生道路之所以正确, 就在于他们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毛泽东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的人生目标;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别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 虚度年华;另一种人, 过着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一种人的眼里, 生活就是一场睡眠, 如果这场睡眠在他看来, 是睡在既柔和又温暖的床铺上, 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 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到自己的幸福。”毛泽东, 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们, 就是别林斯基说的第二种人。他们的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他们的人生道路, 是光明、正确的人生道路。

历史是一面镜子, 是前辈人的正确人生道路, 就是我们后辈人的榜样。他们的人生足迹, 为我们指明了人生方向。托尔斯泰说:“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 然后再往前走。”

其次, 要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这是最关键的。实际上, 人生道路是人生观的表现, 是人生观由观念到行动的转化过程。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在历史上, 剥削阶级人生观有过多种形式, 如“享乐主义”人生观、“悲观厌世主义”人生观、“实用主义”人生观、“权力意志主义”人生观, 还有“存在主义”人生观等等, 不管剥削阶级的人生观表现形式如何多样, 其实质都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是他们的人生目的。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 他们的人生道路或是庸碌的, 或是错误的, 甚至是反动的。

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即共产主义人生观, 是最科学的、最正确的人生观, 它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把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 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导下的人们, 他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光明, 越走越正确。

再次, 走顺应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人生道路。什么样的人生道路是正确的, 什么样的人生的道路是错误的, 人们的社会实践证明, 只有那种顺当社会历史发展的人生道路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 而一切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人生道路都是错误的人生道路。人生活在社会上, 都是乘坐着时代前进的列车, 只有当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代列车前进相一致时, 自己才能前进;如果自己同时代列车背道而驰, 必将被时代的列车所抛弃。一个人只有认清社会发展方向, 掌握社会发展规律,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安排人生, 才会有光明的人生道路,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我国现实生活条件下的青年们,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附和时代潮流, 只有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才会有正确的人生道路, 才会有光辉的人生。任何违背社会主义方向的人生道路都是错误的人生道路。

总之, 在当今世界, 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下, 才能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因为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给人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百君.《人生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0年著.

[2]《名人名言论》.

篇4:论人生选择与价值取向

关键词:人生价值;精英;发展;选择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原本安逸的处在乡村的年轻人一个个跑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选择来城镇开拓属于自己的一方新的天空。

他们有的人基于自己的性格特长选择方向,有的人站在家族事业上发展自己,也有人无所是从,随风漂逐,还有人由于踌躇,一事无成。这些都是人在社会中的选择,选择能成就社会精英,也能拖垮脆弱的个体。

社会的发展从来都是由少数精英站在时代的前列来推动发展,被写进历史的往往就是他们中的某一部分,他们被称为英雄。而英雄时代的到来总是踏在无数精英铺垫出来的横向贡献。城市化的进程是必然,不被个人所影响,但人们大多数是被时代推动着前进的,城市化根本的推动了简单的农业化生存方式,原本安逸闲暇的人们不得已的需要提升自身技能,优秀的部分突破自我成为了精英,进而推动社会的再次发展。人是一个高级的种族,人想要达到的,都几乎能做到,只在于看人们是不是需要去做,当然,行动来源于意识。

时代变迁会影响意识思潮,历史从来都是如此。当人们安逸的生活形成常态,便有人会开始反感,并且试图打乱这个平静的水面,许多人也会跟着改变,摒弃从前,投身于他们认为的发展当中,当他们把社会搅得天翻地覆之后,平静的心绪又会重新涌上心头,人们便又想快快结束这个纷乱没有安全感的时代,这就是人骨子里的不安定,不满于现状。当然这似乎是人们搞的恶作剧,但是客观上来说,这是人类社会的螺旋上升式的发展,这样的发展往往让你觉得大费周折,可是,事实却往往就是这样的发展着的,缓慢的纵向上升。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发展脉络,但基本步骤都往往相似。中国的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着混乱和不断完善的阶段。人们能够发现高级事物,打破旧的低俗陈规,是人的天性使然。人们发现了社会的缺失,便有人去弥补和完善,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断便利化,专业化,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人们选择于不安现状,如果过于平静,会让人认为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缺失了意义。社会的发展前期,人们因为地区差异和意识水平高低会造成社会功能的不协调,目的分流。这是社会不断分化最大的原因之一。差异会让人产生比较,任何事物一经比较,便会有了区分,就有好坏,当然,好和坏也是取决于人类的自身需要,有了好坏,人们便会寻好弃坏,改革就此产生。不仅是个人,作为大的社会群体――国家也是如此。譬如我国建国初期,土地这个农民最大的财富便经历了不断的尝试与改革。从公社化到承包责任制,发展进程中自然会生发出优点和缺势,经过劳动人民不断的改进和升华而得到了社会的大发展,但是,似乎这种比之前先进的社会意识往往应证了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机器出现代替劳动,让原本认为自身价值较高的人们发现某些劳动归根结底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生产活动,之前所津津乐道的优越性荡然无存。人们渐渐发现,这些社会生产又本质上是作为城市发展的后盾而存在着的,它的纵向发展永远无法超越现代的社会职能。当人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之后,又开始意识到,曾经拥有的全世界瞬间被定义为社会的底层,这是很多人经历过时代变迁之后对事物变迁变得不那么兴致盎然,这是很多人眼中的人生,是意识的成熟,那是时的人们便不会过于自满和迷茫。

人作为个体生活于地球之上,一切的社会关系组成了人的所有。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哪怕属于精英个人,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立足于某一个价值点,价值点的缺失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存在意义。纵观历史长河,在一代人生命的不到百年的时期内的安稳平静的社会少之又少,人们总会掀起一些波澜,而每一次的波澜都是由社会关系网中一小部分人来推动,这也许我们要理解为一个自然过程,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要立足于时代,活在当下,做关系网中的那一个价值点。在这样一个关系网中,我们只有自足于自身,脚踏实地,把自身范围内的难题逐一突破来解决人在社会中的困惑,当我们一步一步越过障碍,这些积累会成为我们的支撑,一遍走向更为高级的节点,这是人们走向精英化的过程,任何事物的精英化过程都会这样,这也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个人不能改变时代步伐,但是能够站在波澜中顺势而为。

当然,人的身体及意识差异都会影响人的发展进程,有些人安于现状,有些人盲目索取,有些人稳步前进,也有人节节败退,这些都是必然的现实,生存环境影响人的成长,身体素质也会改变人的社会选择,这是每个个体的不同和必然,没有对错之分,关键在于人们自身的价值定位。正是因为每个人对自己认知的选择,并且矢志不渝的坚持,才成就了社会的丰富多彩。

结语:人类的生生不息积累成了现在的高度文明,每个新降生的生命又会在不同的起点定义自我,构建社会,我们的人生选择定义了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的付出也推动了社会的进一步前进,想在人生中成为什么,全由自己。(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倬.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8(06)

篇5:人生价值观的选择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课件展示)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这是中国共产党员夏明翰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明翰悲壮地牺牲了,时年仅28岁。在夏明翰就义前,国民党反动派对他进行了威逼利诱,然而,他毅然选择了牺牲。

教师引导:在革命时期,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有人选择了苟且偷生,有人选择了壮烈牺牲。在和平的今天,有人选择了金钱、权力和物质享受,有人选择了事业、创造和努力奉献。为什么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问题时,作出的选择完全不同?如果是我们,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呢?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情境一:2007年5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自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郑筱萸利用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职务便利,接受请托,为8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牟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9万余元。

情境二:任长霞同志生前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她自1983年加入公安队伍,作预审工作13年,在郑州公安系统、市政法战线及省预审岗位练兵大比武中均夺取过第一名,协助破获了大案要案1 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1998年被任命为郑州市公安局技侦支队队长后,她多次深入虎穴,化装侦察,亲自抓获了中原第一盗窃高档轿车主犯,先后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70多名,被誉为警界女神警。2001年,她调任登封市公安局局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来的控申积案,共查结控申案件230多起。她带领全局民警共破获各种刑事案件2 87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 200余人,有力地维护了登封社会治安和稳定的政治大局。2004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她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受重伤随即被送往郑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4个小时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因公殉职。

问题探究:对比两组镜头,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同为国家工作人员的郑筱萸和任长霞的人生道路截然不同呢?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上一节课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学生: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在人生道路上作出了不同的价值选择。虽然同为国家工作人员,但郑筱萸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便利,为个人牟取私利,不惜牺牲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而任长霞则是牢记自己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时时刻刻想到人民的利益。他们对“国家工作人员”这一身份的认识不同,作出的人生选择不同。

教师引导:从上面两组镜头的对比中我们认识到,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于我们是否拥有绚丽的人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青年

专心

爱心

用心 学生有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么,什么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是正确的呢?它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推进新课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板书: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 问题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

请同学们比较A组和B组的判断,谈谈两组判断的区别。A组 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 ②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 B组 ①这些花儿很漂亮 ②这些水果真香甜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回答得很好。A组中“花儿开了”“果树挂满了果实”是对田野上的花和山上果树客观现状的判断;B组中“很漂亮”“真香甜”分别满足了主体在色和味上的需要,是哲学价值判断。

(师生互动,得出概念)

事实判断的基本含义: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我们称之为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就称为价值判断。

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要不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就称为价值选择。

板书: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过渡时期,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开放以来,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都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顾历史,分析讨论)学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都起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了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是正确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教师:很好。不同时期的不同土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我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说明了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正确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得出结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板书: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专心

爱心

用心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马永顺,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工人。50年前,他是全国著名的伐树英雄;50年后,他是闻名遐迩的植树模范。建国初期,作为伊春第一代林业工人,马永顺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创造了手工伐木年产量1 200立方米的全国最高纪录。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总理告诉马永顺:“你们林业工人,不但要多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建设,还要多栽树,搞好绿化,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马永顺从此想着要把自己伐掉的36 500棵树木全部补上,几十年来植树不止,退休以后仍不停息,被群众誉为“当代活愚公”。199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授予马永顺“全球500佳”光荣称号。半个世纪以来,他的命运始终与大山紧紧连在一起。朱镕基总理评价他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思考讨论马永顺从伐木英雄转变为植树英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马永顺从伐木英雄转变为植树英雄说明时代在变化,人的观念也应发生变化,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100页第二段,分析思考“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教师总结。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意义:一是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二是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具体情形。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

板书: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性 板书:(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题探究:在这首诗中,农民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地主的价值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选择?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略。教师总结:农民的价值选择是希望尽快下雨以缓解旱情;而地主们却害怕下雨管弦不好用耽误了他们听歌看舞的享乐。造成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地位的不同和各自需要的差异。

这说明人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正如马克思所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受;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征,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价值观不同。

板书:(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问题情境

专心

爱心

用心(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伯乐”相马

问题探究:面对同样的一匹马,四“伯乐”的评价不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积极回答。

学生:说明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教师进一步设问:为什么他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不同? 学生:因为他们作出判断和评价的角度不一样。

教师总结:很好。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行为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差异,也就产生了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板书:(3)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右边这幅漫画体现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对于这幅漫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启示。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启示是: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受人的社会地位、个人需要、认识事物的角度和立场的影响。

既然人的社会地位、个人需要、认识事物的角度和立场影响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分辨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板书:2.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2007年10月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在全国严查公款修建豪华办公楼之际,武汉市委办公大楼,因多年简朴风格,被央视《新闻调查》树为正面典型。

据了解,武汉市委办公大楼建成于1952年,设计年限50年,现在已超龄服役5年。武

专心

爱心

用心 汉市委曾三次进行维修以保证房屋安全。这座包括地下层在内的五层楼建筑,外墙面多处已现斑驳。大楼内人均办公面积约9平方米。纪委、政法委的部分处室,被安排在地下室办公。

这一新闻经网上转载后,网友纷纷表扬武汉市委,认为办公楼的简朴在豪华风中独树一帜,体现了简朴的民生理念。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对比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积极回答。学生:“面子工程”讽刺了部分地方政府,不顾民生问题,追求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既损坏了政府形象,又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武汉市委艰苦朴素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体现武汉市委贯彻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崇高精神。

教师总结:通过两则材料的对比讨论,我们认识到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得出结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板书: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2页探究活动内容,思考所提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

问题探究:当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广大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

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互相讨论略。教师总结:(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因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3)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4)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如何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知道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

板书设计

专心

爱心

用心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由此可以看出()

A.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B.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2.把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重大的意义,表现在()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③为我们提供一把解决一切价值取向的“万能钥匙” ④有助于防止在价值判断的价值评价中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影响人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

①社会地位和个人需要 ②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所处的立场 ④个人的社会实践经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①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把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5.“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根据上述论述,分析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参考答案:1.B 2.B 3.D 4.D 5.(1)我们想事情、做工作,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重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维护人民的利益最重要的是

专心

爱心

用心 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

专心

篇6:人生价值观的选择

一、选择题

1.《墨子》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之为辖(车轴两头固定车轮的“销”),须臾刘(刘,通“镂”,刻削)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谓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对此记载认识正确的是()①错误地认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评价因人而异 ②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③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 ④坚持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人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这告诉我们()A.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人的价值的真正体现 C.人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D.价值是一事物所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3.退休医生叶如陵拒绝了许多医院的高薪返聘,利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免费为社区居民看病和举办医学知识课堂,并利用自家电话提供健康、心理咨询,被社区居民誉为“友善的邻居兼健康顾问”。这启示我们,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①善于从不同角度理解并满足邻居的需求 ②利用社会的各种客观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③发挥自身作用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④把守望相助作为与邻为伴的价值标准与追求 A.①③ 〛

4.“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导学号14920138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正确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①坚持党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必须立足实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必须明辨是非,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好价值判断 ④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价值需求 A.①② 〛

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导学号149201397.2016年3月4日,人民艺术家葛存壮逝世。其一生参演影视作品百余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步入老年后,他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明星之一。他还担任“中华敬老爱老电影基地”形象大使,为老年人公益性电影文化平台做推广。葛老的事迹体现了()①个体的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 ③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这说明()①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为社会作出的物质贡献 ②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个体从社会获得的奖赏程度 ③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这是《感动中国》2015人物阎肃的颁奖词,老先生虽然已去,但一代艺术大师的精神永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付出的劳动越多对社会贡献越大 ②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一生的追求和奋斗告诉我们()①一切言论行动要以合乎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和价值追求 ②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就会取得事业的成功 ③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价值,通过劳动会使人生出彩 ④只有接受逆境严酷考验、不断砥砺自我,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

11.上海铁路局徐州电务段的“80后”高级技师祁超,参加工作14年来,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铁路;1 400千米,为了确保乘客安全无虞,每一寸铁轨他都了然于胸;1 700个技术难题,他将一名技工的工作做到了极致。祁超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①劳动和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②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的价值观 ③彰显自我价值要提升能力,做好本职工作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导学号1492014012.以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为代表的“大国工匠”,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演绎着注重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这蕴含的道理有()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意志和情感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A.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提升消费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品品质。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増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的作用。

〚导学号14920141〛

14.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屠呦呦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在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纂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

上述材料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哪些知识?

考点规范练42 实现人生的价值

1.D 解析:墨子的意思是“所制作的器物对人有用的就称为巧,对人没用的就称为拙”,这肯定了事物的价值在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包含了应把人的利益作为价值标准的思想,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①说法不对;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的多样性。故本题答案选D项。

2.C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这告诉我们人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3.D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做一个友善的邻居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 创造价值,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最高的价值追求,故③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理解并满足的应是邻居的合法合理需求,排除;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4.A 解析:用光明驱走黑暗,用爱心驱走仇恨,彰显的是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故①符合题意;黑暗与光明、仇恨与爱心是矛盾双方,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新旧事物的关系,故排除③;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本题答案选A项。

5.A 解析:材料中对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说明党务工作者要坚持党性原则,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立足实践,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故①②符合题意;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故③错误;④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价值需求”的表述不够准确。所以答案选择A项。

6.A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理解题干中三种境界蕴含的道理,第一境界反映了成大事业者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理想,①符合题意。第二、三境界反映了在追求理想的人生道路上要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②符合题意。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不可能自然转化,故③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人的本质属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的条件,故④排除。故答案选A项。

7.D 解析:①说法错误,因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故排除;②说法错误,因为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故排除;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8.D 解析:①说法错误,人们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也包括精神贡献,故排除;②说法错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在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故排除;“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表明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③符合题意;人民的满意是最高的奖赏,表明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9.D 解析:①说法错误,要看付出的劳动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和社会,如果是为他人和社会付出的劳动越多,那么他的社会贡献就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材料与此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10.A 解析:“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启示我们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①符合题意;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是我们事业取得成功的条件,但不是全部条件,②错误;“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劳动,③符合题意;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11.B 解析:祁超在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作出了卓越奉献,显示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 奉献,①符合题意;祁超努力钻研技术、把工作做到极致,体现了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②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12.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而不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立足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13.答案: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并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因此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中国制造业品质,使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解答时首先明确所运用的知识有哪些,然后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并结合材料中的工匠精神分析即可。

14.答案:①针对疟疾这一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不断改进提取方法,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②使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③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④为解决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的疟疾,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上一篇:钻石画活动教案下一篇:孩子好习惯与家长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