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的论文

2024-05-05

人生价值的论文(通用8篇)

篇1:人生价值的论文

价值观是支撑人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们行为的取向,它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开创自己的生活。因此,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及其主要的指导意义。

审视过往岁月,所有人都认识到,生存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

毋庸置疑,我们大家活在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价值。那么,什么是价值,我们的价值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马克思哲学讲: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关系,它们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

我们深知,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在我国现阶段,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过,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二十四个字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就要求,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做了什么?

我们普通百姓的价值一般体现在惠及家族,泽被乡邻。旷世伟人的价值却可能体现在:拯救一个国家,造福于广大民众。

人的价值跟人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因此,价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给人以一个正确的评价和社会实践起一个导向作用,并给人以鼓舞。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说,追求卓越是人生价值的完整体现。且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追求卓越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

人的理想只有通过不懈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追求卓越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客观需要。邓小平曾告诫全党:“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有不断涌现的新观念,就要有时刻不能满足的新追求。只有人类追求的不断实现,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就像现在求知的我们,都希望自己学成毕业以后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道路曲折,前途茫茫,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要有好的心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能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要有恒心和定力,也不能浮躁浅薄,要想战胜困难首先就要战胜自己。还要学会跟随,学会聆听,尊重他人,谦虚谨慎,具有一定的自我掌控能力,头脑清楚,意志坚定,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其次,我们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创造人生价值和实现人生价值时,必须先得吃苦,如果不能吃苦的话,必将难成大器;还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不吃苦中苦,恐怕难为人上人。

人生的价值不是单纯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享受,它有着更高的意义,更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只有每个人付出了,奉献了,才有助于理想和抱负的逼近,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下价值,这不仅使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并且还有助于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公众号:甘宁界

篇2:人生价值的论文

朱彦夫,中共党员,他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过长津湖战役,动过47次手术,是特等伤残军人,退伍后,拖着残躯带领乡亲建设家园,并将自己的经历体会写成小说《极限人生》,用坚强意志和为民情怀书写着自己的“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22年3月,被评为“感动中国”2021人物。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什么是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1: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是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创造力的形成、发展和发挥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客观条件。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个体自身条件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素,要客观地认识自我,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相应的主观条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增强体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保证人生道路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实现人生价值也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需要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等。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序上决定着其人生价值实现程度。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参考答案2:

人生价值包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一个人只有满足对人生价值的自我肯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

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了多大贡献,决定了社会成员个体的人生价值。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不同于以往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对社会、对集体的奉献;今天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应当对社会、对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而社会、集体也应该尊重个人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体现个人的价值。个人与社会、集体的互相尊重,良性互动是探讨“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这一命题的前提。

其次,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奋斗精神。人活着,就要有精神。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在面对各种事物与情况时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让自已从容面对社会,不至于因为一点点挫折或打击而心灰意冷,甚至精神扭曲。奋斗精神,则让我们时刻充满战斗的欲望,时刻勉励自己不断前行、不松懈、超越自我,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知识和能力不论多少,都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知识和能力是从事一项具体工作时所不可或缺的,它们的储备除了在校学习时期的不断努力外,社会对于它们不断丰富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我们在工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才能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助一臂之力。

第四,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奋斗过程中不断总结,更新自己的目标。目标不论长远的还是短期内的,都是人生价值的具体、量化的体现。树立的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帮助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指路明灯,可以让自已在社会大潮中不迷失方向。而目标也要不断地更新,社会在发展、人生在进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局面,将使得自已原有的目标变得不再那么的具有前瞻性和指向性,只有不断地总结,并更新自己的目标,人生才能更好的前行,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第五,要有实现的平台。平台对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有着更加具体、可视的作用,前面所强调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精神、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以及正确的奋斗目标,不论多么的正确和完美,如果不能给它们一个展示的平台,它们又怎样体现并起作用呢?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内心的种种想法,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因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观,是前提;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奋斗精神,提供动力;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提供保证;正确的奋斗目标,把握方向;实现的平台,提供载体。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参考答案3: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1)选择符合社会主导价值观的人生价值,是人们追求生命价值的精神支柱;

(2)除了外在的客观环境和机会外,有意识地提高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主观条件;

篇3:关键词:实现人生的价值

【融会贯通】

【热点链接】

材料一下图为对摔倒老人搀扶态度统计图。

材料二2012年是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举办10周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标准是: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声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人物;在各行各业有杰出表现、在国家重大项目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爱岗敬业,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迹的人物;以个人的力量, 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贡献的人物;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取向及时代精神, 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 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的人物。

(1) 请结合材料一,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国家如何有效解决材料反映的问题。

(2) 结合材料二, 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个标准的认识。

(3) 央视《感动中国》节目走过的十年间, 感动了国人, 也感动了世界。试结合上述材料, 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感动中国》节目体现的央视的价值取向及此举的目的。

参考答案:

(1) 我国政府要依法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要加强立法工作, 从立法层面保护助人为乐者。

(2) 这个标准说明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劳动和奉献;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 (1)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央视连续十年不间断地举办《感动中国》节目, 这反映了央视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对人生道路和人生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央视此举的根本目的是唤醒国人, 激励国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创新试题】

2012年6月, 广州先后出现了“托举哥”周冲、“夺刀侠”黄兆景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及有关负责人对“平民英雄”都给予了慰问并颁发了见义勇为证书及奖金。回答1~2题。

1.对上述材料中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认识正确的是

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B.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

C.以暴制暴让社会更美好

D.人生的价值就是贡献和劳动

2.对见义勇为英雄们获得的奖金, 你对他们的建议是

(1) 拒绝接受, 施恩不图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2) 拒绝接受, 有回报的道德行为没有意义 (3) 可以接受, 人生价值包括贡献和索取两个方面 (4) 可以接受, 但必须捐给慈善机构

A. (1) (3)

B. (1) (4)

C. (3)

D. (2) (4)

“作为一名工人, 我只是完成了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 我只是履行了在党旗下的誓言。是雷锋这一光荣而伟大的名字, 赋予我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幸福观”。回答3~4题。

3.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幸福观”的哲学真谛就是

A.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B.树立我为人人的理念

C.坚持人生的价值只有贡献

D.学习雷锋是快乐的源泉

4.有人认为, 人们生命历程中的“成功”是一阵子, “生活”是一辈子。我们都需要更好地去把握“一阵子”和“一辈子”的平衡。这要求我们

(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 正确处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4) 放弃自己的一切利益

A. (1) (3)

B. (1) (4)

C. (1) (2) (3)

D. (2) (4)

5.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 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下列观点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有

(1) 发展具有普遍性 (2) 联系具有多样性 (3)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 (1) (2) (3)

B. (1) (4)

C. (1) (2) (3) (4)

D. (2) (4)

一个雕刻家, 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 渐渐地脑袋、肩膀露出来了, 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后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 但我是用心在雕刻。”回答6~7题。

6.美丽的天使雕像的诞生表明了

A.人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C.物质世界完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D.人类具备创造新的物质的能力

7.“石头里本没有天使, 但我是用心在雕刻。”这说明

(1) 先有意识, 后有物质 (2) 物质性活动离不开意识的参与 (3) 价值观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 而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4) 意识具有独立性

A. (1) (2) (3)

B. (1) (4)

C. (2) (3)

D. (1) (2) (4)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2000年, 她因为采访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麻风病康复村大营盘村。此后她辞去百万元年薪的工作, 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11年来, 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 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张平宜的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动了中国人, 她被评为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回答8~9题。

8.下列选项能够准确反映上述材料的是

(1) 人的素质越高, 人生价值越大 (2) 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3) 人生价值只表现为对社会的贡献 (4)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

A. (1) (2)

B. (3) (4)

C. (1) (3)

D. (2) (4)

9.张平宜的行为充分说明

A.只要从事教育工作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C.价值观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1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1) 要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 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 要立足于理想, 展望目标 (4) 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引作用

A. (1) (2) (3)

B. (1) (4)

C. (2) (3)

D. (1) (2) (4)

11.《环球时报》报道: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农民工总数2011年已达到2.4亿人, 而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了全部外出农民工总数的近60%, 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整体较高、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 以至于一些人难以排解失落情绪和怨愤心理。新生代农民工应享受更多文化生活。

(1) 试分别从经济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享受更多文化生活的意义。

(2) 请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角度分析让新生代农民工享受文化生活的哲学依据。

(3) 有人认为, 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越高就越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C 6.A 7.C8.D 9.B 10.D

11. (1) 经济意义: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协调, 提高自身的素质, 实现就业和创业;有利于调动其生产的积极性, 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文化意义: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提高其科学文化水平, 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促进其全面发展。

(2)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让新生代农民工享受文化生活, 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因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实现人生价值还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除了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 还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篇4:人生价值的思索

一个极其古老,却又非常现实的问题,将人们引进了这样的梦境,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何在?

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了荣华富贵?为了上帝?还是为了美好的理想?小说正是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哲学思辨的背景下展开其全部情节的。它通过男女主人公淮平与南珊的相识与爱慕、楚轩吾一家两代人的命运与情操,表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它除了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还贯穿着艰难的哲理思索;它力图表现生活的真实,却又在真实的思索中散漫着淡淡的宗教迷雾;它并不悲观于人生,却又在充满了爱和同情的心灵间涂抹上一层薄薄的宿命色彩。所有这些,既表现出这部小说独特的艺术个性,又使人感到它是比较难读的作品。

从逻辑上说,这部小说对人生价值的思索,首先是在“命运”与“人格”的冲突之间展开的。它通过原国民党中将楚轩吾的一生,形象地展现了这一冲突:

“楚轩吾是一个深刻的矛盾。这矛盾表现为一种淳厚的个人品质与那段罪孽深重的政治历史的尖锐对立。”

在一次红卫兵的抄家行动中,李淮平意外地发现,他的革命对象楚轩吾,也正是他父亲当年在淮海战场上的手下败将。然而,他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人”,一个有着渊博的学识,有着同情、友谊、谦逊和尊严的人。这个人,曾与中国近、现代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一样,怀抱着复兴民族的强烈愿望,真诚地探索过、奋斗过、追求过。但是,在他度过了整整三十五年戎马生涯之后,面临着全军覆没的绝境,他发现自己错了,历史违背了他的本意。面对这样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矛盾,作者提出:难道一个人“犯了可怕的错误,他就必定有一颗邪恶的心么?”如果不是,那又怎样解释楚轩吾这一矛盾的存在呢?楚轩吾作为个人,他抱有的十分善良的道德动机,具有较高的学识修养。但是悲剧在于,这种个人的道德动机并不等于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在卑劣的个人品质背后可能隐藏着伟大的历史前进的契机一样,在高尚的个人品质下面,也同样可能掩盖着历史的反动。因此,楚轩吾一生的失误,并非是他个人品质的过错。他的命运是与他所从属的阶级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个阶级,决定了他的事业的反动性与非正义性。无论他个人具有怎样的“人格”,只要他的这一阶级局限性没被突破,那么,他的悲剧的一生就总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作品所展示的矛盾冲突其实只是历史的必然性与楚轩吾所属阶级局限性之间的冲突罢了。然而,作者并没有这样地得出结论,而是将这一过程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偶然的、不可知的“命运”,是“命运捉弄了”楚轩吾。按照这一观点,国共一战不仅是偶然的、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根本无所谓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仅如此,人类历史上的一切阶级斗争、生产实践,也都是毫无意义的:

“几千年来,人类为了建立起一个理想的文明而艰难奋斗,然而野蛮的事业却与文明齐头并进。人们在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斗争和冲突中,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宗教,为了阶级,为了部族,为了党派,甚至仅仅为了村社和个人的爱欲而互相残杀。他们毫不痛惜地摧毁古老的大厦,似乎只是为了给新建的屋宇开辟一块地基。这一切,是好,还是坏?是是,还是非?这样反反复复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个过程的意义又究竟何在?”

作者这一段近乎哲理的叙述,要说明什么呢?一切都是偶然的,不可知的,它就是“命運”。在“命运”面前,人类再也不具有任何历史的主动性,因为他自己并不知道他所从事的是些什么事业。如果人类无法对自己的物质实践活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就是说,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并不是作为自觉的主体,而只是被动服从某种命运的工具。命运作为对人生的某种异己力量,主宰和支配着人的实践活动。那么在这种由命运占居统治地位的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中,人生价值当然也就不能够得到体现。人的价值是一种人生的自觉,是对必然命运的逐步掌握与驾驭。

作者认为,人生价值本质上是通过人的道德价值——人格而体现出来的。由于他脱离了具体的历史分析,因此把这个人格表现为一种独立的,超然于偶然、不可知的命运之上的抽象演绎。如果说,作者以楚轩吾一生奋斗的失败要说明的是对现实的人生价值的否定,那么在南珊这一形象中,他则展现出对一个完美而又完全虚幻的人格——“善”的执着追求。

南珊的生命是从楚轩吾——她的外祖父的失败开始的。他使她从小就陷入了一种包含着尖锐矛盾的生活之中。这种生活一方面使她很早便摆脱了精神上的愚昧,另一方面,在极左路线的影响下,又使她几乎没有希望摆脱在社会政治地位上的卑微,其结果是使她的精神长期处于极度压抑的状态,从而促使她在灵魂的磨难中过早地开始了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作者认为,正是这样的思索,使她在屈辱之中树立了自尊,在强权面前保全了人格。然而,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自尊和人格并不是凭空建立的,它必须以一定的信念为基础,并且只有在为了一定的信念而从事、而奋斗的事业中才可能得以实现。对于一个没有信仰、没有追求的人,也就谈不上什么人格与自尊。

因此,南珊的生活便面临着两个出路:或者用仇恨去反抗给她带来屈辱的生活,——这是与前面小说中关于命运及不可知的思想相冲突的;或者在某种超现实的精神中寻找解脱。作者为她选择了这后一条道路:以“善”作为自己全部精神的寄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笔下这个“善”不是凝炼着现实生活准则的单纯道德范畴,它是一种脱离现实关系的、被神化了的道德感情,是一种宗教的信念。在南珊那里,这个“善”被想象为一个“公正的老人”,有着伟大而神秘的力量,“高踞在宇宙之上,知道人间的一切,也知道我的一切。我并不怀疑我的生命和命运都受过他仁慈的扶助。因此,尽管我不可能见到他,但是我依恋他,假如他真的存在,那么当我终于有一天来到他面前的时候,我一定为我自己,也为他所恩赐给我的家庭,向他老人家深深鞠躬,表示一个儿女的敬意。”

到此为止,小说基本上完成了它对人生价值的追究。这一过程从不可知的命运开始,到主宰命运的上帝结束;从追求某种尽善的人格开始,到依附于上帝的神格告终,其中表现出极大的内在矛盾性。上帝作为对人生价值思索的归宿,一方面是“善”的化身,具有着伟大而又仁慈的博爱精神;另一方面又是人类命运的主宰,同时表现出极大的野蛮性与残酷性。毫无疑问,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上帝,不但不能使南珊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相反,它如同麻醉剂和鸦片烟,只能使南珊深深地麻木于现实矛盾之中而无力解脱。我们在小说最后所见到的上帝身边的南珊,其实早已只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她的生命的火焰已经永远地泯灭了。

现在,我们又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上来了:人生的价值何在?很显然,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尽管如此,这部小说却仍然以其独特的方式,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时代特征。梦,无论怎样飘渺虚无,终究离不开现实的人生。近年来,文学作品对人性的细腻描写,对人情的热烈抒发,对人道主义的竭力张扬,已经成为很多作家在创作上的共同追求。《晚霞消失的时候》作为这批创作之一,虽然它的结论是虚幻的,空想的,但它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以及它那虚幻的、空想的“梦”境,也同样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文化大革命”十年,犹如一场巨大的灾难,在人们的心灵里留下了严重的创伤。楚轩吾和他一家的遭遇是有真实性的。不错,楚轩吾作为国民党战犯,是一个历史的罪人。但是,既然他也是一个人,即使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的罪人,那么,从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原则出发,我们除了能够谴责甚至处罚他的错误以外,却决不应当去亵渎与污辱他的人格,特别是在楚轩吾已经悔悟到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回到人民的怀抱以后。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可以把他的这段历史子子孙孙地传下去,使所有的南珊们都永世不得翻身呢?!在这个意義上,作者在这里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做法作了高声的抗议。

然而,比仅仅提出人的问题更加耐人深思的是,这部小说并没有能够把以上关于人的思想贯彻到底。神的尊严终于战胜了人的尊严,脱俗出世的玄思代替了现实人生的认真思索,梦境的虚幻变成了真实情感的主调。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思索,是以一系列道德范畴为核心的。他从这里出发,根本否定了整个人类创造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也创造出人类本身的全部实践活动,从而使道德脱离了现实生活,变成为人生最高的抽象目的,即变成一种宗教信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作者肯定了宗教作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在人生中所具有的价值:

“艺术的意义不在于真而在于美。同样,宗教的意义也不在于真而在于善。世上的宗教,西方有耶稣、阿拉,东方有佛祖六师,支派纷繁,何止百种,难道都是真的不成?但那教义尽管纷纭,主旨却终不过是劝导人间,使强者怜憨,富者慈悲,让人生的痛苦得到抚慰,于灵魂的空虚有所寄托。所以,只要善行布于天下,我佛究属有无倒在其次。……可见,宗教以道德为本,与科学并不相干。”

这段看起来十分深奥玄虚的话,正如恩格斯在批判费尔巴哈的历史唯心主义时所说的:“就形式讲,他是现实的,他把人作为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宗教哲学中所说的那种抽象的人。……虽然他同其他的人来往,但是任何一个其他的人也和他本人一样是抽象的。”在小说中,南珊及老和尚就是这样一种活动在抽象概念中的抽象个人。他们作为艺术形象只能是一种纯粹的想象,与现实缺少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的联系。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的进步决不是靠人性善来推动的,任何道德观念都决不是抽象的,更不是永恒的,它总是具体体现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并且归根结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改变而改变。由于小说作者忽视了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事实,因此他在作品中陷入了无法解脱的矛盾,并终于导致了对自己的否定。

除了理论上的原因以外,这部小说在思想与情感上的混乱与迷茫,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一部分青年在动荡不安的乱世无常的十年中所感到的人生的虚假与空幻。从领袖到内奸,从座上宾到阶下囚,一落千丈与一步登天,一切都是那样的偶然、迅速、出乎意料与不可理解。固有的尊卑、秩序,神圣的理想、追求,仅仅在几昼夜间便被动摇了、打碎了;而新的标准还未来得及重新建立,便又开始了新的崩溃。一切都有待于重新估价,同时,一切又都无从进行估价。善恶是非、真假黑白,统统混淆了、颠倒了,只是在无数次的反反复复中,充当着阴谋政治的标签。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生的价值究竟何在呢?于是,宗教便成了一部分青年的精神寄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部小说在一部分青年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种社会效果也多少说明,我国整整一代青年,在挣脱了现代迷信的束缚之后,有人在思索着,也有人在彷徨着,他们中也许会有迷失,也许会有陷落,但是,我们深信,他们通过这痛苦的思索与奋斗,一定会摒弃种种出世观念和宿命思想,走向自己的未来。

这部小说在艺术上还是有一定特点的。作品的构思巧妙;它以“春”作开头,“秋”作结尾,两头虚,中间实,梦中来,雾中去,思绪飘忽却前后呼应,内容庞杂又情理贯通,思想矛盾但又浑然一体,从而使故事情节、情感抒发、理性思维错综交织,展示出一幅丰富而又朴实、广漠而又亲切、蒙胧而又清晰的画面。

在人物的刻划上,作者以“线描”的方式勾勒表现出人物的神情风貌与性格特征。少年时淮平的娇憨与任性,南珊的早熟与深沉,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照。整个说来,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与线条感,特别是“春”、“秋”两节,产生了动如诗、静如画的艺术效果。可惜的是,作者这一切艺术手法在意境上只是为我们开拓出一个虚幻的“梦”境。

一九八一年五月

篇5:人生价值的论文

大家好!

缕缕阳光带着刚升起的新鲜劲,调皮的透过窗户的缝隙,将那微弱却很温暖的日光撒在这株月季上,许是昨晚窗户没关,几丝露珠从窗外蹦跳进窗内的这株月季上。

我坐在这株月季的对面,陶醉地看着这些如珍珠般圆润,似钻石般闪耀,像精灵般可爱的露珠在娇小、可爱、心形状的枝叶上滚动着。忽然我注意到一个小骨朵,它迎着阳光在水珠的照射下,竟射出一弯小小的彩虹围绕着它,这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也预示着这小骨朵将来的美丽。

我静静观赏着它,这骨朵似裹着一层轻柔的碧色丝绸,形如桃状,十分幼小,它秃圆的顶部,一滴殷红点缀在其中,四周有片片锯齿般锋利的绿色花叶围护着它,让人不易察觉它的存在。

我想植物许是同我们一样,都向往大自然,渴望自由,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便将它搬到户外,随着时间慢慢流逝,我也渐渐将它遗忘,但在一个雨后,我跑得匆忙,竟被这株月季所绊倒,这使我驻步凝视。

这株月季由于雨水的冲刷,枝、叶明显掉落不少,但这并不让它看起来狼狈不堪,却显得更加精神抖擞,落下的只是枯枝残叶,并不为它们掉落而惋惜,这使它展露出藏身于枝叶间的花蕾,才几天未见,它便从原来稚嫩孩童般青涩模样长成现在的享享玉立,娇羞少女一般,它的根也壮实许多,已有了生存于自然的能力,我将它移栽到真正的大自然之中。

一阵狂风暴雨之后,太阳重新普照大地,我走出屋子,看着杯中浸泡着的月季茶,这让我不禁想起那次移栽的月季,我的脚似乎不受自己的控制,捧着月季茶便向种着月季的地方走去。

那朵含苞欲放的花蕾现在已经完全绽放,它舒展身姿,在微风的抚摸下又挺拔了许多,它的茎上长出了能够保护娇者的利刺,虽然月季要比玫瑰娇小几分,但这更能显出它的精致,它也不亚于玫瑰的娇艳欲滴。

篇6: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2.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 ①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可以说,劳动、创造和贡献,是人生社会价值的基本标志。在这种价值关系中,个人对社会来说,是满足社会需要的手段,谁对社会贡献大,价值就大;贡献小,价值就小;没有贡献,就没有价值;如是有损于社会和他人,就只有负价值,就会被社会他人所否定。②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所共有的追求,也是个体进步的动力和表现。③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是社会的人,总是生存和活动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当中,并受到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在实际生活当中,人们会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个性特征。不过,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只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得以实现。离开一定的社会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④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或外部条件 1.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每个人的自身条件都会与其他人有一定的差异,某一个具体的价值目标,对这个人来说是恰当的、比较容易实现的,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因此,应当实事求是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青年时期是一个人自身条件变化较大的阶段,再加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限制,人们往往容易把主观的想象当作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夸大或者低估自身的能力,不切实际地抬高或者贬低自己,从而给人生价值的实现带来意想不到的障碍。因此,客观地认识自己,是确定人生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2.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①人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核心素质,提供精神动力。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是重要素质,提供智力支持。生理心理条件——前提条件。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人在自然天赋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异,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但这并不是说,人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个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实现程度。人的能力具有累积效应,能够通过学习、锻炼而得到强化。比如,一个人最初只有参与劳动的一般体力条件,但在劳动过程中,他会不断地提高技巧,积累经验,劳动能力就会不断得到增强。大学生可塑性强,正处于增长知识才干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良好条件。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人生价值终究要通过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展现出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但是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埋头实干,发挥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尤其是人生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就在尽职尽责、奋发努力的过程中。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代大学生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在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畏惧劳苦,贪图安逸,坐享其成,最终只能虚度年华,万事蹉跎。只要人生价值目标符合社会总目标,即使自身条件有所欠缺,也要尽心尽力、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始终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人生终将有所收获。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美好的人生价值目标要靠行动也就是社会实践才能化为现实,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人生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能够自觉地、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通过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把人生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具有特殊的要求。1.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正如江泽民所说:“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艰苦奋斗,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同学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大学生固然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但更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善于为实践而学,善于在实践中学。

篇7:人生价值的论文

在思想政治上,我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知识,力争做到从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而弥补自己以往对党认识的不足,改变自己以往对党表面的看法。同时在这个阶段里,我将理论联系自己思想、工作实际,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加强自己思想上的先进性。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及时地、保质量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尤其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是这样,我深信:只有勤奋学习的人,才能从容应对新形式,紧跟时代,承担起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未来社会将是学习型社会,未来教育将是终生教育。

在生活中,关心集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预备党员,需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同时,尽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争取尽快改正不足与缺点,尽可能将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篇8: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刘义权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共和国一代”, 在其60年的人生道路上, 他把38年的心血默默地奉献给了军队档案事业。38年间共征集接收83万余件珍贵的军事档案, 在其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后, 还坚持与病魔作斗争, 鉴定了5万多件志愿军历史档案。这组简单的数字, 展示了刘义权同志平凡的工作和不平凡的业绩。就是这些档案, 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军档案资源;就是借助这些档案, 帮助有关单位和个人, 查找到了近万名我军失踪和牺牲人员下落。刘义权在平凡的档案工作岗位, 做出了非凡的贡献, 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张桌一把椅一心一意立足平凡功在千秋伟业, 无高职无官位无怨无悔甘当无名英雄留下百世英名”, 这是刘义权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和立足岗位、爱档敬业的职业操守的真实写照。

档案, 承载着真实的历史, 记录着民族的兴衰荣辱, 凝聚着共和国的光辉历史, 见证着新时代的发展步伐, 守望着中华复兴的美好未来。学习刘义权, 最根本的就是要像刘义权那样, 把自己的理想甚至全部生命和档案、档案工作融合在一起, 使之成为人生奋斗的目标, 成为生命的支柱。

弹指一挥间, 回想起来自己现已年逾花甲, 和刘义权同志一样, 我们这些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人, 是幸福的一代, 因为我们生长在新社会, 享受着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新生活。在党的培养教育下, 在社会大风大雨的磨练中, 我们度过了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受到过良好的革命传统教育, 有两句话奠定了我们坚实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句是雷锋同志说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 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 也不至于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就是这两句话, 成为我们一生的座右铭;就是这两句话, 诠释了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

记得, 在刚穿上绿军装的时侯, 我曾经暗下决心要当个好兵, 像雷锋同志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从事档案工作之初, 也曾决心不辱使命、献身档案事业, 要像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 也不至于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为了履行并胜任自己职责, 也曾潜心钻研、不断提高政治修养和业务技能。后来职务变了, 责任大了, 更是不敢松懈。但是, 对照楷模, 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意识到自己的理想信念也发生过动摇, 思想上也常有疑惑和迷惘。工作上或多或少表现出讲待遇、轻进取甚至得过且过;在成绩面前, 沾沾自喜;碰到困难, 怨天尤人;受到不公, 牢骚满腹;遇到难题, 避重就轻。

上一篇:商场导购员服务案例下一篇:毕业晚会闭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