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

2024-05-05

论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精选8篇)

篇1:论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

浅议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

南郑县阳春中学王连

摘要:中学化学教案中基本体现了以下几个环节:课时学习目标;课堂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达标练习;拓展与延伸以及布置作业。教师就应该注重教学教案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并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学案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学化学;学案教学;教学理念;反思审评

本人本着教学创新的理念,并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本着夯实学生基础的目的,实实在在地实施了学案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下面就是鄙人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冀图为广大同行参考。以下是鄙人的拙见:

1.标榜正确的学案教学理念

学案教学就是老师利用开课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学案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案主动的融入到学习知识的过程的一种课堂组织方式。教学案教学体现了以学案为载体,以指引为桥带,老师的教导为主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合作交流为主要手段,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教学学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学案教学的教学理念。

在化学教学中我利用学案来引导学生独立看书,以此来完成

1第一步。然后在课堂上以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完成第二次教学,之后我就在课堂上当堂进行达标测试。这样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来完成了第三次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认清和充当三种角色。首先是“教练”,我能够充分用好教材,精选素材,精设反馈渠道,选好学案教法学法,利用好教学手段。在“重点”与“疑点”上做好教练的角色;其次是课堂上的“公关”角色。我在教学中始终树立激励并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接近学生。事实证明,这个方法达到的很好的效果。

2.注重学案教学的基本环节

2.1注重课时学习的目标。课时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性、激励性和调控性。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明确化。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呼应。课时学习目标要尽可能体现以下几点:①目标要以3到4个为宜,不要太多。②内容一般要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③目标内容要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性要能实现。学习目标尽可能不要出现模糊性的语言,譬如了解或是理解之类的俗语。要用能记的住的,能说的出的实现字句,并指出重点与难点。

2.2注重课堂预习与导学。课前预习导学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老师要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并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预习中所遇到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对疑难问题

做好标记的习惯,养成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的习惯。学案教学的课前预习从具体的内容入手。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把握学生固有的认识与新现象新事物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已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自己发现这一矛盾,引发真正的有效的学习性活动。

2.3注重达标和练习。在这部分,我本着下面的原则: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学习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分为同步训练与达标测试。同步训练不是简单地做题目,而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要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同步训练,以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

2.4注重延伸与拓展。课后的拓展延伸设计,我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认为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目的:①课后反思。老师完成教后反思,学生完成课后反思。同时为师生提供-个交流的平台,关注学生课习后复习时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等。②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拓展探究,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③设计下节课的相关课前提问问题,以及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的辅助资料与信息资源,使课内学习自然延伸到课外,以此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总之,我立足于课内外的结合,体现学习的过程,更关注了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

3.加强学案教学之后的自我反思

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自我反思

与自我评价

3.1首先是反思我是否可以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来策划设计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看能否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性与盲目性。能否养成老师的钻研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学是否高兴积极。我知道,学案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高兴主动的桥段,是深刻创造和创新的天地。如果条理清晰,活动一波三折,正例衬托反例,联想的同时又外加类比,那么,这样的学案教学就会把学生不断引入胜景。

3.2反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轻松,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分合的动态过程。老师不能只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问题球踢给学生。老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的方法,做好主持人的工作,教授过程是否轻松是反思和评价学案教学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综上所述:古人云:教贵有法,教无定法。以上是鄙人在实施学案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供广大的同行略作参考。如此,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始终都要有以广大的学生发展为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这样,才能在学案教学的进程中埋下夯实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孙建民,孙繁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5-1

[2]《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王美文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1

篇2:论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

【摘要】我校使用“导学案”教学成为一种常态,使用“导学案”教学能很好体现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校内听课中发现这样的情形:导学案试卷化、与课本内容‘两张皮’、学生盲目参与、教师不知所措、课堂秩序混乱、热热闹闹开场、吵吵嚷嚷争论、昏昏沉沉结束”。那么怎样在化学课堂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关键词】导学案 主体地位 主导作用 有效性

课改工作,就是要做好学生思维的引领工作。我校使用“导学案”教学已成为一种常态,“导学案”教学能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校内多次听课中发现这样的情形:导学案试卷化、与课本内容‘两张皮’、学生盲目参与、教师不知所措、课堂秩序混乱、热热闹闹开场、吵吵嚷嚷争论、昏昏沉沉结束”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导学案”教学的形式,但没有“导学案”教学实质。个人认为:课改就是要做好学生思维引领工作,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线路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要有“启”和“发”的作用,如何启迪学生思维,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这应该是每一位任课老师要积极关注的首要问题。那么怎样运用“导学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导学案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的活动离不开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活动和主体自身发展都是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教师指导作用必须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师指导过程必须根植于学生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们的沟通和活动展开指导。“导学案”教学给我们搭建这样一个教与学的平台: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让学生知道要往哪里学、如何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二、导学案的编写

使用化学导学案进行教学,要求设计统一格式的课堂学习材料,学生人手一份。每一课时一个导学案。为提高化学导学案的质量,有效发挥化学导学案的作用,编写化学导学案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备教材

化学教材内容编排是呈线性上升的,知识构建“环环相扣”。孤立来看,每一个内容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但从整体上看,却有主干和枝叶之分。因此,作为化学教学环节的引导者教师来说,应当通观化学教材,提炼和整合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备学生

“导学案”给了学生路线和方法,也给了学生思想和态度。学生就有了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为学生学会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通过所学的知识内容,备哪些化学知识是学生懂的,哪些化学知识是学生可能懂的,哪些化学知识是学生不会的,然后对化学知识点要大胆整合和进行处理,让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发挥最好的化学学习状态。设计导学案

(1)重视化学“学习目标”。学习化学目标为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导航、一个路标,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该学什么内容,掌握什么内容。

(2)重视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过程。教师要依据化学教学目标和化学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设置要科学,有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重视局部的训练。加强化学新知识在运用中出现的频率,填空题中所填的内容必须抓住关键性的化学方程式和学习的主干进行循环练习。

(4)适当搭建脚手架,让学生重视化学解题过程的思路、方法。脚手架搭建得不好,不但达不到解题思路、方法的训练,还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化学教师要在这方面要注意。

(5)重视学练结合,分层练习。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在层次、深度、广度方面提供不同的需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

(6)导学案中文字性的描述尽量精练、少。“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复习、引入、探究、新学知识、讨论、例题讲解、巩固练习、小结、自我评价等环节)组成。导学案排版要考虑老师便于批改原则。提高课堂上教师批改速度,有更多时间面向更多的学生。

三、化学课堂上使用导学案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化学导学案教学的精髓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化学教师要转变观念。在化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主干知识、抓住学生在新授课中学得不好的部分、抓住练习中学生问题突出的部分进行讲解,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的思维行动起来。正所谓“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

1.语言尽量简练,当讲则讲,且必须讲得让学生清楚、明白。

2.对导学案上的例题处理。如化学方程式例题,虽然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就完成了,但是必要的化学解题格式教师应该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给学生一个标准的范例过程,不能口头讲解或投影带过。

3.化学教学并不是准备好一张导学案就行了,要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适当准备实验、制作课件,为提高化学课堂的学习效率铺路。

4.在课堂展示时,教师要会用启发性、鼓励性甚至是煽动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点评、鼓励、肯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生的成就感,进而烘托课堂气氛。得体的运用引领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催化剂和保鲜膜。

6.“抓两头,带中间,扬典型,促全面”。真诚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激励性的批语适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抚慰学生的心情,点燃学习化学热情,激发探究化学激情。

四、作好导学案的反馈工作

学生学习能力、基础和理解有差异,教师课后要及时跟踪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没有完成训练题的同学,督促其完成。发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做好记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反思:

1.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导学案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如何改?

2.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为何有的学生没有掌握?

3.哪些知识点没讲到位,下次应该如何组织化学教学?

4.学生哪些知识掌握得好,哪些掌握得不好?

5.本节课成功地方是什么,如何借鉴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6.下节课如何处理这节课遗留的化学问题?

总之,合理有效使用化学“导学案”教学,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优生进一步提高,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已是课堂的主人,教室成为学室,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亚芍.物理化学导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漆永红;李永红;化学教学中的“理解”[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徐田芹,孙洁.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实践[J]《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05期

篇3:论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

一、导学案的设计

传统的教案主要突出教师对知识的讲授,而学案则侧重于学生的学。学案是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的浓缩本。学生的学习一般是指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所以设计导学案时更多的要考虑每 个学习环 节具体让 学生做什 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1.课前预习

预习不是简单的翻翻工具书、浏览一下课本。教者也不能只是笼统的要求学生把某某内容预习一下。预习的目的是提前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是要找出对知识的困惑,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预习呢?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一般是将预习内容问题化,可以把问题设计成填空题或者问答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

2.课堂学习

这是师生通过双边系列活动实现课堂目标的主 要环节。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就要对整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及师生课堂行为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并将其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师要求学生在每一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同样要有 预设。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导 学案时应 重因此在设计导 学案时应 重点突出探究过程。

例如,在设计“常见的碱”的导学案时,其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教材中本没有这一探究实验,但该知识点却很重要,是考试的必考点,尤其侧重于考查知识的应用。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记住这个反应方程式,是根本达不到课标要求的。笔者在导学案中就顺势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氢氧化钠能否与二氧化碳反应?(能)

(2)你能设计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方案吗?(有的学生想到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进而提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方案。)

(3)为了说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笔者又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如果把水换成氢氧化钠 溶液,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4)除了上述实验,你还能设计出哪些方案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许多种方案。)

这样设计不仅为学习碳酸钠的性质做了铺垫,而且让学生对新知识充满了期待。

3.课堂小结

在导学案中一般可以设置类似于这样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 题?还有哪些疑问?课堂小结时,可以由教师总结,也可以由 学习小组汇报总结,通过回顾学习目标,检查各项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还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课堂上未完成好的部分可以布置学生课下继续完成。

4.练习设计

练习一般分课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高练习两种 形式,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为确保课堂教学 效果,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1)练习题既要涉及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也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既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以及技巧、方法的运用,又利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各种题型(客观题和 主观题)搭配要合 理,编排由易到难,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为3∶5∶2的比例来编排,体现层递性。习题的设计同时要兼顾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使他们“吃得饱”,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3)严格控制习题数量,使绝大部分学生当堂能够完成80%左右。

(4)坚决避免 教师的过 多讲解挤 占学生练 习的时间,当然在练习中可以适当给予提示。

二、导学案的使用

笔者一般会提前几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明确学习目标及重 点、难点,然后带着 问题预习 教材。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一天收起来,并对学生的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先行批改,了解预习 情况。对于一 些简单的 问题,课堂上教师不讲,尽量由学生展示。教师以导 学案中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突破重难点以及疑点问题。让学生利用导学案,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三、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编写导学案,教师的精力投入较多

以往教师的教案都是手写版,教案中只需突出重难点或者本节课主要掌握的知识即可,所以一个教案花费很少时间就可完成,而为了编写一课时的导学案,往往要花费教师四、五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无形之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编写导学案,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水平

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案中难免会出现实验装置图或者仪器图,以往的教案中教师可以用铅笔直尺完成,而导学案需要在电脑上设计,教师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水平,尤其是实验图链接、器皿的选择,这对于一些年纪大的或者计算机操作技能不高的教师是一个难题。

3.推行导学案,在农村学校存在一定的难度

笔者认为目前在农村高中学校推行导学案还存 在一些现实困难与问题。

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理念与新课改倡导的熟练使用导学案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相当部分优质生源涌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在校学生的基础较差且参差不齐,有时一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往往在具体教学中不能按时完成。

三是学生课堂合作交流时间长,存在表面热闹的假象,课堂实效较低,课堂时间明显不够用。

总之,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它在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发挥集体备课优势,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使用导学案后,教师轻松了,学生忙起 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同时学 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都得以提高,对新信息的接受及迁移运用能力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

但是“学案导学”作为一种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一种进行教学指导、教学研究比较综合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我们逐步认识、学习、研究、完善并稳步推行。

摘要:“学案导学”是一种集教法改革、学法指导与自主探究为一体的课堂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案导学,着重分析了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法,并指出了使用导学案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篇4:论化学教学的技巧与成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传统教学自主探究

一、传统化学教学的问题

化学是一门在大量实践和实验的基础上累积而成的自然科学,它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是,纵观我国当代的化学教学,却远远地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法做到与世界主流教育模式接轨。

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主要形式,课堂局限于教师的演示、示范和学生被动的接受,伴之以大量的课后习题,大大地压缩了学生的思考时间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观察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年来有所改观,可是,成效甚微。

传统化学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巩固和扎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试题解答技巧,但是这两项能力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事实上,过多的不足逐渐凸显,如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为了给高考剩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加快进度的做法,必然要忽视一些化学教学最基本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来说,刻不容缓。

二、化学教学的创新与技巧展示

(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地发表意见,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和适当启发下,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由讨论、合理质疑、深入探究的课堂,在师生互动中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这种让学生自主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不失为一举多得。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知识创新的重要过程,也是诸多化学原理、方法规律得以验证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关键所在。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主要有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两种途径。演示实验是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必须认真准备、设计和操作,并可通过对不同实验的方法、条件和装置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在二氧化碳的制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氧气的制取和收集、空气成分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溶液的导电性等实验都可以在不同条件下给学生演示。而学生自主实验则是培養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应为学生实验提供充分的基础设备和操作环境,重视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的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三)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不容忽视。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学习基础和自身能力的差异,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必然会有所不同。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常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实验技能。在平时的实验教学和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深入地了解到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机会和思考机会,让学生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化学教学资源的开发。

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化学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善于获取信息,例如通过传媒、网络对信息的获取;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信息;也可以通过同事、师生、网络聊天等方式讨论和辩论。

三、创新性化学教学的优势

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不仅重视科学探究的培养,也使知识与技能得到较好的统一落实。清晰的教学思路和开阔的视野使课堂气氛大大改变,最主要的是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而大多数学生也都认为新的化学教学方式比传统的只按书本记忆的意义更加深刻,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和满足。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创新性化学教学推广普及的重要性

强调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化学内容的教学都要采用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身的能力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综合运用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机会。

观察与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消化知识的重要方式,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把握,也都必须建立在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基础之上。学生的观察能力,更多地表现在能否进而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观察和探索是一脉相承的,而探索更是思想升华的重要过程。因此,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是国家未来化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敏英.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探索,2007.

[2] 郝万贤.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初探[J].中国教师,2009.

[3] 李寒冰.初中化学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

篇5:试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摘要 新的教学理念的确立、课程理论的变革,新的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必将引起学科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到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当前化学教学改革的八个热点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本意,教育的本意是促进人的发展,既促进人的生命成熟(情感发展、社会责任感)、也促进人的智慧发展(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作为科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功能已不只是传授和继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还应是将化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培养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生观、世界观主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进入关健时刻,课程教材改革和高考方式改革正在同步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到一个民族存亡和兴衰的高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认为要关注这些变革,要适度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去思考并实践化学教学的改革。

两大课程观走向融合

20世纪我国的化学课程曾在“学问中心”或“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或“经验中心”两大课程观之间摆动,如“以硫酸、玻璃、雪花膏”为题材的教材、“三酸二碱”式教材是“社会中心”课程的教材,而人教社的“甲种本”、“乙种本”和“高级中学必修.选修”化学教材是“学问中心”课程观的教材。“学问中心”课程观,它的特点是把教学内容学问化、专门化、结构化,抽取学科的“精髓”,重视概念、原理,强调化学的知识学科结构和逻辑结构,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知识的继承和智能的发展,培养学科的精英。“社会中心”是由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发展而来,其特点是“实用性、综合性、课题性、实践性”,强调学生的知识从经验中来,“学以致用”,常以实用化工和社会或自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来组织教材,如“硅酸盐工业”、“日益贫乏的水资源”。有利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价值观,但不利于化学学科知识结构的建立,易导致基础学力的下降。化学教育不但要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而且要促进情感的发展,“使人的能力全域发展”。因此,必须将“学问中心”和“社会中心”两大课程观融合,走向“学生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观。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化学),既保持了“学科中心”的体系,又体现了“社会中心”的韵味,是一种平衡和融合的课程。

教学目标走向多维化

化学教育已不是学科知识的教学,而教育的化学,其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学科的本身,而应该包括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构建多维的化学教学目标。从化学教学大纲的变迁可以看出这一点,1990年化学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虽也提及能力和思想教育,但强调双基目标;新大纲(2000年版)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技能: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②能力、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和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他们能综合应用化学和其他学科知识、技能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③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上述目标包括了知识、技能、能力、方法、情感和态度六个维度。

学习方式走向多样化

通常的学习方式有三种: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是学习者阅读文本、观看音像、倾听讲解获得知识的方法。发现式学习也叫探究式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科学实验、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体验式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训练,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部认识,最终习得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和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的过程。三种学习方式在完成教学目标时,其功能各不相同。

我们一惯重视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发现式学习,更缺少体验式学习,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和新教材的使用,将要求我们对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组合,加大发现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比重。

教材开发走向校本化

一纲一本,千人一面的教育局面正在打破,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教材”不等于“教课书”,广义的教材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包括教课书、各种辅助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等,围绕教课书的教学资料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自编教学资料、自制教学仪器,优化各种教学资源。

新的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是国家课程使用统编必修教材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拓展型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研究型课程是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和研究性学力。校本课程可教育专家和学科专家指导下由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社区的资源,发挥自身的优势。“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化学会会长,R.布里斯罗语),化学教学资源丰富,可编写多种校本教材如:化学新进展、化学工艺、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研究性课程等。

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化

教学评价走向多元化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有7种智力,即: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视觉空间能力、身体动作能力、音乐艺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认识自我能力。不同的人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如有的学生擅长于化学推理、而有的学生对化学现象观察敏锐、有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学生具有化学课题研究项目的组织领导能力。因此,用单一笔试的方式作为化学教学的唯一评价方式,显然是有局限的,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和自我评价。教学评价应该走向多元评价,从多角度和多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要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笔试评价与实际操作评价相结合,观察、访谈与测试相结合;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是教师观察日记、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学生作业、学习笔记、测试成绩、作品(小论文、课题报告、调查报告、小制作)等。

当前,化学教学评价要注意三个动向:“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即用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课题报告、小论文)进行评价;“开放性和情境性试题的开发”;“综合级和评价级试题的编制”。

单向传播式学习与互动式学习比较

单向传播式学习

互动式学习

序列、固定、渐进式

不连续、多任务、跨跃式

单向指导、很少互动

双向或多向互动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

吸收教材知识

学会如何学习,探究式学习

只在学校学习

可终身学习

一体通用

量身订做

上学很痛苦

上学很有趣

老师是传播者

老师是协助者

④小组合作设计新型元素周期表,并与他人共享成果。

创新教学走向课堂化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应局限在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而应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把创新教学真正带入课堂。化学教学应把化学知识的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化学课堂教学要营造一种民主、宽松、自由、开放、包容的创造性氛围。其次,化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问题意识,我们的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产生更多的问题,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第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中学阶段着重要培养归纳思维、类比思维、联想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第四,构建化学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体系,如“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通过文本知识背景或实验或生活实践体验中获得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学习或研究的课题;将问题分解成一定序列的子课题,有利于小组分工研究;学习小组或学习个体对子问题提出假设、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查阅资料,以获取化学事实;然后运用归纳、演绎、类比、联想、分析综合方法等加工化学事实,进而科学抽象、建立模型、得出结论解决问题;最后,将结果表述,写成小论文,并与别人交流、分享成果,在比较、批判、评价中,提出新的课题。

篇6:城内完小学案教学成果1

创建教学特色

——城内完小学案教学成果汇报

交城县城内完全小学诞生在上个世纪的1904年,从那一刻起,它就开始了“传承文明、厚德载物”的人文使命,驻足于校门外,由华国锋亲笔题写的校名,折射出了岁月的几份苍劲,走进校园,古色古香的吕祖阁在阳光的照耀下,彰显出了几分典雅,几分秀丽。伫立在校园内的两棵约六百年历史的古柳。不知聆听过多少代人琅琅的读书声。也似乎在向世人诉说着岁月的传奇。优美的校园环境完成了古典与人文的完美碰撞。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80多名教职工,1800余学生,在以校长覃卫华为首的领导班子共同努力下,让这所经过岁月历练的百年老校,在发扬传统的同时,做到了与时俱进,标新立异。(校长发言)基于学校、教师、学生的三方需求,我校在教学上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课改。在学校百年的历史上,又谱写了新的篇章。

探究与实践篇

我校于2009年3月开始启动了学案教学的研究课题。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先学后教。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立足点,由教师的“教”转向为学生的“学”。学案教学的应用,在学生和教材之间铺路搭桥,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方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案”教学刚开始提出来,老师们对“学案”都感到陌生,大多数人觉得高深莫测,云山雾水,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一情况,我校领导决定,带领学校的骨干教师赴山西省灵石县四中,进行观摩学习。

回来后又搜集与学案有关的论文、资料,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对学案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四月中旬,又由学校领导进行了专题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校教师对“学案”教学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对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进一步加深了了解。于是,2009年下半年,全校语文、数学课的教师,课堂教学全部运用学案教学。同时,学校制定了新的教学的管理体系,从学案的设计到学案的印制进行了周密的部署,从教学的研讨到教学的评价做了详细的安排。

学案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案教学,它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方案给学生。这样,教师就要精心编制学案,编制学案时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既分工又合作,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步骤,有层次地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的信息,制定出一套学生自学的“学案”,然后教师根据学案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备出个性化的教案。在如何使用学案,如何导学方面,教师们也积极地进行探讨、研究。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定位与学生的操作;教师的指导点评与学生的协作等这些策略,成为了教师每节课要探究、解决的难题,对于一些困惑与矛盾,教师们都主动提出来,利用课余时间或教研活动,大家一起探讨。学校领导也紧抓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评教评学活动中的优秀课例,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评价。逐渐地,学案教学有了规模,慢慢地向前推进着。

反思与总结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我们城内完小全体领导和教师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努力,学案教学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11年上学期,我们正式确立了课堂教学模式。数学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分层测试四个板块,语文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四个板块。课堂模式的创立,更激发了广大教师研究学案教学的热情,教师的教学观念明显转变,边实践边总结,在交流中探究、提高。而学生在学案的导引下,渐渐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体验着成功的快乐。

随着学案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还有不少问题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比如:如何让学生科学地进行自学?小组如何有序、有效地进行合作?学生如何能充分地展示交流?教师如何调控教学秩序?等等问题成了我们学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制定了详尽的研究方案。首先,每一位教师都对学案教学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开展“学案教学大家谈”的教研活动,互相交流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找出教学中的缺失与不成功之处。其次,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的评教评学活动。针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各教研组先集体备好学案,然后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备好各自的教案。然后依次上课,其他教师评议,评完后查找不足与问题,进行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下一位教师再去上课,再评议交流。通过这种实践——总结——交流——反思——再实践——再交流——总结的循环往复的方式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从而逐步完善小组学习。同时,各班进行了小组建设,把学科小组建设渗透到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各班还设置了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小组评价栏,使小组活动更加有效。

再次是我们走出去学习取经,2012年我校领导随同教育局去山东杜郎口中学进行了考察,实地观摩课堂教学情景,听取了经验介绍,目睹了课改给杜郎口中学带来的变化和活力,深深体会到,学案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加快步伐进行研究,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创新与发展篇

九月金秋,果实累累,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城内完小喜迁新楼,典雅舒适的环境更为我们的课改增添了光彩。2012年9月,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的学案教学全面推开。英语、音乐、美术、科学、电脑、思品都开始用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这些课程不同于语文,数学课的目标多,任务重,这些课程的教师,针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一些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一个个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相比较以前教师的满堂讲,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案教学在各门课程中全面推开,而且效果明显,各项成绩显著提高。但我们知道,要发展,就得创新,要在创新中发展。首先,我校成立了文、理、体卫艺三大科的教科研机构,利用网络这个平台,随时随地进行询问,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展示交流成为学案教学的一大难点,在QQ群里,大家群策群力。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提供多种交流的方式,如:投影仪演示、情景剧表演、分角色朗读、讲解展示、板书展示、口诀生成等,好中选优,实施于教学实践中,充实了课堂,丰富了课堂。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案教学推开后,我们也尝试了作文学案。教师有方法的指导,有优美词汇的推荐,有优秀作文的引路。学生写作有了方法与材料,何愁习作呢?因此,我校的作文学案教学也列入了常态化的教学。

数学课的复习课以前也是数学老师比较伤脑筋的。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数学老师也认真地钻研了教材,编制出了复习课的学案,试用后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知识不再凌散,更系统、更深化理解。

为了使我们的学案教学研究更上一层楼,为求教育规律之真,务发展生命之实,2013年我们邀了省教科院的杨淑平、崔云宏、陈晓力等专家,对我们的学案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指导,他们深入课堂,查看资料,对我校的学案教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肯定了小学也能用学案,而且能用好学案。但也指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了我们宝贵的建议与策略,为我们学校课改提供了可贵的资源。

成果与提升篇

经过五年来的研究,我们感受到:学案教学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格率达到了99.6%,优生率提高了5.4%,名列全县第一。促进了每位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我校青年教师韩少英、路丽、梁伟萍等在省市举行的各类教学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学生、家长代表讲)

我校学案教学的成功,极大地推进了我县的课改,2012年我县推开“问题导学模式”的研究课题,课题的主旨与我校的学案教学基本吻合。我校不仅加大了学案教学的研究力度,而且还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学区成员校里及兄弟学校,让学案教学得以更广泛地实行,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篇7:论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

各市县区教育局教研室、化学教研会:

为激励中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好与用好化学,进一步深化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现决定开展2011-2012学年广东省中学生“化学伴我成长” 活动暨化学研究性学习成果评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要求

1.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认识化学,学好与用好化学”系列活动。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学期为各校广泛开展活动阶段;第一学期期末至第二学期3月为成果总结阶段;第二学期4月至5月为评选表彰阶段。

2.我省中学各年级学生都可参加活动。

二、评奖办法

1.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每位学生可报自己独立完成(或第一主持人)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一项。各学校学生的成果于第二学期开学3月上交到本市县区教研室,由市县区对所辖初中和高中学校的成果汇总造册和组织初选,写出初选意见,并于2012年4月10日前向省推荐。省化学立项课题单位可以直接向省推荐成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荐数量不限。地级市、县区(县级市)没有统一推荐的,各学校可直接推荐到省,参加评选。

2、参与评选的成果应是各校开展“化学伴我成长”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包括学生讲述化学伴我成长的故事(写成叙事文章)、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教材中的问题,或生活生产社会中的问题)的小论文、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成果报告或调查报告、小实验(化学小实验活动或化学实验改进创新),以及化学手抄报等。

3、评选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省组织专家进行复评和终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发给获奖证书。给一二等奖学生的指导老师发“优秀指导教师”证书。推荐部分优秀成果在《广东教学报》或《广东化学教研网》发表,并推荐优秀指导教师参加广东省“化学伴我成长”研究性学习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教学成果交流表彰大会(时间约在2012年6月),颁发获奖证书。

三、其他事项

1、材料要求:见附件。总名册和推荐表的电子文本请同时发到电子信箱:gdhx_10@163.com中。

2、评选收费:每项参评成果交20元,其中上交省10元作为省评选、证书制作、邮资等费用;另10元作为市县区初选及相关邮资等费用。费用由学生所在学校支付或学生自愿支付。

总名册、推荐表、附件等的电子稿请到《广东化学教研网》()下载。密码gdhx10

广东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篇8:论中学化学学案教学的成果

一、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相关研究背景

1. 国际的相关背景

国际基础科学教育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两次改革,分别发生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80年代,第二次改革浪潮是在中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终身教育的倡导、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以及与科技相关的社会问题日益凸出的环境之下兴起的。相比于第一次改革,第二次改革将其重点从扩充教育的内容与课程转移到基础教育中科学教育的导向上,将提升科学素养视为教育的总体目标。

2. 国内的相关背景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人们清楚地认识到,未来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十八大会议将提升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放在了首位,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教育无疑也承担着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历史责任。2011年我国发布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段段化学课程的主旨是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科学教育理念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各个国家在基础科学的教育上体现了注重公民的未来发展以及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必要性

1. 教学改革在化学课程中对于科学素养的强调

201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指出,向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科学素养。化学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旨(如图1),新的课程教材的内容设置和探究活动皆是为了实现这一本质目标。由此,当前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对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变得更加地重视。化学教育对于初中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 初中时期是形成化学素养的有利时机

由美国测试中心所组织的第2次国际教育成就评价显示,中国13岁学生的科学测试成绩普遍偏低,正确率仅有67%,在19个主要国家当中名列15。国际科学素质发展中心主任米勒教授认为,初中时期的科学教育是决定科学素养的关键。实际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者不仅仅要加强科学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把握关键的时期———教育启蒙阶段。在初中时期,学生对于化学并不是很了解,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抓住学生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化学素养的养成。心理学认为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自然心理,但是要长久保持,我们就要以学生的好奇为出发点进行探索并获得新知。义务教育不能成为抹杀学生兴趣的刽子手,而应成为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开拓者。因而在这一特殊时期帮助学生培养化学素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后续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原则

1. 理论教学下的积淀

化学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在学生具象化的思维背景之下,学生要将教师所授内容完全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或是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素养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教学理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并没有实际的价值,因此多数教师尽管理论很完善,但对于实际教学问题的解决,其作用并不大。因此教师难以将其教育理念长期实施下去,另外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教师常常在教学中顾此失彼。由此可见,化学素养的培养亟需要广大化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将这一理念得以实践,并实现常态化和长期化。

2. 科学人文下的升华

化学这一学科的独特性在于它不仅解释了自然界的规律,在其规律背后还蕴含有诸多的人文精神和思考。教育工作需要导引学生去积极地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去积极寻找问题、研究问题并处理问题。同时,化学教师还应结合社会和科学之间关系,在化学教学中,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结合,反映出化学教育中知识与道德素质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而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形成。

3. 情境创设下的凝练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当所获取的知识与自身日常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相似性和相同之处时,掌握这些知识就会变得愈加的容易。因而,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与感受创设情境,让这些情境符合实际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诱发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兴趣,使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讨论当中去,由此便可以激发其潜质,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不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这些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素养,在面对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相关问题时,能够应对自如。

综上所述,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包含化学素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化学工作者,不仅要进行自我补充、自我充电,还应勇于承担责任。学校教育依旧是当前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主要阵地,在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明确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弘扬科学的精神,并在教学过程当中,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评价上的多样性,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素质教育中,不仅教师,还有家长,社会机构以及其他部门共同合作,凝聚力量,为提升下一代化学素养做出更大的努力。

摘要: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和教育实践不断深入的今天,初中化学教学正逐渐发生着变化,初中生的化学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很贴近的学科,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可以有效地增强的学生对于化学的理解和认知。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王颖.利用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课题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04:107-108.

[2]陈连福.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成功(教育),2013,02:118.

[3]吴凌荔.在高中“化学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06:243-244.

上一篇:20092010学年度初二第一学期期中班主任总结下一篇:教育员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