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2024-05-17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1).能认识钟表。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情分析

教材84页设计了一副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和电子表。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自己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会很自然的去感受那是早上七时。教材第84页下半部分,将钟面和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学习目标

1.认识钟面,能区分时针、分针。

2.知道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的时间。评价任务

1.会通过钟表感知钟表的几个特点,会说出分针、时针。

2.通过说自己见过的不同形状的钟表,学生了解钟表与生活密切相连会认读整时。

资源与建议

1.《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小明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的线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为今后学习有关时分的知识奠定基础。

2.本节课流程:谜语导入 认识钟表 练习拨钟 课堂总结3.本节课重点:正确读写闹钟上的整时。

本节课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4.课前准备: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2.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1.认识闹钟。

2.谈谈闹钟的作用。

通过听钟表的声音,让学生初步感受钟表

环节二

教学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教师:你看它的分针都指向几?都朝上指着几?生:12整理归纳: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3.动手操作

(1)生说时间,师在钟面上拨时刻

(2)师说时间,生在学具钟面上拨(2时、6时、12时)

(3)对比6时和12时,你有什么发现?

1.认识钟面。

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当钟面上的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钟表,知道怎样看表,怎样读时间

环节三

巩固练习1、找朋友:看桌面连线

2、猜一猜,小明几时在看电视,拨出一个时间

3、过1时是几时,教材94页第3题

4、同样是10时,为什么做的事情却不一样?

做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钟表的认识

环节四

全课总结构建系统

教师:今天有小闹钟相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谈谈收获

课堂总结,升华主题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1、钟面上:(1)时针和分针

(2)12个大格

(3)12个数

2、整时整点:7:00 8:00 2:003、记录时间的方法:(1)普通计时法:7时 8时 2时

(2)电子计时法:7:00 8:00 2:00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数学《认识时间》教学反思

2.《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3.《认识时间》数学说课稿

4.数学《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5.《认识时间》精彩教学设计

6.蒙式数学认识时间教案

7.二上数学认识时间课件

8.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9.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2: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情景引入:猜谜语:对了就是钟表,你们见过它吗,我们一起先去钟表超市里去看看吧,看各式各样的钟表多漂亮,无论什么样的钟表都是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提醒我们到什么时候了该做什么事情了,钟表这么重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吧。

(2)揭示课题 1.认识钟表面。

(1)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同桌讨论)

(2)再仔细观察钟表,说说谁是分针、时针,它们是怎样的?(时针粗又短,分针细又长)(出示课件。)(3)再次观察钟面,说说还能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在1和2之间有一个大格。集体数从1—12,一共有多少个大格。

(4)观察时针与分针运动的方向是怎样的,(看实物钟的运动方向)看钟面,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右手做顺时针转动。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地真仔细,钟面上的分针、时针是顺着1、2、3、4、5、6、7、8、9、10、11、12的方向走的。

2.认识整时,找出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钟表的面,那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又该怎样认呢?天亮了,有一位小懒虫还不肯起床(课件演示)。看一看现在是几时?引导学生试着认读钟面上的时间。

师:小朋友是怎样知道钟表上的时间的?平时我们所说的“几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是“几时”。板书学生所说时刻,并说明这是整时的一种表示方法。这个7时在电子表上怎样表示呢? 7:00。(说明是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方法。)

(1)你们想知道老师每天是几点睡觉和起床吗?钟面时间分别是6:00、10:00。出示幻灯片。(2)学生观察这些时刻的分针、时针,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结整时规律: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就几时。这些钟面都表示整时。(板书)3.动手操作,感悟新知。

老师每天那么早起床是不想上班迟到,你们上学能迟到吗,那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在你们手里的钟面上画出8点和2点。肯定总结。同学们真棒,记得每天上学的时间不迟到,现在老师想来个比赛看谁最棒好吗?比赛拨钟时间。

(三)深化新知,应用提高。

你们已经会认钟表。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时间安排表。

明明的一天。请学生写一写,说一说。说出小明什么时候干什么?然后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对其中特殊钟面提问)

小结时间表的作用:看看小明的一天安排得多么有顺序呀!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 获的。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要向小明学习,不睡懒觉,合 理安排时间,做健康、聪明的好孩子。(2)闯关:对比怎么都是十时呢? 第一幅图

钟面10时有太阳的第二幅图 钟面10时 有星星月亮的

师:小朋友说的对,因为一天当中有上午时间和下午时间。同学们都学累了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找朋友。师:“你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篇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一、深度解读教材, 设计学情前测

教材内容是教学设计的“原材料”。我们不仅要读懂、读透教材, 还要了解编者的意图, 知识的结构体系。《认识人民币》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这里笔者以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为例。它看起来是一个独立的知识, 但一方面要有认识100以内数的经验为铺垫, 另一方面与生活息息相关, 要唤醒学生零碎的生活经验, 通过数学活动, 构建知识体系。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认知的发展水平并不是零。学生的起点在哪儿?通过学情前测这个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找到学生现有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想学生所想, 教学生所需。

学情前测是研究学生在学习新知前的学情。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设计教学预案, 提供依据的课前测试。常用的学情前测方法有谈话法、调查法、习题检测法等等。

前测试题是授课前利用十几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在汇总学情前测后,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再结合教材内容, 进行教学预设。在教学设计时重点关注学生前测中出现的问题。

二、分析前测情况, 把准教学起点

从具体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人民币, 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经验, 但是78%的学生对人民币认识不全面, 对于人民币的单位大致了解有元、角, 对分很陌生, 对于元和角的进率, 76%的学生都能回答正确, 而角到分之间的进率只有50%的学生知道, 对于几元几角换算成几角学生困难较多, 需在教学中加强巩固换算的练习。100%的学生有过购物的经验, 但是经验并不多, 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且对购物兴趣浓厚, 跃跃欲试。对于10元以内的人民币用得比较多, 知道要找零, 但对于计算较大面值的人民币找零有点困难。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 教学预设中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 可通过卡通小熊去商店购物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 展开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 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上面的数字、单位等, 让学生在自己的视角下观察介绍, 进一步认识人民币。通过这样的教学, 一方面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经验,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 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情境中探索梳理知识, 学习兴趣浓厚。

三、指向有效教学, 创造性地学习

怎样学得更好更优, 这是指向课堂教学的发展性目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经过观察、思考、探究习得数学知识, 形成数学技能, 发展数学思想方法, 积累数学经验的过程。

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征, 巧妙预设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不同方法。让学生有不同选择的机会, 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得发展。这个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 也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学情前测的情况, 在预设中笔者大胆地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环节:

谈话:小朋友们想亲自去买吗?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啊, 我们带上1元钱出发啦!

1元钱你想买什么呢? (2人回答) 谁愿意来当营业员来告诉她呢?

提问营业员:你要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四人小组活动, 组长当营业员。

小组汇报:说说你买了什么东西, 用了多少钱, 找了多少钱。

从演示到放手再到汇报, 让学生在模拟购物的情境中体会人民币的使用, 学会换算、找零。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一开始的“扶”是引导学生如何操作, “放”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进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发挥创造潜能, 最后在汇报反馈学习情况时, 如果学生出现学习困难, 教师要加以调控。学生在购物体验的过程中, 对“人民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知识的学习也做了开放性的总结。在这个个性化、趣味化的数学活动中, 学生积累了数学经验, 感悟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预设仅仅只是课前的设计而已, 它与真实的课堂场景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要走进学生的思维, 我们所做的学情前测必须尽可能地预设学生想法的多种可能性,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 指向有效教学, 真正使学生得到发展, 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摘要:奥苏泊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 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 我们只有通过针对性的学情前测与分析, 才能真正看清学生的学习起点, 设计出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预案, 以实现有效、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学情前测,小学数学,教学预设

参考文献

[1]魏芳.充分预设,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2]许瑜.教学设计:为创造性学习奠基[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2 (8) .

篇4: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1.数一数,写一写,比一比。

2.

(1)一共有( )只动物,的右边有( )只。

(2)从左数, 排第( ),排第( )和第( )。

(3)从右数,在第8只动物下面画个△;把右边的3只动物圈在一起。

3.

4.

比少( )个,比( )( )个。

5.我今年( )岁,3年前我( )岁,2年后我( )岁。

6.我们班有( )个小组,从前往后数我坐第( )位。

二、细心算一算(12+8+8=28分)

1.看谁都算对。

2+4= 5Ha2= 5+2= 7Ha2Ha4=

3Ha3= 4+5= 10Ha6= 2+3+5=

5+3= 7Ha0= 0+8Ha3= 9Ha6+6=

2.

3.龟兔赛跑。

三、开心玩一玩(9+8+6+4=27分)

1.分水果。

2.小马过河。(按得数从大到小连上线。)

3.捉迷藏。(桃子后面藏着什么数?)

4.按要求画珠子。

(1)一共有7颗。

(2)再画7颗,一共有……

四、专心解一解(8+4+4+6=22分)

1.看图列式计算。

(1)

(2)

2.说一说图的意思,再解答。

飞走了( )只。 又飞来了( )只

3.

(1)原来有萝卜多少个?

(2)再拔掉3个萝卜,还剩多少个?

4.

(1)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篇5: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典型例题】

1、多媒体出示第一个钟面图,让学生读出是几时几分,并说说是怎么认的?引导学生说出五分五分数的方法。板书:4时15分

4:15

2、教师将分针又转过了4个小格,要求学生1分1分地数下去。

教师一边拨钟表一边问几时几分?

让学生看表回答,边拨边数(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

用什么方法还可以读出4时19分?(先读出4时20分,再往回数1分,就是4时19分)

板书:4时19分

4:19

3、课件演示学生思考过程。

【小结】读钟面上时间的方法: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指在哪两个数之间,确定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指向哪个大格,就5分5分地数出几分,指向哪个小格,就在数出大格指示的时刻后接着1分1分地数出几分。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出示4时42分钟面,让学生说出准确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你能一分一分地数到4时50分吗?

(2)从4时42分到4时50分还需要走几分钟?

(3)4时42分再过9分钟是几时几分?

(4)4时42分再过去16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2、课本P82“做一做”第2题。

3、学生活动:A、教师拨钟,学生认。

B、教师说时间,学生拨。

4、下面的钟面各是什么时刻?

【提高练习】

6、我最聪明。

7、

8、

【拓展练习】

9、马拉松比赛,7号队员用了2时43分,9号队员用了2时31分,()号快,快()分.

10、写出到参观点的时刻.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连线.

2、小刚小芳同时到达图书馆.

3、请你在钟面上画出时针。

实践活动《小小商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

三、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具卡片上剪下各种币值的人民币。教师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这节课的准备工作。

1.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商店。

2.同学们有的要扮演售货员,有的要扮演顾客,有的要扮演废品回收员。

3.请大家把平时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

4.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要自己制作。价格你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到,例如,可以到商店去调查一下,可以问问你们的家人,还可以查一查书本资料。

四、教学设计

导入:

这些物品中哪些是玩具,哪些是学习用品,哪些是生活用品?我们给它们分分类。

活动准备:

1.请读一读物品标签上的价格,看看你喜欢的商品是多少钱?

2.你要买什么商品?

3.应该去哪个柜台购买?

活动示范:

购物示范,其他学生观察这两名学生如何进行商品买卖,在买卖过程中有什么步骤。

开始活动:

1.活动要求:顾客要检查售货员有没有找错零钱。

2.卖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的同学要检查废品回收员有没有算错一共应该付多少钱。

3.售货员要看清顾客付款对不对。

4.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可以合伙购买。

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及开展废品回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

活动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

1.你在活动中碰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2.大家讨论一下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是最好的呢?

3.抽取几名顾客进行汇报。

利用这个机会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讨论:

1.把你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互相听听大家的购物过程。

2.购买相同价钱的商品有没有不一样的付款方法,分别是怎么解决的?

3.售货员在一起讨论今天你卖的商品是怎么计算找零的?

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2.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一方面我们复习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进一步熟练地运用百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人民币的计算;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活动,我们还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把它解决。

[基础练习]

1、买东西。

5.00元0.50元0.20元1.00元3.50元

(1)卷笔刀和橡皮共()元()角。

(2)练习本和铅笔盒共()元()角。

(3)尺子和橡皮共()元()角。

(4)卷笔刀比练习本贵()元()角。

2、学习用口商店。

[提高练习]

3、“六一”儿童节快到了,玩具店里的一部分玩具降价了,下面是降价后的价格。

(1) 小丽用10元钱买了几种玩具,请你猜一猜,她买的可能有是哪几样?

(2) 如果你有20元钱,你想买哪几样?用去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

1、在爸爸妈妈面前做个能干的“小管家”。

2、小小采购员。

气球:5角汽水:2元5角饼干:4元

(1) 买一个气球和一瓶汽水,一共要付多少钱?

(2) 一瓶汽水比一个气球贵多少元?

(3) 一瓶汽水比一盒饼干便宜多少元?

篇6: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郭北镇中心校 张红

(授课时间2012.03.30)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认识时间》,81页例

1、练习十五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面,在已认识整时、几时半的基础上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重点:

知道“1时=60分”,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教学难点: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 “报数接力”的游戏。大家会报数吗?老师知道大家100以内的数数得非常不错,不过今天要增加点难度,要5个5个的报,可以吗?看谁的声音最响亮了。

二、导入新课:

1、看老师给大家带了什么?(钟表模型)它能帮助我们干什么?(认识时间,每天我们都离不开时间。)

2、出示3时、9时半,让同学认。(上学期我们学习整时,半时,你们会读吗?)

3、(出示81页主题图)这个时间,你认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三、自主探究:

1、基础知识回顾

上学期我们已经去钟表王国里走一遭了,谁能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大家对钟面已经有这么多的了解了,请看大屏幕,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钟面上还藏有什么小秘密呢?请看,你发现了什么?(钟面上有很多小格)

再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呢?(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是不是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呢?

(课件出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现在我们对钟面又多了一些了解了。

2、认识时

(1)时针和分针是一对好朋友,现在我们先请出时针,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课件演示从12走到1)

(2)同样时针从1走到2也是1时。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几大格就是几时。(板书:时针

一大格

1小时)

3、认识分

(1)我们请时针休息一下,让分针也来走一走,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课件演示)分针从刻度12 走到刻度1,走了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从12走到2,走了几大格?走了几分? 走到3 呢?走到

4、走到5呢?你能说出每个大格对应的小格数吗?

(2)请打开课本81页,把第一幅图空白处填完整。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填完后请和大屏幕对照一下。(课件)

(3)看着大屏幕一起来读一下。

(4)下面,看谁的反应最快了。老师拨分针,大家报它对应的小格数。

(5)下面就请同桌两个,一个同学拨,另一个同学说。

4、认识1时=60分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发现了时针、分针的一些秘密。在钟表里还有个小秘密,谁观察地仔细,谁就能发现。

(2)课件演示从12到1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时针走了一大格,分针走了一圈)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板书:1时)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板书:60分)时针和分针是同时走,同时停的。这说明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完成板书:1时=60分)

小结: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我们知道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同时我们还知道1小时=60分。

5、认识几时几分

(1)发现了这么多小秘密后,再来看看这个时间(主题图)你认识了吗?怎么知道的?(板书8时15分、8:15)

(2)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大家认识吗?(黑板上出示:9:05)请在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师强调:如果分钟数不到10,也就是比10小的,要在分钟数前面加“0”。)

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介绍中,老师也学会了读时间的方法,就是: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分呢?再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过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3)大家会认了吗?真的假的,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老师拨钟面,大家写时刻。(一男一女板书)

(4)大家想不想动手拨一拨?下面老师说时刻,大家拨。(9:

35、3:10)

四、巩固联系,学会应用

1.练习十五的第1题。

看来大家学得不错,有个小朋友叫小芳,学会认识时间以后,给自己的安排了作息时间,你能说出她什么时候干什么吗?(课件出示四幅图,学生回答她的作息时间)

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打开课本83页第一题,把小芳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写好后请和大屏幕对照一下。

这是小芳一天的作息时间表,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2.夺五星。

五、看课本谈收获。

1、时间滴答滴答过得真快,40分钟就要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你都学会了什么?

篇7: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p90、91例

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知道钟面上刻度的含义,通过直观操作与演示,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知道1时=60分。

3.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

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慨括认识时间的方法;

2.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1.故事引入。

(1)孩子们听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吗?今天它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在干什么?一起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跳跳跳了多少格,拣了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呢?

(2)跳跳拣完了桃子,还想露一手,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瞧。神奇吧!2.复习整时,引出新课。

如果我给钟面把时针和分针加上,你认识这个时间吗?(课件出示3时)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针指12,时针指3就是3时。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时。

师:如果分针继续转动,指向4这个时间呢?

分针时针继续不停地转动,这会是几时?真能干,孩子一年级的知识学得真好!师:这节课我们还需要一起来探究时间的相关知识,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认识钟面

在认识时间之前,我们还得继续认识一下钟面,课件出示钟面,教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在小组内交流。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你能推测出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动态演示验证:一共有60个小格。)(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显示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然后四人一组探索交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钟面,同时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2.认识时,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请你迅速的回答,分针从12起走到3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5、8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填起的同学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感受一分钟

师:我们认识了分,那么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下面我们就分组活动来感受一分钟。出示幻灯片,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口诀。第二组:写口诀。第三组:数数。一分钟结束后,交流:请每组的3号同学汇报你的成果。

师:一分钟的时间虽然短,但我们还是能做许多的事情,老师希望大家能抓紧每一分钟,做好每一件事情。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长短,建立时间观念。)

4、时分关系

(课件出示12时的钟面)师:快来看,分针和时针要进行一场比赛,请你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转动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分针和时针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时针从12走到1,走了一大格,是1小时。同时分针从12转了一圈,是60分。

师:这说明了什么呀?(1时=60分)

[通过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走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中,认识时分的关系。]

5、认识几时,几时多。为了更好的认识时针

6、读写钟面时刻。(1)引

(媒体出示钟面)师:同学们,你认识这个时间吗?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说说你的方法。学生交流。

小结:时针过了4就是4时多,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5分,因此,现在所表示的时间就是4时5分。4时5分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文字表示方法;一种是数字表示法,你能试着用数字表示法写出

这个时间吗?学生板书。

判断:那种写法正确呢?你在哪儿见过这样的写法?

小结: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所以正确的写法是—— 4:05(4时5分)

(2)扶

师:你学会了吗?(课件出示,分针继续走,指向6)赶快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吧!写法是——4:30(4时30分或4时半)

(课件出示分针指向9)这个时间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写法是——4:45(4时45分)

讨论好后,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读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刚走过数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指向哪儿,根据每一大格对应的多少分来确定几时机分。也可以根据分针位置确定多少分,再根据时针确定几时几分。

(3)放

师:你能又对又快地写出这些时间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写时间并在小组内交流。(4)小组活动

教师示范:用教具钟表拨一个5时15分,学生认读 小组合作:组长拨时间,组员说时间(至少3个)

教师示范:教师说2时40分,学生用学具钟表拨一个2时40分 小组合作:组长说时间,组员拨时间(至少3个)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环节,旨在巩固认识时间的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明确操作要领,然后进行活动。这一环节的操作是有梯度的,由组长拨时间组员说时间过渡到组长说时间组员拨时间,这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考验。)

7.总结。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说一说(练习十五的第1题。)

师:这儿是小红一天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你能说出小红在什么时间干什么吗?

学生先独立认时间、说时间。

师:看来大家都会读时间,你们会写时间吗?请同学们把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用两种方法写下来。

写好后,集体订正。

小结: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每一天都会过的精彩。希望大家都能合理安排好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将练习中的四幅图用电脑动画展示出来,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讲述“小红的一天”的故事,从而巧妙地与所学内容联系上。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兴趣,凭着兴趣,自觉、自愿地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做一做

师:(课件出示习题)同学们,你能准确的把钟面上的时间读出并写下来吗?(分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设计意图: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内容,使学生在读时间写时间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时间的认识,在巩固新知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学数学,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学数学的乐趣。做一做第一行呈现的仍然是连续变化的时间,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进一步深化学生读出时间,应由时针、分针的位置共同来确定。]

3、想一想

师:同学们,你们的表现真是太出色了,老师要考考你,你敢接受挑战吗?(1)1时=()分

(2)一节课的时间是()分,课间活动时间是()分,它们的和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5、惜时教育

师: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格言呢?学生交流。

师:时间像小马车,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让我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做好每一件事情,过好我们的每一天吧!

课件出示拓展作业:回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自己的一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回顾总结:

师:今天你最高兴的是学到了什么?

篇8: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希望用数学的方式学习数的概念, 但是学生还停留在自己生活经验层面的理解上, 这在教学中就呈现出了很大的冲突, 影响着概念教学。

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课堂数学概念学习中经常出现, 不由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影响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概念学习活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用前概念的理论来解答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这两个问题。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的知识前, 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 这些概念具有生活化和片面性的特点, 在正式的课堂学习中, 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用前概念来解读正式的概念, 这正是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基础,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 老师必须分析学生前概念的几种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设计。

一、影响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前概念分析

要弄清楚学生概念学习的前概念影响因素, 我们需要首先弄清楚方向, 即概念教学究竟要让学生获得什么?在此基础上弄清楚起点, 即进行前概念的情况分析。

(一) 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意义和内容

数学概念是代表一类享有共同数学特性的人、物体、事件或观念的符号, 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的基石, 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单位, 建构科学的数学概念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科学的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将大量的数学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单位, 从而大大简化了思维过程, 用科学的数学概念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 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概念的学习内容包括概念的数学符号、内涵 (概念的数学意义) 、外延 (概念所代表的生活实例) 、规则 (概念所蕴含的数学关系) 。如在“数的认识”教学中, 学生就要弄清楚数的意义 (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数的组成 (基本的计数单位) 、数的读写 (根据数位顺序表读写数) 、数的排序 (大小比较) , 为了进一步研究数, 有时还需要将数进行分类和命名。

(二) 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前概念分析

小学生在进入正规学校学习之前有通过辨别学习、积累经验而掌握的数学概念, 由于之前的学习大多呈现非数学思路的特点, 这些数学前概念如果和科学数学概念是一致的, 学生的概念学习活动就很容易进行, 如果不一致, 就会成为不良的学习影响。所以, 必须分析出学生的前概念的制约性影响, 这是进入数学概念教学的基础, 我们以“数的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访谈, 让他们说出对数的意义、数的组成、数的排序的原有认识, 发现了前概念对数学科学概念学习的几种影响:

1.数学概念内涵理解模糊、狭隘

学生对数学概念究竟是什么理解不完整, 或者不清晰。例如“1的认识”, 很多孩子知道一个人, 一个萝卜, 这样的单个物体可以用1 来表示, 但是一家人、一筐萝卜这样同类物体的一个集合能用1来表示却很困难。

2.数学概念外延的错误认识

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生活的联系不了解。如;当我们在生活中寻找能用8 来表示的物体时, 有的孩子说, 葫芦也可以用8 来表示, 很明显他认为葫芦的形状像8 所以可以用8 来表示。

3.数学概念规则未能建立

很多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符号层面上, 对于内部的关系性规则不能理解。如在一年级数的认识中对计数单位不明确, 计数的位置原理缺乏模型。在认识12 这个数时, 他更多的认为是1 和2 放在一起, 1 放左边、2 放右边这个数就是12, 很难把12 具象为1 个10 和2 个1 组成的数。

二、设计有效的课堂数字学习活动

在数学概念学习活动设计中, 要将相关的影响因素考虑进来, 尽量消除负面影响。

(一) 设置概念的认知冲突情境, 暴露学生的数学前概念

课堂上我们首先要暴露学生的前概念, 才能充分了解学生有什么样的认知基础, 认知有无偏差甚至错误。使他的非正式认知外显, 发现学生共同的前概念和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的难点, 从而寻找到师生共同学习的最佳起点。这样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才是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创设学生独立面对学习对象的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本来的想法。

如, 在学习一年级1~5 的认识时, 我们让学生画不同的数字实物表象, 丰富数的意义认知。在认识“1”时, 课前让学生画能用1 来表示的物体, 发现学生会画:1 个人、1 个萝卜、1 个太阳、1 本书等较小单个物体, 而1 筐萝卜、1 座山、1 条河等较大物体或是1 个集合, 学生就很少涉及, 老师就清楚地知道学生认知的起点在哪里, 课堂上教师在“1 个萝卜”和“1 筐萝卜”“1 块石头”和“1 座山”的对比中, 学生能真正理解到“1”可以表示1 个个体 (1 个萝卜) , 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 个集合 (1 筐萝卜) ;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 (1座山) , 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1 块石头) 。

(二) 建立科学的概念实践模型, 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感性认知

在学生暴露了前概念之后, 老师需要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感性认知, 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知道概念的外延和意义。

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 多是借助生活中的多种原型, 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掌握概念的, 所以在学习中老师要允许学生使用他们自己非正式的问题解决策略, 然后指导学生的数学思维向更有效的策略和更深入的理解发展, 并在活动中大致形成一种普遍持有的模型, 这可以是视觉的、语言的、情境的支持, 帮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与正式的数学词语、符号和方法联系起来。以一年级“数的认识”版块教学为例, 我们有这样一些方法:

1.猜:用猜的活动让学生对数的大小、位置有更明确的认识

2.拿:训练孩子对数量的估计能力

3.摆:培养学生对数的整体把握及对计数单位的深刻理解

例如, 在认识11~20 的时候, 教师首先让学生摆不同数位的数字符号实物, 建构数位位置意义。让他们拿出十几根小棒摆放在桌上, 并能让别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很多孩子自然就想到把十根和单根的分开, 这时老师再指导他们用一根绳子将十根的捆上。接着再闭眼想, 在脑海里浮现11 根, 12、13、14…20 的具体图像。这个时候慢慢的他们的头脑里就建立了整捆和单根的区别, 我们再来教学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 学生就有了数位的基本模型。

(三) 提供比较鉴别的概念情境, 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

学生对概念有了多角度和多层面的感性认知后, 教师要提供比较、鉴别的情境, 让学生在比较鉴别中既理清自己的思路, 不断深化自己的数学理解。

以数的认识为例, 我们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提供比较情境:猜一猜我想的数, 谈一谈我的想法, 说一说我的进步。

如, 在对数的大小认识中, 我们在课堂中还有一些以同桌为单位进行猜数比赛, 甲面对黑板, 乙背对黑板, 教师在黑板上写数字, 甲猜数, 乙提示“比这个数大一些 (或大得多、小一些或小得多) ”。比一比哪一对猜出的数最多。“猜数”这一数学游戏非常有意思。游戏中通过一个同学想数, 另一个同学来猜, 两个人在用数学语言不断交流, 不断修正数的大小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加深了“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这些数学语言的理解, 更加体验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 激励数学概念的表达内化, 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思维认知

对概念的学习学生需要由知觉水平上升到思维水平上的认识和运用, 这样才是完整的,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 让学生将概念表达内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并摸得着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数学对话, 在数的认识中我们会提供表达的情境, 让孩子在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 凝练对数的认识, 有利于对数的认识更完整和深刻。

在集中认识了10 以内的数和100 以内的数后, 可采用说说“我最喜欢的数宝宝”的活动, 在叙述自己选定的数的时候, 可以从形状、组成、相邻数、数的分解组成和相关的式子等来叙述。让孩子将数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加深对数的内涵、外延和计数原理等的认识。

在10 以内数的认识中, 有的孩子介绍9 的时候就说道:9 像气球, 倒过来就是6, 9 的相邻数是8 和10, “电话上有9”“尺子上有9”“手表上有9”“门牌上有9”“公共汽车上有9”, 9 可以表示“9 个人”, 还可以表示“第9 名”, 还可以表示号码。9 比5 大, 比10 小……中国人很喜欢9, 因为它和“天长地久”谐音。在学习了超过10 的数后, 有个孩子这样介绍12:我最喜欢的数字是12, 因为我家住在12 楼, 一说到12 我就想到一捆小棒和2 根单根的小棒。12 由1 个十和2 个一组成, 12 可以表示12 个人, 12 扇窗户, 12 的相邻数是11 和13。在学生叙述后可以请他们互相补充, 有的学生提到还可以说说和12 有关的式子。

摘要: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的知识前, 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 这些概念具有生活化和片面性的特点。在数学概念学习中, 学生应该从数字的符号、内涵、外延、规则几个维度进行数学化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的前概念有数学概念内涵理解模糊、狭隘, 外延的认识错误, 规则未能建立三种情况, 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设置概念的认知冲突情境, 暴露学生的数学前概念, 建立科学的概念实践模型, 丰富学生的数学概念感性认知;提供比较鉴别的概念情境, 引发学生的自我反思;激励数学概念的表达内化, 确保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思维认知几种四种教学策略。

关键词:前概念,数学概念,学习活动,数的认识

参考文献

篇9: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成功之处:

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二、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三、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二、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達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三、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篇10: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郭文雅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实践中,获得对立体图形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显著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

课件、积木,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包装盒。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生:齐声喊出羊村小羊们的名字。

师:对!喜洋洋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教学方面的小礼品,(出示各喜洋洋和它的小伙伴们的画面。)

想知道都是些什么吗?(课件出示:礼品图片)

师:你们认识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

师:哪位勇敢的同学能大声的为我们介绍一下喜羊羊为我们带来的礼品?(请按顺序介绍)

二、操作感知

1.师:提出要求:这些物品摆放的太乱了,你能帮喜羊羊把这些物品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吗?(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汇报结果:同学说分法,教师在课件上演示,把相同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把礼品分类的表格,揭示它们共同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5.活动

(一)正方体的认识

1.师:在每组小组长的桌面上都放着一袋积木,请组长从袋子中取出和魔方形状相同的积木,谁知道它们的形状叫什么?(出示正方体积木)

2.贴图并板书“正方体”。

3.请你拿一块形状是正方体的积木,用手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通过摸,感觉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4.师:谁还有不同的发现?

(当学生发现正方体有6个面时)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正方体有6个面的? 能上来给大家数一数吗?

5.师:还有的同学说正方体的6个面都一样。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样?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正方体有6个面。而且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6个面一样大)

6、你在哪里见过正方体呢?

(二)长方体的认识

1.师:这些积木的形状是正方体吗?(出示长方体积木)

师:这些积木的形状叫什么? 贴图并板书“长方体”。

2.师:请你拿出一个长方体,用刚才学习正方体的方法,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3.汇报交流。

(1)每个面都是平的。

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发现的?(摸一摸)

(2)长方体也有6个面。

问:你是怎样知道的?(数一数)请你上来给大家数一数。(3)长方体对着的两个面一样大。

(学生发现这一特征后,教师用教具演示长方体的这一特征)

4、认识特殊长方体。

(1)教师举起两块长方体(一般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2)教师再举起一块长方体(特殊的)的积木,让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以及长方体的不同摆法。(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一样大)

6、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的呢?

(三)球的认识

1.师手里拿一个篮球,问:这是什么? 再出示一个乒乓球,问:这是什么?

师:我们把这样的形状,叫做“球”。(出示球体)贴图并板书“球”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3.师用手轻轻碰一下球,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看来,球是能滚动的。(容易滚动)

(四)圆柱的认识

1.教师拿起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放在桌上,滚一滚,问:这块积木也能滚,它的形状是球吗?它叫什么呢?(出示圆柱体积木)

贴图并板书“圆柱体”

2.师:请你从桌上拿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

3.教师用教具演示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一样大。

出示不同大小的圆柱体物体。

(有两个面都是圆形,一样大,容易滚动)4.师:生活中你见过形状是圆柱的物体吗?

师:看来,我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想一想,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出示各种图形及其名称)

三、知识运用

1、师:灰太狼看到喜羊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很是羡慕,带着问题也来到了一四班的数学课堂。

出示课件:连一连、数一数、填一填等练习题

四、游戏活动,发展思维

(一)神奇魔术师

看过魔术表演吗?谁愿意上来当一回魔术师,从这个魔术箱里,变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游戏1:请一个学生在箱子里摸,随意摸到一个物体,先告诉同学给大家变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然后拿出来请同学判断。

篇11: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说出并会表示整点。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今天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课件出示谜语并伴有闹钟的滴答声: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黄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式钟表。)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师:对,钟表可以提醒我们时间该做什么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钟面(课件出示钟面模型)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这根较长的针叫什么针,较短的针叫什么? 师:谁来说说分针和时针有什么不同?

师: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在钟面上不停的赛跑,有谁知道它们谁跑得快一些?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到底是怎样跑的。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从12时走到1时的过程)

2、认识整时(1)学看整时刻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出示1时)师:这是几时?此时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师:这是几时?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出示8时)师:这是几时?你是怎么认出来的?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师生共同总结:分钟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课件出示电子表)师: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2,再写两个圆点,再写两个零。8时先写数字8,再写两个圆点,再写两个零。

3、拨钟练习

师:咱们会认时间了,下面老师就请你们认一认。(教师拨4时、5时、10时,指名认。)

师:现在要是老师说时刻,让你们来拨,你会拨吗?(师报时,学生齐拨,指名到前面拨。)

师:现在咱们考考你的同桌,拨一个时刻给你的同桌认一认,再认认同桌拨的时间,他认对了,你就夸夸他。(学生互练)

4、练习

师:学会认整时了,咱们还要学会安排好时间,知道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了,下面是小军的一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图片)师:小军几时在做什么?

师:剩下的四幅图片,请小朋友自己看清小军几时在做什么。把时刻写在右边的横线上。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军这一天,几时在做什么? 师:小军这一天安排得好吗?

师:象这样有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会让我们身体更结实、学习更优秀。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

教师准备好4个钟面上面有不同的时刻,再准备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方法的相应的卡片,请12个孩子上来拿着卡片找朋友,相同时间的就是好朋友。(课件播放《找朋友》的音乐,下面孩子一起拍手唱,台上孩子开始找朋友)

2、连线(书上94页第一题)

四、小结

篇12: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难点: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课前准备: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方法二:按材质分方法三:按大小分……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篇13: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课前

1. 教学前期分析

《认识时间》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有60个小格,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 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并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有的学生大致会看时钟, 但准确度并不高, 也不怎么理解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 在转动分针的过程中观察时钟的变化, 明白如何正确读时间。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 观察钟面, 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 60个小格。 (2) 认识时间单位“分”, 通过转动分针一圈, 观察时针的变化, 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 (3) 在生活经验以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尝试、交流、辨析, 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4) 进一步理解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其中, 教学重点是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接近整点时刻 (如:8时55分) 的读法;二是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 微课+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点可以做成微课, 我们选择的是那些概念型、约定型的知识点。

(1) 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 60个小格。 (2) 时、分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1小时=60分钟。 (3) 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 (4) 学习微课的时间 (要求学生在晚上8点准时学习微课, 画出结束时间的分针和时针并读出来) 。

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讲解, 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3. 制作微课以及课中PPT

制作微课之前, 先制作PPT。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 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绝不能照搬以前上课的流程, 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的整体性思考, 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具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 学会整合。

预设学生看完微课后可能的情况。用PPT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说到的方法、学完微课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4. 学生观看微课, 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群共享, 由每位家长下载到电脑后让学生观看;二是在中国微课平台上直接观看。由于中国微课平台还在完善中, 目前较多采用第一种方式, 期待今后的自学报告单能够在网上完成, 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 进而以学定教, 进行二次备课。

课中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 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认识时间 (板书)

师:钟面上有60个小格, 你是一个个地数出来的吗?

师: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 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 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 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2. 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自学报告单第3题, 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汇报落实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 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点拨读写时间的方法。

在学生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后, 教师出示难题 (如图1) 让学生思考, 在选择、辨别和错误的分析过程中, 进一步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 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一做数学课本第91页的练习题。

提高练习:改错题 (小动物们也来认识时间, 如图2, 请帮它们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

拓展练习 (机动) : (1) 小芳的外公要来, 打电话说8:00到火车站接他, 可是小明8:00准时到了火车站出口处, 却没有接到外公, 这是为什么?

(2) 小芳晚上8:00把外公接回了家, 想给外公泡杯茶, 吃点儿水果。完成各事项所需的时间如下表, 小芳完成这些事情最快需要几分钟?外公可以在几时几分喝到茶, 吃到水果?

通过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小组间的互批互改、教师的“一对一”辅导, 进一步巩固所学, 并适度拓展。

5. 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做数学课本第93页第1题“小芳一天的安排”。通过测试, 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课后

数学离不开生活。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 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并学会珍惜和合理地安排时间。所以, 课后让学生通过看“小芳一天的安排”, 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 体会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反思

课堂上, 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 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有12个大格, 所以是12个5。12乘以5等于60。先算10个5等于50, 再加上2个5就等于60了。”虽然只学习了乘法口诀, 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也能成功地计算出来。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 我们把教学难点——接近整点时刻的读法放在微课中。在检查自学报告单时, 全班46人中有9人做错, 11人有擦过的痕迹, 在QQ群上与家长交流中也发现, 有家长忍不住提前教的情况发生。所以, 第二次上课, 我们在学生对几时几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 才出现教学难点, 并采用了学生先独立思考, 再对选择的序号用手势来表示, 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 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个学生拿来一把尺子测量时针指的位置还没有到9;另一个学生迅速在带来的闹钟上拨出9:55, 将其与8:55的钟面做了一个对比, 而这也正是教师将在PPT中展现的内容, 进一步落实了认识时间的方法, 且在辨析另外两个答案时, 有预防再犯错的效果。

当然, 这次课的设计也有不足:首先, 微课的设计对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的操作性指引不够。微课中应该增加从8时开始拨动分针一小格就是8时1分 (8:01) , 拨动分针5小格就是8时5分 (8:05) , 以此类推, 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拨动小闹钟读出时间, 一直到9时, 以增加学生对几时几分形成过程的充分体验, 从而降低学生读写几时几分的难度。其次, 练习的设计容量太大。学生的提高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 拓展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可以把基础练习由8道题精简为4道题。提高练习可以只设计第一题。拓展练习依课堂时间而定。再次, 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不够。尽管设计了小动物、小芳等角色, 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这些在很多课上被多次使用, 不够有新意。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 那么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堂的练习有深入的思考,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而巧妙的设计。

篇14: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66—67页《左右》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能力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三、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四、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教具准备

文具、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左右

师: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要举起那一只手?(生:右手)

师:那另一只手就是……(生:左手)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

师:知道这两个字的请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

师:你的左手又会做什么呢?

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看来,左手、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同学们看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找找看。下面,同学们同桌说一说。

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活动活动,好吗?我们一起来玩“我说你做”的游戏。老师发指令,同学们来做动作。发出指令后,看谁做得又对又准。准备好了吗?开始!(由慢到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有几个同学?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

(二)实践操作,理解左右

1.摆一摆

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同桌合作,老师下口令,你和同桌按照老师的口令摆放。“请你在桌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同桌合作完成。屏幕出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铅笔盒、小刀。)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左边的是铅笔。)

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生:摆在最右边的是小刀。)

2.数一数

师:从左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2个。)

师:从右边数,橡皮是第几个?(生:第4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一会儿排第2,一会儿排第4?(生:因为数的方向不一样。一次是从左边数,一次是从右边数。)

师:同一物品,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可能不同。

师:从左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再从右边数铅笔盒是第几个?(生答略)

3.猜一猜

师:在文具盒的左边,在橡皮的右边,它是谁?(生:尺子。)

师:为什么同一把尺子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生:和铅笔盒比它在左边,和橡皮比它在右边。)

师:同一物品,和它比较的物品不同,它的位置也不同。(课件出示淘气、笑笑、机灵狗座位图,学生观察验证)

(三)联系实际,体验“相对”左右

1.想一想

师:刚才同学们解决了那么多困难,请你们再回答老师一个问题:我跟大家面对面站着,(师举起右手)老师举起的是右手还是左手?

师:请同学们把右手举起来,再想想老师举起的到底是哪只手呢?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

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可是为什么看上去和同学举的手是相反呢?(生:因为老师和我们面对面。)

师:同桌的同学都举起右手,面对面看看,发现了什么?(生:我和我同桌的右手正好相反。)

师:对了,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2.举手比赛

师:老师想和同学举手比赛,愿意吗?看谁举得又对又快。(师生面对面站着,师举左手,生举左手,师举右手,生举右手。师与最快的同党握手表示祝贺。)

3.握握手(要求同桌同学面对面站)

师:刚才我们是用哪只手握手的?

师:对了,我们同别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下面就请你和对面的同学握握手,用你的左手拉拉钩。

4.师:老师还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同学,上楼梯应靠哪边走?下楼梯呢?(屏幕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吗?当学生争持不下时让他们去体会: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①女孩子从后往前走为上楼梯,男孩子从前往后走为下楼梯。②指导学生举着右手表演:女孩子上楼后又顺势下楼,男孩下楼后又上楼。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我们不仅上下楼梯时,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一个接一个,不要拥挤,有秩序地走,以免发生事故。做一个讲文明、守秩序的好孩子。

(四)联系实际,运用提高

1.出示停车场情境图,(书本上67页的第4题):

师:淘气在小明家玩了好一会儿,现在要回家了,他要坐的车是停车场里从右边数的第五辆大客车,小朋友们:

①你看到了几辆车?

②树林后藏了几辆车?

③停车场一共有几辆车?

2.看书填空。

(五)自主评价,拓展延伸

师:你们认为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样?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出色的,在书本67页的左上角画一个圆圈,右上角画一个三角。

师:请同学们回去后在生活中找找左右,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上一篇:教师规范守则下一篇:园林绿化施工招标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