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文化广播稿

2024-04-17

排队文化广播稿(共8篇)

篇1:排队文化广播稿

排队文化广播稿

“礼”文化教育系列排队文化广播稿

老师们、同学们:

本周是我校“礼”主题教育系列的排队文化周,主题是“排队我快乐,礼让我文明”。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东方文化的特色大多渊源于此。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学校来说,礼仪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更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和谐宁远,活力冷小,牵手排队周,文明你我他!”在本周的国旗下讲话中,政工处李主任向大家发出了讲文明、知礼仪的倡议,特别是对排队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与安排;在星期一的的班会课,各班都召开了“排队我快乐,礼让我文明”的主题班会,班主任要对同学们的放学排队、课间活动排队,上下楼梯、上课下课走进、走出课室、打扫清洁区去、回排队、就餐排队等的队列及走路步伐要进行了相关的训练和演练;学校在文化长廊、各教学楼、宿舍楼都粘贴了“礼”文化标语;让每一位同学切身感受到了校园自觉排队和礼让的良好氛围,使同学们自觉地在往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把“排队礼让”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行动中,让“排队礼让”的礼仪伴随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冷水完小的学生们要走出校园,“小手牵大手”,带动、影响、教育家长及冷水镇人民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增强排队意识,营造“我排队、我礼让、我文明、我快乐”的浓厚气氛。

篇2:排队文化广播稿

日本留学生活排队也是一种文化。 有人说,“日本人特别喜欢排队”。起初对这句话不太理解,但时间长了则发现,日本人不仅仅是“喜欢排队”,而是非常的会排队,或者说非常遵守排队的规则。

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物资丰盈,供应充足,一般情况下无需排队抢购,只是在打折甩卖的时候排起一条购物的长龙。同时,日本各种名目的会展一个接一个,一些大型的热门展览会虽也人海如潮,但井然有序,既无大声喧哗,也无拥挤不堪。另外,除了上下班高峰时排队等候地铁、城铁或出租车外,日本人平时其实也喜欢排队,购物、吃饭、参观、游玩、付费,甚至上厕所等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有排队。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日本人排队时的平静有序,维持秩序的办法也是颇具匠心。

日本人为排队真是煞费苦心。一是在场外设定回旋式等候区,用最小的区域容纳最多的人等候,为防止日晒雨淋,有的还搭上棚子;二是在入口处动态地标明等候的时间,供来场者根据个人的需要参考;三是入场后明确参观路线――所谓“顺路”,地面上也用颜色标明行进的方向,只要你按照“顺路”方向走,肯定可以一个不落地参观到场内的所有项目;四是显着标明出口位置和厕所位置;五是根据场内人员情况,分批放进人数,人数将满时,工作人员会主动询问排在前面的观众“共有几个人”,如与可以进场的人数相符则没问题,如超过可以进场的人数,则与前面的`人商量可否请排在其后、人数相符的人先入场等;六是场内场外工作人员的疏导,在场外,入口处的工作人员负责把关放人,队尾处,也有一个举着牌子的工作人员,牌子的两面写着“队尾”,以提示参观者,在队首和队尾之间,则根据情况配备人数不等的工作人员维持秩序。记者在采访一些大型会展时曾做过排队尝试,只要大家都按照顺序依次行进,很快就可以顺利地参观完毕。

小小的一个排队问题,被日本人整得如此细致入微,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实际上,日本人在排队问题上能做到这点有着一个根本的前提,即日本人的文明素质。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注重“规矩”,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定之规”。仅就排队而言,只要你在地上划上一条线,或拉上一条绳,日本人就会按照你划的线、顺着你拉的绳排队顺序等候,不管等候多长时间。没有“加塞儿”,也没有“替人排队”,也没有“大呼小叫”。有时甚至令人觉得“太死板”。一次在观看话剧的间歇时间,记者去卫生间,这时人们已在卫生间外排着长长的队等候,出来一个进去一个,当记者进去解完手后才发现,几个大便间却是空着的,早知如此,何必排队等候这么长时间,这是记者的本能反应。可细一想,日本人明知那是空着的,为何却不用呢 是人们不好意思用,还是怕“大材小用” 真令人不得要领。也许如有些人所说,在日本人眼中,什么功能的东西只能做什么用,功能决定着用户。可在紧急时分,为何不能兼顾一下呢

篇3:广播媒体行业呼唤企业文化

1949年2月2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开始播音,这是北平解放后迎接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人民电台。由此算起,新中国的广播事业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广播媒体由计划经济时的单一政治宣传功能向市场服务功能拓展,综合来说取得了以下突出进步。

1.办台专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是专业化办台,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探索时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以广东电台珠江经济台的开播为标志,形成了以主持人、直播式、大板块为特征的办台新模式。第二个时期是初具规模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以北京电台创办经济广播、音乐广播、文艺广播、儿童广播、交通广播等七个专业频率为标志。一些大的电台形成了系列化专业台,专业化办台在全国范围内初具规模。第三个时期是全面推广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以中央台频率专业化改革为标志,出现了中国之声、经济之声、文艺之声等九个系列频率,频率专业化在全国已遍地开花,蔚为可观。第四个时期是深化发展期,以北京电台的“绿地理论”、“红绿灯政策”以及“大专业、小综合”的策略为标志,广播行业专业化办台开始进入深化发展期。

回顾广播行业专业化办台的探索过程,我们发现,各地广播电台发展很不平衡。原因如下:一是与地区改革开放的先后有关。我国改革开放的顺序是先东南沿海,后中西部内陆的逐步推进过程,电台也是如此。二是与具体电台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关,这与电台领导层的战略眼光和经营思想密不可分。光有地区优势和级别优势还不够,开拓创新的电台领导集体在电台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三是与中国城市化进程有关。城市人口激增,大城市人群细分,汽车时代来临给城市广播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总之,开拓进取,不断探索,是广播行业在专业化办台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共同价值理念。

2.频率品牌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各级广播电台单一履行政治宣传职能,为各级党和政府服务,不存在品牌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办台催生了频率的品牌化,品牌的塑造与推广成为电台和频率扩大影响的重要法宝。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各大电台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具体包括以下常见做法:一是频率的精准定位。比如,国际广播电台的EASY FM,定位为国内第一个介绍西方流行歌曲的专业台,给听众带来不同感受,在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市场。二是节目的特色。比如,许多电台投入力量开发新的节目形式,超前策划,精心制作,通过节目质量巩固频率品牌,吸引并留住听众。三是培养明星主持,通过主持人的知名度强化频率的知名度。四是利用网络延伸电台品牌,弥补广播稍纵即逝的缺点。五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扩大频率的影响力。六是与其它媒体合作,宣传推广频率品牌等。

在品牌塑造和推广的过程中,广播媒体的品牌定位和品牌推广成为探索广播行业和广播电台的企业文化与价值主张,广播频率的品牌化为广播行业和广播电台的企业文化建设做了有益的铺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运营市场化

根据国际标准,广播市场可以细分为三个市场:受众市场、广告市场和节目市场(如图1所示)。

在欧美广播发达国家,这三个市场相对独立,共同组成了一个价值链。广播电台从节目市场购买节目,通过播出节目吸引广告投入。广播电台处于广告商与节目制作公司之间,并不直接面向听众。在国内,由于特殊的体制,广播电台身兼播出和制作两个角色,节目市场不成熟,广播运营市场化程度还没有达到国际水平。

目前,电台的运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频率运营、节目运营、广告运营和市场调查。经过多年的市场探索,国内许多电台在市场化运营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比如:专业化办台,广告代理制,委托专业调查公司进行市场调查等。社会上还出现了少数规模不大的节目制作公司,电台也会从市场购买节目,一些大的电台还在尝试向市场推销自己制作的节目。个别电台成立节目制作中心,探索内部模拟市场的道路。

4.管理企业化

我国广播电台属于事业单位,但是随着广播事业的改革,许多电台陆续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是人事制度的改革,由单一事业编制发展成事业编制加派遣制双轨并行,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调能变,职务能升能降,收入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引进了企业通用的管理方式。比如北京电台在2001年在全行业率先引进I 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对节目生产流程化探索和提高节目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被同行业效仿。三是在薪酬分配方面,探索出一条适合广播行业的计酬和奖励办法。如北京电台一线采编播人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和首席制,既兼顾公平,又提高了效益。四是在管理上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广播电台的发展。比如,北京电台实行节目竞标、岗位竞聘的作法,有利于提高北京电台在广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广播行业企业化管理的实践,为广播电台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反映了广播媒体认同企业化管理,把本行业的组织文化定位为企业文化已为广播行业认同。

广播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点思考

综观国内四大主流媒体,报业、互联网的企业文化建设先行一步,如南方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百度、阿里巴巴、搜狐等。广播行业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与广播媒体行业长期以来的弱势地位有关。据近年统计,广播广告份额不足全部媒体广告份额的百分之五,可见其市场影响力。不过,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和城市交通广播的带动,广播广告份额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全国范围内年广告收入过亿元的电台超过了十家,如图2所示。

随着广播行业整体实力的复苏,广播电台对企业文化系统建设有了自觉的要求。各大电台纷纷开始总结本台的成功经验,行业的标杆电台已经确立。比如,北京电台、广东电台、上海东方台、浙江电台等,均被公认为是某个领域某方面的领先者,成为同行业学习的典型。还有一些更为先进的电台,试图提炼出带有行业特色和独具个性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广播媒体行业正在大力呼唤企业文化。鉴于对广播行业的研究和认识,我们认为广播媒体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要重点突出以下内涵。

1.责任文化

责任是广播电台立足媒体、立足社会的根本。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广播宣传机构,首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引导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这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广播媒体因其伴随性强、反应快、制作成本低等特点,在诸多媒体中拥有独特的优势,拥有特定的受众。随着广播节目的日益丰富和新技术的应用,广播在媒体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广播媒体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市场效益第二,在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冲突的情况下,坚决放弃市场效益,维护社会效益。

广播媒体大力倡导责任文化,牢固树立广播电台是政策信息的权威发布者、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者、和谐社会的积极营造者的形象,杜绝虚假新闻、有偿报道,抵制低俗之风、不良广告,有效防止播出安全事故。通过实践责任文化,打造广播媒体的公信力,扩大广播媒体的影响力。

2.创新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媒体直面电视、网络、报纸的严峻挑战,大胆探索,在节目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机制创新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创新已成为广播行业的优良传统。广播人深知,不创新就等于灭亡,只有创新才会创造光明的前途。

目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播媒体面临着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创业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激烈的内外部竞争环境,自主创新仍然是广播电台保持领先发展的关键。过去的成功不代表将来的业绩,以往的经验可能正是通向未来的障碍。为此,广播行业要继续探索体制创新,处于行业发展前列的广播电台要制定更高的创新目标、划出创新特区、设立创新机构、培养创新人才、投入创新资金,不断进行创新试验,确保广播行业在整体媒体中的竞争份额,永葆广播青春。

3.质量文化

在广播行业,“内容为王”成为从业者的高度共识。专业化办台以来,品牌的重要性日渐显现,“品牌为王”的呼声越来越高。内容是品牌的基础,质量是品牌的核心。电台与其它媒体之间、电台与电台之间、同一电台的各频率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节目质量的竞争。

近年来,广播行业向传统企业学习,一些电台陆续引进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用流程化管理确保广播节目质量。《节目质量手册》、《质量操作手册》、《节目质量要素》已成为采编播人员的工作依据和行为准则。在此基础上,一些先进的电台,还成立了广播发展研究中心,开展广播发展趋势、新节目、市场调查等方面的研发。还有的电台尝试设立节目制作中心,内部模拟节目市场,这些做法都有助于提高节目质量。

4.竞争文化

广播媒体所处的竞争环境,外有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的冲击,内有同行的拚抢,不主动出击、积极应对,其影响力就会下降。这种严峻的竞争环境要求广播媒体行业大力提倡竞争文化,引进内部竞争机制,提升对外竞争能力。

北京电台目前实行了节目竞标、岗位竞聘,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氛围,促进了电台员工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协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节目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提升了个人、团队和电台的竞争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唯有倡导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才能不断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

5.服务文化

广播是资讯、娱乐等服务的提供商,服务对象有政府、听众、广告客户和广告代理商。

受众是广播电台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服务文化要求广播媒体以受众为本,把受众的需求放在首位,以受众是否喜欢、受众是否满意为评判节目和服务的重要标准。为此,广播媒体要以受众为关注焦点,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研发、制作更多更好的听众喜爱的节目,丰富广大听众的精神生活。

服务是广播媒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服务文化要求广播媒体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党和政府服务、为听众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通过广播节目、听众热线、广告服务及产业延伸等多种形式,充分体现广播媒体在经济社会中的价值。

为了给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超值服务,广播电台必须坚持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相结合的路子,进一步推动广告经营、数据调查、品牌推广、节目制作、人才竞争等方面的市场化进程,形成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化格局,通过打造市场竞争力保持广播媒体社会影响力。

6.和谐文化

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谐的今天,广播媒体担负着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重任,这也要求广播媒体加强自身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不是不要竞争,和谐不是一团和气。广播媒体的和谐建立在广播事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体制机制,不断调整节目、广告经营、人力资源、市场经营的策略,才能为建设和谐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上下一致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用共同的文化信念打造和谐广播,和谐电台。通过建立内部和谐文化,增强广播电台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广大广播人为广播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篇4:排队文化:秩序的上海

奥运将至,北京从今年年初起把每个月的11日都列为“排队日”,希望借此提高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举措固然是好,然而细想来,“排队日”的这种说法非常露怯,因为排队本来就应该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常态,而“排队日”却把这种行为给特殊化了。

办事按序排队,是一个人自觉、自律、自尊的象征,也是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那么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在这一点上做得如何呢?

人的一生是排队的一生

文/白水心

据严谨的德国人精确统计,人的一生用于购物娱乐的排队时间累计大约十八个月。不过我估计中国人用于排队的时间要大大高于这个数字。外国人排队稀疏、有序,所以用时较少。国人排队粗壮、稠密,断不了还有个加塞的,故耗时很多。

在中国什么都可以排队,排队应该算是美德之一。不过,现在的排队已然不仅是传统意义了。细细想,人的一生是排队的一生。没有经历过排队的洗礼,人生就不会完整。

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了排队历程。过去孩子一出生,在育婴室里,护士们会把你们排成一排,编上号码。到了哺乳时间,手拎腋夹地不顾你的感受。现在母婴同室,总算可以免掉这一队了。

抱子歸家,要定期去保健站打各种疫苗。孩子们吱吱哇哇地排满了一屋。看来繁荣祥和的最直接体现就是出生率了。

上幼儿园要排队,吃果果,排排座,通常是前后各一个老师,小朋友还得手拉着手。从那时起人们就开始接受纪律教育。

上学就更不用说了,集体活动、出操、开会、放学、买饭无一例外要排队,不但接受了纪律教育,还要接受美德教育。最让人头疼的是学习成绩要排队,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出人头地。社会的舆论、考试的压力威逼着学校不得不进行成绩排队,尽管教育部门明面上禁止这样做。大家的眼睛都觊觎着第一名,可第一名毕竟只有一个。要求孩子考第一的,自己上学时未必第一。结果是大部分孩子苦不堪言。

好容易长大成人时,排队的麻烦又来了:工作业绩要排队,量化考核,竞聘上岗,末位淘汰,搞得人们身心憔悴。评职、晋级、分房都要排队,论资排辈,粥少僧多,肉少狼多,打得人们焦头烂额。

结婚也得排队。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喜事,岂可等闲视之。看皇历,选良辰。中国讲究三六九,于是逢六逢九结婚扎堆。为图个吉祥,登记、拍照、接亲都得排队。若参加集体婚礼,连拜天地也得排队。

也不知是中国人口众多还是服务网点太少,反正排队见诸于生活的各个领域:上医院挂号、诊断、检查、交费、取药各排一次队,恨不能把你排虚脱了。出行坐地铁、火车、飞机要排队,还得一溜小跑。超市购物要排队,银行存钱要排队,人死了火化也得排队,就连三流歌星演唱会也要排队。

排队也要分主动和被动,有些排队是不得已为之,有些排队是人孜孜以求之。还有靠排队发财的黄牛们。

经常有媒体报道:上海楼市彻夜排队;北京油票排队抢购;报考公务员排成长龙;购车新款车加价排队;酒楼白吃三天火锅众人排队;最可笑的是给一贪官送红包也要排队……

最可怜的排队是百姓心甘情愿的排队,超市促销一斤鸡蛋便宜二毛钱,限购十斤;一桶油便宜五元钱,限购一桶。于是,可怜老人们为了两元或五元钱,天不亮就守候在商场门口,任风吹雨淋。

也有不愿意排队的。我活了半辈子才看明白,不排队的都是“人物”。咱也理解,人家不是没时间,是丢不起人。

当然,还有另类排队。领导开会要排次序,这也是一种排队。你不见水浒寨中,草莽英雄们也要排座次?大家心知肚明,谁应该走在前面、谁走在中间,谁应该坐在哪个位置,不得谮越。开会重要的就是排座位,座位排好了,会议已经成功了一半。另外,官场中站队一词另有寓意。

国人习惯于排队也不习惯排队。习惯是因为无奈,不得已而为之。不习惯是因为基因,人的劣根性使然。汉字中三人曰“众”,不得不心悦诚服象形文字的魅力,“众”分明就是人挤成一堆。呵呵,人多嘛,就得挤。

我从小练就了一身挤公交车、挤电影票、挤豆腐的硬功。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这项功能越来越退化了,更习惯于排队了。那天,一个女士和我胡侃,她说:“我最喜欢你了。如果网恋的话,那我就恋你吧。”

我嘿嘿一笑:“后面排队去!”

上海,秩序之城

文/何菲

1.扫描

时间:2007年深秋某日15:38分

地点:淮海路第二食品商店门口

队伍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拿着正牌LV包包的时髦女郎。近前一看,原来是在购买新出炉的鲜肉月饼。更牛气的是,店门口赫然写着告示:每人限购30只。

时间:2007年深秋某日18:05分

地点:地铁人民广场站

一辆列车刚刚驶离,车站上的人流又开始慢慢聚集,3分钟功夫,安全线后已经排起了长队,能清楚分出候客区和下客区。

然而列车开门前的瞬间,排队的乘客迅速散开,堵住了整个车门,车厢里准备下车的乘客纷纷皱起眉头。车门打开,里面的还没来得及下车,外面的已经挤了进去。原本可供两三个人同时下车的下客区,现在成了一条羊肠小径,乘客只好一个接一个侧身出来,还不时被挤进来的乘客阻挡。

时间:2007年深秋某日9:12分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

长长的雅思报名队伍从东校门排入,西校门排出,中间还绕着大花坛转了一圈,热门程度可想而知。有老师透露,早的报名者据说半夜就来等位了。

时间:2007年深秋某周六21:50分

地点:乌鲁木齐路“钱柜”KTV

记者与同伴来此消化晚餐,提前一天预定,被排到了22:00。等待的时候,大厅里已经坐着、站着N拨人,排队等待唱歌。

时间:2007年深秋某日14:42

地点:淮海路陕西北路口

在淮海路百盛那个著名的十字路口,行人照例为打扮入时的潮人、型人。路口人车流量极多。此刻的交通指示系统,刻意让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车辆全部“吃红灯”,整个十字路口一下子就成了怎么走都OK的安全地带。那几十秒里,车,全变静止,人,悉数列队走动。你能真切地感觉一种属于国际大都市的井然有序的流动感。

2.排队精神,上海制造

磁卡和投币

北京几乎每个公交车的车站,都会出现穿着黄色制服、摇晃着小旗的大妈大爷。这种类似的“排队”协管员,在上海很少。为什么?这和上海公交车绝大部分使用IC磁卡和投币有关。“刷卡”总要一个一个刷,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让大家自觉排队的作用。而北京的公交车上售票员相对来说还是较多,乘客们的心态往往都是:先挤上车再说,没有“刷卡”或“投币”这个动作的过滤,很容易在车门处造成一拥而上的险情。

站队和坐队

上海公交车起点站的排队也分两种:站队和坐队。站队比较好理解,坐队很有“上海制造”的原创精神。别误以为坐队是让你“坐”着排队,而是排队后上车才能“坐”着。

乱穿马路的“门槛”很低

上海,乱穿马路的“门槛”很低,而且越是市中心,路口越多、道路越窄,所以“过马路”协管员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为了使这些工作人员事半功倍地维持交通,在徐家汇、淮海路上的一些重要路口,会有一些类似西餐厅才会用的展示菜单的精致支架,上面写着宣传排队等红绿灯的广告语。

上海人:

我们热爱排队

上海滩排队风

文/无尘

有老年朋友说起过去的上海滩排队风,一针见血:这是因为经济紧张嘛。的确,在贫穷的计划供应的年代里,买米买油买布等等都要排队。排好队,好排队,排队好,简直成了那个时代的标志。一见有人排队,人们通常的表现是赶紧跑去挤,生怕漏掉点什么好处。

但现在,如果你来上海,依然会看到这里排队那里排队,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比比皆是。假如你是个中学生,一定在音像公司门口排过队;是个家庭主妇的话,一定在早点摊前排过队;即使你很绅士,也不得不在厕所里排队;那必胜客门口,黄昏时分总有人孜孜不倦地排着队。

到城隍庙玩,最怕女儿提出要吃那该死的小笼包子,队伍长得一眼望不到头,而且几乎天天都这样。很奇怪为什么老庙里,不多开几个小笼包子的卖点呢?也许是寸金寸土的原因吧。有一次我就足足排了一小时,女儿在一边给我打气,告诉我这是练耐心的好机会,切莫错过。

人们是如此喜欢排队,这不是件好事么?然而,竟然有人利用人们热爱排队的风尚,弄虚作假,愚弄百姓。最近某日上班途中,我见一队伍排得井井有条,足有两里长,开摩托经过队伍前头,仰视,一长幅标语高高挂起:上海第一镇第一大楼盘——某某苑今日开盘。我心想:乖乖!广大人民真有钱了,又不是市区,这么高的价位,队伍竟也排得那么长。心里真为我们的国家高兴。一到单位却听同事说,原来是房产商雇人排队,哄抬房价,追求一种虚假声势,装点门面的效果。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看病排队,有时真的是急病碰着慢郎中,病人们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可也得排队呀,却总见那么多开方便之门的。特别是星期一,这一天长长的队伍总不见缩短,原因就是有那么多医生要帮亲戚朋友先开药为快,能奈他何?有一次,我就听后面排队的某個人恶毒地诅咒道:不知将来去那个地方报到,就是那个“总有一天等到你”的地方,是不是也讲究先到为快?

所以不管怎么说,排队总是件好事。你去看,银行,股市,车站,书店……更看那排队找偶像歌星签名的阵势,少男少女们起早摸黑的,似乎全中国的先锋少年都上这儿来了。排队之风欣欣向荣,有秩序地排队领钱,炒股,上车,买书签名,令人感觉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确越来越高。这样的景象多好啊,我们热爱排队。

排排队,生宝贝

文/Lina

小心避过了金猪宝宝的热潮,却一不小心迎头撞上奥运宝宝的大军。根据网络提供的信息,准妈妈选择了地处血拼黄金地带的国际妇幼作为最后的生产医院,想一想以后几乎一年的时间都要经常出没在那里,像流水线上的一枚零件一样接受这样那样的检查,那么医院周边如果有无穷的琳琅的商铺的话,对自己也算是一记体己的安慰了。可是,又根据无所不知的网络提供的信息,在这个医院建生产联系卡的过程将是漫长的,而比过程更漫长的是建卡前的排队。话说这建卡的号头每天25个,5点以后到的基本没机会。而这个辰光哪家能让大肚皮来排队呢,自然家家派出老公来冲锋,于是其火爆程度不比早两年排队买房差,日日清晨都有一队年轻男人哆哆嗦嗦地排在妇幼医院的大铁门外,风景独特;而传说每天排第一的那一位,一准儿都是通宵蹲守的。

于是把准爸爸拉来看攻略,这一位一听是攻略眼睛先亮一亮,然后反应过来不是电脑游戏,顿时很不屑,认为去给医院交钱生孩子即使不被夹道欢迎,至少也不至于弄得如此气氛紧张;指给他看前人的历历血泪史,他将信将疑,说,也许那是因为金猪宝宝的原因吧,我们这一轮,不可能那么夸张的。说归说,心里总还是有阴影的,于是真正去建卡那一天,准爸爸还是5点就起了床,怀着自以为足够早的笃定的心,对陷在孕初期的绵绵睡意里昏天昏地的准妈妈关照到,你早早起来哦,我先去挂了号就通知你。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在两个半小时以后接到准爸爸沮丧的电话,“你不要起床了,我没有排到号……”

事后闲聊与办公室里准妈妈预备役的姐妹们听时,人人都当作故事一般,然而要不是这一次亲身经历了,恐怕自己也要当作是夸张传言来听的,且不说“据攻略说”挂到了建卡的号只是以后漫长的排队生宝宝之道路的起点而已——以后的每一次检查,从门诊诊疗到抽血到B超都有漫漫长队需要等待;就这入门级的一次非常体验,就已经给毫无经验值的新手准爸爸妈妈们一个大大的下马威了,生宝宝,果然不是有爱情再有结晶这么曼妙的事儿啊。

其实,就算是医资有限需要每日限量名额的话,为什么不能做一个网络上的预约程序呢,大家在家里各自申请了,然后医院里提前排好每天的预约号,持号前往,是不是会大家都便利些?当然这些都是私底下自己想想的,大都市里生活不易,各家都有各家的难处,总之,如此排队盛况,80后的准妈妈凭票买粮没见识过,通宵买房没见识过,这回生宝宝,总算赶上了。

银行叫号机和爱的号码牌

文/小爱

听说最近银行排队困难,果不其然,今天早上去了一趟徐家汇的交通银行,就见到银行里面围满了人。我胆战心惊地领了个号码牌,37号,前面还有30人!而服务窗口就只有3个。我无奈地挤进人群,见缝插针地找了个座位等待时间的消逝。

我手里拿着号码牌,眼里看着显示屏的号码数,静听叫号机的提示声,脑海里突然想起孙燕姿的《遇见》:“我听见风来自地铁和人海,我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

虽然在银行排队是很困顿和无奈的事情,但只要有耐性,我的号码牌总会被唤起。至少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办理业务。然而,在爱情的世界里面,到底有没有爱的号码牌这样神秘的东西?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的爱的号码牌是多少号?我还有多少个明天可以等待?

“我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终有一天我的谜底会揭开。”原来除了爱的号码牌,我还需要一些美丽的意外。那么爱情到底是理性的有规律的排队行为,还是纯属意外?有没有人可以回答?

幸福是相同的,不幸是不同的。拥有爱情可能只是幸福的一个条件,那么没有爱情又是不是属于不幸呢?又或者是我还没有领取我的虚无缥缈的爱的号码牌呢?在人生的路上,我还要等候多少个号码牌呢?

“请37号的顾客到3号窗口办理业务!”。银行的叫号机最后还是打破了我的胡思乱想。我猛地一醒,大步上前。

人民在排队买什么

文/刘莉娜

周末和老妈去兜徐家汇,远远看见哈根达斯店标一角,勾起馋虫来,遂逐美食而去。走到跟前,却看见门口居然排着弯弯曲曲小队伍。也知道近年来有些高档点的食品店为了让店里的上帝吃得从容不迫,又不见得有觉悟从寸土寸租金的店堂内辟出大块舒适空间来给顾客等待,所以只好让还未落座的准上帝们受些委屈,店门一关,眼不见为净,让大家都在大门外面排一条长队,如此店堂里也看着明亮宽敞井井有条;门外的虽然暑天寒天客人是苦了点,可是人气那叫一个旺啊。国人的美德就是不管受多大委屈,受多了也就习惯了,习惯了也就接受了,接受了也就没有抱怨了,再说这哈根达斯面前的小队初看也不壮大,并且谁叫自己吃心已起呢,拉了不情愿的老妈排到队伍尾巴上,等啊等。

话说哈根达斯毕竟不是老鸭粉丝,前者环境浪漫高雅,音乐朗朗,温度最是适合窝在沙发上吃一勺冰淇淋的,只让人久久坐了不想离开——吃完了一份怎么办?那么再来一份。所以这就苦了我们排在店堂外面的,别看小小的队伍,就是不见缩短的,身后又加入了一对小情侣和一家年轻父母带宝宝的,于是这位置就鸡肋起来,排着没耐心,走也不甘心。此时忽然有小插曲唱响,原来是个看起来很居家的中年大叔急吼吼往队伍前面冲,维持秩序的服务生彬彬有礼里透着上流地说:“先生请您排到队伍后面去。”“先生”挠挠头,嘟囔一句,我就是看看嘛,你们卖什么打折货啊,排那么多人买?

一句话说得队伍里面的都笑了,是啊,以前就见打折的甩卖的摊头面前排长龙一样的队伍,曾几何时,像哈根达斯这样刚登陆上海的时候好歹也算个小奢侈品的,怎么如今也要靠排队才能轮上吃呢?——如此看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确是大踏步向前了啊。再想想每次周末组织聚会前,最难的不是把不同岗位不同地段上班的同学们组织到同一个时间地点去,难的是,预定到一家地段不偏品位不凡当然价格亦不低的饭店的桌位——特别是周五的晚上。有一次周三要预定周五晚饭的豆捞坊的桌位,把它家在上海全部的分店电话都打遍了,家家定满,中山公园店的服务生更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姐,周五晚上的桌位,你最好周一来预约比较保险……好吧,没有预约我们就去排队,一行人六点到达,正是赶上排队大高潮的盛况,就见豆捞坊门前的环廊上曲曲折折的队伍那叫一个蜿蜒,这家采用了比较高端的电脑叫号,银行里那样的,于是小号码条儿打出来一看大家都汗了,前面有近50号人哪,且看看这架势估计都没有人走号空的,可是兴致上来了,又想想是周末,大家就决定排队吧。结果那一天从六点等到八点半,才坐上桌,点菜,上菜,面前的小火锅刚翻滚起来,还没吃得畅快,就十点打烊了,真真是吃饭的时间没有排队的时间长啊。

再说回哈根达斯,既然这是一个有排队有秩序的和谐社会,所以只要我们排队了就一定能吃到。所以我们最终坐进了空气里透着暖洋洋甜丝丝的明亮店堂里。此时,五、六十元一份的冰淇淋哪里还会去想贵不贵的,只想,终于可以吃上了。以前单知道排队买粮买肉买电器,那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生活需求,不得不排;现在呢,也不是少吃一勺冰淇淋就不行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要排队呢?也许是因为在某些小小的区域里,我们的物质要求已经可以被基本满足了,终于可以开始追求精神层面需求了?又也许某种意义上这更是一种意识层面的对自我真实需求的无知和匮乏?——说到底我们排了不短的队花了不少的钱所为的,就真是这么一勺入口既融的甜?

有感于各地排队风

文/吴茗

本人在内地生活四十多年,但离开那里时却不适应排队,因为缺乏这个习惯。记忆中只有在60年代初,每逢买粮买煤时,才会在瑟瑟寒风中排队。那时不论买什么都要凭票凭证,尤其是粮与煤,每家都有一个供应本,因为粮站少(煤站更少),所以每买一次粮,都要起五更打黄昏,到粮站排几个钟头的队才能保证在当日买到,否则次日还得再来过。那时虽然商品紧张,但人们却很自觉、自律,很少有不排队硬挤的现象。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后,这个好现象就不复存在了。不论买什么都靠硬挤,凡此场合,人高马大不讲秩序者先得,自觉自律与老弱病残者只有摇头叹气唏嘘而去的份儿。

香港人排队简直到了“痴”的程度,他们不仅能在公共场合自觉排队,而且不论排多长、排多久,一点怨言都没有,购物、买股票、买车票、搭车、吃饭、旅游甚至进厕所,只要看到有队伍,就会问都不问自觉排在后面。

排队虽然已经成为香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对有些排队香港人还是谈虎色变。那是过年过节,香港大批市民涌到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关——深圳罗湖海关“排长龙”、“打蛇饼”准备返内地乡下会亲度假。每逢此时一个个无不唉声叹气,许多人发誓再也不会在这个时段回内地了,但好了伤疤忘了疼,下次节假日一样打点行李拖家带口去排去挤,没办法,亲情重要。

这次去上海,一口气呆了十几天。同事说上海人喜欢排队,我觉得纳闷。不过马上觉得很有道理。餐馆、商场门口,一长溜人在那儿排着呢,也不知道图个啥,声明不是电影院哦。这要在北京,那个风要吹死你,看谁有心情排队。

过马路最明显了,红灯没灭可过不去,一大帮人排着队在那里候着,有几次我赶时间想硬闯都被协管给拦住了,上海的交通协管员真是一个负责任。想想在北京,经常有人就冲过去了,有时候都不知道协管员在哪儿呢。每天9点左右在国贸那一带最壮观了,都是赶着上班的,于是经常红灯还在亮着,大部队已经集体冲到马路中央了,弄得后面过来的车子走也不是停也不是,这个时候协管员的表情总是很自然,透着几分无奈的自然,想他们也是已经习惯了。

排队是一种秩序,

社会的安排也是一种秩序

文/何怀宏(知名学者,社会学家)

排队

我们在生活中都熟悉了排队:先到者排在前面,自己不插队,也不夹带人。没有这一要求,也就没有了排队。但能不能提出比这更高的要求呢?比方说,要求每个排队者都先人后己,礼让别人。这样,每个排队者就都既要主动让比自己后到的人,也要反过来让比自己先到的人,排队者很快就要乱成一团。情景就像一部古代小说所写的那样,许多客人进屋来,互相拱手作揖,许久却谁都不能落座。这样无形中也就取消了排队。排队是一种秩序(order),社会的安排也是一种秩序。社会对其成员不提出一定的要求是不可能的,那就等于让人们回复到以前的自然状态中去,但如果提出过高的要求呢?比方说要求人人都克己无私,专门利人,我们在此且不谈可行性问题,仅就秩序而言,似乎前景也不可取。

那么,一个人愿意把自己应得的权益让给別人可不可以呢?当然可以,但是,首先这不能作为一种对所有排队者的规则要求,而应是一件由他自己决定的事情,也就是说不能强迫,而只能自愿。真诚的礼让者自然是令人敬佩的,但从人性、从历史我们都可以得到可靠的信息:这样的人永远都不会太多,也许正是因此,他们才显出自身努力的意义。然而,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总还是需要排队,需要排队的秩序规则。

插队

有排队就可能有插队,故而在订立规则时就应想到规则被破坏的可能性。订立恰当的规则是一个方面,考虑规则可能遭到破坏的预防是另一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要合起来才算完整。

想一想,我们平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自己也容易插队呢?一是在队形很不明朗的时候,一是在插队现象明显增多的时候。当一个队形非常清楚、明确地区别于其它队形或不排队者,并有颇长一段队伍都保持这种形状,也看不到有人插队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按规则排队的。但当队伍纠缠不清,队形若有若无,排队者若即若离,尤其是看到有人插队:一个、两个,当数目达到某一限度时,人们就可能由抱怨、愤怒转到自己也一拥而上了,这就意味着排队的解体。

那么,从中我们悟到了一点什么呢?防止插队在观念和心理方面的一个基本条件是什么呢?这就是:

一、我们自己知道规则;

二、我们知道别人也知道规则;

三、我们还知道至少大多数人是遵循这规则的;

这最后一点最重要。虽然在一个社会中对基本规范的普遍领悟和对违反规范的察觉决不可能像在日常排队中那样明显,但道理是一样的。

夹塞

在排队时,一个欲夹塞者如果说服了队伍中某一人同意他插入,这时,他要进入队伍,就至少须和两个人发生直接关系——他必须同时站到一个人后面,又站到另一个人前面。而我们都清楚:这时他必定是迅速和悄悄地站到同意他插入者的前面,而决不会站到他的后面。

夹塞者并不影响到同意者前面的人的权益。一般来说,这些前面的人对后面发生的事是冷淡的,他们简直就不怎么往后看,紧挨着他们关系不大。

但夹塞者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损害到了同意者后面几乎每一个人的权益,然而,现在在这个夹塞者与这些后面的人之间有了一个距离,有了一道屏障——即同意者本人。夹塞者似乎并没有直接损害到他们的权益,而且,这个同意者既是一道屏障,同时又还是一个榜样,一种劝导:“你看,我的权益也受到了损害,我接受了这种损害,你们为什么不仿效、不默认呢?”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劝导是否正当呢?可不可以允许这种也放弃一点自我权益的对别人权益的侵犯呢?——当然,这种放弃还不彻底,彻底的话,同意者就必须自己退出队伍,而让夹塞者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而且,如果他只让一个人站到他空出的位置上,这一行为无疑是可允许的,甚至是可赞扬的,因为这只损害到他自己的权益,并没有损害到其他人的权益。

但如果他让两个或更多的人站到他的位置上呢?或者像前例所见,他并不走开,而让那夹塞者站到自己前面呢?

结论无疑应当是否定的,即这种事是不应当允许的,因为它不仅损害到同意者的权益,也损害到他人的权益,而同意者是没有权利为他们做出选择的。如果他代他们选择,他也就损害到他们的权利了,且不谈这种行为的泛滥有使队形解体的危险。

篇5:校园廉洁文化广播稿

最近我们学校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校园”,学校把廉洁教育作为我们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各个班级通过班会课等让廉洁教育进课堂,培育大家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加强学校的廉政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落实“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争取每个人都成为正直的人,170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节俭廉洁手抄报比赛”、“廉洁文化知识大比拼”、“背诵廉洁警句比赛”等。

广播稿二:

“廉洁文化”专题讲座在多媒体教室举行

篇6:校园广播稿「文化篇」

大家好!

尽管“安庆四中校园文化周”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在这几天中,我所看见的,我所感受到的,至今仍令我激动不已。

在七年级的演讲比赛中,尽管我没有亲身来到现场,但我完全可以想象出,当时比赛中和谐的气氛。选手们一个个毫不怯场,在讲台上饱含着激情来进行演讲。他们知道:“比赛不是最重要的,参与才是第一位的。”

在地画大赛中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每个班派出三五个绘画能手在地上一起去完成一幅美妙的`画稿。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也为了班级的荣誉。看着他们的认真劲儿,那众志成城的势头,仿佛他们在完成一项庄严而又伟大的任务。

而在刚刚结束的“元旦文艺会演”中,我则真切地看到了师生之间,其乐融融,共创美好明天的和谐场面。平日认真授课的老师,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今天,在同一个舞台上,他们一起表演,一起带给我们完美的视觉、听觉上的享受,一起与我们同欢乐。浓浓的师生情谊,尽显无疑。

篇7:文化艺术节广播稿

一、“低碳环保——手抄报(绘画)比赛,主题:低碳、科普、环保,

活动时间:10月28日(本周五)下午第一节,参加年级:3—6年级

二、硬笔书法比赛:主题:本学期本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

活动时间:10月31日上午第一节

参加年级:全校

三、变废为宝——手工艺品制作主题:体现环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制作成手工艺品或是制作成可再次利用的实用品。

活动时间:11月11日下午第一节

参加年级:全校

四、想唱就唱——校园十大歌手大赛主题:参赛歌曲内容要求健康向上,抒发爱生活、爱校园、爱祖国之情。

活动时间:11月18日比赛

参加年级:全校

五、语言艺术比赛(评书、快板、相声、小品、课本剧每班任选一项参加比赛)主题:以文明、礼仪、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充分展现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活动时间:11月25日下午第一节学校舞台比赛

参加年级:3——6年级

六、快乐智多星——环保时装秀主题:以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体现环保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时间:12月2日下午第一节学校舞台比赛参加年级:1——2年级

篇8:自驾文化打造汽车广播品牌形象

在拥有稳定听众基础和良好发展空间的大环境下, 汽车广播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 发展迅猛。自2006年7月FM95.4昆明电台汽车广播开播, 揭开我国“汽车广播时代”帷幕。2009年开始, 全国越来越多电台从其他定位转型为“汽车广播”, 其中“音乐频率汽车化”成为一大趋势, 而都市广播、生活广播等也纷纷看中汽车广播市场, 节目中加入大量汽车元素。在广州地区, 除了羊城交通台、广州交通台、广州汽车音乐电台、城市之声爱车1036等四家旗帜鲜明以交通汽车为定位的电台外, 还有不少电台虽然没有交通汽车定位, 但在节目设置上专门设计了不少为私家车主服务的节目, 如珠江经济台《车乐汇》、广东电台音乐之声《车载生活》等, 大家都欲在汽车广播市场分一杯羹。广州地区汽车交通广播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以专业汽车频道为定位, 针对目标听众设计自驾活动

频率定位表现着自身优势, 以私家车主为主要受众群体、定位为专业汽车频道的电台, 应该抓准自己的目标听众, 为私家车主提供全全方位的贴心服务。电台属于公众媒体, 如果能经常组织车主自驾车出游, 既能增强电台在移动人群中的知名度, 同时又能为广大车主提供学习、交流、自驾游的平台, 吸纳这些听众成为忠实拥趸, 提升其忠诚度。

以广东电台城市之声为例, 频道自2012年中从综合城市频道转型为服务于私家车主的专业汽车电台。除了在频道包装、节目设置、线下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外, 还重点打造“驾游广东”自驾活动, 使之成为该频道的一面旗帜, 深受广大车主欢迎, 成为车主们选择该频道的重要因素。

自驾活动特色鲜明, 着力打造特色自驾文化

对于车主来说, 选择电台组织的自驾, 首先是信赖电台作为公众媒体的公信力, 其次会看自驾活动是否有着足够吸引力, 价格是否在接受范围。城市之声爱车1036在启播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举办了“万升汽油大派送”“风驰电掣电动汽车体验日”“车迷小小奥运会”和“驾游广东”等多个特色自驾活动, 在车主中反响较大。其中又以探寻广东文化、享受自驾乐趣为宗旨的“驾游广东”深受广大私家车主欢迎。“驾游广东”以自驾、寻源、探秘、美食为主线, 组织听众、车主自驾车前往广东省内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的地区开展自驾游。先后举办了“从化文化美食之旅”“凤城美食文化之旅”“亲亲果园植树活动”“寻找最美花都”“IMAX科幻零距离”“万紫千红缤纷从化行”等自驾, 通过一系列的提前踩点、电台全天候滚动报名宣传, 每次活动都有数十台车以及过百车主参与, 在私家车主听众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反响很好。

精心设计自驾路线, 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总结自驾活动得到听众热烈响应, 主要是自驾活动符合现代人喜欢旅游、享受自驾乐趣的心理, 特别是符合车主不用操心行程安排, 全部有组织者搞掂的心态。同时, 行程设计有特色也是自驾活动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象“凤城文化美食之旅”, 我们带听众前往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生产基地和著名顺德小吃伦教糕生产作坊, 对听众的吸引力显然很大。自驾行程中还设有丰富多样的主持人和听众互动内容, 送出奖品等。此外, 主持人亲自参与自驾, 并在节目中展现自驾全程丰富多彩的内容, 形成良好口碑。

当然, 自驾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 所以整个活动的精细准备、各项组织和实施到位尤为重要。从策划开始, 就要提前熟悉线路、提前踩点, 甚至多次踩点, 做好方方面面的充分准备工作, 考虑越细越好, 如景点、饭店的停车场是否足够等都要考虑, 还要有突发情况应变、应急处理方案, 如天气突变、车祸应急处理等。此外, 为了活动活动安全顺利开展, 频道引入旅行社合作, 不以营利为目的, 参与活动者均购买保险, 保障听众的权益。

从自驾到试驾, 结合汽车厂商运营, 取得可喜成功

每年各大汽车厂商新车不断上市, 为试驾活动提供了众多选择和可行性, 也对希望购买、更换汽车的车主形成了莫大的吸引力, 同时为车商、4S店提供了更也展示新车性能、提供。试驾活动通过让汽车品牌提供自驾车辆, 组织听众报名到4S店参与试驾评估, 由4S店从中挑选合适、或有意购买、更换车辆的车主参与当天试驾, 体验新车驾驭乐趣, 行程安排车主感兴趣的玩乐内容, 试驾+旅游的新奇体验, 使试驾活动方案自推出就吸引汽车品牌兴趣, 投入广告和车辆赞助支持试驾活动的实施。可以说, 从车主自驾到和汽车厂商合作开展试驾活动是城市之声爱车1036打造汽车品牌活动的又一成功案例。今年12月, 和上海通用别克品牌合作的“全新君威南沙试驾体验之旅”成功举行, 车主通过报名由4S店挑选后免费参与全程试驾, 反响非常火爆, 不仅为车主听众提供了很好了解新车的平台, 也为汽车厂商提供展示新车性能的好机会, 达到三方皆羸皆大欢喜的结果。

总结

总之, 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摸索, 在如何打造特色汽车文化、树立汽车广播形象上, “驾游广东”活动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对于提升频道形象贡献很大, 很好地塑造了汽车品牌形象。而汽车广播在频道形象、节目设置、线下活动等方面如何做得更出色, 如何通过系统工程着力打造汽车文化品牌, 我们的道路还很长。但无论如何, 我们都相信汽车广播电台前景辉煌, 汽车广播大有可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排队文化广播稿】相关文章:

排队时间05-05

排队理论05-26

企鹅排队教案04-07

排队反思作文05-12

教育随笔我会排队05-22

排队作文600字05-25

小班数学水果排队04-07

文明排队礼让先行07-18

排排队教案04-09

《排排队》教案04-11

上一篇:电商年度总结下一篇:警衔晋升培训心得体会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