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无处不在小学生作文

2024-05-11

爱无处不在小学生作文(精选6篇)

篇1:爱无处不在小学生作文

“爱”无处不在400字作文-“爱”无处不在小学生作文

爱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爱的气息。当一米阳光照在墙角缝中,一片新的绿叶冒出了头,这是爱的力量;当母亲把怀胎十月的我们艰难地生下,自己却十分痛苦,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爱的力量;当世界出现奇迹,这也是爱的力量。爱是什么?爱是不需要言语,而在默默付出。它让世界照亮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一直在我的身边伴随着我成长,他们只是在为我默默地付出,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这是什么?这就是亲情,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和母爱。亲情是温暖而透明的,它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身边,我看不见它,可我却能感觉到它的温度。小学生作文 wwW.

人的一生,会结交很多的朋友,朋友之间的友情也是爱的力量。友情真的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玉石俱焚,摔得粉碎。但是,友情也很坚强,它就像一块有强大磁力的磁铁,即使摔得粉碎,只要拉进一点点的距离,马上就会拼起来。但是,一旦粉碎,再怎么拼也还是会有伤痕,那是心里的伤,无法愈合。友情如此脆弱,但其中却蕴藏着无限的爱。

人生漫漫长路,需要艰苦地走下去,在这坎坷的路上,每一个角落都散发出爱的光芒。作文

爱,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语言,只需要无怨无悔的付出。

篇2:爱无处不在小学生作文

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半都要到校,我每天上学都没迟到过。妈妈夏天五点都起来给我做早饭,等我上学以后妈妈才去做家务和干地活,冬天,天还没亮,妈妈都起来了,然后就送我上学,再回来做家务。

老师和同学,更是给了我巨大的帮助和无私的关爱。

篇3:爱无处不在小学生作文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一次抱母亲》。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课题。 (师半蹲着、倾斜着身子, 边写边述) 这个“抱”要注意右边的写法, 横折钩要小, 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 要为它留出位置。“母”字要注意笔顺, 点, 横, 点。“亲”字第二横要长, 下面横要短。

师:喜欢于老师写的字吗?

生:喜欢。

师:很认真是吗?写给人家看的字, 我是一点也不敢马虎。

【评析:在小学生中, 写字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 当与要求不严, 训练不实有关。要让学生写好字, 光靠写字课是不行的。于老师指导、示范写字, 意在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的意识。这个做法, 值得称道。】

师:预习了吗?

生:预习了。

师:任何学科都要预习。通过预习, 你有哪些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明白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师:通过事表现了什么?想一想。

生:通过一件事表现了母爱, 也说明儿子很孝顺。

生:我知道母爱是无私的, 是伟大的。

师:这样说就比较具体了。

生:我对“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知道每个母亲在子女面前都不愿露出自己的短处, 所以我们要学会体谅自己的父母。

师:会读书。想想, 是短处吗? (师等待)

生 (若有所悟) :没有一个父母愿意让子女看出自己的困难, 发现自己的难处。

师:用词准确, 体会很深刻。

生:每个母亲都不愿自己的子女受苦, 情愿把苦自己来受, 这就是母爱。

生:有一种爱是不可泯灭的, 那就是母爱。

师:这是诗一般的语言。

生:这篇课文通过抱母亲这件事写出了生活中最真实的母爱。

生:母爱是一本伟大的书, 是永远读不完的书, 我们要一直读下去。

师 (肯定地) :要读一辈子!你们预习的收获很大, 很多。不过刚才同学们都说得比较大, 比较远, 现在谁来说具体一点?

生:作者认为他母亲有100多斤, 但实际上他母亲只有80多斤, 所以说他对母亲了解得太少了。

师:好, 这叫具体。通过读课文, 你知道母亲最重的时候有多少斤?

生:只有89斤。

师:嗯, 没有100多斤, 是89斤。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数字, 但你通过读课文已经记住了, 并且说得那么清楚 (板书:89斤) , 很好。她通过读书知道了母亲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母亲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 就连他长大了挑一点柴火都不让。

生:作者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流泪了。

师:是啊。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具体了。通过预习, 字都认识了吗?

生 (齐) :认识了。

师:好, 我来检查检查, 先写一个好认的字。 (板书:越) 读。

(生齐读:越)

师:“越”在课文里和哪些字组成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抬起手来, 一起写“岭”字 (板书:岭) , 下面写“翻”字, 认识吗?

生:认识。

师:谁能说说“越”字的意思。

生:“越”是“超过、翻越”的意思。

师:还有谁猜猜?

生:“越”就是“跨”。

师:你查过字典吗?

生:没有。

师:那怎么讲得那么准确啊?“越”在字典中有7个意思, 在这儿做“跨”讲。翻过一道道山, 跨过一道道岭, 就是这个词的意思。再写一个字, 这个字很难, 如果这个字读准了, 其他的就不在话下了。 (板书:疚)

生 (读) :疚

师:再读。

生 (读) :疚。

师:它和课文里的哪个字组成了什么词?

生:愧疚。

师:现在写“愧”, 注意竖心旁, 先两边后中间, 再读。

生:愧疚。

师:再读。

生:愧疚。

师:谁知道愧疚的意思?

生:内疚。

师:那“疚”呢?

生:我觉得是后悔的意思。

师:不作后悔讲。

生:心里有些难过。

师:有难过的意思, 但不全面, 再好好想一想。

生:我觉得应该是自卑。

师:没有自卑的意思。

生:就是过意不去。

师 (耐心地等待着) :也不准确。

生:我觉得应该是内心里难过、伤心。

生:我刚才查了字典, 是指做错了事, 内心很难过, 很惭愧。

师:好吧, 我告诉大家, 单讲“疚”就是不安, 心里不安, 也有难过的意思。愧疚是惭愧不安, 懂了吗?

生:懂了。

(师指“愧疚”请学生读)

生:愧疚。

师:通过预习, 课文读得怎么样?能读得正确流利吗?

生:能。

师:通过预习, 谁能有把握读得正确流利, 来读一遍。

(大部分学生高举起了手)

师:这样好不好, 前面的同学用话筒方便一点, 请他们读。你来读第一自然段。

生 (读) :母亲病了, 住在医院里……

师:停下来, 读课题。

(生再读, 句与句之间没有停顿。)

师:读课文要注意停顿, 没有停顿就没有思考, 读书一定要思考 (板书:思考) 。还要想象 (板书:想象) 。看书, 听于老师读一、二、三句。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一句话读完了要停顿, 停顿的时间就给自己留下了思考想象的余地。同样, 一个自然段读完了, 停顿的时间要更长一些, 像说话一样自然。好, 先自己把第一自然段轻轻地读一遍, 轻轻地念, 边读边思考、想象。

(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现在我再请刚才那个同学来读, 看他有没有进步。

(原来那个学生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 注意停顿, 语速较慢。众生鼓掌。)

师:应该鼓掌, 为他的进步鼓掌。他很聪明, 非常聪明, (走到某生面前) 现在你来读第二自然段。

(生较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越读越好。这一段里有句话比较难读, 一是“担子”的“担”读四声, 还有“背 (b侉i) 上背 (b佶i) 着妹妹”。跟我读。

师 (领读课文) :在我的记忆中,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 背上背着妹妹, 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生齐跟读)

师:非常好, 谁再来读第三自然段。

(某生读第三自然段, 全班鼓掌)

师:护士的一个看起来非常不起眼的动作———“把边边角角抹平”;听起来非常平白的一句话———“把大妈放上去吧, 轻一点”, 多细心的护士, 多好的人哪。咱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 读。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请记住看起来平凡但很精彩的这两句话。请你来读第四自然段。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最难读的, 你来。 (又指一生)

(生读第五自然段, 读得很好, 众生齐鼓掌。)

师:通过预习, 字都认识了, 课文读得那么好, 又明白了那么多东西, 我们班的学生很会学习。现在听于老师是怎么读的, 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于老师深情地范读课文, 此时的报告厅安静极了, 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于老师读课文, 随着他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范读, 许多人禁不住流下了热泪。读完后, 台上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评析:“看书, 听于老师读一、二、三句”“听于老师是怎么读课文的”……好一个“一字未宜忽”的初读训练!曾几何时,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似乎在我们的课堂中消失了, 大有讲解、示范是走传统老路的嫌疑。“在小学, 教师的讲解必不可少, 这样学生才能学更多的东西, 尤其是朗读, 要读得好, 读得动人, 好让学生模仿。” (张田若语) 我们知道, 孩子们从看到文字符号到正确读课文,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必然要在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完成, 因此强化初读就成了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 咬文嚼字就是为了咬文, 要咬住文嚼字。对于处在困惑不解状态下的学生, 最好的办法就是“听我读”“跟我读”。做到这一点, 既需要宽厚的文化功底, 也需要教师的悟性, 还需要课前对教材苦苦地探求和思索。于老师这段教学应该是可供我们借鉴、玩味的范例。】

师: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 (板书:煮书) 饭可以煮, 肉可以煮, 书怎么可以煮呢?“煮”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书读熟, 读得遍数越多, 书就“煮”得越熟, 它的味道, 它的意思才能被体会出来。这篇课文如果反复地品读, 对母亲, 我们就会了解得更多更多。所以同学们读书时要静下心来, 潜心读, 静静地读, 用心去读。请大家翻开书, 让我们用心去读。

(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师 (5耀6分钟后) :是不是越读越有味道?只要你用心去读, 就能读出味道。谁再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这位同学, 请你站起来, 看这次读与上次有什么不一样。

(生读第一自然段。于老师点头并板书:赶紧、责怪。读完后众生齐鼓掌。)

师:读得太好了, 有两个词读得特别好, 第一个是“赶紧”, 第二个是“责怪”。母亲病得不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这种情况下, 作者, 也就是儿子, “赶紧”说, 请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我赶紧说……”

(生读:我赶紧说……)

师:“赶紧”, 不仅速度要快, 更表达了一种心情, 儿子对母亲的焦急、关爱的心情, 赶紧说, 说慢了不行, 慢了母亲要动的。再读, 母亲病得不轻, 转身下床……

(生读)

师:再来看这个词“责怪”。先看“责”, 它可以和哪个字组成其他什么词?

生:责备。

师:是的, 责备。在这里是责备的意思。“怪”是埋怨的意思。为什么这里护士不是用责备的语气对作者说话, 而是用责怪?如果护士责备作者, 那就不符合她的身份, 因为毕竟他们素不相识, 她不能责备人家。但是如果仅仅埋怨他, 又不足以表达护士对母亲的那种关心, 那种关爱, 所以这里用了“责怪”, 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的意思。同学们, 这就是我们祖国的语言, 这就是我们的汉语言, 说话、写文章都是要推敲的, 用词要准确。来, 你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面对学生们) 看她是怎么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的。

(生读护士的两句话)

师:这就是责怪。“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读。 (生齐读)

师:谁来读第二自然段?后面的女同学。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板书:重担。)

师:多好!一个比一个棒!请坐下。同学们, 歌德说,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看, 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 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 要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去读“重担”这个词的时候, 它仅仅是指那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吗?母亲肩上挑的到底是什么?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 一边读一边思考, 要和生活联系起来, 这样理解比较透彻。

生:是为了养活一家。

师:是的, 她挑起了一个家庭的重担。

生:挑的是母爱。

师:是的, 她用自己所有的爱把一个家庭的重任承担下来。还有吗?

生:所有的负担, 要喂孩子, 还要关心老人, 还要劳动, 去挣钱。

生:责任, 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是的, 这就叫用两只眼睛看。同学们坐好, 听我说:“哺乳三年娘受苦, 移干就湿卧娘身”, 说的是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 调理汤药不离身”, 说的是孩子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说的是母亲为教育子女作出的巨大的付出;“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说的是儿女即将远行的时候, 母亲的牵挂和照顾。同学们, 这就是母亲肩上担子中的东西, 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 重大的责任, 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啊。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重的担子啊! (讲到这里, 师把“重担”和“89斤”这两个词用线连在一起) 这就是母亲,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 再来看“翻山越岭”, 还仅仅是“翻过一道道山, 跨过一座座岭”吗?请你静静默读, 想好再发言。

生:很艰辛地翻山越岭。

师:这个“翻山越岭”指的是什么?

生:越过一道道难关。

师:是。还有吗?

生:人生的坎坷。

师:是啊, 坎坷的人生, 不易啊。

生:克服一个个磨难。

生:走出一个个黑暗。

师:人生中有无数的黑暗, 无数的曲折。

生:走出生活中的大山。

师:这是诗。走出生活中的大山。好, 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 对“翻山越岭”的理解也就和刚才大不一样了。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的曲折的道路, 是生活中的大山。同学们, 这样读书, 就是煮书, 就是真正用心去读, 就是用两只眼睛读。

【评析:读是语文教学最简单最朴素的教学手段, 比任何一种“新式武器”都要高效。可是书声琅琅, 滔滔不绝, 争先恐后地大声朗读就是真的会读书吗?于老师的阅读方法是朴素的、快捷的、吸取营养的方式。所谓“阅”, 就是用眼看书, 用心想书, 也是静思默想、细品慢析之意。于老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默默读书的“场”, 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你看, 几次学生的心灵感悟和精彩的发言主要是靠默读、潜心吟咏得来的, 于无声处听惊雷呀!】

第二课时

师:好书不厌百回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书, 好不好?

生 (齐答) :好!

师:我们还读第二自然段, 现在谁能把对“重担”和“翻山越岭”的理解通过朗读读出来?找个男同学来读吧。

(生读第二自然段)

(众生热烈鼓掌)

师:什么都不用说, 你听他读, 他把“重担”“翻山越岭”的意思全读出来了。现在谁来读第三自然段?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随机板书:笑, ……?……?)

师:读得多好。再看这段, 当护士夸奖母亲的时候, 母亲笑了笑, 说了两句话。一句是:“提那些事做什么?”另一句是:“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同学们, 请思考, 通过母亲的话, 母亲的表情, 你看出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好好体会, 用心去想, 想好了再说。

生:我看出了母亲对这些事看得那么轻, 认为是她应该做的。

师:是啊, 那你再想, 为什么母亲看得那么轻?

生:母亲特谦虚, 认为这些事不值一提。

生:母亲认为她对孩子的爱根本是微不足道的。

师:微不足道, 不值一提。对的, 但浅了。

生:这位母亲是一位乐观的人。不管承受多大的痛苦和多重的担子, 她都不在乎。这么好的母亲到哪里去找啊。

师 (笑) :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到处都可以找得到, 同意我的看法吗?

生 (齐) :同意。

师:从母亲的最后一句话中你还可以看出什么?

生:她最后一句话也就是在说, 我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

师:这个词要改一改。

生:我说的是它的反义。我们老师说成语可以表达很多种意思的。

师:这么说要加引号, 但是容易让人家误会, 尽量不要用。

【评析: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 他们在很多方面, 更多的时候认识会肤浅一些, 模糊一些, 甚至是错误, 作为教师有义务纠正学生在认识上的不足, 或理解上的错误, 任何时候都不能形而上学。马卡连柯说:“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也要尽量多地提出坚定、明确、公开的要求。”于老师的点拨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又巧妙地纠正了学生认识上的偏差, 使课堂向着幸福的境界进发。】

生:就是说, 为了孩子做什么都值得, 她是母亲中的一员。

生:从母亲的表情来看, 我觉得母亲仍然在隐藏自己的心。

师:隐藏自己的心, 怕儿女担惊受怕。理解得不错。同学们, 这就是母亲, 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谦虚”这个词用在母亲身上都太浅了, 最能表达母亲胸怀的这个词应该是“虚怀若谷”, 听过这个词吗?

生:听过。

(师板书:虚怀若谷。生齐读。)

师:最能准确表达母亲胸怀的应该是这个词———虚怀若谷, 母亲的胸怀像小山谷一样宽广。但是我又觉得这个词还不足以表达。雨果说,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 比天空还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确切地说, 比天空还宽广的是母亲的胸怀!同意吗?

生 (齐点头说) :同意。

师:是的, 这就是母亲。“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是母亲无比宽广的胸怀, 母爱的无私。我想, 每个同学读到这句话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母亲, 因为哪个母亲都是这样的。请你带着对母亲的理解, 对自己母亲的理解来读一读这段话。自由读。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读?带着你的理解, 后面的女同学。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正在这时候, 作者突发奇想, 想抱母亲入睡。开始母亲不同意, 经过护士劝说, 母亲终于答应了。谁来读最难读的第五自然段?

(一生读, 生齐鼓掌。)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是好样的, 感谢你们李老师。同学们, 记住这个词, 跟我写。

(师板书:泪水。生齐读两遍。)

师:作者抱着母亲, 以为母亲睡着了, 但母亲的眼角流下了泪水。思考这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

生:我觉得这是感动的泪水。

生:感激的泪水。

生:我认为是高兴的泪水。

师:还有吗?

生:我认为是喜悦的泪水, 看到子女这么有孝心, 她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到喜悦。

生:我认为是自豪的泪水。

师:自豪。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

生:我认为是甜蜜的泪水, 那泪水是甜的。

生:母亲的奶水是甜的, 母亲的眼泪是苦的。

师:作者仅仅抱了母亲一次。 (指题目“第一次”) , 仅仅抱了一次, 母亲就如此感动, 如此欣慰, 而我们小时候, 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记住这个词:无数次 (板书:无数次, 并将“无数次”与课题中“第一次”连起来) , 当我们把“第一次”与“无数次”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时, 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想好再说。

【评析:对“翻山越岭”“重担”“一次”“无数次”等词语的处理, 正如“提领而顿”, 使得“百毛皆顺”, 教学成了何等美妙的境界!于老师课后风趣地说:“教学中学生不会的地方是不多的, 重点问题解决了, 全篇文章就弄懂了。我主张刨坑法, 反对平推法———像推土机在地面上平推, 有没有问题都平过一遍, 这样必然浪费时间。改用哪里有坑, 就在哪里刨两下的办法, 不是又省力又有效吗?”】

生:我们欠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生:我们为您做得太少了, 母爱真是无以为报啊!

师:报答不了。

生:母亲, 美丽的母亲;母亲, 生病后的母亲;母亲, 伟大的母亲。

师:她在写诗。

生:是啊, 母爱就是那么伟大。

师:此时此刻, 还有比这更好的语言吗?

生:母亲比上帝还伟大!

师:上帝是虚无缥缈的, 而母亲是实实在在的。

生:我爱您, 母亲, 从心灵深处。

师:读了这篇课文, 如果有这样深的感受, 于老师就非常非常放心了, 非常非常满意了。此时此刻, 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发自内心的, 发自肺腑的。

生:好好爱母亲吧, 好好珍惜母爱吧, 不要再让母亲生气了。

师:今天你妈妈来了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让妈妈来听课。

生 (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因为我妈妈没有空……

(于老师摸着学生的头, 轻轻地、长时间地抱住这个孩子, 说:“妈妈忙啊, 担子重啊!”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此时此刻, 我最想说的,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你们刚才背的《游子吟》中的两句诗, 你们猜是哪两句?

生: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师:说得好, 现在一起把这句诗写在课本上。 (板书: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生齐读)

师:本来后面是个问号, 于老师把它改成了叹号。不要问, 报答不了, 我们做儿女的对父母再好, 也难以报答母亲的恩泽之万一!同学们, 我们不光要把这句诗写在书上, 更要写在心上。来, 读———

生 (齐读)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师:此时此刻, 你们知道于老师想说的第二句话是什么吗?

(生摇头)

师:我读了这篇课文, 最想说的第二句话就是, 《第一次抱母亲》深深地感动了我, 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父母虽然去世了, 但我周围还有别人的父母健在, 我要像关爱我的父母一样关心周围的老人, 我要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长时间的掌声)

【评析:一段母爱的真情倾吐, 足以使学生感念一生, 足以成为师者之楷模。于老师同学生同读一篇课文, 同写一个题目, 同吟一首诗歌, 既是老师, 又是朋友。当堂于即时, 倾吐于瞬间, 承于前又启于后, 语宜约而爱宜远, 处处显示着智慧之花蕾, 灵性之闪光。看似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 实乃厚积薄发, 大爱无痕。】

师:同学们, 当我们把课文读完了, 对课文又有了一些理解, 回头看这个词, “愧疚”, 作者没想到母亲竟然那么轻, 心里感到非常难过、愧疚, 现在你对“愧疚”怎么理解?他究竟“愧疚”在哪儿?原因到底是什么?

生:他跟母亲生活了那么多年, 却不知道母亲究竟有多重, 究竟能不能承受那么重的重担。

师:嗯。对母亲这么不了解, 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生:母亲不愿表现自己。

师:所以儿子不了解母亲。

生:母亲给了我们多少爱, 而我们又给了母亲多少爱呢?

师:他说的意思就是这句话。 (指黑板) 来, 读。

生: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对这句诗的理解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掌声应该献给进步者、成功者, 献给自己, 因为我们都在进步。最后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写字, 看看课文的最后几个字。

(幻灯出示:翻、越、疚、吩咐, 重点指导“越”和“疚”两个字。指导过程略。)

师:这里面最难写的、最不容易写规范的就是“越”“疚”。拿出笔来, 做好准备, 写好字的第一步是读帖, 通过读帖来了解每个字的结构, 每一笔在哪儿起笔, 在哪儿收笔, 这是最重要的。先看, 一边看一边书空, 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第二步叫描红, 用钢笔在字上描, 这一步非常重要, 你描多了, 这个字就是你的了。

(学生描红)

师:足正、身直, 两只脚要放平, 背要挺直, 描一遍。描完了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遍, 要照着字帖写, 这一步叫临帖。“越”和“疚”要写两遍。

(学生临写)

师:谁是小书法家, 到黑板上来写一写?

(两个学生到黑板上分别写下“疚”和“越”字)

师:跟于老师写一遍。“越”字, (范写“越”) 这个“捺”要写出变化, 一波三折, 右边的第一笔“横”起笔要注意不要高。“疚”字, (范写“疚”) “撇”要长一点, 有力度, “捺”要有脚。好, 照着这两个字, 再写一遍。

(生写这两个字)

篇4:爱无处不在

路边一棵树张开浓浓的绿荫,向佛祖发出了邀请:“出家人呀,请在我的树阴下稍做停留吧,现在正是晌午,太阳太毒了!”

佛祖想了片刻,果然坐在树下歇息。佛祖对这棵树讲道:“我是佛,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相通,所以能听到你对我的召唤。为了感谢你让我在你的树阴底下乘凉,现在你有什么难题化解不开的,可以尽管来问我。”

路边的树说:“佛祖呀,我已经在这里生长了千年了,可是却并不快乐,因为我不能像世间的凡人那样感受到爱的存在,我好孤独呀。你看那些匆匆赶路的行人,他们听不到我的召唤;即便有人坐在我的树阴下纳凉,他们也不会微笑着向我表达他们的谢意;你再看那些在田野上奔走的野兔,还有那些在我的枝干上嬉戏筑巢的鸟儿,它们都在享受着快乐,可为什么只有我,孤孤单单地在这里矗立了千年,这一切难道只因为我是一棵树吗?”

佛祖对树说:“树儿呀,让我帮你打开你的心眼,请用你的心眼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吧!”

佛祖轻声念了几句咒语,这棵树的眼前顿时为之一亮:它看到自己身上的每一片绿叶都在吸收太阳光进行着光合作用,抬头看看遥远的太阳,它再也不觉得太阳是个只会放出热量来祸害人的家伙了;风婆婆也来了,当从它身边经过时,它看到身上的每一片树叶都在随风起舞;树低头看看地下,它看到大地母亲正源源不断地通过根茎向它的周身输送着水分和养料;再看看那些在它枝头歌唱的小鸟,它忽然觉得原来那些小鸟是在为它而歌唱,鸟儿们的声音是那么的婉转悠扬、清脆动听……

看到沉浸在幸福中不能自拔的千年古树,佛祖笑了:“树儿呀,现在你能感受到爱的存在了吗?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无处不在的。当然,你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在释放你的爱呀。”

篇5:爱无处不在小学生作文

有人会问:“爱是什么?”我觉得爱就是宽容、是理解、是信任、是真诚、是人与人的相互帮助。

有一次在电视上看见了一则这样的报道:“一个浑身是血的男子,右手正捂着左胳膊向行人求救,可是过往的行人没有一个人理他。这时一位老大爷骑车经过,看见了,二话没说就把这个男子扶上了自己的车朝医院骑去。”事后有人问:“您为什么这样做呢,就不怕被赖上吗?”老大爷斩钉截铁的说:“因为爱、因为信任、因为人与人之间就应该相互帮助。”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感动,这位老大爷就只是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但他的觉悟和爱心是那么的令人敬佩!

记得还有一位长途汽车司机叔叔,他的爱也是那么的无私、那么的伟大,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他被车窗外飞来的金属打穿身体,临牺牲前也不忘自己的`使命,咬牙坚持住自己的剧痛把车在高速上坚持停稳,挽救了一车几十人的性命。比起那些见死不救,假装没看见的人,难道这种无私的大爱是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篇6:爱无处不在小学作文

在面包店里,来了一位老人和两个孩子,那三个人穿的破破烂烂的,因为两个孩子想吃面包了,所以来买面包,因为孩子有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所以给那小的孩子买了一块面包,她们家的经济情况不太好,大的孩子眼睛里含着泪,也想吃,老人看了,又去买了一块面包,售货员还撇了她一眼,大的孩子去给售货员讲理,售货员惭愧的低下头,老人爱孩子,孩子爱老人,让围观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这不是爱?

爱有好多种,有师爱,有友爱,有母爱,有父爱,有陌生的爱……

爱是一杯酒,爱是一束花,爱是一颗星星,爱是一把火,爱是一滴水……爱是什么?爱肯定不是一个,有母爱、父爱、师爱……

上一篇:招生人员辞职报告下一篇:关于岁月如歌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