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2024-04-28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共11篇)

篇1: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就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即”—对所读内容和感发点作必要的交代;“感”是“离”—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感”是“读”互相作用,不可脱节。

“读”和“感”的结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一、研读原文。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二、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联想和引申的材料。

四、读后感的结尾

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结尾,要根据读后感的类型而定。

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没有引人入胜的新鲜想法。这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展不开,主要是没有打有思路。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以上只举了最常见的四种毛病,在写作实际中可能不止这些。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篇2: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对学生进行写读后感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写读后感呢?这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

第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作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常会产生一些体会或感想,把这些体会或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必须让学生明白”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感之间的联系点在哪?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抓住这个点,才能有感而发。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呢?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让学生明白写读后感的一些方法。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写读后感可以采取四步走――引、概、联、点。

1、引――紧扣感点,引用重点句段。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而成,”引“是”感“的支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重点句段。在引导学生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时,部分学生引用了”…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也有学生更进一层,直接引出读后的整体感受――读完这篇课文,我不禁潸然泪下…

2、概――紧扣感点,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并不难。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3、联――紧扣感点,联系生活实际。读后感重在感想,最忌大段大段引用原文,或者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文章流于肤浅,缺乏深度。泛泛而谈,文章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心灵震撼。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呢?联系实际,可以抓住中心,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语言,一边读一边感。比如写《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时,我引导学生: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出现什么幻象?为什么有这样的幻象?抓住这几个情节去深入挖掘,不难发现小女孩多么渴望温饱、渴望关爱、渴望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你们有谁在大年夜跑到大街上去卖火柴呀?你们还幻想吃烤鹅吗?卖火柴的小女孩能上学读书吗?通过启发,同学们感悟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与我们的幸福生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通过引导,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写读后感可以抓住重要情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从生长的社会环境、生活上、学习上对比…)。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着笔;既可以横向比,也可以纵向比。试想想,如果以空间为横轴、以时间为纵轴,形成一个面,拓展思维的宽度和深度,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深入挖掘,何愁写不出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真情实感呢?

4、点――紧扣感点,点明读后感受。一篇好的读后感不仅要有真情实感,还要有时代气息。点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做到首尾呼应;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呼吁,引起读者的深思。一位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倘若卖火柴的小女孩还在,我会把妈妈给我的一个苹果,爸爸给我的一双新鞋,姐姐送我的.一些童话书都送给她,让她也跟我们一样,每天生活在幸福、快乐、美好的世界里…不得不佩服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从他们的读后感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金子般的心。

篇3:写作技巧的思路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因此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 提高写作水平。为此, 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于新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 而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时, 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例如, 在一年级的“借铅笔”练习, 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同学之间借铅笔的过程, 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经历, 以及自己的想象找到写作的素材, 从而完成写作。

第二, 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语文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借助教材的内容, 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 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 教师在讲完成一年级第四组这个单元的内容以后, 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物的作文, 让学生参考课文的描写方法, 完成一个人物的描写过程, 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关注人物描写的手段, 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技巧的掌握。

二、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

(一) 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常常会因为社会阅历有限, 写作素材较少等原因, 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需要在平时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实际的书目或者文章, 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积累素材。不仅如此,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事例, 通过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例如, 教师在讲完《蚂蚁和蝈蝈》这篇文章时,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搜集关于蝈蝈和蚂蚁的图片、资料等, 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动物有深入的认识, 还可以在搜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意外的收获, 像蚂蚁小小的身躯背起硕大的食物等, 有助于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

(二) 摘抄精美的文章词汇

积累素材除了阅读意外, 摘抄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此,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摘抄:第一, 通过作业的形式, 让学生对优美的诗词进行摘抄。为此,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词语及语句的分类, 如写人物外貌的、写风景的、写情感的等, 让学生通过作业的方式对其进行丰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抄选, 并对常见词语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第二, 组织优美选文的评比。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 让学生对自己摘抄的选文、语句等进行分析与感悟, 然后通过班级评比的方式, 激励学生继续摘抄, 从而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单调乏味等问题的出现。

三、方法与技巧的教授

写作技巧与方法是对文章内容的润色, 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重要影响。为此,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第一, 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当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 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容,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 让学生感受优秀文章写作的手法, 以及对该种方法进行熟悉运用, 进而学会如何使用;第二, 练习分类写作。教师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时, 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 让学生进行分类写作锻炼, 从而在某一阶段, 让学生对该类的写作技巧得以掌握。例如, 教师在讲一年教学内容时, 第四组内容与第六组内容都是描写人物的, 教师就可以在某一时间段, 专门锻炼学生人物的描写, 从而让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有一个认识- 熟悉- 掌握- 运用- 升华的过程。

篇4:写作技巧的思路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写作水平。为此,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对于新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而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时,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在一年级的“借铅笔”练习,教师就可以通过为学生塑造一个同学之间借铅笔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想象找到写作的素材,从而完成写作。

第二,利用课本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语文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完成一年级第四组这个单元的内容以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物的作文,让学生参考课文的描写方法,完成一个人物的描写过程,而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关注人物描写的手段,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技巧的掌握。

二、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

(一)丰富学生的阅读量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社会阅历有限,写作素材较少等原因,不能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厌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平时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实际的书目或者文章,从而让学生通过阅读而积累素材。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关注生活中的事例,通过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例如,教师在讲完《蚂蚁和蝈蝈》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搜集关于蝈蝈和蚂蚁的图片、资料等,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动物有深入的认识,还可以在搜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意外的收获,像蚂蚁小小的身躯背起硕大的食物等,有助于学生写作内容的丰富。

(二)摘抄精美的文章词汇

积累素材除了阅读意外,摘抄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摘抄:第一,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对优美的诗词进行摘抄。为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好词语及语句的分类,如写人物外貌的、写风景的、写情感的等,让学生通过作业的方式对其进行丰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抄选,并对常见词语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第二,组织优美选文的评比。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摘抄的选文、语句等进行分析与感悟,然后通过班级评比的方式,激励学生继续摘抄,从而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单调乏味等问题的出现。

三、方法与技巧的教授

写作技巧与方法是对文章内容的润色,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重要影响。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第一,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当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常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优秀文章进行仿写,让学生感受优秀文章写作的手法,以及对该种方法进行熟悉运用,进而学会如何使用;第二,练习分类写作。教师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时,可以将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分类,让学生进行分类写作锻炼,从而在某一阶段,让学生对该类的写作技巧得以掌握。例如,教师在讲一年教学内容时,第四组内容与第六组内容都是描写人物的,教师就可以在某一时间段,专门锻炼学生人物的描写,从而让学生对人物的描写有一个认识-熟悉-掌握-运用-升华的过程。

综上所述,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综合反映,对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影响学生未来成长道路。因此,需要教师能够给予重视,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其将来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5:写作技巧与方法的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年段的作文教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做好中低年段的衔接,写好作文呢?我认为:

一、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他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入手。

首先,在低年级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

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喜爱的东西、事件出发,说说自己最熟悉、最喜爱什么?按顺序说出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用途或者动作、神态等等。可由一个同学先说,然后师生共同补充。再把这些语言用文字写下来。

如:《可爱的》这个题目,题材很广,可以写人、写物。农村学生对于鸡、狗、猪、牛、马等动物非常熟悉,就可写一种动物,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先说出所写动物的大小、外貌、颜色、用途、以及动作,神态。再让学生动手写,这样,就不会出现提起笔无从入手的情况了。

其次,在各种活动中掌握写作素材。平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搞一些小制作,或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然后,将自己做这些事的经过、遇到的苦难、解决办法等说出来,并写下来。这样,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寓观察、想象、表达于操作之中,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积累了素材,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如:《我学会了---》,让学生先动手,然后再进行动手写。我先让学生回家后认认真真地做一次家务劳动,第二天先让学生大家谈谈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好的方法?然后,教室进行归纳总结。再让学生动手写。

二、从教材入手,拓展思维空间

篇6:高考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语文作文的题目大多都是一些节选小故事或是一些名人说过的话,有些立意是很表面的,只要稍微认真读一下题目一般都会看得出来,但是一些立意是藏得很深的,需要认真思考,以及有一些发散性的思维才能看的出来。

深层次的立意写出来的作文是很吸引老师的眼球的,作文的得分就会很高,但是前提是这个立意是正确的,若是写错了就算是偏题分数也会减少!

二、语言优美

华丽的言语是很吸引人的,中国人因为拥有着悠长的历史,对于优美的语言在历世历代都被文人所追求着,这对于很多语文老师来说更是喜欢的。如此可知若是我们在写作时用一些华丽的词语、优美的古诗文是很容易给我们的作文加分的。

三、实例新颖

篇7:调研论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一、调研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调研报告是指基于调查资料,运用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反映调查对象变动的现状、成因、本质和规律,并做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一种应用文体。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报告(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2.特点

⑴ 运用调查资料(情况、数字)来描述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状况。以统计数字以主体, 用简洁的文字来分析说明现象的量的特征及关系。⑵ 其表达方式是以事实、数据来叙述, 在阐述中议论, 在议论中分析。⑶ 其结构一般是先摆数据、事实, 再进行各种科学的分析, 进而再揭示问题、提出观点,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办法和措施。

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有明确的分析目的, 为一定的对象服务, 有的放矢。即针对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满足其相关需要

⑸注重准确性和时效性。准确性是指数字准确、情况真实;论述有理、不违反逻辑;观点正确,不能出现谬误;建议可行,不能脱离实际。时效性是指在领导、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决策之前予以提供,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

二、调研报告与调查报告、论文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写作视点

调查报告:调查过程(对象、时间、方法、内容)+调查结论调研报告:调查资料

论文:理论假设

(2)内容构成调查报告:调查过程(对象、时间、方法、内容)+调查结论

调研报告: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结论

论文:论点+论据+论证

(3)采用方法

调查报告:一般定性叙述+描述统计

调研报告:定性与定量分析+逻辑分析与比较分析

论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

2、联系

运用事实资料

三、调研报告的基本结构

⒈标题

⒉前言

⒊主体内容

⑴ 基本事实(一般统计描述)

⑵ 分析指标和分析方法(一般可以忽略,也可以在附录中说明)

⑶ 基本结论(总体特征、结构特征、趋势特征、阶段特征、关联特征等)⑷ 问题与成因

⑸ 对策建议

⒋附录附表(原始数据以及加工整理过程、方法或模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等)

⒌参考文献

四、调研报告写作的基本要求

㈠ 主题明确且唯一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要分析解决的问题。一篇调研报告,只应有一个主题,文章围绕其进行展开。主题应在收集和整理资料以前确定。

㈡ 标题要确切、简明、醒目

⒈标题的意义

标题也称为题目,是一篇或一部分文章的名称。俗话说:“看人是先看脸,看脸先看眼”。人们阅读文章,第一眼是看总标题,然后各部分(或段落)标题。标题常常是文章或段落中心内容、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文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篇调研报告有了好的标题,可以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调研报告增色。总标题与主题密切相关,是用来揭示主题中心思想的。同一主题,可以拟定不同的总标题,可以在主题确定以后写作之前确定,也可以在报告定稿之前根据中心思想和特色酌情而定。

⒉总标题的类型

⑴ 直陈题。直接标明所分析的问题。如《安徽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分析》。⑵ 论点题。直接揭明主题, 摆出观点。如《遏制房价疯涨要用市场手段》等。

⑶ 设问题。直接以问题形式出现,以引起读者疑问、思考, 刺激读者阅读欲望。如《谁该为A股市场持续下挫承担责任?》等。

⑷ 比喻题。运用比喻手段拟题,通过比喻引人注意, 显得新颖别致、醒目强烈。如《 骨之不强,肉将焉附?——××市投资结构分析》等。

⒊ 标题的要求

⑴ 确切

标题能准确揭示调研的主题思想或段落的中心内容,使人能够从标题中一目了然地看出所分析的基本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要题文相符, 要确切地体现文章的观点, 运用文字要准确, 不发生误解。

⑵ 简明

标题要简明扼要,高度概括, 高度概括, 用简练的文字揭示全文内容。

⑶ 醒目

标题要突出现象特点,用词生动,比喻形象,能吸引读者和影响读者, 引起读者重视。

⒋ 目前拟定标题通常存在的问题

⑴ 缺乏新意

很多调研报告,一般都冠以“对比分析”、“几点看法”等标题。这样的标题,大家可用,年年可用,显不出特色,显得呆板、千篇一律。虽然标题基本上反映了调研报告的内容,但却吸引不了人,使人看了不想再读下去。

⑵ 标题与内容不一致

一般文不对题的情况较少,但标题与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则时有发生。有的题义过宽,有的题义过窄。

⑶ 标题过长,不简洁。

如《我市工业系统资金状况和解决资金不足的意见和建议》,应改为《解决我市工业资金不足的途径》。

㈢)前言(导语)要提出问题,明确分析思路

导语,就是调研报告的开头。文章开头的好坏,是关系全篇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⒈ 前言的基本内容

① 提出所研究的问题(主题、标题所反映的问题)

② 说明分析研究此问题的意义

③ 说明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⒉ 前言的基本要求

① 要抓住读者的心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使读者急于读下去和乐于读下去。

② 要为全文的展开理清脉络;牵出头绪,做好辅垫,主定格局。

③ 要短、要精、要新。

⑶ 前言的写作技巧

① 起笔点题。一开始就点出基本事实。

② 亮出观点。开门见山,提出一个大家关心的问题,引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③ 强调意义。通过议论说明事件的重要性、突出该文章的中心内容和意义。

㈣ 图(表)、模型、文字并用,各施所长

图表直观,模型具体,文字生动,几种并用可以突出调研报告的特点。㈤ 由材料引出结论,观点明确,立论正确

⑴ 材料(含数据、背景资料)要充实、准确

⑵ 结论从材料分析中形成,材料支撑结论

⑶ 观点鲜明

⑷ 立论正确

㈥ 分析全面系统深入

㈦ 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这里指的是正文的结构,就是文章正文的组织、构造,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安排的形式。正文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调研报告的结构,常用的格式有两种:一是,“一情况、二问题、三建议”;二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调研报告的格式应该是多样化的。从形式上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 递进结构

各层意思之间是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地联系。一般又可分为按照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和按照事物逻辑层次展开。

②并列结构

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 各层意思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一般是将所要表述的情况,分成并列的几部分横向展开。如在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时,按照农业、工业、商业等逐部分进行叙述。

③ 序时结构

按事物发展经过和时间先后次序安排层次,各层意思之间是连贯关系。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调研。

④ 总分式。先总括分析, 再逐部分分析;先逐部分分析, 再总括分析。㈧ 数据运用恰当,表述准确,语言精练,语句顺畅

⑴ 运用的指标数据恰当,能够支持观点

⑵ 对于分析数据,必须附以文字说明

⑶ 数据不能罗列太多,要突出重点

⑷ 数据的表述要准确

① 不能把发展水平(可以是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与增长水平、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平均、同比)和增长速度混淆。“增加(减少)到”——指总规模达到多少;“增加(减少)了”——指总量的变化;“增长了”——从相对数说明增长了多少倍或百分之多少;“提高(降低)到”——指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变化所达到的水平;“上升(下降)到”——指相对指标变化所达到的水平;“提高(降低)了”、“上升(下降)了”——指相对数变化了多少百分点。

② 对数字不能夸张或修饰过度。如“××显著增长”,而数据不到1%。③ 要避免使用含糊词语。如“可能”、“也许”、“估计”、“大约”、“大概”等。

④ 注意数据的价格问题。是可比价格还是当年价格。“当年价格”与“现行价格”的异同。

⑸ 语言精练、易懂,语句顺畅

㈨ 结束语要有助于读者明确题旨、加深认识、引起联想

常见的写作方法:

(1)总括全文式

在分析现象发展变化存在问题的成因以后,在结束全文时予以归纳总结,以加强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

常用的词句如“综上分析所述”、“总之”、“总而言之”等概括性词语,然后再把文章前面叙述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概括,使读者进一步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

(2)提出建议式

篇8: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与方法

一、综合性文字材料写作的特点

综合性文字材料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 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要求。总结来说, 笔者认为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全局性。撰写综合性文字材料, 体现领导的决策能力、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 内容多、涉及面广、信息量大, 一般需要站在较高层次, 对宏观形势、企业情况、基层实际等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把握, 高屋建瓴地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意见和观点;或是要对若干工作统筹考虑, 按照某一指导思想和工作主线, 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总结和部署。这是体现材料高度和深度的关键所在。

二是服务性。撰写综合性文字材料, 起草于秘书, 服务于领导, 承载的是领导的观点和意见, 体现的是领导的风格和艺术。无论写得多么天花乱坠、辞藻华丽, 不能切实紧扣形势的脉搏、把握企业的实际、反映决策的意图、符合领导的口味, 都不是一份好的文字材料, 也很难被采用。这是材料成功与否的“生命线”。

三是应急性。撰写综合性文字材料, 经常处于应急状态, 时效要求很高。在短时间内如何汇总各方面基础素材, 并从众多素材中抽丝剥茧, 理清思路和脉络, 快速形成一份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立意新颖、文字简练的文字材料, 不仅需要文秘人员有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更需要平时多下功夫、做好积淀。这是撰写综合性文字材料的“课外功”。

四是多变性。撰写综合性文字材料, 要因人、因地、因时、因事而变, 不能一味地照搬以往、照抄他人。领导层次的不同, 决定材料有不同的思想;发展进程的不同, 决定材料有不同的重点;承载工作的不同, 决定材料有不同的要求;应用场合的不同, 决定材料有不同的风格;面向对象的不同, 决定材料有不同的语气。虽然主题经常变、内容经常变、表达方式经常变, 但不变的是要求实事求是, 符合实际工作要求。这是撰写综合性文字材料的基本原则。

二、综合性文字材料写作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写好综合性文字材料并不容易, 特别是新接手这项工作的同志, 往往遇到综合性文字材料写作任务就头疼, 心中发慌、一头雾水, 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俗话说“文无定法、但需得法”, 通过多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要写好一篇综合性文字材料, 应遵循以下7个方法步骤。

(一) 把握需求, 力求“主旨明”。

分析所写材料的服务对象、目的用途、受众类型、场合背景等分别是什么, 因地、因人、因时说话, 对材料的主题、重点、文风、笔法、篇幅等有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把握, 切忌千篇一律。

(二) 收集材料, 力求“素材全”。

根据材料的需求, 汇总各方面与材料主题和内容有关的基础素材, 搞清楚“手上都有什么货”, 事无巨细, 努力做到事例全、数据准、内容详, 为写好材料储备“弹药”。

(三) 构思思路, 力求“立意高”。

思想是文字材料的灵魂, 好的材料不是“写”而是“想”出来的, “想”是“写”的前提, “写”是“想”的表现, 切忌“脚踩西瓜皮, 溜到哪算哪”。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是谋篇的过程。要对基础素材进行认真的分析、凝练、整合、思考、提升, 并念好“问、悟、借、理”四字经。即:汇报领导问思路;分析实际悟思路;学习各方借思路;集体研究理思路。通过抓“点”、联“线”、扩“面”、构“体”, 形成材料的思路和脉络。

(四) 列出提纲, 力求“架构清”。

列提纲就是把思考的腹稿具体化的过程。从大小标题到各个标题下的观点、内容、层次和篇幅, 都要一一明确。这样写起来才会心中有数、不会失控。列提纲的另外益处是可以跳着写, 先易后难, 逐渐进入状态, 同时也可以把一篇难度较大的综合性文字材料变成若干个相对简单的小材料, 各个击破, 降低写作的难度和心理上的畏惧。

(五) 起草材料, 力求“表述准”。

撰写时要“关起门当领导”, 根据所写材料的服务对象, 迅速调整自己的思想站位, 因人制宜, 根据服务对象的风格爱好撰写材料。表述时要注意“度”的把握, 到位不越位, 每句话都既透彻有力又经得起推敲, 特别是在用“唯一、最好、极大”等表述程度的副词上, 务必要慎之又慎。

(六) 修改校对, 力求“细节美”。

文字工作要重视细节,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完成初稿后, 往往比较兴奋, 要“先冷却, 再修改”。重点对观点是否正确、提法是否准确、观点和素材是否相符、布局谋篇是否合适、文字和标点是否准确、格式是否规范等进行检查, 绝不让细节的“蚂蚁”毁了文章的“大堤”。

(七) 对照自查, 力求“差距知”。

材料起草完毕, 在领导阅改或会议讲话参用后, 要做好“后学习”, 特别是对材料修改部分进行认真思考, 查找差距、修正不足, 准确把握领导的思路和风格, 为今后起草工作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三、综合性文字材料写作的根基

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提高综合性文字材料写作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 需要文秘人员平时做好“课外作业”, 多听、多记、多思、多写, 练好“内功”, 以“厚积”实现“薄发”。

要敏而好学、学而时习。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 写材料更是这样。一是向书本学习、向实际学习。通过学习政策理论文章、行业形势分析以及各级文件和领导讲话, 把握世情、国情、行情、企情;通过经常到基层调研, 掌握第一手资料, 切实把握基层工作的重点、热点、亮点、难点。二是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有借鉴才有进步, 有比较才见差距。每份材料都是起草人精研竭虑、几易其稿的结晶, 一方面要经常学习借鉴他人的材料, 将其好经验、好笔法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形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要经常审视自己以往的材料, 总结好的地方进行积累, 反思不足的地方改进提升。

要不在其位、思谋其政。执笔“七分主、三分匠”。一是“七分主”在悟, 要用心琢磨领导的意图、思维方向、关注重点。利用好各次与领导接触的机会, 从讲话中把握, 从批示中领会, 从请示中获得, 努力掌握领导的思路和观点, 并联系上级要求和单位实际去连贯思考, 力求对领导的思想有系统、整体的理解。二是“三分匠”在思, 要努力完善、丰富领导的思路和观点。通过更多层次和角度的换位思考, 对领导的初步想法进行拓展和延伸, 对领导的感性认识进行事例佐证和理性提升, 对领导分散的意见进行系统的归纳, 对领导暂时尚未想到的重要问题进行完善和补充。

要寸积铢累、积微成著。要想“文思如泉涌”, 思想是一个方面, 还要有事例和数据作为支撑, 不能以空对空。要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好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经常熟悉, 仔细翻阅, 不断学习、理解和消化。对重要的观点、事例、数据更要认真核实、及时更新, 必要的还要进一步去拓展了解其前因后果、左右关联, 并牢牢记在脑子里, 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要勤于练笔、笔耕不辍。思想和素材的最终体现在于文字表达, 不能“茶壶煮饺子”。提升文字驾驭能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勤写多练, 不断磨砺自己的文字技巧。一要上心, 写材料是一份良心活, 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和自己的岗位, 端正态度, 尽所能写出有份量、有价值的材料。二要用脑, 要在思路脉络、架构层次、遣词用句等方面精心组织、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力求神形兼备。三要有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要敢于创新, 敢于挑战没写过的题材、没用过的笔法、没试过的角度, 把它当成突破自己、提升自己的良机。

篇9:总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应用文 总结 写作 方法

“总结”是人们对前段时间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回顾反思,通过对工作的分析、评价,找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进而在今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把这一回顾、分析过程用文字表达下来,形成实用文体,就是应用文中的一个常用文体——总结。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如何写好总结,很多人却对此感到头疼。原因之一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原因之二是不知从哪里下手写。这实际就是“总结”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技能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作者以多年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的感受出发,对“总结”这一文体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作一些粗浅分析,与同行探讨。

一、关于“总结”写作的内容

要写好一份总结,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要总结什么”,即是要写什么内容。对此,我们可以从“总结”与“计划”这一文体的联系进行分析。“计划”是基于对未来发展形势的判断而对将要从事的某一活动预先拟定出目标、方法,完成时限的过程。将此谋划结果形成文字,称为“计划”。其内容包括:将来要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完成等内容。而“总结”是对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反思,两种文体其实是同一项工作的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文体。因此,总结需要写的内容与“计划”应该是相对应的。“计划”是对未来将要从事工作的谋划和安排,是将来时;“总结”是对做过的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是过去时。工作做得好与不好,从本质上来说是计划执行得好与不好,可以说“总结”是以 “计划”为依据的,是对“计划”执行情况的回顾和检查。由此可以归纳得出,“总结”写作实际是对如下几个问题的回答:1.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哪些工作?2. 我们的工作做得如何?3. 从前段时间的工作中得到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4. 将来打算怎么办?回答完这几个问题,一篇总结的写作内容就基本完成了。

二、写好“总结”的方法及技巧

(一)把握“总结”的特点

1.“总结”的内容不是写现在,而是写过去。就是对已经做过的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检查、分析、研究、归纳和提炼,把大量的感性材料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2.“总结”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身。总结的是自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工作经验以及今后的打算。

3.“总结”要注重分析。在写作“总结”时,不只是对工作情况与事实的陈述,而是在陈述前段时间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要对工作进行本质的分析,要注重从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成效上进行自我解剖,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把对工作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4. 在写作目的上,“总结”的目的是写昨天,看今天,指导明天。根本目的在于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

(二)充分占有材料

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总结”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材料:1. 这一阶段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围绕工作开展而召开的主要会议、工作进展情况,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等。2.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为了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办法,领导对解决问题进行怎样的指导等。3. 收集具有普遍意义的正面和反面典型事例。4. 在该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以及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这些问题对工作产生的影响,包括正面和反面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

(三)做好两个“结合”

1. 做好点上材料与面上材料的结合。

在总结写作过程中,面上材料能从广度上反映出工作的总体情况,点上的材料则能从某一侧面反映出工作情况的深度。充分利用手头掌握的各种材料,写作时做到既有点上材料,又有面上的材料,使得点上材料与面上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做好叙述与议论的结合。

总结的文体特征是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在叙述工作情况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画龙点睛的分析,揭示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事物自身的本质特征。这样,不论是对某项工作进行专题总结,还是对某一时期工作的全面总结,就会材料充分,内容充实;就能更好地总结出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

(四)熟悉结构,顺理成章

總结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在总结的正文部分,一般包括前言和主体两个部分。通常来说,前言常用一个自然段概括介绍前段时间工作的基本情况,让读者对总结内容有个大致了解。主体部分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在这个部分就要写清楚做法、成效或成绩、存在主要问题、体会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要面面俱到,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能体现工作亮点的工作进行总结。

2. 材料的选择要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有些材料单独看可能很生动,但不一定具有代表意义。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要结合总结的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

总之,“总结”这一文体既是对前面工作的反思,又是制订今后工作计划的依据,写好总结对于每个社会人,对于国家机关以及各企事业单位来说,是在工作中取得进步,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韦茂繁. 经济引用写作实训教程(第二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隋福军.谈谈总结写作的几点体会[J].应用写作,2005(12).

篇10:写作方法与技巧

【特点】

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2、先叙后议法

【特点】

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4、夹叙夹议法

【特点】

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5、以物为线索

【特点】

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6、以人为线索

【特点】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

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9、写生法

【特点】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0、转动法

【特点】

篇11:写作方法与技巧

主要内容:

一、信息写作的基本知识

二、政务信息介绍与写作

第一部分:信息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简单概说 什么是信息?

按教科书上的说法,信息与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资源。信息是人类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纽带,是文化进步的基石。

信息是指反映客观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变化的表征,是客观事物的状态经过传送后的再现。

从做工作的角度看:

信息就是沟通情况、反映问题、交流经验,为领导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推动工作服务的文字材料 表现形式:

县级以上政府的政务信息刊物上刊登的文章 部门单位的简报

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各类汇报材料 从写作的角度看:

信息,是一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文体,它能使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其所关心的事件之情况。

信息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新闻”,它与新闻相比,只是受众不同。其中信息主要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受众为领导同志和管理人员;新闻面向社会公开发表,受众为人民大众。

同一篇材料,如果公开发表在报刊上,就称为新闻,如果刊登在内部简报上,就称为信息。

信息写作要以短见长,要变“泼墨如水” 为“惜墨如金”,尽量把其写成“豆腐块”、百字文,要在“短”字和“精”上下工夫。

一是要删繁就简

对一些动态性的信息,应抓住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人员关注的事项,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

二是要避虚就实

一是一,二是二,开门见山,不写空话套话,要力求简练。三是要一事一报

不能把信息写成工作总结、领导讲话和汇报材料等。四是去同存异

对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信息,单选取独具特色的新招、硬招来写,哪招突出、哪招厉害就选取哪招来写。

(一)信息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宏观性

信息主要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的,它所产生的效应直接或间接体现在决策方面。二是具有真实性

信息要求实事求是。不管是喜是忧,都必须如实报告。三是具有权威性

信息必须经过本级领导审查后方可报出,应该是具有严肃性的“官方消息”,决不是不加约束混淆视听的小道消息。

(二)信息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简单讲就是:

宣传、协调、交流、引导

二、信息的类别

(一)根据信息反映的内容,可分为

1、经验性信息(常见,最多)(1)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要领:一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 二是具体介绍主要做法; 三是介绍成效。

(2)暂无显著成效的做法。要领:

一是选择有创新意义,能给人一定启示的做法写; 二是简单交待背景和目的; 三是具体介绍做法。

2、问题性信息

(l)对上级正着手重点整治的问题 这种信息采用率较高。

要领:把相关问题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找出问题的根源和实质,并点明造成问题的责任对象。

(2)对上级正在酝酿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问题性信息 要领:—是指出问题; 二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是只对发展的趋势作出预测; 四是提出具体建议(3)重大事件信息。

要领:一是把事件基本情况介绍清楚; 二是按照法律、法规作出定性; 三是本部门采取措施

对难以定性和处理的重大案件,还可以提出请求上级予以帮助的具体内容。

3、建议性信息

建议性信息是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最直接的一类信息,很受领导欢迎。它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提出的问题不宜太大,应当是比较具体的问题;

分析问题要力求条理清楚,理由充足,切中要害,为提出建议作好铺垫; 解决问题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力戒原则笼统。

4、跟踪反馈性信息

(1)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的信息。

要领:一是开头交待清楚是贯彻落实什么会议精神。二是针对会议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本部门的安

排部署逐—交待清楚就可以了。

(2)反映上级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后的信息。要领:—是及时收集情况,做到快速反应;

二是在开头简要交待对什么举措的反映和所反映情 况的来源;

三是把正面或负面的反映以及涉及的政策条款和产 生这种反映的主要原因交待清楚; 四是尽可能提出具体建议。

5、领导言论性信息

指各级领导对组织工作及管理的肯定性讲话和指导性言论。

由于领导人的特殊身份,其言论对组织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根据信息的表达形式,可分为

1、简讯型信息——指一条信息只反映一地一事的简要情况,篇幅较短,时效性很强

2、综述型信息——指围绕反映组织工作某一方面的问题,对各地各部门反映的同类情况作出综合概述,以反映工作的全貌。

3、述评型信息——指采取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方法来反映情况,既反映客观事实,又依据事实作出客观评价,直接明确地表达采编者的意见和观点,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三、信息写作的一般要求

(一)细琢鲜明标题

标题是信息内容的统帅、纲领。“题常意要新,意常题要新”

1、题文一致

2、用陈述句

3、巧用背景

从规范来讲,标题当中除使用顿号外,不可以用逗号等其他标点符号。

(二)主题突出,即集中、鲜明、深刻

我们写任何一条信息,总有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反映什么问题,说明什么观点,提出什么建议,达到什么目的。确定主题的基本要求:

一是正确,正确反映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内在性质。二是鲜明,基本思想清楚明确,毫不含糊。三是深刻,要把情况写明、写透。

四是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要突出重点,引用的材料要集中 到一个中心思想上来

确定主题的关键就是提炼主题 主题的提炼:

从全部材料的筛选出发,从事物本质出发,从领导科学决策的需要出发,从实践需要出发。

(三)言简意赅,篇幅短小、结构严谨。所谓篇中无冗章,章中无冗句,句中无冗字 精心安排结构。

信息的结构比较文学作品、机关公文、新闻报道来说,要短小、简单。

信息在写法上要避免素材的堆积,—般采取直言表达,总分结构。具体要求有三点:

一是简朴。能省的则省,二是严谨。不因其短而变粗,虽短,但要“五脏俱全”。三是自然。长短详略,顺其自然。

(四)表达准确,观点与材料一致、用词规范、判断有分寸。

撰写信息应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来反映本单位开展的工作,杜绝在文章中出观“我们、我局、我区、我单位”等用语; 忌用“为了”,“指导思想”等词语,事件的过程要简写,有的甚至不要过程; 全篇都是“了”字的晦涩拗口文章要摒弃 语言通俗易懂,朴实而又灵动。

四、信息文稿的结构

1、标题

2、导语

3、主体

4、背景

五、写作信息的要求

(一)标题

要引人注目,标题是信息内容的统帅、纲领。

写作标题可采用:(1)直述内容的方式

以告知信息需求者本篇文稿之最重要的内容为目的,具有吸引力和很强的导引作用。直述内容型的标题多用于拟写含有单一信息的动态信息,而不适于内容复杂的信息。直述内容型标题是信息文稿中最常用、占比例最大的类型。例:

1948年,华北解放区召开了一次中等教育工作会议,新华社要发一篇新闻稿和一篇社论,有关同志写了一篇题为《华北召开中等教育会议》的消息和一篇题为《关于中等教育问题》的社论,请毛泽东同志审定。

毛泽东同志将消息的标题改为《华北中等教育会议决定,改善中等教育诸项制度》 将社论的标题改为《恢复和开展中等教育是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 并作出批示:标题必须有内容,原题并无内容,不能引人注目。(2)概括归纳型的方式

它多用于综合信息,含有多方面内容、信息量较大的信息。其用语不象直述内容型标题那样具体,通常是概括性的省略语。例如《某某省计划生育工作有三忧》。(3)评论建议的方式

评论建议型是把写作者本人对事实的评论、看法、意见或建议融入标题的形式。突出特点是主观议论性语言多而叙述性语言较少 在标题中常直接用“建议„„”等字眼。

(4)题文承接的方式

这种方式即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第一句话,它与文章联系紧密,融为一体,成为信息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写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信息采用此类标题后,正文应直接承题而下,没有必要再重复一遍标题; 二是这一类型的标题并不能适应于所有信息稿件。

注意:不是任一信息文件的第一句话都可以作信息的标题,它必须适合作正文的前提或导语,是文章的一个有机部分,才能提炼、深化为信息的标题。一条好的标题应做到:

题文一致:标题所叙述的事实要与信息内容一致。

特别要注意的是,信息标题的写作可以为了吸引读者而适当渲染,但决不能因此而夸大或缩小事实,耸人听闻。

在内容一致方面,还要注意用词避免造成歧义。如,《某某村10户存万元》本来要报道某村集体致富,出现了10家万元存款户,而执笔者如此产生歧义,10户人家才存万元。信息标题要做到: 突出精华

突出最新鲜的事实 突出最重要的事实 突出最有特点的事实 信息标题用好补语:

补语用得好,可以增加标题的信息容量,阅读者即使不看文章,也能对内容有大致了解。例如:《x县新建场所建设建成率达到100%》。简洁明快:

实践证明,标题越长,阅读越不方便,给人留下的印象也越模糊; 标题越简炼,阅读越方便,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适当省略、适当概括、适当采用简称 音节整齐:

音节整齐的标题念起来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易于接受,方便记忆。

(二)导语 要直接入题

“立片言以居要” 美国新闻专家梅茨说:“导语是消息的开头。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甚至第一行„„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毛泽东同志就说过,一切电文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唤起读者注意。信息写作导语可采用(1)叙述型

它直接将信息内容中最重要和最新鲜的事实告知读者,因此也被称作摘要式导语。叙述型导语是信息导语中最常用的一种(2)提问型

用提问题的方式,把发生的问题或重要情况,突出尖锐地提出来,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或设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由主体作出解答。提问式导语能给读者造成悬念,有很强的吸引力。(3)评论型

信息只反映客观事实,不做评论和结论。

但经过充分地调查研究,多方论证,又是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写作者也应如实提供给领导参考。

以这一形式写作的导语就是评论型导语。

评论型导语不排除对事实的叙述,但更注重叙述中要提出评论或看法。评论型导语有利于突出信息的主题,使作者直接参与对信息事实的评价。

拟写评论型导语时,由于它具备叙事和议论两个部分,容易写得较长,因此要注意文字简炼。(4)概括型

概括型导语,既不采取提问的形式,也没有议论的语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叙述导语。

在信息写作中,往往是一两句话,提纲挈领地介绍信息的主要内容,其具体事实要到主体中寻找,因此也具有制造悬念的作用。如:

“据反映,XX市打击经济犯罪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日,XXX的事迹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 这些“问题”、“反响”是什么,读者就要到主体中寻找了。概括型的导语多用于内容复杂,有需要多方面阐述的信息。一段好的导语的应该作到: 紧扣事实的主题

反映信息的最重要、最核心、最有新意的内容,帮读者抓住阅读重点 文字精练:导语的文要简洁

冗长繁杂、模糊不清、平淡无味是导语写作的大忌。

(三)主体

信息主体,是信息的展开部分,是对所反映情况的具体说明和阐述。信息主体的要素,可以理解为“两个五”:

一是“五W”,即通常说的消息“五要素”: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何时(When)、何故(Why)。二是“五有”,即有观点、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

一篇好的信息不但要有筋骨,还要有血肉,这样才内容丰满。观点、措施、结果构成筋骨,情况和分析构成血肉。

(四)背景材料

所谓背景,就是用来说明所反映情况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解释其发生或发展的主观条件及其意义的情况。

背景材料对信息内容的理解、主题的深化,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背景材料的种类及运用: 背景一:对比性材料 作用:烘托主体

对比性材料是通过对事物不同侧面的比较,来突出信息主题的材料。往往采取多种对比形式:

从时间上进行纵向对比;

从空间上用彼地和此地对比 以正确的和错误的对比 以计划和实际对比。

通常一段背景材料可以兼有两种或多种对比形式。通过对比,可以使信息的观点更鲜明、生动。背景二:说明性材料 作用:说明主体

说明性材料是介绍与信息内容有关的政治背景、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与事物发展形成有关的原因、条件和环境的。

它的作用在于帮助读者理解信息来源和突出信息的事实意义。背景三:注释性材料 作用:注释主体

信息文稿中常常出现某些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专业性或多数读者感到生疏的事实或术语。

对有关专业知识或不常用知识,运用注释性的材料,包括对产品性能,专业术语,不常用的缩语等的注释,是帮助读者全面、清楚地把握信息内容的重要方法。运用背景材料应该做到:

围绕主题:

背景材料表面上看来似乎与主题关系不大,但它却是起着说明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与主题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灵活穿插:

背景材料没有固定的位置,可以放在信息的任何部分,既可以单独成段,也可以融合于其中。

要将背景材料放在恰当位置,既发挥其重要作用,又与主体内容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

用语要简洁明了:

背景材料只对信息起衬托解释的作用,因此要针对具体情况适量运用。需要说清楚的,就不惜笔墨,一一阐明;反之,就可以少用甚至不用。

(五)形式结构

形式结构是从着笔的角度考虑文章的材料安排与基本框架,它是一篇信息文稿的骨骼。

形式结构的安排是否恰当,关系到能否正确、清晰地阐述主题。合理选择信息文稿的形式结构是能否搞好信息写作的关键。形式结构:(1)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式的结构,是指完全按照事实的自然规律,以其发生、发展到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

动态信息的写作常常采用这种结构。这个结构的优点是层次清晰、情节完整;

不足之处是由于事件的结果或结论都在全文结束处,所以信息的使用者不能迅速抓取信息的最重要部分,必须将全文读完。

它只适用于写作时效性强的突发事件和动态的信息 形式结构:(2)倒金字塔结构

写作时按信息的重要性递减安排材料的先后顺序,即把最重要、最精彩或最有吸引

力的事实放在文章的开头,以下也按先主后次、先重后轻的顺序来记述或发表议论。倒金字塔式多适用于动态信息的写作。

倒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大特点就是开门见山,让读者阅读伊始就对事件的梗概一目了然,便于对信息的价值迅速作出判断。

接下来每多读一个层次,就对整个信息多一层了解。

它还有一个有趣之处,就是可以从文章结尾往前删除,删至任一层次,甚至只剩标题,剩下来的仍可以作为一条完整的信息使用。形式结构:(3)并列式结构

并列式结构是指信息各部分内容重要性平等,形式上按系统并行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其书面形式常以一、二、三、四或部门、地域等名称进行分列。

其每一并列部分都可以单独成篇,并且在多数情况下无所谓孰轻孰重,次序上也可以任意调动。

这一形式结构条理简单清晰,易读易记。

多适用于综合信息、信息述评和典型经验等类型信息的写作。形式结构:(4)自由式结构

自由式结构是指不受框架的约束,采取灵活的写作方式编写信息文稿。它既可以综合运用上述几种形式结构,也可以完全避开上述几种形式,或纵横交错、或边议边叙、或对话问答,甚至以电影画面镜头的手法写实等等,不一而足。任何一种形式结构的选择运用,都应以利于表达信息内容为根本原则。(一)学会取材

信息从哪里来呢? 通过积累和实践摸索,有15条采集信息的途径可以利用,用言简意赅的105个字加以概括:

1、文件堆里挖信息;

2、翻阅材料筛信息;

3、讲话稿中捡信息;

4、领导口中理信息;

5、联系上下摸信息;

6、会议之中捕信息;

7、参与活动追信息;

8、重大事件抢信息;

9、深入基层拾信息;

10、关注新闻抓信息;

11、掌握规律掏信息;

12、情况反馈传信息;

13、跟踪问题知信息;

14、与外联系通信息;

15、利用网络选信息。(二)注重时效

信息就像山里的药材,适时是宝,过时是草。要勤写快报,准确性中求快,新中求活,实中求深。

(三)体现特色

注重挖掘工作中的亮点,聚焦工作中的难点,采集领导关注的热点,信息工作才能源头活水滚滚来。

(四)实事求是

编撰信息必须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不做“假大空”的文章。不乱提诸如“战略、战役、战术、方略”等过高的口号。

(五)对号入座

要根据信息层次不同,需求不同,量体裁衣,看菜吃饭,适合于哪一级信息刊物用的就报给哪一级,内外有别。第二部分政务信息写作知识

一、政务信息综述

(一)什么是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是指由政府机关采集,通过特定载体反映与经济、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相

关的活动情况或数据方面的信息。

其主要任务是反映政务工作本身进展情况、遇到的有关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为各级政府把握全局、科学决策和实施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政务信息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1、它是由政府机关通过合法途径采集加工的信息;

2、它是与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等活 动相关的信息;

3、它是借助特定载体传递的信息

它来源于政务工作,与政务工作相辅相成,互 为依托。

(二)政务信息的主要特点

(1)广泛性存在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2)层次性政务信息亦有其层次性。一般将其划分为三个 服务层次,即分别为上级、本级和下级政府部 门提供服务。

(3)导向性。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特别是下行的信息,包 含着上级政府的领(指)导意图,如重点抓什 么工作,提倡什么,反对什么。

(4)权威性。政务信息一般都是经过政府系统逐级审查后发 布,是具有严肃性的“官方消息”,视管理权 限而确定相应的发布资格。

(5)内部性。不少政务信息涉及到国家或工作秘密,只限部 分政府领导了解或参考,不宜公开。

(三)政务信息的主要作用

(1)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3)为上级部门或领导指导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快捷传递 服务。

(4)促进各地各部门间工作交流。

(四)政务信息的基本定位 政务信息定位于以下四个方面: 定位之一:下情上达、上情下达 定位之二:宣传工作,展示自我

定位之三:争取上级领导支持,推动难点问题解决 定位之四:展现单位面貌,树立单位形象

(五)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应具备的理念(1)政务信息无小事

政务信息传递上级领导意图、反映基层部门工作,具有和政府公文大致相等的效力,内容上务必准确。

(2)主动融入中心工作

及时反映上级政府部门和本部门中心工作的进展情况,为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3)重点为本级部门领导服务

围绕本单位领导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4)质量为本

紧密结合调研工作,加强政务信息的深度开发,提高信息质量。

(六)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

政务信息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很强的工作。政务信息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 新、实、准、快、精、深。新: 具体要求

一是反映的情况必须是新近发生的,即指信息本身的标新程度;

二是反映的事情虽然时过已久,但大多数领导并不知道或知之不详,且又是接受者所需的信息;

三是反映的事物还没有出现,只是有出现的可能。实:

一是反映的事物必须真实,确有其事,确有其 人;

二是事物发生的程度,在语言表述上必须实事

求是地予以表达,不能有任何虚构的事实和夸大或缩小的情况发生。准:

既准确无误地收集、整理反馈信息。

一是收集反馈客观事物的信息,力求准确无误

二是整理反馈各类政务活动的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事情经过,政务活动主体以及政务活动变化的环境条件、因果关系、变化制约和影响程度等都要真实可靠,恰到好处,忠于事实。快

信息写作要力求做到:

一是思想敏锐,反应灵敏,一旦发现有价值、有新内容的信息素材,要立即组织力量,采用最快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收集、表述;

二是信息素材收集后,要旋即进行筛选、鉴别,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综合、加工、提炼信息的精华;

三是对经过加工的信息要快速传递,报送服务对象。精

指政务信息在保证信息质量前提下,使其质量和形式达到升华的要求。

一是信息的内容要精,一则信息一般要集中反映一个主题、一项主要内容,观点突出,目标明确,与主题内容无关的人和事要一并舍去。

二是信息的文字要精,即把大量的原始信息资料,通过加工,力求达到“则简而繁繁而简,简中都是精华点”。

三是向领导提供的信息数量要精,领导的任务重,事情多,信息应力求做到既能全

面反映情况,又尽量减少文字材料的数量。深

一是要根据决策需求和重点工作,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在吃透情况的基础上,拿出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的信息产品。

二是从信息网络提供的大量一般信息资料中,从一般反映事物表面现象的低层次信息中,分析、挖掘、揭示事物内在矛盾,能够正确地阐述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典型素材,进而进行逻辑推理、高度综合、归纳、整理出深层次信息,以实现信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升华和增值。

2、政务信息内容的分类

从上报的角度看,报送信息可作如下分类: 一是反映取得的成绩

如《X市消协一年来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5万元》、《×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阶段性成果》、《×市科技合作取得突破》 二是反映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进度

如《X省出台返乡农民工创业试营业登记办法》、《X区加强流动送货车管理》、《××农民工创业园即将投入使用》 三是反映工作中的新举措

如《X市工商邮政携手助个体私营企业融资促发展》、《X区建立镇村、居委员会无证无照查处联动监管机制》

四是反映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的现象。如《XX市首家典当公司开业》、《XX市成立首家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五是反映上级重要会议、上级领导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执行情况。如《XX区落实市局工作会议行动快》、《XX市工商四措并举防控甲型H1N1流感》、《XX局三措并举倡导厉行节约》

六是反映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X费停收后干部出现工作松劲现象》 七是反映社情民意。

如《××反映近几天液化气价格涨势迅猛》、《××劣质烟花爆竹非法流动现象重新抬头》

八是反映紧急突发性的事件以及续报事件进展情况、原因、后果和对事件的处理情况。

如《××市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

(七)政务信息与新闻通讯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政务信息和新闻通讯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时效性,都能影响人们的认识和行动。

有时两者是相通的,如国家新出台需要全社会周知的重大决定,政务信息和新闻就是两条重要的传播渠道。

通过政务信息渠道传达贯彻到基层,可以使基层及时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组织实施; 通过新闻渠道可以让更广泛的群众知情。政务信息与新闻通讯不同点:(1)服务对象:

政务信息主要是党政部门工作人员,尤其是党政领导,是为领导了解情况、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服务;

新闻通讯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大众,主要是引导舆论、公布真相。(2)公开范围:

政务信息是具有内部封闭性,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共享,有的提出情况只是供少数领导参考;

新闻通讯则强调公开性,知悉的范围和效果追求最大化。(3)传递载体:

政务信息载体一般是政府部门内部的政务信息刊物,有的还必须严格按密级来管理; 新闻通讯的载体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4)具体内容:

政务信息主要围绕行政决策,侧重反馈政府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等;

新闻通讯则主要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除政府机构外,还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各领域发生的事件。(5)文本结构:

政务信息文本结构最大限度追求简化,开门见山,力争以最短篇幅提供最大信息量,有时甚至只需注明标题;

新闻通讯一般具备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内容框架,有时为了烘托气氛、揭示内容、补充事实,新闻通讯标题还包括引题。(6)叙事风格:

政务信息以高度概括的文字提炼介绍工作情况和经验,语言朴直简练,不需文学描写;

新闻通讯以记叙事情发展经过为主,语言风格灵活多样,兼用描写议论抒情,可采用人物对话等多种表达方式。

(八)政务信息与政府宣传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政务信息与政府宣传工作都具有宣传功能,通过文字、音像等载体表达某种意图观念以影响受众,且可互相转化。

如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注重同一题材的多层面开发,可以为宣传工作提供素材。

但是,两者也存在明显区别:

政务信息与政府宣传工作的联系与区别(1)功能作用

政务信息的主要作用是服务领导决策,宣传只是“副产品”;

政府宣传工作的宗旨是加强舆论引导,促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联系。(2)采编内容

政务信息侧重反馈政府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建议等;

政府宣传工作侧重报道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反映人民群众的 要求呼声,传达党和政府解决人民群众所提出问题的政策措施。

政务信息与政府宣传工作的联系与区别(3)受众对象

政务信息侧重于主要定位于相关系统内的沟通反馈; 政府宣传工作主要面向社会大众。(4)媒介载体

政务信息是政府部门各类政务信息刊物,政府宣传工作包括政府部门宣传刊物、各类新闻媒体等。

二、政务信息编写的基本方法

(一)准确提炼主题,做到主题鲜明、凝练 信息的主题是全篇信息的内核和中心。主题应该正确、集中、鲜明、深刻。

一条信息只体现一个主题,主题通常在标题上体现;主题确定后,信息的内容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政务信息编写的基本方法

(二)精心制作标题,做到标题新颖、醒目

标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高度概括和耳目一新,在一篇信息中占据首要位置。

一篇信息是否有份量,价值是大还是小,读者首先是从标题上作出估量的。标题要把握三点原则:

题文一致,一语破的,准确简洁明快。一般来说信息标题的制作有四种类型: 即数字型、词汇型、杂合型、短语型。

1、数字型标题:

数字最有说服力,这种类型的信息标题能充分表明信息本身朴实无华的特点,常用来说明事情的结果、结尾或一个段落过后所取得的成绩。

这类信息标题制作,要在文中找出全篇信息最具关键性、代表性的数字,来表明信息的主题或基本含义。以达到直截了当,以点带面的效果。如:“XX县工商局为企业融资4180万元”、“X市新增个私企业5130户”等,直观明白,一目了然。要避免出现“效果显著”、“形势喜人”“开门红”、“上台阶”等 模糊的带有形容性的字词。

如“首季引进农业项目资金形势喜人”、“一季度旅游收入实现开门红”等标题就非常模糊,不知道具体情况。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反映工作进度、工作成绩等信息中较为常见。

2、词汇型标题:

这种类型的信息标题常用来说明事情的发展过程。

在制作此类标题中且忌凭空产生,要通过对信息材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其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结论,用有代表性的词汇来代替。

遇到较长的词组,尽可能的把它加以压缩、简化,经过压缩达到标题内容不能再削减,表达这些内容的文字不能再精炼的程度。如:“××工商局重点扶持四类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四化’” “X市五个到位开展红盾护学行动”等标题

从中可直接看出整篇信息的基本框架、结构以及中心内容。词汇型标题:

避免出现“强化措施”、“认真做好”、“从几个面入手”、“多种形式”等不能明确表述信息内容的词句。

如:“××市强化措施扶持四类民营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着力打造亲民政府”等。

标题虽然能说明问题,但显得平铺直叙,是没有新意的信息。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经验介绍、工作措施等信息中较为常见。

3、杂合型标题:

这种类型的信息标题是词句和数字并用,表述更全面、准确,通过标题就能知道事情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从标题的结构上看,更趋严紧性,逻辑性更强。

如“××民企安置13.67万下岗失业人员成为就业和再就业 主渠道”

“X局把握三个环节解决五个问题开展纪律作风整顿”

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综合性、突发性、动态性信息中较为常见。

4、短语型标题:

这类信息标题不仅内容要有新意,而且标题要突破定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制作此类标题时;一要合乎语法,尽可能用主语、谓语、宾语齐全的完整句。

二要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要“顺”着写,一般不用倒装句,尽可能使其节奏明快,有可读性。如:“××工商局实行“5+1”学习制度打造学习型工商”

“基层建议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应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等。此类信息标题一般在专题性、反映性、建议性等类型的信息中较为常见。

(三)主体是信息中叙述和展开事实的主干部分,也是决 定信息质量和价值的关键部分

从主体各部分反映的内容看,政务信息基本结构形式有:

1、动态信息

包括下级贯彻落实上级某一重要指示精神的情况,机关的重要活动、重大部署、工作动态、敌情、社情、灾情、突发事件等 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做法——效果”、或“情况——处理结果”

如“X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创特色品牌”、“X市公安局一夜连端四家黑网吧”等。政务信息基本结构形式

2、经验信息,即介绍可资借鉴、有推广价值的工作经验的信息

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成果——做法——经验”或“做法——经验——成果”

也可把“经验”和“做法”揉在一起,使主体成为成果——做法(经验)两个部分 或是把“成果”写进导语中,主体就是“经验”或“做法”介绍。如《河南焦作沁阳市工商局五项措施开拓农村市场监管执法工作思路》 政务信息基本结构形式

3、问题信息,即反映领导机关需要关注或加以解决的各种问题的信息 这类信息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

“问题——原因——建议(意见)” 或“问题——原因”

或“问题——建议(意见)” 如“‘黑网吧’的成因与对策”的信息,曾被X市政府政务信息采用,并获得X市政府领导批示。

政务信息基本结构形式

4、意见信息,是指某地(单位)或某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见解的信息,其主体部分的基本结构形式是“意见——理由” 或“事由——意见”等。必须强调:不论以上哪种信息,都力求短小精干,要在几百字中把一个问题讲具体、讲透彻、讲准确。

信息写作有句行话叫“砍头斩尾紧肚皮”,也就是说,信息写作一般不要引言,不用导语,这是“砍头”;结束时一般不要用“总之”,“总而言之”,这是“斩尾”;“紧肚皮”就是中间的文字表述要尽量减少文字、精练文字。

(四)巧妙设计结构,做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信息结构的基本要求: 一是简短、灵活。二是清晰、严谨。

设计信息结构就是政务信息素材的组合。常用的方法有:

一是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事件的信息。二是以逻辑为顺序。大与小,重与轻,主与次等等。三是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交叉运用。

如发生一起严重械斗事件的信息:编写顺序是这样安排的: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一起严重械斗事件,多少人伤亡,损失多大;引起械斗的原因;械斗的经过;处理结果。在这则信息中,时间顺序与逻辑顺序是交叉运用的。

三、政务信息源收集方法

(一)综合法。

将肤浅、零碎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然后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综合法收集整理的信息可以达到由偏到全、由零到整、由粗到精的效果。综合法常常能反映出某一情况和问题的普遍性。

采用综合法编写的信息,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和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东西。

(二)追踪法

即以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或工作落实的各个阶段为线索,追踪收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情况。

如上级作出重大决策以后,及时收集反馈传达贯彻的作法、步骤、落实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进行连续反映。

(三)调研法。

这种收集材料的方法有较强的目的性:

一是按照上级或领导要求,确定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典型、总结典型经验,指导推动工作。

二是针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材料一般不能直接用于编辑信息,而要对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加工,抓住事物的本质。如X市工商局《“两费”停收后加强工商所监管体制和机制建设的思考》,就是在广泛调研后写的,被国家工商总局红盾网采用了。

(四)逆向思维法

是当某项活动处在高潮时,或某个问题被大多数人肯定或否定时,如果能够冷静下来,让思维不受从众效应的影响,从问题的另一方面进行思考,分析一下有无偏差,或存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会议收集法

每个会议都包含大量的信息,通过参加各种会议及阅读会议文件材料,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采集政务信息材料应注意的“六忌”:

一忌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二忌主观偏面,以偏概全;三忌蛇过打棒,雨晴打伞;四忌零打碎敲,东拼西揍;五忌随机无向,盲目提供;六忌雷同重复,缺乏新意。

四、写作政务信息应防止出现的问题 一是防止失效信息和重复信息 信息的时效性决定着信息的价值

时效性越强,信息的价值越大;反之,信息的价值就越小

要尽量缩短信息在收集、加工整理、编写、传递各个环节上的滞留时间,防止由于拖延时日,成为过时信息。二是防止内容空洞、没有特色 这类信息稿: 一是入题太慢

二是通篇陈词滥调,言之无物,令人望而生厌。

这类信息稿的通病是用很大的篇幅、主要的笔墨来讲形势、谈认识,给领导“上理论课”,穿靴带帽,空洞说教,全篇无信息可言。三是防止大事记式的信息。

一篇政务信息稿则主要反映一个主题,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反映的是事物的实质,而不是事物的表面现象。

大事记式信息稿的通病是简单罗列会议经过情况,不加综合,没有实持内容。这类信息稿的一般表现为:

一是先说为贯彻上级什么会议精神而当地召开了什么会议; 二是出席的领导人列了一长串名单; 三是会议的议程安排;

四是与会人员拥护上级决议,提高了认识,决心做好工作。

会议结合本地情况有哪些决议,与会人员有什么要求和建议,这些需要反映的实质内容却遗漏了。

大事记式信息稿的编写者完全处于摄影者的角色,原本不动反映客观,对领导决策、指导工作毫无参考价值。四是防止与其它文件混淆。

语气上要注意同主要公文的区别:

主要公文带有行政命令、指令的效力,一旦发出,各级必须贯彻执行。

政务信息稿是供领导决策参考的,文中一般不使用带有指示性、指令性的词语。即使是下行信息稿,虽常有指导性的内容,也不直接使用指示性的语气,如不使用“必

须”、“应该”、“请参照执行”、“抓紧实施”等; 写法上要注意同一般公文的区别

一般公文的写作,往往要发些议论,讲些道理。如调查报告,有时还带有写作者自己的体会和观点。

政务信息稿只是客观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多讲道理,多发议论;在要求上注意同新闻的区域。

新闻稿一般有五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果,每篇新闻稿总少不了这些内容,且每篇新闻稿都有开头导语、正文、结束语。

而政务信息稿不一定同时具有这五种要素,一般也不需要导语和结束语,正文中正确表达信息的内容即可。

五、几种常见的信息写作要领

(一)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和风格

(1)选题:领导感兴趣、时代的脉搏、找角 度,抓住亮点。

(2)标题:有创意、有个性、吸引人(3)语言:风格鲜明、把握问题突出

(4)观点要有创新,提出别人没有看到的问题(5)结构:不拘一格

(二)信息写作者素质(1)敏感、敏锐、敏捷

(2)富有激情,写作中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3)注意平时积累。“博学于文,日有所知”(4)四言四有: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

(三)文章修改的原则:(1)文不喜平(2)一气呵成(3)精益求精

六、政务信息类型和例文分析

从操作的层面看,根据信息的特性,特别是信息所侧重体现的信息点,政务信息主(1)首位性

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总量、规模、增幅居全国或全省首位,以及居前列位次。如:

2005年绍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人数居全省首位。2005年绍兴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首先达标。(2)破关性

即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上一个阶段性的台阶 如:

2005年浙江省外贸首破千亿美元大关。

2005年,浙江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73.9亿美元,同比增长26%,外贸总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大关,成为继广东、江苏、上海之后第4个外贸总额超千亿美元的省份。

(3)全国性(全市性)

即经济和社会事业中某项工作被评为全国性(全市性)荣誉称号或成为全国性(全

市性)的试点单位

与全国有影响力的事情产生关系(4)首创性。

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全国或全省(市)首创性的成效、成果和做法,以及率先性的作为。如:

《常山胡柚成为X省首只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水果产品》 台州在全国首开上市公司推行期权激励先例《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颁布近50天后,浙江玉环中捷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依据《管理办法》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开创了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和将定向发行作为激励股票来源的先河。按照该期权激励计划,中捷股份将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510万股公司股票,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的3.71%。

(台州市府办)三门吸引民资10亿元大力发展航运7年运力增加50倍。1998年11月,该县成立了首家由民营资本注入组建的宏达船务有限公司,拥有了第一艘3000吨油轮。2005年,该县提出开发三港建设三城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家乘势调集资金发展航运事业。

至目前,共组建宏达、海运、运盛等民营船务有限公司3家,投入资金10.23亿元,运力已达15万吨,比1998年的3000吨运力增长了50倍。

(三门县府办)临海引入安全管理保证金制度确保海上航运安全

制度规定:企业在签订安全管理目的责任书时要向管理部门交纳一定额度的安全管理保证金,用于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奖罚。若企业全年无安全事故,全额返还安全管理保证金,并给予安全管理保证金总额50%的奖励;若发生安全事故,则按事故级别、责任比例扣除相应金额。

目前,该制度已在临海市回浦水运有限公司等4家水运企业中顺利引入,为150艘单船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临海市府办)(6)措施性

即体现开展某项工作的措施,既可以是过去时,也可是现在时,还可以是将来时。如:《农省业厅提出打造“绿色浙江”十项措施》。(7)启动性

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工程项目或活动启动 如:

台州沿海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启动。该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35亿元,位于浙江省沿海高速公路的第二段,贯穿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等6个县(市区)。它北跨三门湾与宁波相接,南跨乐清湾与温州相接,全长143公里。工程计划工期4年,2XXX年开工,2XXX年全线建成通车。

(浙江省交通厅、台州市府办)(8)计划性

即地方政府或部门专项性工作计划,以及工程项目的投资计划。如:

XX省将建造15个万吨级泊位

2012年XX省将加大对水运基本建设的投资,建成15个万吨级泊位,投资总额达74.6

亿元,其中港口投资31.2亿元。此外,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将全面展开;并将进一步加快舟山的金塘、六横、衢山等重点港区的开发和开放步伐。

(XX省打私与海防口岸办)(9)成效性

即反映政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绩和成效,既可以是某项工作全面完成后的的成果、成绩和成效,也可以是某项工作或工程建设阶段性的进展情况。如:“玉环至乐清跨海大桥前期工作进入本质性启动阶段”

玉环至乐清跨海大桥建设已被列入浙江省沿海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目前,前期工作进入本质性的启动阶段。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浙江省沿海高速公路)起自宁波绕城高速公路的云龙,向南途经鄞州、象山、宁海、三门、临海、椒江、路桥、温岭、玉环、乐清、温州市区、瑞安、苍南,至分水关与福建省相接,全长480公里。跨海大桥为这条高速公路一部分,长约10公里,投资估算20亿元左右。跨海大桥力争在X年年底开工,工期大约为5年。(11)紧急性

即反映紧急突发性事件或情况,以及反映后续处置情况。如:“衢州一客运汽车发生爆炸”

X天上午8:30接衢州汽运集团公司报告,公司于此前接到衢州高速交警通知,该公司深圳—衢州班车(浙卧铺大客车)返回衢州途中,于X天凌晨3时30分,在江西上饶境内高速公路上发生爆炸,有较大人员伤亡,具体情况不详。现该市交通部门已赶赴现场,具体情况待续报。(此条紧急信息2005年被国办采用)(12)反映性

即反映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趋势和新问题。如:

“国家房产新政策出台将对我市房产市场产生较大影响”(13)建议性

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14)调研性 即调研性的信息 如:

《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看病难”一个有效途径 --开化县推行“驻村医生服务”的调查》 《明年经济工作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国外对农民履行直接补贴的主要做法》(15)经验性

即总结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典型经验。如:

《确立教育公平理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衢州市发展 农村教育的主要做法》

《绍兴市开拓农村市场的几点做法》 《新昌县创新农业科技机制的几点做法》。

七、如何做好政务信息工作(1)勤奋学习

一方面,要强化政策理论学习,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本系统阶段性工作重

点,提高宏观分析理论素养;

另一方面,要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掌握业务工作基本知识和发展趋势,提高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并且要多看、多写、多练,逐步提高政务信息写作水平。(2)善于思考

信息工作主要是服务领导决策

要善于从全局把握信息写作方向,勤观察、勤钻研、勤思考,力求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写得好,做到精益求精,多为领导提供一些有决策参考价值的高质量信息。(3)沟通合作

信息工作不只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需要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协作配合。

信息写作者应注重加强其他同事的交流沟通,了解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确定信息报送线索。

上一篇:校园纠察队入队申请书下一篇:镇项目建设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