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县戏楼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2024-04-07

迁西县戏楼村农业发展与展望(精选3篇)

篇1:迁西县戏楼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迁西县戏楼村农业发展与展望

--从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视角

摘 要:通过对迁西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该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该目前国内外现代农业前景和经验的借鉴,提出了迁西县戏楼村突破目前现代农业发展瓶颈的发展方向。

关健词:现代农业;发展对策;迁西县

一、迁西县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加强 通过“项目投入、政府支持、群众自筹”的方式,实施了标准粮田建设、中低产田改良、病险水库加固、农村沼气推广等项目;同时,农村路网、电网、广电通信等设施也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农业产业化进入新阶段,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全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农业正朝着科学化、多元化、均衡化方向发展,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结构由过去的粮食“一头沉”转向经济作物、生态农业、养殖业协调发展。目前,“迁西板栗”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辣椒、苦瓜、茄子等10种蔬菜获得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认证,其中迁西栗蘑、香菇(鲜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农业组织化程度日渐提高 迁西县积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通过正确的 指导、引领和服务,一大批“种、养、加”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全县共发展 种养、加工合作社14个,综合服务合作社19个,行业协会5个,无公害农产品(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13个,各种农民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市场中介组织等得到健康有序发展,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 户”的经营模式。是集园林景观欣赏、度假、休闲、避暑、会议、垂钓、狩猎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以“农家乐”形式发展的乡村旅游业,每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已成为边远乡村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迁西县戏楼村的农户观念亟需改变,受传统农业经济的影响,小农意识、自然经济在广大农户中根深蒂固,农户市场意识、规模意识不强,在种、养、加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和市场理念,优质高效农业意识淡薄,导致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生产增产不增收,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近年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大部分农户只耕种自然条件好的口粮田,自给自足,致使农田抛荒现象十分严重,耕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二、迁西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主要表现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少且规模不大,缺乏具有示范带动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可持续性发展不强。农业生产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区域布局滞后,科学规划不足,种植品种分散单一,且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科技含量不高,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灾害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经济效益不明显。

2.2 龙头企业发展不力

主要是企业规模小,品牌效益差,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优势不明显,导致引进的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深加工方

面难见成效,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

2.3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虽然农村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如:田间机耕道建设滞后,加之小丘块农田居多,大型农机具作业困难,从而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成整体农机化水平不高;用于防汛抗旱、排灌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不到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4 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民中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很少,从整体上看素质较低,本科在读生,从事农林经济管理方面的研

究工作与新农村的建设的人才非常少,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新农村建设极为不利。

2.5缺乏正规权威高效的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

农民经纪人和经营大户的组织还比较松散,市场设施和营销手段还比较落后,一大部分市场只是农民自己跑出来的,主要单纯的依靠个体间的联系或是一两个村落的交流,没有正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构,风险大,经营单一,在体制创新上成效不大,很难适应国际市场的开拓,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硬件设施发展不快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科技投人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农业科技投人的不足造成了农业科技人员的匾乏和农民科技素质低下,这也是农业发展的瓶颈

2.6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农民,农业投人最大的也当属农民自身。当前农民收人甚微,没有过多的资金用于农业设施的投人,而是依靠银行贷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信贷行业的门槛的越来越高,对于低收入的农民是无法贷款的。由于生产投人不够,基础设施便无法得到完善,农业生产的科研推广、加工流通、农用工业等方面的发展就更谈不上,最终农业生产就无法摆脱}劲欢经营的状态,农业产业发展收到巨大的限制。

三、目前国内外现代农业前景和经验的借鉴

根据迁西县戏楼村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多培养一下农家乐,农民还可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3.1国内外现代农业前景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08-2010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以年均46.39%的速度递增。2009年,乡村旅游行业已经形成800亿元的经营收入,带动近200万城乡人口就业,其中安排农民就业159万人,实现农民增收257亿元,带动农产品销售收入352亿元。仅在地处中部的江西省,就已有各类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或企业1467家,直接安排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80320人,间接带动农民就业60540人,年营业收入超过48亿元。

迁西县强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在休闲农业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休闲农业是新型产业、朝阳产业,是迁西县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模式、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板。要求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后发赶超,高速推进,打造自己的特色、亮点;以农为本,突出特色,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规划,强化政策扶持,统筹安排项目,创新发展机制、土地流转机制、投融资机制和农民参与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合力推进休闲农业发展;进一步修改完善好休闲农业发展方案,制订完善具体、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优惠措施,加大现

有农庄的提质、提速、提效和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休闲农业有序发展。

农业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 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到2015年,休闲农业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农业点数量稳步增长,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业点增长20%,接待人次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总的来看,国内旅游需求稳步增长,而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无论市场规模还是经营效益均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发展前景看好。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是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体系。从市场销量来看,虽然有机食品只占全球全部食品销售量的5%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农业领域发展最为活跃的板块。

据农业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有机农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显示:全球有机食品市场1990年开始发展,到2010年达到近600亿美元的市场,几乎是2000年的3倍,势头凶猛。下一个10年,全球有机食品销售额将会以一个稍缓的速度增长。

3.2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借鉴

发达国家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例如美国夏威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韩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和法国普罗旺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等

国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例如南京市锁石村实例:锁石意流远,美韵在农家。锁石村生态农业园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村容整洁民风淳朴。经过几年的建设,一个南京近郊的”生态旅游村“已彰显活力。游客来此可观农家景、吃农家饭、走农家路、摘农家菜各参与丰富多彩的农业旅游活动。该村已经建设了一个千亩设施农业大棚的核心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率先提出了”打造南京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村"的目标定位。

北京的顺鑫绿色度假村实例:顺鑫绿色度假村以“林、泉、水”为资源特色。逐步丰富“森林文化”。经营宗旨是“我们为成功人士营造修养身心的环境”。度假村的市场定位包括高档的商务会议和休闲度假两个市场。对于商务会议市场,我们的定位是“‘都市商务新概念’的缔造者,‘商务+度假’的绝佳场所”。对于休闲度假市场,我们的定位是“‘人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生活哲学’的缔造者,‘体验最自然生活状态’的地方”。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国内一流的、具有品牌影响力的绿色度假村。

和龙市农业发展实例,2012和龙市农业生产、专业农场、生态建设开展顺利,积极发展并大力挖掘和龙市独有的生态气候资源、农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对2013年及未来五年工作进行了展望。未来和龙市农业发展要立足于现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围绕平岗绿洲总体战略,发展壮大绿色有机产业,大力开发花卉、食用菌、林下参为主的特色产业和温室棚膜蔬菜园区建设为主的设施农业,抓好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最终实现具有朝鲜族民俗风情和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为一体的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大幅度发展。

迁西县戏楼村的农业发展如果向有机农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方向发展,将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农业发展。

篇2:陇西县休闲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二十世纪90年代,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 消费范围扩大已不局限于人为环境, 休闲娱乐进入寻常人家, 对无公害, 绿色, 有机食品需求的欲望, 使得崇尚自然蔚然成风。特别是陇西县, 由于大型国有企业, 省属及市属驻陇单位较多, 它们的经济效益好, 消费水平远高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见于这种情况, 一些养殖户利用陇西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现有的渔业资源, 开始从事养殖与垂钓兼有的渔业生产, 但当时虽然已开始搞休闲渔业, 切仅仅是池塘垂钓, 没有形成休闲、餐饮、娱乐等项目, 并且经营规模小、投资少, 年经营收入也就是万元左右。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县的许多渔业养殖由生产型转为休闲型渔业, 但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 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 大规模综合性休闲渔业还较缺乏, 知名度不够, 环境给人们带不来舒服感, 所以难以吸引顾客。另外, 渔业养殖品种比较单一, 对垂钓者也带来一定的影响。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 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加之本地渔业生产历史比较短, 对规模小的初始经营者来说, 缺乏经验, 一时难以适应。此外, 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 卫生条件较差, 整体形象不佳。

二、陇西休闲渔业的发展潜力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新型休闲方式, 休闲渔业给城镇居民节假日生活增添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使他们走出拥挤喧闹的都市, 回归自然, 尽享取鱼之乐, 食鱼之美。从我县情况分析, 发展城郊休闲渔业潜力巨大。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由于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及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 目前一般居民家庭喜欢短期城郊休闲消费, 与出外旅游相比, 城郊休闲游具有距离短、花费少、家庭氛围浓、朋友气息融洽、有效休闲时间长的优势。陇西县地处陇中, 距兰州、天水之间, 素有陇中旱码头之称, 又是李氏文化发祥之地, 县域经济相对较好, 交通便利, 适合发展“短、平、快”式的城郊休闲渔业;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县有比较大的渭河资源, 还有科羊河、辽溪河等丰富的地表水, 水土气自然环境优越, 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 气温比较低, 鱼类生长周期长, 养殖的鱼类具有无公害产品的特色, 基本能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及取得安全食品的要求;三是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加之生活方式的改变, 城郊旅游休闲活动越来越热。特别是近两年来垂钓活动快速发展, 垂钓休闲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县已在县民政局、县体育局注册成立垂钓协会2个。协会会员达到1000多人, 加上钓鱼爱好者近5000人, 每年举行垂钓比赛10多次, 参加人数达到2000多人次。在这样的背景下, 陇西截止目前, 已发展休闲垂钓点达到9个, 其中有5家投资规模在200万元~400万元之间, 是集垂钓、餐饮、住宿、娱乐、观光旅游为一起的休闲山庄, 成为陇西居民节假日消费的热点。

陇西县发展休闲渔业不仅潜力巨大, 而且对拓展渔业空间、开辟渔业新领域、满足城镇居民垂钓、娱乐、休闲需求,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休闲渔业是对渔业资源的综合利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 由于高速公路的修建, 部分河流水资源减少, 陇西渔业资源有了一定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 渔业经营者还在继续搞好水产品养殖的同时, 利用池塘及池塘周围等场地建设休闲渔业, 开展休闲配套服务活动, 能有效缓解目前陇西渔业生产中资源短缺等各种矛盾。优化渔业结构, 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展休闲渔业, 吸引了大量游客, 带动了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从而推动渔业向多领域延伸。同时, 还扩大就业范围和容量, 不但增加农民转岗转业的途径, 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而且由于拉伸延长了渔业产业链, 提高了渔业的比较利益, 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休闲渔业一般利用现有水域和渔业设施, 同时利用渔民的专业技能, 因此投资相对来说比较少, 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项目, 吸引人们在闲暇时进行度假娱乐和消费, 从而形成陇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快休闲渔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渔业, 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有利于提高渔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出发点, 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持特色、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 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 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 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 打造陇西县休闲渔业特色品牌。

完善发展规划, 策划并实施高品位的休闲渔业项目。制定规划是避免建设散乱的有效办法。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和附近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完善陇西县休闲渔业发展布局规划, 分期分批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等一体的综合型休闲渔业基地。根据陇西县现有渔业现状和自然资源情况, 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休闲渔业项目。

首阳镇浩发生态山庄, 该休闲山庄远离城市, 水质清鲜, 空气清爽, 符合休闲的需要, 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内容主要是购置游艇、池塘垂钓、停车场、水上娱乐等。

渭水情休闲山庄, 该山庄距县城10km, 现已初具规模, 建设内容主要是:池塘垂钓、生态鸡放养、瓜果采摘园等。

永昌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该休闲山庄距县城10km, 现已初具规模, 建设内容主要是池塘垂钓、池塘养殖、餐饮、住宿、生态特种珍禽养殖。

篇3:嗨子戏传承与发展刍议

【关键词】嗨子戏 发展轨迹 传承

安徽阜南位于安徽西北部的淮河两岸,是连接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交通网络。独特的区位环境造就了该地区文化资源的发展。其中,有“天下独一戏”之称的嗨子戏便是阜南地方剧种的代表。

一、嗨子戏历史发展轨迹

作为一种地方戏,嗨子戏是地域文化的积淀,是当地独特的艺术载体,是人们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清末明初社会形势混乱,人们为了生活便沿街演唱嗨剧,面对战乱、饥寒交迫的日子,嗨剧艺人可谓是“苦中作乐”,音乐多以“悲调”为主,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引下,嗨子戏逐渐兴盛起来,农村业余剧团不断建立。1958年10月,阜南县建立了职业性的嗨子戏剧团,并开始组织新文艺工作者与老艺人合作,从事剧目、音乐、舞台美术等各方面改革与建设。1963年成立阜南县嗨子戏剧团,招收学员,为继承发展嗨子戏培养新生力量。”这时期嗨子戏作品创作较多,嗨剧团多次在各个地区演出,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喜爱和赞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文革时期嗨子戏发展受到压制,被迫演出样板戏,使自身的艺术特征被忽视。改革开放后,开放的文化背景及客观因素影响,嗨剧团随之解散。曾经备受关注的嗨子戏,就这样衰落了!

二、嗨子戏艺术特色

嗨子戏“由于主调每句开头,多用‘嗨’字起腔,然后打板上韵而得名,流行阜南、颍上、霍邱,以及河南省的淮滨、息县、潢川、固始、商城等地。”早期“是一种在乡间场院演出的村坊小戏,是由民间的灯班、花挑、红灯、小调等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演出形式。”嗨子戏唱腔主要有主调和花凋两种,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歌影响,音乐较为纤柔、委婉,以悲调为主,深受人们喜爱。唱腔中的“帮腔”、“小嗓”、“爹腔”,及富有方言特点的语调,可谓是嗨子戏一大特征。其道白则直接采用当地方言。嗨子戏主要行当有生、旦、丑,传统剧目有本戏和折子戏,剧目题材多以生活和爱情为主,其中《打桃花》、《三击掌》、《秦雪梅》等剧目最为流行。其曲牌有一定的固定模式,通常在遵循曲牌结构基础上,旋律线条可以有所改动。连套体曲牌结构能展现完整的戏曲唱段。新中国成立前,嗨子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是锣、钹等打击乐器,50年代后,嗨子戏逐渐发展成熟,开始将管弦乐加入伴奏中,多用于戏曲间奏、前奏、剧情发展阶段。早期嗨子戏多是一人唱众人和的演出形式,直到50年代后,嗨子戏才真正从村街演出转为舞台演出,这时嗨子戏才开始日趋成熟。

三、嗨子戏发展现状

阜南嗨子戏是民间文化艺术的缩影,是中国民间戏曲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在封建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发生发展,在时代变迁中经历了兴衰,它是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落后的艺术形式和封闭的社会,致使嗨子戏与特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相联系,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多元文化并行发展,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使嗨子戏原有的固定发展模式受到冲击。未能与时俱进、变革发展的嗨子戏,无疑开始逐渐走出人们的审美视野。发源于阜南的嗨子戏,因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忽视制约了嗨子戏的发展。2010年,阜南嗨子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化部门才开始重新加强对该戏曲的保护。

四、嗨子戏的传承与发展

阜南嗨子戏至今有百年的历史,它是安徽阜南等地区流传的民间戏曲,早在乾隆时期就开始盛行。嗨子戏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应运而生,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艺术生活的反映,为此,传承与发展嗨子戏有一定的必要性。

首先,扩充嗨子戏演员队伍,吸收优秀人才。健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壮大嗨子戏发展的根本,为此,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招贤纳士,吸引有能力的表演人才。并鼓励优秀的舞台设计人才、创编人才投入到嗨子戏艺术文化建设中。

其次,改革嗨子戏发展模式。嗨子戏起源于封建社会,其内容受到特定社会因素及保守思想观念影响。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嗨子戏不能固步自封。它属于传统民间文化,但不能因此始终围绕着传统来发展。作为地方民间戏曲的嗨子戏,应该在保持其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巩固的基础上,借鉴时代新元素来创新发展,只有不断革新,不断创新,使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永葆青春。

另外,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文化品牌。嗨子戏是阜南地区文化资源,为了保护、传承、发展该文化资源,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应引起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保护力度。同时,阜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有关部门应给予资金支持,完善嗨子戏内部设施建设。并将其与旅游业、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相挂钩,使嗨子戏有更多的演出发展平台,让嗨子戏重新走进人民生活中,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熟知嗨子戏艺术文化。

结语

嗨子戏是安徽阜南地区稀有的民间戏曲剧种,又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可以说,其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探究。作为安徽省的一种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嗨子戏,能充实、完善中国民间戏曲艺术。为此,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应积极抢救嗨子戏,探寻其发展道路,使其在保持自身艺术风格基础上,革故鼎新,摆脱困境,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M].中国ISBN中心,1993.

2.刘宏.“天下独一戏”—安徽阜南嗨剧考察[J].戏曲研究,2004,02.

3.张宇.嗨子戏衰落的因素论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M].中国ISBN中心,1993(117)

中國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安徽卷)[M].中国ISBN中心,1993(116)

上一篇:这钱花得对作文400字下一篇: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