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设计

2024-04-25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设计(共11篇)

篇1:《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设计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产生的一个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还要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组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是方法和思想的融合,下面就课改前后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一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讨上,就利用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思考: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与二元一次方程组x+y=6(1)2x+4y=22(2)区别和联系?如何解方程组呢?让学生人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引导学生从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或设未知数表示数量关系的角度观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二者联系:y=6-x;用6-x代替方程(2)中的y,方程组就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进而求出x、y的值。学生从两种方程的不同中找出二者的联系,突破了难点,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研究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的(6-x)就是方程组中的y,并且能用(6-x)代入y从而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同时多数学生知代入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韵含在方法中,方法是有形的,思想是无形的。然后再出示一般形式二元一次的方程组进行练习,进一步体验消元化归思想。从整节课来看,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比课改前的效果好。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难度很大,学困生学习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今后要努力缩小学困生的面积方向发展。

篇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想方法。讲解时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和铺设合适的台阶,尽可能激发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思考和归纳概括,发现和总结出消元化归的思想方法。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方程组中的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从而促成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体会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

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难点:

理解加减消元思想和选择适当的消元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8.1中我们已经看到,直接设两个未知数(设胜x场,负y场),xy22可以列方程组2xy40 表示本章引言中问题的数量关系。如果只设一个未知数(设胜x场),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来解。分析:[1]2x+(22-x)=40。观察

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2] [2]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把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变形后代入第二个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就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正是下面要讨论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

可以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1个方程x+y=22说明y=22-x,将第2个方程2x+y=40的y换为22-x,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2x+(22-x)=40。解这个方程,得x=18。把x=18代入y=22-x,得y=4。从而得到这个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就可以先解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设法求另一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3] [3]通过对上面具体方程组的讨论,归纳出“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消元思想,这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所谓“消元”就是减少未知数的个数,使多元方程最终转化为一元方程再解它。归纳: 上面的解法,是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4] [4]这是对代入法的基本步骤的概括,代入法通过“把一个方程(必要时先做适当变形)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等量替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从而实现消元。

(三)例题教学 例1 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分析:方程①中x的系数是1,用含y的式子表示x,比较简便。解:由①,得x=y+3。③

把③代入②,得([5]把③代入①可以吗?试试看。)3(y十3)一8y=14。解这个方程,得y=一1。

把y=-l代入③,得([6]把y=-1代入①或②可以吗?)x=2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

[5]由于方程③是由方程①得到的,所以它只能代入方程②,而不能代入①。为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让其试试把③代入①会出现什么结果。

[6]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后,把它代入方程①②③都能得到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其中代入方程③最简捷。为使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让其试试各种代入法。

(四)小结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1.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

2.把得到的式子代入另一个方程,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3.把求得的解代入方程,求另一未知数的解。

(五)板书设计

消元

篇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编写建议中也指出:“教材内容的编排和呈现要突出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应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应关注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数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结合我们承担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研究课题“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研究”, 笔者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浙教版) 《数学》 (七年级下)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 ”为载体, 进行了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探索, 以下是数学课堂教学实录与我们的思考.

1 教学实录

1.1 创设情境, 感受生活, 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赈灾公益歌曲《爱的家园》, 会唱的跟着唱. (课件播放)

师:看着这些画面、听着这首歌, 你有什么感想?

生1: 5·12赈灾中让我们看到了四川人的顽强, 中国人的团结.

生2:在这次大地震中看到了“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的精神.

生3:汶川大地震中感受到浓浓的爱.……

师:是呀!手牵着手, 心连着心, 一起铸就《爱的家园》.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灾害, 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南苑中学全校师生也为表达一份爱心, 踊跃捐款, 据统计全校师生共捐款23.4万元, 其中学生捐款数比老师捐款数的3倍少1.8万元, 那么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各捐款多少万元呢?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选用“汶川大地震中本校的实际捐款问题”作为引入本课第一个例子, 可以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设置学生亲身经历的情境, 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关注生活,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 学生设的未知数不同, 列出不同的方程有差异,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2 新旧对比, 发现新知, 导入新课

师:你能用两个未知数列方程组吗?

生:设老师捐款x万元, 学生捐款y万元.列出方程组

{x+y=23.4 (1) y=3x-1.8. (2)

师:这叫什么方程组?

生 (齐答) :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你能用一个未知数来列方程吗?

生1:设老师捐款x万元, 学生捐款 (23.4-x) 万元……

师:还有另外的设法吗?

生2 (补充说) :设老师捐款x万元, 学生捐款 (3x-1.8) 万元, 得方程x+ (3x-1.8) =23.4.

师:这叫什么方程?

生 (齐答) :一元一次方程.

师:观察所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稍停了片刻, 没有学生举手)

师:这两种列法, 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 看看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可通过怎样的变化就可得到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呢?

生:就是把方程组中的第1个方程代入第2个方程得到的.

(通过刚才的点拨与学生的观察, 一学生很快说出这两者的内在联系:把方程 (2) 中的“y”用3x-1.8去替换, 就是把方程 (2) 代入方程 (1) , 于是把一个新问题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

师:说的很好!就是用3x-1.8来代替y, 从而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用代入的方法把二元变成一元, 也就是达到消元的目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习的4.3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板书: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刚才我们通过代入的方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转化为我们已经学会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

(继续补充板书: 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

(从学生熟悉的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入手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逐步学会把一个还不会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会解决的问题的思想方法.)

1.3 尝试新知, 代入消元, 体悟数学方法

师:你能用代入法解下面的方程组吗?试一试:解方程组

{2y-3x=1x=y-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如何代入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 把“二元”化为“一元”, 并在板书解题过程时故意把xy-1代入时不添上括号, 让学生发现问题, 以便给学生加深印象.说明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易错点进行教学, 对双基的落实有一定的作用.)

师:我们判断做得对不对, 可以怎么办?

生 (齐答) :代入方程组检验.

师:很好!能养成这种习惯, 可以提高我们的正确率.这里的检验过程可以口算, 不必写出.

师:让我们来做一做吧!解方程组

{2x+y=23x+2y-5=0.

(当学生初感困难时, 教师应做适当的引导和有效的提问:这个方程组能直接代入吗?不能的话, 应做个怎样的变形呢?你能否转化成前面那个方程组的形式呢?)

师:老师再把方程组增加一点难度, 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么解这个方程组.

(课件出示:解方程组

{2x-7y=83x-8y-10=0.)

师:能否像前面两个方程组一样, 把其中一个方程变形一下后直接代入呢?

(学生举手回答把第1个方程变形时, 教师应做进一步的提问, 用x表示y, 还是用y表示x, 应让学生思考、体会, 然后选择.)

1.4 合作交流、归纳步骤, 提炼数学思想

师:做完刚才的这3道解方程组的题目, 请同学们议一议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 请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所做的回答进行整理后课件出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这种合作归纳步骤既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又有助于学生在归纳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师:这个步骤可概括为8个字:变形、代入、回代、写解.

(教师板书:步骤:变形→代入→回代→写解)

师: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体现了数学中很重要的“化归”思想, 从而达到消元的目的.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因为学生对“化归”一词很陌生, 所以问题一提出学生没什么反应)

师:那么老师举个例子.同学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曹冲的确聪明, 他把将要称的大象的体重转变成称石块的重量, 运用“化归”思想, 化“复杂”为“简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师:再如数的减法运算可转化为加法运算, 除法可化为乘法, 都是利用了“化归”思想, “化未知为已知”、“变陌生为熟悉”

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实际上也是一个由“新”到“旧”, 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

(学生听了教师的举例, 显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1.5 应用新知, 趣题求解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 请同学们求出开头提出来的捐款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开始演算,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激发学习潜能.)

师: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书中的数学题, 《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较为普及的算书, 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下卷第31题“鸡兔同笼”问题流传尤为广泛, 飘洋过海传到了日本等国.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

(通过对捐款问题的解答, 学生对这个“鸡兔同笼”问题解决的更加熟练, 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1.6 练习反馈, 巩固新知

师:从刚才做题的速度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代入法掌握得还挺不错的, 那么让我继续考考大家: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3x+y=72x-y=3{3a-4b=52a-3b=4{3x-4 (x-y) =22x-3y=1{2x=5 (x+y) 3x-10 (x+y) =2.

(出示“考一考”环节目的是巩固代入法, 让4位学生上台板演后再请1位同学当回“小老师”给这些同学做出评价.)

1.7 归纳总结, 反思提高师:这节课你学会了……

生1:我学会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生2:我学会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生3:我学会了什么是“化归”思想.

师:你还感到疑惑的是……

生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时候太烦了点, 有没有再简单点的方法.

生2:是不是所有的方程组都用代入法呢?

师:你的这个疑惑提得很好, 这正是我们下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能及时给予解疑的同时, 也为下堂课的学习设置了悬念)

师:你发现了生活中…… 使你感触最深的是……

生1:我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古书中有数学题, 现实生活中有数学题.

生2 (补充) :我感触最深的是汶川大地震中感受到我们国家的团结, 我们学校的光荣.

(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学到的数学知识;体验到的情感以及一些感受和体会.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升华到情感的认识角度, 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 再从汶川大地震中让我们感受到爱的存在, 同时回归关爱他人, 关爱父母, 关爱老人, 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的主题.教育学生把爱传递下去, 让我们学着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汇聚成爱的河流.)

2 课后反思

数学新课程强调, 学习并非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 而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是七 (上)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1节课,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已在七 (上) 中学习过, 但作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教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原有的知识上进行知识迁移, 把“新知”转化成“旧知”, 渗入数学的“化归”思想, 让学生能从知识上平稳过渡, 这正说明了“知识是数学的躯体,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灵魂”.让数学文化走入课堂, 就是让数学课堂教学血肉丰满, 而不是过去教学中的只重知识技能的教学.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中, 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 从生活场景中提出问题, 并提炼出数学知识并运用新知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 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 又为生活服务”, 设计“试一试”、“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考一考”等教学环节,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最后师生共同走入古书中的数学题,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本节课教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来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身边实事及古书中的数学知识等.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归纳总结, 进而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的目的, 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这一过程中蕴含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

当然, 从数学文化的视角看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 一些已在文中括号中标出, 有的还需进一步思考.但这节课的总体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知识点落实到位, 对于授课过程中呈现的看似互动, 实则没有互动的现状需今后认真琢磨, 真正要与学生互动起来, 还是得激发起学生的思维火花, 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思维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张维忠, 汪晓勤.文化传统与数学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3]吴伟英, 周均华.课例“轴对称图形”及其点评[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初中) , 2007, (10) .

篇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测试题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约公元前384-322)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方法有和,这两种方法都体现了的数学思想.

2. 若ab2x-1与-2ax+y-2b是同类项,则x2-y2=.

3. 已知x+y=4,x-y=10,则xy=.

4. 已知方程组2x+y=m+1,x-y=n-4的解是x=1,y=2.则m=,n=.

5. 消去方程组3x-2t-1=0,2y+5t=0中的t,得.

6. 已知x、y是实数,+y2-6y+9=0,则xy的值是.

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7. 解方程组3x-5y=6,①2x-3y=4. ②②×3-①×2得().

A. -3y=2B. 4y+1=0C. y=0D. 7y=-8

8. 下面方程组的最优解法是().

3x-y=2, ①3x+2y=4.②

A. 由①得y=3x-2,再代入②B. 由②得3x=4-2y,再代入①

C. 由②-①消去xD. 由①×2+②消去y

9. 若7xm-3ny8和-3x8y5m+n的和仍是一个单项式,则m、n的值为().

A. m=1,n=-B. m=-2,n=2C. m=2,n=-2 D. m=1,n=3

10. 若方程组4x+3y=1,kx+(k-1)y=3的解x和y的值相等,则k的值为().

A. 11 B. -11 C.D. -

11. 通过方程组x+m=4,y-5=m,能求出的x与y的关系式是().

A. x+y=-1B. x+y=1C. x+y=9D. x+y=-9

12. 已知方程a+b=35和a-b=15,则2(a+b2)的值是().

A. 1 450B. 625C. 90D. 250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3. 按要求解下列方程组.

(1)3x-y=5,2x+3y=7.(代入消元法) (2)3x-4y=14,3x+5y=41.(加减消元法)

14. m为何值时,方程组3x-5y=2m,2x+7y=m-1的解x、y互为相反数?

15. 已知3x+4y=7,2x+y=3.求10x+10y的值.

16. 如果方程组x+y=3,x-y=1的解与方程组mx+ny=8,mx-ny=4的解相同,求m、n的值.

篇5: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化归的数学美,以及方程组的解所体现出来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在前面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篇6: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变陌生为熟悉”的化归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谁能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你造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2.谁能知道上述方程组(指学生提出的方程组)的解是什么?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上节课我们提出了鸡兔同笼问题:(投影)一个农民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50个头和140只脚,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 设农民有x只鸡,y只兔,则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

对于列出的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如何求出它的解呢?(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并提出问题:若设有x只鸡,则兔子就有(50-x)只,依题意,得 2x+4(50-x)= 140 从而可解得,x=30,50-x=20,使问题得解.

问题:从上面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过程中,你能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串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它的解法)(1)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列方程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该等量关系中,鸡数与兔子数的表达式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3)前述方程组中方程②所表示的等量关系与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等量关系是否相同?

(4)能否由方程组中的方程②求解该问题呢?

(5)怎样使方程②中含有的两个未知数变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呢?(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想出消元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出讲解.

由方程①可得y=50-x③,即兔子数y用鸡数x的代数式50-x表示,由于方程②中的y与方程①中的y都表示兔子的只数,故可以把方程②中的y用(50-x)来代换,即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②中,得 2x+4(50-x)=140,解得 x=30.

将x=30代入方程③,得y=20.

即鸡有30只,兔有20只.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讲授新课 例1 解方程组

分析:若此方程组有解,则这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就应取相同的值.因此,方程②中的y就可用方程①中的表示y的代数式来代替. 解:把①代入②,得

3x+2(1-x)=5,3x+2-2x=5,所以

x=3. 把x=3代入①,得y=-2.

(本题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并板书,同时教师在最后应提醒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要判断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需检验.其方法是将所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教师讲解完例1后,结合板书,就本题解法及步骤提出以下问题: 1.方程①代入哪一个方程?其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能代入?

3.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

4.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较简便? 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这种通过代入消去一个未知数,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方程组得以求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例2 解方程组

分析:例1是用y=1-x直接代入②的.例2的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不能直接代入.为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创造条件,把一个方程变形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或含y的代数式表示x).那么选用哪个方程变形较简便呢?通过观察,发现方程②中x的系数为1,因此,可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有y的代数式表示x,再代入方程①求解. 解:由②,得x=8-3y,③

把③代入①,得(问:能否代入②中?)

2(8-3y)+5y=-21,-y=-37,所以

y=37.

(问:本题解完了吗?把y=37代入哪个方程求x较简单?)把y=37代入③,得

x= 8-3×37,所以

x=-103.

(本题可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

三、课堂练习(投影)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四、师生共同小结

在与学生共同回顾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出,因为方程组在有解的前提下,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所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值,故可以用它的等量代换,即使“代入”成为可能.而代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消元,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五、作业

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篇7:《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代入法”的含义;

2.理解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能用其中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3.掌握使用代入消元法的程序.4.在解方程组的过程中理解“消元”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5.能根据简单的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下列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吗?观察这些方程组的形式和特点,你能求出这些方程组的解吗?你会选择先从哪一个方程求解?

2x7y8y1xxy

3  3x8y1003x2y53x8y14

二、新课展开:显然,从第一个方程入手,易求出方程组的解。

y1x3x2y5例1:1(2)

分析:我们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若能想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消元),将二元问题转化成一元问题就好了。若此方程组有解,则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应取相同的值,因此方程②中的y就可以用方程①中表示y的代数式来代替。解:把①代入②得:

3x22x5

x3

把x3代入①得:

y2 3x2(1x)5x3原方程组的解是y2

探究1:就本题解法与步骤思考以下问题:

a、方程①代入哪个方程?其目的是什么? b、为什么能代?

c、只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方程组解完了吗?

d、把已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个方程来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比较简便? 解后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消元思想;

(2)上面的解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字母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求解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注:

1、注意解题格式和最后写解的方式;

2、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样,注意检验;

带着对以上探究问题和步骤的分析,你能试着解决第二个方程组吗? 例2 :xy3

3x8y14分析:例1是用y1x直接代入,而这两个方程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不能直接代入,为此,我们需要想办法创造条件,那么选用哪一个方程变形比较简单呢?方程①中的x的系数为1,应选①。

解 由①得

x=y+3

将③代入②,得

3(y+3)-8y=14 即

y=-1.将y=-1代入③,得

x=2.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2

y-1

探究2:(1)把方程(3)代入(1)可以吗?把y=-1代入(1)或(2)可以吗?

(2)你能利用方程(1)用x来表示y,进而用代入法求解此方程组吗?(3)你会选择利用方程(2),用x来表示y或者用y表示x,进而用代入法求解此方程组吗?为什么?

例3:2x7y83x8y100

分析:两个方程都没有系数为1或-1的未知数,需要将某一个未知数化为1,选择系数绝对值最小的未知数,力求使变形后的方程比较简单。

解 由①,得

x4将③代入②,得

7y.2③

3(47y)8y100,2

解得

y=-0.8.将y=-0.8代入③,得

x47(0.8).2

x=1.2.x1.2, 原方程组的解是y0.8.注:(1)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是代入法的关键步骤,也是易错的步骤,教学中要 2 特别注意;

(2)归纳代入法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化:选取一个方程,将它变形为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记作方程③(求表达式);

2)代:把方程③代入另一个方程得到一元一次方程(代入消元); 3)解: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一个未知数的值;

4)求: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方程③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回代求解); 5)写:写出方程组的解。

练习1:把下列方程改写成用含x的式子表示y及含有y的式子表示x的形式

(1)3xy12

(2)4x5y200练习2:解方程组:

(1)、y2x33x2y83yx53x5y5(2)、(3)

2x5y236x3y165x2,x4,x,答案:(1)(2)(3)3

y1y3y2例4:(课本p92)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和小瓶装(250g)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按瓶计算)比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吨,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的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分析:问题中包含两个条件:

大瓶数:小瓶数=2:5 大瓶所装消毒液+ 小瓶所装消毒液=总生产量 解:设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x大瓶,y小瓶,则有5x2y

500x250y22500000 解得x20000 答:略。

y50000练习3:(课本p93练习3、4)

(1)有48支球队520名运动员参加篮球、排球比赛,其中每支篮球队10人,每支排球队12人,每名运动员只参加一项比赛。篮球、排球队各有多少支参赛?(2)张翔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县城,途中因道路施工步行一段路,1.5小时后到县城。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15千米/时,步行的平均速度是5千米/时,路程全长20千米。他骑车与步行各用多少时间?

四.小结:1.理解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中体现的“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

即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转化一元一次方程。

2.理解并掌握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篇8: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

一、整体代入法

【分析】此题常规解法是先化简再加减消元, 虽能达到目的, 但是比较麻烦, 观察发现方程 (1) 与方程 (2) 中有相同的代数式4x+6y, 所以把方程 (2) 代入方程 (1) 中, 从而解出x的值进而求出y的值, 则快人一步!

简解:将方程 (2) 整体代入到方程 (1) , 得2x+3×2=4, 所以x=-1, 将x=-1代入 (2) , 得4× (-1) +6y=2, 得y=1,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点评】解方程组时, 有时可根据题目的特点整体代入, 从而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像本题一样直接整体代入, 有时须通过仔细观察, 抓住方程组的特点, 先将它作一些处理, 然后再整体代入.

二、整体加减法

【分析】若先去分母, 再化简求解, 则十分麻烦, 观察发现两个方程中都含有分别将其看作一个整体, 将方程 (1) 与方程 (2) 进行整体加减消元, 则简单明快.

【分析】对于这样系数较大的方程组, 采取常规的解法, 烦琐难算且易错!观察发现方程组的左边未知数的系数为轮换对称式, 分别将两个方程整体相加、减, 可构造一个简单方程组, 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三、消去常数法

【分析】按常规方法是寻找系数x或y的最小公倍数, 再消元, 运算量大, 观察发现两个方程的常数项相同, 所以两式相减消去常数项, 再代入消元可获巧解.

简解: (1) - (2) 得2x=3y…… (3) , 将 (3) 代入 (1) , 解得57y=1, 解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

四、整体构造法

例5 某人买13块橡皮、5支铅笔、9根直尺共用12.8元, 若买2块橡皮、4支铅笔、3根直尺共用4.7元, 求买橡皮、铅笔、直尺各一样需多少元?

【分析】设橡皮、铅笔、直尺的单价各为x、y、z元, 根据题意只能列2个方程, 不能求出x、y、z的值, 将x+y+z看作一个整体, 将每一个方程都构造含有x+y+z的式子, 从而可整体求出.

简解:设橡皮、铅笔、直尺的单价分别为x、y、z元, 则有:

将方程组变为

(3) - (4) ×4, 即得x+y+z=2, 故买橡皮、铅笔、直尺各一样需2元.

五、增设辅元法

例6 解方程组

【分析】所谓增设辅元法, 就是在解题过程中, 把含某个 (或某些) 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 用一新的字母表示, 从而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 把原题化为较简单的基本问题, 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当方程组中出现“比”的形式或“连比”的形式, 通常采用增设辅元法, 以简化运算.

篇9: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

一、 整体代入法

【分析】此题常规解法是先化简再加减消元,虽能达到目的,但是比较麻烦,观察发现方程①与方程②中有相同的代数式4x+6y,所以把方程②代入方程①中,从而解出x的值进而求出y的值,则快人一步!

简解:将方程②整体代入到方程①,得2x+3×2=4,所以x=-1,将x=-1代入②,得4×(-1)+6y=2,得y=1,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1,

y=1.

【点评】解方程组时,有时可根据题目的特点整体代入,从而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当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像本题一样直接整体代入,有时须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方程组的特点,先将它作一些处理,然后再整体代入.

二、 整体加减法

例2 解方程组

【分析】若先去分母,再化简求解,则十分麻烦,观察发现两个方程中都含有、,分别将其看作一个整体,将方程①与方程②进行整体加减消元,则简单明快.

【分析】对于这样系数较大的方程组,采取常规的解法,烦琐难算且易错!观察发现方程组的左边未知数的系数为轮换对称式,分别将两个方程整体相加、减,可构造一个简单方程组,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分析】按常规方法是寻找系数x或y的最小公倍数,再消元,运算量大,观察发现两个方程的常数项相同,所以两式相减消去常数项,再代入消元可获巧解.

四、 整体构造法

例5 某人买13块橡皮、5支铅笔、9根直尺共用12.8元,若买2块橡皮、4支铅笔、3根直尺共用4.7元,求买橡皮、铅笔、直尺各一样需多少元?

【分析】设橡皮、铅笔、直尺的单价各为x、y、z元,根据题意只能列2个方程,不能求出x、y、z的值,将x+y+z看作一个整体,将每一个方程都构造含有x+y+z的式子,从而可整体求出.

总之,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一定要分析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技巧,才能简化解题过程,化繁为简,提高正确率.

篇10:《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设计

开始引入了名人迪卡儿的数学思想,学生崇拜名人相信名人于是以名人名言给这节课定了基调,那就是数学与实际有密切的关系以及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总方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身边事例篮球赛为引例巧妙引导到新课。其中张老师设计了学生用原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解时太麻烦,不好解,产生了困惑,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的猜想。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学生就会拼命地去探究科学奥秘。此时张老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要探究好方法首先要有预备知识,抛出一个量来表示另一个量的探究内容。给学生指明了方向,使学生不至于太漫无边际的探究。也为接下来的自学铺平了道路。紧接着出示自学目标和指导。

二、师生活动融为一体民主气氛浓

自学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先个人独立思考后合作交流展示汇报。老师巡视,指导学困生,积极组织学生活动并参与其中,及时评价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个过程学生提高了合作、交流能力,也展示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并锻炼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及看法,并给予承认、表扬和鼓励的情感意识,课堂上的掌声不由自主的响起,提升了个人的思想品质和为人素养,思想性很强,情感意识很浓。

三、技能训练及时跟上

学生一旦获得了探究的新知,马上进行训练和提高,练习中有生趣,有关注学生的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学生练的热情高。其中有一个学生的不同解法, 张老师利用的惟妙惟肖,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启迪了学生的智慧,激励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肯定了学生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学法,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

四、消元思想,代入消元,化归思想,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归思想的神奇魅力,从而把数学思想贯穿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可持续发展自己,一生有用。

篇1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手段,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学会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例题选取上把有方程组的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分别为1和—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交给学生,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用代入法求解,再把两个方程直接相加达到消元的目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之后,通过展示两个书写较好学生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明确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对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较浓厚的兴趣,解答答起来也特别得心应手,但有个别同学在方程相减时出现负号的运算上比较容易出错,运用的灵活性掌握得不太好,解答起来速度较慢,我想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又快又准确的,这一点在许多学生身上已经得到印证。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2课时,是在学习过直接采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的。我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复习设疑,引发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散难点;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面向全体,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生命化,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得到了教研组听课老师的好评。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

优点:

1、组内帮扶作用发挥的突出。虽然大家都知道加减消元法,但有些同学不太明确怎样变形成可直接加减的形式,而通过组内帮扶,正好能帮助教师分散解决个别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

2、易错点强调的较好(这是听课教师的评价)。在用减法消元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减数位置是一个整体,应该每一项都变号,所以在学生展示时,我让他写出了减的具体过程,也要求大家本节课做题时也要这么做,这样就减少了错误发生的概率。

不足:

1、课前复习提问不到位。本节课要继续研究加减消元的方法,在课前我只简单的.提问了可直接采用加减消元的条件及如何加减消元,但从学生做题的过程来看,学生更容易在对方程的等价变形中出错,即利用方程的简单变形,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学生往往忽略等式右边的常数项,不过,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提醒了一下,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还要更细致些,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易错点。

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出示时间有点早。我是在学生“先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课后认为在“后教”环节的“更正”、“讨论”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更能体现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生命化课堂”教育新理念。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习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来增加学生解方程组的方法与技巧。代入消元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掌握,但加减法难度就大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明确用加减法解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必须使两个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类、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丰富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是今后学习方程组知识应用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但还需要通过强化练习,才能达到熟练。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是初中代数学习的重要内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解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奠定基础,所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通过代入法和加减法将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消元”,从而转化为一元方程,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解答该类方程组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等式性质,主要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和方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注意事项:

1、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时能直接带入的可直接将其中一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进算;需变形的要将系数为1的进行变形,便于计算;系数不为1的要将系数将小的未知项进行变形,简化计算,降低计算难度。代入时不能带入原方程,否则未知项会抵消掉。

2、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时加,有时减。主要观察含有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决定,如果在一方程组中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相等则减,系数互为相反数则加;若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不同则要通过方程变形把两个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变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性质二)然后相加或相减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在相加、减时,采用左边加减左边,右边加减右边的原则,如果等号左边有常数应将常数移到右边,含未知数的项移至等号左边。

3、通过消元变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完成后应将未知数的值分别带入方程①和方程②,看能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若两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则解答正确。然后画一大括号将解表示出来。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5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代入消元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一个方程,如何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去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在教学上要抓住这个关键来讲解。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学会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是在结构不同的`方程组中,学生就有点不知所措,不懂选择哪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以至使运算简便。而是盲目地规定消那个未知数,使得计算量很大。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关键。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强调这个解题的关键,甚至还专门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回来。让他们在这方面多多练习。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在[活动4]中,我布置学生做教科书第99页练习的第2题时,学生完成后,再强调第⑴小题,方程不用变形,直接选第一个方程代入第二个方程的原因。

4、我会虚心接受各位老师给我的建议。那就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6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单一,数学学习活动中归纳能力较差这一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实践——练习”的教学流程。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予以帮助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

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自主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体现了数学学习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它是极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的核心就是将待解的问题转化为既定解决方法和程序的问题,以便应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解决问题。其思想方法蕴含着深刻的辩证观点.因此在教学时,应加强化归思想的总结和提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极有好处。

今后教学时应注意

1.关于强化检验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2.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出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即把“二元”转化为“一元”。我们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原方程组的解。早一些指出消元思想和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有较强的目的性。

3.教师讲解例题时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加深。随着例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组时应努力使变形后的方程比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这样不仅可以求解迅速,而且可以减少错误。

今后在课堂上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7

1、发现的问题: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前面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有点类似,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愤涣散,效率不高。

2、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或“百鸡百钱”问题作为引入。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反思: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8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体会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学反思涉及到学生、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我们只有通过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才能发现成功之处,更重要的是找到不足和差距,然后想办法改进、完善,使课堂更加完美。这既是对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有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快。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刚刚讲过,但感觉效果不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回顾反思,找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㈠ 整节课教师在每一个环节的时间的分配上存在问题,例如第一环节复习请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让学生板演,花费时间过多,对后面时间分配有很大的影响,这里可以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㈡例3、例4 两个例题之间教学跨度比较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题目,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教师可以在两例题之间加入未知数不是相反数,而是相等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帮助学生进行过渡,对于例3解方程组,教师的重心不能放在解这道题上,教师应不断的变化题型,让学生感悟到“择优”这种解题思想。

㈢习题的处理要做到精细化,这不仅有利于时间的分配,更能体现出课堂的实效性。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我今后再讲这一节课时,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好,使课堂更加完善、更加高效。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9

本节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产生的一个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还要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组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是方法和思想的融合,下面就课改前后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一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讨上,就利用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思考: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与二元一次方程组x+y=6(1)2x+4y=22(2)区别和联系?如何解方程组呢?让学生人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引导学生从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或设未知数表示数量关系的角度观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二者联系:y=6-x;用6-x代替方程(2)中的y,方程组就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进而求出x、y的值。学生从两种方程的不同中找出二者的联系,突破了难点,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研究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的(6-x)就是方程组中的y,并且能用(6-x)代入y从而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同时多数学生知代入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韵含在方法中,方法是有形的,思想是无形的。然后再出示一般形式二元一次的方程组进行练习,进一步体验消元化归思想。

从整节课来看,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比课改前的效果好。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难度很大,学困生学习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今后要努力缩小学困生的面积方向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0

常言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学尤其如此。旨在于对一个数学知识点反复例举、反复引导、反复训练,进而对类似问题能够参考性的对比解决并且不断提升知识的认知水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个课时的思想就是把未知数的个数递减而逐一解决。我在教学这个内容中得到如下反思。

一、在这节课的开始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胜负问题的例子,让学生首先明白两个方程中的x都表示胜的场数,y都是表示负的场数,这个过程就是为了消除学生在以下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中为什么能够互换的疑虑。这是个好的开端。

二、充分强调等式的变化。虽然这是个复习的问题,但是,让学生反复演练这样的等式变换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它将为后面的“代入法”顺利进行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在进行“代入消元法”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并强调学生观察未知数的系数,注意系数是1的未知数,针对这个系数进行等式变换,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就是当未知数的系数不是1的情况,教师就应该运用开课前复习的等式变换的知识点: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引导学生熟练进行等式变换,这个过程教师往往忽略训练的深度和广度,要引起注意把握训练尺度。

四、在进行“加减消元法”时,难点是:相同未知数的系数不相同也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基于此,教学原则也应该是“由易到难、逐次深入”的原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熟悉简单的未知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类题目的加减消元法则和原理;继而认真展示成倍数关系的未知数的系数;然后出示一些比如:3x-5y=10,2x+10y=1,等等的问题,提示学生怎样使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强调遵循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原则,使它们相同未知数的系数变成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加减消元法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在这个课程教学的一些反思。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1

第一次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课件与课堂结合不够融洽;不放心学生自学,提醒太多;过于紧张娇态不够自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纯计算问题,学习解方程组的方法,似乎没什么可让学生交流的机会,但是做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交流机会,例如: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由此让我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启发,但启发的人不一定一直都是老师,而且学生的思路往往比老师们的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多为学生创造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2、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尤其在问题情景教学中,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难免遇到许多困难,或多或少会走一些弯路,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若以亲切和蔼的话语鼓励赞许的目光面对学生,就能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激活整个探究过程,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意愿。因此,今后在课堂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手段,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先让学生用代入法求解,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之后,通过两个例题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明确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个别同学在运算上比较容易出错,运用的灵活性掌握得不太好,解答起来速度较慢,我想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又快又准确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一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高效课堂公开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方法,将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和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课堂一开始给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设置,有利于更好进行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让学生回顾用代入消元法求解二元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在此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通过例题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明确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接下来,再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个别同学在运算上比较容易出错,运用的灵活性掌握得不太好,解答起来速

度较慢,我想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又快又准确的。

当然,通过本课教学,自己发现许多不足,首先,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和互动学习方面还有欠缺。其次,学生的活动开展得不是很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数学语言不很精练,驾驭课堂,把握学生心理和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都还有待加强。最后,应多给学生探讨交流、思考、归纳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好习惯能成就人的未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注意这些问题,优化自己的课堂。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4

本课的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从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整堂课提问方式多样。整个教学过程注意了类比法、观察法、联想法、归纳法等的综合运用,重视了归纳思想的运用。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接受新知较快,探究、归纳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整节课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虽说个别学生在描述概念时出现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但通过教师的指证,及时解决了问题。

本课的不足:一,在解方程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手,对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掌握不透彻。对方程的多种解法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有关方程的解题速度较慢。二,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

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通过反思和查阅相关的书籍,我觉得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应积极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坚持达到老师提出的目的,独立地解答习题。有时候,可以花两三节课的时间让他思考,教师细心地指导他的思路,而习题被他解答出来的那个幸福时刻到来的时候,他求知的愿望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2、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组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探索指导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机会,激发学习主体的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活泼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此改变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

3、在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方面,需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点进行方法和技能的教学(如培养学生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提高正确率;每天的作业计时(做的时间、检查的时间),并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签字)等等。

4、备课和教研再扎实深入、细致全面些,发挥集体的优势,尽最大努力作好教学工作。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5

自我接任七年级数学班以后,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和学校的教学方针指导下,我校自创了“情景引入―精讲―精练―总结―反思―当堂测试”教学模式,自使用以来我始终坚持学校教学模式,虽然使用一年,但还不太熟练,但却感到受益菲浅。

我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确定,实际上是针对学习对象需求而确定的。是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此模式下,只有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才能确立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理论扎实、必须科学设计、精心实施,使其成为最优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行动中加大引导,相互探究;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活动中,达到对已有知识结构的丰富和优化。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精讲重难点问题,并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建构知识时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只有夯实理论基础,学生才能进一步将这些知识与社会中发生的典型案例相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中级会计电算化习题下一篇:度副校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