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掷双色片教案

2024-05-05

小学生数学掷双色片教案(精选3篇)

篇1:小学生数学掷双色片教案

由于是第一次动手操作,第一次接触双色片,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认真研读教材,我将第一单元的掷双色片与第二单元的数楼进行了整合,将两个内容融为一体,进行两课时的教学,而掷双色片是教学的第一课时,也是学生初步接触分与合的知识。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导入新授时,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以教师演示一片双色片,两片双色片,让学生观察,表达出掷的结果。再让学生对于三片双色片掷的结果先进行猜测,再进行验证,在学生的活动中,我注重建立学生的对于数学学科的严密性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学科的奥秘。接下来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次数掷出所有的情况,让学生进行优化方法,培养孩子的判断和总结能力,最后再尝试翻一翻的方法,通过比较,让孩子体会到方法的优化。对于有序排列这一难点,我通过让学生观察小丁丁的排列方法,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排列,有什么优点,从而进行小结,最后将此方法运用于修改之前无序的排列。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一些抽象的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让孩子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孩子加深记忆也是很有帮助。

语言训练往往被数学老师忽略的一点,也是我在上课时会不小心忽略的地方。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数学学科同语文学科的语言表达力的训练同样重要,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作为数学老师不能依赖语文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培养。我们也常会看到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另外,着力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发展学生初步逻辑思维有着重要意义。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习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因此,课堂上我注重训练学生的说话,从最简单的——把话说完整,开始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2:小学生数学掷双色片教案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 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 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 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 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 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 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 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 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 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 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 反馈板书。

3. 小结。

4. 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 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 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 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 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 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 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 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 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篇3:小学生数学掷双色片教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1年版) 》指出: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呈现方式为: 以计算机为载体, 多种媒体信息相融合的技术系统。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以丰富、生动的多媒体形式表达出来, 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优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校园网络环境也日趋完善,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的中学教师数量继而随之逐年攀升。

本文以北师大版教科书 “频率的稳定性”一节中的 “掷硬币”实验为例, 辩证地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二、研究过程

问题重现: 抛掷一枚硬币, 观察硬币落下后出现的情况, 通过对硬币正面朝上或者反面朝上次数做大样本的统计分析, 探究 “频率”与 “概率”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一) 传统的教学方式

1. 全班进行分组实验, 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将每组实验数据进行汇总;

3.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统计图;

4. 观察统计图, 发现规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几乎不会去做大样本的随机实验, 更不用说形成 “频率趋于稳定并稳定在概率附近”这样的经验了, 而同时还容易将 “频率” 与 “概率” 的概念进行混淆。所以, 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 让学生通过多次投掷硬币、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切身体会知识的发展过程, 以期最终达到理解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但遗憾的是, 每节课只有45分钟, 如果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生动手实验, 对教师而言不仅不容易控制课堂教学节奏,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进度; 如果为了节省时间减少实验次数, 实验效果又不明显, 也不利于学生发现 “频率趋于稳定”的规律, 更不要说内化为自身经验了, 甚至还会因为少量数据不能说明问题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虽然教科书向学生呈现了一些历史上的数学家获得的实验数据, 由于学生所积累的经验有限, 不足以对书中的结论认可并理解。因此, 亟需一种有效的实验手段解决这样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不错的选择。

( 二) 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假如教师在学生完成有限次的试验之后, 再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模拟实验, 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 得出较为标准的统计图, 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用excel生成随机数后绘制的折线图如下:

三、结论及建议

( 一) 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

1. 高效传递信息的手段。从上述试验不难看出, 在呈现和传递信息方面,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 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节省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

2. 精准的测量工具。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得到更加完备、更加精准的实验数据, 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 高效积累间接经验的手段。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 往往新知识的生成要以已有知识经验做基础, 应用与课堂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积累间接经验的有效手段。

( 二) 现代信息技术的消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因为运用不当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 教师在呈现静态的数学信息时, 为了使画面更吸引学生注意力, 往往会添加一些动态的、与教学无关的动画或图片, 如此一来, 学生的注意力相较于教学内容而言更容易被无关事物吸引, 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又如: 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过程中, 如果总是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立体图形与其平面展开图形的关系, 那么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 甚至还可能会起到阻碍作用。

( 三) 给教师的建议。运用信息技术不是教学目标, 而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工具和手段, 教师必须恰当地、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任务有机融合, 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 数学学科与其融合也越来越密切, 本文以中学数学中“统计与概率”部分的“掷硬币”实验为切入点, 以期借助具体实例, 辩证地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对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上一篇:东方之珠音乐课件下一篇:班级防震减灾活动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