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教案

2024-04-29

小学数学导学教案(精选8篇)

篇1:小学数学导学教案

小学数学导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独立试做。

(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汇报。

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③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 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练习1.

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该是1才对呀。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

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篇2:小学数学导学教案

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 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 两步应用题。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 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

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 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 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

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 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 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教学目标:j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整百整十数,两位数除三位数的口算、笔算方 法,并会判断商的位数。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乘、除 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段、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

3、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两步式题,会使用小 括号,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

4、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 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5、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

6、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7、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 的教育。教学重点

1、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应用题。教学难点

1、观察物体。

2、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关键

1、通过“精讲巧练”,使学生提高计算题的正确率,灵活运用简便方法。

2、通过分析并改变条件和问题,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培养学生

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具学具:j 口算、简便运算练习卡片,小黑板。教学进度:

1、万以上数的认识…………………………………… 10 课时

2、计算器……………………………………… 2 课时

3、三位数乘两位数……………………………… 16 课时

4、平行和相交…………………………… 4 课时

5、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1 课时

6、统计………………………… 5 课时

7、整理与复习…………………………… 4 课时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

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 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 “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 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 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

(1)重点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2)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 记数法。“亿”作单位(3)谑导噬畹男枰鲜督剖鞍汛笫男闯捎谩巴颉?的近似数。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能按照数级由高到低正确的读数、写数;能根据级数单位说出数中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数值;理解一个数所含的j 级数单位和它的组成;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能按要求求出大数目的近似数。

数学思考方面: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并有根有据、有条有理 的进行思考;在交流中,能正确表达自己操作、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解决问题方面:能主动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信息。会用大数目表示日常生活 中一些数量,用对大数目的感受去解释生活中的统计数量,能恰当的使用近似数 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

努力克服。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乐于和同 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 页整万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

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 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 方法努力克服。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 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

教学具准备:演示文稿、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计数器。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 个一是多少? 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3.从右到左说出 3876 各数字的数位。教师板书:j公司的采购员,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4末尾不管有几个 0,都不读。3中间有一个 0 或几个

0,只读一个“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万”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 大的数。如:我国 2003 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茶叶:七十八万吨 甘蔗:九千零五十一万吨 油菜籽:一千一百四十万吨

二、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 千。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 10 要怎么样? 10 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 10,向前一位进 1,就是“十万”。10 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 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 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 “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 j 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

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 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 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个、百、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十、千是“个

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780000 读作:七十八万 七十八万 写作:780000 举例明确写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 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 万、千万。了解了 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 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整万数的读写。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j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

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 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

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数: 250000 3450000 10390000 998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万 五千万 四千八百万 二千零六万

3、整万数是如何读写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亿以内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1)在计数器上拨珠:5 个一千万,2 个一百万,三个十万,9 个万,5 个千,2 个百,三个十,9 个一。(2)谁能读一读这个数?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五千二百三十九万;再读个级,五千二百三十九。)

2、(1)观察计数器,3 个百万和 4 个千合起来是多少?(2)指名回答。(三百万四千)提问:你是怎样读的?(先读万级,三百万;再读个级,四千。)(3)观察:这个数中哪几个数位上是 0?通过读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出来。(4)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试一试。

(5)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使学生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 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一样。十万位、万位、百位、十位、个位上为什么要写 0?

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 0 来占位。

3、(1)观察计数器,四百零八万零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2)分析这个数的读法,对于各个数位上的 0 是怎么处理的?j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 0 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 只读一个“零”。

(3)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使

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 0。

4、试一试: 针对中间或末尾有 0 的数的读写方法这一难点,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比较 和交流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2、3 练习时让学生读写完毕后都要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读、写的。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6,创意性: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思考题。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读写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

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掌握把整万、整亿的 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j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1.提问: 1说出亿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 210 个一是多少? 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10 个千、10 个万、10 个 十万、10 个百万呢?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万和十万,十万和百万,百万和千万每 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560000 4325610 10020007 2307006 685030 3.从右到左说出 3263876 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每一级末尾的 0 不读;3中间有一个 0 或几个 0,只 读一个“零”;,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千万”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 大的数。如:我国 2003 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

九亿、十七亿、三百七十五亿是多少?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万。然后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一直数到九千万,再拨上一千万。提问: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 10 要怎么样?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万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提问:再加一亿是多少? 教师明确:亿位满 10,向前一位进 1,就是“十亿”。10 个一亿是十亿。板书“十亿”。写在亿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亿、一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

然后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万、十万、百 万、千万一样,都是计数单位。j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 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 1 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 “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出示 P89 页数位顺序表)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 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教学整亿数的读写。

学生看书自学,通过整万数的读写,将知识迁移到整亿数的读写上。练习:想想做做 1、2

5、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1)学生自己写出九百六十万和十三亿。全班交流。(2)

出示小萝卜和小辣椒不同的书写方法(3)比较:那种书写方法简便?

小结: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 数。(4)讨论改写的方法: 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 4 个 0,写上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 8 个 0,写上亿。(5)A、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4000000()万 70840000()万 500000000()亿 2300000000()亿

6、想想做做 3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 4、5 创意性: 有兴趣的学生自学二进制计数法。板书设计:

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j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数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 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基本能力: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 整亿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过数位顺序表,学过个级和万级,谁来说说个级包括什么,万级包 括什么? 读出 780000,11340000,5634890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一)

1、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那么十个一千万是多 少?(一亿)

十个一亿是多少?(十亿)十个十亿是多少?十个一百亿是多少?十个一千亿是多少?

2、翻开书 89 页,看一下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这几个产量的数字自己在本子上写写 看看,写完了小组讨论一下。

3、看一下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快速把它填完。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下面的一句话一起读一下,划下来。

5、想想做做 1、2 题j)、(二

1、一起读一下 90 页上的例题,在本子上试着写出这两个数来。

2、有两种写法,9600000 和 960 万,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些?把下面的一句话读 一读,划下来。

3、想想做做第 4 题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 3、5 题。创意性: 你知道吗?回家查资料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

亿”;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 改写。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复习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 教学设想: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子上写出这些数,7600000,4500000000,80500000,7656899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看 92 页的例题,先在书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把这两个数写出来。

2、再试着写一个三十四亿五千七百万,一百三十七亿八千二百三十万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 1、2、3 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四、小结 作业设计:j 基础性:

1、想想做做 1、2、3 题

篇3:导学案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学习目标

在导学案的应用中, 我们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学习的目标, 要深入研究教材, 设定学习目标, 进而使学生在明确学什么的同时, 进行下面一系列的活动。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在进行导学案时, 我首先引导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即:掌握基本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灵活地进行应用。

二、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有效方式。还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在了解自己学什么之后, 引导学生进入自主预习环节。首先, 带着目标自主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并从中发现问题、反馈出来, 如, 有学生提出:在整数的除法中, 如果除数和被除数交换位置, 结果互为倒数。那么, 在分数除法之间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关系?还有学生提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原理是什么?等等。接着, 在自主预习之后,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一来能够提高学生的预习结果, 二来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三、合作探究

还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我组织学生对上文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同时, 还组织学生对下面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 两数相除, 所得的结果一定大于被除数吗? (2) 一个数除以真分数, 所得的结果一定大于除数吗? (3) 一个数除以一个假分数, 结果一定小于除数?……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地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进而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同时, 也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四、教师精讲

在结束了上述的三个环节之后, 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高效实现, 也为了确保课堂效率的提高, 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五、自主测评

测评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心、确保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还以教学《分数除法》为例, 在该环节, 我引导学生完成了下面几个练习题, 如:

一条公路已经修了120 m, 占全长的1/3, 请问:这条公路多长?……

六、反思

在该环节中, 我们要思考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分数除法》这节课中, 一些学生在合作探索环节的参与度较低, 根本不发言, 一直等待着其他学生给出结论, 这样不仅不利于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也不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总之, 导学案的应用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还要让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篇4:小学数学“问题”导学例谈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

G623.5

一、導言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好的导入能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明确教学目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不好的导入则阻碍学生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教学取得成功的障碍。因此,新课导入越来越被教育者重视,学习和研究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具有重要意义。而问题导入属导课的一种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强调问题情境下的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设计恰当的问题,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设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问题导学"的研究过程中,我大胆实践,对于如何有效、高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导学”,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主动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式。问题导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是一个先“悟”后“学”的过程。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

二、“问题导课”例谈

1.旧知——问题导入为授新课铺路

前期问题是指和本课教学相关的前期学习中的旧知,教师可以创设复习旧知的情境,内容可以是口算、笔算等,也可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小实验等活动的进行对旧知进行回顾。前期问题的设计一定要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服务。

在连除应用题的教学中,我设计的前期问题是复习口算:48÷2;750÷5;45÷3÷5;280÷(7×4);3600÷9÷2;400÷(10×4)。

通过对前期的旧知回顾,复习了一位数除多位数、连除及乘除混合运算,为新授内容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2.问题引领——教会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创设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的计算量较小、理解较容易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引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目的。引领问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教学重、又决起到铺垫作用,是较浅显的核心问题的简单呈现。学生通过问题的引领,能够初步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我设计了一个起点较低但又和教学重难点密切联系的引领问题:

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600个气球,分给3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得几个气球?

通过这个引领问题,学生基本掌握了已知总数和份数或每份数,求每份数或份数用除法计算的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核心问题——生生互动

核心问题是突出教学重、难点设计的核心问题,可以是教材中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师的专利,因此,我们更希望教师通过有效地引导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创造性地学习。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那么导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可以充分地发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连除应用题时,核心问题是我出示了例题的数学信息:

庆祝“六一”儿童节,学校买来600个气球,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先进行了独立思考,然后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提出了“每个年级分得几个气球?”、“两个年级共有几个班?”、“平均每个班分得几个气球?”的数学问题。在问题的共享中,形成了生生互动的局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巧妙设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设疑”作为教学活动的先导,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关键途径。当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时,学生才会产生问题意识,并去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入时,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问题,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地解决突发的状况。但问题导入不适用

于所有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小数除以小数》导入片段。

(上课后,老师出示本课例题:0.459÷0.09)

师:同学们,你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生1:可以将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小数同时扩大1000倍,这个算式就变成整数除法。

我们知道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答案。

生2:我直接模仿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这里除数有3位,就先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生3:我给两个数加上单位,就变为0.459米÷0.09米,再将它们转化成单位是“毫米”的算式进行计算,即459毫米÷90毫米,这样的情况我们已经学习过。

师: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下面我们就共同探讨这道算式是怎样计算的。

在这里,老师有意识地提出了一个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问题,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产生各种想法。课堂气氛较活跃,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5.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体现学生探究、研讨和创造的过程,在留有自主探究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汇报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应用问题导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三要”:

一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便于学生由旧的知识发现新知识;二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自主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实践中进行学习;三要做到让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着兴趣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和快乐的心境中进行学习,在兴奋的激情中融化吸收新知识,使学生的智力潜能在非智力因素的推动下得到发展,从而改变了生硬、呆板地强制学习的教学方式,使教与学在“兴趣促学”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应用到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会导,而且要善导。虽然导入只是课堂教学中很小的一部分,其作用还没有以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是它是整个教学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与其他部分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达到教学目标。成功的新课导入可以引起学生不由自主地关注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并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

参考文献:

[1]田利红.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篇5:小学数学导学教案

展示目标:

1、知道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3、:=:

4、2:3.5=6:10

6411111

均分评价

自主学习:

1、什么叫项?什么叫内项?什么叫外项?

举例说明:2.4:1.6=60:402、计算两个外项的积

3、把上述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1、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观察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训练提升: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列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

例?

1、6:3和8:

52、1.2:3

4=5

5一、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列面那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2、1.4:2和28:403、1

:1和5 1

258:44、7.5:1.3和5.7:3.1

二、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提示:把3和40分别看成内项、外项,共有8个)

篇6: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初论

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根据内容设计问题,有序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般以问题为载体,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目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拓展,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二、创设导学案的三个基本内容

1.依标扣本,语言通俗,明确学习目标是基础。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它并非过去的教学目标,也不是课程标准或考试说明,而是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课内容,通俗地向学生展示本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等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围绕目标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

2.依据学情,狠抓基础,创设导学提纲是关键。导学提纲重在对课标的分解,依据学情做到具体化、问题化、图表化和启发化。导学提纲的创设要从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出发,结合任课年级学生实际,合理处理教材,达到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降低梯度,启发开拓思路的目的。提纲的创设,特别是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导学提纲要围绕本课知识要点,以习题或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难度设置要小一点,由书本能找到的基础题要达到九成以上。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挑导疑案例是核心。教师把预设的问题和学生自学中生成的倾向性问题,作为导疑案例,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它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通过生学习小组,利用此方法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利用学习小组,广泛开展活动,进行导疑,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巧设导语时运用。巧设导语激兴趣,即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用实物、音像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创设意境,激发想象,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原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前导入,更要善于课中的引导,引导学生深刻周密思考问题,使学生思维具有创造力。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好胜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创设能激疑导思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和探究的精神。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出示《题西林壁》诗或课件让学生质疑――远近高低各不同。

2.设计问题时运用。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价值、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层次,为引申而置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直角、锐角、钝角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一拼看,这一层让学生随意拼,拼出的图形可能有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一类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按照下面的做法试一试。这一层次教学生旋转平移的方法。引导想一想: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使学生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表来拼,会怎样?让学生按照第二层次的方法独立拼。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推导出来了。

由于问题的设计有层次,设在关键处,因此学生能抓住要害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弄清道理,这样学生对学到的知识就记忆深刻。

3.在课堂小测时运用。小检测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自我检测。如何精选练习也是导学案中值得推敲的一项内容。我在实践中发现,由于使用了导学案,很多学生已将课堂所学提前消化,基本练习对他们已没有了挑战性。为此,我采用了分档练习的方式。在练习或自我检测中分A、B、C档,C档为基础训练题,B档为综合练习题,A档为拓展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基本能保证,优生能提高。小检测的设置及使用要做到: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8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练习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促进优生成长。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重及时反馈矫正,学困生要及时辅导跟进。

篇7: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

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

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篇8:小学数学导学设计基本模式研究

一、教师如何设计编制导学设计,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设计

第一环节:出示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编写和解读要体现三个维度, 即知识和技能目标、方法和过程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设计导学设计的目标要按照这些要求:每一个课时的学习目标不要太多, 最多设计4个为佳;编制学习目标要预设学生探究知识时的知识重点、知识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和易遗漏的地方, 并加以标示, 方便于学生明确目标;设计的导学设计的目标要具体详细, 要使学生容易把握, 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操作, 使课堂教学目标容易达成。

第二环节:依案自学。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导学设计的自主探究模块和合作探究模块中的内容, 借助已有的知识储备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尝试, 独立探究完成这个模块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 学生在自学前一定要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导学设计中的知识链接等内容, 然后进行自学。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 将不懂的、不理解的地方通过小组内对学和群学的形式解决, 以进一步完成导学设计中遗留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互相提高的目的。合作学习还可以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知识进行拓展应用, 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综合性, 利于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基本能力的提升。一般来讲, 学生需要组内讨论才能解决较难问题或获得基本解题思路。

第四环节: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将自学与交流的成果向全班学生汇报展示。展示绝不是对原有知识的重复, 而是小组学习遗留问题的展示, 是小组学习成果的生成性展示, 是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互动性展示。一般展示要体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做题的易错点、知识的拓展延伸点、总结知识的方法和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 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

第五环节:精讲疑难。根据小组汇报情况, 教师确定精讲内容。教师通过启发、详讲的方式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教师的讲可穿插于小组汇报中, 也可对小组汇报存在疑虑的问题集中讲解、点拨。

第六环节:知识归纳。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或由教师总结的方式, 让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导学设计上, 完成导学设计上的“知识归纳”。

第七环节:拓展延伸。通过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延伸, 起到补充知识、拓展思维的作用。

第八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 学生利用一定时间, 做导学设计上的练习题。

第九环节: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要突出反思点, 一般应有知识盘点、易错点整理 (也可放在纠错栏里) 、心得感悟等。教师要让学生先说有什么收获。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然后针对不足自己再补充, 这样学生就学会了总结。学生自己总结一些后, 教师顺势引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

第十环节:作业布置。作业布置重在预习作业的布置。有效的预习是学习的基石,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好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可以通过笔记摘录, 要求学生在看完相应的内容后, 对学习内容的重点用几句话归纳, 或提出自己预习后不懂的问题, 用笔记记下来, 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可更有效地保证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质量。

第十一环节:课后反思。我们对教学反思并不陌生, 每次课后都会写教后反思。但是这种反思只是对教学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回顾而已, 我们在思想上并没有十分重视反思, 经过学习之后, 我对教后反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 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总结和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积累点滴的经验并加以审视, 还要不断提炼和升华经验。

此外, 在导学设计上, 对于一个需要两课时或三课时完成的课题, 教师要按课题制作导学设计, 一课题编排一份导学设计, 还课题以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编制导学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1. 编制导学案的误区。

(1) 误区一:“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

(2) 误区二:“导学案”变成了教案的“副产品”。

误区二, “导学案”变成了课本的“替代品”。

2. 在具体的设计中, 许多教师又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下面的一些问题。

(1) 导学案的设计未体现导向性。

(2) 导学案的设计目标不明确。

(3) 导学案中的预习设计不够科学, 不够合理。其一是没有目的性, 其二是设计的预习量过多。

(4) 导学案中的引入设计不够科学, 主要是难度过大、问题过多, 分散了学生精力和时间, 影响了学习目标的完成。

(5) 导学案中问题探究的设计不够科学。一是没有预设好问题的导向性, 没有准确把握好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生成的过程, 条理不清晰, 层次不分明, 探究缺乏深度。二是没有预设好问题的数量和难度, 由于探究的问题难度过大, 所花时间过多, 而影响了学习目标的完成, 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三是没有充分重视对课本例题的合理利用和深入挖掘。

(6) 导学案中设计的总结评价不够及时, 不够细致。

(7) 导学案中达标检测的设计不够科学, 主要是没有注意练习的“量”和“度”。“量”多了做不完, 就增加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因此, 练习能不重复的尽量不要重复, 要“少而精”;“度”太难了, 就达不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目的。

总之,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工程, 不会一蹴而就, 需要一个过程。导学设计的编排和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是尽善尽美的, 我们将在教育科研中继续研究。

摘要:小学数学导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确定教学目标, 设计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导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 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 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

关键词:导学设计,小学数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01.

上一篇:“寒门难出贵子”是个危险信号下一篇:瓷砖店店长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