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2024-04-21

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通用9篇)

篇1: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班级:金融0801 姓名:刘丹

学号:108103011

4摘要:煤炭被誉为“工业粮食”,是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然而煤炭行

业面临多种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煤炭资源接续风险以及由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国家

相应的宏观政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等有效的预防或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负效应是

保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前提

一、引言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一般可以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一定的风险环境中,通

过对风险的预期,运用各种手段从而降低或转嫁风险的管理过程,包括:风险的度量、评估

和相应策略。

二、理论

针对煤炭产业的特征,安全生产风险是煤炭企业经营的最大风险。有效地应用严谨的管

理机制并结合资本市场转嫁经营风险是有效的政策。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能有效的帮助煤炭企业进行风险转嫁,本文将分析该模型。

三、正文

(一)煤炭行业的风险分析

对于煤炭行业来说可以分为简单的两类: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1、煤炭企业风险类别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有些风险是大多数企业都会面临的,像市场竞争、人事风险、经营

风险等。我将挑出针对煤炭企业特有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规避方案

1、自然灾害与生产风险

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几大自然灾害仍是煤炭企业安

全生产的最大威胁。仅在2011年中国就发生了大小49起煤炭事故,其中以11月10日在云南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最为严重,造成35人死亡,8人失踪。

2、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2002年以来,国际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致使煤炭行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张,煤炭开采速度不断提高,局部地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作为“工业粮食”的煤炭需求明显放缓,煤炭价格急剧下滑,煤炭市场动荡。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力度,采取一系列针对煤炭资源的整合措施,整合或关闭不符合条件的小型煤炭企业,减少了煤炭的供应总量。

3、煤炭资源接续风险

同大多数资源行业一样,煤炭资源逐渐枯竭,以山西为代表的主产区煤矿走向了中老期。

2002年~2010年中国煤炭储量

3500

储量(亿吨)***0

2500

***82010时间(年)

图表12002年~2010年中国煤炭储量

(二)煤炭行业的风险管理

1、安全生产管理

近年来,很多国有的煤炭企业对主要的大型的煤矿进行了严密、系统的防灾系统技术改造,包括:合理的通风系统,瓦斯抽放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等,在防灾抗灾能力上有了较大提高,安全生产效果明显。

在中煤集团的风险管理制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七章五十四条的规定五十二条都是规定岗位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在应对安全风险时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规定,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风险管理工作流程、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应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等

2、经营风险管理

面对不可预计的宏观经济形式与相应的国家宏观政策,企业不光是煤炭企业都会有相应的基本战略。主要有控制风险、转嫁风险和剩余(自留)风险。

在控制风险上,主要的是回避风险,即在企业预计风险的前提时,通过风险管理技术降低或是回避风险,如加强安全投入和监察力度。转嫁风险是为避免在承担风险后的经济损失过度影响企业经济活动采取的风险转移方式管理风险,如套期保值交易、外包、向保险公司投保等。最后在剩余风险上,且与应采取主动的计划性自留,根据自身能力设定自留范围,评估后风险超过承受能力,则考虑放充。

(三)、煤炭期权计算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出现煤炭的柜台交易市场(OTC)。主要参与国有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日本等,品种选取有动力煤、焦煤等,从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角度出发,进行了期货、期权风险管理方面的探索。目前,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将阿巴拉契亚中心山脉的煤炭(Central Appalachian coal,简称CAPP)作为交易品种,于2001年推出了煤炭期货交易。

1、期货定价模型——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

于09年,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与费雪·布莱克所最先提出,并由罗伯特·墨顿完善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是一种为期权或权证等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的数学模型,简称B-S模型

2、B-S模型5个重要假设

1)金融资产收益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2)在期权有效期内,无风险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变量是恒定的;

3)市场无摩擦,即不存在税收和交易成本;

4)金融资产在期权有效期内无红利及其它所得(该假设后被放弃);

5)该期权是欧式期权,即在期权到期前不可实施。

3计算公式 模型

; 其中: =看涨期权的当前价值;=标的股票的当前价格;==标准正态分布中离差小于d的概率;X=期权的执行价格;e≈2.7183;=无风险利率;t=期权到期日前的时间(年);=的自然对数;=股票回报率的方差

解释说明:

无风险利率是无违约风险的固定收益证券来估计,如国库券的利率; 股票收益率的标准差可以使用历史收益率来估计。

计算连续复利标准差的公式与年复利相同,但是连续复利的收益率公式与年复利不同: 年复利的股票收益率;连续复利的股票收益率:

其中:指股票在t时期的收益率;是t期的价格;

股利。

四、结论: 是t-1期的价格;是t期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是煤炭安全的重要核心内容和起点,然后不可抗因素往往占主要成分,煤炭企业在做到安全设施完备的条件下,更应该建立起有效的预警机制,并将责任分到个人,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与责任。在经营管理风险方面,有效的应用资本市场来降低或回避风险是有效的手段,从而能保证煤炭企业持续盈利的经营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资源网

[2]中国统计年鉴

[2]张毅、袁炜,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浅析,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月刊2010年第4期

[3]谷奇,浅析煤炭行业风险管理及风险管理审计,财税统计

[4]煤炭行业风险加大需引起高度关注,中国发展观察

[5]辛建,中国煤炭行业风险分析,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研究部

[6]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

[7]唐衍伟,煤炭期货——能源风险管理的新工具,期货日报

篇2: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Implementation guidance for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s in coal industry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5/9/11 【实施日期】2016/4/1 【修订日期】2015/9/11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27.01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T 2589,GB/T 3484,GB/T 12497,GB/T 13234,GB/T 13462,GB/T 15316,GB/T 15587,GB 17167,GB 18613,GB/T 23331-2012,GB/T 22336,GB/T 28398,GB 29444,GB 29445,GB 29446,GB/T 29453,GB/T 29456-2012,GB/T 29723.1,GB/T 29723.2,GB/T 29723.3,GB/T 29723.4,GB 50197,GB 50215,GB 50399,GB 50583,JJF 1356,MT/T 1000,MT/T 1001,MT/T 1002,MT/T 1070,MT/T 1071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给出了煤炭企业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指导建议。

篇3:煤炭营销风险管理与控制分析

一、煤炭营销风险管理

1. 煤炭购销合同风险。

一是客户对煤炭企业提出的要求甚至苛刻要求全部轻易满足的合同, 这可能导致合同不能兑现时产生商务纠纷并由此带来经济损失;二是为扩大销售产量, 完成销售任务而满足对方一切条件的合同, 此类合同主要是客户设置对我方不利的条款, 如质量验收标准以客户为准等;三是明知资源不足不能兑现亦签订的合同, 有可能是客户利用我方不能履行合同, 为其提出法律诉讼、索赔经济损失制造借口, 进而达到敲诈煤炭企业的目的;四是与不具备主体资格或超出其经营范围的客户签订的无效合同。

2. 煤炭销售风险。

一是“只赚吆喝不赚钱”, 当煤炭市场呈现供大于求, 销售量下降, 库存增加时, 我们往往采用“促销”的方式寻找用户, 开拓市场, 增加销量, 而没有从销售通道、竞争对手、公共关系等种种因素去考虑, 结果是客户端起架子, 提出降价、改变结算方式、收获方式等不合理条款, 最终煤炭是销售出去了, 任务亦完成了, 但效益下来了;二是赊销, 目前大中型煤炭企业以前之所以有许多应该收账款收不上来和当初的赊销政策有很大关系。铺货销售、滚动结算等赊销政策的实施, 实践证明, 这些都是煤炭企业采取的受制于人的政策;三是盲目跟进, 煤炭市场的多变形使得煤炭企业采取的策略也不一致, 一个单位在某地区的价格下调了, 为稳住市场, 我们亦跟着调整价格, 似乎很正常, 但仔细分析, 则发现可能是个陷阱;其他单位低价进入可能是新进入市场采取的策略, 而在该地区我们是成熟市场;也有可能是其他煤炭企业规模扩大了, 成本下降了, 有降价空间, 也有可能是煤质、煤种变化了, 对价格不得已进行的调整。盲目跟进, 表面是稳住了市场, 完成了销售额, 实际上则是没有把握住市场而造成巨大风险损失。

3. 煤炭产品质量风险。

客户在签订煤炭购销合同中, 对其他条款都无意义, 唯独对验收方式坚持以客户的化验结果为准。据测算, 以客户的化验结果作为结算煤款依据, 大致相当于每吨煤降价10-20元, 且有可能产生商务纠纷, 煤炭企业经济上既受损失, 信誉上又受制于人。

4. 煤炭价格风险。

一是保量让价销售。这是最常见的价格风险, 这样做,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看似保持了一定销量, 但损失的效益是巨大的, 而且由于煤炭销售的特殊性, 执行到最后, 往往是价格让出去了, 但销售量却没有保住, 更为严重的是下一年进行煤炭订货的时候, 客户会提出以让价后的煤炭价格作为标准确定合同价, 使煤炭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二是竞争导向定价。煤炭企业有时为进入新市场或提高市场份额, 采用竞争导向定价的方法, 低于对手的价格。采取此种策略在短期内能迅速取得竞争优势, 但往往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而且由于价格定位低, 客户反而要求更为严格, 其他损失就更大了。殊不知客户在一定时期的需求量是稳定的, 价格优惠客户只不过临时压缩其他媒体企业的采购量或将未来的采购转移到现在而已。

二、煤炭营销风险管理控制

1. 健全营销管理机制, 推动流程再造。

近年来我们为更好的开拓市场、服务客户, 对企业内部营销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度改革和创新。细分市场, 实施精细管理。通过市场细分, 实行分类分层管理。公司把市场科重组为精煤销售部、电煤销售部、轻工建材煤销售部、市场煤销售部、地销煤销售部五个专业销售管理部门对各类市场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和营销组合强化专业销售管理推进“与客户一同成长的营销理念。同时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强化绩效考核管理积极推行“锁定目标、节点控制、封闭运行”的内部运行机制。升级煤炭信息销售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对煤炭市场供求信息和产、运、销、存情况进行跟踪, 研究保证了市场信息及时高效传递反馈和沟通, 提升了高层对市场决策的时效性、科学性、准确性, 极大地维护了公司的利益, 推进了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2. 深化营销战略联盟, 加强资本合作, 推动市场升级。

在煤炭营销战略中我们充分发挥煤炭营销的桥梁作用积极发展资本合作, 建设煤电战略大联盟, 固化煤碳市场推动市场升级。

3. 突出营销品牌建设, 优化产品结构, 推动产品升级。

煤炭市场的波动影响制约着煤炭企业的发展, 我们认真分析细分市场用户, 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突出“品种、品质、品牌”战略做到产品与市场的最优配置, 实现销售品种系列化优势资源品牌化, 产品综合效益最大化。打造精煤高端产品和名优品牌, 抓住精煤产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的内在需求突出产品的品质、品牌和区位优势保持精煤价格的精品地位。打造动力煤优势品牌针对市场对低硫、低灰煤炭的环保需求和高速增长的轻工建材煤市场, 大力发展动力煤洗选和轻工建材煤的销售实现优质优价扩大与普通动力煤的差距, 突出了品牌形象从而带动洗选加工规模, 促进井下回采率提高实现资源节约利用,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指导, 通过标煤单价测算, 合理评估动力煤在各销售区域的话语权和价格定位, 有针对性地挖掘有涨价潜力的区域市场和重点突破方向, 增强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实现煤矿与用户双赢。使原来的以动力煤为主的低附加值的产品结构转变为以精煤为高端品种, 洗动力煤为优势品牌, 普通动力煤为基础产品的三级市场结构提升了产品效益, 推动了产品升级。

摘要:煤炭营销风险控制是一个永久的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煤炭市场的不断变化, 及煤炭市场外界环境的越来越复杂, 其管理与控制的难度也越加困难, 而煤炭营销风险对煤炭企业的发展和生存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控制煤炭营销风险是每个煤炭企业必备的功课。本文拟对煤炭营销风险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作一探讨。

关键词:煤炭,营销风险管理,控制分析

参考文献

[1]郑玉建, 邵华, 仲伟军, 李若平.煤炭营销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1]郑玉建, 邵华, 仲伟军, 李若平.煤炭营销风险管理与控制, 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篇4: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关键词: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

煤炭行业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决定了我国的煤炭采选业既是重要的一次能源生产行业,又是重点能源消耗行业。煤炭企业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能源管理。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忽略能源管理或由于能源管理混乱复杂造成的管理不到位,能源利用过程划分不清,能源利用状况分析不明,考核体系制度不完善,能耗考核体系不健全等,总体能源管理水平较低,能源管理体系不健全。通过建立、运行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规范化管理和行为节能,是能源管理的关键和一条科学可行的技术途径。

一、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意义

煤炭企业通过构建与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能够持续改进能源绩效,从而建立能源管理长效机制。具体体现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先进节能技术的收集渠道,并将其应用于能源管理活动,使企业能够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通过节能目标管理与考核,以及构建员工建议奖励机制,形成全体员工自觉推进节能工作的氛围,激发出企业持续改进原动力;通过监视测量、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发现自我改进的空间,持续改进节能工作。有助于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企业的能源绩效、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

二、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能源管理体系遵循的是系统的管理原理,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实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1]。能源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用能全过程(购入与贮存、加工与转换、输送与分配、终端使用)以及运营全过程(生产运营、管理运营、生活运营),并充分考虑新产品与过程的设计,识别企业能源评审中的节能机会,制定适用于企业的节能方案。

能源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动态的管理系统。从其建立、运行一直到持续改进的整个过程都需要遵循PDCA循环管理模式[2]。即:能源的策划阶段(Plan)、策划的实施与运行阶段(Do)、对实施情况的检查与纠正阶段(Check)、后期的持续改进阶段(Action)。PDCA思想的核心与实质就是在完成今天工作的同时,开发明天的工作。以这种思想为前提,建立起来的能源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动态性与系统性。所以,PDCA循环并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以螺旋的形式不断上升的循环。

能源管理体系的主线内容包括:(1)能源因素;(2)能源管理基准与标杆:(3)能源目标与指标;(4)能源管理方案;(5)运行控制;(6)应急准备与响应;(7)监视、测量与评价;(8)不符合、纠正、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

能源因素的识别、评价结果、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的确定将直接应用于目标指标的制定,进而由目标指标制定出管理方案,明确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和时间表;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目的是控制对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使这些活动在规定的条件下处于受控状态;通过监视、测量与评价,检查落实完成和遵守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采取预防措施[3]。

三、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是通过对企业的深入调研,进行初始能源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制定或改进企业的能源方针,找出其中能源因素,对其加以控制,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并制定能源管理方案;最终编制能源管理体系文件。

(一)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领导小组

煤炭企业按要求成立能源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并由企业最高管理者和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的决策及协调工作,确定各部门能源管理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为确保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有序开展工作,要求必须制定能源管理体系推进工作计划,明确体系建立的内容和各部门职责与任务,企业全员参与。企业需对各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开展标准宣贯和培训,使部门体系负责人和内审员全面了解和掌握能源管理体系内涵、建立、实施和改进体系的方法与过程,同时要求各内审员在本部门宣传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并做好体系培训台账。

(二)初始能源评审与能源管理体系策划

初始能源评审是煤炭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基础,即根据历史数据及现场观察情况,调查企业的性质、规模、能源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过程,一般包括能源管理调查和能源技术调查,确定企业目前的用能种类、能耗指标实际水平、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状况等,从而发现明显的能源浪费环节,提出短期内提高能源效率的简单措施,最终确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进行初始能源评审,形成初始能源评审报告。在此基础上,梳理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确定企业能源方针,建立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创建能源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并经最高管理者代表批准发布实施。

四、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改进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是长期持续过程,为了保证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企业必须提供专业人员、节能设施设备、能源计量监测装备及充足的资金等;还应对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知识、专业技能等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节能意识;在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中,相关部门及人员要及时沟通,保证信息共享,还要进行检查与纠正,即各部门要加强运作力度,努力发挥体系的各项功能,对管理程序中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进行日常运行监视、测量与评价。当实际的绩效指标与设定值有较大差距时,要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并分析确定原因,提出预防措施;最后评价措施的有效性,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应重新评估,当纠正预防措施需要修改体系文件时,应做到闭环管理,最终保证体系的合理运行。

五、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一般是在体系运行5个月左右进行,煤炭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内审安排在生产淡季或设备检修期。煤炭企业按照审核准则、范围、和方法等,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内审。内部审核的重点是把过去做的工作和准则进行核对,来判定相符性和有效性。

管理评审是煤炭企业最高管理者对企业能源管理体系的总结评审,检查能源管理体系文件的发布、学习、执行、监测等状况,评价企业能源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结合性和实施情况,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

六、结语

煤炭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煤炭企业的各个部门与全体员工,覆盖所有生产过程及工序。煤炭企业通过初始能源评审以确立企业能源方针,建立能源基准和能源绩效参数,制定能源目标、能源指标,最终确定能源管理体系方案。通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并进行能源管理体系评审。发现不足,提出意见与改进措施,实现能源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科学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周湘梅,刘立波.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2]王赓,李燕.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修订概况[J].认证技术,2013,08:32-33+42.

篇5: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通过成立煤炭企业安全保证金制度,可以预先划拨出部分资金作为准备金以应对突发事件,同时这部分资金可以部分用来完善改进现有的安全保险机制,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对于明文规定的一些安全措施,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同时对于一些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可能存在风险的,要及时进行防范。

3.2优化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核算体系

通过完善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使得煤炭企业的安全成本可以作为单独的一个会计科目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使得企业可以对于自己的成本花销一目了然,并且作为一个可以横向比较的资产单元成为企业自身管理的一种激励措施。由于目前关于安全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只是局限于理论分析阶段,因此对于我国目前的运行现状,可以考虑进行一定的缓冲处理。建议建立安全成本率、产量安全成本率、利润安全成本率及保证成本率等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3.3完善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核算程序

煤炭企业安全成本核算程序通畅与否可以作为衡量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完整通畅的安全成本核算程序是煤炭企业能否科学进行安全成本管理的问题关键。同时制定统一的安全成本核算方法,避免目前存在于市场上的多体系造成的混乱。

3.4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积极促进会计部门及税收部门等的沟通,有助于加强会计准则和税务制度对安全费用规定的沟通和协调。推行全面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增强企业、员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安全风险的意识的认识,是我国煤炭企业真正实现现代化、安全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4结语

煤炭企业的安全风险与成本管理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对于煤炭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了重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还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我国已然存在着保证性投资成本高,事故外部性严重及管理成本没有进行单独的核算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才能让我国的煤炭行业更上一层楼。

作者:文静 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国流.浅析我国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措施[J].商场现代化,,49(11):28-29.

[2]张晓会.煤炭企业安全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32(9):95-96.

[3]丛剑钊.市场经济环境下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煤炭技术,,27(8):165-166.

[4]肖丹,邸志强,张庆华.事故致因理论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8(11):81-83.

篇6: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2010-07-21 19:35:09 来源: 中国经济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2010年是我国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攻坚年。近期,我国正从战略高度推出系列政策扶持举措,大力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今年4月份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解决融资、税收、会计等问题的针对性举措。6月8日财政部决定在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伴随着一系列的政策利好,必将吸引更多的节能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EMC)项目。但是,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每年都有一大批节能服务企业“热血沸腾”地投入EMC项目,但其中会有部分企业撤出这个市场。

面对这种现象,北京乐普四方方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物资总监王学岭认为,很多企业在看到EMC政策利好的同时,并没有实际地认识到EMC现阶段的风险,更谈不上有效的风险控制。

EMC项目成败关键在于风险控制

乐普四方作为中国节能服务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已经在EMC项目的实施上积累了近十年的经验。王学岭介绍到,所谓合同能源管理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节能服务公司几乎承担了项目运作中的全部风险。

王学岭坦言,一开始实施EMC项目时,他们对风险的认识也不高,也曾经有过“一分钱没有收到,把设备拉回来”的痛苦经历。在经过几年的市场打拼之后,他们逐渐认识到,“EMC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于对项目的各种风险分析和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是指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选项、设计、建设、运营阶段发生情况的不确定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风险不是不能防范和控制的,应首先对风险加以识别,在此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他把合同能源管理的风险大体分为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诚信风险和质量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法律、金融环境还不健全;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方面的变化;汇率的变化等等。

市场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很多人对这一模式不了解,由于信息不畅通,造成交易成本增加;EMC运营周期比较长,所以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不可预期也可能造成风险。

诚信风险:部分客户缺乏诚信,就会产生支付风险。有业内人士表示,节能企业接下100个EMC服务的单,就有95个在资金回笼上有问题,甚至有1/3根本收不到钱。

质量风险主要是,项目运行过程中所产生设备故障、甚至包括企业停工损失都由节能服务公司来承担;项目运行不稳定造成的损失,项目由于客户等种种原因造成的无法按期实施过程中的损失由服务公司承担等等。

成熟的服务模式是EMC风险控制的关键

尽管这些风险的存在与目前我国EMC发展还不健全、不成熟有关。但是乐普四方人依然认为,真正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能够沉着地面对并控制这些风险。

他说,EMC是一个整体控制体系下的服务。所以,风险控制的核心之路是提供最专业化的EMC服务,让更多的客户看到EMC专业服务的价值 最优秀的设备资源配置,最专业的团队服务,最完善的经营模式,提供最优质的个性化无缝对接服务。

记者了解到,乐普四方的每一个EMC项目都会配有几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驻到他们所服务的用能企业当中。这几名工程师将对整个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控,包括对乐普四方LP智能化节电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控、用能企业各项设备的运行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等等。近十年的节能服务经验,让乐普四方的工程师对整个项目的运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这也是项目运行风险控制中的关键。举一个简单又直接的例子,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可以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的分析,了解设备的运转情况,如果发现设备出现异常就得及时维修,否则设备一旦报废将会是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项目中的种种问题,“我已经有解决方案了,而你还没有遇到过。”

“这不仅是风险控制的问题,也是乐普四方多年来所探索出的一个成熟的EMC服务模式,更是乐普四方作为服务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认为一个EMC项目的失败,不仅仅是关系到企业利益,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浪费,不仅不能节能减排,反而造成了新的设备污染。“想进入行业的,都需要细细的琢磨。”

“虽然 桌面 上我们能够解析这些风险,但是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项目背后需要一个成熟的运营模式,专业的服务团队和专业的技术来支持,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控制风险。”

“只有摒弃急功近利,秉承稳扎稳打的发展态度,节能企业才能慢慢的成熟起来。”

尽管许多业内专家赞同EMC风险控制的道路就是EMC专业化的道路。但是,EMC的专业化不能仅仅依靠企业“独善其身”,EMC的风险控制也不能仅仅依

篇7: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风险防范与管理水平,保障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稳定经营和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及所属全资子公司、分公司和控股公司(简称“所属企业”)。

第三条 本制度中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战略目标,通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风险是指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对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影响。

第四条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确保集团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健康进行,规避和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战略导向原则:以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为导向,从战略目标出发,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

(二)重要性原则: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是评估并管理对集团公司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风险;

(三)实际需求原则:反映集团公司目前的风险状况,满足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要;

(四)防范控制原则:把风险管理向业务工作的前端推进,加强风险的事前防范和统筹管理。

第二章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第六条 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集团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包括:董事会、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总经理、分管领导、风险管理主管部门、其他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所属企业可根据实际建设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七条 董事会是集团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对全面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负责。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批准风险管理策略及对重大风险、重大活动、重要事项的评价标准;

(二)批准《风险管理报告》,包括风险管理工作的总结评价和改进计划、风险评估结果、重大风险应对方案等;

度;

(七)审核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方案及绩效考核评定结果,并提交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议;

(八)审核风险应急预案;

(九)审核风险管理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条 风险管理分管领导主持全面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对总经理负责,行使总经理授权范围内的风险管理职责。

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主管部门为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负责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整体运转,以及风险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为重大风险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及应对工作,负责对评估结果汇总分析,对所属企业开展的专项业务风险评估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提出风险管理策略调整建议,组织并协助相关部门制定重大风险应对方案;

(三)对风险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自评估,组织推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改进提升,指导所属企业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四)编制《风险管理报告》,并提交风险管理分管领导审核;

(五)为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重大风险提供专业支持,组织协调跨部门的风险管理事宜,对集团公司重大风险管理决策提出专业意见;

(六)汇总分析所属企业报送的《风险管理快报》,整理重大风险监控信息,对重大风险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以上信息在集团公司风险库中进行修订、调整和归档;

(七)拟定风险管理绩效考核方案;

(八)提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分工的建议;

(九)负责拟定或修订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并监督落实,指导和协助所属企业制定完善具体风险的管理办法;

(十)制定企业风险文化培育与宣贯工作方案和计划,组织风险管理培训;

(十一)负责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会议及董事会会议有关风险管理部分的组织、会议纪要的整理和决议事项的督促落实;

(十二)完成集团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风险管理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风险的管理,接受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的组

第三章 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第一节 风险评估

第十四条 风险评估是根据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辨识、分析以及评价。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应定期分析所处的内外部风险环境,并对整体所面临的重大风险进行评估。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持续的收集与本企业风险相关的内外部相关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未来预测数据,并进行整理和记录。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应对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报送的风险信息进行统一的筛选、提炼和规范管理,补充风险事件库。通过专业分析和判断,对重大风险进行提示,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具体应对方案。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风险评估工作,负责从风险事件库中整理重大风险事件列表,制定风险评价的统一标准,并根据事件的来源、影响范围、管理需要等确定参与评估的范围。通过对各类风险的综合分析,形成评估结论,确定重大风险,经总经理审核后提交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议。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根据自身的专业经验,对评估出的重大风险出具意见,确定管理重点,落实管理责任;对需要协同管理的重大风险,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第十九条 重要业务活动和重大决策(包括新项目评价、现有项目重大投资变更、投资计划制定等)专项风险的评估由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实施,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组织审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风险的部分,出具风险评估意见。评估意见由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议后提交董事会,为决策提供参考。

第二节 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及实施

第二十条 风险管理策略是指根据集团公司内外部环境及发展战略所确定的全面风险管理总体方针准则,包括:风险偏好、关键风险指标及其警戒值、针对当前重大风险的总体应对策略(即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以及风险管理资源的配置原则。

第二十一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和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或调整风险管理策略,经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议后,提交董事会批准。该项工作应在每年12月底前完成。

第二十二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在开展风险管理及经营业务活动时,必须遵循风险管理策略的要求,注意监控本企业管理职责范围内的风险是否超过风险预警线,并在《快报》中报告变化的情况。

第三十一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根据风险监控信息,编制《风险管理报告》,提交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进行审议。

第三十二条 董事会应审批《风险管理报告》,及时了解集团公司风险情况。对于报告中涉及的重大风险应对策略调整方案、风险承受度调整方案和其他需要决策的重大事项,召开会议进行审批。

第四节 突发重大风险事件应对

第三十三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和所属企业在日常风险监控中,如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按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及时向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和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在接到其他部门或所属企业的突发风险报告后,应及时组织评价突发事件的影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以及需要跨部门协作应对的重大事项,风险管理分管领导应召开紧急会议,共同讨论完善风险应对方案,由总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并提交董事会备案。

第三十五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负责对突发风险事件及其处理过程的相关信息进行归档,组织相关企业制定完善类似风险事件的应急预案。重大风险的应急预案经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后执行。

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考核

第三十六条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考核是指对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持续监督与考核评价,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风险管理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监督或考核的结果,对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与提升。

第三十七条 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负责对各职能部门及所属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制定风险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并开展考核评价工作。

第三十八条 风险管理考核内容包括对风险管理建设工作效果的考核和对风险管理工作绩效的考核。集团公司监察审计部根据各职能部门和所属企业在工作计划中提出的风险管理工作目标,与考核对象进行沟通,确定考核指标与考核标准。

第三十九条

全面风险管理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一)是否按计划完成了本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二)是否按要求参与了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三)风险管理职责是否得到了清晰的界定和落实;

(四)重大风险的监控报告和预警应对是否全面、及时、有效;

第四十九条 集团公司各职能部门和所属企业应将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在企业文化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文件中明确规定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要求和内容。

第五十条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领导人员在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中应发挥表率作用,重要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点的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应当成为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的骨干力量。

第五十一条 各级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应当牢固树立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严格防控纯粹风险、审慎处置机会风险、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的意识和理念。

第五十二条 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道德诚信准则和风险意识,进行正反两方面的风险管理案例教育,针对不同对象,开展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操作人员岗前风险管理培训。

第七章 附则

篇8:煤炭物流网络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行业开启了市场经济转型进程,传统体制下大、中型煤炭生产企业所拥有专门的煤炭运销和物资管理部门大多开始进行改制,至21世纪初,国有煤炭企业多数实现了煤炭运销和物资管理业务与煤炭开采主业剥离,并重组为专业化的运销和物流分公司,担负起煤炭储运销、物资采供、内外贸易交易等职能。在以煤炭运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煤炭物流使此类企业能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煤炭产运销一体化运营,在此背景下,煤炭企业纷纷开始尝试构建煤炭物流网络体系,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自的运作模式。

从广义上讲,煤炭物流网络包括煤炭企业物资和原材料采购、原煤开采、洗选加工、储运、销售和中间产品循环利用等诸多环节。从狭义上讲,仅指以原煤开采为起始点,接续经过洗选、运输、销售、配煤和深度加工等程序和环节,交付最终用户为终点的价值链驱动过程。煤炭物流网络是煤炭物流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根据煤炭物流网络的结构,可分为增长极结构、点轴结构、多中心多层次结构和复合型结构。煤炭物流网络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同时每个子系统又由若干作业环节组成,这些环节和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彼此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所以,对于煤炭物流网络的风险分析与应对需从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入手,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煤炭物流网络整体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2 煤炭物流网络组成及运行模式

煤炭物流网络是煤炭产业的新型组织形式,其网络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类要素:(1)由煤炭消费主体组成的终端用户网;(2)由煤炭生产企业组成的供给网;(3)由运输节点和运输线路组成的运输网;(4)由煤炭库存和配送中心组成的煤炭储运网;(5)由煤炭交易地组成的煤炭交易网。依此形成的物流服务、资金流服务、信息流服务和煤炭加工服务与煤炭产品集成,在煤炭的流通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并推动煤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沿着网络动态流动。煤炭物流网络以核心物流节点和线路为主导,通过节点、线路、区域网的不断优化,将煤炭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设施与设备、线路和场所、物流信息与服务等要素进行集成,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物流网络服务体系。煤炭物流网络运行模式可以通过由主体要素、客体要素和载体要素构成的网络结构来进行描述(见图1)。其中,主体要素是指直接从事煤炭物流的企业、中介组织及其相关管理机构,客体要素是指为煤炭产品物流全过程提供辅助技术、信息服务的主体,载体要素是指保障煤炭物流正常运行的设施与设备、线路与场所等。在煤炭物流网络中,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以及技术链贯穿其中,这种多主体、多节点、多通道、跨地区的动态复杂网络,易于形成天然壁垒,也更容易产生网络风险,尤其是随着单个环节中企业、关系连接的不断增加,使得网络的运行和协调风险加大,须对网络风险进行系统识别与分析,为有效应对风险奠定基础。

3 煤炭物流网络风险识别与分析

在我国,由于煤炭资源供给区和煤炭相关品需求区分布不平衡、煤炭产业链结构复杂、物流网络信息不对称、下游需求不确定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煤炭物流网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而且煤炭物流风险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风险的性质和结构、后果都会发生变化,还会不断涌现新的风险。受到技术创新、原料市场与产品销售市场波动、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风险管理对象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对煤炭物流网络风险的识别也要不断地深入。根据前文对煤炭物流网络运行模式的分析,并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煤炭物流网络风险主要识别为以下方面:

3.1 需求不确定性风险

需求不确定性是商业环境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容易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给煤炭物流网络的经济活动和交易过程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煤炭物流网络中供应商与销售商之间的种种交易关系和协同关系中,往往由于难以准确把握需求,使得物流环节难以保持最优库存水平,导致供应商很难优化配置生产供给能力和编制柔性生产计划。根据最新数据,2011年我国自产煤炭35.2亿吨,净进口1.7亿吨,煤炭消费几乎占全球一半。在规模如此巨大的煤炭需求中,钢铁、水泥、火电行业对煤炭需求具有强劲的拉动作用,一旦这些行业过快增长的需求难以满足,或者快速下降的需求超出预期,以及需求信息发生扭曲和偏差,就将导致需求不确定性风险。进入2012年以来,国内煤炭消费占比最大的火电增速逐级下滑,导致煤炭需求疲软,截至2012年6月末,全社会煤炭库存快速增加,达到2.78亿吨。其中,煤矿和重点发电企业存煤同比均增长逾三成,主要港口存煤同比增长67.3%。市场景气指数下降,煤炭物流网络中节点生产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销售企业压力增大,成本持续增加,贷款回收出现困难,部分企业现金流趋紧,风险加大。另一方面,煤炭物流网络所特有的多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使网络的供给和需求不确性进一步增加,这些都使得各节点更加易于暴露于物流网络风险中,对需求不确定性风险管理的紧迫性大大加强。

3.2 价格波动风险

价格波动风险在煤炭物流网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煤炭价格的变化趋势沿着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传递,从而影响着煤炭产销的各个环节。自2012年初以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煤炭需求低迷,以及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煤炭供需格局正发生重大变化,煤炭市场在未来供大于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煤炭行业或将进入过剩时期,煤炭价格出现明显回落。同时受煤炭国际贸易格局影响,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整体上已经显现出复苏迹象,但是复苏前景仍将十分曲折,不仅澳大利亚,甚至美国、加拿大的煤炭企业都可能也会努力寻求向中国市场出口煤炭,这无疑将增加国内煤炭市场供给,给国内煤价造成一定压力。

3.3 网络中断和拥塞风险

由于我国煤炭物流网络中煤炭供给节点多集中在西北部地区,而煤炭消费节点多处于东、南部地区,煤炭生产基地远离消费中心,形成了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格局,这种煤炭产运销的基本格局所形成的煤炭物流供需矛盾问题,是造成网络风险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煤炭物流网络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对煤炭物流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中断风险表现为在需求旺盛期,由于运力以及场站中转能力不足,难以及时将完成煤炭转运,从而造成中断风险。再如遇到运输滞期等问题,不仅需要支付高昂的滞期费用,也可能导致网络中断风险。网络局部协调不畅,则容易产生拥塞风险。

3.4 行业竞争风险

我国煤炭物流运营商发展历史较短,多数是依托煤炭生产起步的转制企业,规模偏小,恶性竞争极为严重。近年来,大量小规模物流企业迅速出现,业务重心仅集中在煤炭贸易层面,利润来源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传统的煤炭贸易价差来获取利润。管理粗放,基础设施和设备简单、落后,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信息技术应用落后基本处于空白,缺乏大规模、长距离、多用户的综合服务能力。这种竞争格局造成整个网络流通环节信息滞后、资源浪费严重、流通效率低下,并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以客户为导向的增值服务意识也严重匮乏。

3.5 网络复杂性与传递性风险

煤炭物流网络中各个节点环环相扣,彼此依赖,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其他节点,影响整个煤炭物流网络的正常运作。网络中的节点间多是一种协作关系,节点间的依赖性比网络形成前增强,并且依赖关系本身也比以前复杂,这种对其他企业的依赖也增加了网络的风险。因而煤炭物流网络风险与企业风险在特性上存在共同的本质特征,但网络风险较企业风险的来源更为复杂,受影响的范围更大,管理和防范也更具难度。

3.6 物流网络整体性与动态性风险

煤炭物流网络不仅要面对单个节点企业的风险、实物资产风险、财务资产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还要面对由于物流网络的特有结构而产生的节点之间的合作风险、技术与信息传递风险、收益分配不公风险、机会主义风险等整体性风险。同时,煤炭物流网络中的诸多风险是不断演变和转化的,一种风险的减少往往会引起另一种风险的增加。库存是防范需求不确定风险的一种手段,但是保持较大规模的库存也会引起网络的营运风险,库存水平过高会引起资金的积压、库存损耗等,于是网络中的节点纷纷寻找降低库存的办法,但由此又容易导致物流网络中断风险。

4 煤炭物流网络风险应对策略

煤炭物流网络具有参与主体多、地域跨度大、流转环节多等特征,使网络更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网络本身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煤炭物流网络风险。另一方面,煤炭物流网络风险往往具有传递扩散效应,容易使网络风险波及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网络,并给网络成员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网络成员应该实现主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协调运作、风险共担,依此形成煤炭物流网络风险应对策略,实现网络精益化管理,并寻求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由此,主要风险应对策略如下:

4.1 加快煤炭物流网络整合优化

应对煤炭物流风险的当务之急是对煤炭物流网络进行整合优化,通过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分散节点,适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加强网络中各节点企业间信任机制的建立和持续强化,实现企业间信息共享与交流,正确选择有持续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加盟网络,并在恰当的业务范围内展开合作,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局面。其次,当前我国煤炭物流网络中的第三方物流仍以运输型物流为主,难以提供整体物流运输服务的管理型物流服务。物流网络系统不仅是运输、仓储、配送等功能的整合结果,更应是基于采购、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的综合系统。因此,运输、仓储活动等绝不是现代煤炭物流网络管理的全部工作,而只是实现物流系统输出的手段和工具。应鼓励煤炭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网络的整合推动管理型物流的快速发展。

4.2 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高效信息共享平台在煤炭物流网络运作中起引导和整合作用,通过煤炭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才能真正实现每个节点对其他节点的实时响应。信息共享平台中顺畅的信息流使得通过网络可以随时向其他节点发出业务请求,并根据其他节点的请求和反馈提前安排物流作业,进而可以提高网络运作的协同性和运作效率。信息共享平台也有利于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在整个物流运作过程中做到提前测算和优化配送路径,即时监控和调节转运过程,事后反馈和分析风险的作用,为规避风险、及早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赢得充足时间。在突发事件或市场需求和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有效的信息交换有助于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最大限度地规避对煤炭物流网络造成的损失。根据我国煤炭物流企业实际,可以依托现有的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与现代物流发展相配套的物流信息共享系统和网上交易系统,以客户订单信息流驱动配送物流的实现,借助物联网和3S技术对仓储、运输、装卸、加工、搬运、配送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将传统粗放式物流形式,上升为精益化立体式物流方式。

4.3 推动煤炭物流网络联盟建设

通过并购、重组、参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将传统的煤炭发运站、计量站、储煤场、专用码头、交通货运公司、各地区的物流公司等不同隶属关系、不同地区的企业,从战略上进行整合,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加快区域化物流配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煤炭物流网络联盟,形成完整的产、运、销一体化网络组织。如果能通过煤炭物流网络联盟的构建,形成产、运、需一体化的销售格局,对提高网络中的企业整体竞争能力,抵御市场风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效益最大化,将显示出其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竞争优势。

4.4 建立网络合作伙伴评价和优选体系

卓越的网络组织能够高效的创造财富并快速获取竞争优势,使网络中每个成员共享信息并共同受益,网络治理的关键在于使网络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高效,因此,正确选择网络中的合作伙伴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煤炭物流网络中的要素流动是复杂的价值驱动工程,煤炭产品从采掘、洗选加工到装运、中转,配送到用户手中,需要公路、铁路、航运、港口等诸多节点的高效配合。其次,煤炭物流节点涉及冶金、建材、电力、化工等多种行业的客户,选择匹配性高的网络合作伙伴尤为重要。应按照网络兼容性、节点异质性与互补性、协同能力及联合行动意识等多个标准进行系统分析,对合作对象的经营业绩、业务构成、生产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企业文化等多因素进行科学有效评价,并纳入管理与调整体系,动态优选出最佳合作伙伴。

5 结语

在煤炭物流网络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当结合网络特点,突出重点风险的管理。从总体分析来看,煤炭物流网络内外部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可表现为需求不确定性风险、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同时,其主要风险来源于内外部与上下游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体现为网络中断和拥塞风险、网络复杂性与传递性风险、物流网络整体性与动态性风险。因此,在构建煤炭物流网络的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应当细致完善风险分析报告,以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网络控制规范为基础,形成由所有节点共享的网络资源,以网络为基础的煤炭物流网络才能在满足煤炭消费客户需求的同时,优化配置煤炭资源、稳定煤炭供需,实现以煤炭物流网络为基础的产业发展模式,达到有效监控和应对风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涛.煤炭供应链的系统结构与协调机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75-79.

[2]赵国智,王喜富,张仲义.煤炭物流网络的复杂性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8,08:117-119.

[3]周健奇,刘伟,郑毅.煤炭供应链管理是国有煤炭企业物流公司的发展方向[J].中国煤炭,2010,05:34-36.

[4]武云亮,黄少鹏.我国煤炭物流网络体系优化及其政策建议[J].中国煤炭,2008,10:27-29.

[5]李润漍.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08:53-56.

篇9:煤炭能源风险分析与管理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本文主要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关键词:煤炭企业 合同能源管理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分为效益分享型、节能保证型、合作承包运营型。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用能单位和能耗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节能服务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盈利性能源管理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开展。

二、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1997年,我国首次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原国家经贸委其它国际组织成立了“世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该项目一期在北京、辽宁、山东三地成立了示范性的能源管理公司。2003年,项目二期启动。由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世行项目部,解决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的难题,并成立了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行业蓬勃发展,截止到2011年底,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数量将近3900家,其中备案节能服务企业1719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企业1472家,行业从业人员达到37.8万人。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被引进国内以后大大促进了国内节能企业的发展,很多节能企业由单纯的制造节能设备转变为节能投资,这在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节能企业本身的快速成长,更有很多企业将企业的重点发展放在了合同能源管理上,使得合同能源管理在引入中国后逐渐地适应了中国的能源环境,在运营上一步步地走向完善和合理,市场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一批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在运用合同能源管理上趋于成熟。

三、我国煤炭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现状

(一)煤炭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规模不大,较早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煤炭企业已开始获得收益

在国内较早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兖矿集团,在2007年就开始尝试这种节能机制。兖矿集团物业公司泵房和华聚能源公司济二电厂的输煤皮带改造,每年节电10万千瓦时,且仍在运行;科澳铝业公司的济三电厂、南屯电厂、电解铝厂的变频改造等项目也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济三电厂,单台一次风机变频改造,节电率达36%,全年节电收益为121万元。近年来,兖矿集团一直借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节能减排,效果明显。2009年,兖矿集团原煤生产综合能耗达到每吨3.90千克标准煤,低于山东省能耗限额标准23.52%,位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2009年,河北冀中能源集团在东庞矿运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该矿矸石热电厂1号炉二次风机进行变频改造,年节电量达48万千瓦时,年节约电费30余万元。这标志着合同能源管理首次进入河北省。

(二)相当煤炭企业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积极,更倾向于自己组建节能服务部门

首先,在财务政策上,在合同期内,设备的所有权属于节能公司,客户只有使用权。合同期满后,设备才能成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这样,财务支出就遇到了难题。例如兖矿的合同能源管理经费最终以设备维检费来实现。其次,大多数的大型国有企业不缺少节能技改的资金,且并不相信节能公司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更倾向于自己组建节能服务部门。例如,神华集团组建节能环保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第三,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的节能项目,一般需要节能服务公司提前垫付资金,但节能服务公司大多是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融资难。而节能服务公司一般都面临着项目开发周期长、短期获利能力差、负债率高、项目融资难等困难,他们认为客户能否真正按合同分享节能效益是一个很大的风险。这造成了拥有先进节能技术的大型节能公司不希望与信誉差的小型煤炭企业合作,而资金充裕、信誉良好的大型煤炭企业更倾向于用自有资金进行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方式。

四、我国煤炭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前景

(一)国内外节能减排潮流不可逆转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上,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共同致力于全球的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讲话中提出,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决定。

(二)国家规范政策法规促进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

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就规定在税收上给予能源合同管理产业发展的支持,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前提下,对节能服务产业采取适当的税收扶持政策。一是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二是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四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上述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另行制定。

(三)节能减排指标促使煤炭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加强合作

在2011年召开的两会上,国家“十二五”的节能目标确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煤炭行业作为高能耗行业首当其冲,节能减排压力很大,而在近年来煤炭企业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的先行者,例如兖矿集团、焦煤集团、冀中能源集团等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收益体现,将吸引更多的煤炭企业与节能服务企业加强紧密合作,以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五、结论

合同能源管理以其节能效率高、客户零风险、节能有保证、投资回收短、并有助于客户改善现金流、提高竞争力等诸多优势在世界范围已得到了认可和推崇,但如何将合同能源管理逐步引进并运用在我国的煤炭行业,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虽然现阶段有着很多困难,但从长远看,合同能源管理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有着光明的前景的。

参考文献:

①孙友霞. 煤炭企业过程控制管理模式的研究[D]. 山东科技大学,2004

②陈静. 河南省大型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天津大学,2003

上一篇:《当下的力量》读书笔记下一篇:【保监发〔2009〕56号】关于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