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能源合作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023-01-11

1 中缅能源合作的现状

中缅能源合作不仅在中缅两国的经济领域意义重大, 对两国的政治关系也有影响甚远。近些年来, 中缅能源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两国在油气、电力、矿产等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缅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得益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等战略的实施, 在这种战略的推动下, 双方合作达成了更多切实可行的能源合作。中缅能源合作主要包括两大块, 即缅甸对中国的能源投资, 中国对缅甸的能源投资。根据中国驻缅甸大使馆2016年中缅经贸合作数据显示, 缅甸对华投资企业由去年的5个增加到34个, 实际投资额11598万美元, 项目数达到284个 (1) 。

1.1 油气合作

在油气资源上, 缅甸被称为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但“最不发达的国家”。因此, 也就注定了中缅两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缅甸油气资源来说, 在其广阔的地貌下, 其石油探明储量为1.6亿桶, 天然气探明储量为22.5万亿立方<米> (约6372亿立方米) , 这是在2014年1月第二届海洋油气峰会上公布的数据。有数据表明, 我们还有待开发的油气能源储量潜力巨大, 尤其是深海潜力更大。但说其是“最不发达”, 是因为目前缅甸油气的整体勘探开发程度比较低。正因为如此, 加上西方制裁的减轻、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合作步伐的加快, 未来几年缅甸将迎来油气行业发展的一波高潮并且有望成为全球油气供应的新的增长点。

1.2 电力合作

近年来, 中缅电力合作再度升温。2016年2月2日, 中缅电力合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据悉, 中国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与缅甸方面的电力能源以及相关项目的合作。截至目前, 已与缅甸电力部负责人进行了三次电力能源合作的洽谈。首次会议于2015年1月在缅甸召开, 会议决定由中方编制中缅电力合作规划, 规划报告梳理了中缅电力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研究分析了缅甸电力发展规划有关资料, 预测分析了缅甸电力市场需求, 提出了中缅电力合作项目分阶段分类别推进的规划方案和投资收益保障、政策支持、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建议。该项规划是中缅电力合作的基础性文件, 对合作项目的推动和实施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第二次会议于2015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总结了委员会首次会议以来两国电力合作取得的成果, 与会双方就下一阶段两国电力合作重点工作等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刘琦对委员会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四点建议。已成功举办三届展会。吸引了世界各大知名品牌的电力设备商家的参与, 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极具实力规模的交流平台。2015年, 中国山东华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受邀, 首次参加该电力展会。并在展会中开拓了国际市场, 提高了公司在世界的知名度。中缅双方的电力合作交流将拓宽中缅之间的交流学习空间, 为两国能源合作提升提供了较大的政策帮助。除此之外, 中缅电力合作也将对缅甸电力发展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同时对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区域互联互通,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2 中缅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用经济学语言来说, 是指任何一个均衡的利益格局都是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而随着市场细分的深入, 利益主体的分化也在加进一步加快。就中缅能源合作中的利益主体多元化, 出现在缅甸的政治改革启动后, 地方民族组织、少数民族政党和普通民众, 将成为中缅能源合作中的利益攸关方。缅甸自然资源丰富, 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富集之地大多集中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因此, 加之政治改革的“市场分化”加深, 利益主体也趋向了多元。在缅甸政治改革启动之前, 中国在缅甸的投资基本上仅仅只需与中央政府谈判, 较少关注当地政府、民族民众的利益。这种投资谈判的模式必然决定了改革前狭窄的利益分配的格局。这种格局将少数民族排除在外, 加之中国项目通常是当地人得益, 更加令地方少数民族不满。但这种压制, 随着改革的启动, 积累的矛盾便会释放并膨胀, 甚至容易产生敌视中国的念头。由于缅甸中央和地方、民族之间的矛盾重重。在政治改革启动之后, 缅甸有十多个少数民族政党在国会拥有席位, 地方民族组织、政党对地方利益的支配能力增强。因此, 应对利益多元化便成为中缅能源合作持久稳定的一大问题。

2.2 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这个国际合作的大背景下, 缅甸也曾颁布过一些法律文件, 如《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缅甸联邦外国投资法实施细则》《缅甸联邦贸易部关于在缅甸建立合伙企业和公司的指南》《缅甸联邦贸易部关于国内外合资企业的规定》, 但总体上缅甸国内法制化程度不高, 还需要进一步做好沟通与协调的工作。能源部下属的石油与天然气公司 (MOGE) 在油气勘探与开采上担任重要角色, 但它主要是一个执行机构, 与能源开发有关的联邦机构主要有:国家计划与经济发展部、农业与水利部、第一工业部、第二工业部、第一电力部、第二电力部、矿业部与能源部。执掌这些部门的大多数是现役军人, 缺少专业知识,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也比较低。此外, 官员腐败比较常见, 被“透明国际” (2) 列为亚洲最腐败的国家。因此, 不管是在管理协调效率方面还是约束腐败方面, 都急需对法律法规不完善做出纠正。

2.3 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不完善。2011年以来, 缅甸在政治方面改革的幅度很大, 但经济方面取得的成果有限。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陈旧落后, 至今全国仅有仰光—内比都—曼德勒一条高速公路。近些年虽然外国援建了一些桥梁, 但仍未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部分地区甚至使用二战时建设的铁路桥。缅甸电力、公共卫生、电网和排污等公共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人均电话的拥有量、互联网速度和金融服务业水平与世界相差甚远, 教育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 人力资源匮乏。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发展油气产业自然困难重重。世界银行报告统计显示, 2012年缅甸道路基础设施位居全球最差国家之列。面对地区经济不断融合的大趋势, 缅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升级。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深入分析了中缅能源合作的问题, 双方下一步的能源合作, 就缅甸方面而言, 无疑应该进一步完善法律、改进基础设施、提供尽可能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就中国来说, 应该强化双边长远的友好关系的建设, 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 协助、带动周边国家如缅甸的发展, 相信明确两国接下来的能源合作目标, 将会为中缅能源持久稳定的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摘要: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设中, 缅甸可谓是能源支柱, 同时又是“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缅甸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丰富的能源资源再次进入了中国投资领域的视角——新一轮的能源和基础建设投资。而中国作为区域性大国在地理位置上与缅甸接壤, 并且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呈快速发展的态势能源需求增加。因此, 中缅之间在能源合作方面是大势所趋, 将有利于调整两国的产业结构并带动其经济发展。基于以上研究价值, 本文将对中缅能源合作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中缅能源合作,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1] Sun Y.China’s Strategic Misjudgement on Myanmar[J].Journalof Current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12 (1) .

[2] Sun Y.China and the Changing Myanmar[J].Journal of Current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12 (4) .

[3] 苏达·拉马钱德兰.中国在缅甸开辟了能源通道[J].海外经济评论论, 2009 (4) .

[4] 李晨阳.2010年大选之后的中缅关系:挑战与前景[J].和平与发展, 2012 (2) .

上一篇: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的规划工作的思考下一篇:数学问题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