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

2024-04-07

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精选6篇)

篇1: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

作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作文做到创新 摘要: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能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诸如学生思维僵化、写法模式单一等限制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的问题。如何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做到有创意、有个性的表达,是困扰笔者作文教学的一个难题。本文试就学生作文中存在的有背创新的情况以及如何使学生作文做到创新等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作文;创新;思维发展

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能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能达到这一要求,很多同学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很难做到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1、当前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的摸索和总结,我把当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有背创新的情况归结为:思维僵化、写法模式单

一、思想内容虚假。

1.1 思维僵化。所谓思维僵化,就是人们在思考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特定的思路,产生了固定的效果,以后人们就习惯用同样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这种思维方法一旦固定下来,就会使其他不同的思维方法很难再被采用,新事物、新思维、新方法成为被头脑排斥的“异己”。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固定的思维方式教作文,而学生也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写作文,教与学的思维僵化,使师生的思路单一。所以写乌鸦一定是黑的,写坏人也一定坏到极致„„这样的思维结果,造成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难有创造与创新。

1.2 写法模式单一。写法模式化是指在作文写法上一个套子,不管什么题材,不管什么内容,不管什么观点,不管什么情感,都用这个套子去套,以不变应万变。比如,议论文一定要先立后破,找论据,举例子,最后点题总结;或写成总论点加三个分论点的形式,于是乎,无论是什么作文题,只要适合写议论文,就一定是这种总论点加分论点的模式。而记叙文一定是先人物或景物描写,写的每一个物品都要具有象征意义,最后通过一件事或一个人使自己得到教育,思想也因此而升华。这样写的结果无疑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3 思想内容虚假。思想内容虚假化是指学生作文胡编乱造、脱离生活实际现象严重,不仅作文的内容是虚假的,表达的情感也是虚假的。而作文本应该是表达真情实感的载体。

某一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拒绝脆弱》,据统计那届参加高考的学生在作文中写父母早亡或离异的竟占很大比例,很显然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编造的。

2、如何改进高中作文教学

针对上面所说的情况,我们应如何改进高中作文教学,使学生的作文能做到创新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努力。

2.1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作文主动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学有动力。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对学生的作品多做鼓励,在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时,多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小到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写得较好,大到篇章结构的安排,立意构思有可取之处,我都适时给予表扬与赞赏。作文评讲时多让学生朗读写的较好的作品,使之获得作文的成就感。这样很多学生不再视作文为畏途。

2.2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一个人的思维,即使是幻想,同样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就十分重要,只有多观察事物,认识生活,才能更多地积累素材,在写作时才能激活思维,言之有物。

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事物,有观察的兴趣和要求,这就为观察力的培养提供了施教的可能和心理

依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因势利导,让他们多方位、多渠道地去感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起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水平。

这学年作文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把平时的周记和作文挂钩,周记为作文素材积累服务,让学生利用周记建立“作文素材库”。在学生记周记时,我引导他们多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比如17班同学潘帅好写了一组关于爷爷的文章,故事娓娓道来,抒情真挚自然,18班董远同学写同学关系,郭士群同学写卖早点的伯伯,秋风夜凉时遭遇横祸的初中老师,都言之有物,真切感人。通过引导,绝大多数同学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作文素材库,为写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2.3 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培养阅读能力。阅读也是积累素材的一种方法。古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我鼓励学生多读报刊杂志,引导他们读那些文质兼佳的作品。每隔一周,我会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或汇报式朗读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所看到的优秀文章,谈体会,写读后感,学生普遍感到较有收获。17班同学马守伟根据戴望舒的《雨巷》和有关戴望舒生平的了解,写了一篇《有株草,名叫望舒》的文章,文采斐然。18班仲鸣同学写了一篇《朋友》,就是根据柳宗元与刘禹锡的生死交情谈什么才

是真正的友情,想象合理,情真意切。2.4 大胆创新,鼓励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表达。

2.4.1 追求立意的新颖别致。在立意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逆向思维立论,有时会获取预想不到的新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对秋天感受与众不同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是毛泽东对梅花积极乐观,高风亮节的赞美,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新颖别致的立意提醒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鼓励引导学生能在立意时就做到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辩证思考等方法使文章做到新颖别致,高人一筹。

2.4.2 锤炼鲜活的个性化语言。如何能灵活艺术地使用语言,使语言不落窠臼,妙笔生花,使人能通过语言触摸到形象,体验到真善美、假恶丑,也是作文创新关注的一个内容。

韩愈说的“唯陈言之务去”。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我们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避免这些陈词滥调。

其实,充满个性色彩的语言首推生活语言,它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飘然无序,舒卷自然;其次是新鲜的流行语、外来词,或典雅,或俚俗,都可口、可耳、可心。

2.4.3 创造新颖的样式结构。寻找创新的个性化的表达,就要敢于告别标准,打破各文体常规模式。往年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创新的文章样式结构。比如书信体,调查报告、短小的戏剧样式,这些,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也可适当借鉴。

篇2: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

管理沟通,从其概念上来讲,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混合物,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工具。沟通还是一种技能,是一个人对本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的职工,都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做好沟通工作,无疑是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准确理解公司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管理矛盾

公司决策需要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才能施行,沟通的过程就是对决策的理解传达的过程。决策表达得准确、清晰、简洁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而对决策的正确理解是实施有效沟通的目的。在决策下达时,决策者要和执行者进行必要的沟通,以对决策达成共识,使执行者准确无误的按照决策执行,避免因为对决策的曲解而造成的执行失误。一个企业的群体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包括相互在物质上的帮助、支持和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信息的沟通是联系企业共同目的和企业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同样的信息由于接收人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信息的过滤、保留、忽略或扭曲是由接收人主观因素决定的,是他所处的环境、位置、年龄、教育程度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信息感知存在差异性,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来弥合这种差异性,以减小由于人的主观因素而造成的时间、金钱上的损失。准确的信息沟通无疑会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舍弃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以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为了使决策更贴近市场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也要分散化,使组织内部的通信向下一直到最低的责任层,向上可到高级管理层,并横向流通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群体之间。在信息的流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阻碍因素,只有在部门之间、职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化解这些矛盾,使工作顺利进行。

2、从表象问题过渡到实质问题的手

企业管理讲求实效,只有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解决问题。而在沟通中获得的信息是最及时、最前沿、最实际、最能够反映当前工作情况的。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单纯的从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解决问题,不深入了解情况,接触问题本质,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开展积极、公开的沟通,从多角度看待一个问题,那么在管理中就能统筹兼顾,未雨绸缪。在许多问题还未发生时,管理者就从表象上看到、听到感觉到,经过研究分析,把一些不利于企业。稳定的闲素扼杀掉。企业是在不断解决经营中的问题中前进的,企业中问题的解决是通过企业中有效的沟通实现的

3、激励职工,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文化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在满足其生理需求时还要满足其精神需求。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就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甚至改变职员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把那些视工作为负担,对工作三心二意的员工转变为对工作非常投入,工作中积极主动,表现出超群的自发性、创造性。在有效沟通中,企业管理者要对职工按不同的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群体,从而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按年龄阶段划分为年轻职工和老职工,对年轻的资历比较浅的职工采取鼓励认可的沟通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让他们独立承担重要工作,并与他们经常在工作生活方面沟通,对其工作成绩认可鼓励,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为企业贡献更大的力量。对于资历深的老同志,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尊重他们,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与他们经常接触,相互交流,给予适当的培训,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沟通技巧

1、从沟通组成看,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沟通的内容,即文字;沟通的语调和语速,即声音;沟通中的行为姿态,即肢体语言。这三者的比例为文字占7%,声音占48%,行为姿态占55%。同样的文字,在不同的声音和行为下,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所以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更好的融合好这三者。

2、从心理学角度,沟通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层面,而且意识只占1%,潜意识占99%。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在潜意识层面的,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

3、沟通中的“身份确认”,针对不同的沟通对象,如上司,同事,下属,朋友,亲人等,即使是相同的沟通内容,也要采取不同的声音和行为姿态。

4、沟通中的肯定,即肯定对方的内容,不仅仅说一些敷衍的话。这可以通过重复对方沟通中的关键词,甚至能把对方的关键词语经过自己语言的修饰后,回馈给对方。这会让对方觉得他的沟通得到您的认可与肯定。

5、沟通中的聆听,聆听不是简单的听就可以了,需要您把对方沟通的内容、意思把握全面,这才能使自己在回馈给对方的内容上,与对方的真实想法一致。例如,有很多人属于视觉型的人,在沟通中有时会不等对方把话说完,就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有可能无法达到深层次的共情 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在团队里,要进行有效沟通,必须明确目标。对于团队领导来说,目标管理是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解决办法。在目标管理中,团队领导和团队成员讨论目标、计划、对象、问题和解决方案。由于整个团队都着眼于完成目标,这就使沟通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彼此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即便团队领导不能接受下属成员的建议,他也能理解其观点,下属对上司的要求也会有进一步的了解,沟通的结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绩效评估也采用类似办法的话,同样也能改善沟通。在团队中身为领导者,善于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沟通,甚至创造出更多的沟通途径,与成员充分交流等并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创造一种让团队成员在需要时可以无话不谈的环境 对于个体成员来说,要进行有效沟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必须知道说什么,就是要明确沟通的目的。如果目的不明确,就意味着你自己也不知道说什么,自然也不可能让别人明白,自然也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二是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就是要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在沟通对象正大汗淋漓地忙于工作时,你要求他与你商量下次聚会的事情,显然不合时宜。所以,要想很好地达到沟通效果,必须掌握好沟通的时间,把握好沟通的火候。

三是必须知道对谁说,就是要明确沟通的对象。虽然你说得很好,但你选错了对象,自然也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四是必须知道怎么说,就是要掌握沟通的方法。你知道应该向谁说、说什么,也知道该什么时候说,但你不知道怎么说,仍然难以达到沟通的效果。沟通是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调及肢体语言,而你要学的就是透过对这些沟通语言的观察来有效地使用它们进行沟通。

篇3: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

一、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现状

1.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有待增强。据不完全数据统计, 在我国市县以下领导中, 对于评价自身在“依法行政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基本评价”时, 认为“基本适应依法行政工作要求”的占60%;认为自己“很适应依法行政工作要求”的仅有15%。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意识基本适应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 但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分析其中主要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领导干部乃至社会大众, 关于政府工作职位, 依然存在“官即法”“官即权”, 甚至于“官大于法”“政府公职人员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陋习, 人治观念根深蒂固, 法治观念淡薄;另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干部对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实际的工作处理中, 混淆了行政权力与法律准绳的界限, 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使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如此做法损害的不止是法律的权威, 更是给人民树立了错误的法治导向, 对法治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障碍。

2.基层领导干部对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重视不够。基层领导干部的日常事务品类众多, 较为繁琐, 现实实践也不断证明, 基层领导在做出行政决策时, 往往存在着缺乏调研、脱离实际、拍脑袋的现象, 行政决策的决定, 更多的是站在打造个人政绩的角度, 与人民现实众多的民生需求格格不入, 导致事关民生的决策程序不规范、公众参与不够、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策制度未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如此做法, 仅仅依靠某一个或几个人的主观臆断出发, 极容易造成决策失误, 不仅会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直接损失, 更重要的是会损害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血肉信任关系。

3.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在基层行政执法实践中, 除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权限不清等体制原因外, 还存在着行政执法不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违法、重罚轻教, 以罚代管, 甚至趋利执法等问题。例如, 基层领导在处理社会纠纷矛盾时, 一是法治意识缺乏, 当社会纠纷矛盾发生时, 首先想到的不是利用法律和相关规章制度来解决问题, 而是直接运用了行政权力,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让人民觉得不公正、太过随意, 反而恶化社会纠纷, 等到矛盾逐渐积累, 易上升为群体事件, 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子。尤其在现阶段, 国家整体处于改革深水期和复杂期, 基层领导是直接与群众接触的权力机构, 一旦基层领导在人民小纠纷等微观小事上处理不当, 很容易酿成更大的社会问题。

二、提高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的路径

1.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首先要培养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一方面, 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 从头脑上充实法治思维, 使基层领导干部逐渐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有法必依、依法履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指南。其次, 要抓好基层领导干部的“三严三实”教育, 深入学习“严以用权”深刻内涵, 进一步增强认识到领导干部的权力是来自于人民和法律的授予, 时刻谨记职权法定、用权为民。在基层日常工作的处理上, 时刻秉承“全心全意为民服务”根本宗旨, 牢固树立群众事情无小事的为民思维, 在对人民事务的处理上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基层领导干部牢记自身权力与责任红线, 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 全面推进基层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切实提高基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社会纠纷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2.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依法行政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 绝大多数的法律法规都是直接由行政机构执行。尤其是基层行政机构, 基层领导往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如何把握好法律规定与行政方式之间的关系, 恰当运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的实践, 就变成了基层领导干部高效、准确的处理好日常工作的重要环节。所以提高基层领导的依法行政能力是确保法治建设良好运行的重中之重。同时, 社会治理各参与主体要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监督, 督促基层领导干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自觉能力。

摘要:基层领导的依法行政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民生大计问题的解决, 通过分析基层领导在依法行政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找到基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推进依法行政的方法, 提高领导的依法行政能力是研究主旨所在。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林.浅议基层领导干部形象塑造[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 2004 (4) .

篇4:浅析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创新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创新;方法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但在当前的大学语文教

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探究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创新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教育也成为热门话题。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也得到了专家学者的

关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驗,阐述了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使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更为新颖。

一、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手段不够新颖,课堂教学质量不够高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有很多的教

师只是一味地求快,加快讲课的速度,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压力过大,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老师讲课的手段和方法不够新颖,不能给学生减轻学习的思想压

力,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上课中听课效率不高,教师在上课时教学效果偏低的情况。

2.教学思想过于陈旧,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

对于大学生,教学思想应该和初高中学生的教学思想有着极大的不同,可是在对其他教师进行教学观察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老师在上课时教学思想还是过于死板,上课时还是一板一眼,没有运用当代的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不高,听课效率偏低,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到最后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

3.学生个性不能得到发展,教学压力加重

大学生注重的是个性张扬,这是大学生普遍的特点。可有些老师并没有抓住这一观点,没有做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而是使他们在老师传统教学思想中被慢慢的变化,让学生产生了厌学情

绪,给老师正常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和老师在上课中都在忍受煎熬,我们应该找到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和老师在上课中变得轻松,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下面我就通过自身的实践过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针对以上不足应该采取的措施

1.注意教学手段更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学手段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因为大学生了解的

人和事要比初高中的学生多得多,与此同时与外界的交往也比

较频繁,所以教学手段应该跟得上学生思想的发展。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就经常把教学内容与国内外的任务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都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得到集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课堂气氛既轻松又愉悦,教学效果也非

常好。

2.更新教学观念,摆脱传统教学观念束缚

教学观念是否新颖决定着学生的听课态度,在大学语文课堂

教学中,必须得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怎样能使课堂气氛最为理

想,那就是要看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能跟得上。让学生能够放下学习的思想压力,转“主体”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去寻找答案。

课堂导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2~3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进行正课的

讲解时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答案,这探索的过程比老师讲多少东

西都要有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让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大学生,个性的张扬是青春的主旋律。有很多学生都是在张扬的同时来表现自己,希望这样可以得到老师对自己能力的

认可,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了解学生的内心。

我在自己的语文课上,总是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各抒

己见,再对其看法给予肯定,因为他们的想法总是会有一定的道

理,通过他们的想法再给他们找到其中的不足,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的接受,而且还会很虚心。在教学过程中不是老师教授什么学生就会听什么,只有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为他们解决心中的疑惑,学生才会更好地接受老师的观点。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和教师教学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结合自身实践归纳和总

结了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希望广大教师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为高校语文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建华.从构建和谐社会出发,创新大学语文教学[J].教书育人,2005.

[2]黄保安.浅析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5.

[3]廖嫦娥.大学语文在文化素质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传媒,2002.

(作者单位 四川省德阳市四川警安职业学院)

篇5:我们的工作中如何做到 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在我们的工作中,同家人、朋友的交往中,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的沟通并不总是有效的,无效的沟通成为我们在工作中取 得成功和生活中获得满足的障碍。这里我想讲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朋友在不久前谈起了他参加的一个研讨会。开始时研讨会总体气氛还是比较融洽,但这一切都被一名专家给搅乱了。这位专家在探讨到自己涉及的领域时显得十分激动,滔滔不绝,其他与会者发表意见时时遭到他的打断,整个会场只有他一人口若悬河地发表意见,引起了大家的不满,研讨会在很尴尬的气氛中草草结束。

还有一个是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它撬开。一个瘦小的钥匙来了,它把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好的聆听者是成为一个成功的沟通者的重要特质之一。那位专家就是没有注意双方沟通时“注意倾听”这个细节才引起公众的不满。Dorothy Dix说:“成名的捷径就是把你的耳朵而不是舌头借给所有的人。”就是强调了倾听在有效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后一个故事则说明:打开锁其实很容易,只要你有钥匙。人与人沟通不难,需要的是你如何既准确又不失巧妙的方式打开它。

壹.如何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相处

人际关系之外在表现即是伦理,而伦理是人与人之间合理的分际与职分,论语颜渊篇:“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明君臣父子各守分际,各尽职分的意思。人际关系便是以此为基础,让每个组成分子均能按其角色、职责、位子而有适当之思想、言语、行为模式及价值观而达良好之组织气氛,进而提高组织效能。

增进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首要条件,以下几项通则提供参考:

站在对方立场设想,将心比心,并且用温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沟通。贰了解沟通的障碍并且尽可能去突破。

得有与人沟通的意愿,以一颗开放的心灵倾听,千万不要立即下价值判断,而最好以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

当一位好听众,用我们的心灵去听听对方的想法与感受,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后要坦诚地告诉对方,我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想法?

善解人意,我们不一定要赞同他人与我们不同的意见,但是如果我们能了解他人,我们自己也会快乐无比。

加强对自己的了解,知道自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也是能与他人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之一。

要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不要让不好的情绪影响了与周围的人的关系。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管理者平时最好用简单的语言、易懂的言词来传达讯息,而且对于说话的对象、时机要有所掌握,有时过分的修饰反而达不到想要完成的目的。

3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牛津管理评论[oxford.icxo.com]消息: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6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象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最后一只

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侵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又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做完这些后,他才转过身问女儿,“亲爱的,你看见什么了?”“胡萝卜、鸡蛋、咖啡”,她回答。

他让她靠近些并让她用手摸摸胡萝卜。她摸了摸,注意到他们变软了。父亲又让女儿拿一只鸡蛋并打破它。将壳剥掉后,他看到了是只煮熟的鸡蛋。最后,他让她喝了咖啡。品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她怯生问到:“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他解释说,这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之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毫不示弱;但进入开水之后,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它薄薄的外壳保护着它呈液体的内脏。但是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之后,它们倒改变了水。“哪个是你呢?”他问女儿。“当逆境找上门来时,你该如何反应?你是胡萝卜,是鸡蛋,还是咖啡豆?”

沟通小故事

●“可以吗?”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可以吗?”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

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

老头摇摇头:“不行,你走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这时,老头动心了。

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美国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可以吗?”

洛克菲勒说:“快滚出去吧!”

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

吗?”

洛克菲勒同意了。

又过了几天,这个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

总裁先生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

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可以吗?”

总裁先生当然同意了。

虽然这个故事不尽真实,存在许多令人疑窦之处,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沟通的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沟通时,信心非常重要,只有心里认定了这件对双方都有好处,才能获得对方的配合,取得沟通的成功。而且认定了这一点后,还要不屈不挠,不怕拒绝,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沟通是个很大的课题,非三言两语可说清楚。下面,让我们结合几个小故事来看看沟通的技巧:

● 公主的月亮

一个小公主病了,她娇憨地告诉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

总理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铜所做成的。” 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里远,用绿奶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

数学家说:“月亮远在三万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国王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弹琴给他解闷。小丑问明一切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得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远。

于是,小丑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因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对着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说。

“那么有多远呢?”“不会比窗外的那棵大树高!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间。”

“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还要小、比树还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当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穿上金链子,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说明:人们较少关注顾客的真实需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结果不论多么努力,效果总是不好。而沟通才是掌握顾客的心理的最好方法。另外,选择好沟通的内容也十分重要,沟通内容选择好了,才能直入主题,简洁高效。

● 应万变的能力

鸟儿们聚在一起推举它们的国王。孔雀说它最漂亮,应该由它当,立刻得到所有鸟儿的赞成。只有穴鸟不以为然地说:“当你统治鸟国的时候,如果有老鹰来追赶我们,你如何救我们呢?”孔雀哑口无言。

说明:沟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到任何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制订应对策略,否

则很难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 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却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它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为什么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说明:只有找准了沟通对象,才能取得沟通成功,否则再努力也是白搭。比如说推销一件产品,无论你跟前台小姐谈得多么愉快,可能都很难于把产品推销给公司。只有找到有效的沟通对象,找到能做出决定的人,才是沟通的捷径。

● 张曼玉的业务

在一部电影中,张曼玉扮演一位保险业务员,好不容易见到目标客户后,对方却给了她一枚硬币,说是给她回家的路费。当时她很生气,在她扭头要走的一瞬间,她看到客户的办公室里挂了一张小孩的头像,于是她对头像深鞠一躬说“对不起,我帮不了你了。”客户大为惊讶,忙问究竟,于是头一单生意就这样谈成了。原来这个客户最爱护他的儿子,所以把儿子的画挂在办公室里天天看。

说明:沟通的切入点很重要。这需要我们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找准对方关心的事情,消除其抗拒心理,从而调动对方的参与程度,增加成功沟通的概率。

● 秀才买材

有一个秀才去买材,他对卖材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材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材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材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材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材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材就走了。

说明: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是沟通成功的保障。如果一个销售人员完全从技术的角度向消费者讲解产品的好处,我想效果一定不会好。

● 推销梳子的故事

有一个单位招聘业务员,由于公司待遇很好,所以很多人面试。经理为了考验大家就出了一个题目:让他们用一天的时间去推销梳子,向和尚推销。很多人都说这不可能的,和尚是没有头发的,怎么可能向他们推销?于是很多人就放弃了这个机会。但是有三个人愿意试试。第三天,他们回来了。

第一个人卖了1把梳子,他对经理说:“我看到一个小和尚,头上生了很多虱子,很痒,在那里用手抓。我就骗他说抓头用梳子抓,于是我就卖出了一把。”

第二个人卖了10把梳子。他对经理说:“我找到庙里的主持,对他说如果上山礼佛的人的头发被山风吹乱了,就表示对佛不尊敬,是一种罪过,假如在每个佛像前摆一把梳子,游客来了梳完头再拜佛就更好!于是我卖了10把梳子。”

第三个人卖了3000把梳子!他对经理说:“我到了最大的寺庙里,直接跟方丈讲,你想不想增加收入?方丈说想。我就告诉他,在寺庙最繁华的地方贴上标语,捐钱有礼物拿。什么礼物呢,一把功德梳。这个梳子有个特点,一定要在人多的地方梳头,这样就能梳去晦气梳来运气。于是很多人捐钱后就梳头又使很多人去捐钱。一下子就卖出了3000把。”

篇6:工作中如何做到创新

在前”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1-28 12:03:3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

摘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新要求,严格运用党纪尺子衡量、用纪言纪语描述,进一步突出执纪特色和党内审查特点,体现出纪律检查的政治性。

(原标题:运用“纪言纪语”体现执纪特色——关于在执纪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挺纪在前”的思考)

依纪依规开展纪律审查,既是党章赋予纪检机关的神圣职责,也是纪检机关突出主业主责,强化职能定位,落实“三转”要求的核心和关键。执纪审理工作,作为纪律审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特殊、作用特别,发挥着关乎能否正确执行纪律、严厉惩处违纪行为的保障作用。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新要求,执纪审理工作就需准确把握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严格运用党纪尺子衡量、用纪言纪语描述,进一步突出执纪特色和党内审查特点,体现出纪律检查的政治性。

改变惯性思维,树起纪律规矩的权威性

党章规定纪委是实施党内监督的专门机构,其职责就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用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党员干部的行为,依纪依规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体现纪律检查的政治性。这一职责定位决定了纪律审查本质是党内审查,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不是司法检控,纪检工作也不是“警察抓小偷”,对于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纪律应挺在法律前面,使其在“破纪”之初就付出代价。

对此,执纪审理人员必须改变惯性思维,找准职责定位,突出执纪特点,聚焦审理主业,由重点审查违法犯罪问题向重点审查违纪问题转变,并由此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引导转变以往贪大求全的办案模式和纪律审查方式,紧紧围绕纪律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切实回归本职,回归党章要求,不再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不能对“小问题”视而不见,一处理就“算总账”。要站在政治的高度认识“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向,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切实肩负起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的职责,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大局。

完善审理程序,突出纪律规矩的强制性

将党章意识贯穿于执纪审理的全过程,始终坚持案件审理各项工作冲着纪律去,突出纪律处分的特点。

明确把突出执纪作为案件审理程序设计、改进和规范的重要目标。完善案件审理工作制度,在案件受理、形式审核、初审、审理谈话、室务会集体研究等重要节点上,把突出执纪明确为重点工作。

优化涉刑案件审理程序,对于司法机关已作出刑事处罚的案件,根据司法机关的生效判决、裁定和决定及其认定的事实、性质和情节,依照党纪条规直接作出纪律处分。对于自办的既违法又违纪的问题,不纠缠于查深查透、“吃干榨尽”,不苛求对全部违法行为的精确界定,不片面追求案值大小和处理档次的轻重,把违反纪律的主要问题查清审明后,涉嫌犯罪问题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继续依法查处,争取快审快结、快进快出。

完善自办案件提前介入审理工作制度,创新提前介入审理模式和内容,对重大或者案情复杂、疑难、分歧意见较大以及领导交办的案件可以提前介入审理,在确定调查方向、证据认定、法规使用、程序履行等方面为调查部门提供业务支持和服务,引导、督促调查部门执纪围着纪律转、冲着纪律去。改进与被审查人谈话制度,坚持纪律审查突出党纪的特点,重点核对被审查人的违纪事实,听取其本人的意见,使其明纪认错、服纪悔过。建立执纪审理台账,对审理过程实施动态流程管理,严格时限管控,确保抓早抓小、违纪必究。

突出重点审核,彰显纪律规矩的严厉性

明确把违纪问题作为审理的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坚持把纪律审查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对照党章党纪党规去衡量、处置党员干部的违纪行为,凸显纪律处分的严厉性。更加注重准确定性违反“六大纪律”以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行为,体现执纪审理的政治性。

加强对立案依据的审查。对调查部门移送审理的案件,其作为立案依据的违纪主要问题事实不清的,协调调查部门补充调查;对立案后新发现的被调查人涉嫌犯罪问题,事实不清的,不再建议调查部门补充调查,而作为线索直接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在证据收集、鉴别方面,借鉴司法程序中的证据规则,加强对证据收集是否符合程序规定及证据证明力强弱的审核,认真排除非法证据。在证据使用上,对于司法机关依法获取的书证、物证、鉴定意见等能够证实违纪事实的客观方面证据,直接作为证据使用;对司法机关依法获取的言词证据,如被调查人的交代与其他证言一致,且不涉及本人其他违纪的,经审查核实后,直接作为证据使用。

坚持监督执纪方式多样化,更多地综合运用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等方式处理违纪党员干部,更好地体现“挺纪在前”。

改进文书体例,体现纪律规矩的约束性

摒弃审理文书特别是审理报告与司法审查报告趋同的传统做法,用纪律的语言去描述党员干部违纪行为,在审理报告、相关请示、处分决定等文书制作过程中都要体现出“挺纪在前”要求。

严格区分“纪”与“法”,按照先党内、后党外,先违纪、后违法的原则,规范违纪行为排序,突出审理特色。对于共同违纪案件,违纪人员均为党员的,在违纪人员基本情况和定性处理部分,按照先党员领导干部,后一般党员干部的顺序进行表述,充分体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严于一般党员的精神;对于共同违纪案件中,既有党员干部又有党外人员的,按照先党员干部,后党外人员的顺序进行表述,充分体现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严于非党人员的精神。对于被审查人既有违纪行为又涉嫌违法的,将其违纪问题置于违法问题之前表述;对既有违反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又有其他违纪行为的,将其违反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置于其他违纪行为之前表述。在叙述违纪事实时,不仅围绕违纪事实构成进行表述,而且聚焦党纪党规,更加突出表述违犯党纪的情形和后果。在定性及处理意见部分,对行为人违犯党纪的情形和后果进行概括提炼,增加对违犯党纪党规行为的否定性评价,突出纪律规矩的刚性约束。

注重综合效果,维护纪律规矩的严肃性

建立健全处分决定的宣布和执行方面的制度机制,强化违纪行为的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效果。积极创新违纪干部处分决定宣布方式,在宣布严重违犯党纪党员干部处分决定时,邀请宣传部门同步录音录像,有针对性地对受处分人进行教育,让其忏悔违纪错误、剖析思想根源、汲取沉痛教训。对一些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把宣布范围扩大到发案单位全体人员,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违规违纪的害处,认识到不仅贪污贿赂的“烂树”要拔除,不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顾组织原则、不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的“病树”、“歪树”也要治疗、扶正,做到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

上一篇:雪顿节上看赛牛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下一篇:外宾会怎样赞叹詹天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