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如何创新

2024-04-11

公安工作如何创新(精选6篇)

篇1:公安工作如何创新

试析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如何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摘要:本文对当前基层公安消防机构面临的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及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如何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消防 创新 社会矛盾 化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稳定领域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期、刑事犯罪高发期、对敌斗争复杂期。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对于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基层公安消防工作实践,在此作以粗浅探讨。

一、当前面临的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及发展态势 当前,为了进一步适应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防安全的需要,我们开展了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清剿”战役,打造消防铁军、执法规范化、大走访等工作,并到达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基层公安消防机构面临在消防执法、灭火、部队管理等方面社会矛盾纠纷问题。

一是消防执法问题。群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与陈旧的执法观念之间存在矛盾在过去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中,更多地是依靠政策来实施管理,在执法中存在着很多误区。在宽与严的把握上偏重严,在疏与堵的关系上偏重堵,在惩罚与教育的问题上偏重于惩罚,在管理与服务的关系上偏重管理,在实体与程序方面偏重于实体。另外,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转型、体制的转轨,国家的民主法制化进程日益加快,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要求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呼声日益高涨。许多群众在遇到执法部门管理时,不再唯命是从,而是用法律法规来衡量执法者的行为是非对错。在这种情况下,陈旧的执法观念导致一些执法工作不但没有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反而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加了社会矛盾和人民群众对消防部队的不信任感。如在《消防法》及其配套的公安部106号的出台,进一步简化了行政审批,对一些建设工程实行备案抽查制度。但当前广大人民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高,建设单位千方百计压低工程造价,设计及施工单位只能迎合建设单位,违规设计和施工,给工程埋下源头隐患。在后续的监督管理中,公安消防机构发现存在问题,需进行督促整改并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本来是为了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但现实在,切没能起到真正的效果,也引发人群众的不满。在火灾调查中对于修复被火灾破坏的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其根源即在于现行火灾事故调查目的、任务和程序的错位,仍然只停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需要上,不正视解决火灾纠纷,且仍然一味地限制火灾当事人的行政救济权,客观上导致因火灾引起的纠纷无法及时平息。据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部消防局统计,全国尚有275起消防信访案件未办结中涉及火灾调查案件的占82%,其中,山西、吉林等地仍有重复上访或缠访的,且极有可能越级上访甚至进京上访问题9件均为火灾事故调查案件,这也是火灾调查中长期不重视解决火灾事故引发的纠纷导致产生的问题。另外,每年的消防知识培训也给公众造成了误解,以为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相关知识,而是依照“潜规则”参加培训。虽然现在的消防培训已由地方有培训资质的单位进行培训,脱离了消防大队。但是,在组织形式上仍然给公众造成是消防大队的培训,从而给警与民的关系没有得到新的认识和改变。

二是灭火及应急救援的问题。新《消防法》拓展了消防部队的职能,消防部队在各类灭火及应急救援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相当一部分的公众对政府各部门的救助范围、求救程序不是很熟悉,以至第一报警对象错误,延误了报警时间。目前,三合一警务平台的使用,消防部门平时接到的社会救援项目,很大成份是由其他部门,如

110、交警等部门转过来的,使得转送的信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差,影响了接警的准确性,使消防部门不能最直接、最快速地掌握灾害现场第一手情况,给有针对性地携带救助器材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民众的自救意识不强,特别是贫困地区民众的安全意识淡薄,对出现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还存在着较强的封建迷信思想,烧香、拜佛,发生灾害时,往往不知所措,紧张得不知报警、报什么警、如何报警,或者在灾害初期,没能采取相应的自防自救措施,贻误了第一救援时间。比如高层建筑火灾时,很多人以为最高层离火源最远,也最安全,所以都到顶层躲避,没有迅速下到离火源和顶层都较远的中间楼层,躲进房门结实、屋内有水源的房间等待救援。这些弊端,主要是救援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相关部门要多组织有民众参与的救助演习,提高民众的自救意识和水平。

三是部队管理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日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四个多样化”的出现,无形之中给官兵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使传统的管理教育方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加之消防部队不仅具有“现役性”,还具有“公安性”,比其他部队更多与社会接触,而当前存在官兵外出不能严格遵守条令条例的现象、士兵和合同制消防员参与火灾隐患检查时用语不规范等,使得公众对消防部队的形象大减,无形的给警民和谐关系带来了阴影。

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排查、妥善化解了大批矛盾纠纷,但面对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点、新态势,排查化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信息不灵,介入迟缓错失良机。一些单位情报信息的触角不广泛、渠道不顺畅,对辖区内的各类不安定因素不能及时、准确、深入、全面的收集掌握,特别是不能及时了解一些苗头性矛盾纠纷信息,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没有及时发现、未能及早化解在萌芽状态,介入不及时,错失了调处的最佳时机。

(二)效率不高,群众不满矛盾升级。一些单位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认为是“小事情”、“小问题”、“小矛盾”、“小纠纷”,拖而不调、调而不解、解而不结;对群众反映的疑难复杂问题,又不能及时研究制定有效解决的办法,不能采取有力的工作措施,有的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有的敷衍塞责,有的甚至推诿扯皮。如此,必然引起当事双方不满意、不信任、不支持,造成矛盾升级、纠纷激化。

(三)联动不够,公安消防一家力量有限。当前,村级两委、司法所、人民法庭、妇联、民政、派出所等单位和部门,都有调解的职能与义务,虽然党委政府、公安机关强调建立“大调解”体系,但大多地方尚在起步阶段,矛盾纠纷的调解仍然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扯皮、推脱现象依然严重。基层公安消防机构接触的矛盾纠纷多,但实际调解工作中,协调难度大,联动难度大,“独角戏”、“一家急”,力量有限,效果不佳。

(四)迁就忍让,一定程度推波助澜。当前,国家信访局、公安部消防局以信访量多少给各地排名,各地公安机关则通过落实信访工作领导包案处理责任制、量化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来减少信访量。一些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在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求简单、图省事,抱着“花钱买平安”的心态,对一些难缠户、上访户不合理诉求迁就忍让,甚至通过其它利害关系人,采取利益补偿、事外救济等措施,满足其不合理、不合法的要求,从而达到停访息诉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群众“信访不信法”、“找法律不如找领导”的恶性循环。

(五)观念陈旧,应对应变能力不强。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矛盾纠纷,对公安消防机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特别是对于一些突发的新型矛盾纠纷、网络群体事件,一些基层公安消防机构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办法去解决,不善于综合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等手段来解决新矛盾,不善于用新思维、新办法、新载体来解决新问题,观念陈旧,措施落后,应对应变能力不强,工作时常陷入被动境地。

三、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途径和方法

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稳定,公安消防机构义不容辞。在社会发展形势严竣、社会问题增多、群众利益需求增高、社会稳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要更好地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必须从社会矛盾化解这个基础性工作抓起,更新理念,创新方法,始终站在“围绕中心促发展、化解矛盾保稳定”的高度,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全力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主动应对。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行为。只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通才主动应对、有效处置各类矛盾纠纷。一是要充分认识社会矛盾纠纷存在的客观性。社会矛盾纠纷突出是当前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必须经历的阵痛,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正常冲突。近年来, 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经历了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利益的调整、改革的阵痛、观念的冲击,使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凸显。二是要立足本职主动应对。基层公安消防机构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又是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之一,面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无回避余地,必须消除怨天尤人心结、畏难畏惧情绪,立足本职,勇敢面对,主动应对。三是要将“民本理念”贯穿矛盾化解工作全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社会管理“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务必要树立“民本理念”,做到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关注民生、倾听民意,尊重群众、爱护群众,在遵守政策和法律的前提下,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利,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来开展。

(二)源头治理,预防减少矛盾纠纷。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纠纷,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齐抓共管,作为基层公安消防机构,笔者认为迫切需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公正廉洁执法,公平正义预防减少涉警矛盾纠纷。要转变工作作风,坚决防止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坚决杜绝“冷、硬、横、推、拖、顶”。要坚持严格、公正、规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坚持法、理、情有机统一,坚决防止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随意执法,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事情发生。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真正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有力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有效预防减少涉警矛盾纠纷甚至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是要搭建互联网阳光警务新平台,服务群众预防减少矛盾纠纷。要在巩固传统的信箱投诉、电话咨询、领导接访等沟通渠道的基础上,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借助网络信息化载体,通过在互联网设立公安网站、在公安消防公众服务网站上设立支队长(防火处处处长、大队长)信箱、提供咨询服务以及开通QQ警务室、开通公安消防微博等,搭建互联网阳光警务新平台,与广大网民实现互通互动,服务群众生活,扩大信息触角,广听社情民意,畅通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两种表达渠道,理顺群众情绪,消除隔阂误解,预防减少社会矛盾纠纷。三是要加强消防法制宣传,通过提高群众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来预防减少矛盾纠纷。“无知者无畏”。矛盾纠纷的发生、发展、激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当一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政策不了解、不理解。因此,基层公安消防机构要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涉及民生的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创新宣传形式,扩大宣传效果,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大局意识,提高群众遵纪守法的自律性和依法维权的自觉性,从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三)探索建立公安“三级联调”网络,创新基层公安消防机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机制。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基层公安消防机构工作头绪繁多、任务繁重,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说起来一句话,做起来如爬大山。如何变被动为主动,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在治安案件、交通事故案件的调解职能与村组调委会的调解职能进行有效整合,在各村组推行“组调、村调、警调”的“三级联调”新机制,借力基层村组调解资源,给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大限度地使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各地公安消防机构可充分借鉴,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将涉及公安消防有关问题纳入公安机关的“三级联调”网络,实行大调解。二是坚持“四要”工作法。归纳总结出“四要”工作法,要求广大民警和调解员“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即:要深入调查,掌握实情。在调解之前,要对矛盾纠纷的全过程严格进行调查取证,保证在调解中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结论公正、双方满意。要耐心倾听,理清诉求。调解中,要耐心倾听当事双方的陈述和意见,摸清诉求底线,把握调解尺度。要因情施策,消除障碍。结合实际,因情施策,尽可能的消防障碍,坚决避免双方矛盾再次激化,为成功调解奠定基础。要公开公正,防止对立。根据事实,对当事人提出的正当理由和意见积极采纳,对无理要求严肃批评,对少数借机闹事的违法犯罪挑头人员坚决依法打击,坚持秉公办事,消除当事人疑虑,取得当事人信任,促进调解成功。三是灵活运用调解方法,回访巩固调解成果。“三级联调”不设严格界限,根据矛盾纠纷的特点,对症下药,对于重大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调动各方力量,依法妥善处置。

(四)建立健全舆情分析评估处置机制,提高舆情危机事件应对效能。针对目前媒体高度开放,网络言论高度自由的特点,要密切关注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上的舆情反映,建立健全舆情分析评估处置机制,提高舆情危机事件应对效能。一是有效借助互联网阳光警务平台,让公安消防干警在与网友的互动中了解舆情,关注社情民意。二是基层公安消防机构要对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控高度关注,并进行分析研判,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三是要建立一支为我所用的网络评论员队员,建立舆情干预引导机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掌握舆论主导权,一旦发现舆情危机事件的苗头或倾向,及时澄清事实,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做出积极、快速、有效的应对,公布真相,接受监督,对确实存在过错的要及时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陈伟明.加强消防科技工作 促进消防事业发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1

2、龙飞,蒋军成.城市消防安全前沿技术及研究进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6

Analysis of basic level public security fire control institutions how to innovat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work HUANG Zhi-qiang FU Sheng_lan HUANG Wei-min

(Fuzhou Fire detachment, Fujian Fuzhou 35000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current basic level public security fire control institutions face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proposed the basic unit public security fire control institutions innovation how to resolve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in the way and method.Key words: Fire Innovation Social contradiction Dissolve

篇2:公安工作如何创新

[ 作者:王羽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更新时间:

2011-4-6文章录入:鄂温克旗公安局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阐述,即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又对今后公安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能否做好这三项重点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能不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不仅是对公安机关执法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我们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建设。

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意义

(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局工作的视角,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统筹抓好经济发展这一硬道理与和谐稳定这一硬任务,切实把深入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使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增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一些重点地区存在的治

安乱点,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安置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等等,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困难与压力、挑战与考验,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而在新形势、新特点面前,我们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社会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的重大责任。社会管理创新,是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期待社会和谐、社区平安、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通过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会管理为民、利民、惠民更加突出。

(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现阶段社会管理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社会管理中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管理效能和水平如何提高,从源头上如何解决好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管理分散、多头管而又不管、管不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不到位以及社会管理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认真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效能

和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基础,应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组织推动上、狠抓落实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

二、公安社会管理创新要找准突破口抓住关节点

(一)以政策法律为准绳,把握创新工作的支撑体

政策和法律是公安机关的行动准则和依据。公安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是国家的组织活动,是一种国家职能。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是凭借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特殊行政权力去实现依法管理的目的,因此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活动具有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和法制性。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在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大前提和大原则下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创新而忽视或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正因为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具有强烈的法制性,所以,就必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执行法律,坚决依法进行管理。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把学好法律用好法律作为行动创新的先决条件。在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领导者是关键,起着领导、组织、决策的重要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吃透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创新工作法制理念,并切实运用好法律。公安民警要认真研读涉及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练好社会管理工作执法基本功。其次,要遵守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作为创新工作的有力支撑。无论是对社会治安面的管理,还是对行业场所的管理等,都只能在法律法规的大原则下讲工作创新,决不能以超越或凌驾于法律之上搞创新工作。再次,要依法管理、依法开拓创新。创新是一项活动,也是一场革命,必须依法抓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工作中,要用好法律这个武器,活学活用,讲法律、讲政策、讲实效。

(二)以维护稳定为目标,找准创新工作的突破口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有效地着眼全局、正视现状、谋划发展、找准突破口,是创新工作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涉及面极为广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等部门的共同任务。基层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与时俱进,从维护社会持续稳定的目标中,极力寻求和突破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应从社会管理的规律性中寻找工作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在于:一是从现有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整体机制和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全面而客观准确地掌握社会治安以及社会成员的具体状况为基础和前提,用改革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大胆废弃不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管理陈旧机制,切实建立健全管用的新机制。二是从创新工作的实效性上求突破,充分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机制的支撑,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面的管理,尤其是加强有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部位、行业场所以及网络安全等精细化管理。三是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上求突破,充分依托基层公安机关的职能,组织民警和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创新管理工作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

(三)以务求实效为关键,抓住创新工作的关节点

推进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这不仅是创新的突破口问题,更是创新的关节点、着力点、动力点所在。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对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工作花了很大的力气,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的理念没更新、管理的手段较滞后、管理的方法仍老套等原因,造成了管不胜管、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譬如,个别地方赌博成风、卖淫嫖娼禁而不止、特殊人群危害严重、治安混乱殃及众里、网络危及社会安全稳定、信访老户越级上访纠缠等现状。这些突出的问题,加重了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负荷。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抓住创新工作的关节点。一要加强社会治安面的控制。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案件要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对合理的诉求要强化责任意识和结案意识,建立信访联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缠诉案件。二要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运用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积极动员社区力量,解决警力不足、工作面宽量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切实搞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三要加强特种行业和其它行业的管理。这些行业最容易滋生违犯犯罪的土壤,最容易引发刑事、治安案件,仅靠公安派出所、治安部门等例行检查是难以奏效的。对此,基层公安机关要充分发动行业自己管理自己和自己监督自己的办法,采取以公安为主体,实行“公安+协会”的办法,依靠行业协会这个社会群众性组织,加强日常性的依法经营管理教育和相互监督。四是加强特殊人群的管理。要建立完善公安与基层组织、基层单位、社会团体、家庭等帮教工作新机制,动态性地加强转化教育和常态性矫治工作,不抛弃、不放弃,尽力做好转化教育、监督管理和帮扶安置工作,树立教育挽救好一个人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的思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五要加强治安混乱地区的集中整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完善公安与乡镇、街道、综治部门等协作机制,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并以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六要加强优质服务便民利民工作。社会管理创新也涉及到公安机关的服务质量问题。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大、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现有公安行政管理中一些办法有意见。比如:远在他乡的驾驶员,每年至少耽误10多天时间回老家交健康状况表。还比如:居民身份证的换补也十分麻烦,由于远在他乡自己的居民身份证被遗失了,也只能回老家补办。还有车辆在外搞营运或私家车在外地使用,每年都要把车从数百里或数千里之外开回来搞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的确太费事了。这些现实问题,老百姓有苦难言。对此,为方便群众,提供便利高效的优质服务,为何不可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便捷利民的新办法来力解民生之苦呢?

篇3: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关键词: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

一、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作为长期积累形成的一个特有概念, 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分不开的。一般来说, 思想政治工作, 特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为了引导和促进人们认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治取向、政治主张而进行的宣传、动员、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及科学理论。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人民警察不仅包括公安机关, 还包括监狱、人民法院以及国家安全机关的人民警察和司法警察。我国公安工作能够不断向前发展, 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与公安思想政治的宣传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涵正是不断提高公安民警的政治觉悟。

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特征

(一) 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是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政治。公安民警所从事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对其政治性要求也较高。而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也决定了要不断从政治上提高民警的战斗力。

(二) 创新性。

社会主义建设要求不断创新, 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同样要不断创新, 坚持与时俱进。创新不仅体现在工作方法上, 还要把握时代规律性, 抓住时代脉搏。

(三) 尖锐性。

公安机关是暴力机关, 也是执法部门, 这种单位性质和部门职能也就决定了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尖锐性。

(四) 多样性。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针对于每一位不同民警的工作, 由于每位民警的社会地位、环境条件、工作活动、生活条件和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等诸多不同, 因此在工作生活中必然产生千差万别、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思想表现。

三、我国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的现状

(一) 缺乏一定的基础性。

长期以来众多学者一直将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来研究, 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在CNK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中, 搜索“公安思想政治工作”, 可以找到三百多篇文献, 但是有关于基层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不是很充分。

(二) 缺乏一定的理论性。

基层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创新方法的途径。而对于现在公安民警政治思想工作的创新方法的理论基础薄弱, 没有对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的理论研究及指导, 这将不会利于真正的方法创新的选择。

(三) 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现有研究大多数是在每个学科的小范围内进行探究的, 因此, 在系统性上就有明显的不足, 这也体现出了对于这一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的不足。所以, 关于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尤其是创新方法的研究必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吸引更多的学者进行探讨和研究。

四、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的内容

(一) 思想方法的创新。

1. 树立依法治国的责任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新理念, 因此,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全党、全国尤其是政法机关工作的中心, 这也意味着是公安机关工作的中心。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以这一指导思想为依据, 全面树立责任意识。

2. 树立人性化管理意识。

优待警的提出是对民警个性化管理的认可, 这也体现了现阶段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传统管理模式在不断变革, 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意识不断提升, 有力地保障了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3. 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创新对一个社会非常重要, 对一个民族也同样重要。一个民族只有具有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才能具有更强的战斗力, 也才能使一个国家做到长治久安。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就是要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不断开拓进取, 做好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克服“两张皮”现象, 同时, 要严格要求自己, 只有做到敢为人先才能不断创新。

(二) 教育方法的创新。

确立新的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 从以前的单一教育渠道改变成多元的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使大家了解信息, 接受教育。更好地发挥课堂教育、新闻传媒以及读书活动等多位一体的新的教育方法, 是新的形势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的新的趋势。

(三) 工作方法的创新。

新时期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要采取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方法, 例如针对民警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行恰当的疏导, 开展各种咨询活动, 帮助民警解决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同时, 还可以创新与现代传媒相协调的隐性教育方法, 探索适应竞争需要的方法。

(四) 运行机制的创新。

运行机制创新包括:一是要加强公安政工部门自身建设, 它要求坚持条件、坚持标准、坚持“两手抓”, 认真履行“一职双责”、坚持原则;二是要构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五、结语

对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研究, 没有成型的例子可以借鉴。因此我们要有“拓荒者”的勇气和精神来进行这一方面的探究。学无止境, 学到老活到老, 是人尽皆知的道理。研究、实践和创新也是没有止境的。对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是投身公安事业的人们又一全面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冯玺.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3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R].2013, 9

[3]赵勇.新形势下基层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郭静文, 李国显, 刘晓韬, 张闻强.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加强与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5]何媛媛, 张立文, 宋增明, 陈新智.“中国梦”视角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4

[6]石海峰, 朱立尚, 孔艳娥, 仇晓霞.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与法治思维融合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14

[7]黄世焱, 郑兴邦, 姚玉芹, 国会苏.依法治国精神下加强公安民警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法制博览, 2014

篇4:公安工作如何创新

西藏公安消防总队推进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有利于构筑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整个城市中营造一种消防安全观念,树立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保证社会消防安全的质量和效果。

一、现阶段西藏公安消防总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创新的意识相对滞后。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大环境下,西藏公安消防总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仍旧以以往的经验为出发点,延续着传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创新和发展,最终导致了现有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着典型的基础设施较为陈旧落后,管理的实施流程繁琐复杂等现象,同时,管理工作受到了诸多的限制,缺乏管理机制的公开化与透明化,导致了西藏地区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止步不前。

消防安全宣传不足,导致了群众消防安全素质较低。由于在西藏地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比如:资金的限制等等。导致了相关的消防安全宣传不足的现状。人们对于消防的重要性缺乏有效的认识,群众普遍的消防安全素质较低。再加上,西藏地区对于用火的制度管理不到位,西藏消防安全管理环境未能得到有效的改善,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素。

缺乏行之有效的消防监督管理机制,消防队伍素质水平较低。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地理意义不容忽视。首先,西藏作为我国民族自治区之一,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相接壤,比如:印度,不丹,锡金等等国家和地区。堪称是我国西南边陲的总防线。然而,就西藏社會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来说,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尚未发展成熟,这也就导致了消防队伍内部的监督。再加上,火灾出现的随时性、突发性、不受控制性等客观特点的影响,导致了在消防事故的发生时,消防力量的应对能力较差。

消防安全责任体系尚为明确建立,缺乏火灾防护体系的建立。在西藏公安消防管理中,缺乏明确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无法对火灾进行及时的掌控,导致了农村等地方出现了消防监督的真空地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火灾防护体系的建立,给藏民同胞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

二、西藏公安消防总队如何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分析

就西藏地理环境来说,幅员较为辽阔,地貌壮观,拥有着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西藏公安消防总队推进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强有力的消防安全管理对于维护西藏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西藏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具有着突出的贡献和作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推进西藏公安消防总队的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在。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消防安全的氛围,实现消防格局的创新。公安消防事业对于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突出的意义,成为了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西藏在我国诸多少数民族地区中,由于受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社会公安消防力量的管理成为了保障广大藏民同胞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消防安全的氛围,才能够在全体藏民同胞中树立起大消防的观念和意识,从而认识到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价值,形成西藏消防安全管理格局的创新。消防管理格局的创新,主要是充分的发挥西藏政府的指引性作用,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全民参与机制。同时,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当做是一项长期的、全民性质的、重要的模式和措施。

加大消防工作的支持力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实现消防管理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城市西藏来说,公安消防力量更是其主要的社会综合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加大消防工作的管理力度,需要加大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断的完善消防的基础设施。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建立消防安全责任的常态化管理机制,与时俱进,实现消防管理理念的及时更新和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消防工作的新要求,实现消防管理模式的创新。

加强消防监督力度,建立起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实现消防监管协作模式的创新。在消防工作中,需要明确消防工作的社会性质,打破局限性的消防观念,加强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树立消防工作的大局观,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同时,加强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严格消防执法制度,实现消防监管协作模式的创新。

促进消防手段的更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创新。加强西藏消防安全管理的创新,就必须促进消防手段的及时更新,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打造消防安全管理的新平台。只有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才能够做到对于灾情的及时发现,实时追踪,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火势的控制,最大限度的挽回灾情对于人们群众造成的生命财产方面的损失,保证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而言之,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公安消防事业对于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突出的意义,成为了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西藏公安消防总队如何创新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以期有助于提升西藏公安消防总队就社会消防安全方面的管理水平,构筑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在整个城市中营造一种消防安全观念,树立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保障藏民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经济的稳步发展。

篇5:公安工作如何创新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1:0

4来源:《求是》期号:2005.4作者:武长顺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修正的《宪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具备正确的公安职能观。

公安机关作为上层建筑,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公安机关依法履行人民民主专政职能的警务活动,主要体现在“打与防”两个方面:通过依法对少数违法犯罪人员的打击和惩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例如公安部提出“命案必破”的要求,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通过防范各类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彰显“人权保障”的时代精神,有效消解社会对立,维护社会稳定。法律赋予公安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特殊权力,因而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比其他政府部门负有的责任更加重大。在宪法精神指导下,确立正确的公安职能观以及相应的职责观和职权观,是公安警务行为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保证;而创新和完善公安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制度保证。创新和完善公安管理机制,加强公安法制化建设,是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的必然要求。2003年以来,一批以公安机关为执法主体或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精神的法律法规应运而生。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人权的尊重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些立法活动,都为创新完善公安管理机制、规范警务行为、体现宪法精神奠定了基础。天津市公安局在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的制度中,从单纯关注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管理指标,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延伸。我们在全市范围内试行“社会安全度”和“公众满意度”的科学评估系统,强调要“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这些措施对坚持公安工作的公开、公平与公正,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创新和完善“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警务运行机制,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公安机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是在违法犯罪行为对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形成侵害事实之后实施的,是被动的惩治措施;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旨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是主动的保护措施。近年来,我们积极构建以巡逻堵控和社区警务为主要方式的警防网,构建以群防群治、保安队伍和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为主要形式的民防网,构建以电子监控报警、要害部位防护装置和GPS移动目标监控为主要形式的技防网,构成了全时空、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亲民、爱民、助民、便民的服务措施,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更多的群众也逐步认识到,积极参与群防群治工作,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从根本上就是保护自己的人权不受侵害。由于动员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整合了各种社会力量,因而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天津市的社会治安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局面。

创新和完善公安队伍管理机制,努力把人民警察队伍建设成一支富有人文精神的队伍,保证公安警务行为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公安队伍建设要站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起点上,按照正规化标准,建立和健全教育培训、奖惩激励、执法过错和错案追究等管理机制,促进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多年来,天津市各级公安机关开展警务公开活动、聘请特邀监督员、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增强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塑造了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整体社会形象。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天津市公安机关四级(市局局长、分局长、派出所所长和社区民警)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社会效果良好。近两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44981人次,解决了许多难度很大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来访群众人数已大幅度下降,这从一个角度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机制的成效是显著的。通过与群众的直接对话,也开辟了公安决策层同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使我们对在公安执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情况有了真切的了解,从而为实现“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的承诺提供了前提条件。我们创建的公安局职位标准管理系统,被公安部评为质

量管理标准,实现了“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关注干警个人的全面发展,改善干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维护干警合法权益,充分体现对广大干警的关怀,同时也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公安干警的人权观念,并以此促进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全面贯彻到公安工作之中。

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规范警务行为,最重要的是教育全体公安干警,摆正“公权”与“私权”的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程中,公安警务行为要充分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要处理好执法管理同服务的关系。治安行政管理是公安机关法定的警务活动,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政府行为,这种执法管理的目的是依法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依法管理的具体警务活动中,公安机关警务活动的服务性要体现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等方面。治安管理与服务是相统一的,那种为了服务而放松、放弃甚至取消管理的做法是错误的。尤其是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予以打击和取缔。同时,管理又不等于服务,强调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就是要求干警主动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服务职能是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尊重和保障人权在很多情况下是通过延伸服务来实现的。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执法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使公安警务活动既对法律负责,又使人民群众满意。

第二,要处理好治安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治安效益,是指社会治安状况持续良好,其中的主要衡量指标是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社会效益,是指警务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其中的主要衡量指标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这些年来,天津市公安局强调治安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坚决克服片面追求治安效益的倾向,认真实践“为了人民管治安”,而不是“为了治安管人民”的执法思想,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出发,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三,要处理好“后盾”与“前矛”的关系。国家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刑事司法权和行政执法权。当税务、工商、市容、质量监督等其他行政部门的执法活动受到不法妨碍时,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和保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安机关这一“后盾”职能是十分重要的。但这一职能如被扩大化,致

使各种非警务活动大量增加,不仅影响公安机关的人权保障形象,有的还会引发行政诉讼。因此,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办事。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方面,公安机关是当然的“前矛”,要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树立威武之师的形象;在配合其他行政部门执法方面,公安机关既要做好“后盾”,又必须把握好尺度,坚持到位不错位、到位不越位,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落到实处。

篇6:市公安局创新工作打造特色亮点

亮点一:创新学习方法,推出机关向基层学习的新理念。市公安局以机关向基层学习为切入点,学习基层民警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学习基层民警“一警多能”的本领,学习基层民警干工作底数清、情况明的踏实工作态度,学习基层民警首创精神。积极创新自选动作,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高潮。

亮点二:运用典型引路,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市公安局邀请了“全省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三项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报告团在全市公安机关作巡回报告。报告团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突破了公安事业发展传统经验和模式的束缚。

亮点三: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拓宽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市公安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民警“大走访”为切入点,以访贫问苦走访、在情感上投入;以解决群众困难走访、在工作上进入;以网上交流走访、在思想上融入,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最期盼的事情、最急需的服务。

亮点四:领导一线蹲查,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现场指挥能力。市公安局采取“五个举措”,要求市、县局领导班子带头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坚持以民为本、服务群众,为民警作表率,切实提高了统筹兼顾各项公安工作的指挥能力。

亮点五:民警上调培训,努力提升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市公安局针对部分民警存在的法律水平低、执法能力差等问题,采取“四大举措”,即跟班工作、网络教学、以会代训、定期考试,对全体民警进行法制培训,努力提升民警执法办案水平。

亮点六:开展“五个一”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民警综合素质。市公安局为了走素质强警之路,着力培养民警驾驭治安局势、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成为新时期具有高科技知识、高素质结构、高技术技能、高强度体能的素质型、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公安人才,开展了一系列强化学习教育培训“五个一”活动。

亮点七:出台十项制度,探索有效保障和促进公安科学发展落实的工作机制。出台了交通管理方面的《服务外商五项措施》;户政管理方面的《户籍管理23条便民措施》;治安管理方面的《抚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6项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执法方面的《规范局领导对局机关办理案件审批权限的意见》、《抚州市公安局取保候审实施办法》和《抚州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实施细则》;服务企业方面的《全市经侦部门服务企业发展8项措施》;队伍管理方面的《抚州市公安机关考勤办法》;队伍建设方面的《抚州市公安局提高机关全体民警综合素质的实施意见》和《提高公安民警教育培训质

上一篇:煤矿实习生工作安排下一篇:小学生代表关于道德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