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2024-05-05

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精选8篇)

篇1: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技工院校培养目标是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由此构成了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质区别。适应这一特点,实施一体化教改便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是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院“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打造技能教育品牌”的基础工程具体举措,为此,本文试从会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题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一、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第三产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社会需要大量的即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会计人才,因此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

所谓一体化教学体系,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根据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评价与生产时间的“无缝”对接的新型教学模式。不同的专业领域,其一体化教学的形式和内涵也各有所异。

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立足会计专业的特点,把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并加大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力度,从而培养出即熟悉财会理论知识和国家财税法律法规,又精于实际操作技能,上岗即会的会计人才。

二、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涉及的几个因素

1、一体化的课程

专业课程的内容和设置是教学的基础,依据我院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设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等。积极参与全国中职(技工)学校财会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教材开发,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2、一体化的师资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师资水平往往决定着教学水平,而教学质量又决定着学生的水平。所以会计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全面的。要求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师。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试验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3、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场地、教室)

教学环境也是教学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走向社会,走向岗位打下基础。

三,如何实施会计一体化教学

会计一体化教学关键在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使之不断完善。

(一)会计一体化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从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转变,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从旁辅导并提出意见;实现教学知识的转化,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是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对原有单独的各门课程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并参照有关的专业资料,编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材,使之更加适应教学。

三是由固定的教室转变为专门的会计实训基地,也可以由呆板的黑板板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转变。以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二)会计一体化教学要具备四个层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学习有关会计基础知识,银行结算基础知识,税务基础知识,并且在多媒体上课过程中展示仿真的有关会计资料(如:票据、发票、凭证、账簿、报表)的样板及填写,使得学生对会计的工作流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层次是学生在掌握了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把《企业会计实务》与《会计综合实训》相结合,《企业会计实务》主要分为的货币资金、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核算、债权债务核算、等几大模块,因此在教学上可以结合《会计综合实训》的相关内容,组成一个个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边学理论边进行实训操作,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学做一体化”。

第三层次是在学好几大模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将同学们分成若干组,每组都配有扮演会计、出纳、成本核算、会计主管的岗位,教师可以以某个单位的其中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要求同学们分组进行核算,通过实务操作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能明确实践中会计岗位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统一协调的会计工作体系的。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层次是熟悉手工做帐的基础上,运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必须在熟悉手工帐的前提下,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一定的维护技能。教师通过多媒体示范操作,讲解从建账,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结账操作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步地进行软件的操作,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并了解操作的基本步骤。教师可以在学生熟练会计电算化操作后,提供一套完整的实训资料给学生,从旁指导学生能够将工作全部自行独立完成。

(三)会计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1、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范本,是实施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基础。目前,我院使用的教材有《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基础》、《成本会计核算》、《企业会计实务》等,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没有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容易造成教师备课、制定教学大纲等无借鉴之处。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就是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的原则,修改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制定适用于一体化教学的实用性专业教材。比如在讲授有关票据、发票的课程中可以插入一些逼真的发票样本、本票、汇票、支票的样本展示给学生看,并且教授学生应该如何填写这些票据、发票,补充相应的仿真资料;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该与《会计综合实训》相结合,分成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往来账款、贷款等模块,每讲授一个模块都相应地配有会计实训操作,供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体验会计工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教师会计业务水平,培养“双师型”人才。我院会计教师分为有理论教师和实务教师,把理论与实际相分离,这就违背了当今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一体化教学要求我们应该培养“双师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指那些能够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效率地教会学生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他们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我院应该支持和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会计业务水平,去进修有关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等,教师自己也可以多向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会计学习。这样不仅使得教师整体会计业务素质提高,还可以节省学院开支,减少聘用既能“说”又能“做”的教师。

3、改变组织教学形式。由固定的教室转变为专门的会计实训基地,也可以由呆板的黑板板书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转变。我院实训大厦启用后,可以专门设立会计实训室,配备齐全的实训资料,如凭证、账簿、报表、文具、装订器等,供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自己就是实实在在的财会工作人员,在会计相关岗位上进行职业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execl等办公软件讲授会计知识,比如在填制和取得原始凭证时候,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凭证、账簿更正的方法等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PPT、Photoshop办公软件在课堂上展示,图文逼真,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4、加强校企合作。选择与企业合作,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是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学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企业在具体的技能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许多企业公司都需要大量的会计专业的储备人才,这就需要我院与公司、企业合作。学院根据实际需求培养能够懂得会计操作基本流程,理论基础扎实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而公司、企业在这基础上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和教导,这种合作针对性强,即突出了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学生适应性强,又能够为企业输送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在一些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由为需要。

四、会计一体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促进会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

1、会计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所以说只有自己动手做,才能够使记忆更深,并且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生动、活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所以,重点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评价标准。

2、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教材的改革。目前,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脱节,实用性不强,因此制定适合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势不可挡。2014年暑假,我院有两名教师参编了全国财会专业(中职)一体化教材编写。根据学生知识层次,人才培训的定位目标,制定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新教材,努力探索职业技能教育的新途径。

3、在以往,企业往往会遇到招工难,招聘回来的学生只会“满腹经纶”,而不会动手“做”的局面,企业为此而感到困扰,实行“会计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后,我院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训操作相结合,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总之,会计专业的一体化教学,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这需要我们明确目标,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实用性人才。

篇2: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摘要:企业青睐的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能独立上岗的实用型人才。本文从中职学校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与市场导向来切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教学 实践技能

目前,中小型企业对中职会计人才有较广泛的需求,然而中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经验欠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造成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是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学以致用,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均无法与各个会计岗位相适应。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融入企业,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走教学结合、融理论于实践中的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

一、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必须得到校领导、职能部门及相关老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才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全力支持一体化教学的构建,杜绝出工不出力、走过场的现象,真正把一体化教学落到实处。

二、一体化教材

传统的中职会计课程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三大结构模块开设,除《计算机基础》、《会计电算化》这两门课有相对多的实践操作外,其它的专业主干课《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实训操作),最后才设置一门综合实训课,各课程相对独立,课程间前后知识点衔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理解。要实行一体化教学,首先就要重新规划教材的编写。一是课程的编写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结合起来独立成章,构成新的模块。二是打破原来纯模块化分解教材的桎梏,既要从专业知识整体上考虑不同课程知识点前后顺序的有机衔接,也要照顾同一门课和模块间的传承关系。如《计算机基础》课中Excel的内容要为以后《会计电算化》定义制作报表作基础准备,《会计电算化》的“总账”模块与各子模块之间存在的数据传递关系与用户操作的先后步骤所涉及的原理都要在模块间点明。

三、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案

首先要根据会计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结构通盘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利于培养具有实践技能人才的教学大纲。

其次是根据不同课程知识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复杂性,统筹安排,整体规划课时,绝不能实行平均分配、主次不分。

三是按照任务驱动教学的原理,以任务完成为出发点来分配同一门课中各模块的课时,把专业理论知识整合到实操课时内。

四是编制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不同教师、不同班级在同一门课的进度一致。

五是教案的编写要在符合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各专业教师相互交流配合,注意把握好相关课程因为衔接关系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将其列为重点。如《财务会计》中手工做账的流程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面《会计电算化》中软件操作步骤的理解,那么手工做账的顺序与承接关系就是担任《财务会计》的老师要重点讲授的内容。

四、一体化师资的配备

一体化教学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既可以根据不同模块采取不同老师教授的方式,也可以由一位老师担任整门课程的教学与指导。为保证课程各模块间的有机衔接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采用后者方式更有优势。由于教授内容同时涉及到理论和实践,必须配备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一体化的课程,原则上以“老师+技师”的双师型(既有讲师职称又有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职称和能力的老师)作为骨干教学力量。尤其是电算化课程最好由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老师来担任。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

要将传统的教室、实验室、电脑室组合起来,根据会计特点分别组建手工账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其中手工账实验室集模拟实验专用账本、凭证、单据、算盘、会计档案柜、账册装订工具、点钞机、模拟财务章等财务部门专用设施,结合多媒体视听设备,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不同会计岗位、不同业务流程从单项到整套综合实训的模拟实习及理论教学。电算化实验室包含老师服务器、学生端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相关实验资料与设备,可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及电算化实操,也可以使用模拟软件进行单项会计业务的处理。

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按任务分解模块,充分采用演示法、提问法、归纳总结法、巡回指导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指导、监控等手段,来完成整个教学实训过程。

2、单项练习、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先从开设账簿、科目设置、填写凭证、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制作报表到账册装订等逐项单独练习,再根据会计制度分岗设置按财务主管、制单、记账会计、出纳、仓管等岗位组成相应的实训小组,定期轮换,分岗实习,到最后完成完整的综合实训,保证学生在熟悉会计业务每个环节的基础上,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3、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电算化的操作要以手工模拟实践为基础,它是对手工做账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只有手工做账过关了,电算化才能顺利完成。电算化业务操作的流程、电算化岗位的设置和不同角色的操作权限,包括总账与工资、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采购、销售、存货等模块,都可以按工作流程和数据传递这条主线联系起来,通过上机练习详细讲解手工与电算化的异同点,让学生在完成一整套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明白其中的原理,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4、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训相结合。企业最看重的也是中职生最欠缺的实践经验,只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培养出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企业很难接收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的顶岗实习,我们可以利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优势,以校办或者合作企业的经济业务为范例,指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账务处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需要一体化的评价体系来检验。其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1、树立一体化的评价观念和评价目标。要改变以往基本以考试作为评价标准的考核方式,把评价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确立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原则,以培养能独立上岗操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会计实务、电算化、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几个模块为基础,制定训练方式、考试内容,在熟练完成手工账的基础上,利用模拟考试软件和实训资料进行考核,再结合本校情况,确定评价要素,并认真贯彻执行。

2、实行评价方式多样化。在传统以理论测验、考试作为评价手段的基础上,要将实训每一个关键环节也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不仅要有以分数为标准的定量评价,还要有可以体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质性评价,采取定期考核与随机抽检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兼顾的方式,让评价贯穿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每一个过程中。

3、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由学生扩充到学校、专业教研组、老师甚至于社会,评价手段相应包括老师考评学生、学生自评互评、学生评价老师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既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也有利于我们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强化中职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是中职技校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张德明 一体化教学思路探讨。

篇3: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

一、会计专业教学实现理实一体化重要意义

( 一) 加快会计教学改革步伐, 提升教学质量

一体化的教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效融合, 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练习实践技能, 在练习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必然要求在校本教材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场所设置等有所创新, 这加快了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 使整个专业教学质量提升。

( 二) 全面促进校本教材开发, 培养目标更明确

新的教学模式, 必然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变单纯的理论教学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这需要一大批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只有开发出适应每个学校自己教学需要的教材, 才能满足学生学有所用, 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

( 三) 激发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教学效率

会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在教科研上下更大的功夫, 花更多的心思, 这样做, 有利于整个会计专业教学的发展。同时, 学生主动参与会计实践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生互动, 课堂氛围更活跃。

二、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 课程体系设置存在问题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 往往通过设置一系列会计课程来完成, 这些课程的课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重通常在70% 左右。而实践课程虽然学校安排, 但是并不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只是停留在完成一套账的层面, 学生对账务处理只限于理论知识的了解, 对企业的生产流程, 及账务处理流程并不知晓。

( 二) 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下, 教学环节主要是主讲教师讲授教材所列知识点, 等到课程结束时, 许多学生对所学课程没能形成一个总体认识。教师单纯的讲, 只是单边教学活动,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多时候, 学生学完一门课程, 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概念, 会做几个分录, 而不能将一门课程融会贯通。

( 三)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 许多学校会计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就参加工作, 直接走上工作岗位, 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 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教学中, 存在照本宣科, 依葫芦画瓢的现象。总之, 教师整体实践技能不强, “双师型”教师短缺, 是现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短版。

( 四) 实训场地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校会计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场所, 需要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时, 临时将日常上课的教室改成实训教室。像会计电算化等课程的实训课程, 只是在计算机室进行简单的上机练习, 并没有与之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学生不能摸拟真实工作场景, 进行仿真练习。

三、加快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 一) 理实一体化课程设置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吻合的课程设置。可以对会计专业实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模块可分为三大模块, 分别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在这三大教学模块中, 可以选择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或者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模块为核心课程模块, 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 二) 编写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及国家技能鉴定的标准, 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 这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在编写校本教材是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 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 在专业知识的安排上, 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 坚持实用原则, 特别应该加强实训技能的训练。

( 三)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 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样才能指导学生熟练的掌握实践技能。学校可以利用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 让他 ( 她) 们进行顶岗锻炼, 也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等, 为教师接触生产实际和了解实务, 创造条件。

( 四) 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学校应专门建设会计专业实训中心, 让学生在同一场地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配置先进的实践教学软件;建成摸拟银行、企业和证券等多功能专业实训室。学生在专业的实训中心, 边学理论, 边实践, 做到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确保一体化教学顺利进行。

会计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 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南.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区分定位与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 2011 (04) .

[2]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7) .

篇4:谈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理实一体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85-01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社会需要的会计人员,针对会计专业实践性强、技能性强、操作性强等特点,更有利于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解决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

(2)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科学地、有效地渗透于充实有趣的实践中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并将这种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提升学生认识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3)将职业技能实践有效的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操作技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浓厚学习氛围,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规律。

(4)有效地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促使教师不断地去钻研教学方法,不断地去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方法,从而来满足教学所需,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符合当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培养出技能强、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才。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实现理论实践零距离的对接。

二、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实现的主要途径

(一)构建会计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训的课程新体系

近年来,我们与部分用人单位和校外实训基地合作,把实训教材开发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了会计专业“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实训课程新体系。新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会计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着眼学生未来职业、就业、发展三方面,重新整合实训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会计工作典型的工作任务,解构、重构原来的教学内容。其次,以就业需要,结合未来工作需要,整合原有的课程内容,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纳入会计课程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的密不可分。第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重新序化教学内容。以会计知识为载体,课程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有低级到高级,实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向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转化。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零距离结合,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定课程实施结构

会计工作过程的系统化,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够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行动或通过思考再现行动。因此,在每个子情境的教学过程中都实施了“目标、计划、实施、评价的课程结构,在真实的工作背景下将所学习的新技能、新知识隐含在学习任务中, 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活动、教材组织和教学条件等环节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实践和理论高度融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触类旁通,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性、引导性。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该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一方面,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训教师的理论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教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式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操作,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会计实训指导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具有从事会计实际工作的经历,具有在不同的会计环境下处理不同会计业务的经验。这样更为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应该以过硬的专业技能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需求。

近年来,为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零距离结合,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会计专业的实训老师基本上都是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来自于企业的专业会计人员,他们在教学中把自己在实践中的很多成功经验和挫折经历传授给学生,将自己在工作中碰到常见问题,将给学生们,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很多学校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方法。为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以此为戒,更好的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岗位。

会计教学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一方面能调动了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体化的实训教室上课,教师一边传授理论知识一边向学生演示实践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消化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既减轻了老师上课的压力,也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会计理实一体化实训教学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实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结合。从手工操作实训到电算化实训,再从电算化实训到综合实训,经过一个又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低到高的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训教学,为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指明了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感召下,在实训指导教师的积极努力培训下,会涌现出更多更有的应用型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秀芹.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08,8.

[2]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探究[J].江苏教育,2009,6.

[3]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做好“六个融通”[J].江苏教育,2009,6.

篇5: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我校对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一)积极贯彻、推行教育部数控专业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结合我校特点,改革课程体系。

我校作为全国第一批示范中职院校,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在级新生数控加工专业两个班级全面实施一体化课程改革试验,下面就我校EBG中德高级数控特色班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做法及相关问题进行浅析。

我校数控加工专业(数控加工中心方向)制订了一体化课程标准,对目前本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引领作用。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我校积极尝试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例如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课程中的“普通铣床操作及安全操作规程”任务教学中,采用企业现场参观、班组长个人访谈、自导自演铣床介绍、保养、基本操作等视频制作等多种教学活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寓教于乐,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沟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在“十字槽”任务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先让每位学生了解具体任务,再跟据任务要求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专业加工手册查找资料,模仿企业真实生产流程进行情景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担当企业生产中的相关人员角色(车间主任、班组长、调度、库管等),教师于学生共同制定加工方案,通过学生独立完成工件加工,最后经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乐”真正融为一体。

(二)提取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应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它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它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第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或服务中对从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第三,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和结果不是唯一的。

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课程中的“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及安全操作规程”任务教学中,工作情境描述为:某某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农民工培训协作,学校要求本班级5天内拍摄主题为大连机床VDF850的基本操作、刀具的正确安装、如何对刀以及手动铣削体验活动的普及视频,并派遣10位同学到企业手把手指导农民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培训。

课程设计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内容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进行设计,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依据职业能力,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及素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在职业情境中能力的养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式教学

教学活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模块教学形式进行设计和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领取任务书,分析任务书,拟定拍摄大纲解说词、视频要求并完成分组拍摄。首先教师应正确分析该项任务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课程中的“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及安全操作规程”任务教学中,由于学生第一次进行一体化课程学习,首先应先树立其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安全操作规程,为下一步学习模具型腔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其次对学生基础进行分析:该部分学生没有相关操作知识,没有机械设备感受及操作体验。目前数码相机的普及,为拍摄解决了设备问题。

在教学组织上突破以往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形式。在实施本任务时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下:集体讨论,接受任务书后进行讨论分析,细化实施要求。角色扮演,学生按照拍摄要求分任解说、演示等角色。独立作业,以解说、演示等角色式强调进行操作、对刀、切削的体验。相互答辩,以答辩的形式强调进行操作、对刀、切削的体会。相互检查,通过相互检查对于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提高。综合汇报,以拍摄的视频作为综合汇报进行评优和评价。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构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紧密关联的教学单元模块,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优化模块教学内容,实现情境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动手实操和模拟实验于一体。模块与模块之间要层层递进、相互支撑。

二、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一体化教学,不仅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也得到激发,因操作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的成效是显着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急于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现有教学场地设备设施要求较高。

一体化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体,以真实的企业车间、班组环境为基础,以咨询、计划、执行、检查、反馈为环节的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场地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进行整体规划,划分不同功能的单元式区域,便于有效地开展一体化教学。

(二)师资队伍要求更严格

教师的课前备课工作量增加,一体化教学的每一个活动单元哪怕仅仅是半课时,其课前备课时间往往是实际教学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这在多单元任务中只有两名教师连续上课与备课时间上存在矛盾,严重的话会影响教学设计的缜密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小组工作时,个别学生缺乏自觉性,需教师随时掌控学生情况并加以教育管理,一方面学校在学生管理制度上要相应改变,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与班主任融合一体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何将工作页与专业理论更加紧密结合,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实现 “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教师一体化。采用一体化教学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备专业实践经验,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建议专业基础课教师参与一体化教师培养,尤其是中青年教师要进行多课程轮换,培养能胜任多门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

(三)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只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数控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教育部

[2]一体化教学。百度百科

篇6:浅谈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石玉洁

庄浪县职教中心

中职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

[摘要]中专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如何学会汽车修理技术及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的关键。本文主要论述汽车修理专业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即如何把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全面地撑握汽车修理技术。

[关键词]汽车修理专业 实践课 理论课 教学结合 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已讯速掘起,作为汽车修理专业为特色的职业学校,应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能力,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更科学的汽车实习装备,而且要从教学方式上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笔者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不二法门。

目前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一般是先上理论课,然后再去实操教学。而且,汽车实习实训设备既少又老,教课书上的知识也都是对老东风、老解放的一些汽车知识讲解,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之学生多,不能科学地安排实训课。可是,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如果把理论课与实训课交叉去上,也就是理论与实习相结合进行教学,任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

一、以往传统教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抽象思维能力低下。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学生学习汽车原理时,死记硬背、似懂非懂;学习“排故”时,缺乏思路、摸不着头脑、枯燥乏味。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形成的实训教学阶段时,虽较感兴趣,但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很难形成系统的技能。

(二)理论教学安排跨度大。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一般来讲,汽车修理专业课理论安排占用课时较多,以致学生对汽车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难以深入。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教师不同,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取。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

二、职业院校汽车修理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运用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其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

1、教学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还应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应更多地考虑怎样“教”才能促进“学”,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教”是为“学”服务的。

3、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与探索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合一,知识与技能的渗透。

4、教学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启迪思维,挖掘潜能,开创研究性学习。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的重要性

1、促进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集中实习分别进行,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理论是这样讲的,而实习又练的是其它的,出现理论与实践不相击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融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就在学生中间,就在学生身边,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忱,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整堂课从头到尾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尚可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应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力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就业技能。

3、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所以,只有更多地给学生自己做的机会,他们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在一体化教室上课,任课教师可以一边讲授基本理论,一边通过实验手段演示工作原理,然后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吸收消化,使同学们在生动、活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

4、理实一体化教学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造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一体化教室上课,就具有科学研究的情境和氛围,就能很好地把学生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跃跃欲试。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采用学生自主提问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质疑为切入点,以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目前职业学校有些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严重脱节或滞后,而且实用性不强,而一体化教学凸显了形象思维教学,这就要求教材的侧重点要转移到操作技能上来,要求理论浅显易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大胆舍弃一些烦琐冗长的理论,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学校开发和编写校本教材,使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一)学习中不能重练轻学。由于实践操作的趣味性,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喜欢实践操作,而不愿学习枯燥理论,教师必须适时的引导,上升为理论,否则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而且会使此教学法陷入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弊端,扼杀了学生自我提升和终身发展的潜力。

(二)教学中的“两张皮”现象。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强调的是理实的同一相融,不能变成在同一空间,在同一时间进行的两块教学,这会导致理论和实践的两张皮现象,教师的每节课要有明确的技能目标和理论认知目标,并应及时讲授,其形式可以是中途个别讲授,也可以课后总结,或是课前的集中讲授,或是不同形式的反复交错。

(三)训练中的“高原现象”。在训练初期,由于尚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学生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无法提高,这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及时的引导,由浅入深地向他们灌输专业理论知识,帮助他们度过“高原期”。

参考文献

[1]文秘资源网,姚美红,普通高等学校实用本科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篇7: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育的目的要适应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变化,使教育更好地为人和社会的发展服务。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易于接受经常的修正。采用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应当根据所有有关的事实和价值观用科学的方法来决定,而不是仅仅根据理性用思辨的方法来决定。这一观点已得到教育界的肯定。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被动参与体育,个性发展受到抑制,课外体育形同虚设,体育锻炼时间严重短缺,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下降。这就需要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宗旨,构建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具有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更科学、更有效的体育教学模式,为社会体育专业网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体现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主体性”。人本主义认为,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满足人的多层次的心理需要,从而造就一代人格更为健全、发展更为均衡的人。同时,人本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在一定心理空间(即个人的经验世界)内个体行为的改变过程,是一种意义学习。意义学习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视个体的经验fzl。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顺应了发展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是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

2.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高校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设法增强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能力,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健身习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使学生受到系统的体育、健康、娱乐和生活的教育,并让其掌握会健身、会休息、会娱乐的技能,培养和增强其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为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作好准备。

3.优化课程结构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指出:“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学科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强调指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自学活动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他进一步阐明课程不仅是正规的课堂教学的内容,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内容有机统一起来。这些阐释为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1.理论构建

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创设一种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里通过相互影响,学会如何学习。在Bruce《教学模式》一书中,亨特强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即环境允许人们在各个阶段有效地活动,以便于取得下一阶段的成长;同时他还明确地阐明了不适是成长的先兆,为了刺激发展,应该有意的使学习者与环境不相适应。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其提供“课内教学一课外训练一校外实践”三种教学环境,即通过课外训练强化课内教学,通过校外实践对课外训练的效果进行实践检验,然后把在校外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课内教学,让学生在不适的环境中快速成长。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化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运行及评价

(1)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运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状态。首先,学生在课堂卜掌握的技能越全面,掌握其他类似的技巧和策略的能力就会越强。其次,课外网球协会的成立对学生自我感觉、学生互动以及学业学习都有极大的影响。学生自己建立起来的学习氛围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校外实习通过对技能等各方面的整合,从中得到发展,会成为学生跨入社会的重要一步。

三种教学环境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三个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依次进行,学生必须完成了前一个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之后才能进人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周期应设为一个学年。第一个学期,安排学生进行课内学习和每周两次的课外训练;第二个学期,实行“三手”一起抓,“三手”都要硬的教学原则,在保证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安排其进行校外实践。其课程安排如图2所示。二是教学环境的变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进步和能力提升的一切有利条件,使学校的网球场地设施及温州市区含有网球场地的健身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应充分体现考评制度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引导作用。其具体体现在,考试方式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试内容包括期末技术考试十平时表现+业余锻炼+实习单位评价+体育知识相结合(根据本学期开课的内容进行具体调整,如第二学期增加校外实践部分);考核方法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另外,只要学生参加课内教学的出勤率达到90%,业余锻炼的出勤率达到规定次数,教师就可以考虑给予60分基础分。

三、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阶段实施

1.课内教学模式

课内教学部分,以直接指导教学模式为主,其显著特点是以学习为中心。学生要把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放在一切活动之上,尽量减少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和游戏。教师直接指导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学习时间的最大化。有关结果证明,和学生成绩有关的教师行为与学生花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和学生成功的比例相关联。因此,课内教学阶段,学生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练习。

(1)教学目标。课内教学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网球的基本技能和战术。另外,学生对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也应了解并能熟练地处理。在基本技能方面,学生在课内需掌握网球正手击球、反手击球、发球、高压球、截击的动作要领。在进行以上动作要领专项技术多球练习时,击球成功率要达到50%以上,动作准确率要达到80%以上。 (2)实施过程。课堂教学部分由五个阶段的活动组成,即导向、讲解、组织练习、指导练习和独立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课程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对新概念或技能进行讲解,并做示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练习时间,对所学技能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巩固。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对学生练习结果的精确度是否保持稳定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反馈,以确保学生的进步。

(3)实施条件。温州大学现有11块室外塑胶网球场地和3面网球训练墙,硬件设施完备。其图书馆内有关网球技能学习、战术学习、网球赛事欣赏、网球运动的发展史等图书和杂志有20多种,可供学生业余时间翻阅学习。另外,教授社会体育专业网球课的教师有2人,教师均拥有丰富的教学和比赛经验。这些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4)教学评价。考虑到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为了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对后进生、中等生做自身纵向比较,设立后潜能生进步表,中等生提高表,优秀生荣誉表,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提高。这一部分的分数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程度直接打分,占总分数的5%。另外,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出勤情况,结合绝对评价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虽然相对评价比绝对评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实施相对评价时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原始成绩很难确定,另一方面是每个人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目标很难确定,这些是在采用相对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2.课外教学模式

对学生而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社会协调能力可能有难度,但它又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更好地实现合作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宜选择成立网球协会。在社团运作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制定计划,调控社团活动,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课外教学的中心任务在于创设一种有利于合作的团体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逐渐掌握解决问题和冲突的方法及技巧。

(1)教学目标。通过社团活动,教师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用科学的方法去改善与人交往和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在技能掌握方面,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的准确程度达到90%以上,各种专项技能的击球成功率要达到75%以上,准确掌握作为网球裁判的基本能力,从而为进行校外实践做好充足的准备。

(2)实施过程。在课外训练阶段,教师通过学生建立的`网球协会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进入网球协会以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并在小组内安排一帮一互助学习队,然后给各小组设定目标。为了使小组获得好的成绩,学生必须尽快地适应并且进行合作学习。如有些学生反手技术较好,有些学生擅长高压,有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但实践能力差,小组要通过对这些学生的长处进行研究并融合,以取得整体进步。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指导,并起到一定的组织管理作用。

(3)实施条件。学生通过申请成立网球协会,其招收对象是温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及甄江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全体学生,学生自愿参加。网球协会设有会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职务。体育学院教授体育专业网球课的教师会利用课外时间轮流义务对学生的技术进行指导。另外,温州大学标准网球场地、网球训练墙,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4)教学评价。在课外社团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除了定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测试,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并记录学生认知发展的情况。日常观察,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性评价,而且是进行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收集必需信息的一种手段。在课外训练中,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地做好日常观察工作,才能比较真实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生的认知变化情况,为真正地做好相对评价提供前提条件。

3.校外教学模式

在校外实践阶段,学生经常碰到的是情感而非智力方面的问题。所以,校外教学选择了有利于与学生互动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教师尝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观察世界,创造一种互相理解的交流氛围,从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指导能力,此时教师扮演着指导学生成长和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这种方法更强调高效的、有助于长远发展的学习风格和强有力的受到良好指导的个人品质的发展。

(1)教学目标。在校外实践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更加积极地融人社会,使学生更加成熟、自信。同时,学生通过校外实践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整合,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需求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学会有效地做出与自身有关的教育决定,逐渐培养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施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安排其在健身场所做健身指导、教练员或者陪练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如果碰到技能或情感方面的问题需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寻求帮助。这一阶段对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什么时候做一个纪律严明的教师,什么时候是指导员,什么时候以朋友的身份出现,这对于教师是个挑战。

(3)实施条件。为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温州市区联系了国际网球中心,具有网球场地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以及银都花园、同人花园、家景花园、云中花园、伯爵山庄等16个含有网球场的健身区,共有网球场地29块。安排学生在课外、双休日或节假日长期做健身指导或网球陪练和教练。另外,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意愿在健身场所竞聘喜欢的或擅长的工作,以发展特长,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4)教学评价。在校外实践阶段,运用外部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包括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的互评,尤其是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不够重视,但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方面是学生自己看不到的,必须通过他人的评价才能发现,并做出判断。因此,通过要求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书写个人学习小结等方式,可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以及自我教育等这些现代社会要求学生具备的重要品质。

篇8:谈我院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中职教育“学科化”、“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框架, 不再是理论和实践的分离, 而是强调讲授的理论知识“实用、适度”的原则, 强调教学中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核心, 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 学生在“做中学”, 教师在“做中教”, 完成理论教学与实习指导。该模式遵循“从实践到理论, 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规律, 将课堂搬到可以进行实地教学的实验室或是实训车间, 教师演练操作、讲解技巧, 学生及时实践, 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理实一体化”模式的实施必要性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为根本, 企业需求为指导, 培养大批具备实务操作技能的初、中级实操型会计人才。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是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割裂开, 往往是先在课堂把相关理论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 到学期末再用1~2个星期去做集中实训, 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教师教得费力, 学生学得吃力, 理论和技能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为了适应新型的经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 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实践知识, 有效地将课堂和实践结合起来, 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为此, 中职院校为突出会计专业的教育要求, 需要创建一套“理实一体化”新型会计教学模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运用的教学方法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 以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 将“填鸭式”、“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为灵活多样的, 以启发为主、学生为主体的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如综合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仿真教学、模块教学、“4+1”模式教学等方法。在一体化的课堂上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采用启发、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这样的教学方法转变了课堂氛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

1. 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对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按知识内在联系进行重新整合和模块式划分, 然后按模块进行讲授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将中职会计专业实施模块化教学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模块化教学, 边学理论边进行实训操作, 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真正做到“教学理实一体化”。我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四模块:基础知识模块、专业基础实训模块、专业综合手工会计实训模块和专业综合会计电算化实训模块。如下图所示: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把实际中真实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和判断引入课堂中,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互动、相互讨论, 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的, 在筛选、分析教学案例, 选择教学内容时都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案例呈现时, 教师应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 对“现场”的角色进行深入地分析, 与学生共同讨论整个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自觉学习, 以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趣味性,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一定的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仿真教学法。

仿真教学是根据课程内容, 选用或自行设计与内容相配套的仿真会计资料, 由教师组织, 学生参与, 在仿真模拟操作过程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实训资料宜采用以企业真实业务为原始依据的仿真业务资料, 实训场所可模拟企业环境, 并设置相应的职能岗位。在每个岗位上标出岗位名称、职责, 确定每个岗位分管的会计科目及所属的账簿, 确定经济业务发生后凭证的传递程序等, 为学生营造仿真的会计工作环境。通过仿真实习, 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全貌的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以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与理解。

4.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按照职业需要转化成若干个教学项目, 交给学生去完成。教学围绕着项目来组织和开展, 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培养综合能力。在项目教学中, 教师制订项目计划, 包括实训项目及任务、实训要求 (能力目标) 、教学方法等,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项目活动的内容及实施目的, 按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成员的组成最好是不同层次的, 这样可以起到以优带差、互相帮助提高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要加以适时、正确地引导和激励, 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促进组内学生的相互配合。其次, 借助多媒体教学, 通过课件演示, 增强学生对实训操作直观性地了解。最后, 安装会计实训仿真软件, 以利于学生上机进行仿真模拟练习。在学生分组实训操作时, 尤其是在进行综合实训时, 由于项目内容多、复杂, 所以要把握项目的内容、进度和方向, 注意项目子阶段小组间的点评和自评, 总结出子阶段的成果,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实训活动能顺利完成。教师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 每次实训都要及时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不仅包括实训结果的完成情况, 也包括学生的合作情况、工作态度和应变能力等。

5.“4+1”模式教学。

“4+1”模式教学是指每个学期5个月中, 4个月在校内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 1个月到企业岗位进行勤工俭学。该教学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学校根据学生自愿报名与家长认可, 对达到法定年龄的学生, 执行每学期最后1个月到企业参加勤工俭学活动, 让学生真实感受企业工作的过程, 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 从而提高学生顶岗与工作的稳定性。调查发现经历过“4+1”教学模式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和管理, 流失率很低。

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保障条件

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理论, 而且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从机制上得到了保证。一方面可以从校外聘请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会计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对本校教师的各类实训、实习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派教师到企业学习, 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升。

2. 创新教育环境。

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 通过营造会计职业工作环境, 精心设计场地、环境, 构建虚拟实习和会计专项技能实训教学平台, 打造虚实交替的学习环境, 为深入开展模块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创建条件。

3. 教学应用和学习应用的数字化。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多媒体覆盖中职院校的课堂和实训基地, 搭建信息网络平台, 实现教学应用和学习应用的数字化。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教学,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完善会计模拟实训的个性化教学平台。

建立起从基础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综合业务账务处理程序和旅游业会计业务账务处理程序的一系列校内模拟实训教学体系, 以此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实现合理对接, 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40%以上。

5. 建设教学资源库。

建设教学资源库, 主要体现在:购买专业参考书籍, 组织专业教师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电子教案, 开发校本教材和培训考核试题库, 与企业合作开发与优质核心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 加强学习软件建设, 创建仿真和模拟教学环境, 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 加快信息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昶.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反思[J].职业教育, 2014.

[2]王金凤.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J].职教论坛, 2012.

[3]赵璟.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技工教育网, 2012.

上一篇:仓库管理体系计划下一篇: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