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2024-05-05

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共12篇)

篇1: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我是什么》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中心发言人:温晓贞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三册30课《我是什么》,这是一篇科普短文,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整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这样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② 了解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 形成的。2.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情感目标

激起学生对水的研究和探索。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一是识记生字,二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设想

(一)教学策略: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不未得到充分发展,采用直观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教法

①激趣教学法。提倡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高他们朗读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②创设意境法。让孩子们都来做小水珠,去亲身体验一下它的千变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法 ①读中感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在范读的基础上,采取自由读、开火车读等形式,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在此基础上,读懂课文。

②质疑问难法

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更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③自由合作探究法

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朗读,讨论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

(二)教学措施: 1.自主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板书课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几条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2.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像烟不是烟,布满天地间,太阳一出来,它就不露面”,学生猜。3.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这“我”字特别不好写,请同学们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4.谁来读一读、全班读读。(2个,声音读的很响亮,如果读得更有感情一点就更好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的、大声朗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3.记字。

(小结:识字方法)

fú浮zào躁yān淹pâng碰guàn灌jià稼báo雹gài溉huǐ毁bào暴qì器zāi灾

三、初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过程 过渡:词语读得不错,不知道课文读得怎样?请同学们打开书!1.逐段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请一生读第一段。(声音响亮,读得流利)(2)第一组读第二段。(3)个别读第三自然段。(4)女生读第四自然段。2.师板书。

(1)我是什么?(水)真聪明。

(2)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拿出书来找找水还会变成什么?(3)我是水,我会变成什么?(云、雨、汽、雹子、雪)

四、学习第一段 学习前句

过渡:水是怎样变成云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水是怎样变成云的句子? 1.请个别回答。(有不同意见的吗?2——3个,说对了)

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2.那么这两句话该怎么读呢?(请两生读,你真是朗读高手啊,老师还没教你就读得这么好)3.随即解决“无数、极小极小、漂浮”的意思。(你为什么把极小极小读得这么不一样呢?无数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把漂浮读得这么与众不同呢?)4.谁愿意再来读读?(请一生读)

5.我又听出来了,你刚才把“升到天空”读得特别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谁愿意再来读读?(请一生读、掌声)7还有谁愿意再来读读?(请一生读)8.全班学着他读读。学习后句

过渡:小朋友你们读得很入迷,那你们平时所看到的云是怎样的云?

1.你们说的都是云的形状,那他们的颜色又有怎样的呢?(白云、乌云、红云(火烧云))2.(师随机点击解说,在什么时候有乌云、在什么时候有红云)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3.这么美的云该怎么读呢?(请一生读、你真懂得读书)4.这句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穿、披)5.多请几个生读。(我听出来了,你把表示动作的词读得特别突出、今天举手的人可真多呀!还有谁愿意来试试,我感觉他把红袍披在身上读得特别轻。)6.全班读读。

7.你能用“有时候„„有时候„„”来说一句话。(3—5)

8.小结:云不但有不同的形状,而且有不同的颜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牢牢记住。9.刚才老师看你们读得这么入迷,我也想读了。10.师生接读。

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 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 在空中飘浮。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11.练习背、指名背、全班背。我会变。太阳一晒。升到天空, 我又变成,连成一片,。有时候,早晨,有时候和傍晚。人们管我叫“”。

五、书写生字 冲 池 浮 1.读一读。

2.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3.书写。

4.生写、展示。

六、小结 板书:

我是什么——水(雨、雹子、雪、汽、云)

2010-6-28

篇2: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篇二: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认识年月日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银泉小学—邬丽芳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

《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

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认识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2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

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如“现在想一想,你们都知道年、月、日的哪些知识?”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我想却能真实地反映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篇三:集体备课发言稿

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了我们红沙沟中学一个与各位老师交流的机会,今天,我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夯实集体备课,优化小组合作,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去年中考,我校各科中考成绩突出,其中,生物获得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我获得生物教研成果奖,生物组被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研组,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我校领导对我们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通过对这几年生物中考试卷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利用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初二生物备课组积极应对,以保证我们生

物总复习紧张有序的进行。

下面,我从4个方面汇报一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1、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2、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3、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尊重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营造研讨氛围,丰富教学内涵

现将我校生物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做简单汇报,恳请专家、同行批评、指导。

我校生物备课组是每周二下午第八节开展的一项定时、定点活动。集体备课的实施过程: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拟订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在教研组组长、骨干的点拨下,形成最佳课时方案;

初二下学期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复习学过的知识,因此测试是经常的。我校每次测试的试题都经过我们生物组集体研究、搜索、筛选,最后成题。这样做,虽然老师们耗费的精力多,但学生却在每一次测试中有更大的收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③分工主备:在形成共识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单元内容写出详细教案(但教案上留有空白栏——教师自主创意活动),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二次备课:施教后写下教后反思,教研组适当安排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另外,我们还将集体备课与听课评课相结合与教学录像观摩相结合与命题研究相结合。

积极在组内开展教研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并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观看优秀教学录像,总结经验,力求体现在平时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我们这项工作是在摸索中前行,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力求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获取最佳教学效果

(一)进行小组结构的优化。

我校改变以往的“帮带式”小组组合为灵活的“平等式”组合,依照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内容采用灵活的组合方式,既可以是优中差生的等级组合,也可以是全优、全中、全差平级组合,还可以是全男、全女的性别组合,可以是老师的指令组合,还可以是学生的自由式组合。实际上每一次新的组合,学生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管是扮演哪一种角色,学生都是在尽力谋求参与、发展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目的。

(二)进行学习内容的优化。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的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学习的内容进行优化。

1、具有争议性的,通过小组争议,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解决。例如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都是量大、面广,因时空局限靠单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这样做就能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优化。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可以获得最佳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很有限,如果及时把这些能激活学生内部语言的话题放到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

(四)进行学习时机的优化。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们做到了以下3点:

1、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时,运用“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的重点,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只有发挥自己的潜能才可以完成。对重、难点问题,学生独立学习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相当数量的中上程度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半信半疑,没有十分把握,中下程度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甚至无从下手。学生独立学习完成后,转入小组合作,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和问题的答案就渐渐明朗开来,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讨论,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生自己自学时,往往会提出疑问。这时教师要从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几道题,交付小组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学生自读自悟,教师穿针引线的教学形式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正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3、当遇到问题会有多解性时,组织小组议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问题的答案会有不确定性,多解性,教学中出现这类题时,更确切地说有意识地提出这些问题,发动学生展开争论,训练他们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优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一)布置形式多样

作业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课堂作业的布置中形式比较随意,这是我们做的两次作业:

这一次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显微镜这一节的重难点(图片展示)

另外还有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图片展示)

(二)重视作业批改矫正

再累也要批改,再忙也要反馈,批改的形式多种多样:全批、面批、集体批等;批语的形式多样:有赞扬性、鼓励性、希望性的,启发性的。这些评语让学生在老师的“话语”中阔步前进。批改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我都及时总结反馈,对知识性的错误我都及时反馈到学生,课堂上重点讲解,进行巩固。比如说刚才的一次作业,这个学生做错了选做题,其实这个题有一半以上学生的都做错了,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会关闭?()a、雨天过后 b、浇水以后 c、叶面喷水后 d夏季晴天午后

学生讨论的结果是:夏季晴天午后,气温很高,气孔受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关闭,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从而保证植物不因过分失水而死亡;我又让学生联想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这个时间段里,是不是这两个生理过程也受影响了呢?针对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证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会减弱。通过学生讨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知识之间的链接,真正达到了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校在中考中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与我校对优秀学生的大力培养是分不开的。在这一方面,我觉得我校“以情育人,以自身的言行去感化优生”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法如下:

1、在每一次作业或试卷批改过程中,给学生写上一两句鼓励的话语或评语,能让学生从心里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与尊重,以后他们做作业定能认真完成,每次交作业都有一种期待的感觉。

2、每次单元测验或月考后,让他们先自我分析错误点,再与学生共同分析试题的得失,老师从中加以提醒与点拨。在此过程中让优生们多表达自己的审题与解题方法,从中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

3、每次测验后对于进步较快的优生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鼓励,能够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优生从中体会到“从学习中寻找快乐”的感觉。为了更好培养优生的奉献意识,可以利用闲暇时间组织他们评讲作业、为其他学生答疑、一帮一辅导等,有利于优生得到他人的认可,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因此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应多善待学生、宽容学生的无知,我充分利用表扬的武器,放大学生的优点,给学生积极的评价。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了学生内心上进的原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培养了更多的优秀学生。

以上是我们在生物中考复习方面的一些粗浅做法,肯定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请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篇四:集体备课发言稿

语文学科二年级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篇五:二数第10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二数第十周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备课时间:4月25日

中心发言人:王尔帅

出席人:全体二年级数学老师

一、教学内容:

1、复习1课时

2、认识角 3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熟练地进行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3、使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叫,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区分角的大小。

5、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区分角的大小。

2、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3、复习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四、教材分析:

1、在拨算珠的活动中复习隔位退位的计算原理和方法。

2、隔位退位是三位数减法教学的难点,为此,教材安排了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

3、利用估算三位数加法的经验,估计三位数减法的差大约是几百。

4、联系实际教学角。

首次教学角,暂时不给角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对角有直观的认识,初步建立角的表象。(1)第64页例题创设的情境是一名男孩剪出了一个五角星,一名女孩手里拿着一个三角形,桌面上放着纸工袋、三角尺、正方形纸片、一个闹钟,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图形和物体。《标准》要求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为此,教材作了两步安排:第一步是在剪刀的刀刃上,三角形的边上画上红线,引导学生看这些红线和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然后隐去实物,剩下图形并告诉学生这些图形都是角,讲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一步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是有联系的,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实际。第二步是继续在情境图里寻找其他角。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带着对角的初步印象观察物体,丰富角的感性材料。例题通过在实物与角之间的反复联系,帮助学生完成对角的首次感知。在学生找到其他角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要注意的是,生活里的“角”与数学里的“角”经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日常生活中,往往把动物头上凸出的部分或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称为角,如牛角、墙角??而数学里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要防止两个概念的混淆,避免生活里的角干扰数学里

角的概念的形成。为此,教材所联系的实物都是很薄的,它们的厚度不会引起注意,便于学生在实物的一个面上寻找并指出角。

(2)第65页例题和“试一试”进一步认识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这个知识分三步教学,第一步观察三个钟面,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位置不同,教材说“转动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两根针就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把学生的注意引向角有大、有小,直观感受时针与分针叉开得大,形成的角大;叉开得小,形成的角小。这是对角的大小的初步感受,判断钟面上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要让学生说出这些感受,体会角大、角小的含义。第二步把两根硬纸条的一端钉在一起,绕这一点转动纸条,做出大小不同的角。活动角的两条边可以随意张开或收拢,因而做成许多个大小不同的角,从中感受角的两边叉开,角就变大;两边收拢,角就变小。在活动角上获得的体验比钟面上丰富、深刻、概括,用这些体验解释打开纸扇角变大、合拢剪刀角变小这两个现象,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是它的两条边叉开程度决定的。第三步是“想想做做”第4题,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在折角的活动中加强对角的认识。这项活动要应用角的知识进行推理,还要按推理有步骤地操作,教材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提示。首先应该想角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于是利用长方形纸的一条边为角的一条边,折出另一条边,就折出了一个角。然后想角的两条边叉开或收拢能改变角的大小,由此折出大一些或小一些的角。如果学生不完全照教材图示的样子,自己想办法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应该得到鼓励。

5、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初步知道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教材以认识直角为重点。

(1)教学直角编排了一道例题,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直角。第一步从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三角尺上提取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教学表示直角的记号。教材把提取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让学生正确感知直角。第二步用纸折出直角,教材示范了折的步骤,可以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折法,再动手折并仔细看看折出的直角。在折直角时选用不规则图形的纸,可以突出折成的直角。如果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纸,也能折出直角,但原来纸上的四个直角会干扰学生对折出的直角的注意。第三步把折出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一方面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另一方面发现直角同样大。第四步利用已有的直角判断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由于学生已经知道直角同样大,已经有用纸折成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所以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对其他的角作出判断。凡是和这些角大小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大小不相等的都不是直角。第68页第1题还通过图示规范比试时的行为,学生具有这种比试与判断的能力,不但知道了更多的、存在于物体表面上的直角,而且为以后研究平面图形的特征打下了基础。如果直角的位置摆得很

正,容易看出它是直角。如果直角的摆放位置有变式,不容易直接看出它是直角,这时就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或其他已有的直角来比一比。

篇3: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九年级复习阶段的集体备课备什么呢? 如果像备新课一样 , 就势必使 备课流于 形式 , 结合考试 需要有目 的地选择备 课内容是 很有必要 的。笔者 认为 , 从以下方 面着手进行 研讨与交 流是有效 的、可行的 , 能大大提 高教师的 备课效率。

一、备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 (以下简称考纲) 是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每年考试前审订和下发的关于本年度有关中考的具有指导性作用的纲要性资料。往往包含每个考试学科的命题范围、考试难度和题目类型等, 是对当年中考最具权威性的指导性材料。九年级学科组所有教师共同分析考纲内容, 了解考试内容要求及考试题目的变化方向等, 能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堂教学, 指导学生复习, 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有重点, 有明确目的, 提高复习实效。把握考纲, 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和答题能力很关键, 备好考纲能有效指导广大教师制订复习计划, 上好复习课。

二、备中考分析

每年中考 过后 , 报纸、杂志 等刊物上 往往发表 有一些专家 、学者或 一线教师 对中考内 容和学生 得分情况 的分析文章 。这些文 章往往分 析得比较 细致 , 涵盖对考 试题目的剖 析 : 涉及的知 识点 , 考查的难 易度 , 学生思维 出现的盲点 及易错、 易漏“得 分点”等 , 同时 , 还会有一 些试题的变 式分析等 研究 , 对于次年 的中考具 有指导作 用。不少 专家把近三 年或五年 的考试题 目放在一 起进行分 析 , 分析各考点 涉及的知 识覆盖面 , 纵向和横 向的关联 性 , 以及各知识 点出现的 “频度”等。 同学科的 教师将这 些中考分 析资料集中 起来 , 共同研究 , 共同分析 , 共同分享 , 再加入各自 的分析和 经验 , 对每一位 参与备课 的老师都 将大有裨益 。集体备 “中考分析 ”, 有利于广 大教师了 解中考命 题改革方向 和方式 , 在备考过 程中明确 取舍 , 达到事半 功倍的目的 。

三、备历年考题

对历年考题进行分析, 特别对近三年或五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总结出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点, 找出其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将对复习工作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为复习工作提供更具指导意义的建议。

通过对历年中考试题的详细分析, 可以找出各知识点出现的“频率”, 对于高频知识点, 可在教学中适当加强训练, 而对于能力的高频点, 更要挖掘其培养思路和方法。这样, 在复习过程中才能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 提高短时间内的复习效率。

四、备复习专题

对学科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然后将相关内容系统化、网络化, 形成教学“专题”, 是提高学生复习能力的好方法。“专题”复习能帮助学生树立系统意识, 把分散的、独立的知识, 按其内在联系或某一主线构建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网络, 体现教师综合把握课程的能力, 它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专题”的形成, 只有通过教师的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实现。集体备课, 集“集体”智慧, 是使“专”更深化的重要方式。物理可细化为“电学专题”、“力学专题”等, 语文可凝练出“作文教学专题”、“文言文教学专题”、“诗歌教学专题”等, 数学学科可提炼“三角形专题”、“圆专题”等, 这些专题由专人负责教学。通过形成“专题”, 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分工, 做到“专而精”, 然后共享“资源”。复习时, 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各自“讲授”专题。这样内容细化了, 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更科学、更合理、更深入。“专题化”的备课策略和授课策略是同科教师共同合作的结晶, 由于各自都“专而精”, 更能释放教师的备课热情, 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专题”。这样, 教师责任更明确, 备“专题”时, 更关注自己专题的“频点”, 在复习过程中不会出现“漏点”现象。由于教师各自负责“专题”, 会对专题 更稔熟 , 熟能生巧 , 有利于专 业成长。 同时 , 因为“巧”了 , 复习方式和途径、方法就丰富了 , 更有利于学生对知周刊2014年第54期○考试研究

识点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五、备精选习题

为了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搜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和讲评是十分必要的。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算是具有代表性的呢? 这就需要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决定。大家集中广泛搜罗各种资料和习题集, 跳进“题海”, 将大家公认的“好”题选出来, 然后讨论好在哪里? 是结合了社会热点, 还是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涉及哪些知识点, 解决它需要什么方法和技巧? 该题目还可能出现哪些“变式”和考查方向? 等等, 大家一一列举。由于集体备课时集大家思维和经验之“大成”, 则课堂教学中的例题才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由于是精选的题目能让学生更好地举一反三, 可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在教师的精讲、精析和精评下, 学生可以触类旁通, 复习效果更好。

六、备“考”情

无论教师备课多努力, 训练题目选得多好, 最终效果还是取决于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更是中考的主体。因此, 只有了解和认识学情才能实现“备”的目标。对九年级下学期而言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思想情感等已基本成形。最直接的方式是分析学生改变的“可能性”。笔者这里讲“考 ”情 , 实际就是通过“考试”发现学生“ 改变的可能性”。目前, 在一考定乾坤的大环境下, 中考前, 各学校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模考、月考等。每次考试过后, 年级组、学科组都进行集体备课, 教师集中分析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的考试状况, 分析学生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 如果成绩改变了, 则逐个调查学生失分和得分的原因。针对每道题目的失分原因进行分析, 究竟是教师复习时失误了, 还是学生粗心大意或其他原因导致的, 通过集体备课, 相互交流, 教师的工作做细了, 学生的问题更容易找到, 大家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对于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现阶段, 我国大多数地区仍然通过考试选拔优秀学生一年一度的中考必定会牵动千家万户的视线, 关系学校的兴衰。广大教师复习时进行集体备课, 能提高复习功效, 提高升学考试的质量,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是备受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事, 要切实做好九年级复习的集体备课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本友.安徽省 (2009—2013年) 五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J].中学物理, 2014, (2) .

[2]张可.促进反思, 提高高三生物学专题复习的有效性[J].生物学教学, 2013, (1) .

[3]张静.浅议中考复习过程中的实验安排[J].中学物理, 2013, (12) .

篇4:小学集体备课中心的发言稿

本月21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研员集体备课活动,我们语文组在组长覃老师的安排下,分为3个小组,我被安排在第3小组,这个小组由思源学校、黎母山小学、什运小学、南方小学组成,小组长是吴琴教导。吴教导在红毛小学的时候组织开展过集体备课,比较有经验,使我们这个备课小组备得比较顺利。我们首先跟营根小学借来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小组成员把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看了,再重点看第5课《灰雀》,因为我们要备的是《灰雀》这篇这课文第二课时。具体步骤如下:

一、大家分析教材

二、讨论确定教学目标。

我们原先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可是难以表述,总是觉得表述不太理想,后来还是不分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了,而是把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融合在一起来表述。这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做错就改,做个诚实的的孩子;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讨论教学重点、难点

经过大家讨论,教学重点定为:了解列宁不见灰雀后主动与小男孩交谈,使小男孩放回灰雀的经过。教学难点定为:通过了解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讨论教具

生字卡,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复习生字时用;灰雀图片,学习课文时用。

五、讨论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的讨论,我们小组长都已做了记录了,在这里我就不用多说了。

篇5:乡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你知道发言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乡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1

9月21日,参加了县教科局在营根镇小心小学组织了县、各乡镇教研员集体备课活动,我收益非浅。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与困惑。

体会: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诸多好处,如: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等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我感到收获最大的还是相互学习的这个过程,在这当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见解,然后放在一起去讨论,当我们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长处或高见后,很感到一种压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快便将别的老师的某种观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讨论的过程不仅能使得教学易于进行,还会加深老师们之间的感情,所以让我们彼此学到很多、收获多多。

困惑:

集体备课所带来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但我总觉得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与个案实施中存有矛盾。因为教师的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层次不齐,特别我们乡镇的学生,优劣悬殊。而教师层次千差万别,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那以集体教案,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会不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呢?我们在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怎样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初步接触集体备课,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但随着工作的完善,我想,那将会成为提高我们教师业务成长的有效策略。

乡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2

9月21日,参加了县教科局在营根镇小心小学组织了县、各乡镇教研员集体备课活动,我收益非浅。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与困惑。

体会: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诸多好处,如: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等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我感到收获最大的还是相互学习的这个过程,在这当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见解,然后放在一起去讨论,当我们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长处或高见后,很感到一种压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快便将别的老师的某种观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讨论的过程不仅能使得教学易于进行,还会加深老师们之间的感情,所以让我们彼此学到很多、收获多多。

困惑:

集体备课所带来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但我总觉得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与个案实施中存有矛盾。因为教师的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层次不齐,特别我们乡镇的学生,优劣悬殊。而教师层次千差万别,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那以集体教案,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会不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呢?我们在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怎样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初步接触集体备课,难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但随着工作的完善,我想,那将会成为提高我们教师业务成长的有效策略。

乡镇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发言稿3

9月21日,参加了县教科局在营根镇小心小学组织了县、各乡镇教研员集体备课活动,我收益非浅。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与困惑。

体会: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备课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诸多好处,如: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做到知识共享;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能较好地落实课改要求等等。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让我感到收获最大的还是相互学习的这个过程,在这当中,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见解,然后放在一起去讨论,当我们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发现别人的长处或高见后,很感到一种压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有很好的效果。很快便将别的老师的某种观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一讨论的过程不仅能使得教学易于进行,还会加深老师们之间的感情,所以让我们彼此学到很多、收获多多。

困惑:

集体备课所带来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但我总觉得集体备课形成的共案与个案实施中存有矛盾。因为教师的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层次不齐,特别我们乡镇的学生,优劣悬殊。而教师层次千差万别,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性气质不同,以及他们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异,又面临不同的教学对象。那以集体教案,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会不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呢?我们在承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同时,怎样保证教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篇6: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讲稿

《伟大的悲剧》说课稿

一 分析教材

《伟大的悲剧》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通过不同题材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为所热爱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二 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特点我这样确立这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过程方法: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三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的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

2文章对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的坦然和勇敢进行了着力的描写,而在这方面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少,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这一难点,达到深刻阅读体验的目的。四 过程设计

导入:课件显示“南极版图”突出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

环节一:你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个故事吗?

环节二: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读完文章后的感受或心情。板书学生说出的词语,比如:震撼、钦佩、崇敬。学生应该会找到这些情节:

1、接受为挪威人作证的任务。

2、威尔逊博士临死不放弃科学观察。

3、奥茨英雄似的死去。

4、斯科特三人安静地死去。

5、斯科特的绝笔。在对以上情节的感受和讨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伟大的悲剧”课题的深刻含义。

环节三:斯科特没能实现“第一”的目标,而且没能成功地返回祖国,可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赢得了胜利者都没有的尊重和赞誉。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我们该怎样面对呢? 五 结语:

篇7:小石潭记集体备课中心发言

一、教材简析

《小石潭记》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多种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穆,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贬谪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山水游记,不仅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更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情绪沉潜于作品之底,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凄雅风格,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都别有韵致。教学《小石潭记》,既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帮助学生体会柳宗元游记散文的凄美特色,体会其意境美、艺术美,在诵读中品味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经过了近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主、自立、自学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但仍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浓,理解、欣赏、迁移能力有亟待提升。

三、教学目标

目标依学情而定,力求实事求是方能有效。根据课标、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学习一些描写景物的技巧。

●过程方法:采取情境教学,并以诵读品味为主,在自主合作探究中

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平等对话。

●情感态度:领略小石潭寂静、幽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凄怆的感情。

●重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本背后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四、教法学法

采取“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具体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朗读式: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发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2、质疑式:对文章的词句疏通、内容理解、写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难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3、鉴赏式:利用图片鉴赏及情境重现的形式引发对课文的深入探究。

4、整理式:利用“研讨与练习”一梳理文章的游览顺序、景色特点、作者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为背诵作铺垫。

四、课时设计:二课时

五、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整体设计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出示目标——预习检测——朗读疏通——讨论解疑

1、自主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圈画重点疑点,做好自学记录。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自主选择以下研究任务:

诗文组:搜集关于柳宗元的诗文,并选出一些诵读,向同学推荐。资料组:搜集本文文体知识以及有关柳宗元和课文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

多媒体组:搜集与文中景色相关的图片,并选择合适的音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导入新课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缓缓导入课题。通过音乐和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3、出示学习目标

4、预习检测

检测学生预习效果,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成果,并交流预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词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记录到侧黑板或笔记本上。

5、朗读疏通

①示范朗读。导入后播放配乐朗读视频。

②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③全班齐读或推荐朗读好的学生读。

④看注释、查词典、翻资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

6、讨论解疑

学生讨论预习以及自读课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互助、求助、教师帮助等方式一一解决。

第二课时

1、鉴赏诵读,理解情感(尽量用原文回答)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借助图片展示)

(2)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对《小石潭记》称赞不以,请你说说小石潭的魅力在何处?

(着重研读课文第二段,从内容、感受、写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学习文章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拟人手法,寓情于景等写作手法。)

(3)如此优美得景色,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中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忧郁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指导学生从景物的特点中寻找信息,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真正领会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破文章的难点。并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依据,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

2、复述赏析,当堂背诵

“作者的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令人向往。本文不仅是一篇清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件艺术臻品。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墨画。那么请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观赏这副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相关的画面。”

四个小组分别品读文章前四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每段描绘的景致,当堂展示评价。评价时老师把复述的方法归纳在黑板上。学生根据这些方法进行更正修改。之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描绘的画面,背诵原文中的精彩段落。

3、总结延伸

(1)整理课堂笔记,准备做练习检测。(PPT)

易读错写错的字音、字形;作者作品背景;重点字词整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新词等);疑难及主题探究;学习方法改进。

(2)学生自主总结课文(教师适当提示补充)

(3)配乐朗诵。

4、作业设置

(1)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游潭之人”

(2)你也曾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请写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游玩时的心情。400字左右。

篇8:第九册语文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书

一、教材分析:

《詹天佑》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怀念母亲》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彩色的翅膀》

课文通过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在从黑龙江探亲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纸箱小昆虫带回小岛的故事,赞扬了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

《中华少年》

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口语交际习作二”

要求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演讲稿的写法。

“交流平台”

一是交流本组课文中令人感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二是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日积月累”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名言警句。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目标:

《詹天佑》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主要教法、学法:

1.学生预习课文,在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练习设计图,了解詹天佑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路线的方法。

二、《怀念母亲》: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主要教法、学法:

1.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让学生尽情朗读,进一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三、了解要查阅的相关资料:

《詹天佑》: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

《怀念母亲》:搜集作者季羡林的资料

四、主要教学过程及课后题处理:

《詹天佑》

紧扣重点 朗读感悟 自主探究

1.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问题,默读思考。

(1)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用“-----”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写詹天佑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叙述这件事的?学生默读勾画思考。

(3)两人交流。

(4)全班交流。

《怀念母亲》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生身母亲”

自由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感受对生母的怀念。

1.谈感受。质疑。

2.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1)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①理解“寝不安席”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是不是仅仅因为母亲的逝世?

(2)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3.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随母亲于地下)“终天之恨”。

交流自己的理解。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③补充资料,谈感受:

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3.再读整段话:

朗读文中的佳句,回想母亲。

(1)摘抄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爱。

五、研讨当堂检测(新课堂)

《詹天佑》:第七题

《怀念母亲》:第七题

六、作业设计(新课堂)

第5课 1、2、3、4、5、6拓展阅读《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第6课 1、2、3、4、5、6拓展阅读:《我的中国心》

第7课 1、2 拓展阅读《博士政委守西沙》

篇9: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学科思想品德年级八中心发言人“三讲”:讲问题、讲思路与方法、讲规范;“三不讲”:不看不讲、不练不讲、不议不讲 “十善课堂”:善育、善动、善待、善教、善导、善学、善思、善取、善为、善创

课时内容安排表

篇10: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一棵小桃树》说课稿

一 说教学目的

1、知 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 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 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二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青年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另写散文。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三)检查预习

1、识记下列的字 伫 孱 嵬 懊丧 执著 矜持

2、理解下列词语

伫立 孱头 踏青 垂垂暮老

(四)自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五)阅读思考:

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

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

(六)总结全文: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七)课堂练习:课后一

篇11: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第12、13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教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

这篇课文讲述了汤姆和爸爸去钓鱼,在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小时时,他钓上了一条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并在父亲的要求下自觉遵守规定把鲈鱼放回湖中,告诉人们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定应该成为自觉的行动。

《狼和鹿》

这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放飞蜻蜓》

本课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引导他们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如何让学生体会陶先生对孩子的耐人寻味的教育,又能激发先生对蜻蜓知识的了解,对小动物的探究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狼和鹿》

1、会读生字,能正确、流利读课文,学会写“葱”。

2、通过读课文,感受在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鹿群的变化,体会产生变化的原因。

3、课文学完后,应懂得生态平衡的重要,自觉地维护生态平衡。

《放飞蜻蜓》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狼和鹿》感受在狼被捕杀前后,凯巴伯森林的变化、鹿群的变化,体会产生变化的原因。

《放飞蜻蜓》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五、课时划分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课时

《狼和鹿》„„„„„„„„„„„„2课时

《放飞蜻蜓》„„„„„„„„„„„2课时

六、作业安排

习字册、补充习题、练习册

七、说教学流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字正腔圆。

2.学习生字。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5.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个别长句。

6.三、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7.总结:这三句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句话是起因,第二句话是经过,第三句话是结果。我们读完一篇课文,必须想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1.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2.提出问题。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1.指导书写。师范写。

2.生试写,描红。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题设疑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3.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篇12:我是什么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稿

5第十周集体备课

一、教材研读。

1.体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教材地位:

教材不惜版面,开篇安排了养成两个良好习惯的教学内容,正是凸显了“习惯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语文即生活。脱离生活的语文学习,不但缩小了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限制了语文实践,是毫无生机的僵死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苏教版(国标本)小语六年级教材特别注重对生活语文资源的开发,着意引导教师落实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别重视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六年级教材从几个方面体现了这个特点。

3.编写意图:

(1)本单元的主题为“民风民俗”,编写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文本语言文字,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2)第三学段特别是六年级两册教材,在结构形式和选文的难度上,都注意向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靠拢。

4.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许多学生人只注重收集,只是为收集而收集。学生手中有各种制作精美的资料笔记,但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收集、摘抄的,都没有对所收集的资料认真阅读。教师更没有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收集资料,在收集资料后,引导学生学会取舍,帮助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收集和运用资料有始有终,为学习、为教学服务。

(2)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多揣摩,多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按照“读——评——说”步骤将课文介绍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本领。

二、教学目标。

安塞腰鼓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4.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习作4

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

2.展开丰富的想象,便宜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

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题目自拟。

练习4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五、课时划分。

安塞腰鼓:二课时

习作4:二课时

练习4:二课时

六、作业安排。

安塞腰鼓

1.课后练习。

2.补充练习。

习作4

完成一篇作文。

练习4

老师各自补充练习。

七、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传承诵读。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高粱骤然枣子搏击战栗陌生

震撼飞溅烧灼渺远亢奋

二、学习新课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2.明结构。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预设:体会“好一个安塞腰鼓”重复出现的好处?---生:敬佩、赞赏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

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

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奖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对比朗读: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

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

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

3.总结。

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安塞腰鼓的火烈场面,见识了击鼓的后生,欣赏了奇丽的舞姿,还为它写了广告词。你能用一个字概括表演中的安塞腰鼓吗?(闹、烈、火„„)

四: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安塞腰鼓

一、知内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结构:“好一个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寻美点:(根据

八、教学资料。

名家教学设计

(一):

安塞腰鼓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1、提问:看完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你知道安塞腰鼓是一种怎样的艺术形式吗?

2、交流查阅的有关资料;安塞腰鼓的资料。附资料: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 今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风采和魅力。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注意朗读者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2、思考问题:

⑴安塞腰鼓总体上给你什么感受?它有什么特点?

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安塞腰鼓。宣泄生命力量的安塞腰鼓。安塞腰鼓有热烈的舞姿,有巨大的力量,有沉重的鼓声,有深厚的土壤。⑵这篇文章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你觉得有何效果?

排比,有句子内部词语的排比,有句子的排比,有段落的排比。这些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弘。语气连贯,节奏明快,感情强烈。

三、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有气势的朗读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伟大,粗犷,豪迈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朗读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2、以第五节来示范朗读:

⑴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注意听清朗读者处理的语音轻重,语调的抑扬,语速的快慢。

你觉得他读的怎样?哪些语句读的好?指导朗读,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⑵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⑶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⑷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其他部分,读出节奏,气势,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四、学生品读,体验感悟

1、学生选择自己认为精彩的语段进行散读并作点评。

2、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3、抽读,结合语境谈理解与感受。

五、总结文章主题

通过刚才大家的品读,你觉得本文除了赞美安塞腰鼓的壮阔,豪迈和火烈,还赞美了什么?

六、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大型舞蹈形式(舞龙,舞狮,滚灯,扭秧歌等)

七、布置作业

1、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上一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下一篇:北师大考研辅导班-北师大学科教学(数学)考研科目_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