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职场学哥干货

2024-05-11

盘点职场学哥干货(共3篇)

篇1:盘点职场学哥干货

角度一:我个人的实习收获如果总结实习的收获,我觉得大概有几下几点:

1、开始职业化征程。职业化,并非一定要在正式参加了工作后开始,而是从实习就已经有所体会。我记得,我们实习的时候,都要求穿制服,打领结,并不因为我 们是实习生而放低要求,工作中的各项准则,我们也都需要遵守,通俗点儿来说就是:工作,得有个工作的样子。当然,这依工作而异,比如艺术化的工作,可能就 很个性化,但职业化,不只是外表,更重要的,在于内心,身在职场,的确如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生活中,可以想怎么随意就怎么随意,但在工作中,就要对 自己严格要求,该说的话说,不该说的不要说,要讲究场合、分寸,要严谨、专业、具备责任感。

2、学校与职场间的必要过渡。如果没有实习期,一下子进入职场,可能会觉得不适应,通过实习,了解了工作的要求,感受了工作环境,也放低了身段,这对于自己的成长,非常有益。

3、有别于课堂的学习。课堂上的学习,偏重于理论,而实习,则是理论结合实际,以前书本上的知识,可能总显得遥远,亲身体会之后,印象更深刻,对于整个行 业、企业自身,都会有实际的感受。从学校到企业,融入到新的团队中,那种磨合、融入的过程很有益,即使是有些挫折,也是成长中宝贵的教训,我在实习期间, 也曾听过别人说“大学生眼高手低”,我不去辩解,只是默默地、好好地做事,用行动来说明。

角度二、一个工作的人的工作观‘对实习生谈工作观,也许有点早。

不过,也许,早一些打下基础,对发展更有好处。1992年8月10日,我到中国银行 报到,开始职业生涯。到现在,18年整。主要就是中国银行(8.5年)和金蝶(8年)。地域是从曲阜到济南,到苏州,再到深圳;业务领域是出纳、计划统计 和信贷、微机硬件、ERp实施、产品经理、知识管理、社区、内容运营,目前的岗位其实还是知识管理。虽然已经工作18年,看上去是很漫长的日子,但 是,仍然充满**,仍然在不断尝试。刚刚换了部门,又是一个新的挑战,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敢于面对,无所畏惧。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很重要。这个重 要,不是来源于生活的压力,也不是因为天生工作狂,而是源于对生命不断追求和完善的渴望。我在银行工作期间,由于业余时间很空闲,而且自己的兴趣又广泛, 所以研究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flash、FireWorks、DreamWeaver、3DSMax等等,不过,并没有明显的建树,因为是玩,而且兴趣 也没深厚到非常执着的地步,动力和压力都不足,所以做来做去也就是那么几样东西,但是工作不一样,虽然有时候压力大了点,但是因为有责任感在内,因为有时 间、资源等限制,所以反而容易出成绩,因而有成就感。另外,我一直认为,人应当成为独立的人,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而要独立,工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我自 己从来没有过成为全职主妇的想法,这不是因为不安全感,而是我觉得独立更重要,经济上的依附,往往产生精神上的依附,不仅对于自己的成长无益,对于孩子的 教育也很危险,试想,一个不工作、容易与社会脱节的人,如何教育孩子、陪着孩子成长呢?有可能孩子问一个英语单词都答不上来。至于男性,工作的重要性和作 用更不必说了。不过,我也不赞成工作狂的态度,把工作当成一切,似乎除了工作以外没有什么值得去做。我推崇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因为工作忙碌,所以休闲弥足 珍贵,因为休闲可以调整身心,所以可以在工作中发挥得更好。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裨益,共同组成和谐的人生。对于工作的压力,我这样来看待:不只是工作有压 力,事实上,压力无处不在,反而是因为在工作中培养了承压能力,所以能够对生活中的事情应付较好。不工作的人,往往精神上相对空虚,虽然没有工作压力,但 是会产生其他的压力。而工作中的倦怠感,这是正常的,所以要调适好身心,并且,努力发掘工作中的乐趣,让自己热爱工作,象热爱生活一样。实习阶段,可以感 受工作的氛围,培养工作中所需要的主动、积极、责任心、学习能力,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社会,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是要持空杯心态,做好交待给自己的事 情,培养正确的工作观,受益终生。

角度三:从招聘和培养的角度看实习生我是从去年开始,聘用实习生的。

因为社区里有较多的基础工作,如果让正式员工处理,会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也有点浪 费人才,正确的做法,是给予想要实习的人实习机会,亲身感受工作氛围和在工作中锻炼;同时,也解放正式员工,使他们从琐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出来,多做思 考,把工作推向新的阶段;另外,由于正式员工招聘流程较长,而实习生则时间较快,而且成本较低,所以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这里面,没有歧视实习生的意思, 我认为正体现了多赢。因为工作相对简单,对实习生的要求,并不算高,招聘过程也相对简单,一般是发布、收简历、面试、确定、办理手续。当然,在简历筛 选方面,也还是要注意的,要根据岗位要求来挑选,面试主要是看形象、谈吐,通过问答来判断沟通能力,往往还要看看文字编辑等能力,如果有博客,会到博客上 也看看,如果是异地,前来面试成本较高,所以可以灵活地采用视频面试。站在招聘者的角度,希望实习生是领悟能力强、学习能力强、踏实肯干的,实习期的薪资 一般不高,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包食宿,所以这些都会说清楚,有时候,有异地的同学想过来实习,我往往还会帮忙分析,指出他们想不到的困难,如果是熟悉的学 生,可以帮忙介绍到我们当地的金蝶分公司去实习,熟悉未必是见过面,比如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有优秀表现的学生,在这点上,我一直相信,现在网络如此发达, 所以在网络上的踪迹可以较好地了解一个人。我不太愿意招聘特别注重薪酬的学生,我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这没有对与错,只有不同。一般来说,培养实习生也要 投入薪资以外的成本,所以如果对方太注重薪资,那往往在其他方面也有较多要求,所以如果有不太计较薪酬而看重学习机会的学生,那会优先一些。我个人不太喜 欢出尔反尔的学生,即已经明白知道了所有的要求,也答应了,但是,在回去后或者报到时又反悔,或者提出更多要求,象这种一般会请其回去考虑,一般不会再有 下文,当然,即使想要实习,也不想再给机会了。因为答应了,就是一种承诺,如果不清楚一些事情,可以当场或者后来询问,但轻易就反悔,让人觉得不踏实。在 培养实习生方面,我们的确是很注重的。我曾经一再对部门同事(担任实习生导师)和实习生讲,帮助实习生成长,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即使将来无法给予正式工 作机会,也一定要让实习生有所收获,对于优秀的实习生,虽然未必适合我们的工作岗位,但也会在实习结束后给出推荐书,对其工作表现予以肯定,并坦诚和我们 的岗位不相匹配,但无损于学生的优秀。之前在友商社区,我们已经有相对完善的实习生培养方法,如实习生到岗后,指派导师,了解现有技能,制订学习计划,听 取实习总结等。目前因为部门新建,各项规程还不正规,所以我们现有的实习生条件不象以前那么好,不过我们也在建立。但不管环境如何,我相信,实习的收获, 还是取决于实习生自己,因为客观不如主观重要。

[盘点职场学哥干货分享]

篇2:盘点2010年职场热词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

2. 裸辞:

没找好下家就“毅然”辞职。“裸辞”的人们开始重视内心深处的快乐和追求, 而不只局限于薪水、职位等因素。

3. 焦郁碌:

他们为理想渐灭“焦”急, 为职场拼杀“郁”闷, 为仨饱俩倒忙“碌”。

4. 软实力:

与过去相比, 如今的“软实力”指“会唱歌、酒量好、写字漂亮、会打扮”等软实力。

5. 恐烦森:

现代版的“白骨精” (白领、骨干、精英) 每天都在“恐烦森” (恐惧、烦躁、阴森) 中度过。

6. 钟摆族:

突破城市界限, 实现了工作生活的双城化。房子两地买、婚姻周末化, 社交网络多城交叉。

7. 橡皮人:

经过几年的打拼之后, 变得没有神经、没有效率, 犹如“橡皮”做成的, “橡皮人”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对批评表扬无所谓。

8. 考碗族:

公务员在当今社会可谓最稳定的职业, 考碗族为的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找到一个稳定的落脚点。

9. 奈特尔家庭:

这个热词是由澳大利亚的一位社会学家指出的, 指那些收入虽然在不断增加, 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家庭。

1 0. 家庭隐形人:

篇3:盘点2013年职场奇葩规定

上班要先唱《月亮之上》;开会高唱《隐形的翅膀》;手机铃声不得设为《爱情买卖》;不在食堂吃饭菜罚款百元;喝水必须在规定时间;下班必须排队出门;必须提前半小时上班……这些都是近年来职场上涌现出的雷人规定。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职场上同样有着大量雷人规定,在这些雷人规定中,“上班期间一天不得超过两次上厕所,每次不得超过5分钟,否则罚款10元钱”、“剃光头让员工更优秀”、“入职3个月内必须减肥10斤”等当属奇葩。

“上班期间一天不得超过两次上厕所"的规定底气何来

“上班期间一天不得超过两次上厕所,每次不得超过5分钟,否则罚款10元钱。”这是珠海市金湾区一家电子企业的管理规定。规定一出,立马引起广大员工的不满,认为这是违反人性做法。珠海市金湾区劳动监察大队接到投诉后迅速介入,称该企业违反《劳动法》,并责令企业整改。(2013年12月18日 《珠江晚报》)

对于为什么制定这样的规定,这家公司的说法是:每天上午和下午均安排了10分钟休息时间,员工可趁着休息时间上厕所。公司规定的上厕所次数,则是除去休息时间外,工人还可上两次厕所,时间已经足够了。

表明上看来,工人上厕所的时间好像挺宽松的。但是,这有两个问题——首先,两次10分钟的休息时间里,员工就一定都有方便的需要吗?难不成即使没有需要也必须在这个时间段里上厕所?另外,除此之外还允许上两次厕所,对于特殊时期的员工够用吗?比如女职工刚好赶上“那几天”,而5分钟的时间对于那些生病拉肚子的男员工来说是不是也不够用呢?

老话说,人有三急,这拉屎撒尿的时间怎能按照时间表来有计划地安排呢?这不仅仅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更侵犯了职工的权益。

至于为何要制定这样的规定,该公司一位管理人员大倒苦水,称有的员工故意趁上厕所拖延时间,消极怠工。比如有的人借口上厕所玩手机,上一次厕所有的甚至要半个多小时。从公司管理角度出发,迫于无奈才制定了上述规定,目的是规范员工行为,但目前还没有实际处罚过员工。

该名人士还介绍,该厂只有一层楼,约50名工人,如厕规定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作出的,能够满足工人们的需要。

对此,有员工表示,厕所就在车间旁,如果不是身体不舒服拉肚子,通常情况下5分钟能解决问题。但工厂这样明文规定上厕所的时间和次数,还是让不少人心里感到很不舒服,觉得企业不信任员工。也有员工表示,借上厕所故意偷懒的员工毕竟是极少数,工厂这样规定,打击了一大片。

尽管对于这起事件,当地有关部门已经查处了,但是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起事件如果没有职工举报是不是也能得到查处?如此雷人的规定底气何来?简单的质问或整改,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加强对企业的监管,让企业工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是根本。

剃光头想让员工更优秀

浙江一家公司要求中高层员工剃光头表忠诚,愿意剃的给予1万元安慰费,不愿意剃的罚1万元失信金。结果,坚持不剃光头也不交失信金的5名女员工被开除。虽然经过劳动仲裁后,公司向5名女员工支付了共计7万元的经济补偿。但是这则消息一经媒体报道,就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

这家公司是位于浙江宁波镇海的一家工程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董某在2013年2月25日召开中高层员工会时,突然提议:“我让你们做一件事,绝对不违法,你们肯不肯做?”然后他拿出一张表格,叫所有人都签名并按上手印。之后他提出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要求——每位中高层的员工,不管男女都要剃光头,每月5日剃一次,坚持一年,愿意剃的就给1万元安慰费,不愿意剃的就得交1万元失信金。

在得知老总不是开玩笑后,管理层有20多位男同志剃了光头,分别领到了1万元安慰费,而坚持不剃光头也不交失信金的史女士等5名员工于3月18日被开除。

“我不后悔,这是对员工的一种挑战,我想让他们更优秀。”董某也顶着一个大光头,他对记者说,之所以要求员工剃光头,是因为企业员工精神层面的东西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命运。“我就是希望员工能拿出热情、全心全意为公司服务,所以我要考验他们。”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侮辱,剃光头以后还怎么出门?”公司的5名女员工就此事申请劳动仲裁,结果公司向5名女员工支付了共计7万元的经济补偿。

如今,企业管理风行倡导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可以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形象,可以对员工提出工作要求,但应该遵循一定的底线。这种底线或者界限究竟是什么呢?

“企业的制度首先应该以尊重员工为前提,不能为所欲为。”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认为,如果企业的规章制度伤害了职工的人格尊严,涉及人身侵权,就是违法的。

中国劳动保障法律事务中心高级顾问、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白永亮认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权限,其基础是建立在保证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上。员工的行为和正常有序的生产经营有冲突的,都可以进行管理约束,以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但企业规定合法与否,“界限就在于,企业提出的要求,是否出于有序管理、正常经营、统一形象的目的,且是不是合法有效的。如果抛开上述目的,且侵害了员工的人身自由权利,就超出了企业的管理范围。”白永亮博士说,企业对员工的管理目的要与其正常经营挂钩,不能脱离工作内容。

比如航空公司等服务型企业,确实有统一形象的要求,员工应展示公司的整体形象,遵守相关标准,但这些都仅限于工作时间内。下班后,员工的发型和服装是不受公司限制的,这是员工个人的自由。

白永亮还认为,企业如果对员工有特殊的要求,应该在录用时就向应聘者说明,比如电视剧组招聘演和尚、尼姑的演员,应在录用时就提前说明,而不是录用以后才告知。

“此外,《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没有明确规定,企业有权对员工进行罚款。”白永亮指出。但在实践中,经常有企业以违反规定为由进行罚款。如媒体曾报道一家素食餐厅的老板,要求员工在上班期间必须吃素,如果不吃素,就要从工资中扣除100元。

“素食餐厅老板可以提倡员工吃素,这是不违法的,但如果员工没有吃素,老板不能对员工进行处罚。老板可以提出自己的意愿,比如自己带头剃光头,但如果员工不愿意剃,老板也没有权利对员工进行处罚。”白永亮认为,“这种倡导性政策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 按照法律规定,企业的规章制度或员工手册,其规定范围必须是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对于劳动者严重违反法律、规章制度等行为,企业只能采取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劳动者赔偿损失以及按约定支付违约金等措施,而不能采取罚款的处罚。

“剃光头”文化还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即在某些私营企业内部,老板的话如“圣旨”,员工往往只能低声下气,“顺老板者继续干,不顺者卷铺盖走人”。在一些老板看来,企业就是自己的,资本主宰一切,如何管理员工完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胖员工"不减肥则下岗" 健康至上这个可以有

重庆有家云中漫步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章程中,有一条规定:胖子(体重达肥胖标准规定)入职后3个月内,必须减肥10斤以上。达成有奖,不达成下岗。谈到这个制度,该公司负责人说,希望自己公司的员工,能在相对宽松和快乐的环境下,激发出自身积极向上的力量。概言之,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身为80后的张山斯从一家商业杂志辞职后,成了云中漫步公司的员工。面对公司章程里“胖子入职后至少减肥10斤”的规定,曾让当时体重已达99公斤的他有些难堪。不过,他在这一规定的督促下坚持锻炼,3个月下来,不但体重减了10斤,也体会到工作之余锻炼健身的重要性。于是,这条看似歧视胖子的规定却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胖子入职后3个月内必须减肥10斤以上”的规定,这似乎有就业歧视的嫌疑,但评论员郭文斌却认为,这是在关爱员工的身体健康。因为该公司的理念是:“学会管理自己的健康,才能服务好我们的客户和用户”;“谁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就是对公司不负责”。这样的公司没有理由不受追捧。

胖子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据《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计算,体重超标的人口应当已经超过了两亿,相当于美国胖子的总和,而且将在二十年左右达到美国人的肥胖比例。而人太胖了,绝对不是好事,各种疾病也会纷至沓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规定“胖子减肥”,虽然苛刻,却是在关爱员工健康,这种企业文化是值得肯定的。

诚然,员工的胖瘦,似乎和企业无关,但员工的健康却是关乎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一家企业的员工老是生病,显然是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或许企业可以辞退那些不健康的员工,但高度关注员工的健康,更富含人性化。

“强制减肥”,并不是企业的一个噱头,而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企业规定,上班时间自由、禁止加班,而且公司还专门为员工购置跑步机。这些措施,是建立在保障员工的劳动权益基础之上的。当前,一方面是就业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是劳动者的权益屡屡受到侵害,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能够以员工的身体健康为重,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

关爱员工健康,强制胖员工减肥,看似不可思议,看似做了亏本生意,其实是双赢结局。员工拥有了健康的身体,精力充沛,因为身体健康受到企业关爱,对企业也更有认同感,自然在工作中也会更加卖力。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前进的最大动力。在现实中,许多企业是不太关心员工,连基本的权益都无法保障,当然不会关爱到员工的身体健康,甚至员工生病了要请假,也要处处为难。这样的企业只会让员工的“离心力”越来越大,最终吃亏的还是企业。员工没有归属感,在工作中恐怕没有很大的动力。

“胖子减肥”的规定透着员工健康至上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值得借鉴,愿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

媒体人晴川 也认为“不减肥就下岗”的规定具有积极意义。锻炼少,体态臃肿,有的甚至不到30岁就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老人病,职场人的身体亚健康状况已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据2011年出笼的我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成年人、老年人超重率与肥胖率持续增长。2010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1%和39.8%,肥胖率分别为9.9%和13.0%。而“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则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

员工不锻炼,原因多多。这其中当然有逼仄的社会环境和单位的无良使然,但更与员工缺乏锻炼的自觉性有关。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上下班以车代步?在闲暇之余,又有多少人将大好时光白白浪费在了餐桌上、电脑前?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健康,很大程度已经不仅仅是自己的,而是家庭的、社会的。打拼是为了家庭的未来,可是,没有一个好身体,如何让自己和家人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身体出状况,有时候真的不能全怪别人。

锻炼之利,不仅在于身体,也能释放在工作中累积的压力,对心理本身也是一种减压抚慰。这个道理并非员工不懂。不锻炼是因为没有锻炼动力。尤其在求职压力山大的时代,减肥成功有物质奖励,减肥失败则下岗,无疑会对员工形成一种压力,这既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也有助于个人养成锻炼习惯,从“要我锻炼”的被逼无奈逐步转变为“我要锻炼”的自觉。这种员工至上的理念,无疑值得推崇效仿。

上一篇:无线局域网的组建与安全设计的毕业论文下一篇: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