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轮台县环保局文明服务规范制度

2024-05-10

29、轮台县环保局文明服务规范制度(精选3篇)

篇1:29、轮台县环保局文明服务规范制度

轮台县环保局文明服务规范

1、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勤政廉政、廉洁奉公,忠于职守、严于律已、乐于奉献。

2、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法令,正确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秉公执法。

3、树立人民公仆的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层企事业单位服务。“窗口”服务实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公布有关规定,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和组织的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4、公开收费标准,依法开展排污收费工作,并按规定及时足额解缴财政。

5、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应二人以上,必须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文明服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正、公开。

6、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严格执行干部廉洁自律和各项廉政制度。

7、建造文明工作环境,办公环境整洁美观,使用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热情服务。

8、认真开展咨询服务,热心接待来访人员;设立公开监督电话,对投诉信件、电话应认真对待,妥善处理,及时反馈。

轮台县环保局

二O一一年三月三日

篇2:29、轮台县环保局文明服务规范制度

创建机关文明科室,是机关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双满意”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展创建文明科室的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机关思想作风建设,树立农机部门及干部良好形象。

一、环境要求

1、科室环境整洁。因地制宜美(绿)化科室环境,地面无杂物,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整洁简朴,空气清新。

2、秩序井然。工作时间严肃认真,不嘻笑喧闹,不串岗闲聊,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上班时间不迟到早退。

3、仪表端庄。精神状态好,衣着整洁,服饰得体,佩带工作证。

4、举止庄重。在公务场所行起坐立姿态端庄,待人接物热情大方,用语文明礼貌。

5、礼节周到。公务接洽礼貌热情,态度谦和,服务周到。

二、工作要求

1、工作效率高。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效率意识,弘扬务实高效作风,办事雷厉风行,逐步形成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科室工作能够不断创新。

2、服务质量优。公道正派,按章办事,实行文明办公,提供优质服务,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不良现象。

3、工作作风实。发扬唯实、求实精神,讲真话,讲实话,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杜绝弄虚作假、文过饰非等不良风气,提倡扎扎实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力求实效,努力为农牧民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

4、基础建设强。文档资料建设达标,管理有序。积极参加单位各项活动,热心公益事业,熟练掌握业务工作、有较好的理论水平、文化素质和业务综合能力。

5、团结协作好。大局观念强,科室之间和同志之间工作交流与合作好,及时沟通工作信息,主动协调搞好配合,同志之间互相尊重,互敬互谅,胸怀豁达,坦荡真诚,能力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

轮台县环保局

篇3:29、轮台县环保局文明服务规范制度

一、重视文化的伦理教化和社会定向功能,把弘扬先进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加强行为塑造和养成,如倡导文明出行、文明礼仪、文明用语、文明祭奠、文明创建活动,等等,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是仅此是不够的,因为人们的行为背后是文化的支撑,行为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如果不从更深层次上解决文化范式的转换,所有的活动往往成为形式,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际上收效甚微。每个健全的社会都有自己特有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形态,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共同生活中,通过教育、培养的熏陶,使这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形态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接受,从而形成大体一致的思想信仰、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这种定型的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惯性力量,可以塑造人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决定社会的特色和发展取向。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实际上是进行文化范式的一种转换。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要从文化意义上去构架活动内

容,把弘扬先进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一方面挖掘儒家传统的道德资源,赋予其时代含义;另一方面要吸收人类精神文明成果,把人文教育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只有当全社会开始了这种文化自觉,精神文明建设才有赖以滋养的土壤。

二、重视人民群众在精神需求上的利益表达,把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选择

“利益”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动力和源泉。今天,随着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人们追求各自合法的利益已成为正当的权利。反映在精神领域,就是要求我们关注、重视、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追求民主权利、满足精神生活的利益表达。精神文明建设是人民的事业,是人民的实践,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力量和生动资源,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整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立足点,也是保持创建活动生命力的关键。那种不从实际出发,自以为是,闭门造车,把凭空想像出来的“新点子”强加给人民群众的做法;那种只做给领导看,专门造势,劳民伤财,刻意营造轰动效应的做法;那种只重过程不看结果,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把墙上挂的、纸上写的、嘴上说的、表上填的、盒里装的当作创建成绩的做法;那种一项工作刚开头,便忙着总结经验、报喜邀功,搞边种边收的做法都必须坚决克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

意作为第一标准,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创建源泉,真实地反映伟大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上一篇:开学第一课教案下一篇:分享英文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