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2024-05-05

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精选6篇)

篇1: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来源:万达月刊时间:2008-07-16 作者:佚名

一、建筑综合体概念

建筑综合体是指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筑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群,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

建筑综合体意味着多种功能共存于同一空间,而且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从而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它是多种不同使用功能的综合,建筑内部所包含的多种功能相互提供服务,互为补充,从而形成独立的功能体系。

城市建筑综合体是把城市中不同性质、不同使用功能的社会生活空间相结合,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开发和管理,充分发挥建筑空间的共同作用,满足人们对于现代城市综合、低能耗、高效率的要求,形成一个完整的街区。其功能直接被接纳到城市功能体系中,成为城市整体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2)

来源:万达月刊时间:2008-07-16 作者:佚名

二、建筑综合体的产生背景及演进

(一)建筑综合体的产生背景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综合体的大量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以后,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大量产生,给综合体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和物质技术条件。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钢材产量的增长,使钢材的使用得到普及;近代结构理论的研究进步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升降机等设备、装置的出现,解决了高层建筑中的垂直运输问题。工业革命以后,工商业的指挥中心逐渐从商品产地转移到城市(商品消费地),以便于取得最新的市场信息。由于要在城市中建立这种大型的指挥部,使高层建筑在一些具有商品流通枢纽作用的城市里大量出现,而单一功能的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引发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如:影响城市的环境和生态,吞噬了大量城市绿地,导致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存在促使人们不断改善现状、解决问题,即对城市的土地进行统一、综合的开发,对高层建筑的空间进行有机组织,并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人们增强了效率观念,因此人们期望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以满足短时间内实现多种活动的需求;同时,城市容量的扩大,导致土地供求的紧张,土地成本急速上涨,这就促使业主与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上希望最大程度利用土地及空间,实现功能的综合,达到集约目的;二战以后,在美、欧国家由于汽车的普及,相对缩短了城市与郊区的距离。大批中产阶级,由于厌烦城市恶劣的居住环境,纷纷迁往郊外,形成了大城市市中心的衰退现象。因此,地方政府也开始推行鼓励市区的改建和开发的新政策,以推动市中心的复苏和更新。这样一来,综合多种因素,就促成了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出现。

(二)建筑综合体的演进

1、理论演进

工业革命以后,以汽车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方式,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从而也改变了城市的格局。工业的迅猛发展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多方危害,如交通拥挤、环境污梁、社会混乱等。为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发展了功能分区的概念及理论。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现代运动,将

复杂的城市生活简单化、抽象化,认为城市是由居住、娱乐、工作和交通加以联系的四大功能区构成。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居住、娱乐、办公为了互不干扰被按区严格分割。这种功能分割表现在城市布局上是按市公共中心、亚中心、居住区中心的多层次有序原则组织的;表现在建筑上,则是不同功能复合被认为是混乱的。功能主义的理论方法没有给早期工业城市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问题—城市中心的衰落。

六十年代,在建筑理论领域,结构主义和人文主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城市理论提出修正。结构主义志在建立一种动态的城市整体秩序,形成开放系统,借此来改变城市机体彼此割裂却又混乱的局面;人文主义则着力呼唤一度迷失的人文精神,使“人”重新成为城市环境营造的主体。二种理论均强调城市有机连续、综合互动,从而影响了六十年代后欧美城市复兴和再开发的实践,为综合体建筑的复兴提供了理论依据。

随着城市规划与建筑理论的日渐成熟与60年代后期欧美的城市复兴运动的实践,建筑综合体得以迅速的发展。它的出现修正了以往过细的功能分工,建筑多功能的联接与复合为其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成为继“商业街”之后城市复兴的又一重要的建设模式。综合体从最初建筑功能的简单叠加(如居住与商店的叠加)到以功能体系划分的各种主题综合体(如交通枢纽综合体、会展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文化娱乐综合体等)。而在当代,综合体的发展己开始溢出建筑自身的范畴将建筑内部功能与城市职能相结合,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现代城市建筑综合体。

2、建设实践

建筑综合体的雏形:十九世纪早期的法国巴黎“Wa1R-up”住宅,可以说是综合体的最初模式。这种建筑的底层用作商场、餐馆、咖啡厅和剧院,楼上的四或五层是公寓用房。街道的底层有一个连续的拱廊,以保护顾客不致于遭到风雨的浸袭,同时,在视觉上有一个统一的街道立面。后来,这种多功能的商业居住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公寓街区水平地汇集成一个长长的、连续的商业街。两边有人行道,上面加玻璃顶,而街道的两端是开敞的。这种封闭的通道或柱廊,使商业街与城市道路网格编织在一起,并很好地与现存的建筑物结合。使那些既窄又深的街道场地得到了综合利用,为居民提供了新的步行街区,更使原来沉寂的街区中央获得了盎然生机。

第一代建筑综合体:上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纽约建成了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uer Center),它可以说是美国最早的大型多功能综合体之一。其中包括70层的R,C,A无线电大楼(RCARadio Building)。及周围由15幢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其主要特点是:(1)建筑组合所形成的城市空间,是市民公共生活、文化娱乐的场所。低于街道层的地下步行系统与商场大厅、地下铁道及各种不同用途的综合楼相连接。(2)整个中心占数个街区。(3)R,C,A无线电大楼一端,邻接一个辟作花园的下沉式广场。(4)中心内各大楼的基本格调和标准尺寸与R,C;A,F无线电大楼基本一致。

第二代建筑综合体:上世纪60年代初期,工业化国家城乡之间,生活条件的差异已经开始消失,中产阶级远离城市到郊区居住,强烈要求从各方面提高生活舒适度。在这种形势下,首先促使城市郊区的综合体与步行商业街(Shopping Mall)结合起来。如美国的休斯敦长廊(The Galleria Houston)建于60年代初。长廊内设办公、旅馆、商店等,是一个综合的商业中心。这一时期,综合体的主要特点是:(1)车行、人行完全分开。(2)结合步行商业街,而多有

盖顶。(3)有的将商场放到地下,使其可以在地下穿过好几条地面的马路,互相连成一片。

第三代建筑综合体:出现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主要以中庭为标志。它是根据人们的喜欢和活动要求为目的而进行设计的。不仅具有第一、二代综合体的优点,而且中庭具有空调、阳光和绿化,空间具有趣味性。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I,D,S中心(I,D,S Center)。该中心建于1973年,高57层(235米),是由菲利普·约翰逊和伯吉事务所设计的。该中心的中庭被称为“水晶院”,大体是五边形的空间,上层有回廊。它既是人流交通的广场,又起到吸引顾客的作用。

三、建筑综合体的发展优势

(一)通过不同建筑功能的整合,化解城市问题

建筑综合体将分散的城市功能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将商业与居住等多种功能综合布置,扭转了过去主张的工作与居住完全分开的传统观念,它对于城市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式,缓解了城市交通、环境与治安等方面的难题。

(二)多种建筑功能的复合提高了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多种功能空间的整合集聚,提高土地空间与市政设置等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建筑综合体常常是将各种功能在垂直方向上重叠布置,这实际也是城市土地在空间上的再次开发利用;例如:街道、广场,在这里不仅仅是人们的交际休闲场所,也是人们的散步、购物、饮食、观赏、游戏以及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去处,综合性节约了空间。建筑综合体由于常采用的是统一规划、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方式,这使其内部的多种设施可以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而对于市政设施的利用,包括多种管网的综合利用,可以做到更综合性的节约。

(三)为“旧城改造”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

综合体的建设在改善旧城环境质量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保证了投资者的经济收益。投资者可以利用商业地产与居住地产的差价的利润差,进行环境建设,包括一些庭院的布置、文娱体育休闲设施的安放、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等,这样,环境会促进该处改造的成功,对于投资方的利益也是一种合理的保护与促动,也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工作。

(四)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

建筑综合体,在共生、互利的前提下,实现多功能的综合,使建筑具有物质构成上的强大优势,从而当城市生活需求发生变化时能进行自我调整。各种功能互为补充,整幢建筑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自给自足,形成“城中城”的经营方式;各种功能互相配合,提供对方发展的潜力,反过来促进自身的增长,例如商业、办公、酒店与会议中心相结合,集中不同的商业行为,彼此增加潜在顾客,并提供多门类,多层次的服务,从而使建筑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有利于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良好环境的形成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们对综合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商住建筑综合体丰富的功能可以将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它们彼此促进,它通过各

种功能的综合使居民生活极其方便和丰富,同时使环境拥有巨大的聚合力。而且它良好的经济效益、内部多种功能协调平衡及相互激发,使得建筑更加能动的发挥其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的城市街区。

四、建筑综合体的发展趋势

(一)功能与规模的同步扩大化

建筑综合体复合了交通、居住、商业、生活娱乐等各种生活形态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于一体,其建设规模将越来越大,常要用“跨街区、多体块”的组合方式,形成巨型的城市综合体。一般占用整个街区,把购物、办公、居住、停车等活动综合地组织在一个地上、地下相互关联的空间中,并力争与周围其它建筑联接一成体。

(二)强调城市建筑、市政设施的综合化

成功地将城市环境构架体系与基础设施相结合,使建筑向高空、地面、地下三向度空间发展,构成一个流动的、连续的、立体的城市空间体系。

(三)空间、流线组织的立体化

建筑综合体是城市空间交通构架系统整体的一部分,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为建筑综合体与城市地面、地上、地下立体接口提供了可能。立体化的城市道路系统常常穿越建筑内部,作为室内广场的中庭,既是建筑内部立体交通的组织形式,同时又可能联系地下商业街或地铁出入口,其空间与流线组织呈现立体化的发展趋势。

(四)建筑功能与空间的城市化

建筑内部的中庭、广场等功能区域将成为城市交通与建筑内部一个转换枢纽,内部空间成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环节。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中庭、广场)不但服务于建筑本身,而且成为整个城市的场所,服务于整个城市。这些都使得建筑综合体建筑室内空间兼有更多的城市职能,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建筑的功能与空间具有更多的城市属性。

篇2: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发表者:叶宇峰,万达规划设计院

在集团商业地产高速发展中,规划院积极参与项目前期规划研究和设计,这里结合本人前期规划设计工作的经验谈谈体会。

一、关于城市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在城市化过程中起着营造城市新的商务、商业中心区,打造城市新地标,创造城市活力之源的商业综合体和居住街区,创造充满活力和积聚人气的市民文化活动广场;同时,在避免城市中心空洞化,减少城市通勤交通压力,打造城市“24小时不夜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综合体一般由高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酒店式公寓(或SOHO)、大型综合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独立商铺及街区、市民广场及大型高尚居住社区等组成。

在国外早已发展成熟的“城市综合体”,近年来在国内一些主要城市正以一种新的商业地产模式逐渐发展起来。作为中国商业地产领袖的万达集团当仁不让的成为打造“城市综合体”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短短两年多时间,西至重庆、成都、西安,北至哈尔滨、沈阳、北京、济南、太原,南至南昌、合肥,东至上海、宁波、苏州、无锡等全国十多个大城市都有万达“城市综合体”闪亮登场。从单店到组合店再到如今的“城市综合体”,万达商业地产正在经历第三次嬗变。

二、项目土地解读

“城市综合体”项目选址一般符合下列三种情况之一:第一,项目所在位置为城市核心区,有人流和消费基础。如北京万达广场在CBD区,济南万达广场在百年商埠区与泉城步行路之间,合肥万达广场在三孝口商圈。第二,项目位于城市副中心,是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如上海五角场,重庆南坪商圈,无锡滨湖区,沈阳铁西城市副中心等。第三,位于新开发区,如宁波鄞州区,南昌红谷滩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等。人流量和消费基础是支撑大型商业及城市综合体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位于新开发区的项目如宁波万达广场在招商方面比起北京和上海万达广场就相对困难。

在发展部进行项目初步选址,相关部门联合调研、评估,并将项目可行性报告上报集团领导,最终项目定位确定之后,规划院即着手项目前期规划方案的设计工作。

项目前期规划最核心的工作是项目土地解读。所谓解读,从大的方面讲,是对项目周边情况,项目所处区域在城市中的地位,项目所在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商业发达程度,居民购买力及消费习惯等进行解读;对项目具体土地解读分为:

1、城市商业特点及需求,商业人流主导方向及构成等; 这个城市缺什么?我们能带给城市什么?

2、解读项目周围市政及交通情况,是否有城市轻轨经过等;

3、基地内有没有保留建筑,如何将保留建筑融合到规划之中;

4、项目可利用资源,如:河流,公园等;

5、项目规划条件:容积率、限高等;

6、项目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等。

三、城市综合体设计特点

1、多功能的城市开发

城市综合体给城市带来多功能的城市开发。一般的城市开发商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功能的开发上,其它只作为附属配套,如纯住宅开发、纯商业开发、或者纯酒店或写字楼开发等。万达广场将多功能综合集中开发,包括有:酒店、写字楼、大型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公寓、高尚住宅、大型广场等。

不同功能、时间段的城市功能组织在一起,各种功能互为补充组成城市“24小时不夜城”-大型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区是城市活力之源,充满激情与商气,写字楼使城市充满青春与魅力,酒店的进驻提升了消费档次,公寓及住宅区从白天到黑夜充满生气与活力,城市广场又极大的聚集了城市的能量与人气等。

总之,城市综合体的多功能特性使万达广场的影响力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商业中心地位得到显著加强,如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方米的重庆万达广场,商业及公建面积达33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使万达在重庆的影响及南坪商圈作为重庆五大商圈之一的作用得到显著增强。

2、街坊式的街区布局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风貌正被一点点地蚕食,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正被一点点地割裂。为此,城市开发商需对保护城市的文脉,保护历史形成的街区,城市记忆,城市尺度,路网格局,商圈等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拟改造项目及城市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城市规律,解读土地价值。

街坊式街区布局很好的保留了城市历史脉络和城市骨架-道路是一个城市的骨骼,街区承载着城市的记忆,街坊式街区布局将城市历史文脉很好的延续。

我们在城市综合体设计中采用了街坊式街区布局的规划手段:保留了城市主要的道路格局和行为习惯,保留了基地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建筑,结合保留建筑或原有活动广场设置供市民活动的城市广场等。如在济南万达广场的规划设计中,对基地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基地位于百年商埠区与泉城步行街之间,基地内部由两条贯穿东西及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划分成四个区域。因此项目规划了二横一纵道路系统,将项目分成四大功能分区:沿连接商埠区与步行街的经四路一侧布置了大型商业广场,东侧面向泉城广场布置了超高层酒店,同时,用地东南侧以东与高架路相对是共青团路广场,故在此规划了3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遥相呼应;另外,结合用地中部的历史保护建筑,布置了社区文化广场,将居住区自然的划分为四个组团,形成了在原有路网基础上的街坊式街区布局,延续了项目原有的道路系统和商业行为习惯。

3、开放式的城市空间

我们在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中的另一大特点是创造开放式的城市空间。城市综合体设计是以较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的设计手法将多种功能的建筑空间集中布置,这种集中布置规划手法使项目规划或布置大型市民活动广场等公共开放式活动或绿化城市空间成为可能。我们在多个项目的城市综合体方案设计中都规划了这样的城市空间,如太原、沈阳铁西、无锡万达广场均规划了2~2.5万平方米市民广场。

在寸土寸金的综合商业项目开发中,做出这样的决策和规划是需要最高决策者具有过人的魄力和前瞻眼光的。开放式空间包括市民广场,居住区休闲活动广场,大空间尺度的建筑间距及超大绿化园林的高尚社区等。它们为城市增添了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为城市增添积聚人气与活力的城市空间,为城市地标式建筑天际线提供最佳视觉空间,为城市透出蓝天、白云、森林、小溪、诗意…

太原万达广场位于太原有龙眼之称的黑龙潭公园周围,为了让公园透出绿色,规划方案将周围遮挡公园景色的所有破旧老房全部拆除,代之以绿化间距超百米的短板式高层住宅,最大限度的将公园绿色透出来,将绿色、生态还给城市。

4、地标式的城市建筑

城市综合体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均在所在城市矗立了地标式建筑。如超高层酒店:济南万达广场180米高超白金五星级酒店(建成后将是济南第一高楼);又如高层地标式双塔:无锡万达广场白金五星级酒店及酒店式公寓组成的玻璃雕塑双塔等。

四、项目前期规划心得

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心得如下:

1、认真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和定位。项目前期调研和定位准确与否关系到整个项目的运作是否成功和顺利,因此集团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和工作力度,并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

2、认真解读项目土地,使土地价值最大化。通过解读土地、合理规划,使功能设置和分区合理,最大发挥土地效益;通过合理交通规划,使商业动线合理,积聚人气。

3、站在“国际万达 百年企业”的高度,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在项目前期规划设计中,董事长多次从“国际万达 百年企业”的高度,对社会,对城市做出贡献,促进商业地产发展的角度出发,宁可牺牲企业目前的一些利益。如在多个新项目规划设计中,为了给城市营造供市民活动的公共场所,均减少可建面积,用于营造大型市民广场。

因此作为万达的一名规划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大气,超前,激情的品格和理性,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才不愧时代、企业赋予的职责。

篇3:浅议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设计

伴随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需求,城市交通向着立体化和全方面复合协调发展,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向公共交通方向前进。轨道交通是改变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促进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生态节能型、平衡发展环境友好型城市体系的重要元素,更是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建立城市快速交通体系的具体手段。也因此,以多功能综合化、全方位服务、一体化空间、立体式拓展的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在我国大型城市迅猛发展。本文结合一些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设计实践,探讨轨道交通站点及周边地区城市综合开发与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和梳理,对于指导站点地区开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同类课题的项目设计以及研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一、“区域综合化设计”的开发导向

轨道交通站点动线辐射区域的城市建筑群综合化设计是一种被实践认可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手段。在国外,诸如东京、伦敦、新加坡等城市广泛使用。伴随着城市的协同发展,轨道交通所吸引的大量客流和多样性行为,使得城市机能围绕着站点汇聚和浓缩。与私人汽车文化所主导的空间分散布局不同,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密集与综合化成为目前站点空间发展的主要趋势。

如伦敦金丝雀码头作为城市新的商贸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发,区域内有两条轨道交通线经过,一条是高架,一条在地下(轨道交通南翔站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也类似)。通过两条地下商业街和一条地面步行街的串联,在提供购物、休闲、服务的同时,将整个功能复杂的轨道站区域连为一体,形成设施完善的综合化商务新区,比传统的建筑综合体更具弹性和多样性。也因此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见图1)。

在我国,现代高效的社会、经济、生活活动,使大中型城市对高效的城市交通、复合的城市功能有着迫切的需求。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也因此与轨道交通建设密切相连。在国内上海、北京等城市已有很多实际案例在实践“区域综合化设计”这一方法,通过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设计开发,提高地区的土地利用价值、城市效率和环境景观。如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莘庄站上盖综合体(见图2),是在已经交付使用多年后的地铁线路上空重新规划建设近40万m2的商业建筑,是国内首列。如上海地铁的11号线、17号线地铁上盖——中冶祥腾城市广场(见图3);上海地铁的9号线地铁上盖——日月光广场(见图4),这类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是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同步进行的,实现了高效的复合和综合化设计。

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区域综合化设计”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城市设计探索和实践,其核心精神是充分体现轨道交通与土地协调发展,以及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科学发展理念。“区域综合化设计”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城市交通建设筹资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城市公共交通运营商业化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区域综合化设计以协调、整合各种功能要素和城市空间为目的,为使用者提供了可以满足多种城市功能、富于活力的综合性公共场所。使轨道交通车站从以往匆匆通过式的简单容器转变为生机勃勃、吸引人驻足流连的城市窗口。在实现集散和换乘功能的同时还集合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文娱、休闲、会议、会展等多种城市功能,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多元复杂且统一的建筑群落。这种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体便捷、高效地满足了现代城市居民的复杂需要,也极大地提升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的设计要素

1. 多种功能协同发展的综合化

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的功能已远远超过以往各类单纯的交通功能体,已经逐步成为了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城市综合体,能够起到提升城市区域价值的作用,带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伴随着城市功能空间的不断复合介入,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将办公、商务、酒店、居住、餐饮、文化、娱乐、休闲、购物、停车、换乘公交站等功能与轨道交通站点的基础功能综合在一起,解决复杂的功能与简洁的流线、巨大的规模与便捷的换乘,人流与物流、车流的关系等矛盾,在设计中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高效的功能体系、交通体系,成为多功能协同发展的城市综合体(见图5)。

2. 交通组织便捷顺畅

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可以说是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交通设计的关键之一,并且直接关系到其本身的使用方便与否,所以交通流线组织的成功与否对站点综合体设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交通组织的目的为了使流线更有条理和更加便捷;交通组织的对象是与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有关的人流、车流。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与其它类型综合体的不同之处在于要处理大量的换乘人流。因此,其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站点的进出站过境人流如何进行疏散、综合体各种功能的使用者从周边以轨道或是其它交通方式如何到达基地并如何通过基地便捷到达建筑内部各功能空间。

交通组织以公交先导为首要原则,合理组织交通接驳,在轨道站点附近内考虑设置公交换乘枢纽、干线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出租车等候区、地下自行车库、社会车辆停车库、P+R停车库等设施,并以人流集散广场和步行廊桥组织多种交通形式的衔接,通过复杂、完善的交通体系,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不仅与外界进行高效连接,同时也使内部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见图6)。

3. 空间形象个性鲜明

空间的多样性为功能的多样性提供了物质支持,多样的空间可以激发人们产生一些创造性的、随机性的社会活动,促进人们参与公共空间中不同形式的交往活动,从而强化空间的活力与吸引力。多功能混合的模式形成了城市综合体空间的多义性,决定了轨道交通不再是封闭而独立的体系,而是作为主要的都市要素而存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不再是从一地到另一地的片断旅途,而是更多机会的无限延伸和有效联系,甚至是认识和发现城市的重要线索。充分利用高架车站的优势,进出站大厅的界面采用更为开放的形态。出站大厅以及和商业之间的宽敞连廊可以俯瞰站前集散广场,形成空间交织的多层次公共空间。

在交通立体化的大背景下,交通的便捷成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空间营造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综合体的空间设计需要融入更多的交通等因素,综合体本身的功能完全复合化了。因此,综合体的设计在空间形态构成、交通流线组织等方面,呈现出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相关理论都有待更新。

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的整体性、系统化,使得其建筑设计转向与城市设计相结合,建筑是城市有机体的组成要素。与单一的建筑类型相比,综合体建筑以其规模大、复合功能多等特点,使其在城市的空间构架及职能体系中突出,而具有更强的城市性、开放性。而轨道交通综合体由于是城市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缘故,其本身就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轨道交通综合体的形象设计自然也上升到了城市设计的高度,而形象设计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自然也是综合体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实际案例

1. 项目概况

轨道交通南翔站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位于嘉定区南翔镇——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古镇。南翔站是轨道交通11号线进入嘉定区的第一站,且为地上轻轨站,并与未来将建设的17号线地铁在基地东北角交汇,形成换乘体系;基地北侧还设有7条公交BUS始发站,P+R停车库(见图7)。因此,它拥有了其它站点不具备的发展优势,必将成为中心区城区社会经济能量圈层扩散的最佳收益点。正是基于南翔地区的规划和现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对项目发展做出以下的定位:建设以轨道交通枢纽站为基础的,配合南翔经济、文化、旅游发展需求的,传达嘉定现代化城市形象的公共商务活动核心区(见图8)。

项目占地5.36公顷,地上建筑面积约13万m2,地下建筑面积4.6万m2,从项目酝酿到建成交付使用历时四年多。

2. 项目设计要点

首先,轨道交通南翔站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和所有的轨道交通综合体项目类似,其功能设计的复杂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点问题。其次,两条轨道交通线的交汇,同时轨道站周边面临区域的交通组织优化,需要解决沪嘉高速上下闸道拥堵问题、P+R停车换乘问题、7条公交BUS始发站出入流线、停车、上下客换乘问题以及城市综合体自身交通体系问题,这些问题对设计方案提出了很多需要协调和解决的难题。另外,由于南翔站在嘉定区的重要区位特征,这给项目的空间形象塑造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将“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和“空间塑造”作为本项目的三个设计重点。下面,我们将就这三个设计重点分别回顾我们的设计历程,为项目的研究积累素材。

(1)功能分区

我们通过对用地属性的研究,确定不同功能所适宜安排的区域,通过逻辑分析的方式确定较为合理的功能空间定位(见图9)。本项目涉及的主要功能块有居住、办公、商业三大类,先将这三大类功能进行适宜度分析。首先,居住功能块:临近轨道交通站周边噪音以及人流较大,作为居住用地需远离这个区域。其次,办公功能块:除了靠近走马塘的远离交通枢纽的区域之外,其余的用地从使用率上来说都适宜作为办公用地,但是考虑到对外的门户形象营造,我们将办公区域安排在用地北侧,可以形成站点门户形象,沪嘉高速门户形象。再次,核心商圈的分析:作为郊区新城,除了本地居民之外,外区域的人流引入主要靠的是轨道交通,因此轨道交通带来的商业辐射范围是商业用地的最佳分布点。最后,我们综合三大功能用地的要求,得到了其可能的分布图(见图10)。通过深化设计,考虑各方面制约因素,最终将居住布置在西侧靠近走马塘一侧;将办公布置在用地北侧和东北侧,与轨交站点紧密衔接,利用7条公交始发站点上盖平台在第三层营造南翔站门户广场空间,并通过两条连廊与11号线站厅层相连,便捷地将出站人流引入项目所营造的城市空间。将商业区布置在靠近真南路一侧,通过商业内街串联整合商业区和办公区域,通过商业办公地下室预留17号线站厅接驳口,便利地将人流引至一层的室外商业广场,并能与bus站、出租车上下客站点无缝衔接。

如图11所示是项目采用“三片三中心整合型”的规划结构:从区块上分成居住片区、商业片区和公寓SOHO片区三个大块,各自相对独立,但又保持紧密的连接关系。结合这三个片区,我们安排三个中心开放空间。居住片区的中心设计中央水景绿化空间,商业片区中设置中心商业广场,公寓SOHO区结合轨道交通安排大型复合门户广场公共空间序列。各个功能块在水平分区的基础上增加立体空间上的叠合,实现综合化整合,充分利用空间,将地块商业价值发挥到极限。

(2)交通组织

商业、SOHO办公区用地紧凑,在集约的空间中需要创造出标志性明显的入口空间。一层是主要的地面公交人流来向,三层主要为轨道交通人流来向,于是我们在这两个主要的人流层面设计了入口广场,通过广场的“面”将办公人流引入到设置的“办公门厅”。通过一层、三层的“城市大厅”城市门户广场这个全公共的区域,进入办公门厅的灰空间,然后通过垂直交通将办公人流运送到各个办公层面。在二层没有设置办公入口,将二层的人流经过面释放给了商业(见图12)。商业空间采用“线型+岛式+平台”的空间模式。由线型空间为主要空间导向;岛式空间产生更多的对外商业界面;三个层面的商业平台衔接来自三层的轨道交通人流和首层的步行人流,形成“三个首层”的延展性商业空间。

公交换乘体系处理,我们将7条BUS始发站点站台与主要道路成34°交角布置,节省了空间,方便公交车进出站点。站内通过楼梯、扶梯与三层平台联系,便于换乘11号线。在中佳路A地块边设计公交下客港湾,在真南路商业步行街入口设置公交下客港湾,避免大量的公交下客人流和首末站的上客人流对冲形成的拥堵,并能将部分人流引入商业街。在公交首末站东面几乎平行地设计了三条出租车等候站台共12个出租车泊位,在轻轨站下方的佳通路上也设计了20个出租车泊位,让人们能方便有序的乘出租来去地块。

通过过程设计总结,公交换乘区需要根据基地确定布置方式是现状或面状布置;各线路站台独立,最好能达到每条线路有独立站台;流线明晰,公交线路和其它车行线路分开;以及公交调度室、休息室、专用卫生间等配套用房设置方便实用(见图13)。

(3)空间塑造

首先,色调确定。由于建筑主体为办公建筑群体,因此,需要较为稳重的建筑形态,因此我们确定了冷色调的处理方式。商业部分为了提升商业氛围的人气,我们采用了较为活泼亲切的暖色调。住宅部分弱化色彩的倾向,易于与其它建筑协调。

第二、立面材质。SOHO办公立面以实墙面和玻璃面规律组合而成,材料以金属饰面板,玻璃和陶板材料为主,南向大体量立面开窗较多,并以转角窗构造争取日照;北向窗墙比减少形成完整的形象面,山墙面由实墙和玻璃窗的不规则穿插交替而成,同时虚实比例得当,统一而具有独特标识性。商业立面材料以玻璃和木格栅为主相互虚实搭配,形成两层不同的介质层面,通过虚实的遮挡和释放,加强了空间形象的趣味性,进而引导人群驻留,提供亲切的商业气氛(见图14)。

第三、商业空间细化。

通过全区域平台的系统设计联系整个商业街区、营造带状的街区与点状的广场节点,通过台阶,扶梯,电梯,连廊的元素横向统一大小功能体量,材料以石材为主,配合轻质栏杆扶手,玻璃景观电梯以及屋顶绿化连廊形成简洁典雅的交通体系,来统一和衬托商业气氛。通过在主要商业街区序列设计不同形象色彩的特殊体量来点缀和活跃区域气氛,主要功能为精品旗舰店,展示厅,多媒体空间等。主要材料为彩色玻璃,镜面玻璃,冰裂纹玻璃,金属饰面板以及局部木质板材等。每个商业店铺的店招位置、开门位置、大型广告位都在立面的细节设计中逐渐体现。随着各种细节的不断深化,最终设计效果逐渐形成。

四、结语

轨道交通南翔站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和所有的轨道交通综合体项目类似,其功能设计的复杂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难点问题。

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设计可以充分挖掘地域性创新文化内涵,突出城市节点的公共中心职能,加强了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紧密结合,在保证城市合理容量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促进站点周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发挥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综合效益,带动地区整体发展,提升地区整体品质。城市轨道交通四通八达的线网,一方面,起到了全市范围内通勤和疏解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流动性也为任何一个站点的周边用地带来了发展契机。这种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快速交通模式,既扩散又集聚的多重效应正是轨道交通站点城市区域综合化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本文作者结合轨道交通南翔站中冶祥腾城市广场项目及一些其它轨交项目的设计实践,探讨轨道交通站点城市综合体城市设计,以便同行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综合体设计,区域综合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卢济威,王一,陆晓焜.城市交通体系化和空间一体化.城市规划汇刊,2001(04).

[2]卢济威.陈泳.推进地铁站地区体系化.建筑学报,2008(01).

篇4:浅议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发展;现状

1 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的意义

城市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内需的最大引擎,也是重要的民生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理念,把握城市规律,努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要把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作为重要抓手,认真谋划实施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民生项目、事关长远的基础设施工程和支撑城市发展的优质平台载体,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

2 城市规划建筑管理的措施

2.1 规划法规体系方面

完善城市规划建筑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区域规划法或城乡规划法,加强这两个规划体系的性能,倡导集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一体的城乡一体规划,并且加强公众参与机制,严格监督行政主体行为,加重处置违反规划的事件。在城市建设中,相关部门应尽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划体系,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和《土地规划法》,规范城乡土地利用规划行为,以彻底做好两规协调工作。城市总体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步署和具体安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在一定规划区域内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所做的总体战略性的布局和统筹安排。

2.2 城市总体规划和建筑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是根据土地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任务,在研究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的基础上,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保证整个辖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是建设与规划,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的关系。同时,结合各季节阶段性施工特点,深入开展深基坑、高大模板及脚手架、起重机械设备、高处坠落、工地环境、工地消防、村镇建筑工程等专项整治,重点强化深基坑、起重机械、钢管及扣件等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创新管理模式,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对流程内容进行细化、量化,列出清晰明细的管理内容或控制要点,形成监督清单和责任清单,实现安全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同时,突出重大事故隐患源管理,坚持重点防控、事前预控,制定超前防范、实时监测和跟踪管理措施,实现对重大安全隐患的全过程动态控制。

2.3 海滨城市及海岸线的规划

在海滨城市的海滩上,如果没有满足人的吃喝、方便与购物等基本需求的服务设施,是无法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的。如果由当地的群众组成小商小贩随地摆地摊来解决海滩游客的服务问题,则会导致杂乱无章的场面,不仅影响市容,而且不方便管理。如果政府出资建设、经营和管理游客的服务设施,又会给政府增加不小的经济负担。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应结合海岸线周边的交通情况和地形条件,在海滨岸线上规划出适合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区,并将该区域承包给地产开发商,由他们购置和建设休闲活动设施及场地,提供运动、休闲、餐饮、休息、停车等服务功能,为人们创造环境优美的滨海休闲运动场地,使游客不仅可以亲近大海、沙滩,还可以享受便捷生活的快乐。这样一来,一方面增加了地产商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政府不仅可以免去负担,还能增加税收;更重要的是游客能够享受到舒适又到位的服务,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同时,海滨城市还应将海岸线周边的旅游景区进行整合、划分,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建造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态景观,突出海岸线的文化内涵和地方景观特色。另外,在对海滨岸线进行规划的同时,应对岸线的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保护生态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2.4 强化规划督察方面

对容积率、建筑密度和绿地率等规划指标进行严格审查。落实“阳光”规划,全面执行规划公示制度,坚持对审批的所有公建项目批前现场和网上同步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提前化解矛盾纠纷。为了应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严峻形势的挑战,优化完善了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绿色通道”和服务直通车制度,所有建设项目“一书两证”的申请由窗口统一受理核发,进一步提高了行政许可工作效率。在开展规划专项督察方面,秦皇岛市对城市居住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同时核查卫星遥感疑似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图斑,全力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备案工作滞后、规划管理体制不符合规定、建设项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等问题的整改,有效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5 附属设施

多植冬季不落叶的常绿树种,提升绿化景观档次。研究和营造冬季的植物景观,使冬季能够拥有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绿化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建议提高对冬季常绿植物景观的认识,决策者、设计者、管理者都应该转变观念,大面积增加常绿树种,栽植雪松、蜀桧、黑松、冬青等树种,大面积栽植常绿树,不但能够增加冬季的绿意和生机,还能够改善和调节小气候,为其他植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整个城市的观赏效果,营造积极向上的城市美好形象。集中整治铁路沿线环境面貌,以洁净优美环境迎接八方来客。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对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垃圾、杂物、违章建筑、违章广告等全面清理整治,着力改善铁路沿线城乡环境面貌,美化沿线城镇景观,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切实改变城区铁路沿线“脏、乱、差”现状。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建筑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还要注意的是相关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综合多方面因素,从城市规划的大局上着手,重视建筑管理工作,推进城市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黎.浅议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J].工程与建设,2009,05:635-636+661.

[2]胥琳.沈阳城市与建筑的现代化进程(1898~1945年)[D].浙江大学,2014.

篇5: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点击2750次

大家下午好!我做了三十年的零售商业,实际上一直在做招商跟经营管理,近12年以来,我进入商业地产咨询策划领域,这个题目很大,半小时没办法把它讲清楚,我就某一个点,更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今天我要讲的主要是两点,第一个,我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跟后期营运的密切相关性。第二个介绍一下,特别是国外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这种建筑设计的优秀案例,因为这几年,有幸每年都出去考察,特别是前两年跟上海电视台参观了中南海很好的项目,让大家看一下。

我的第一个问题,综合体项目的后期营运成功与否从建筑体的设计开始就“种”下了“因子”。

第二个问题,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建筑设计要超前,经营定位要现实,要逐步提升,这才能为后期的成功营运打下基础。现在很多大项目都是在城市的新城,在一片生地当中来建。除了规模之外,我们要很注重规划建筑设计,因为差异化的竞争首先是从建筑体开始的,城市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它的依据是什么?我们可能会说根据开发商的意愿。还要符合政府规划,前几年我就讲了,中国的城市综合体的最大推手是中国政府,因为城市综合体当中涉及到很多商业项目,我们现在的商业是大概念商业,除了零售商业之外,还有酒店、写字楼,包括服务式公寓等等。这些大商业东西,能够带来城市形象的提升,所以往往政府批地以后,催着我们开发商赶快划归,如果这个项目设计不好的话,政府那里通不过,因为我们会认为综合体项目,需要通过政府的报归,所以我们要符合政府的规划。第三种说法,我们拿到地块以后,往往地

块有很多限制指标,有建筑面积、总面积、容积率、建设密度等等,如果不符合这个地块条件的话,我们设想很多东西个,它是达不到的,所以这是又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要符合市场的接受度。这大概是在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中会遇到的问题。

以哪个为主呢?我认为这四个方面都会涉及到,不能偏某一点,下面我就用一些案例来证明我的观点。

我认为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的依据有两点,第一个是准确的市场定位;第二个是正确的开发流程。一个商业项目拿到手的话,找代理公司,做市场定位,这个定位会涉及到十个方面内容,由于时间关系,我不一一解说,比较快的带大家过一下。我的第一个观点,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定性决定开发量。我们做任何东西,这个地方都已经有了,我们自己算一下大概做三个,你看看怎么样。原来我跟他说,南方商务区在“十一五”定性当中定性为社区商业,我跟他谈的第一点,项目首先要定性,你是属于什么样性质的商业项目,在什么性质商圈里面。第二个,我认为地块的指标决定项目的产品组合。我们做商业,不可能层高做的很高,在国外,在美国,一般的购物中心,大概地面做到三层;做商业层次知道,上一个层面,消费者是减半的;另外还有密度问题,由于日照问题,给的密度只有30%,按照万达经验,他的商业密度要达到50%。这个案例是我们给他做了测算以后,建议把建筑密度指数提高。第三个观点是商业项目的开发模式决定了商业项目的产品配制。商业项目产品组合跟开发模式密切相关,如果说开发没世不考虑,就是直接按照地块指标来做的话,最后出来的方案是不温和开发商的要求的,这个项目,从项目功能,从零售购物中心商业,变化到街区式的休闲商业,这种街区式休闲商业可以用产权模式开发它,这就是产品组合定位跟建筑行贷做多栋单体高层和花园式配套商业。第四个观点,商业项目建筑规划使地块利用价值最大化。这是沿着主干道的地块,项目给我们开发的是这里,红颜色的地方,它的产权也是属于这家公司的,但是它已经租出去了,我们认

为商业临街面比较好的话,建议他做方案三,把这块一起归拢进来做。

还有项目的开发模式、功能定位、客群定位跟竞争格局,都决定了商业的建筑形态设计跟风格,看一下价值最高的,他适合做什么产品,我们在为这个项目服务的时候就拿出了这样一个方案,摆出他适合做什么,拿着这个数据做国际化的招标。最后一轮我是作为评选专家,他的老总问我,陈老师,你说怎么办,这四套模式我该怎么做。所有模式结合在一起,因为他还有30万方的酒店跟办公,他的项目带城市高架路旁边,一定要考虑到写字楼跟酒店,而这四套方案出来,这条方案动线做的很好,但是把一个五星级酒店住在后面,后面是多层建筑,旁边是菜场,我想看显然是不行的。最后这四套方案一套都没取,找了上海的现代设计公司,当时我们给他提出,如果把酒店、办公做到商场里面,这是最终的一个定稿,也就是开发商付一点竞标费,真正国内跟国际竞标费达到一倍多,今天讲到综合体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后期营运,我讲的第一个观点,你从建筑设计开始就种下了因子,所以建筑设计因子跟后期的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违背上述讲的这些商业发展规律,我们盲目的、自行开发商业综合体会是什么后果:?我讲一下成都熊猫城的问题。他的建筑非常气派,招商的品牌也有一些潮流品牌,以及完善的配套,但是他为什么会不好?首先第一个是定位错了,高端的定位和区委是完全不吻合的;另外物业组合不合理,作为城市综合体产品,产品功能越全越好,但是他们的产品非常单调,就是购物中心。第三个是建筑设计缺陷,中国人比较讲究风水,这是他的正门,正门横梁这么大,一楼进去被两部自动电梯全部挡住,台阶有楼梯。以后你们做建筑设计的话,商场绝对不能设置台阶,因为我是使用过物业的人,有台阶和没台阶效果完全不一样。这个设计上的缺陷还有一个问题,一楼东西被践踏,他把一楼做家居,开业半年,里面已经全部撤走了、空荡荡。这个设计上又一个动线,垂直的设计不完善。再来看他这组设计上的缺陷,就是平面

动线的混乱,做购物中心,动线应该是简单的,如果动线是复杂的多动线,它一定死线,因为多动线出现的死角很多、视觉障碍很多。再有一个就是功能缺失。

城市综合体的成功营运,一定要把开发流程做正确,国外是定位前置,招商后行;国内是先招商,再定位。开发商的模式确定了,还有市场需求论证好了,再来做规划建筑设计。

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在国外看到的商业建筑,这是日本的银座,几年之前我在台湾看到过,但是中国没有,也就是说我们的设计师不具备国际视野,所以他不敢设计;你要他具备国际视野的话,就要走出国内。这是建筑外观,新加坡的;这是泰国的展览馆商场,外观非常时尚;这是新加坡的,这都是靠灯光的颜色打出来的,非常漂亮,现在国内游一部分,但是没有这样大量的。我说的一部分就是苏州的圆融时代广场,亚洲最大的天幕,光是框架结构,就花了3.2亿。

第二个观点,城市综合体的城市功能融合。这是国外,包括香港,航站楼进入商场,我自己亲自去体验过,就是如何方便,我要离开香港之前,在国际中心最后一站购物,很放心的把行李托掉,登机牌早就拿好了,乘机场快线直接到达机场,非常快捷,完全突破了零售商业的功能。另外城市道路进入商场,环球100就是从这个楼梯上去的,办公室在这个地方,这是香港国际中心,他的办公楼就做在国际中心的一楼。现在说购物公园,国外真正做到了购物公园,马来西亚国家科技馆,做到了阳光广场里面。这是新加坡的购物中心,把艺术馆做在四楼,图书馆也做在四楼。这是日本维纳斯城堡门口的,这是体育设施进入商场,这是溜冰场进入商场。这是水幕电影进入商场,这是儿童娱乐进入商场;这是香港新城市商场,你想如果你居住在这里,有小孩的话,看到这个地方这么热闹,肯定吵着家长,要到这个地方来玩。这个在屋顶给儿童营造游泳池。

第三个观点,商业建筑体的景观设计。在酒店屋顶做了游泳池,非常有风情,这也是香港,包括新加坡,比较习惯在屋顶上,或者几层楼高的顶上做一个游泳池;这是把人造沙滩变成酒店,这是他的大堂,地面地毯铺的就像沙滩一样,我看到这个项目惊呆了;我看到设计师把人造沙滩做成了下面是商场,九层的地方是游泳池。泰国、马来西亚都是小国,为什么做出来的东西超过我们,我们还没有。我们应该学人家把公园景观放到商场,这不是做建筑设计结构能够做出来的,它是另外一个设计门类,叫商业警官设计公司来设计,如果有这么好的景观末在单体的商业建筑体里面,当你有这种环境出来,我可以保证消费者会被你吸引。

最后一个商场人性化细节。我在美国商场里面,看到很多人都是残疾人,残疾里有这样的电动车,卖鞋的地方有沙发以,有量鞋器。这是人坐下来的地区,旁边放一个垃圾筒。泰国中央商场里面甚至配备VIP贵宾休息室,有电脑、按摩仪、休息的地方。这是马来西亚阳光广场商店,书店里甚至设置了残疾人点滴,非常人性化,这是日本的自行车停车位。日本的洗手间里面全部都配化装台。像新加坡的洗手间,我进去以后,我说我们五星级酒店洗手间,装璜、设计品位档次都不如他。这是放手纸的地方;我们放手纸往往是放在墙上位置,而不是旁边;这是包的挂钩,非常人性化,一切以人为本,人怎么使用方便他怎么设计。这是香港APM香港,全部为年轻人设计的座椅。我拍的是美国,全球最大的开放式休闲中心的休闲座椅。这是地面空调。

篇6:浅议城市“建筑综合体”

绿色建筑标准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根据省住建厅(XXXX号)通知要求,我公司对XXXXXXXX综合体项目进行了绿色建筑标准执行情况自查,现特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在XXXXXXXX综合体项目中,我们综合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整合建筑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机电设备及暖通设备设计等各专业设计力量,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本项目达到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成为真正的和谐建筑、绿色建筑。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XXXXX综合体。

2、项目用地面积:31132平方米。

3、项目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292980平方米,其中计入容积率面积208171平方米。

二、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成立于1978年,下辖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和钟山区,总面积9926平方公里,市境东与安顺市相连,南与黔西南州接壤,西与云南省曲靖市交界,北与毕节地区毗邻。

气候条件:六盘水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整体气温变化幅度小,年均温13—14℃,1月均温3—6.3℃,7月均温19.8—22.0℃。无霜期230—300天,降雨量1200—1500毫升,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地区气候差异明显,全市总水量约14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体平均年流量64亿立方米。

三、建筑设计及运营管理

1、公共交通接入

项目北临凉都大道,有多条公交线路由此经过,在设计出入口时已充分考虑,将其设置在靠近公交站台方向,进出入非常方便。

2、采光及视野

由于综合体紧临凉都大道,不会受到其他建筑物的影响,而综合体中高度较高的写字楼、公寓酒店之间距离较远,并未互相遮挡,且建筑朝向立面大量采用大开窗,因此建筑物内能够拥有良好的对外视野及采光效果。

3、集约用地

通过建设高层、超高层建筑,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减少和避免土地资源浪费。

四、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1、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部分位置使用高性能混凝土。

五、给排水设计

1、雨洪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考虑了降雨量激增的影响,对排水系统进行了较大比例的关注,从而达到最佳的排水效果。

2、中水系统

综合体内设置有中水系统,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3、减少用水量

建筑中最大化节水,以减轻市政供水和排水负担,通过采用高节水洁具、干式器具,以降低自来水用量,考虑利用非自来水例如再生雨水和灰水,用于便器、小便器冲洗、及一般冲洗,通过以上措施将总用水量下比用水量计算基准减少20%-50%。

六、机电设备及照明系统设计

1、绿色电力

在屋顶顶面及部分墙面尽可能使用太阳能板,可解决10—20%以上的日常用电。

2、减少光污染

为了最小化建筑和场址中灯光外泄,减少天空眩光,提高天空可见和透视率,改善夜空环境,减少对夜行环境的影响,在建筑照明设计时,室内每个灯光的最大照度角应与室内不透明的墙体呈垂直正交,并不会通过窗户溢出室外。对于室外照明,仅对需要保安和舒适的区域照明,室外照明功率密度不超过需要的80%,尽量减少建筑立面和景观有的背景照明。

3、在室内尽量使用LED灯照明,降低用电能耗,既时尚又美观。

4、可控的照明系统

在建筑设计、机电设计及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考虑采用灯光控制和工作灯,将灯光系统的控制性整合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可采用工作灯和背景灯,同时控制建筑的整体能耗,如在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会议厅的团体提供照明系统控制,以促进工作效率、健康和舒适。

七、暖通设备设计

1、基本冷媒管理

为了降低臭氧破坏,对于本项目暖通空调与制冷系统,要求使用不含氟里昂的设备。

2、对能源消耗的控制

制定一个测量与查证方案评价建筑或能源系统的性能,通过能源模拟和工程分析确定建筑和能源系统的特性,安装能源测量的必要计量表,通过比较预计的性能和实际测量性能进行跟踪,比较实际性能和基准性能评估节能情况。

3、系统可控性

在建筑设计及暖通设备设计中,我们通过可控窗、窗和机械系统的集成、单纯机械系统、单独温控器等综合形式,为50%以上的单个用户或多用户空间中(如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会议厅)的团体提供热舒适系统控制,以促进工作效率、健康和舒适。

八、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存放

1、再生物存放和收集

在建筑地下室内,我们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垃圾回收分类间用来收集、存放和分类无害的可再生材料,包括(最低包括)纸张、纸板、玻璃、塑料和金属。同时建议在单个工作区域配置一些再生物收集道或收集箱,以强化再生措施。

2、建设废弃物管理

加强对施工、拆迁和土地整备所产生的废物的管理,安排指定场所进行存放,尽量回收再利用,实在无法利用的按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处理,3、材料再利用

六盘水为重工业城市,产生的工业废渣、废料经过再次加工后将成为优质的再生建筑材料。综合体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结合其他再生资源,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

九、室内环境质量控制

为提高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建立舒适的室内空气质量环境,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满足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范要求。

1、自然通风

基于本地的气候情况、业主需求和国家及地方相关规定,我们在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都充分考虑了对建筑自然通风的要求,在建筑体量、形态及朝向上充分考虑项目地址的风环境,保证建筑获得最大的迎风面,然后利用迎风面所产生的风压合理规划气流通道,在不影响建筑立面美观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通过室内外通风百叶和空气导管,尽最大可能的将自然新风导入室内。我们的相关设计与措施不仅提供了额外的室外新风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改善用户的舒适、健康和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大幅降低机械通风系统的使用,也降低了建筑的总体能耗。

2、环境吸烟控制

我们力求最小化建筑用户、室内表面和通风系统暴露于烟气环境的机会,要求在本建筑中禁止吸烟,我们在每层设置吸烟室或者吸烟区,并保证其良好的自然通风或者机械通风。

3、为通风系统设置监控能力

对于通风系统安装可反馈的监控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符合设计要求的通风性能,监控系统能够在条件超过设定点10%给出报警,报警可通过楼宇自控系统或对建筑用户给出视觉或声音报警,以保证室内空气环境的质量。

4、建设中和使用前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

对于本项目的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我们将要求项目的施工及装修单位制定和实施一个建设中、使用前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方案,减少由施工或装修产生的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维护建筑工人和建筑用户的舒适与健康。

同时为了减低室内空气中有毒、有味、刺激的污染物含量,保护施工人员和用户的健康、舒适。施工中将要求使用低VOC材料,确保在使用粘结材料和密封材料、涂料和涂层以及地毯系统的部分,都清楚地说明VOC限值。而对于用于建筑室内的木质和植物纤维制产品则采用不含甲醛的材料。现场预制和预加工的复合部件也使用不含甲醛的材料。

在综合体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将绿色理念融入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确保完成绿色建筑建设目标。

特此报告

上一篇:研究生书目下一篇:市工业园区开展三大攻坚战 践行群众路线观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