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

2024-04-08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篇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课堂教学的介入,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也是明显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一个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促使了教育的信息化,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成为可能和必要,发挥信息技术独有的优势,突出数学元素。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必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数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设适于学生学习探索的教学环境,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把计算机多媒体同时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使用,才能相得益彰,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因材施教

兴趣

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里掀起的一股浪潮,它是信息技术带来的必然产物。”“教育信息化主要强调现代化信息手段转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及这种手段对教育变革的意义。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更加成熟,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到了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感观,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电脑和网络等应成为学生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教师普遍运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数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据处理有关的繁难运算,都能通过计算机运行,数学的现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融会贯通。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认知工具作用,无疑将极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之水,必将载着数学教学之舟一日千里,轻过重山。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课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因此,我们只要深刻理解现代化教育的本质,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努力探寻网络环境下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师制作课件提供了所需的资料信息

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资料及信息源。在传统的教学中,这种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信息来源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光盘、网络等途径获取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或直接取材于因特网,大大丰富了课件内容和表现形式。

(二)信息技术能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通过精心准备,教学中可以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增大课堂语言流量及容量,从而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旨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利用计算机教学可展示优美的图象、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展现过程,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可以变静为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可以变静为动,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3、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生活

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够贴近生活。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三)信息技术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授课中,可以把准备好的图文声像资料做成网页,带学生到电脑室上机操作,让学生运用计算机手段自主学习,丰富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由单纯学习课本有限的知识扩展到由课本知识点向无限的知识空间发散,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与获取,激起学生强大的求知欲。

(四)信息技术体现人机交互功能

教师主要是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这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有效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而信息技术中的广播、监看、遥控操作等手段,可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获知任一小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并加以适当的启示或指导,小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发问,而这种指导和发问的双向交流基本上是不影响第三者的,所以,这使得为实现因材施教原则而进行的个别化教学得到更游侠的实现。

(五)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其中,自主选择、合作交流和亲身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张奠宙教授所说:“从教学生学会数学转向让学生做数学。”这里的“教”是指简单的传授和以讲为主的灌输,而“做”是指以学生为主的自主选择和亲身实践。在课堂中,让学生“做”数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的过程”,让学生享有足够的亲身实践时间和自主探索的空间,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无限生机,时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利用网络教室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个式子、某个公式、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展示对象客观存在或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在创设情景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参与兴趣

《新课程》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巧妙成功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采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象、运动过程,利用放大、重复、慢性、定格特技手段使用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路刺激,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讲解重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明,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数学课本上的例题、插图、推理、证明等等都是静态的材料,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激发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媒体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知识情境化,有利于创造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学会用运动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教师运用课件可以把复杂运动的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从而突破难点,把平时非常难以讲授的内容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接受,显示出巨大生命力。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促进学生主动、乐于参与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五)在自主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探索学习,合作交流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有助于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信息技术不但是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所掌握,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问题时的有效工具,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大量信息,均可向网络索取。

三、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然而这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要保留传统,传承“做”的直观教学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体的重量,要让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又如《圆的周长》的教学,没有学生亲手对大小不同的圆的直径和周长的测量与计算、圆周率概念的理解就成问题,这都需要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增强他们的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实施信息技术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会会不得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也是与黑板一样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只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用来炫耀的新事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的更多的是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的课件不但不能优化课堂教学,还会令学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师在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课件上设置了很多口算题,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出现声音及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是用来支持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的,主要用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教学的唯一方式,漂亮课件不是好的课件,而要看这个课件是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有助于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

结束语: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小学数学中的知识,从实际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都能借助适当的场景来反映数学知识的存在和成立。而现代技术教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它积音、形、色等于一体,人机交互,师生互动。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乐趣。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增长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研究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晓明 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第1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68页

【2】 孙欣.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堂中多媒体的运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6-2 【3】 马燕 李明.《多媒体网络课件设计与开发》第1版.重庆出版社,2001-9.57页

【4】 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电化教育研究》,2001-9 【5】 代军.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6

篇2: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的资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关键词:兴趣 正文: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人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利用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提供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而这些教学资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呈现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

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

辅助教学 例如:二年级数学中平移与旋转介绍的就是生活中的现象,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十分陌生的,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观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内扩展到课外,把学生放在现实情境之中来认识概念,了解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程以后,将音、形、像、色融为一体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的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例如:我们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而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与题意生动而又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了知识的引入。如:在教学减法的概念时,我制作课件设计了这样几个情景:

小明过10岁生日,在蛋糕上面插了10支蜡烛,现在小明吹灭了1支蜡烛,还剩下几支蜡烛?;小红的手上拿着9只气球,手一松,一不小心飞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汽车上有9位乘客,到站后,下去了6个人,车上还剩下几位乘客?

通过我创设的生动形象的动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学习起来非常主动积极。有时同学们一边做作业,一边享受多媒体播放的轻音乐,感觉好极了。

三、多媒体宜用于传统方法难以讲清楚的变、透、动等方面。动画模拟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此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时针、分针和秒针,并且会看钟表。对小学低年级的同学而言,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加上实物钟存在着钟面较小的缺点,教具种存在着拨动分针时针不作相应移动的缺点。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着“时间单位抽象、进率难理解”的困难。但通过多媒体教学中的变化,移动和透明化的演示,同学们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本人观摩过几位教师上的认识分数的多媒体课件,其中一位教师制作的课件,创意独特符合了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几个表情丰富、夸张传神、风趣幽默的动态人物,使教材活了起来,并将数学思想融入其中,使课堂充满人性、智慧与生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该课件创意是人物小星的动漫设计:新课导入时,机器猫与小星在草地上野餐,餐布上放了两只苹果、两瓶饮料和一块蛋糕,当学生将苹果、饮料和蛋糕成功合理地“平均分”给了他俩时,小星快乐得连翻筋斗。小星正要享受归他所有的半块蛋糕时,又接连跑过来2个、4个、8个、10个、20个人„„要求与他共同分享这半块蛋糕,小星的表情由勉强情愿,到两眼瞪圆、双拳紧握欲发大火。分完蛋糕,教师问学生:“小星为何发火?”学生一下就明白了人越多小星吃到的蛋糕就越少,一下就悟出分数的大小

例如:在教学将两个一步计算式题2+4=6,3×6=18组合成为一道综合式题时。就可以先将两个算式中相同的数字6用相同颜色显现出来,然后再用另一种颜色将表示这个数字的算式找出来2+4,并且将这个表示数字的算式动画移动到3×6=18的数字6的下面,在外面添加小括号。最后再将3×(2+4)=18抄下来,就这样组成了一道综合算式。整个过程层次清晰,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广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难度,拓宽学生知识面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创设新形式的数学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计算机文化基础(作者:黄迪秋)

[2]《小学数学教学法》(作者:邱学化)

篇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难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以“圆的面积”一课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情感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可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如在“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动画游戏,做对一题,就出现一只可爱的小鸭为你跳舞,并伴有教师的录音“你真棒!”做错了,则提示“再想一想,需要和教师讨论一下吗?”10题全部做对,10只小鸭就围成一个圆圈跳舞并伴有优美的歌曲。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完成这个游戏,他们都得到了赞扬,都取得了成功,每个人都高兴的不得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练习环节

篇4: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构建系统

学习是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下面笔者简要谈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

一、应用途径

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资料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它的优势是生动形象,没有时空限制,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增强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探索学习的兴趣,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一般是制作课件,利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多媒体工具去实现教学活动,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小学教学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去查找相关的图片、影音、动画、视频等制作具有吸引力的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形式。

二、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强的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原本很抽象的理论生动形象。例如,“图形”一章,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图形的平面图,以及组合图形的组合模式是怎样产生的,对立体的图形进行分解,让学生能够清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呈现出来,具体化了原本抽象的图形,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身边的事物,增强学生在课堂的注意力,激發学生的求知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缩减了原本要对图形分解讲解以及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

2.构建系统

如果想牢固地掌握知识就需要建构知识系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有体系地组织起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理清思维脉络、建构思维体系的能力,复习整理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过的知识组合起来,这样原本散乱的知识就会被整合成清晰的脉络,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很强,观察者效应会促进他们自身的知识整合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完善认知结构,最后形成数学知识脉络。

我们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宽广的学习情境以及丰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重点是老师要认真备课,不能将一些没有根据的内容随意地应用于教学中,使学习内容变得模糊。

参考文献:

高孝玲.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作者单位 长春市第七十四中学)

篇5: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我们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和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运用已是迫在眉睫,教师要在“用”中更新教育观念、“用”中提高操作水平,而且“用”贵于“精”,要在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优点的基础上,发挥信息技术独有的优势,突出数学元素。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数学应用

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广发的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还有不足之处,我们教师没有真正发挥出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鉴于此,我想谈谈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信息技术难以普及的原因是硬件设施的不普及

说到信息技术,讨论最多的是教师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等等,但我认为更基础的问题是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今年之前还有大量的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甚至没有电脑上网。对于大多数农村教师来说,他们当然也知道应用多媒体的益处多多,许多中青年教师已通过自己的电脑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可是学校里没有多媒体教室,只能等待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了。所以,加大

对农村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是进一步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基础,是当务之急的一项重要工程。这需要政府部门对教育加大投资力度。比如在每个教室设立网络终端显示系统,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从学校的服务器中自主点播所需的教学信息资源。

二、更新教师观念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应用” 源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和教学设施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才使用电教设备;骨干教师在上展示交流课时,才会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连不少学生们也领悟了:一旦被领去多媒体教室,那一定是有许多老师要来听课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我想主要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的时间还不算太长,有许多工作还有待完善。第一、就是上面提到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数量有限,客观上限制了教师的使用频率。第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还不够熟练,有些教师上一次公开课,还要请计算机教师或其他掌握技术的教师帮他做课件,即使是掌握了一定技术的教师在做课件时,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怎么可能经常带学生去多媒体教室;第三、教师还没有真正改变观念、没有真正认识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教育技术为学生带来的益处,不要说多媒体技术,就是一般的幻灯,有些教师都懒得用,怕麻烦,甚至觉得用不用都是一样效果。

2005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

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正式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计划”以教学应用为导向,旨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显著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促

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进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基础。在“计划”中已明确了“用”的导向作用。集中的培训只能向教师们传授基础的知识,而许多具体的方法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去熟练,许多具体的技巧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去摸索、发现、交流和提高。不能只靠讲座,唯有在接触与应用之后,教师的观念才会真正地自我更新;不能只靠报告,唯有在熟练之后,教师的理念才会慢慢深刻。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贵在于“精”

“应用”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所以“用”贵在于“精”。

第一,“用”在量方面的“精”。对于小学数学学科,大致概括起

来说,有关空间位置、方向与几何图形初步知识、低年级数的认识等课型,一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会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有关公式推导、数量关系分析等课型,一般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有关计算的练习、初等数论的概念教学(如整除、质数、合数等),这些课型用多媒体课件当然会更方便,但是如果只用传统的教学工具,我想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在一节课中,教师一定要懂得什么部分的教学用多媒体课件能起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作用,什么部分的教学用传统教学工具来补充能起到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的作用。这就是“用”在质方面的“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整合。

第二、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终身的学习的能力。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制作,使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如使用教学软件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自主努力、自主创新。信息化给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评价方式,除传统的学校、教师的评价方式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远程通信技术来互相合作、发表主见,与同龄人、专家或教育网站相互联系,从而得到来自网络上同龄人、专家或教育网站的评价。

四、,教师的备课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改变

信息时代,教师的备课工具不只是传统备课方式下的教材、教师用书和备课笔记了,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设计参考、教学内容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课件资料。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教师备课时,要特别关注两点:

第一、所授教学内容的数学文化背景。只要在搜索网站中输入教学内容的名称,就可查阅大量的相关数学文化,不但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是为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做一些潜移默化的基础工作。

第二、所授教学内容与学生以后学习的知识(尤其是中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更高阶段的知识点也不用借书来看了,网上的电子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备课时参考了这些更高阶段的知识点,使教师对所授内容的教学目标有更深刻的认识,在教学中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更有意义的讨论和练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

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教研活动的内容与传统内容相比,应该更多地借鉴丰富的网络资源、探讨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的应用。教研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利用网上互动技术进行交流,比如在网上现场直播公开课,随后利用即时互通的网络软件进行多端点视频或音频交流。还可以制作各级教研论坛,让教师们能随时进入相关学科的论坛进行提问、交流、上传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共享。当然,这些设想都需要教师的培训工作和前期的资金投入来进行硬件设施建设作基础。

篇6: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当前形势的需要。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能够提供给学生理想的教学环境。但是如何能有效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富有成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呢?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呢?本文从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方法、转变学习方法等方面,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有机的整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方式;情境;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一、绪论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抽象性、逻辑性强的重要科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信息技术加入之后,它可以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使学生变得乐学、善学。而通过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通过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更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中可以看出,对于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程领域,我们是不是要采取“大力探究开发”的策略呢?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里面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时代活水,信息技术里面蕴藏的教学资源更是浩瀚如海。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的扩充老师的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的局限性。充分展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的全新视野,全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改变传统的记忆式的学习方式,提倡新课程所

第1 页

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具体改变呢?

1.创设互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互动,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环境中主动、自觉、自主的学习。

2.创设交流情境,促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许多独创性的方法都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创造性人才通过相互交往成为独立的人。阐述、争辩、议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创设多种形式的交流情境:师生合作、小组合作、同桌合作、人机合作等,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动、学会分享,从不同角度理解、思考问题,养成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这样就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时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了不少的办法:或是绘声绘色,或是亦歌亦舞,或是实物展示,或是幻灯辅助等等。但这些方法难免手段单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象和动画于一体,且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特别是信息技术提供的网络传递方式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随时开放,教学情境生动逼真,能够使得小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为教师的教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分析

(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突出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显著特点是信息化、数字化,多媒体应用使现在教育技术进入了多媒体时代,它使得教育技术似乎又回到了视听时代,然而,多媒体时代的第2 页

视听教学却是那么完美地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触觉也将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大大提高什么人的学习效率,是学习者信息的接受通道更加多元化,效果更加理想。

超问题的应用使得学习资料更加贴近认的联想思维模式,促进了思维过程更加顺畅和全面。而交互的应用—也别是触摸式的交互应用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使得学习者更深度地沉浸在学习中,主动地于学习内容进行交互,获得更多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快乐体验,一旦这种感受被强化,学习者就会喜欢上学习,从而使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另一方面,随着大容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个光盘存储量大大增加,同时,电脑硬盘和U盘的容量也在快速的增加,因此就很容易携带和存储大量教学信息,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网络的应用使得信息的获取也变得异常容易,而且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几乎只要你想得到的信息,网络上都可以帮你提供。这也使得信息被教师垄断的状况发生了极大的逆转,教师已不再是几乎唯一的权威,学习者经常掌握着差异化的信息,教师的权威被打破,它在挑战者传统的师生关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学习资料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地提高,优秀的教学系统能适应的诊断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而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从教学实践层面上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可能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这种观点是日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主流观点。因而我认为,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教师组织、知道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的有机集合。

2.小学数学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一座桥梁。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它与

第3 页

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整体的活动。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背景等教学需要进行综合处理,使得这些素材易于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提取资料、交互反馈、进行自学,让数学中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成为小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方向。

四、解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

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多媒体,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第4 页

4.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的反思

时代的发展,要求竞争者提高自身素质,也要求学校教育走在发展的最前端,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又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但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信息技术教育是无法取代的。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不过,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客观合理的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总之,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五、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声像同步、能静能动、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品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目前,教师们都在努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结合,小学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也使得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提升,使得教学效果比以往更好。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改善我们的教学手段。我们还应当看清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更新学生的学习喜爱方法,优化教学评价。

在新课改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不能急功近利,完全否定了传统教

第5 页

学方法,也不能排斥现代信息技术,不愿学习,使用它们。相信通过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地不断实践和探索,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不断得到优化,能让学生们在图、文、声并茂,真正宽松的学习环境里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篇7: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的应用论文

当前的教育主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新课改的思想为统领,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支撑,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宗旨,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强化了信息采集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内容,增强了信息传递的速度,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利用意识。现在的学生都懂得通过网络技术去获取知识,了解有关资料,网络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数学教学来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搜集有关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搜集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学好一门课程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小学生对于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加上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相对来说比较紧张,学生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是有限的,一旦时间较长,就会极易感到疲倦,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学习效果就会低下。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将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专门的情境,使学生多媒体教学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为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便利。通过计算机可以存储许多信息,其操作的方式也相对简单便捷,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为学生的留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练习相关的.试题,从而可以加大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计算机中的函数编写算式,按照要求随机无限量地提供题目,随时判断答案的正确性。还可以事先设定时间,如果超过了事先规定的时间,电脑就会自动得出答案,这样无意中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的速度性,使学生的兴致更加浓厚。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准备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有目的性地编写有关练习试题,强化学生学习的手段,使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得到锻炼,在兴趣中学到本领,提高了教学的方向性,也为教师及时提供学生评价和反馈学生信息,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结语

篇8: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 信息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 具有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一张嘴单一的表现形式。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等特点, 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激发动机和兴趣。

例如, 在教学《比较图形的面积》时, 说到的是图形1 和3 的面积是相等的。追问为什么?课件动画演示图形1 通过平移到图形3之后发现是重合的。动画演示图形5 和6 拼成了图形8, 图形9 通过分割、移补后图形的面积没有改变和图形10 一样。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一目了然, 很容易找出这几个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其次,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把抽象变为直观, 使数学概念的形成、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 加深印象, 帮助学生培养发展思维, 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 我在教学《找质数》这一课时, 学生动手摆长方形, 我用PPT做表格帮他们记录, 完成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 并用黄色突显质数所在行并不断闪烁, 这样学生很容易发现黄色凸显部分这几个数都只一种摆法, 只有两个因数, 而白色部分的数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摆法, 有两个以上因数。

再次, 多媒体具有存储功能。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把一些图形、与课题有关的素材预先存储在电脑中, 需要时可以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计算机具有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 在课堂上能快速准确地搜集信息, 是一个丰富、便捷的资源库。

上一篇: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下一篇:夜下听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