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2024-05-1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精选9篇)

篇1: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数学活动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探究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所满足的规律,并应用规律进行计算. 2.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对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所学知识的应用,进一步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活动中的核心问题是寻求三角点阵的行数与前n行的点数和的对应关系,根据所给的具体的点数,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得n的值,根据所得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来判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数和.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求三角形点阵的前n行点数和的规律,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探索发现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规律,并能用于计算.

(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别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用含n的式子表示每行的点数,并能找到前n行点数和的计算规律,并根据所给的具体的点数和,计算出n的值.

达成目标(2)是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学生需要体会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寻找一般规律,经常先把复杂图形分解,从其中的特殊图形入手,先就个体观察特征,再扩展到一般,最后由整体总结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学生体会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动手实践→寻求规律→归纳总结.学生在经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意识.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面对一个问题情景,要将它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解决,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1 图1是一个三角点阵,从上向下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行有n个点„„,他们的前n行点数和有什么规律?

······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1)前三行点数之和是多少?10是前几行的点数和?

(2)300是前多少行的点数和?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你对你的方法满意吗? 可以用试验的方法,由上而下地逐行相加其点数,能发现1+2+3+„+24=300,得知300是前24行的点数的和,但是这样寻找答案需要花费较多时间.

(3)你还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到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引发寻找公式解决相关问题的需要. 问题2 观察图形,你能列出前n行点数和的表达式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交流、回答,得出表达式为1+2+3+„+(n-2)+(n-1)+n,并进一步得到公式:1+2+3+„+n=再求出点数和为300时的行数. 设计意图:利用公式1+2+3+„+n=

(1n)n. 2(1n)n,把问题转化为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2决,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3 如果把图中的三角点阵中各行的点数依次换为2,4,6,„,2n,„,你能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满足什么规律吗?这个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说明道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后应用本节课所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同类问题.

篇2: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同步测试题

(满分12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1分,)

1.一组数列2,5,10,17,⋯若其中连续3个数的和为368,则这三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为()

A.82

B.101

C.122

D.145

2.某工厂第二季的产值比第一季增长x%,第三季的产值又比第二季增长x%,那么第三季的产值比第一季增长了()

A.2x%;

B.1+2x%;

C.;

D.x%(2+x%);

3.某同学生日聚会,见面时每两个同学都互相握手了一次,共握手了36次,则参加此次聚会的人数是()

A.10人

B.9人

C.8人

D.7人

4.为了美化环境,淮北市加大对绿化的投资.2018年用于绿化投资100万元,2019年至2020年用于绿化投资共260万元,求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这两年绿化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所列方程为()

A.100x2=260

B.100(1+x2)=260

C.100(1+x)2=260

D.100(1+x)+100(1+x)2=260

5.某厂一月份生产产品150台,计划二、三月份共生产450台.设二、三月平均每月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

A.150(1+x)2=450

B.150(1+x)+150(1+x)2=450

C.150(1-x)2=450

D.150+150(1+x)2=450

6.如图,学校准备修建一个面积为48m2的矩形花园.它的一边靠墙,其余三边利用长20m的围栏.已知墙长9m,问围成矩形的长为()

A.8m

B.6m

C.4m

D.2cm

7.你知道吗?股票每天的涨、跌幅均不超过10%,即当涨了原价的10%后,便不能再涨,叫做涨停;当跌了原价的10%后,便不能再跌,叫做跌停.已知一支股票某天跌停,之后两天时间又涨回到原价,若这两天此股票股价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x满足的方程是()

A.(1+x)2=1110

B.x+2x=1110

C.(1+x)2=109

D.1+2x=109

二、填空题

(本题共计

小题,每题

分,共计27分,)

8.要组织一场足球比赛,参赛的每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问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只球队参赛?设比赛组织者应邀请x支球队参赛,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________.

9.中秋节当天,小明将收到的一条短信发送给若干人,每个收到短信的人又给相同数量的人转发了这条短信,此时包括小明在内收到这条短信的人共有111人,则小明给________人发了短信.

10.某种品牌的手机经过四,五月份连续两次降价,每部售价由1000元降到了810元,则平均每月降价的百分率为________.11.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各国要严加防控.在欧洲的某个国家,有一人感染病毒,经过两轮传染后竟导致共441人一同感染病毒.如果设每轮感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x个人,那么可列方程为________.12.如果三个连续的奇数,两两相乘后,再求和得503,那么这三个连续的奇数分别是________.13.某厂今年的产值是前年产值的翻一番,若平均年增长率为x,则可列方程________.

14.我市前年的投入资金是578万元用于校舍改造,今年投入资金是805万元.若设这两年投入改造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

15.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64人患了流感,那么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给________

个人.16.某商店服装销量较好,于是将一件原标价为1200元的服装加价200元销售仍畅销,在这基础上又涨了10%.现商家决定要回复原价,采用连续两次降价,每次降价的百分率相同的方法,则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________(精确到1%).

三、解答题

(本题共计

小题,共计72分,)

17.如图,有一张矩形纸片,长10cm,宽6cm,在它的四角各剪去一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若方盒的底面积(图中阴影部分)是32cm2,则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cm.

18.如图,在一块宽为30m,长为35m的长方形草地上,修建同样宽的小路后,剩下的草坪面积为750m2,求修建的小路的宽度.

19.某农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鸡场的一边靠墙,(墙长25m)另外三边用木栏围成,木栏长40m.

(1)若养鸡场面积为200m2,求鸡场靠墙的一边长.

(2)养鸡场面积能达到250m2吗?如果能,请给出设计方案;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0.某商场销售一种商品,每件进价60元,每件售价110元,每天可销售50件,每销售一件需要支付给商场管理费3元.6月份该商品搞“减价促销”活动,市场调查发现,售价每降低1元,每天销售量增加2件,若某一天销售该商品共获利2590元,求该商品降价多少元?

21.因魔幻等与众不同的城市特质,以及抖音等新媒体的传播,重庆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之一,在著名“网红打卡地”磁器口,美食无数,一家特色小面店希望在五一长假期间获得好的收益,经过测算知,该小面成本为每碗6元,借鉴以往经验:若每碗卖25元,平均每天将销售300碗,若价格每降低1元,则平均每天可多售30碗.(1)若该小面店每天至少卖出360碗,则每碗小面的售价不超过多少元?

(2)为了更好的维护重庆城市形象,店家规定每碗售价不得超过20元,则当每碗售价定为多少元时,店家才能实现每天利润6300元.22.某水果商场经销一种高档水果,原价每千克50元.

(1)连续两次降价后每千克32元,若每次下降的百分率相同,求每次下降的百分率;

(2)这种水果进价为每千克40元,若在销售等各个过程中每千克损耗或开支2.5元,经一次降价销售后商场不亏本,求一次下降的百分率的最大值.

23.为了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我市某景点开放夜游项目.为吸引游客组团来此夜游,特推出了如下门票收费标准:

标准一:如果人数不超过20人,门票价格为60元/人;

标准二:如果人数超过20人,每超过1人,门票价格降低2元,但门票价格不低于50元/人.(1)当夜游人数为15人时,人均门票价格为________元;当夜游人数为25人时,人均门票价格为________元;

篇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一、存在“碎片化”问题典型课题及分析

1. 版面“碎片化”

在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的性质部分, 正文只2页 (P113~115) , 共有597个字, 包含有实验4个, 表格4个, 图片5张, 段落15个, 平均每段不到40字;从版面上来看, 由图片、表格和不同的字体, 以及独立占行的化学方程式作为分割, 整个课文可以大致分割为12块 (加上页面分割) , 显得过于分散。

2. 课文知识呈现方式“碎片化”

如“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一个实验是物理性质;第二个实验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三个实验为物理性质, 然后带出了化学性质, 算是显示出较好的转接关系;后面三个化学性质;紧接着又是物理性质。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错安排, 但缺乏比较外显的逻辑关系。

二、课题内容“碎片化”所带来的教学问题

1. 课堂教学“碎片化”

一节好课应该有一个鲜明而连贯的主线, 如果教材将知识点分散成几个相互独立 (起码是相互逻辑关系不外显) 的实验, 课堂教学只能被实验牵着鼻子走, 把一个课堂变成了一个“实验——记录现象——呈现结论——实验……”教学过程的重复, 课堂也就变成了几个实验“碎片”的混合。

2. 学生阅读“碎片化”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部分。但由于课文排版“碎片化”, 阅读的时候感觉课文分布零碎, 内容四分五裂, 学生很难在这样的“碎片”中找出一条能串联所有知识点的主线, 不容易进行一个连贯流畅的阅读, 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理解也难免变成了“碎片”, 也不利于学生课外自学和探究。

三、课题内容“碎片化”问题的原因探究

1. 教材编写者放弃了以知识系统为教材编写主要逻辑线后, 没有找到更好的编写思路

教材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主要设计思路, 与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老教材编写主要是按知识体系来编排, 侧重于对知识内容的识记与再现, 如物质性质知识, 总是严格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顺序呈现。这种编排思路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知识, 但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分享思想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不利。新教材编写更多考虑了单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 基本只是简单地使用实验作为知识的载体, 而对于每个知识块或课题中各知识点的串联和逻辑线却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式, 就容易让人感到零乱, 表现出“碎片化”问题。

2. 大课题编排思路

以前面所举的课题为例, 相同的内容在大纲版教材分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两个课题, 两个课题起码要3个课时才能授完, 而现在的内容虽然比老教材稍有删减, 但知识容量绝对比原大纲版教材的两个课题相加的内容要多, 硬塞进一个课题内, 这样就使一个课题知识容量过大, 又不能让单个课题所占的篇幅过大, 就只能将陈述尽量简略, 把所有进行知识串联或将知识点形成外显逻辑关系的“次要”文字省去, 就变成了知识点以实验的直接方式呈现, 因此课文的“碎片化”也就成了必然。

四、课题内容“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 更多以生活中的事例或活动方案作为知识呈现方式, 解决课题内容缺乏比较外显的逻辑的问题。课题内容要符合以下观点:“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3点) 。

其次, 应采用大章节小课题的编排形式, 最好能做到一个课题用一个课时完成。因为一般老师在课时安排上更倾向于将一个课题内的内容在尽量少的课时内授完, 这样更利于练习的处理、实验的准备和安排。比如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分为2~3个课题进行授课, 将有关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变红的探究实验独立出来, 在时间上这样更能保证学科过程的完整。

最后, 如果可以的话, 最好能适当减少九年级化学知识量方面的要求。

篇4:人教版九年级《浮力》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用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器材,自主设计方案完成探究,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真正做到发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

2教材分析

《浮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五节,主要内容是浮力概念的建构以及经历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力现象,并结合学生已有的力学知识结构,综合应用密度、重力、平衡力、合力和受力分析等知识来展开,因此本堂课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又由于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因此本课内容又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3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4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1)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2)练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3)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4.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观察、交流,了解浮力的存在;(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方法.

4.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用身边物品自制教具与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节约意识;(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5重点难点

重点:(1)建构浮力的概念;(2)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6教学策略与手段

为了突出本堂课的重点,综合应用了直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为了突破本堂课的难点,设计了两个相关的探究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但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难度较大,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在实验中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多,实验方法较多,所以在教学中采取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各小组进讨论,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小组成员各自的知识结构的优势,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分组实验的成功完成.

7教学仪器

弹簧测力计、细线、圆柱体、小圆柱体、小石块、水、盐水、酒精、小桶、乒乓球(2个)、烧杯(大小各1个)、矿泉水瓶(大小各2个)、跳棋子、溢水杯、口服液瓶、水槽等.

8教学过程

8.1新课引入

活动一:观察对比实验

师生共同分析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乒乓球与放置在水面的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回忆浮力现象,从而引入新课——浮力.

8.2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认识浮力

活动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作用?

提出问题:通过挖掘学生生活记忆——直接引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浮力作用;那么,石块、铁钉这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说出猜想的原因,强调猜想要通过实验来检验.

设计实验:初中物理课堂中浮力是无法直接测量的,因此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找到间接测量浮力的方法.

交流与评估:(1)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2)点明这是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活动三:讨论浮力的方向

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已有的知识来建构新的概念.

第二部分:阿基米德原理

活动四: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提出问题:有些物体受到的浮力无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那么,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猜想与假设:设计一个小船载重的实验来引导学生猜想,让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表各种意见.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仪器,自主设计实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解决两大难点:如何测量物体浸在水中的浮力大小F浮? 如何测量此时物体排开水的重力G排?

收集数据:让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数据.

分析与论证:从数据的分析中得出F浮=G排;点明这是阿基米德原理.

8.3课堂练习(略)

9设计特色

特色1:应用建构主义思想设计课堂架构

特色2: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本堂课共设计了16个问题,提问学生达35人次,组织学生讨论6次,交流实验方案及实验结论2次,交流学习经验1次,课堂演示实验3个,学生分组实验2个,学生设计及实施的实验方案6个,课后小制作2个,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学生回忆、观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与交流的思维操作,非常巧妙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了的主体地位,这深刻地展示了教与学的主体关系和辨证关系,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从强调论证知识的结论向获取知识的科学过程转化的现代物理教学观.

特色3:体现注重科学探究,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标理念

篇5: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1.一个瓶子最多能装下100g的水,则这个瓶子可以装下

A.100g酱油B.100g汽油

C.100g酒精D.100g煤油

2.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A.10cm3B.100cm3

C.5cm3D.无法判断

3、为了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不能沉入水中的蜡块的密度,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先用天平称出一

蜡块的质量为18g,在量筒中盛水60cm3,再把蜡块和体积为10cm3的铜块捆在一起放入量筒中,当其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指刻度是90cm3。则此蜡块的密度是()

A、1.8×103kg/m3B、0.9×103kg/m3

C、0.6×103kg/m3D、0.2×103kg/m3

4.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求出其密度.质量可以用____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用____或____测量.

5.观察量筒或量杯中液体到达的高度时,视线要跟液面____,如果液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要以_______为准.

6.测盐水的密度实验时,除了盐水,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实验中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结果是____.

7.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

8、某同学从一均匀大岩石上砸下一小块岩石,用天平称得质量是27g。放入装有8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到90mL,这块岩石的密度是_______kg/m3,这一小块岩石的密度与那一大块岩石的密度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篇6: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一、基础篇

一)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血雨腥()风应有涯()(2)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即()为家 ②应有涯()③取()义成()仁

(3)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4)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3.写出与“风吹苦草绿”构成对偶的一句。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1、注释: 南国: 烽烟: 正: 国门: 诸君:

2.“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 3.“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且又有民族特色的诗句是──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二、能力提高篇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旌旗()阎罗()血雨腥风()**:()(2)小序中加粗的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4)情绪激昂地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注释:

意如何:()泉台:()旧部:()阎罗:()(6).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7)哪是实写,哪是虚写?

(8)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是哪一句?

(9)“斩”与“杀”同义,把“斩阎罗” 改为“杀阎罗”是否可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军 刀 赵 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背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磔磔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字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的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依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兀然停下了脚步。为甚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pēng()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报告军长——1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訇然涌出,砰的一声给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来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认真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的大额头和方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生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两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待:侯万山的孩子就是第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18岁后,他们还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动人的一个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瓯,热泪顺着面颊砰然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jié()立,磔磔闪动冷峻的光。

1、据文中的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1)pēng()然一动

(2)兀自jié()立

2、文中画线的句子都写了什么?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侯万山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侯万山话的意思是什么?“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是抗日军人!’”,宋哲元话的意思是什么?

4、“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请对这句话作简要赏析。

5、文中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一、基础篇

1.(1)xīng

(2)就,便

边际、止境

选取、成全、实现(3)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4)D2.A3.雨打芭蕉碧等 二)1.南国:南方

烽烟:战争,战火正:恰好 国门:城门。诸君:各位同志。君,对人的尊称

2.──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3.──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4.注释:

意如何:想什么。泉台: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指牺牲的同志们代部队。阎罗:借指反动势力

5.──面对死亡,回顾艰难创业的征战历程,表示死后也要招集旧部英魂,与“阎罗”血战到底。

6.──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7.──此去泉台招旧部,旗旗十万斩阎罗。

8.──不可。“斩”字力度强,速度快,有居高临下的气势。“杀”太一般化了,且褒贬不分。

二、能力提高

一)、(1)略(2)能够;作成(3)①借代②比喻③比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使语言更形象、更生动,更富表现力。(4)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二).1、怦 孑

2、长城、壮士、钢刀、西风,景物描写烘托了出征前悲壮的气氛,揭示了五百壮士为保卫长城,保卫家乡血战沙场的意义。

3、侯万山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军人,为了抗击日寇侵略,愿意献出身躯;宋哲元的意思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有重大的事要去做。

4、先是神态、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对壮士们的无比崇敬;接着是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特定的背景下,运用拟人手法写他立成一座雪人,把他对壮士的敬重写得生动形象,形象地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

*

篇7: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内容标准(试验稿)】

③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1)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内容标准(2011版)】

(1)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1.拿破仑在他《给儿子的遗训》中说: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看出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A.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同资产阶级统治 D.率军远征俄罗斯

2.法国国旗是一面从左至右蓝、白、红色垂直排列的三色旗。三色旗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自由、平等”的原则最早出现于()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共产党宣言》

3.法国《人权宣言》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原则,它宣称()A.要成立巴黎公社 B.要攻打巴士底狱

C.反对英国的民族压迫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100年后,欧洲大陆的法国颁布了另一部文献,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了整个欧洲。这两部法律文献分别是 A.《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C.《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民法典》 5.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A.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 C.专制王权同议会的矛盾激化 D.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6.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评价,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图6中的“宣言”颁布于1789年。200多年来,该“宣言”的精神、原则和规范已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西方近现代的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说法与该宣言精神相违背的是()A.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人们无权在本国境内自由迁徙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和评价,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一。

图6 法国《人权宣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 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民主和法制建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几部法律文献按颁布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权利法案》 ②《独立宣言》 ③《人权宣言》 ④《法典》 A.④③②①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

10.右侧为法国大革命初期流行的一幅漫画。画中间手持金杖的是平等女神,画右侧黑人妇女手中的文献应该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人民宪章》 D.《拿破仑法曲》 11.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下“今日无事”,他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因为这一天()A.三级会议召开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D.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

12.烈火熊熊,炮声隆隆,法兰西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获得了新生。在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中,一度把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是()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C.雅各宾派掌握国家大权 D.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3.从16世纪开始,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其中彻底地摧毁了本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4.华盛顿和拿破仑是张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为此张同学对他们的主要活动等进行了如下概括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十九世纪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 ②都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登上政治舞台 ③都曾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与外来势力英勇斗争 ④都毕生致力于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美国宪法代表着人类民主文明历程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内容各具特点,下面对四部文献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A.《权利法案》——是三权分立原则的充分体现 B.《独立宣言》——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C.《人权宣言》——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1787年美国宪法——宣告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

16.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世界上没有人比拿破仑更伟大!”。210年前,拿破仑制定颁布了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法典》,为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提供了蓝本。为纪念这位历史伟人,某校九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决定主办一期介绍他的板报,拟开展以下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活动一 走近伟人 材料一

图8拿破仑称帝加冕礼 图9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 图10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材料二 1803年,贝多芬写出了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的《英雄》一曲。初题名为《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原想将此曲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他愤怒地涂掉了拿破仑的名字,将这首乐曲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请你为该板报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名称。(要求:不超过十个字)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写一篇介绍拿破仑(生平)的短文。(要求:字数不超过100字)

活动二 感悟伟人

(3)一个伟人就是人类历史的一座丰碑。我们可以从拿破仑身上汲取哪些精神财富?

活动三 评价伟人

(4)学会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请你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出评价历史伟人的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

1-10 CBDAD DDDBB 11-15 BCCBC 16.(1)名称:伟人时空;伟人速写;一代枭雄„„等。(采意给分,任一点2分)(2)短文:

拿破仑: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野心家和战争狂人。他在法国大革命的暴风雨中发动“雾月政变”崛起,颁布法典,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他率军横扫封建的反法同盟,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最后兵败滑铁卢,囚死荒岛。(3)精神财富:坚毅果敢、不折不挠、开拓创新。

篇8: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 对化学变化是这样定义的:在变化中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这样的定义比原来的人教版统编教材, 初三《化学》全一册中的化学变化的定义 (在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更为准确和科学。因为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是判断这一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的本质所在。但如果用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来判断, 就有些欠准确和科学了, 这个“新物质”的“新”, 很容易产生歧义。因为所谓“新”指的是刚出现的或刚经验到的 (跟“旧”、“老”相对) 。例如, 单质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这一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因为生成了其他物质二氧化碳, 但二氧化碳却不是一种新的物质。同理,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几处“新”, 我个人就认为有些欠准确和科学。

(1) 第27页“在这一反应中, 红磷 (化学符号为P) 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 (化学符号为P2O5) 的·新物质”; (2) 第47页“在水的分解反应中, 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生成, 但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3) 第136页“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我认为 (1) 、 (2) 中的“新”可以直接删去, 而 (3) 中的“新”改为“其他”则更为准确一些。

2. 表述较为笼统或在设置上存在着缺陷

(1) 在《化学》下册第16页中, “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这一句表述较为笼统, 我认为应改成“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把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较为合适。

(2) 在下册第28页中有这样一个表格:

我认为这个表格的设置存在着缺陷。因为从溶液的组成来看,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的。结合这个表格内容来看, “水”是溶剂, “碘”是溶质, “水”和“碘”组成的就是溶液;“高锰酸钾”是溶质, “汽油”是溶剂, 因此“高锰酸钾”和“汽油”组成的就是溶液。但是“碘”不溶于“水”,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 这两组不符合溶液的特征, 所以它们不是溶液, 而不是溶液也就无所谓溶质和溶剂之分了, 因此这个表格在设置上存在着缺陷。我认为应改为下表:

3. 资料设置欠完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很多“资料”, 这对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拓学生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化学》下册第36页中有这样一个“资料”:

篇9:人教版九年级数学同步

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不能说化学使环境恶化,同样,说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也不妥。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并不能对世界做什么改变,只是人们掌握了化学原理之后,在进行生产和使用其产品的过程中,让这个世界发生了某些人为的改变,让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对自然界造成了一些破坏,而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反过来又危害人类。

比如,农药化肥的使用,确实提高了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但其弊端不容忽视。土壤中的农药化肥残留物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江河湖海,造成水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水华,使水质发臭、鱼虾死亡,被污染的水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食物中残留的农药等有害物质常常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农药化肥的使用还会破坏自然界中的食物链,使生物生存受威胁。

又如,塑料等合成材料制品的使用,虽然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利,但废弃的这些物品却让环境遭到污染。由于不能降解,废弃在环境中的这些物质将长时间留在环境中,并威胁动植物的生存。有些动物因为误食了塑料薄膜之类的物品,阻塞消化道,最后痛苦死去,而植物可能由于土壤中塑料制品的阻碍,影响其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枯萎。

最近频繁曝光的“癌症村”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这些事件的发生,一方面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另一方面也说明化学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对人类和自然生态会有很大的危害。

总之,我们开山采矿获取生产原料,会破坏地质地貌和森林植被;我们开足马力地生产,会排放大量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危害人类健康,危害动植物生长;我们生产出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影响着地球生态。当我们呼吸着雾霾弥漫的空气,饮用被污染的水时,不会感觉世界绚丽多彩。

所以,在绪言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化学这门学科应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应介绍一些给人类带来危害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一体两面、有利有弊的。在科学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让利发挥到最大,弊降到最小,则需要人类的智慧。如果不想在一开始的化学教学中介绍化学学科应用造成的弊端,那也不必做些粉饰,以免教学过程中前后矛盾,不但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引起学生反感。建议删除“绪言”二字之后的“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并删除绪言内容中的最后一句“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二、“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资源,广义上是指地球上的总水量,由于海水难以直接利用,因而我们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淡水通过水循环得以不断补充和更新,人类利用这些水资源,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是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的第一标题。“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很容易让人理解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人类拥有的”,这也不免让人感觉到人类好像是自然界的主人,显得自私、狭隘。曾经有一段时期,人们就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以人的利益为唯一尺度,认为探明到的或有能力利用到的资源就是人类拥有的,从而对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进行疯狂地侵占和掠夺式地开发,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也不考虑其他生物的利益。人类在获得自身利益方面,确实有很大收获,同时也陷入一系列的困境:环境污染、资源耗尽、能源枯竭、人口爆炸、物种灭绝等。这些困境,历历在目,有的还在不断加剧。现今,重新审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们意识到,为了人类的未来,人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人只是自然系统中的一员,不应以主人自居,人类不是自然的统治者和征服者。很显然,“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个说法与“人类跟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理念相左。这一点学生也能感知到,在课堂上问及“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一说法好不好时,很多学生都认为不好。他们在初二地理课中已学过水资源的知识。查阅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书,在介绍水资源的内容中,没有“人类拥有的水资源”这种说法。

从这个标题下的课文内容看,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而不是介绍人类拥有哪些水资源。况且,在生产生活中,人类是利用水资源而不是拥有水资源,人们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其他物种的影响。这个标题既与课文内容不符,又有些标榜人类是自然的统治者之意味,不利于环境友好意识的建立。所以,建议不要用此标题,改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或“水是宝贵的资源”为妥。

上一篇: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下一篇:核算员岗位竞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