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一堂数学课

2024-05-10

如何评一堂数学课(精选8篇)

篇1:如何评一堂数学课

如何评一堂数学课?既看学生,又看老师。

看学生:

① 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② 看学生是否体验、感受、经历数学学习过程。

③学生是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

④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

⑤ 看老师:①是否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是否得到和谐时学生愉悦的学习交流。

⑥②是否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

⑦③

⑧④ 是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是否关注了课堂上的生成。

篇2:如何评一堂数学课

2、加强评讲课的思想性,方法性和老师的示范性

评讲课的作用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应用知识处理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固然是学生的学科思想观念和习惯,所以老师在评证明一个题时应引导学生怎样阅读题目,怎样抓住关键状态和关键条件审题,并用图示、简图辅助分析情景,弄清题目涉及哪几部分知识内容 ,并寻找各部分知识的结合点,从而找到正确的关系和过程,将一个复杂的大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小过程,再用方程关系式将小过程联结成一个大的过程,通过这些示范帮且学生建立正确的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分析习惯和分析方法。

篇3:如何评一堂数学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中学数学教育的重心从知识为主的“双基”目标拓展到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发展创新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而初三的函数学习是比较抽象的, 学生总感到难以理解.本节课要求学生会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能根据实例叙述的内容列出函数关系, 并确定自变量取值.一般地, 展开数学活动要依靠例题, 所选的例题体现出教师的认识水平, 可见设计题目十分重要.所以这节课没有完全照搬书上的例题, 而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前期设计思路

1.创建学习活动情境

我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以及自己的教学背景进行综合考虑, 精心规划和安排, 创建出适合自己学生开展主体性学习的活动情境.比如引例的作用, 不仅拉近了听课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创设了数学意境, 而且舒缓了学生紧张的心情, 便于学生从容活动, 自然发挥.

2.组织学习活动

在创建的学习活动情境中,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和谐发展.它的组织形式仍是“课堂”, 但“课堂”的本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要重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课程内容整合, 课程内容的掌握仍是重要的, 但课程内容掌握本身不再是教学的目的, 而是成为构建学习主体的手段.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情境要根据“学情”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不能固定化和模式化.比如例题, 设计了六道小题代表解析式的四种类型:整式型、分式型、二次根式型、分式和二次根式的综合型, 并且引导学生根据例题来编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直觉、感觉和解题思路, 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感和归纳能力.

要注意:

(1) “课堂”是以活动为中心, 由学生自主地开展尝试、探究、交流、协作等活动, 并在活动中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2) 在“课堂”活动中, 教师不是旁观者, 也不仅仅是组织者和指导者, 同样是活动中的主体, 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和创新.

(3) “课堂”重视交流活动, 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 知识的来源也是多渠道的,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不同, 通过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教学设计环节

(教师讲解) 引例→ (学生讲解) 教师编题→ (学生讲解) 学生编题→ (师生共同研究) (小组讨论) 提问→ (教师归纳) 小结.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 能从简单的实际事例中, 抽象出函数关系, 列出函数解析式.

(2) 使学生掌握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

(3) 通过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是有规律地运动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了解函数的意义, 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求函数值.

教学难点:函数概念的抽象性.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 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y, 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 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 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反映了函数关系, 比如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就有一种函数关系 (全班学生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教师) : (看屏幕)

若全班 (加班主任) 共54人, 来听课的老师为n人, 则教室里的人数为m人, 写出m与n的函数关系式.

学生很快地回答道:m=54+n, m是函数, n是自变量.

教师:那么此时此地自变量n等于多少?函数m的值是多少?自变量n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本节课是一节校级公开课, 来听课的老师较多)

学生纷纷环视四周, 数出听课教师人数, 听课教师也和学生相互讨论起来, 共同得出n=23, 进而求出m=71;但是在求n的取值范围时出现问题, 许多同学只说n>0而没有想到n应该为自然数. (这就是实际问题的特点, 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变量取整数)

教师:可见在某些函数关系式中,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是有限制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相关知识.

2.讲授新课

教师:刚才引例中的函数, 要考虑到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 所以n必须是正整数或0. (简单解释一下解析式就是数学式子即可)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题, 请分小组讨论, 然后我找学生上黑板来讲解.

例 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学生分组合作, 积极地展开讨论)

(1) y=2x+3; (2) y=1x-1; (3) y=1x2-x-2;

(4) y=x-2; (5) y=12x-5; (6) y=x+1x-2.

学生1讲课:在 (1) 中, x取任意实数, 2x+3有意义.

(2) 小题的1x-1是一个分式, 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这道题的分母是x-1, 因此要求x-1≠0, 所以x≠1.

学生2: (3) 小题的1x2-x-2也是分式, 分式成立的条件是分母不为0, 这道题的分母是x2-x-2, 先从x2-x-2=0, 得x=2, x=-1, 因此要求x=2或x=-1.

学生3:我认为是x2-x-2≠0, 所以x≠2且x≠-1. (大多数学生同意这种答案)

教师:像第 (3) 小题, 有些同学犯这样的错误, 将答案写成x≠2或x≠-1.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 方程的两根用“或者”联接, 但在不等式中应说明x≠2与x≠-1是并且的关系, 即2与-1这两个值x都不能取.

学生4:第 (4) 小题x-2是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是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x-2的被开方数是x-2, 所以x-2≥0, x≥2.

学生5:第 (5) 小题y=12x-5是二次根式, 2x-5是被开方数, 所以2x-502x5x52.但是y=12x-5也是分式, 所以2x-50x52.结论为x>52. (教师点头表示赞许)

学生6:y=x+1x-2中, x≥-1且x≠2.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对话, 在融洽的气氛中学习)

注意:有些同学没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时, 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 片面地认为, 凡是分母, 只要x≠0即可.可将解题步骤设计得细致一些.先提问本题的分母是什么, 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求出使函数成立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二次根式的问题也类似.

教师:请同学们模仿例1编出类似但是又容易出错的题目来挑战其他组.

(学生活动再一次出现高潮)

学生分小组编题如下:

第 (1) 组y=1 (x-8) x-2.答案:x>2且x≠8.

该组有学生反问一句:x-8改为x-1又如何?答案:x>2.

(这一问非常好, 加深了大家对“且x≠8”的理解)

第 (2) 组m=1n2-2n+1.答案:n≠1.

(可见学生对函数和自变量可以用任意字母表示是清楚的, 不一定要用y和x)

第 (3) 组y=x2-4x.答案:x>0.

第 (4) 组y=x3x-1.答案:x≠1. (学生能联想到三次根号)

第 (5) 组y-3=xx-3. (学生知道等号左侧不一定只能是y)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从做题中得到的规律:

(1) 函数的解析式是整式时, 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

(2) 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时, 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

(3) 函数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时, 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4) 函数的解析式是分式和二次根式的综合时, 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不为零, 且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5) 函数是实际问题时, 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解析式有实际意义.

(编题是教师先编, 学生后编, 这样为学生发挥想象力搭建了平台)

教师:我们来上学时, 将自行车放在校外保管站里, 那大家想过收费问题吗?

例2 前所中学自行车委托阳春公司保管站管理, 在某个星期一保管的自行车共有1500辆次, 其中变速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2元, 一般车保管费是每辆一次0.1元.

(1) 若设一般车停放的辆数为x, 总的保管费收入为y元, 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 若估计前来停放的1500辆自行车中, 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 但不大于40%, 试求该保管站这个星期一收入保管费总数的范围.

(第一问学生基本可以回答上来, 第二问就产生很大争议, 因为这是由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不等式求解集问题, 这对初中学生而言是有难度的.)

解 (1) y=0.1x+0.3 (1500-x) ,

∴y=-0.2x+450 (x是整数, 0≤x≤1500) .

(2) 若变速车的辆次不小于25%, 但不大于40%,

则1500 (1-40%) ≤x≤1500 (1-25%) .

方法一 ymax=-0.2×1500 (1-40%) +450=270,

ymin=-0.2×1500 (1-25%) +450=125.

收入在125元至270元之间. (但此方法有局限性, 只对单调性函数适用)

方法二 1500 (1-40%) ≤x≤1500 (1-25%) ,

180≤0.2x≤225,

-180≥-0.2x≥-225 (注意不等号方向的改变) ,

450-180≥450-0.2x≥450-225,

125≤y≤270, 收入在125元至270元之间.

总结 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 应使得实际问题有意义.这样, 就要求联系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由于时间的限制, 只研究了方法一)

(三) 小 结

在研究函数关系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因此, 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并能求出其相应的函数值.另外, 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业:1.见作业;2.预习.

板书设计:

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例1 学生编题 例2

规律: 小结:

评课过程: (略) .

总之, 教师的教是为了最后的不教,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数学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因此,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参与精神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由于将来的社会是非常注重合作与团队精神的社会, 而自主合作学习恰好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 使他们适应于时代的要求, 这节课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得到充分地展示, 同学之间进行了有效交往, 学生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保持和谐正常的同伴关系,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有利于他们的社会化.所以应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大力推广自主合作性学习.

篇4: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关键词:创新;激趣;寓乐;享受美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上好每一堂数学课,是摆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而艰辛的课题。怎样上好一堂数学课呢?我认为,课堂教学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教学设计要以人为本,体现新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绝不是“模仿者”和“复印机”。例如,我在讲授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分桃子》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两只猴子到小兔家做客,小兔拿出8个桃子招待两只猴子。同学们想一想,每只猴子可能吃到几个桃子?请用8个小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生:(通过全班交流)老师,我知道……

师:(列出各种分法)你认为哪种分法两只猴子都满意呢?

生: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一样多,他们就会觉得公平、满意。

二、课堂教学要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引起高度注意力的诱因,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的源泉。例如,在学习“十几减9”的减法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兔哥哥和兔妹妹到商店里买铅笔,狐狸阿姨说:“我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谁来帮助两只小兔子算一算呢?一下就把同学们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了。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应宽松、民主、平等、和谐,既放得开,又收得拢。作为教师,要温情和蔼地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三、课堂教学要寓教于乐

心理学表明:少年儿童每堂课有效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教学时间长了,大脑就会疲劳,儿童的健康和教学效果都要受到影响。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课堂上不妨适度放松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设计一些小插曲。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另一把则是音符。数学课上,倘若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那么,学生的智慧之门就会开启得很轻松。

四、课堂教学要体现美

一个成功的数学老师,带给学生的不应是枯燥、乏味的數字、图形,而应是“美味”“美食”,美的享受。

1.语言美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精通教育、心理学外,还应当兼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具备驾驭美语的能力。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合作参与,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应亲切地使用“你真棒!”“真聪明!”“真了不起!”这些美的语言鞭策激励学生,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2.教态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名教师,不但心灵要美,还应当关注自己的外表,注重形象美。衣着整洁、发饰自然、教态大方是社会对教师的起码要求,这一点不容忽视。

3.板书美

数学教学,板书设计甚为重要。独具匠心的板书设计,浓缩着一堂课的精华和重点。教师的板书应体现整体性、概括性、条理性、直观性、计划性。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加上你驾驭课堂的魅力展示,准能让你的学生耳目一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上好一堂优质的数学课,关键取决于教师。如何激活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的,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这是时代的呼唤,教师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 陕西省勉县实验小学)

篇5: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王海波

上课,我们教师人人都会。但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让我们好好想一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第一条就是课程功能的改革。课程功能要从过去单纯的追求知识与技能,变成同时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立体式的教学。下面就我通过教授学生学习《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谈点我的想法和做法:

第一,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兴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例如,我在教《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一课时,我首先设疑:同学们学过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你能比较出下面各数的大小吗?你能说出你是怎样比较的吗?***7678 让学生在复习知识的同时,激起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干劲。结果,学生相当活跃,争相回答:①位数不一样的比较方法是位数大的那个数就大②两个三位数比较,从百位比起百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接着我又以激励的语气说:同学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好,真了不起。那你们想不想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呢? 学生们在回答“想”的同时,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极大兴趣。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激发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与技

能,而是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自主的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与交流,通过与同学及老师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我在教学《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信息窗3,同时设疑:你都能获得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课本信息窗3,从而让学生有的放矢。在学生观察、了解信息,交流信息以后,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哪个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结果学生争相举手,气氛很是活跃。学生们提出了一下问题:

1、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

2、哪个国家人口最多?哪个国家人口最少?

第三,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引而不发——引导学生学。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学的,我决不主动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跳一跳自己够到胜利的果实吃。

第四,新旧知识有直接联系的,运用迁移规律——诱导学生学。所谓学习迁移,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或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有影响。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习迁移就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前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后一个知识点的基础,而后一个知识点又是前一个知识点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照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诱导学生利用旧知识去学习新知识。

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能否清楚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也有重大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同时要求其他同学要学会善于听取他人的观点,注意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篇6: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的数学课

方茹

【摘要】:老师们天天都在上课,也常常去听别人的课,大家看到的课堂教学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其一,教师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学生投入,兴趣盎然,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其二,则是另一种场面,教师枯燥乏味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做题,呆板的教法,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木然臵之,毫无反应,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

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5分钟,但相同课堂教学效果却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也就是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一堂高效的数学课有哪些艺术。【关键字】:数学课、方式、观念、开放、和谐。

【正文】: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殿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学问,我经常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就是如何上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参加工作虽然仅有八年多,但是我也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希望与各位老师共同商讨。

一、更新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一副表情无不反映着教师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思想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起着导向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放在首位的不是财,也不是物,而是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观念是统帅,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在下面几个方面更新观念。

1、关于学生的观念。

(1)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

(2)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学生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4)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

2、关于教学的观念。

(1)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采的情境。(4)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5)提倡合作与交流的课堂气氛。

3、关于教师的观念。

(1)教师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

(2)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3)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

(4)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以“发展学生为本”为核心。过去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应用知识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创造。以往我都是在课堂上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少,总是以“注入式”和“满堂灌”的方法来教学生,当“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提出时,我在想“老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学会呢?”教学教学,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先教后学,顺理成章,这可是大家习以为常的教学之规啊!而且,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后来,当我听了一些老师优秀的示范课后,心理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学习到了开放的教学方法,于是产生了尝试更改课堂教学方式的想法,也有了一试为快的积极愿望,但是,多年的教学习惯,让我又有一些担忧:即使我备好课,做好各种设想,学生又能否配合老师适应模式呢?但不尝试,永

远也不会有新发展,于是在做好师生的充分预习后,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果令我为之一震。体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后,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

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成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才能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学生、重新认识教师、重新认识教学,我们就不能悟出教学新理念的真谛,就不能改变学的学习方式,就不能“全班学生照老师的示范画唯一的苹果”的“复制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只能是一句口号,“素质教育”的雨点永远落不到封闭式的课堂教学里。

二、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教材是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我们上好一堂高效课的基础,认真钻研教材是要吃透教材中的知识体系,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明确各种问题的目标和意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简单,直接明了的传达给每个学生。要知道教材是要学生掌握什么,学生如何能够很快明白掌握所学知识,这同时要求教师在备课,梳理导学案的时候要明确目标,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简单问题自主化。如在学习分式运算的时候,教材基本的要求要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而分式当中分母含有字母,对于学生计算较难,易出错,我们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习的分数运算方法去学习,同时,在给学生呈现问题的时候字母可以由少到多,逐渐增加,既符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作为教师,钻研教材,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备课方式体现给教育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要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教育深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他把教学目标定为“传授人类千百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稳固的知识” 而传授知识的过程便出现了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臵作业,经过半个世纪的演变五环节有了新的变化,但总体精神没有改变,并且又给予了时间限制。

新授课的基本模式是:

1、铺垫--强力度(3分钟)2、导入--高速度(2分钟)3、新授--大密度(15分钟)4、巩固--多角度(10分钟)5、作业--重效度(8分钟)6、小结--抓重度(2分钟)

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缺乏生动性,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这种开会式的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枯燥呆板,无可奈何。

国外有人将我们国内的课堂教学总结成“教学三部曲”:

第一部是“赶鸭子”,把我们的学生从教室外面像赶鸭子式的赶到教室,板板正正坐在座位上,当观众、当容器。

第二部曲就是“填鸭子”,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学生不懂装懂。

第三部曲就是“考鸭子”,到了期末,要进行考试,以学生的考分定学生的好坏。这样考来考去,学生就成了“板鸭子”,学生双基得不到落实,能力得不到发展。这些就是我们过去教学的弊端,这一教学结构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毕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不能全盘否认,应该从中吸取精华,赋予它一种与时俱进的内涵。那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究竟怎样备一节课,才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呢? 在此对备课提出拙劣理解:

(一)、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1、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

当我们多教了几年书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看到本节课要上的课题时就知道本课 的知识点有那些,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重点好像都很清楚,于是立即动手设计教学思路。其实这时我们就忽略了一个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所教的教材每年都有一些 小的变化,每年的中考考纲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备课前认真看看最新版本 的教材、课标,看看今年的中考说明,找些最新的中考复习资料看看关于授课内容的最新的 命题趋势和新题。做到心里有数。

2、广泛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

当我们对教材、考纲等有了深入的研究后,可以在网上寻找关于参赛课题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多找一些教案,认真看看这些教学设计,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哪些题选得好,哪些情景给人眼前一亮等,这些都是设计我们自己的教案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3、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等我们做好了上面的两项工作后,对这节课该怎么上就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了,这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雕琢上课的教案,参赛的优质课不比常规课,有很多人说优质课比赛就是比谁更会做秀,这话虽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要在45分钟里给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设计要“新”。要用别具一格的导入为切入点,用富有新意的问题设疑,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出结论,用创造性的方式总结归纳,用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题目巩固,用恰当而又不流于形式的方法小结等。

4、耐心制作课件 拿出了教案初稿,我们就要着手制做上课用的课件了,在网上随便找一个课件拿来修改一下就使用的方式我不赞同。别人做的课件是根据他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设计的,我们再怎么修改都还有别人的东西在,用起来就是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所以,课件还是自己做的好。做课件时,我们可以自己设计模板,在网上找到或自己用专业软件设出本课需用到的素 材,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再根据我们设计的教案去制作课件。

5、细心设计其它教辅工具

课件是一个得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但我们不能事事依赖它,在讲授一些特定的问题时,往往还要实物辅助效果更明显。

6、反复试教

设计好了教案,做好了课件,准备好了教具,我们就要着手上课了。在试教时要尽可能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试讲,看看自己的设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一般地,我们要让优生在百分百能听懂、会做、收获的前提下能配合我们上课,让中等生能扫除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障碍,让后进生对你这堂课感兴趣,能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在试教时,一定要多找些有经验的同学科老师来听,并诚恳地请他们给予指导。在反复试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反复修改。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二)、注重学生课前的预习

上好一节高效的数学课,离不开学生的自主预习,往往大多数学生都很少,或者不去预习,在数学课上经常一节课学完了有的人才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重点在哪里,而一节课学生的思维都是跟着老师走,自己很少自主的去思考,哪些他已经会了,哪些还要在本节课学习中去学习。只有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所准备,知道这节课去干啥。教师开始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预习,数学课往往目标很明确,不是掌握概念定理,就是掌握公式方法,或者就是知识的应用,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预习内容的重点及目标,学生在完成预习后要自主去做书上练习,通过练习去发现问题,做好上课的准备。当然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布置的作业可以少点,预习不能少。

从这一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教学不再以“传授数学知识为核心”,而是更加关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的能力和良好怀古态度的形成等。因此,主体参与过程,要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课堂上教师主导是关键,学生主体是核心

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并不是都空着脑袋走进教室,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该怎样学习呢?

①让学生“做”数学

现在数学课程实现的目标将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所以,我们要数学教育的着眼点由数学知识用为最终产物扩大到数学活动的全过程,简言之,是将数学学习看成学生的“再创造”或“类创造”活动。这里所说的做数学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操作的数学教育”,二是“创造的数学教育”。即:“听了就会忘记,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运用”。这说明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探索,才是有效的学习。

②让学生“玩”数学新的课程改革,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是学生的学习情感,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三是学生过程的策略形态。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包装”数学知识或创设故事情境“串联”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③让学生“问”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大胆地去猜想、去探索、丢发掘,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启于思,思启于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境,一是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的问题展开思维,二是引导学生围绕情境提出问题,并利用和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效地进行解决问题。

④让学生“用”数学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的能力。也就是说,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所以,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高效课堂所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关系,是我所推崇的,但课堂上不是学生讨论的越激烈越好,也不是学生安静的坐的越端正越好,过分注重讨论,会容易滋生学生互相闲聊,过分注重安静纪律会使课堂气氛压抑,同时两者有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转移。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很重要,如果脱离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意义很大程度上无所体现,很容易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任务很难完成,而学生一节课靠导学案也很难掌握所需要的内容,因为教师的教材钻研,备课,很难通过一张单子就把一节数学课的思想,思路,栩栩如生的充分展示,教师要在关键地方会提起学生兴趣,必要时候叫停讨论,重点地方突出强调,而这些也要教师唯美的语言魅力去提醒学生,这样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教师要把

握分寸,该收手时就收手,要充分了解并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体现学生是课堂的核心。

四、课堂上要有扎实有效的训练

目前的数学课堂,经常在的情景引入,学生的讨论交流往往过多,导致数学课堂上最有效的环节-----当堂练习时间缺失,有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这节课学会了没有,有的基础薄弱的学生甚至连这节课要掌握啥知识都不知道。每节课教师有必要主导学生至少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练习检测,巩固知识,并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进行当场纠正,学生也可以互相纠错。记得我本学期的一次公开课,讲的是《轴对称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优于过多时间复习,课堂上学生讨论时间过长,几乎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练习检测,课后询问学生他们说都会了,但是下课玩玩,又忘得差不多了。数学学习是动手动脑的一个手脑结合过程,听懂了并不代表你会做了,所以每节课,教师可以少讲,但学生不能少练。

篇7:浅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

浅谈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数学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作 者:张森 作者单位:贵州省施秉县第一中学数学组,贵州,施秉,5562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学课 教学 效率 提高

篇8: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好的情境创设,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景中确定学习任务, 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同时通过情境创设, 使要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 激活现有的经验, 从而获得新知识。如我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 抓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 让学生在“热热身”的情景中完成学习任务, 先让学生向前迈两步, 再向后退三步, 向左弯弯腰, 向右踢踢腿, 向上拍拍手, 向下拍拍手, 然后让学生说出活动中用到了哪些方向词语, 最后让学生猜猜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感受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的联系。

二、巧设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 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 使其迫不及待地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 在数学教学之中, 教师应巧设问题。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 能为上好整堂数学课打好铺垫。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 以组织有趣的数学活动或讲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引入, 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引人入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 抽象思维能力弱,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 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 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 激活思维, 积极思考, 从中发现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 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 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 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 但首尾不相交, 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 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 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实行民主教学, 开展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 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 师生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 时而小声讨论, 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 有的居高临下, 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 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 老师不时点头赞许, 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 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 个性得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 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 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 让学生分类, 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让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数学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改变数学知识本身, 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 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 不断将教学内容结构化, 不断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结构, 才会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 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 弥补缺陷, 转变学生的状况, 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数学, 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 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摘要:教师要上好一堂数学课, 应从生活经验入手, 创设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行民主教学, 开展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上一篇:初中关于暑假作文500字下一篇:2015新入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