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2024-05-10

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精选6篇)

篇1: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中的三大基础报表是什么?

2、财务报表中唯一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报表是什么?

3、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A: 1.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2.现金流量表

3.(1)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权益的结构,估量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

(2)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

(3)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

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是什么?

A: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而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1、制造业存货有哪些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

2、什么是成本与市价孰低规则?如何运用?

3、如何对存货进行质量分析?

A: 1.(1)资金占用利息损失

(2)存货跌价损失

(3)变成报废品损失

(4)仓储占用及管理费

2.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指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市价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当成本低于市价时,期末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市价低于成本时,期末存货按市价计价

3.(1)物理质量分析

(2)时效状况分析

(3)品种构成分析

(4)毛利率走势的分析

(5)周转及积压状况的分析

(6)对成本确定原则与方法的适当性的分析

(7)如何看待存货的变化

1、企业的负债资金来源有哪些?

2、企业的或有负债有哪些?或有负债的披露惯例有哪些?

3、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的基本差异有哪些?

A: 1.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1)根据筹集方式,可分为长期借款、公司债券、住房基金和长期应付款等;

(2)按不同的偿还方式,可分为定期偿还的长期负债和分期偿还的长期负债;

(3)按债务是否有低押长期负债,没有抵押品的称为信用借款。

2.(1)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

(2)未决诉讼和仲裁形成

(3)债务担保

(4)产品质量担保债务

(5)追加税款

或有负债无论作为潜在义务还是现时义务,均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因而不予确认。但是,除非或有负债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否则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有关信息,具体包括:

第一,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

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第二,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第三,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无法预计 的,应当说明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如果披露全部或部

分信息预期对企业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企业无须披露这些信息,但应当披露

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国际结算

3.会计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会计利润也就是账面利润,是公司在损益表中披露的利润。

应税利润又称应税所得,是每一纳税企业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是由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其确认、计量的和报告的依据是税法及有关规定,对收入和准予扣除项目的界定标准是税法规定的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及特征。

1、如何评价现金流量表的质量?

2、怎样进行现金流量表的水平分析?

3、怎样进行现金流量表的垂直分析?

A:1.(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利润的质量。也就是说,企业每实现1元的帐面利润中,实际有多少现金支撑,比率越高,利润质量越高。但这一指标,只有在企业经营正常,既能创造利润又能盈得现金净流量时才可比,分析这一比率也才有意义。为了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计算口径一致,净利润指标应剔除投资收益和筹资费用。

(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较,可以大致说明企业销售回收现金的情况及企业销售的质量。收现数所占比重大,说明销售收入实现后所增加的资产转换现金速度快、质量高。

(三)分得股利或利润及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得到的现金与投资收益比较,可大致反映企业帐面投资收益的质量。

2.(1)计算现金流入总额,现金流出总额和现金余额(2)计算各现金流入项目和各现金流出项目占总现金流入额和流出额的比例

(3)分析各类现金流入和各类现金流出小计占现金流入总额和现金流出总额的比例

(4)计算企业各项业务,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收支净流量占全部现金余额的比例

(5)按比例大小或比例变动大小,找出重要项目进行重点分析,了解现金流量的形成,变动过程及其变动原因

3.是指用金额,百分比的形式,对现金流量表内给个项目的本期或多期的金额与其基期的金额进行比较分析,编制出横向结构百分比现金流量表,从而揭示差距,观察和分析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同时对这些变化作出进一步分析,找出其变化的原因,判断这种变化是有利还是不利,并力求对这种趋势是否会延续做出判断。

1、影响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构成项目有哪些?

2、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应注意哪些问题?

3、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应注意哪些问题?

A: 1.项目包括:

(1)净利润;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5)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

(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2.资本公积:由资本溢价形成。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没有金额限制。

资本公积金不能用以弥补亏损。

3.盈余公积金:由公司税后利润形成。可分为以下二种:

法定公积金。分配税后利润时,提起利润的10%列入法定公积金。

累计达到注册资本50%时,可不在提取。

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有金额限制,须留存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任意公积金。提取法定公积金后,还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

任意公积金转增资本,没有金额限制。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常用的比率指标有哪些?

2、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3、已获利息倍数比率的指标分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A: 一 1.流动比率

(1)流动比率的计算

(2)流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2.速动比率

(1)速动比率的计算

(2)速动比率的评价标准

3.现金比率

(1)现金比率的计算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即: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

该指标反映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注意这里的现金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2)现金比率的评价标准

一般来说,现金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可能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现金比率越低,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差,短期偿债能力越弱。

4.现金流量比率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 流动负债

5.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

到期债务本息偿付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二 1.资产负债率

(1)资产负债率的计算

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2)资产负债率的评价

2.产权比率

(1)产权比率的计算

该指标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由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2)产权比率的评价

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弱;产权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3.有形净值债务率

该指标是产权比率的延伸,能够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讲,该比率越低越好。

4.已获利息倍数

(1)已获利息倍数的计算

注意公式中的利息费用是支付给债权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和计入固定资产的利息。已获利息倍数反映企业用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2)已获利息倍数的评价

一般来说,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该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指标越小,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弱。

5.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

(1)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一般情况下,长期债务不应超过营运资金,长期债务会随着时间延续不也断转化为流动负债,并需用流动资产来偿还。保持长期债务不超过营运资金,就不会因这种转化而造成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从而使债权人感到贷款有保障。

三 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难以保证用经营所得来及时足额地支付负债利息。因此,它是企业是否举债经营,衡量其偿债能力强弱的主要指标。若要合理地确定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需将该指标与其它企业,特别是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根据稳健原则,应以指标最低年份的数据作为参照物。但是,一般情况下,利息保障倍数不能低于1。

1、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有哪些?如何评价?

2、某公司年销售收入300万元,总资产期末余额为100万元,销售净利率5%,该公司过去几年的资产规模较稳定。求其总资产净利率。

3、该公司已打算购置一台新设备,他会使资产提高20%,而且预计使销售净利率从5%调高到6%,预计销售情况不变,这项设备对公司的资产报酬率和盈利能力会产生何影响。

A: 1.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企业为社会新创价值越多,贡献越大,也反映企业在增产的同时,为企业多创造了利润,实现了增产增收。

(二)成本费用利润率

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这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的指标。企业生产销售的增加和费用开支的节约,都能使这一比率提高。

(三)总资产利润率

资产平均总额为年初资产总额与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数。此项比率越高,表明资产利用的效益越好,整个企业获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

(四)资本金利润率和权益利润率

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本金的利用效果越好,反之,则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

2.7.5%

3.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利息费用+所得税)/平均资产总额*100%

资产提高20%,平均资产总额就会提高,但是净利润也会上涨,所以资产报酬率变化不大。

销售净利率,又称销售净利润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销售净利率从5%调高到6%,预计销售情况不变,净利润会上涨,盈利能力会有提高

1、简述对企业获现能力分析的意义。

2、获现能力分析常用的指标有哪些?分别怎样评价?

3、试评价沃尔比重评分法。

A: 1.获现能力分析主要反映企业资产、投资人投入资金、以及各项业务的获现能力。获现能力分析是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营运能力分析的补充。

2.(1)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现金多少,既可反映公司生产的商品在市场上的畅销程度,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司管理层的 经营能力。该指标的比率越大越好,类似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主营业务利润率。

(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公司最大分派现金股利的能力,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若超过该指标比值,说明需要借款分红,此时公司面临财务 危机。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

该指标说明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指标比值越大越好。通过与同业平均水平或历史同期水平比较,可评价上市公 司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和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3.沃尔评分法最主要的贡献就是它将互不关联的财务指标按照权重予以综合联动,使得综合评价成为可能。沃尔的评分法从理论上 讲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未能证明为什么要选择这7个指标,而不是更多或更少些,或者选择别的财务比率,以及未能证明每个 指标所占比重的合理性。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

沃尔评分法从技术上讲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某一个指标严重异常时,会对总评分产生不合逻辑的重大影响。这个毛病是由财务比 率与其比重相“乘”引起的。财务比率提高一倍,评分增加100%;而缩小一倍,其评分只减少50%。

尽管沃尔的方法在理论上还有待证明,在技术上也不完善,但它还是在实践中被应用。耐人寻味的是很多理论上相当完善的经济 计量模型在实践中往往很难应用,而企业实际使用并行之有效的模型却又在理论上无法证明。这可能是人类对经济变量之间数量 关系的认识还相当肤浅造成的。

1、什么是杜邦分析法?其作用有哪些?

2、某公司年初存货为30000元,年初应收账款为25400元;年末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5,存货周转率为4,流动资产合计为54000元,求公司本销货成本。

3、若该公司本年销售净收入为312200,除应收账款外,其他速动资产忽略不计,则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多少?

1.定义: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来说,它是一种用来评价公司赢利能力和股东权益回报水平,从财务角度评价企业绩效的一种经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由于这种分析方法最早由美国杜邦公司使用,故名杜邦分析法。

作用:杜邦分析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的财务指标,通过财务指标的内在联系,系统、综合的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具体很鲜明的层次结构,是典型的利用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对企业财务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电子商务

2.87000

3.128

1、有短期借款购买存货,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将上升还是下降?

2、支付股票股利会导致产权比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上升还是下降?

3、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对于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A:

1、资产负债率会会上升,利息保障倍数会下降

2、产权比率下降,有形净值负债率上升

3、资产负债率会下降

篇2: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如何做好财务报表的分析呢?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三表为要点,比率是中心;点面相结合,比较是关键”这一句话。就是说,从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三张主要报表着手,收集完整的资料,运用财务比率对企业各期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要求有针对性而又不失完整性,对主要的经营事项也可侧重进行专项分析。财务分析大致可分五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 经营业绩分析

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比较关注,拿到一份报表往往是先看经营成果,即利润等指标完成了多少、效益如何、比历史同期有无增长等。财务分析必须先满足这部分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年初制定的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根据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主要对主营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检查业务是否按预定目标发展,并预测以后各期进展情况。通过对实际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比较,找出存在的差异。在与以前同期比较时,由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均在发生变化,时间过长可能受外界影响过多,因此收集财务资料一般以最近三年为好。例如,对损益表项目的分析可采用比较定基百分比法,即将比较期

中第一期的全部指标设为100%,以后各期的报表数据换算为第一期数据的百分比,以发现各项目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然后再对一些“差异”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也容易理解。

其它业务对目标完成的影响不会太大,可以简单分析;但对一些新的业务,如开发新市场、新产品等则要加以关注,或做一些专项分析,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

2、盈利能力分析:

利润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效益指标。对该项指标的分析应着重分析主营业务盈亏,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可以分外贸、内销两部分分析,其它非主营业务盈亏情况和营业外收支情况的分析可以简单一些。

财务比率的计算是比较简单的,难就难在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果仅仅是计算出财务比率,不进行分析,那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只有深入分析,才能寻找出影响指标的最直接的原因。

3、成本费用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分析:

若对利润指标做进一步的分析,一般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可以从单价、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等本量利的基本因素上去分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营业务涉及的产品一般较稳定,单价、变动成本等因素变化不大(除非产品有较高的附加值或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因此只需将销售量、固定成本与以前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另一种途径是进行盈利结构分析。从损益表的构成项目入手,先做销售收入的多期比较,看看与往年相比,本期的销售额有无较大变化;再将其它项目转换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看损益表的各项比重,哪一些项目变化较大,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对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也不例外。在结构百分比的基础上也可以结合一些财务指标来分析,例如,成本费用利润率,可分解为销售净利率和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相除而得,这样只要知道任何一项费用在销售收入中的比重,就可计算出这项费用的支出能产生多少回报俐润),企业管理者可据此有的放矢地压缩成本、削减费用,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第二部分 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企业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比率强弱,体现了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周转速度快,反映企业资产流动性好,偿债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对资产管理效率的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指标来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

对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般采用账龄法分析,并着重分析应收账款逾期情况,根据单位的信用情况和重要性程度,做出排序并开列清单,提供详细资料督促直接责任人积极催讨;对存在的呆账、坏账还要做出具体分析,以引起管理层注意。

对存货周转快慢的分析,一方面要与同行业相比,与企业的前期相比,同时还要对影响存货周转率的因素做进一步分析。一是分析存货中各构成项目周转率的快慢,另一个是要分析存货产生时间长短,以及存在的滞销、霉变库存商品占全部存货的比率,以及一年以上老库存潜亏等。

第三部分 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是指对企业偿还各种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能力的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是债权人最关心的,但出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受到管理者和股东的普遍关注。偿债能力的分析除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外,还可用下列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分析说明。

第四部分 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主要用来反映企业创造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变动的原因,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判断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对现金收支进行调节的余地,揭示企业盈利水平与现金流量的关系。由于现金流量信息自身的客观性,以及某些方面与评价目标有更强的相关性,因此对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可以对其它财务指标分析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比率来分析:

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表

第五部分企业管理存在的不足及需采取的措施

针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出尚需解决和改善的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篇3: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一、财务报表模块与财务分析模块相脱节的弊病

目前, 各医院普遍采用的财务软件, 只用财务报表模块, 大部分医院没有启用财务分析模块。然而, 众所周知, 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是医院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信息资料。财务软件中财务报表模块与财务分析模块相脱节存在如下弊病:

1. 财务报表失去应有的实用价值。

目前财务软件中给出的财务报表模块, 其各类项目数据, 如果孤立地看, 并没有多大实用价值, 必须通过财务分析等手段, 与其他相关数据横向比较、深入分析, 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信息。

2. 财务分析仍占有很大的工作量。

由于现有财务软件的有限性, 目前, 许多医院在进行财务分析时, 都利用手工操作的办法计算财务指标, 这就使财务分析的工作量仍然很大, 未能体现简便易行、现代化的理念。

3. 财务分析缺乏针对性。

目前, 许多医院都是按照上级要求计算财务指标, 很少自行设计, 因而很难结合本地本院的特点, 进行更全面、更系统的财务分析, 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二、财务报表模块中增设财务分析表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们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 利用现有财务软件的报表模块自行编制了财务分析表。下面介绍财务分析表的设置过程。

1. 设置分析表格式。

用医院财务软件的报表模块来设置, 在项目上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比如, 医院收入支出与同期对比分析及医院各项经济指标分析等, 可根据医院实际设置不同风格的分析表。

2. 针对主栏, 增设必要栏目。

包括本期数栏、上期数或计划数栏、行业平均数栏、比较栏, 比较栏可分为绝对数与相对数, 即差额和百分比。当然, 为了清晰起见, 栏目也不要设置过多。

3. 针对主栏, 确定分析指标。

一要注意指标的内容, 可以根据医院具体需要确定。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体系、收入支出分析体系等。二要注意指标的位置, 必须在给定的表格之中。在确定分析指标时, 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要根据各种分析目的确定指标。 (2) 不仅要考虑目前需要, 而且要考虑未来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知识经济的出现, 财务指标要有所创新。 (3) 为了避免未来损失, 应该尽可能将可能需要的指标纳入其中, 但指标不能太多太滥, 以免喧宾夺主。

4. 录入计算公式。

要迅速、及时地计算财务指标, 就要事先将每个计算公式设置到某一个单元格中。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公式的位置, 必须与要计算的指标在同一行;二是公式的写法, 如果引用其他单元格的资料来表示该单元格的地址, 用绝对单元格还是用相对单元格则视需要而定, 一般说来用相对单元格即可。不同的财务软件其公式的设置方法有所不同。用财务软件的报表功能在上述分析表中定义公式, 报表数据都是账余额、本月发生额、累计发生额, 所以计算出来的分析表数据是准确的。财务软件报表公式具有取数灵活、可跨年度、跨账套取数的强大功能。由此可以看出, 把公式设置到分析表中, 只要完成当月财务核算, 随之分析表也就自动完成。

5. 填列财务数据。

填列分析表数据, 因为有些指标可能进行手工录入, 如在院人数、出院人数、门诊人次等不在财务软件核算的范畴。利用财务软件中的会计报表模块, 其基本做法是首先进入财务报表系统, 按照事先设置好的公式进行表内计算, 保存即可完成。

6. 采取保护措施。

为了防止已输入单元格中的公式被误删、误改或人为篡改, 为了防止报表数据的泄密和修改, 同时为了分析表下次继续使用, 可以将分析表的格式即各项目单元格和带有公式的单元格设定密码保护。其做法是:对分析表进行保护, 即:报表模块菜单中的格式—保护—格式加锁等项—输入密码—确定。这样就实现了保护, 也就无法再修改表内数据。若要修改数据或公式, 必须将数据区转换成格式区, 即进行格式解锁, 必须输入密码。

这种用财务软件的报表模块所制作的财务分析表, 系统分析和评价医院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财务指标变动情况。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 帮助医院改善决策。在进行表格设计中根据需要选择部分指标分析或全部指标分析。所有的财务分析数据是从当前使用的财务软件账套中取数的, 所以在作财务分析之前一定要完成当月的财务核算即记账或报表之后, 并保证当前账套有原始数据。若忽略了这一步工作, 那么财务分析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

用上述比较分析法来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 为进一步分析指明方法, 用这种分析法将医院的计划期的经济活动与实际期的财务活动相比, 也对医院本期的财务活动与前期财务活动的相比。同样利用财务软件, 制作多种符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表。

三、根据分析表创建动态图表

完成了上述步骤后, 已设置好的分析表的指标结果就自动生成了。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分析的结果, 还可以将各种指标进行结构分析、趋势分析, 利用动态结构图表反映出来。图1~图3是利用动态结构图来直观地反映医院的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医院支出与同期对比构成图。

根据在财务软件中取得的数据, 创建如图1、图2所示的饼状图。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门诊收入的各明细收入、住院收入的各明细收入占整个收入的比重, 同样可以制作收入、支出与同期对比构成的饼状图, 图形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直方图、饼图、柱形图等。医院支出明细与同期比较的柱形图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医院支出明细与同期对比, 在财务软件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图形来进行指标分析。

综上所述, 使用医院财务报表模块直接编制财务分析表, 其优点是分析方法不限, 分析指标不限, 分析内容不限, 大大提高其实用性。利用财务软件作好财务分析在医院改革与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点。通过对会计报表进行分析, 不仅能了解医院过去的经营状况, 而且还能对医院的未来作出推测, 以便报表的使用人从各自角度对医院的运作作出正确的评价。财务分析就是利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 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以便帮助医院的决策者正确理解财务信息, 分析医院的经营业绩, 并对医院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的估计或找出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利用财务软件报表模块直接编制符合医院实际的财务分析表, 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工作效率, 并在医院改革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财务软件,报表模块,财务分析,动态图表

参考文献

[1]陈曦妍.财务分析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分析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 2008 (10) .

篇4:如何有效分析企业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健康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业绩、现金流量的重要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有关附表。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获取企业有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渠道。要有效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挖掘掩埋在数字背后的秘密和混杂在字里行间的真相,就必须研究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特征和目前状况,研究企业在其行业中所选择的具体竞争战略及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程序。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企业与风险相关的盈利能力,评价企业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然后,可以进一步利用这些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和现金流量,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因此,有效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必须遵循五个相互联系的连续步骤(如图1所示),即:识别行业经济特征;识别企业战略;理解和调整财务报表;分析盈利性和风险;评估公司价值。

一、识别行业经济特征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是希望从一系列的财务报表中得出多种财务关系,而统领这些财务关系的关键正是行业的经济特征。比如:有的行业中存在数量众多的企业,这些企业都销售类似的产品;而有的行业中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相互竞争,它们销售的产品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行业中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有的行业中并非如此。有的行业销售额增长非常迅速;而有的行业需求增长缓慢等。

行业经济特征,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财务报表的内在关系,比如:竞争激烈、产品无差异的行业一般具有较低的销售利润率,但资产周转率通常较高;资本密集型、进入门槛高和产品差异化的行业,一般具有较低的资产周转率,但可以实现较高的销售利润率,以抵销该行业相对较低的资产周转率的影响。技术过时风险、产品责任风险高的行业,一般较少采用债务融资;具有垄断地位和政府保护的行业风险较低,通常采用大比例债务融资等。

研究一个行业的经济特征,通常采用价值链分析、波特五力分类和经济特征框架等分析工具。

(一)价值链分析。首先,描绘出相应行业创造、生产以及分销其产品和服务的各种活动;然后,在价值链各阶段产品或服务价格确定的前提下,找出整个行业中的增值环节;最后,结合特定企业在其行业中的战略定位,评估其盈利性。

(二)波特五力分类。根据波特的理论,按照买方的力量、卖方的力量、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产品的威胁等强弱程度,评估一个行业的平均盈利性。

(三)经济特征框架。从需求、供给、生产、市场营销和融资等五个方面研究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特征。因为它与财务报表中披露的项目紧密相关而非常有效。

二、识别企业战略

企业要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经营战略。尽管行业的经济特征影响着企业制定战略的灵活性,但各行各业的企业还是会面临一系列的战略选择。考察企业的战略选择,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企业是在针对特定的细分市场尝试创造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相对较高的利润率(被称为产品差异化战略),还是提供无差异产品获取较低的利润率,从而提高资产周转率作为回报(被称为低成本的成本领先战略)?对于企业来说,是否有可能通过培育品牌的忠诚度并保持对生产成本的控制来同时达到以上两个目标?

(二)在价值链中的一体化程度。企业是追求纵向一体化战略,参与价值链过程中所有的阶段,还是只选择价值链中几个特定的阶段?就生产而言,企业是要自己进行所有的生产过程,还是要外包所有的生产过程,又或是将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外包,而企业进行组装?就分销而言,企业是自己直接控制分销职能,还是依靠外部资源进行分销?

(三)地区分散化程度。企业是将其产品的目标市场集中于国内市场,还是分布到许多国家市场?在其它国家开展经营可以创造增长的机会,但企业也会因此面临更多的风险,例如汇率风险、政治不确定性以及竞争者的增加。

(四)行业分散化程度。企业是在单一行业开展经营,还是分散投资于多个行业?通过在多个行业开展经营,企业可以分散和降低其风险,但对企业管理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理解和调整财务报表

企业通常要编制三种主要财务报表来报告其主要活动的结果,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同时还提供一系列附注对这些报表的有关项目做出说明。在评估一家企业的盈利性、风险及其价值时,经常会考察财务报表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但由于会计方法和人为操纵等原因,致使资产负债表并不能完整、精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企业的品牌价值和技术知识不作为资产出现、所有资产均按购置成本报告、表外融资安排不作为债务反映等),损益表未必能很好地说明企业未来的收益情况(如:非再生项目的影响、研发费用的当期确认和盈余管理等),现金流量表也不能完整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对于现金状况的影响(如:企业对于不直接涉及现金流入流出的投资和融资的交易通常不加解释披露),这就需要对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便改进财务状况和收益质量。

四、盈利性和风险分析

源于投资决策对于收益和风险的重视,绝大多数的财务报表分析旨在评估企业的盈利性和风险。盈利性和风险分析的工具主要有:财务报表同型表、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和财务报表比率等。

(一)财务报表同型表。可以将特定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项目都按照某一个共同基础的百分比来表达,形成财务报表同型表。如:以总资产为基础形成资产负债表同型表,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形成损益表同型表。

同型表内的百分比数据提供了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一般信息,便于考察企业资产、资本、收入和费用的结构及其变化。生成财务报表同型表后,还应该结合行业经济特征、企业战略、管理层的解释以及竞争情况等,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一个项目的绝对数额也许在两个期间有所增长,但是,如果其增长的速度慢于其它项目,则在同型表中其相对百分比就可能表现为下降。因此,应谨慎地解释财务报表同型表中的数据,因为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

(二)财务报表百分比变动表。这种财务报表反映了各个项目从前一期到本期的变动百分比,或者多个会计期间的平均变动百分比,从而提供了各个项目的变动趋势,也便于各个项目之间的比较。

(三)财务报表比率。财务报表比率是从三种主要财务报表中选出的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评估企业盈利性或者风险的有效判断指标,是最有用的分析工具。

1.盈利性比率。盈利性分析可以按照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评估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盈利性,包括资产收益率和普通股权益收益率;第二层次,将资产收益率和普通股权益收益率按照各自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解,资产收益率分解为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普通股权益收益率分解为资产收益率和杠杆比率;第三层次,将销售利润率分解为各种费用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而资产周转率分解为各种具体资产周转率;第四层次,运用产品或者地区分部数据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以及资产周转率。

2.风险比率。进行风险分析,主要是从现金流量的数额和时间两个方面,比较企业创造或者获得现金的能力与企业偿付到期债务的现金需要。因为随着时间的改变,企业获得现金的能力和偿付现金的需要之间的对比状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应同时分析企业的短期流动性风险和长期偿债风险。

(1)短期流动性风险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率和营运资本活动比率等;

(2)长期偿债风险比率主要有:债务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总负债比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本支出比率。

通过研究财务报表比率,可以考察企业过去的业绩,并预计企业未来可能的盈利性;判断企业过去在应对各种风险方面的成败以及企业在未来作为实体持续经营的可能性。分析考察企业财务报表比率,应将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横向比较分析法结合使用。前者主要是研究,在长期中,企业的盈利性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企业的风险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企业的战略、一般经济状况、行业条件、市场竞争或其它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盈利性和风险变动的?后者是通过对照企业竞争对手的情况或者行业平均水平,考察企业的财务报表比率。

五、评估企业价值

财务报表分析最为常见的用途之一就是评估企业价值,也可以通过对企业过去以及当前的盈利性和风险的研究,结合对未来一般经济状况、特定行业状况以及公司能力和战略等方面的预测来预测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并将这些预测转换成一套预计财务报表数据。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运用预计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现金流量的方法和基于收益的方法。其中基于收益的方法又包括市场价格与收益(P-E比率,又称市盈率)的理论模型和普通股权益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P-BV比率)的理论模型。

1.现金流量价值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预期现金流量×(1+预期现金流量增长率)/(权益资本成本-预期现金流量增长率)

2.市盈率价值评估方法

市盈率=(1+收益增长率)/(权益资本成本-收益增长率)

企业价值=市盈率×实际收益

3.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比率价值评估方法

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比率=1+(预期普通股权益收益率-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普通股权益账面价值增长率)

企业价值=市场价格与账面价值比率×普通股权益账面价值

篇5:如何进行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

企业在经营一年后,都会形成会计报表,来反映年末的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报表中获取必要的信息,是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等所必须的,但是要求企业所有者都能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是不现实的,由于内部审计在组织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因此,他们经常借助内部审计来获取这方面的信息。但是现在有些内部审计人员面对企业所提供的会计报表不止如何入手进行分析,以致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

往往事倍功半,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浅要谈谈会计报表分析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会计报表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审计目标

不同的审计项目对报表分析的目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在会计报表分析前,要明确这次审计的目标,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进行报表分析,做到有的放矢,但是,报表分析的作用主要在于找出审计的突破

口,具体的查找问题要靠实质性测试来解决。

(二)注重审前调查

分析报表前必须根据目标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无异于“鬼子进村”。要调查什么?怎样调查才能掌握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是一门学问。善于查账的审计人员,调查的时间比查账的时间肯定要多,调查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取证的过程。在初步审计过程中应主要调查以下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经营规模与范围、机构设置及所属部门和主要

负责人的经营理念、重要的规章制度等等。

2、被审计期间经营管理中的发生的重大事件。

3、审计项目发生重大影响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以前的审计报告,包括外部审计报告,重点了解以前审计报告中所提到的问题。

5、其它对审计结论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三)准备好相关资料

二、对会计报表进行常规性检查

对会计报表的常规性检查是分析会计报表前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常规性检查主要检查两方面内容:

1、要检查所编制会计报表的完整性

检查所要分析的会计报表是否完整,是否提供了主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资产减值准备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利润分配表、分部报表)、财务说明书以及报表

附注等,如果是企业集团还要提供合并会计报表。

2、要检查所编报会计报表的正确性

检查报表的正确性主要通过复算程序进行,主要是检查各报表本身数据的正确性以及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表内数据主要检查报表自身的平衡关系是否正确,各报表之间的检查主要是检查表与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具体来说主要有:(1)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与其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利润表与其附表利润分配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2主表与主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必须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对应相等;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期末余额减期初余额,必须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对

应相等;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净利润”对应相等;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与现

金流量表中的“投资损失”对应相等,但方向相反。

三、资产负债表的具体分析技术

1、对资产分布是否合理进行分析

审计人员拿到被审计单位的一张资产负债表,首先要对各资产分布特别是用于流动资产分布是否合理进行分析,下面用作者接触到的一个企业资产占用分布的资产负债表作为例子说明资产分布的分析:

项目年初数年末数

货币资金309099367.22732751790.15

应收票据80000000.0080000000.00

应收账款11765285.362094426.42

其它应收款92069526.25113468216.06

减:坏账准备58826.4310472.13

应收款项净额11706458.932083954.29

预付账款19135633.4936780008.24

存货1670039904.541713313562.37

其中:原材料1667815891.661706949911.46

产成品(库存产品)2198369.333146418.30

存货净额1670039904.541713313562.37

待摊费用3168483.102481834.09

流动资产合计2185219373.532680879365.20

长期投资1533848554.421649962293.56

固定资产原价2997895925.693102091427.74

减:累计折旧1351407068.791527326702.69

固定资产净值1646488856.901574764725.05

在建工程319127738.82176577249.19

固定资产合计1965616595.721751341974.24

无形资产99028930.3190458493.67

其中:地使用权83609966.49

递延资产2023824.452302087.42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101052754.7692760581.09

资产总计5785737278.43 6174944214.09

以上实例中不难发现,该企业流动资产总计为26.8亿,其中货币资金占了7.3亿,应收票据0.8应收与预付款项占了约1.5亿,存货占了17亿,共计26.6亿,而这些占用基本上属于闲置状态,或虽有

所有权,但使用权归他企业所有,这说明该企业流动资产的占用分布很不合理。

2、对资产负债表中一些具体情况与具体项目进行分析

(1)对资产的计价进行分析

在资产负债表中,几乎所有的项目在计价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往往侧重于盘点、对账分析方式,以证实表中各项目余额的存在性,这当然也是需要的,然而却往往忽视了审查余额价值的真实性。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一定要牢记对资产的审计重在计价这一重要原则,资产负债表中的潜亏问题,主要是通过改变计价的方式形成的。具体来说资产的计价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予以关注:一是期末余额是否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予以确认;二是对八项减值准备的提取是否正确;三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的摊销等是否正确;四是对投资溢价、折价的计算是否正确;五是对存货中发出材料成本计价、在产品成本计价和销售成本的结转是否正确;六是借债费用的资本化处理是否正确。这些地方

都是极易产生错弊的地方。

(2)对或有事项的关注

或有事项指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其结果需经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证实,因此在资产负债表中无法反映,但都对未来的资产和负债可能发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时要特别关

注。

(3)对期后事项的关注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债务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如果企业对需要调整的事项未予调整,对非调整事项未按规定在报表附注中披露说明,那么,不仅直接影响财务会计报表的真实性,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前后期应负担的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对期后事项应给予高度重视。

二、利润表的分析技术

1、对利润表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

对利润表进行整体分析,主要用到关联项目分析法,企业的利润主要是由主营业务利润加其他业务利润加投资收益再加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主营业务利润,而主营业务利润又是由主营业务的收入、成本、费用、税金几个因素构成,而这几个因素有相互关联的关系。因此,通过对这几个因素

本期和上期进行比较,找出问题的所在。下面通过一个报表来说明怎样对利润表进行整体分析。

项目上年实际数本年实际数

产品销售收入7,969,903.5913,520,192.09

产品销售成本5,911,592.1910,782,541.40

产品销售费用69,681.6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79,547.62102,156.08

产品销售利润1,978,763.792,565,813.01

关联项目分析表

项目增减额%

产品销售收入5,550,28969.6

产品销售成本4,870,94982.4

产品销售费用(不可比)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22,60927.5

产品销售利润587,05029.6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肯定有问题,因为在正常获利水平下,在收入增长69.6%的时候,利润也应增长69.6%,而实际只增长29.6%,相差40%。这里,可能是由于产品销售收入发生虚构,但虚构收入的目的在于虚构利润,借以虚构经营业绩,此例中,这种情况显然不存在。那么,问题肯定出在成本、税金与费用方面。上年费用无发生额,肯定有问题,但本年费用只有不到7万元,按重要性原则,这种问题在综合分析中几乎“不值得查”,突出的问题在成本方面,本年成本比上年增长82.4%,可以断定,该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不实,问题主要是在成本方面,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就为下一步深入审计

找到了“突破口”。

2、对利润表具体项目进行分析

(1)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

主营业务的收入,大多数企业都是由产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的收入构成,一般情况下,已经入账的收入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因此,对主营业务收入重点应放在虚构、隐瞒、转移和“账外账”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抽查第4季度的销售明细账和相关凭证与销售发票逐一核对,看其是否都已入账,或转移到下一。二是通过审查 “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这两个科目也就是会计处理中著名的一个“中转站”,隐瞒或转移收入对不太高明的会计大都通过这两个科目来处理。三是检查企业的 “账外账”收入,账外收入的审计,一般可通过“三核对”来进行匡算审查。第一步是以出库单存根与销售发票存根核对,第二步核对是以发票存根与销售明细账核对,第三步是以销售明细账与产成品明细账核对。通过这样

核对,大体上可以匡算出有多少数量的产品未作收入。

(2)对主营业务成本的分析

影响主营业务利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而在成本方面的错弊,通常表现在成本的计价方面,成本的计价主要有三道环节,即发出材料成本的计价,半成品成本与完工产品成本核算的计价,以及销售产品成本结转的计价,这三道环节的成本计价由于极易被财会人员用来调节成本进而调节利税这就是审计所称的“三大水库”,聪明的会计想要调节利润,都会从这“三大水库”来调节,因为这三个项目的会计处理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一般会用到会计人员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果不是经验十分丰富的审计人员,想查都查不出来。此外,也有一些财会人员通过待摊、予提两项费用来调节成本的,但用这两项费用调节成本影响

额减少,所以审计人员形象地称之为“两个蓄水池”。

(3)对期间费用的分析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经营期间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对利润的形成亦有着明显的影响,一般地说,利用期间费用故意作弊调节利润的情况并不突出,但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控制不严,在期间费用中发生的问题却十分严重,比如下面摘自两个企业利润表中关于管理费用的实际情况: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管理费用

甲企业 上年796.99万元34.67万元85.76万元

本年1352.02万元47.46万元156.43万元

乙企业 上年63.55亿7.598亿2.862亿

本年67.66亿8.391亿3.413亿

不难看出,这两个企业管理费用中都存在严重的问题,甲企业的管理费用远远超过它的营业利润,而且本期的管理费用竞比上期多出一倍。乙企业的情况似乎稍好一点,但以它的收入规模和利润情况来看,上将近发生3个亿的管理费用足够惊人,而本在上年的水平上再增加6000万管理费,可谓“高居

不下”。

那么,问题究竟发生在哪里呢?如果对管理费用全面铺开审查,一则管理费用的子目很多,二则从元月1日到12月31日几乎每天都有管理费用发生,逐一检查凭证工作量极大,这里介绍一种简易分析方

法,让有问题的管理费项目自动跳出来,便可很容易地把问题查出来。

管理费用分析表

项目上年(或计划)本年增减

发生额比重发生额比重发生额比重

工资及福利

公司经费

工会经费

待业保险费

劳动保险费

董事会费

业务招待费

计提坏账准备

……

合计100%100%100%

由于管理费是相对固定的费用,一旦增减幅度发生太大变化,该管理费项目必然存在明显问题(此

表可交由会计根据管理费用明细账填列并说明问题原因)。

(4)对投资收益分析

会计报表上的投资,只反映对外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进行报表分析时,应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金额的多少以及利润表中投资收益,先进行综合匡算,匡算出综合的投资报酬率。然后索取一份投资情况一览表,逐一与投资明细账中的投资收益核对,并计算出每个项目的投资报酬率,有针对性地审查分析投资收益极低的项目。

(5)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分析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往往被企业有意或无意地作为隐瞒或转移利润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利润表的时候,是审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时,首先要搞清企业有哪些关联方的关系,然后要了解发生了哪些关联交易,进而要对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进行调查,特别是对那些重大的关联交易进行分析。

三、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技术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企业理财情况的报表,因此,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时,不能象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的“错弊”那样,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不是查“错弊”的具体情况的,而是查理财情

况的。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1)审查现金流量表编制是否正确。

(2)审查当年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审查企业收益的质量,具体的公式在综合分析中已详细说明。

篇6: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116023)

摘要:每个投资者都深刻的明白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但是分析数据却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很多人因此却步。然而实际上,我们只需关注几个指标,就可以完成从茫茫“股海”之中,找到“真金”。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概括来说就是: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出就有长期持续竞争力的企业,保持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企业。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企业战略会计其实每个投资者都深刻的明白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但是分析数据却需要很多专业知识,很多人因此却步。然而实际上,我们只需关注几个指标,就可以完成从茫茫“股海”之中,找到“真金”。而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目的概括来说就是: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出就有长期持续竞争力的企业,保持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企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时,应该遵循四个步骤:

第一步: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是明晰上司公司的利润来源和主要业务风险的动因,通过阅读财务报表以及附于报表后面的注解,可以定性分析企业的获利的潜在能力。其具体内容应该包括企业的行业分析和企业长期盈利的竞争优势以及战略,通过对政策的了解,可以预期出经营企业的未来走向。同时战略分析还为以后的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提供了指导。

战略分析首先要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是密集型还是科技型企业;在只要看重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这对投资者非常重要。专业投资者对于行业分析有着独到的眼光,先是判断那些行业具有长期的发展优势,并对领头企业进行投资。虽然某些企业行业不错,盈利能力可观,可是属于二流企业,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则很难被选择作为投资对象。因为其公司价值被低估空间不大。

战略分析同时还为以下分析提供指导。例如,在会计分析时,战略分析能够对企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参照,判断其是否一致。

第二步:会计分析

通过利用统计数据和相关的财务数据,以直观的形式反应其经营的程度。分析师还需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是否合理,以便于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风险

错报。

在了解企业所处行业的地位,了解企业所用的竞争策略,从而得到其应有什么

样的财务特征,并与会计数据进行对比,一般战略是否成功。若会计数据和竞争优势完全不相符,可以判断企业存在财务招造价嫌疑。

第三步: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利用当前和以前的财务数据反映其经营状况,以及其持续盈利的能力。财务分析常用比率分析和现金流分析。比率分析重点评估企业的市场表现和财务政策;而现金流分析则着重于企业现金流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

例如,营业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全部业务收入的比率。作为考核公司持续获利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营业利润率比营业毛利率更趋于全面。一是它不仅考核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间接的关注了利润持续增长的空间;二是营业利润率不仅反映了和经营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并将期间费用从收入中减除。期间费用大部份是保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能力,所导致的固定性费用。因为其扣除了营业成本和全部期间费用后,剩余的部分则反映了公司持续稳定的获利能力。拥有长期经济原动力和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具有持续较高或者稳定增长的营业利润率。企业收入的利润率越高,则说明了企业抵补各项支出的能力强。相比之下,营业毛利率过高的公司也会失去长期优势,一是过高的研究费用,其次是过高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再之就是过高的债务利息支出。以上三种费用任一过高,都会导致企业长期竞争的原动力下降。

总资产回报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其判断了企业的资产使用效率。总资产报酬率是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于衡量公司运用

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资本通常作为一个行业的进入屏障,行业进入所需的成本也是维持竞争优势的保证之一。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总资产为430亿元,其资产回报率12%,穆迪公司总资产17亿元,总资产回报率却是43%。虽然普遍认为总资产回报率越高越好,但是过高的总资产回报率额可能意味着这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持续性方面是脆弱的。用430亿元去打败可口可乐公司是不可能的,虽然穆迪公司总资产回报率更高,可是竞争优势持续性远不如可口可乐公司,也就是说进入该行业成本较低。

现金流分析则是依据现金流量表来进行的。对于现金流量分析时我们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资本开支:购买厂房和设备等长期资产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支出。我们可简单的将企业10年来的累积资本开支与该企业同期的累积净值利润进行比较,以真实的反映公司长期发展前景。

回购股票:一个长期持续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曾回购过自己的股票,通过公司多余的闲散资金用于回购股票,会减少股票流通数量,优化股本结构,从而提高每股收益,最终推动股价上涨。因为企业只有充裕的资金才能进行回购股票。

第四步:前景预测分析

作为框架分析的最后一步,也是企业未来走向的关键,着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财务报表预测和估价是前景预测分析的两个重要手段,并以此对公司的未来进行预测。

总而言之,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时,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不仅要关注报表,更要仔细阅读会计报表附注。还应该通过了解公司基本面和主营业务情况,关注上市公司的历史和动态。投资者还应当关心:企业所采用的企业管理MANAGEMENT

管理观察·2009年5月

会计处理方法,及其对利润的影响和合理避税等,同时分析子公司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要深入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分析对象所处行业的发展水平。通过财务报表挖掘出就有长期持续竞争力的企业,保持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企业。◆参考文献:

[1]MaryBuffett,DavidClark,Warren

Buffettand

theinterpretationof

FinancialStatements,2009

[2]KrishnaPalepu,Victor

Bernard,Paul

Healy,IntroductiontoBusiness

AnalysisandValuation,1996

作者简介:

王晨颖,男,1987年4出生,浙江湖州人,系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学生。研究方向:企业财务治理。

□林

探讨企业的绩效管理

(福建万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州仓山

350007)

摘要: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如果把企业比作地球,把人力资源管理比作支点,那么,谁是撬动企业的杠杆呢?那就是绩效管理。

关键词: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

管理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力资源是企

业生产的“第一资源”。一个企业的成长是由每一位员工成长的合力推动的。在这大浪淘沙、百舸争流、千变万化的过程中,企

业中最重要的资源——

—人力资源是惟一不变的,它让人才能脱颖而出,它使企业

起死回生,它使企业走向辉煌。

一、如何正确区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虽然讲的是“绩效管理”,但实际操作的却往往是“绩效考核”。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已经成为如今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一大误区。

1.绩效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有效的绩效管理从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开始,结合员工个人的发展计划及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个人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1)绩效管理是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

人和群体的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

(2)绩效管理的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和应用开发阶段。这五个步骤往复循环,最终实现组织和员工的绩效改进。

①绩效管理首先应当是管理。绩效管理同样是管理者日常管理的一部分,它没有 什么特殊性,更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专利。

②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沟通的过程。绩效管理是通过管理者和员工持续不断的沟通,并最终达成协议保证完成的。

③绩效管理不仅注重工作结果,更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结果固然重要,但在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的准备、实施、考评、总结和应用开发也是必须要强调的。2.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误区

(1)重结果轻过程

有的企业认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在年初时根据整体目标分解制定出个人绩效目标,到年底时就目标完成情况与计划进行对照总结,根据奖惩制度或规定进行绩效兑现,粗看还是那么回事,但是却忽略了过程管理这一关键的环节。一套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通过上下

级持续的沟通达成共同的承诺,将绩效管理过程中目标制定、过程辅导、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四个阶段有机结合在一起,员工的个人利

益、成长发展与企业的目标达成一致才能形成“共赢”的局面。(2)重局部轻整体

许多企业注重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和结果的考核,而忽视绩效管理前期的规划以及考核后工作。诚然,没考核就无法激励和提高,但如果绩效考核不坚持以战略为导向,就很难保证绩效考核工作有效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而绩校长期考核的导向性又是通过绩效目标来实现的,因此又必须注重绩效目标是否与企业整体目

标一致,是否具体,可衡量,是否具有挑战性以及是否有时间上的要求等等。在绩效考核后期,企业必须执行一个有效的激励制度,就绩效结果进行兑现。绩效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密切相关的,只重视或解决一些局部的问题,而忽略整体性同样也是一种误区。

(3)重眼前轻长远

很多企业急于求成,试图寻找一剂灵丹妙药来解决管理中的所有问题。他们对于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都有一种欲望,希望立即产生效果。而管理本身并不能直接带来效益。也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效果,就绩效管理而言,一方面要认识到并不能通过它来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另一方面,从制定目标到结果应用,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般都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另外它还需健全的系统支持,比如一份内容详尽,权责明确的工作说明书,一套完善的薪酬和奖惩体系等等。这些可能都不能满足那些性急的经营管理者,最后只能发出“绩效管理也不过如此”的感叹来。

3.绩效考核的含义和内容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是它的全部。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点。

(1)绩效考核最终是要考核员工到底为公司做了什么。它被称为结果取向的评估。不仅是对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还要对目标的结果进行评估。

(2)绩效考核要在与员工个人目标结合的基础上,考核公司的整体绩效。

(3)绩效考核有利于员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管理者的指导下改进自身的绩效。(4)绩效考核应当是经常性、制度性的。

上一篇:设计经费申请报告下一篇:个人汇报材料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