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2024-04-10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共12篇)

篇1: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理智与情感》,简.奥斯汀最早完成的一部作品,读后自觉其中充满了理智,情感和智慧,给人以头脑充实的感觉。和简.奥斯汀的其他作品一样,或者更与她本人相似。《理智与情感》无时不散放着理性的光芒,并以书中主人公卓越的理智的头脑和其机敏与智慧,当然

了,还少不了她心中炽热的感情,来表现保持自我的完整与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一中心思想。《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寓于情趣与幽默的作品。它以两姐妹曲折复杂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表达出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很多情况下,理智应更胜于情感的主张。在简.奥斯汀的时代,对情感的赞美是当时文学的主流内容,许多人都认为有无法克制的强烈情感才是优秀人物的表现,而无论这种感情是否会给其自身或其家人带来痛苦。如果想要克制或隐藏,那便是错误。而简则通过两姐妹的故事对这种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从书中可看出,她认为诚挚热烈的感情固然重要与可贵,但仍需理智去控制与调节,毕竟情感是感性的,任其随意发展可能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不论对自己还是家人都会有伤害。只有同时具备理性的头脑和思维,才能避免或把这种伤害降为最低,这无疑对大家都是有好处的。

《理智与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独特的个性,然而就读者接触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现的,那就要数达什伍德家的两姐妹了。

埃丽诺,达什伍德家的大女儿,一个感情丰富而又富于理智的姑娘。从故事一开始就显示出了她比她的母亲和妹妹更加有头脑与理智。埃丽诺办事缜密,考虑周全,谈吐智慧。不论是对他所爱慕的爱德华还是厌恶的露西,在众人面前,她都能以礼相待。而且,不论是埃丽诺好奇,喜爱或是厌恶的话题,大家共同讨论时,她总能保持一定的冷静与思考的头脑,既不显示出异常的过分的关注,也不让大家感到自己是个扫兴的角色。任何事,埃丽诺总是拿捏得那么有分寸,那么合适。此外,埃丽诺还是个善良的姑娘,善于从他人身上发现优点,善于替他人着想。对于詹宁斯太太,虽然她的行为充分说明了她缺乏大脑,但埃丽诺却总在自己的朋友与妹妹面前谈起她的热心,慷慨与正义。并且为了詹宁斯太太在伦敦自己家中的时光能舒适的度过,而不受玛丽安的嘲讽与冷漠,也为了玛丽安不做出过火的事儿而使自身受到伤害,即使自己并不心甘情愿,还是同意接受邀请,陪妹妹一道前往。以上的一切都显示了埃丽诺理智的头脑,但并非说明她是一个缺乏感性的人。相反,埃丽诺同她妹妹一样,拥有一颗富于情感的心,只不过她更善于控制这种情感。她对爱德华的倾心,无论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情况都从未改变过。她没有因爱德华的不善言谈,行为呆板忧郁以及众人对他的指责而遗弃他,她看中他的正直,诚实,稳重,宽容的人品,为他在家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表示不平,为他不幸的第一次订婚表示同情。并且无时无刻不在为爱德华着想,为能使他的境况有所好转而努力。甚至在听说了爱德华早已订婚的消息后,埃丽诺依然钟情于他。得知这消息后即使她极力掩饰,还是不难看出这个消息对她的巨大打击。可见,她对爱德华的感情是强烈的,忠实的,实际的以及是一成不变的。这证明了埃丽诺不仅理智,同样有颗富于情感的心。并有一个清晰而理智的头脑来时刻提醒她去制约一些无谓的感情冲动。理智,善良,机智是她特有的魅力。

同理智思维发达的埃丽诺相比,她的妹妹玛丽安则要显得感性许多。拿中国名著《红楼梦》中的两个女主角与之相比,若把埃丽诺比作八面玲珑的薛宝钗,那么玛丽安当之无愧的要数林黛玉型了。聪明伶俐,却又过于多情善感。看到秋日的落叶与萧瑟,玛丽安会觉得有种悲伤萦绕心头,正如当初葬花的黛玉一般。玛丽安对待爱情总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总想嫁个“人品出众,风度迷人”的如意郎君,对待感情总追求来的轰轰烈烈,浪漫传奇。对感情的表露也是十分的直白明显,以致于多次被詹宁斯太太拿来取笑。与埃莉诺不同,玛丽安在社交上同她的感情观十分相似,对待自己喜欢的人热情十分,关怀备至,对待不喜欢的连最起码的以礼相待也难以做到,总是冷潮加热讽,给予一副冷漠的面孔。这种情感或许

是当时那个时代最推崇的情感观,但简借助玛丽安充分说明了这种情感观的不妥。玛丽安最后被威洛比抛弃,在他们所引以自豪的情感观的支配下限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差一点丢掉性命,也给朋友和家人带来了不可摆脱的痛苦。这就是过于感性的弊端。但抛开玛丽安“感情有余,理智不足”的缺点,她也是个十分优秀的姑娘。,玛丽安聪明机智,有正义感,对于自私狡诈的势力之徒的攻击,总是立即给与不客气的还击。她酷爱读书,头脑充实有思想,不同于缺乏常识的平凡之辈。玛丽安十分爱自己的妈妈和姐妹,无论是感性过头的她,还是后来受到教训,最终变得理智的她,都不愿让自己的朋友,尤其是亲人因为她而感到痛苦和不安。并且,在变得理智后,尽力去弥补自己因过于感性而带来的损伤。像故事里说的“一但玛丽安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会用一切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他的确是个好姑娘,不是吗?

说完了故事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再来谈一位同样生着俏丽面容,拥有理智头脑的姑娘把,她就是露西.斯蒂尔,詹宁斯太太的亲戚,爱德华的第一个订婚对象。这位小姐既不同于玛丽安,有丰富的情感,也不同于埃莉诺,有理智善良的心。她在感情上可谓是一贫如洗,“理智”上也只能仅仅被称作富有。她是个冷漠自私的人。行事上机关算尽,貌似很有理智,很有情感,实际上满脑子歪门邪道,虚情假意。她财产不多,为了生活的富裕,先与爱德华订婚,当爱德华因为她被剥夺了财产继承权之后,又将其抛弃,转而嫁给爱德华的弟弟。在这同时,还总是对埃丽诺进行恶意中伤,以满足自己的妒忌心理,表面上还装得无比可怜无辜。好在埃丽诺每次都能给予不卑不亢的还击,让露西无法得逞,看时真是大快人心。露西善于拍马奉承,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欢心,被视为掌上明珠。但要问她究竟喜欢谁,爱慕谁,我想出了金钱也别无他人了。

故事里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他们的价值观却是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渐渐形成的,我们是该谴责他们的无情与虚伪还是该同情他们呢?理智与情感,到底该如何选择的?

英国学者沃尔波尔有句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单就这部小说而言,它无疑是切合主题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我却是无法苟同的。如果生活只能靠理智的约束,缺乏一时冲动的激情,那么生活会失去很多乐趣。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三毛也说过,“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抚媚的花园。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这样洒脱的人生与心态,是一个理智在先的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理智与情感,就像是两面镜子,在镜子中的每个自己都是不同的。一个自己太过拘束以致虚伪,另一个自己又太过敏感甚至歇斯底里。无法去判断哪个自己更接近于这个社会,更接近于内心的自己。作为涉世未深的学生,我不好去判断这样的社会到底造就了怎样的一些人。但是我明白的是,在每个人的心底,一定要保留一片净土。即使不够大不够现实,偶尔幻想一下也是好的。人区别于动物的就是感情,如果我们完全丧失了人性,那还能称作为人么?

每一个故事都会给我们一种启示。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就是在这样的不断顿悟与反思中蹒跚前行。一个是理智的表情,一个是敏感的内心,在这样的交替变换中去理解感悟人生。

篇2: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这次我的主题主要是分享《理智与情感》这本书。

理智,一块人们区别于其他生命的广告牌。

情感,这则广告牌上唯一不掺假的信息。

自从人成为了人,就毫不羞涩地给自己脸上贴了一张“思想”的标签,以示高级,孰不知思想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活动。进化的艰难让人类原始情感的火苗奄奄一息;生存的无奈则使众多源于人性劣根的顾虑,思量与心机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理智。

世界上的爱有两种,一种使我们笑,一种使我们疼。两者都能撕裂我们的心。爱是生活中惟一美好的东西,但却往往因为我们对它提出过分要求而被破坏。每个人对于情感的理解纯属一种一厢情愿,你我都可保留自己的观点。毕竟,理智是有限的问题,而情感却是永恒的问题。

这部小说是简·奥斯丁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写成后几经修改,过了十多年才拿出去发表,它属于奥斯丁最富于幽默情趣的作品之一。它将爱情,亲情,友情,人心丢弃在那个社会的大背景下。虽然是喜剧的结局,却也给了人不少的压力。小说围绕埃莉诺与玛丽安两姐妹各自的“三角”爱情展开,埃莉诺爱慕爱德华,却受到嫂子的阻挠,认为他的弟弟要娶一个有财产的贵族小姐,在听到爱德华与地位甚至不及埃莉诺的露西订婚时,气的晕倒。这就是那个社会,人的价值就是用金钱衡量,爱情什么也不是。约翰夫人,明显就是一个理智有余,感情不足的典型代表。而约翰先生,更是亲情寡淡,答应亡父照顾寡母和两个妹妹,最后却为了省下金钱,将他们赶出去。张口闭口就是“钱”.爱德华明明已经与露西订婚,却又与埃莉诺暧昧,在后来给埃莉诺带来极大痛苦。而露西却又是一个狡诈的女人,在听到埃莉诺爱慕爱德华的消息时,故意与她交好,又装作对她的信任,告诉其与爱德华订婚的事实,这无疑是在埃莉诺的伤口上撒盐。露西打着友情的幌子,在埃莉诺的面前极度炫耀。而同时她也将自己的无知,势力,巧言吝啬展露无遗。埃莉诺固然是一个理智凌驾于感情之上的的人,她将自己的情绪控制的很好,没让家里担心,但是自己无疑是痛苦的。所以说太过理智的女孩子是很难让人心爱的,因为她令人心疼。

相反,妹妹玛丽安,一个对爱情充满着浪漫的幻想,认为人生如果没有一场浪漫的爱情是不圆满的。在她与威洛比的爱情中,她把自己所有的感情都给了他,在得知自己被抛弃后,她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中,整日避开人群,躲在角落里。对于一个浪漫的女孩来说,现实无疑能使她快速成长,只有经历过痛苦,才能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她心中的象牙塔。威洛比这个人一直游手好闲,大手挥霍,最后迫于破产的压力,娶了一个有财产的姑娘。他也只不过是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内心却是空乏的。

故事里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择的,而他们的价值观却是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渐渐形成的,我们是该谴责他们的无情与虚伪还是该同情他们呢?理智与情感,到底该如何选择的?

篇3: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一、人物生活背景分析

《理智与情感》这部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在面对爱情时候的不同反应。在这部小说中, 影响达什伍德姐妹的社会经济背景在18世纪晚期的英国社会是确实存在的。那时, 妇女的社会地位主要由她们的婚姻决定。男性掌管财政, 大部分富有家庭的庄园都由他们的长子来继承;而他们的女儿只能得到一笔较丰厚的嫁妆。这样的社会背景必然决定着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 也导引了诸多女性的婚姻观念。小说就是在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中诞生的。

在《理智与情感》中, 姐姐埃莉诺有一位心仪的绅士名叫爱德华。他们虽然两情相悦, 但爱德华却瞒着埃莉诺有着一个订婚四年的未婚妻。这让埃莉诺感到悲伤。但埃莉诺依然保持着冷静的心态面对这一切。与此同时, 妹妹玛丽安在一次外出时意外摔伤了脚, 从而结识了令她心动的男性威洛比。在与威洛比相处的一段时日里, 玛丽安十分快乐。可是好景不长, 威洛比便移情别恋, 离开了玛丽安。从此玛丽安开始一蹶不振, 每天伤心欲绝, 甚至差点生病死掉。终于, 她在姐姐埃莉诺和她另外一个追求者布兰顿上校的悉心照顾下得以康复。这才走出了这段恋情的阴影, 决心离开让她伤心的威洛比。整篇小说围绕着两位女主人公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

二、人物性格分析

姐姐埃莉诺在面对爱情时沉着冷静, 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 是理智的代表。妹妹玛丽安在面对爱情时热情奔放, 不顾一切, 可说是情感的化身。作者简·奥斯汀悉心地刻画着小说中每一个人物形象, 使之栩栩如生。

1. 女主人公埃莉诺。

小说中最值得人敬佩的便是主人公埃莉诺了。她遇事沉着冷静, 通达事理。面对家人对爱德华的微词她表现得非常淡定, 尽管家人劝说她离开爱德华, 但埃莉诺依然相信爱德华对她的爱是真心的。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感情细腻、善解人意的人。虽然她后来在得知爱德华有一个订婚四年的未婚妻时伤心欲绝, 但同时也表现出非常冷静的一面, 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对爱情有追求、有担当的姑娘。在面对爱德华的背叛以及妹妹玛丽安被威洛比抛弃这样巨大的爱情挫折时, 她没有被击倒, 依然能直面人生, 把自己跟妹妹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埃莉诺是顺从的, 也是执着的。由于她小心翼翼地按照社会的要求行事, 顾大局, 识大体, 总体来说她的性格是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作者也很推崇她的性格。按常理, 埃莉诺这样的性格其结局肯定是社会的牺牲品。但是在作者笔下, 由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终给予了埃莉诺一个美好的结局。

2. 女主人公玛丽安。

与姐姐埃莉诺形成鲜明对比的妹妹玛丽安则表现出了不同于姐姐的性格。她大方可爱、充满激情, 从不拘泥于社会习俗和传统标准, 无论高兴或悲伤, 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浪漫的玛丽安不能理解为什么埃莉诺会爱上一个如此安静而无趣的男人, 她也对爱德华的冷漠和离开而感到惊讶不已。她没有意识到, 埃莉诺和爱德华的感情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所以, 埃莉诺从顺从和尊重角度出发, 回避着情变的话题。玛丽安敢于拒绝布兰顿上校的一片真心, 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这在当时英国社会是很难得的。她有着一颗向往自由的心, 面对爱情热情奔放, 全心全意地投入, 表现出了与姐姐完全不同的一面。她面对威洛比, 决定与他私定终身, 殊不知威洛比是一个感情上的骗子。她面对爱情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以至于越陷越深, 甚至差点丢掉自己的性命。由此可见, 她向往美好爱情, 敢于追求自由婚姻, 但缺乏严谨的态度、周密的考虑。她在现实生活中浪漫有余, 现实不足, 憧憬着爱情, 但却被“爱情”欺骗。当经历了这段挫折后才幡然醒悟, 决心离开让他伤心的威洛比, 最终爱上了对她百般呵护的布兰顿上校并且嫁给了他。她虽然显得有些叛逆, 但在表达感情上她比姐姐埃莉诺更大胆, 她敢于反抗伪善的社会习俗, 却又太过卤莽, 不够冷静, 这显然也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性格也可以让人推断他的人生是坎坷的, 其爱情可能是波澜壮阔的, 但结果可能是悲剧。

三、结语

由于个人生活时代环境的影响, 简·奥斯汀的婚姻观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 但不论是从“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来说, 还是从“情感”最终对“理智”的完全胜利来说, 都无疑是对当时英国传统婚姻观的突破和在一定程度上的否定。看完这部作品会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追求光明与幸福的愿望。这无疑是简·奥斯汀小说的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细细品味, 我们不难看出, 作者是把自己投身其中, 倾注了全部心血的。从埃莉诺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顺从、大方、谦虚、得体。在这部小说里, 两位女主人公因为处身在父权社会那样一个严峻、要求苛刻而往往又带有敌意的环境中, 她们二人有着不同的性格, 面对爱情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但小说的结局就像两个女主人公的婚姻一样圆满, 让读者感觉真是“柳暗花明”, 如释重负。

摘要:《理智与情感》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处女作。小说通俗易懂, 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爱情观, 婚姻观, 展现了“理智”与“情感”的纠结。本文充分分析了小说的人物性格, 以其为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提供帮助, 为研究者更深入地研究作品、了解作者抛砖引玉。

关键词: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婚姻

参考文献

[1]任媛.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 (4) .

[2]池洁.理智的喜剧情感的悲剧——试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3 (6) :52-55.

[3]李慧.浅析简·奥斯丁的婚姻观[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10) :69-71.

篇4:理智与情感

5月14日,由西藏登山学校组织的2006年中国业余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成功登上珠峰。深圳某报刊发了深圳两业余登山者登顶珠峰的新闻,并报道其中一位登山者在无登山教练指引下只身登顶。但恰恰是这位登山者,由于没有人证物证,以及按时间推算,同一时间同一线路上其他中国登山者的质疑其不可能登顶,西藏登山协会迟迟未向这名山友颁发“登顶证”, 深圳登山界私下流传着“其并未登顶,最多只能给他颁发登高证书”的传言。甚至有人表示“如果其拿到登顶证书,那中国登山界的一些人将会把自己的登顶证书退还给西藏登山协会”。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中有这么句话:“攀登珠峰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行为—是欲望战胜理智。”珠峰作为世界最高峰,一直世界瞩目的焦点。人类在这里挑战自我、探索无限,但同时,珠峰也成了考验人类道德底线的场所,人类社会的规则不再属于这里,雪山中的规则由大自然决定。

“珠穆朗玛峰一直如磁石般吸引着疯子、爱出风头的人、无望的浪漫主义者和那些对现实举棋不定的人们。”人不是圣物,是人都会有欲望,追逐名利一直是人类的主题,也将伴随着人类社会而一直存在,社会时代会变,人心不会变。所谓一山望着那山高,正是有这样不知满足的欲望,才激励着人类不断进取,但人是一种高级动物,高级就在于懂得如何去控制克制欲望,通过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但是如果不能理性思索,围绕“欲望”二字,难免风波争端不断。

登顶的诱惑最能使人失去理智,有多少人,是踏着前人的尸骸,罔顾身边濒危的陌生山友甚至抛下自己的同伴,只为一个目的:登顶。登顶是多么光辉荣耀的事情,可以赢来无数的风光和喝彩,在自己的登山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当他们下山后,回到平地,回到日常的生活法则圈里,有谁知道,他们会不会面对社会的谴责和内心的愧疚,长时间无法自拔。

国内的登山运动,大多是一味追求海拔高度的上升,通常是在已拥有成熟攀登条件和完善后勤保障的高山上,呼啦啦地来一次保姆式登山。国内一说登山,势必说到珠峰,“在一些登山家和地貌鉴赏家看来,珠穆朗玛峰并不是特别秀美出众。她的体形过于矮胖宽大,外观粗糙。但是珠峰所欠缺的建筑学上的美可以被其压倒一切的总体美所弥补。”虽然中国不少高山并不适合阿尔卑斯式登山,商业登山也适合刚起步的中国登山运动,但这不是可以忽略登山精神的理由,那就是开拓、进取、创新,开辟新线路,挑战新难度。

从本质上来说,登山其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登山追求登顶,和打牌争做上家,高考争取榜上有名,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只是对于大部分生活在平原上的人们来说,攀登遥不可及的高山,似乎是件很古怪的事情,追逐高海拔的人,在大众眼里不是强人就是怪人。但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没有许胜不许败的,看看那些知名登山家的履历,对一座山峰,有时攀登数次,探索数条线路,才成功登顶。登山是一项综合性运动,要有充足的资金,优秀的体能,良好的心态,适手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运气。一朵偶尔飘过的云,就会打垮整个完善的登山计划。失败,也是登山的一部分。

登顶并不是登山的全部,登山是件私人的事情,在登山的过程中所感触到的一切,那就是登山带给你的快乐,“在登山中,最让人激动的不是登顶的瞬间,而是下山后看见第一片绿色的瞬间。”学会放弃,学会取舍,理智地放弃登顶,用一颗平常心,才能体味到更多登山的快乐,这是大山对你的回报,充实的心灵,远比一张登山证书来得重要。

但现在的登山运动,在媒体的包装炒作下,被越来越多与登山无关的功利驱动着,登山被包装成了华丽的时尚运动,登山者的行动成了大众观赏的对象,是要由高昂的设备,绚丽的服饰,以及欢呼与成功组合起来的。成功者就是另类,摆脱了现代物质文明庸俗的拖累,超脱了人生,实现了自我价值;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不是成了登山运动的反面教材,就是对社会对家庭不负责任,他们的登山行为被描述得毫无价值。

正如这次报道深圳业余登山者登顶珠峰新闻的深圳某报,其新闻来源是登山者的女友,报道中居然描写该登山者“上了第二台阶,几十分钟后,他终于站在了地球之巅!”学新闻的都知道有个名词叫“合理想像”,是指新闻写作者对尚未弄清或无法弄清的新闻事实按照自认为“合乎情理”的想象进行虚构而编造出来的情节。

写新闻不是写小说,对于本该严谨的登山运动,不负责任的报道只会使登山者和媒体都陷入两难的境地。

篇5:理智与情感简介

《理智与情感》以这两位女主角曲折复杂的婚事**为主线,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该作是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但写作技巧已经相当熟练。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经作者的巧妙构思,表面的因果关系与隐藏在幕后的本质缘故均自然合理。

埃莉诺和玛丽安是两姐妹,由于两姐妹的父亲逝世后遗产归他前妻所生的儿子约翰,她们和她们的母亲不但经济上拮据,还得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们终于在德文郡一座乡间别墅内安了家。这一来,埃莉诺和她爱上的青年爱德华(她嫂嫂范妮的弟弟)分了手,而玛丽安在乡间邂逅并迷恋上的威洛比也突然有事去了伦敦。两姐妹就这样都和她们所爱的人分开了。

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两头恋爱都发生了波折。当埃莉诺听到露西·斯蒂尔私下告诉她和爱德华私订终身已有四年之久时,她硬压住了感情,保证为她保守秘密。埃莉诺把失恋的痛苦藏在心底,在玛丽安终于遭到了威洛比的拒绝,精神大受刺激,后来甚至在病倒的过程中,竭力安慰妹妹,帮助她振作起来。露西遭到爱德华的母亲,富孀费勒斯太太的反对,她硬要她儿子和莫顿爵士的独生女结亲。爱德华不愿,他母亲竟剥夺他的继承权,把财产传给次子罗伯特,这时,埃莉诺心胸还是那样开阔,受人之托,通知爱德华可以得到一个牧师的职位,有条件和露西成婚。哪知露西转而去追求那交好运的罗伯特,和他结了婚。这样,埃莉诺和爱德华才能终成眷属。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汀在她诞生地汉普郡的斯蒂文顿繁荣而稳定的乡间长大,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她早期的习作都是中短篇,全是十五六岁时写的,后人就编成了两部集子。17,简二十二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第一面印象》,接着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这两本都是书信体小说,十多年后,分别改写成用第三人称叙述的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后者于18出版,等到前者于两年后问世时,后者于同年再版。所以,尽管《傲慢与偏见》的原始本子写作在前,她第一部出版的作品却是本书。

篇6:理智与情感经典语录

2、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时很复杂。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3、我就想看看凭我们的诚意,能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就靠自己,不靠别人,你可能会说,我太年轻,不懂社会。其实你错了,我什么都懂,人脉,资源,关系,这些我都明白,但是我觉得我不会用这种方式,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4、人生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衣着不在时尚,贵在舒适合体;膳食不在丰富,贵在营养均衡;居室不在大小,贵在整洁舒畅;养生不在刻意,贵在顺其自然;锻炼不在夏冬,贵在持之以恒;作息不在早晚,贵在规律养成;情趣不在雅俗,贵在童心;朋友不在多少,贵在求一知己。

5、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时很复杂。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6、我就想看看凭我们的诚意,能把一件事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就靠自己,不靠别人,你可能会说,我太年轻,不懂社会。其实你错了,我什么都懂,人脉,资源,关系,这些我都明白,但是我觉得我不会用这种方式,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7、人生不在年龄,贵在心理年轻;衣着不在时尚,贵在舒适合体;膳食不在丰富,贵在营养均衡;居室不在大小,贵在整洁舒畅;养生不在刻意,贵在顺其自然;锻炼不在夏冬,贵在持之以恒;作息不在早晚,贵在规律养成;情趣不在雅俗,贵在童心;朋友不在多少,贵在求一知己。

8、幸福这东西就像星星一样,黑暗是遮不住他们的,总会有空隙可循。我们要在生活的空隙里寻找幸福,那点点滴滴的生活乐趣,足以让我们幸福一辈子。难忘的,莫纠葛。棘手了,暂放下;离远了,速转身。一生路途颠簸,要阅人无数,别在某处耽误过久。

9、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失败是自大,最大的无知是欺骗,最大的悲哀是妒忌,最大的错误是自弃,最可佩服的是精进,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财富是健康,最大的债务是情债,最大的礼物是宽恕,最大的欠缺是顿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篇7:理智与情感经典语录

2、孤单的你,孤单的我,孤单的灵魂,流离失所。

3、生活中有太多无可奈何的选择。社会就像江湖,总是让人身不由己,言不由衷。

4、我们都是远视眼,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5、我喜欢你,很久了,等你,也很久了,现在,我要离开,比很久很久还要久内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坚强。

6、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

7、爱其实是一种习惯,你习惯生活中有他,他习惯生活中有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一旦失去,却仿佛失去了所有。

8、爱情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事物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可谅解,爱情也会因此而变成毫无美感的形式。

9、把脸一直向着阳光,这样就不会见到阴影。

10、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除了爱情的力量。

11、路是大地一道难愈的伤痕,因此人生每一步都是隐隐的痛。

12、每天把牢骚拿出来晒晒太阳,心情就不会缺钙。

13、每一种选择都有不同的结局,就如走不同的路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所以,如果想看灿烂的风景,不妨沉思片刻再做选择。

14、你若先走了,转身时就不要怪我也在背对着你。

15、人在职场须记牢:有多勤奋并不重要,为什么勤奋最重要。喜欢谁并不重要,谁对你有用最重要。理想很重要,但比理想更要的是生存。

16、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倒退就是前进。

17、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

18、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19、一帆风顺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

20、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21、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

22、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

23、原来那么爱我的你和那么爱你的我都停滞在曾经的时候,爱情就结束了.

24、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

25、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26、走的桥多,不一定走的路就多。吃的盐多,不一定吃的饭就多。走路的时候有伴就不觉得路远,吃饭的时候有伴就吃得香。

27、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28、人不能不长大,长大就像是赶路,一路风景常换常新。

29、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承诺同义词是束缚,奈何我们向往束缚。

30、如果你要考验我的耐心,请先把你的耐心准备好。

31、生活,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32、上帝在这边关上门,就会在那边打开窗,即所谓的天无绝人之路。

33、生活,就是这样,永远占领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当无数的傻子高呼着自己控制了生活自己掌握了命运,却没有看到,生活站在更高的苍穹之上,露出的讥笑嘲讽的面容。

34、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作家郑辛遥在一篇文幸中的言论。

35、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观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空间里的好文章是永远不会消失?

3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中科院院士枋叔子先生。

37、一人一金句,领悟万万千:欲求文明之幸福,不得不经历文明之痛苦,这个痛苦就叫做革命--《十月围城》中孙中山道出了监制陈可辛最感动的对白;一个女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见的--亦舒论女人;

38、有一些事情或许我们无法左右,但成绩是货真价实的!热爱生活的人一路上常会起伏不断——无论得意与失意,生命的质量才最有意义!

39、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可以分成两种思想潮流:一是说真理比生命更重要,一是说生命比任何事都重要。当人类要发动战争,他们会以前者为藉口,但当他们要结束战争,又会拿后者作理由。

40、真话如同咳嗽,多在压抑不住时喷涌而出。假话如同台词,常常要背熟了再说。

41、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才能逍遥地生活于天地之间。

42、不要忘记你离开学校时的梦想,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你有时很疲惫,很迷茫,甚至也很悲观,但不要忘了当年散伙饭上,你喝下最后一杯酒,给自己的承诺。

43、曾经在某一个瞬间,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长大的含义除了欲望还有勇气和坚强,以及某种必须的牺牲。

44、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才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而行之。

45、很多人,很多事,原本是熟悉的,以为明天可以再继续的。于是转过身暂时放手,想的是明日又将重聚的希望。你来回应,我靠近天堂,你沉默,我成了经过。太阳落下去重新升起来以前,那些事,就不可能再经历;那些人,就从此与你永别了。

46、花之所以美丽,因为它有鲜艳的外表;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美好的心灵。心灵之美,持久、永恒。美得让人无法忘记。所以,各位美女,注重外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一下自身的修养,这样美才会经久不衰。

47、健心关键在于养神,养神关键在于懂得精神内守,不使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过极,不当名誉、金钱、物质、地位的奴隶!

48、人创造奇迹常常是在瞬间,但没有一个创造奇迹的人是依靠瞬间的——成功在于平日的积累。

49、人的成长要接受4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籍、社会。有趣的是,后者似乎总是与前三者背道而驰。

50、人生有些事情就如打喷嚏,虽然你已经有所预感,却总是措手不及。

篇8:读理智与情感有感

符号学认为语言系统中的许多符号之间存在对立关系, 语言标记性属于二分对立范畴, 对立中的一个成分具有某种特性, 另一个没有这种特性。 (王铭玉, 2004) 这种对立的前者称为有标记项 (marked) , 而后者称为无标记项 (unmarked) 。赵毅衡 (2012) 从语言学的标记模式 (models of markedness) 出发, 提出了文化标出性理论, 将文化的二元对立分解为“正项—中项—异项”的三元模式, 并指出:“正项”和“异项”的对峙与翻转, 取决于中项的偏边。由于中项与他者性的紧密关联, 它的站位是伦理意义上的:当中项认同向异项滑动, 对主流价值观的颠覆性联盟就此形成。 (彭佳, 2013) 在文学作品的解读过程中, 也同样能体会到异项对正项的颠覆。

2、简.奥斯丁小说的标出性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 (1775-1817) 一生共发表了六部小说。和当时盛行的浪漫主义和哥特式小说不同, 她的小说只描述了一个狭窄的方面——中产阶层的爱情和婚姻。她在刻画人物的同时考虑到并描述出人们, 特别是女性的困境。她们在社会中要求个人的满足, 却发现社会为她们更多的是设置障碍, 而非提供机会。十九世纪前期正是浪漫主义鼎盛时期, 奥斯丁小说的现实性思索无疑是一异项, 对主流文化思想和文学形式产生猛烈的冲击。继奥斯丁之后, 勃朗特姐妹, 查尔斯.狄更斯, 托马斯.哈代等小说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强化着理性与现实的主题, 最终促成了十九世纪晚期现实主义的繁荣。1917年, 正值奥斯丁逝世100周年时, Roginald Farrar在《书刊季评》 (Quarterly Review) 上谈到:“理性主义”几乎已经成为对她最好的赞扬,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她所总结的理想的女性不是只有温柔的性格和真情实意的女孩, 而是平凡的理智的人。 (Rubinstein, 1953:443) 理性主义和理智的女主角, 正是奥斯丁小说的标出项。这一特性, 在《理智与情感》中是显而易见的。

3、《理智与情感》中的标出项

《理智与情感》是奥斯丁首先出版并使得她声名鹊起的成名之作。奥斯丁在1795年开始动笔写这部小说, 1796年尚未完成时便搁笔。当时小说的名字是《埃莉诺和玛丽安》, 而且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从1797年到1798年, 奥斯丁将小说改写成现在的形式, 并且改名为《理智与情感》。通过描述一对姐妹的爱情经历, 奥斯丁明确地表达了她对于如何获得真正的幸福的态度。在父权制社会中, 人的价值是建立在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之上。因为代代留传的财产都归属于男性, 女性别无选择, 也只能归属于男性。在这样严苛的世界中生存, 年轻的女孩们只能用理智去控制她们的情感, 因为情感常常是危险的行为向导。这正是奥斯丁修改小说名字的目的。“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区分正是剖析这部小说的切入点。姐姐埃莉诺具有“理智”的特征:她明理, 能自我控制, 具有社会责任感, 而且能清醒地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她非常清楚社会的秩序, 生活的常识和约束自我的原由。和她相反, 妹妹玛丽安代表着“情感”:她感情丰富, 行为总是自发性的, 易冲动, 天性浪漫而热情。她总是充满活力, 强烈的情感和无限的幻想。埃莉诺始终掩饰着自己对爱德华的好感, 而玛丽安却公开显露出对威洛比的热爱。她们对待爱人的态度和表达爱的方式, 揭示了她们完全相反的性格。她们正是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典型代表。埃莉诺正是小说中鲜明的标出项。

奥斯丁知道女性的灾难来源于社会的邪恶, 但她相信社会是健康的, 它足以克服这些邪恶使得自身变得完美。所以她只是在自己的小说中揭露出这些罪恶, 用犀利的话语来讽刺人们的行为, 而并未显示出痛恨的情绪。因此, 虽然我们可以看出在两个女孩中她更偏爱谁, 她也并不打算将玛丽安的生活以悲剧收场。在故事的末尾姐妹俩都获得了幸福, 而这正是她们相互影响的结果:她们发现了如何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感情, 同时又能克制自己保持尊严。埃莉诺和玛丽安的命运揭示出, 那个时代的女性必须对社会和自身有着冷静认识, 依照社会制度来控制情感和行为, 才能捍卫权利, 获得幸福。这正是《理智与情感》试图标出的理性主义。

4、结语

虽然简.奥斯丁并非她所处时代的叛逆者, 她的理性主义却为维多利亚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提出了良好的范例。虽然她从未像女权主义者那样直接挑战不公平的社会制度, 她小说中的理想化女性却激励女性理智地应对社会和自身的关系。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二分对立, 构成了简.奥斯丁小说的独特魅力, 这也是时至今日它们仍然吸引着全世界广大读者的一大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Austen, Jane.Sense and Sensibilit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2]Rubinstein, Annette.The Great Tradi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FromShakespeare to Shaw[M].New York:The Critical Press.1953

[3]彭佳.书评:赵毅衡, 《符号学》[J].《哲学与文化》2013, 4:177-180.

[4]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9:情感与理智

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其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

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有几种不同情况:

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驭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通常认为,理性和情感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能力,它们各在其位,各司其职。一般来说,理性还往往被看做高级的能力,享有真理在握的荣誉,而作为低级能力的情感则被看做对真理的干扰。因此,历来理性一直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基础,而情感则最多只能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然而,事实上,人的心灵生活原是一种混沌,理性与情感的划分只具有十分相对的意义。

柏拉图把人的心灵划分为理性、意志、情感三个部分,并断定它们的地位由高及低,判然有别,呈现一种等级关系。自他以后,以理性为人性中的最高级部分遂成西方哲学的正统见解。后来也有人试图打破这一正统见解,例如把情感(卢梭)或者意志(费希特)提举为人性之冠,但是,基本思路仍是将理性、意志、情感三者加以排隊,在其中选举一个统帅。

能否有另一种思路呢?譬如说,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来看:在这三者之间并无高低之分,而对其中的每一者又可做出高低的划分。让我来尝试一下——

理性有高低之别。低级理性即科学理性、逻辑、康德所说的知性,是对事物知识的追求,高级理性即哲学理性、形而上学、康德所说的理性,是对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志有高低之别。低级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欲望、冲动,归根到底是他律,高级意志则是对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导下的精神性的修炼,归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别。低级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欢,高级情感是与宇宙众生息息相通的大爱和大慈悲。

按照这一思路,人性实际上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是低级部分,包括生物意志、日常情感和科学理性,一是高级部分,包括道德意志、宗教情感和哲学理性。简言之,就是兽性和神性,经验和超验。丝毫没有新颖之处!我只是想说明,此种划分是比知、情、意的划分更为本质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为一体的。

■编辑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篇10:《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终于看完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说终于是因为看的很累,没看过原文,但有一个感觉,就是译者把本来可以捋直的话,曲里拐弯给译出来,也许想保持原文的意思吧,可就是感觉有点累。

说说大姐埃莉诺的性格,和她妹妹是两个极端。一个极为理性,一个极为感性,某些情况下,埃莉诺的理性甚至过了头。无法评判两个性格哪个更好点,理性的那个活得太累,感性的那个活得也并不轻松。但对于我来说,两个都不是我喜欢的角色,相对于《傲慢与偏见》的两个姐妹来说,我更喜欢后者。另外感觉,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对布兰顿上校着墨太少,人物交代太多,反而无法所有兼顾,只除了两姐妹,感觉太琐碎。说说这部小说中的其他人物,詹宁斯太太,嘴很碎,爱传播消息,这种人物在奥斯汀小说中有很多,几乎让人有种感觉,在那时的英国社会,散播消息是人的通病。回到詹宁斯太太,她是一个善良忠厚的人,并不那么让人讨厌,在玛丽安生病时主动承担起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另外就是露西,一个自私、虚荣且爱算计、有心计的女孩。看完后,她和埃莉诺一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的心机、她的钻营。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不得不佩服作者刻画人物的能力,几乎每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各异,让人在头脑中会出现一幅幅画面,你看不清他们的脸,却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会怎么做!每个人物你几乎都很难忘。简奥斯汀,一位神奇的作家!现在想想,翻译的人功底也很好,毕竟光看中文版就让我印象很深刻!

篇11: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今天一下午的时间读完《理智与感》,正在惊呼自己的阅读的速度时,我想到了自己,对于感,我是理智的,理智的让我至今没有再次体会恋爱的感觉,最近我的朋友说,她的准前男友每晚给她打电话,她为了他,自己忍受这心灵的痛楚却为那个男生排解了寂寞,我不得不承认我的朋友是伟大的,我对待初恋的他,就没有这么慷慨,不是因为我绝,而是他伤我太深,我不想再苦苦纠缠。

《理》这个故事,并没有表现出女一号女二号有多么的理智,也没看出男主人公有多么精明,只感觉他们都是为了自己感上一时之快,说喜欢谁就喜欢谁,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可以为了那个人天天苦等。那么为什么还要叫做理智与感呢,难道真的是感战胜理智亦或理智战胜感,其实都不是,亲其实男一号爱德华最后没有娶露西,我想是有原因的,可作者却说是他还爱着埃莉诺,那么既然爱着,为什 么露西会对埃莉诺先前说爱德华如何如何喜欢她呢,这不是空穴来风的。而玛丽安接受了布兰顿是因为她深深的被威洛比伤着了,所以啊,无论男女,当他面对一次伤害后,他宁愿选择自己不是很爱的,但却是很爱自己的人结婚。

我现在一直没有再恋爱,就是自己怕再次受伤,找不到一个全心全意爱我的人,孤独一辈子也是有可能的,其实我是讨厌孤独的,但愿我的他会早点出现,以此来纪念我的爱恋。

篇12:《理智与情感》读书笔记

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埃丽诺与玛丽安两姐妹曲折复杂的婚事**,并通过“理智与情感”的幽默对比,提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小说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对理智与情感、道德与规范的讨论对于今天依然有指导意义。这是部浪漫又现实的爱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却充斥其中。

小说对理智与情感的讨论,一方面通过两姐妹性格的对比表现出来。姐姐埃丽诺代表理智,她选择对象不是看中家庭地位和财产,而是从人品出发。上了虽不漂亮却人品出众面,这种对比还通过德华与布兰等上校的行为表现出来。德华虽然由于年轻时不够冷静而与庸俗的露西订婚,并一直感到痛悔,但他能够从理智出发,从道义出发,坚持这场错误的婚姻。这就是他的道德观,即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也是符合现实的道德观。

布兰登上校对玛丽安心生爱慕却一直得不到对方的好感,还看到自己最了解的花花公子威洛比和玛丽安在一起,但是他并没有冲动地向玛丽安揭发为罗毕,而是默默地接受,默默地等待,暗中安排一切,直至玛丽安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他这样做是很理智的,因此他最终赢得了玛丽安。

尽管小说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的描写有时过于夸张,但这种描写能够带给读者深刻的启迪,那就是:我们要理智地对待情感。其实不仅是情感,我们还可以把它推广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公平、不顺心的事,有时还会很恼火。这时候我们如果想玛丽安那样不顾一切地去宣泄,那么不仅不会得到同情,还会更加不利于烦恼的消除。而如果我们像埃丽诺那样理智地克制自己,冷静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那么即使这样不会使事情变得很好,最起码不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上一篇:5第八单元教案下一篇:记超山梅花文言文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