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2024-05-06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共10篇)

篇1: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1

一、总的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1)这些学生在家事事靠父母在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的有懒惰、散漫、自傲、粗心大意的行为习惯。绝大部分多数的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钱来的辛苦,有的学生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有心理障碍,这些对教学是不利的。

(2)学情分析:

九中生源紧张,又由于其他五所学校招生在先,导致乡下农村中学的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因而学生在学习的各种基础都比较薄弱,并且参差不齐。学生自身的各种毛病根深蒂固,没有天长地久的恒心和毅力,很难改正。学生经过以前已有的学习和锻炼,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到了新的环境,会很快适应环境,学生的紧迫感日益强烈。同时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更有目的性。这些对学习有利。2.教情分析

从自身的来讲,这届学生是从高一入学就开始接触,比较熟悉,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教材刚刚换过,内容比较新颖,再熟悉教材和备课、以及实验的准备的过程中会走一些弯路,对各种实验习题的处理把握可能不恰当。

二、具体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研究决定,在新学期采取新措施:

1.巩固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高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的探究能力,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2.安排预习、备课、上课、实验指导等一条龙活动。

课前认真指导学生作出充分的预习,上课及时检查,备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备好课,认认真真准备好每一堂课,课上及时指导实验、及时指导学生的操作,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辅导,争取每一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尽量不给下一节课留下尾巴。及时批改好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节课的教学科中及时作出阐述。3.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进一步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目前多数不明确学习的目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及时改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使其尽快进入学习的真正轨道。有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还应该严格管理,防止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4.调整教学进度,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教育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进度,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适当的调整教学及实验进度,顺利并及时认真完成教委交给我们的各种教学任务。在保证学生学会的前提下,适当的提高照顾一下基础比较扎实的、脑瓜子比较聪明的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让他们的各种技能水平(包含实验操作技能)也进一步提高,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5.精研教材、新课程大纲,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针对当前的形势,认真研究教材、大纲,精讲精练,在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学习和利用好洋思教学模式,领会贯穿洋思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快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实验完成方法和方式

物理实验有分组和演示两种,其中分组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探究,部分分组探究实验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而演示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个别演示实验可以采取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个别学生参与等灵活的方式,本着本次教改的思想,实行探究试验,不以验证为主要目的,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自主设计试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试验活动设计和项目时间安排:

周次章节

教师演示

实验二绪言1瓦碎蛋全三四一、力五七二、直线运动八九十三、牛顿运动定律十三十四四、物体的平衡

2静电屏蔽2-1悬挂法测定薄板的重心3-1物体的微小形变4-1验证滑动摩擦定律5-1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6-1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8-1自由落体运动1-1牛顿第一定律1-2惯性现象3-1牛顿第二定律4-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7-1失重和超重现象1-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1力矩的作用3-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一:游标卡尺的使用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三: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四: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上是高一物理实验计划安排,由于是新教材,所以时间进度安排上可能有不妥之处,在实施过程中将教学的实际进度进行灵活处理。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从物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物理实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物理实验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教学,现做计划如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和体验“,同时能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通过物理实验能引导学生的物理教学认识;为学生提供物理事实性知识;也能为学生检验、巩固物理知识和理论,验证物理假说提供事实性知识。

3.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物理事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与人合作的情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等等。

二、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有:用打点计时器测物体的速度,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三、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尽量将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放手给学生。

3.让学生充分利用家中的材料做一些实用型实验。

四、实验措施:

1.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2.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3.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3

一、总的学生情况分析

(1)这些学生在家事事靠父母在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有的有懒惰、散漫、自傲、粗心大意的行为习惯。绝大部分多数的学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钱来的辛苦,有的学生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有心理障碍,这些对教学是不利的。

(2)学情分析:

九中生源紧张,又由于其他五所学校招生在先,导致乡下农村中学的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的进一步下降,因而学生在学习的各种基础都比较薄弱,并且参差不齐。学生自身的各种毛病根深蒂固,没有天长地久的恒心和毅力,很难改正。学生经过以前已有的学习和锻炼,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到了新的环境,会很快适应环境,学生的紧迫感日益强烈。同时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更有目的性。这些对学习有利。

(3)教情分析:

从自身的来讲,这届学生是从高一入学就开始接触,比较熟悉,有利于教学的进行。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教材刚刚换过,内容比较新颖,再熟悉教材和备课、以及实验的准备的过程中会走一些弯路,对各种实验习题的处理把握可能不恰当。

二、具体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研究决定,在新学期采取新措施:1巩固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高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培养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的探究能力,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更加高涨。2安排预习、备课、上课、实验指导等一条龙活动。课前认真指导学生作出充分的预习,上课及时检查,备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心中有数,备好课,认认真真准备好每一堂课,课上及时指导实验、及时指导学生的操作,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后及时进行辅导,争取每一节课的问题当堂解决,尽量不给下一节课留下尾巴。及时批改好学生的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在下一节课的教学科中及时作出阐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进一步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篇2: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教学将要完成以下实验:

引言部分:电子管、光导纤维等。

第一章 汽车用速度计、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打点计时器使用。

练习和演示使用气垫导轨。

第二章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表 的规律。

2、练习测匀变速运动的变形实验。

3、演示自由落体实验,利用自由落体来测定重力加速度,测人的反应速度。

第三章

1、力合成实验

2、悬挂法测物体重心

3、演示微小形变的产生及效果

4、测弹簧的劲度系数

5、测滑块的滑动摩擦因数

第四章

1、演示惯性做用实验

2、探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关系实验

3、相互作用演示实验

篇3: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1. 实验设备欠缺落后,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 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一是可供开展物理实验的设备欠缺或者极为落后, 无法满足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致使实验教学效果总是不理想;二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仍旧是偏向于理论教学, 忽略了实验教学, 服务高考的意图十分明显。

2. 教师教学理念老套, 自身素质有所欠缺

虽说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政策推行的如火如荼, 但不乏有的高一老师采纳的教育理念老套落后, 他们依旧坚持老一辈的教学理念, 片面认为经岁月沉淀的教学理念更具实效性, 还是注重简单的课本教学。同时, 有些老师自身教学能力水平较低, 即使带领学生开展物理实验, 但因自身的局限性, 反而造成物理实验流于形式, 并未发挥实实在在的价值。

3. 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高一学生相较于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 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的物理, 如果不是真正的热爱物理学习, 那么此时早已失去了物理学习的热情, 更加关注直接的成绩提高, 而不是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所以导致部分学生提不起学习的热情, 而且懒于甚至拒绝物理实验课上的动手操作流程。

二、有效促成高一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改进手段

1. 解读新课改标准, 改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重要力量, 对于处于尴尬境地的高一物理而言, 可称的上是一缕明亮的曙光, 为老师和学校照亮了改革的具体手段。对老师来说, 老师需要细细解读新课改的标准内容, 把握新课改的改革方向和改革要求, 切实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 主动学习新课改中先进、优秀的学习方法和实验理念, 为高一物理实验教学做好准备;对学校来说, 学校需要投入部分资金购进物理实验设备, 凸显校方自身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支持, 给教师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做好设施的支持, 也让学生的学习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实验兴趣, 调动积极性

物理实验是学生自我操作、自我探究、自我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改善物理学习枯燥无味现状的一种调味剂, 所以老师应该切实依据物理实验的独特魅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 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所以, 老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课堂内容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 比如, 在讲授与“静电”相关的内容时, 老师可以利用器材静电球做以演示, 在演示的过程中找一些长头发的女孩子作为配合对象, 给学生展现一种“长发飘舞”景象。利用此类方法, 不仅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会培养学生热于实验的兴趣。

3. 创设实验情境, 促进实验生活化

高一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如果能够巧妙创设极具生活色彩的物理实验情境, 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化体验, 所以, 老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抓住生活化的因素并融入到实验教学里, 利用贴近生活的实验现象带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比如, “自由落体运动”这个教学内容, 本就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在学生的思维里, 多半认为重的物体比清的的物体下落快, 于是, 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 取一小块铁块和一小块木块作为实验对象, 将他们置于同样温度、同样高度、同样风速的环境中, 同时放手后就会发现两者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掉落, 改变了学生这样错误的认识, 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此知识的理解。

4. 注重课后评价, 保障实验教学成效

课堂上的实验教学, 是教导学生们学习知识的重要过程, 而课后必要的评价, 则是鼓励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 因此老师必须重视课后评价的价值, 并善于在自己的物理课堂上开展评价。对高一学生来说, 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赞同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而且物理实验恰恰是展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项内容, 于其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项内容的水平高低。对此, 老师可以在评价中鼓动学生与自己一起参与到评价中, 积极发现学生的优势长处, 并予以鼓励, 进而保证实验教学的成效。

结束语

总的来说, 高一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加之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无形中也促进了老师的成长, 既改变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而且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终达到了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早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4) .

[2]范济伟.浅议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学生数理化 (高中版·学研版) , 2011 (04) .

[3]吴玲飞.高中物理设计性实验复习的教学模式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 (07) .

[4]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10 (05) .

篇4: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一.物理探究实验的设计

通过物理探究实验的设计,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和实验效果。

1、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它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的关系,得出结论,同理再研究该物理量与其它因素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在高一物理实验中,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等实验,都设计运用了这种方法。

2、放大法设计实验:物理探究实验中会常常遇到一些实验效果不易观察或观察不明显的情况,为此常利用其他实验器材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放大,实现可观察或观察效果明显的目的。例如: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等。

3、对比法设计实验:人们通过对照比较,区别不同事物,来认识事物,掌握它们的特点,通过对比达到辨异求同,或同中求异的目的,从而打开思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探究摩擦力时,设计了对比试验来研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设计了对比两个相同的小车在不同个数的钩码拉动下运动等。

4、留迹法设计实验:有些物理现象瞬间即逝,如运动物体所处的位置,轨迹或图像等,设法记录下来,以便从容地测量、比较和研究。例如: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等实验中,就是通过纸带上打出的点记录下小车(或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位移)及所對应的时刻,从而可从容计算小车在各个位置或时刻的速度并求出加速度;又如利用频闪照相记录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等实验。都采用了留迹法。

二、物理探究实验的数学知识

将数学知识用于物理探究实验中,使物理探究实验简明、实验步骤一目了然、数据易得、关系明了、结果准确。

1、几何图象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实验要用到几何作图知识;而图象可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情况,在探究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弹簧伸长与弹力的关系等实验时都运用了图象法。这样把数形结合、图象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

2、求平均值法: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少偶然误差。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测定,最后求出加速度的平均值,作为加速度的大小。

3、列表法:如探究滑动摩擦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需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表格,记录和分析数据。

4、解析法:物理学中有许多公式如速度定义式:v =x/t 、胡克定律:F =kx等都是用解析式表示,关系明了,学生易记易理解。

三、物理探究实验的思维方法

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思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构建思维结构、掌握思维方法、体现思维层次,倡导发散思维。

1、逻辑分析法:人们思维的过程就是分析加工的过程,物理探究实验时要

多观察多动手,又要多开动脑筋,多思善想,分析、判断、推理、概括和总结。如伽利略反证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把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绑在一起下落推导出亚里士多德观点自相矛盾。又如伽利略对其著名的斜槽试验“外推”到自由落体运动和学生利用悬挂法找薄板的重心?怎样减少测量的误差等都需要思维加工,逻辑分析。

2、理想实验法:理想化实验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思维方法,它是人们在真实的科学实验基础上以科学实验为依据,运用逻辑推理对实际的物理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忽略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进而来揭示自然现象本质的假象实验。牛顿第一定律就是伽利略理想实验得出来的一条重要物理规律。探究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计都是理想实验。

篇5:高一物理实验教学总结

球溪高级中学物理组 向X 在担任高17级10班和18班的物理老师这学期中,实验是物理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能力是高考物理学科要考核的能力。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基本上解决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典型的问题,使大多数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动手能力。但总体来说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还很薄弱,而实验综合能力如此之重要,为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加强对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

1、确定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强化实验教学目标

对每个学生实验的要求(1)明确: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④操作步骤(特别是容易遗漏和出错的重要步骤),⑤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包括平均值法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合理和误差分析。⑥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⑦实验后的思考、体会等。(2)注意该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迁移,即教师引导学生研究用该实验的仪器、原理、方法还可完成哪些测量和验证哪些规律,如何进行,要求写出方案,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2、掌握物理实验技能,重视在实验中体现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重视在实验中体现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验中的方法,选好课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要求写出有研究方案,实验器材,实验研究过程,数据统计与分析,实验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报告。

篇6: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寒假是一个漫长的假期,在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在抓紧时间学习,小编推荐高一物理寒假作业:高一物理练习实验题一文,相信你看过以后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高一物理练习实验题

二、填空与实验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在市区,若汽车急刹车时轮胎与路面擦痕(刹车距离)超过10 m,行人就来不及避让,因此必须限制车的速度.若刹车加速度大小按5 m/s2计算,则限速路程牌上应标出的车速为____________m/s.14.一根弹簧原长10cm,挂上2N的钩码时,弹簧伸长1cm.当这根弹簧挂上6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在弹性限度内)cm.15.火车在进站前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经10s停下。若其在最后1s内的位移为4m,则火车刹车时的速度为 m/s,刹车中的位移大小为 m/s。

篇7:高一物理教师演示实验

油膜面积的测量:油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画在玻璃板上;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1cm边长的正方形为单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数出油膜面积的数值S(以cm2为单位)。

由d=V/S算出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的大小。

2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两个相同的小车并排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线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分别放有不同质量的砝码。

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大小。

小车后端也系有细线,用一只夹子夹住两根细线,控制两辆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和结束运动。

由于两个小车初速度都是零,运动时间又相同,s=21at2∝a,只要测出两小车位移s之比就等于它们的加速度a之比。

实验结果是:当小车质量相同时,a∝F,当拉力F相等时,a∝1/m。

实验中用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G的大小作为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这样做会引起什么样的系统误差?怎样减小这个系统误差?3.卡文迪许实验左下图是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的示意图。

其中固定在T形架上的小平面镜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把T形架的微小转动放大到能够精确测量的.程度。

设小平面镜到刻度尺的距离为L,T形架两端固定的两个小球中心相距为l,设放置两个大球m/ 后,刻度尺上的反射光点向左移动了Δx,那么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小球向大球移动了多少?

4.描绘单摆的振动图象对同一个单摆,如果两次拉出木板得到的图形分别如a、b所示,说明两次拉木板的速度之比为3∶2。

对摆长不同的单摆,如果两次拉木板速度相同,说明摆的周期之比为3∶2,摆长之比为9∶4。

5.波的叠加在一根水平长绳的两端分别向上抖动一下,就分别右两个凸起状态1和2在绳上相向传播。

它们在相遇后,彼此穿过,都保持各自的运动状态继续传播,彼此都没有受到影响。

观察一下:在它们相遇过程中,绳上质点的最大位移出现在什么位置?每个点都有可能达到这个位移吗?在同一根绳子上,各种频率的波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

6.扩散现象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可以发现,两种气体混合在一起,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a b m1 m2 F1 F2 扩散现象也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一下:设环境温度不变。

在扩散过程中,瓶中气体将吸热还是放热?这个实验也证明扩散现象有方向性。

7.绝热过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用打气筒向容器中打气到一定压强,稳定后读出灵敏温度计的读数。

打开卡子,气体迅速冲开胶塞,温度将会明显降低。

(ΔU=Q+W,作用时间极短,来不及热交换,是绝热过程,因此Q=0,而W为负,所以ΔU必然为负,即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迅速向下压活塞,玻璃气缸内的硝化棉会燃烧起来(ΔU=Q+W,也是绝热过程,Q=0,W为正,所以ΔU为正,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因此被点燃)。

这就是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8.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静电计是测量电势差的仪器。

指针偏转角度越大,金属外壳和上方金属小球间的电势差越大。

在本实验中,静电计指针和A板等电势,静电计金属壳和B板等电势,因此指针偏转角越大表示A、B两极板间的电压越高。

本实验中,极板带电量不变。

三个图依次表示:正对面积减小时电压增大;板间距离增大时电压增大;插入电介质时电压减小。

由UUQC1知,这三种情况下电容分别减小、减小、增大。

因此可以确定C和S、d、ε的关系是dSC。

思考:如何测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9.磁电式电表原理圆柱形铁芯的作用是在磁铁两极和铁芯间生成均匀地辐向分布的磁场。

不管线圈转到什么角度,线圈平面都跟磁感线平行,线圈受到的安培力矩的大小只跟电流大小成正比。

线圈绕在铝框上,线圈的两端分别和两个螺旋弹簧相接,被测电流由这两个弹簧流入线圈。

铝框可以起到电磁阻尼的作用。

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因此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可以知道被测电流方向。

10.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首先要查明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方法与画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实验相同)。

电键闭合和断开时、电键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移动过程中、电键闭合后线圈A在B中插入、拔出时,都会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

而电键保持闭合、滑动触头不动、线圈A 在B中不动时,电流表指针都不动,说明无电流产生。

结论:闭合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充要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篇8:高一物理失重演示实验的处理

1. 案例背景

在高一物理新课程中, 关于超重与失重的教学是改动较大的一处。以往的教法是从实验现象入手,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进而引出超重和失重的定义。新教材推翻了这种演绎式的教法, 直接以感性的生活素材衔接学生, 从体重计上的起立下蹲动作引起指针的摆动谈起, 突出了“生活中的物理, 物理来自生活”的主题。在领会了这个主旨的前提下, 我们开始了多次失重演示实验的尝试。

2. 研究意图

由于超重和失重现象比较抽象, 因此实验教学在这部分课堂处理上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提出了失重概念以后, 组织这堂课教学的关键, 也就集中到如何选取和改进失重演示实验这一点上, 这将决定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众多的失重演示实验当中, 又以完全失重实验的演示为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1) 压力消失现象[2]

在一个平底吊盘上放一个重物m, 把一薄纸条A的一端压在重物m和吊盘之间, 如上图所示, 纸条尽量窄且不很结实。当抽动一端时, 纸条轻易地被拉断。实验时, 一只手把纸条的另一端固定, 另一只手提着盘的吊线B。先提着盘和重物慢慢下降, 则纸条先被拉紧, 接着就断裂了。

这是因为纸条被重物压着的一端存在静摩擦力的作用。第二次换一张同样的纸条, 把纸条的一端压在重物和盘之间, 另一端固定, 但是提吊线B的手突然放开, 使盘和重物同时自由下落, 可以看到纸条没有被拉断, 完好如初。

这是因为自由下落过程中重物完全失重, 不受盘的支持力, 其反作用力——重物对盘的压力也就消失了, 使静摩擦力不复存在。因此, 可以从容地拉出纸条。

(2) 失重瓶实验

以前经常采取的一个经典实验就是本文要进一步讨论的失重瓶实验。如果这个实验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跃跃欲试, 并且可以使他们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那么就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验方案是将一个开口矿泉水瓶瓶底开一小孔, 瓶中装适量水, 瓶子静止不动时有水流出;当瓶子自由下落时, 则没有水流出, 说明此时瓶内的水对瓶底没有压力,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实际教学中, 这样的实验虽然很直观形象, 但是我发现这个演示实验如果在此戛然而止, 必然会对以后遇到的变化埋下隐患。原因在于实验是在瓶子做自由落体运动下成功的, 无形中会给学生这样一个暗示:完全失重状态必须在自由落体运动情况下才能出现, 而遇到瓶子做竖直上抛运动时, 情况会怎样, 学生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所以, 针对以上的情况我尝试了改进, 实验时干脆将各种运动情况都演示出来, 并且用层层递进的追问方式把这一问题圆满解决了,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过程

以下对有特色的部分片段进行简单介绍。

师:前面我们总结了什么是超重, 什么是失重。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个小实验, 请大家找出这种现象是超重还是失重?

演示自由落体的失重瓶实验。

师:下落前和下落过程中, 你看到瓶内的水有没有流出来?

生:下落前, 水流了出来;下落过程中, 水没有流出来。

师: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总结:水能流出, 是由于水对瓶壁有压力。当水和瓶一起做自由落体运动时, 压力消失了, 这时, 瓶中的水只受到重力作用。我们就把这种只受到重力作用的物体所处的状态称为完全失重状态。

(板书完全失重状态的运动情况:1.自由落体)

师:刚才瓶子是下落状态, 如果瓶子竖直上抛, 会有水流出吗? (引发讨论, 调动情绪)

演示竖直上抛的失重瓶实验。

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生:说明瓶子在竖直上抛时还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板书:2.竖直上抛运动)

师:如果将瓶子改成斜抛, 情况还和前面一样吗?

选择一名同意情况一样的学生到讲台上自己动手演示。

(板书:3.斜抛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可见, 物体是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并不是决定于运动形式, 而是决定于受力情况, 只要是仅受重力 (加着重号) 作用下运动的物体都是处于完全重状态。

(板书:完全失重的本质)

4. 教学反思

其实新教材改革是给枯燥乏味的课堂说教增添趣味的探索, 增加学生主动的学习机会, 从而完成符合人的学习心理, 易于被人接受的教学形式。[3]根据这样的理念上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 注重实验的改良和探索实验过程的革新是相当重要的。所以, 我在教学实践中, 尤其注意如何利用实验、做好实验、改良原有的实验和积极反思做完实验中的优缺点, 逐步丰富和完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教材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上面的这个例子也正是在原有的传统实验的基础上, 稍加拓宽和提高, 并且注意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过渡手段, 用追问的方式将单个实验拓展成组合实验, 力争做到由浅入深、步步为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得到不同的体验。应该注意到类似这种实验器材比较简单和常见的实验对学生是一种提醒和震撼———原来只要动脑, 在我们身边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从书本中走出来, 联系实际, 联系生活的有趣的实验, 并且是一般人都能完成的, 从而获得探究的成就感, 满足进一步探究的台阶式的心理体验。

总之, 开展物理创新教育, 对课堂演示实验进行优化, 培养创新人才,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当前课改的目的, 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凯华, 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 (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6, 2.

[2]实验天地.失重现象演示四例.

篇9:高一物理教学探究

关键词:激发兴趣;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基础教学;因材施教

高中物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基本的运动规律;它又是学生揭示事物原理,理解和掌握事物规律,培养科学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高中物理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要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高中物理的重要性

在开学初,要多举实例向学生讲明学物理的重要性:物理学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支柱,又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动力。在当今社会,大到载人航天等高科技研究,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物理学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终身受益。

二、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比于初中物理,高一物理深度、难度都有所提高,很多学生不适应,便逐渐失去兴趣和自信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至关重要。

1.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更能够激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例如,在讲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感觉很难理解,可设计以下实验:在一个方形的鞋刷板面上放一重量合适的重物,使鞋刷上的毛仍保持竖直,然后用水平外力推动鞋刷,此时就会看到鞋刷上的毛向后弯,由此很容易说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它来源于实践,又用于指导实践。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能够使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活”,變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例如,在学了力的合成和分解后,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有些学生常常认为分力总比合力小。让学生做这个实验:拿一根铁丝,两端拉紧,中间套个铁环,用手沿垂直于铁丝的方向拉铁环,很容易把铁线拉断。如果在三个受力的端头都系上一个弹簧秤拉,我们很容易看出分力大于合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

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办法。例如,在进行物体在斜面的重力如何分解的教学中,不要直接讲授“重力分解为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和垂直斜面的分力”,而是这样演示:将一把塑料长尺倾斜放置构成斜面,再将小物块放在尺子上面,发现尺子弯曲,且物体沿着斜面下滑。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力拉物体沿着斜面向下运动?有什么力压迫尺子变弯曲?学生从很直观的现象中产生推理:没有拉力存在,也没有另外施加的压力存在,只能是物体的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两个效果。实践证明,这一简单的演示,使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比教师直接讲授要高得多,而且很多学生还提出想自己上讲台做一做,教师可将操作权交给学生,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这样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要注重基础教学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也是一样,力学是整个高中物理学的基础,因此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好力学,打好基础。因此,在教授《相互作用》时,一定要放慢节奏,讲细讲透,多举些例子进行分析。特别是受力分析,需要教师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内容讲起,并且让学生多动手画出受力分析图。另外,画受力分析图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基。同时要注重讲解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能一味寻求捷径。另外,还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注意文字表达,有些学生由于平时没有注意这些,导致在考试中即使会做了也得不到满分。我们可以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解题的过程写出来,然后让大家来讨论哪里好,哪里不规范,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刻,而且也学会了如何准确表达。

四、要因材施教

由于高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面面俱到,而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项,所谓的差生,只是在某一个方面比较弱而已。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优点,从而把这种优点转移到学习中。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是动手能力却很强,因此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即可交由他们操作,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能逐渐提高其自信心。另外,教师应做到公平、公正,给所有学生相同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度不同,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得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重视。作业的布置上,也应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考虑数量和难度。设置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作业完成,带领全体学生“齐步走”。

总之,要想搞好高一物理教学,就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为突破口,脚踏实地,注重夯实学生基础,同时注意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篇10:高一物理实验教学计划

一、单项选择题(6小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1.下列各图中P、Q两球之间不存在弹力的是(所有接触面都是光滑的)()

A.B.C.D.【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图两球间若有弹力则小球将向两边运动,PQ间无弹力;B图中若两球间无弹力则小球将向凹面的底部运动,PQ间有弹力;C图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下运动,PQ间有弹力;D图两球间若无弹力则小球P将向右下运动,PQ间有弹力;本题选无弹力的,故选A.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图示大致反映了这一研究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真实的实验现象,丁是经合理外推的结论 B.利用斜面做实验,解决了时间难以测量的困难 C.甲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D.丁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现象更明显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甲乙丙均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故A正确;伽利略的时代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就无法验证v与t成正比的思想,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若物体初速度为零,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正比于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故BC正确,D错误。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3.如图所示,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物理书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A.0.9N B.1.8N C.3N D.3.6N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4纸与书两面接触故考点:滑动摩擦力。

【名师点睛】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两物体间有弹力;(2)接触面不光滑;(3)两物体发生了相对运动(滑动). 2.大小:(1)两个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与正压力FN成正比,即F=μFN.(2)对公式F=μFN的理解与应用

①公式中的μ是比例常数叫做动摩擦因数,反映接触面本身的特性,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受力情况均无关,没有单位.

②公式中的FN是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俗称“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压力的大小在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③滑动摩擦力F大小与FN成正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两物体的接触面相切并且跟它们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警车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D对。

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

B.bc两种方式平均速度一样,一齐到达 C.c种方式平均速度最大,最先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先加速再减速,平均速度大于,根据,b先减速再加速,平均速度小于,c,知c的运动时间最短,b的运动时间最长,c种方式先到达.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通过定义式分析判断,本题也可以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分析判断.

5.电视台讲解棋局节目中棋盘竖直放置,棋盘由磁石做成(与棋子间体,若某棋子静止,则()A.棋盘面可选足够光滑的材料

B.若棋盘对棋子的磁力越大,则对其摩擦力也越大 C.棋盘对棋子作用力比棋子对棋盘作用力大 D.棋盘与棋子间有三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知:f=G,G应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则有:,),棋子可视为被磁石吸引的小磁F一定,要使棋子不滑下,应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为此应增大,棋盘面应选取较粗糙的材料,故A错误.棋盘对棋子的吸引力与棋盘面对棋子的弹力平衡,静摩擦力与棋子的重力平衡,棋盘对棋子的磁力增大大,对其摩擦力始终等于重力.故B错误.棋盘对棋子作用力与棋子对棋盘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个力各对应一个相互作用力,即:①磁性黑板对它的支持力和它对黑板的压力;②黑板对它的吸引力和它对黑板的吸引力;③磁性黑板对它向上的摩擦力和它对黑板向下的摩擦力.故磁铁受到三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D.【点睛】首先对棋子进行受力分析,根据棋子的运动状态,结合平衡的条件分析棋盘面应选取的材料.然后掌握平衡力时应注意其关键点:二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明确这一点即可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进行区分.

6.设有一架直升机以加速度a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起飞,已知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每秒钟的耗油量(p、q均为常数).若直升机欲上升到某一定高度处,且耗油量最小,则其加速度大小应为()A.B.C.【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设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高度为h,由

得,则消耗的油量 D.,知考点:匀变速运动的规律。

二、多选题(4小题)

时,油量消耗最小,解得,故B正确。

7.下列所给的质点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中能反映运动质点回到初始位置的是()A.B.C.D.【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在位移时间图像中,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规律,图A中物体的始末位置相同,都在x=0位置,故回到初始位置,图C中初位置在x=5m处,末位置在x=-5m处,没有回到初始位置,故A正确C错误;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与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位移,在图B中面积不为零,图D中面积和为零,所以D正确B错误; 考点:考查了运动图像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要明确位移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要能区分出斜率与面积等的含义.

8.物体以初速度竖直上抛,经3s到达最高点,空气阻力不计,g取A.物体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B.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5m C.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 D.物体在1s内、2s内、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9:4:1 【答案】BC,方向竖直向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点睛】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为g,方向竖直向下,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运动,达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还是g,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求解.

9.如图所示,已足够长传送带以速度顺时针转动.B端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滑上传送带后,先向左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向右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已知行李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关于行李包所受到的摩擦力分析正确的是()

A.行李包向左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行李包向右加速运动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C.行李包从滑上传送带到与带一起匀速运动前,一直受到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行李包与传送带一起匀速时,也会受到传送带施加的向右的静摩擦力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传送带足够长,物体冲上皮带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体减速向左滑行,直到速度减为零,然后物体会在滑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加速,故AC正确,B错误;当行李包与传送带一起匀速时,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关键是对于物体返回的过程分析,物体可能一直加速,也有可能先加速后匀速运动。10.如图所示,质量为2m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地面上的质量为3m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质量为M的物体C,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A一定受到重力、绳子拉力和弹簧弹力三个力作用 B.轻质弹簧对A的弹力可能向下

C.轻质弹簧若是压缩状态,压缩量一定小于D.物体C的质量M不可能大于【答案】BCD

【解析】试题分析:当M大于2m时,A要保持静止,则弹簧要伸长,故弹力对A的弹力向下,当M小于2m时,A要保持静止,则弹簧要压缩,故弹力对A的弹力向上,当M等于2m时,A要保持静止,则弹簧的弹力为0,处于原长,因无法确定M与2m的大小关系,故不能确定A受几个力作用,故A错误,B正确;若轻质弹簧是压缩状态,对A,由平衡条件: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当B刚好离开地面时有:故选BCD.三、实验题(2小题)

11.在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__________(请选择“低压直流”、“4-6v交流” “220V交流”)电源,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选择“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2)图甲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解得:,故C正确;对AB,得:M=5m,为M的最大值,故D正确.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

……,取平均值;

方法B:由 取平均值。

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________________;方法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B中有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___(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_(填写系统或偶然)误差。

图乙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所示的是每打5个点所取的计数点,但由于疏忽第3个计数点位置被污物遮盖,无法看出。该同学仍可直接利用图中的数据可求得:①该物体的加速度为________.② 打下第2记数点时的速度约为__________

。(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220V(2).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3).(5).B(6).偶然(7).0.74(8).0.40

(4).【解析】试题分析:(1)电火花计时器的电源应使用220V交流电压;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由于小车运动较快,可能会使打出来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方法A:,,故,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只有,不利于减小偶然误差;方案B:,,故,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数据只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偶然误差;故方案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误差.

设1、2间的位移为,2、3间的位移为,3、4间的位移为,4、5间的位移为;因为周期为0.02s,且每打5个点取一个记数点,所以每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又,得:,根据某段平均速度等于中时刻的瞬时速度,第2点的速度为

12.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图,纵轴是钩码质量m,横轴是弹簧的形变量x.由图可知: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 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__字);

(3)如图(丙)所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a和b,画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F-L图像.下列正确的

(g取)(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是(______)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答案】(1).毫米刻度尺(2).弹簧自身重力(3).4.9(4).B 【解析】试题分析:(1)实验需要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故需要刻度尺;(2)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由k=

=4.9N/m。由图可知,当F=0时,x=0.5cm,说明没有挂重物时,弹簧有伸长,是由于弹簧自身的重力造成的。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弹簧有自重,实验中没有考虑(或忽略了)弹簧的自重.

(3)F-L图像横坐标的截距表示原长,故b的原长比a的长,选项A错误;由k=

=

知,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选项B正确、C错误;图线的物理意义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选项D错误。

考点: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

四、计算题(2小题,)13.一辆客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客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速度大小的速度行驶,如果司机发现前方有突发情况,采取刹车措施。已知t0=0.6s(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措施经历的时间),客车刹车后,以加的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该客车的刹车位移的大小。

(2)若司机发现的是正前方46m处有一货车正以客车是否会撞到货车上?

【答案】(1)243m,(2)不会撞上.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行驶,又问此后的过程中

(1)由题意得:

,代入数据解得:

…①(2)客车开始减速时两车相距:客车匀减速至与货车速度相同,经历时间t,有

…②

客车位移货车位移 因…③ …④,故不会撞上.

和14.木块A、B质量分别为,与原长为、劲度系数为轻弹簧相连接,A、B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此时弹簧被压缩了5cm。已知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推力F=2N作用在木块A上,如图所示(g取(1)求此时A,B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水平推力不断增大,求B即将开始滑动时,A、B之间的距离(3)若水平推力随时间变化满足以下关系开始滑动前A受到的摩擦力

图像。

, 求A、B都仍能保持静止状态时间,并作出在A),【答案】(1)向右,向左;(2)11cm,(3).【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A、B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关系,根据平衡条件进行求解;(2)当B要开始滑动时弹簧弹力不变,则A、B的距离等于原长减去压缩量;(3)A开始滑动时B静止,则弹簧弹力不变,求出此时的时间,在A没有滑动前,根据平衡条件求出 的表达式,并作出图象。(1)由:此时假设A、B均仍保持静止状态 由题得:对A有: 方向向右;

对B有:

则假设成立

(2)当B要开始滑动时,此时,由则:

A、B间距离:

方向向左,(3)在A没有开始滑动前,A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弹力不变 则有:得:

设t时刻A开始滑动,此时B静止,弹簧弹力不变 对A:

代入数据解得:t=26s 作出在A开始滑动前A受到的摩擦力

上一篇:表扬小学生成绩好的评语下一篇: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稽查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