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这也是母爱

2024-04-29

小学生作文:这也是母爱(精选10篇)

篇1:小学生作文:这也是母爱

这也是“母爱”

一位行走不便的母亲推车上坡,而四肢健全的儿子稳稳地坐在

车上,看到这种现象我想:她的儿子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或是什

么,要不然的话不可能不下来帮母亲推车了,但过了一会儿,

那母亲推车下坡时,突然车倒了,母亲和儿子一起摔倒在地。

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指着她母亲的鼻子说:“你会不会推车

啊,你不想送我的话我就不去学校了,现在害我摔了一

跤……”

我越听越来气,就跑过去,对着那儿子为他母亲抱不

平:“你不应该这样对待你母亲,你母亲的腿脚已经不好使

了,送你上学是为了让你轻松一点,你反而责备她,要知道,

父母养育我们多不容易,现在你反而害怪罪她,这绝对是错误

的。”那母亲也不顾自己的伤痛,连忙站起来,把儿子扶起

来,问道:“好儿子,你没有事吧,痛不痛啊?”然后再把儿

子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对着我说:“不要怪他,要怪就怪我,

是我的不小心。”这时,周围已经有不少围观者了,指着那儿

子窃窃私语,那儿子却说:“好了好了,别说了,我们的事你

们别管,也与你们无关,给我滚滚滚……”

看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想:难道这也是“母爱”吗?

像这样的子女们被过分宠爱,不是爱他,而是害他,这些“小

皇帝”、“掌上明珠”将来自食其力的能力会很差。这是我们

社会的一种倒退,也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倒退,因此,

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独立完成,才能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继续发扬光大。

篇2:小学生作文:这也是母爱

课堂指在教室里,老师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学到知识,懂得道理。社会上到处是“课堂”,我就经历了这样一次的“课堂”教育。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公园里去玩。刚玩了一会儿,我就满头大汗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根冷饮,我撕下包装纸望地下一扔。没走几步,看见不远处,有个小女孩正踮着脚把地上的一个牛奶包装盒往垃圾桶里送。可她个子太矮了,包装盒刚碰到垃圾桶口就掉了下来。小女孩蹲下身子,又捡起包装盒往垃圾桶口送,但还是掉下来了。我想这下小女孩肯定会跑掉的。没想到,小女孩大叫起来:“妈妈,快来帮帮我!”只见一个阿姨走过来问:“怎么啦?”“妈妈,我要把垃圾扔进去,你帮帮我吧!”阿姨抱起小女孩,终于把牛奶盒扔进去了。看到这里,我脸红了,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早上,妈妈让我到垃圾。我提着垃圾袋来到楼下,远远地像投篮一样把垃圾对着垃圾桶扔过去。只听见“啪”的一声,垃圾袋掉在地上,垃圾撒了一地。我一看四下没人,就逃走了。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再看看小女孩的行为,我的脸一阵阵的发烫:小女孩比我小多了,但她却知道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我真该好好向她学习。想到这儿,我赶紧回去捡起冷饮纸,认真地把它扔进垃圾桶。

篇3:小学生作文:这也是母爱

关键词:突显,隐含,强力引导,语篇叙述,修辞认知

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这也是一种____”,标题中的“____”属于“X”的空符号位置,可以自由填入一个完句成分:形容词、动词、名词或短语。

2009年福建省高考语文阅卷由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持,根据语文阅卷领导小组提供的信息:当年考生287387人,作文满分70分,经高考网公布的优秀作文得分在68~70分之间,分别是:

(1)《这也是一种永恒》

(2)《这也是一种力量》

(3)《这也是一种芬芳》

(4)《这也是一种爱》

(5)《这也是一种问题》

(6)《这也是一种危机》

(7)《这也是一种承诺》

(8)《这也是一种幸福》(1)

(1)~(8)隐含了双重预设和相关的问题:

预设1:存在多种“X”,“这”的指代成分是“X”之一。

然而,优秀作文中,“这”的指代成分和“X”不构成逻辑上的属种关系,例如不包括“[苹果]这也是一种水果”之类。不构成属种关系的“这”和“X”通过“也是”构成非逻辑判断,是作者主观认定的结果。标题“这也是一种X”,暗示了新颖的表达角度:不能复制“X”的已知信息,而要传递未知信息。进入语篇叙述的“这也是一种X”,在不改变“X”符号形式的条件下,技术上需要跳过“这”和“X”的逻辑缺口,通过修辞强力推导,将“这”推向“X”。这个逻辑缺口如何修复,修辞推导如何完成?

预设2:在当前语篇之外,“这也是一种X”的预设1未经描述或未经充分描述。

只有这样,“这也是一种X”才能激发接受期待。作者通过什么样的修辞处理满足这种接受期待?

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兴趣,以及试图给出解释的愿望,是本文的写作动机。

一 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这也是一种X”

同一个语言符号,以词句段为观察单位,或以语篇为观察单位,结果可能不一样。(谭学纯,2008a)因此,有必要将“这也是一种X”分别置入标题话语和语篇框架中考察。

(一)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这”:预设和指示/回指和引导

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中的“这”,具有预设和指示功能:预设存在着一种可以表述为“X”的状态、现象、行为等;“这”,是这些预设对象的指示标记,标记了附着于该指示词之上的隐含信息,这些隐含信息将在语篇叙述中明朗化。

进入语篇叙述的“这”,是回指标记,回指作者主观认定的“X”。回指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语篇中的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叙述片段。本文用[ ]标示例(1)~(8)的回指对象:

表1中“这”引导所回指的对象,进入主观设定的关系。如例(1)导向主观设定的时间秩序:“瞬间即永恒”;例(5)导向主观设定的逻辑秩序:“没有问题也是一种问题”。这种主观设定的关系,将被强力引进语篇叙述。

(二)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也”:区别和暗示

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中的“也”是一个区别标记:“也”是一种“X”,意味着此“X”≠彼“X”。同时暗示,存在着“一种X”之外的另一个“X”,甚至另一个“X”群,它们构成对当前语篇中“X”的隐性参照。突显当前语篇的叙述对象同样可以称作“X”。

(三)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X”:焦点信息承载体及其分化与隐现

语用主体对“这也是一种X”的关注,多集中在“X”。这个“X”在语篇叙述中分化:

“X”是词典中可以检索到的词条,语义共享度高。为便于表述,我们将其记作“X0”。

承载优秀作文标题和语篇焦点信息的“X”,在不同层面区别于、甚至有悖于公共经验中的“X”,如“[瞬间]这也是一种永恒”,“X”(永恒)的意义,被强力引导向“瞬间即永恒”的个人经验。基于个人经验的临时语义,共享度较低,我们将其记作“X1”。(谭学纯,2008 b、2009a、2011)

从标题话语看,能够观察到的,只有可见的形式“X”。但语篇显示,例(1)~(8)都隐含“X0”,突显“X1”。“X0”对“X1”构成了某种叙述压力。语篇叙述能否成功,取决于“X1”能否摆脱“X0”的压力,强制性地促使接受者改变对“X”固有的公共认知。

例(1)~(8)“X1”摆脱“X0”压力的方式,呈现为两种类型四种模式:

1.“X1”不在“X0”的语义范围内,前者偏离后者的自然语义。

“X0”是“X1”隐含的意义参照,“X1”因偏离“X0”的自然语义而突显。满足这一条件的“X1”,偏离自然语言的语义坐标,偏离“X0”的语词义。

例(1)“这也是一种永恒”,“X1”(瞬间)不在“X0”(永恒)的语义范围内。当然,可以认为无限多的“瞬间”累加即为“永恒”,但在语义分析中,“瞬间”和“永恒”处于时间之短和时间之长的两极。

2.“X1”在“X0”的语义范围内,前者偏离后者的常规判断。

“X0”是“X1”隐含的价值参照,“X1”不同程度地偏离“X0”的常规判断。8篇优秀作文,除例(1)之外,均属此类。分属3种类型:

1)“X1”偏离“X0”的审美判断。例(2)“X0”(力量)在语篇中的对应语义是“作用、效力”,(2)“X1”(微笑)可以产生“作用、效力”,但“力量”的“作用、效力”是刚性的,“微笑”的“作用、效力”是柔性的,以柔性元素实现刚性的“作用、效力”,偏离常规的审美判断。例(3)“X0”(芬芳)和“X1”(苦涩的药香),表面上都具有“香”的特征,问题是:同样的中草药,在语用主体的感觉系统中,经历了从“苦涩”到“香”的审美变异(详后),而且中草药先“苦涩”后“香”,经历了从味觉到嗅觉的感官沟通。这是需要从审美层面解释的感觉变异。例(4)“X0”(爱)的语义指向“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审美表象通常具有可以观察到的体现“很深的感情”的形式,“X1”指向“饭桌上父亲无言”,虽然“无言”也是可以观察到的形式,但通常是负性的。“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反向地意味着用“无言”传递爱的信息不易读取。语篇显示这位父亲不属于感情深沉的人,儿子体会出父亲在饭桌上无言“也是一种爱”,偏离了常规的审美判断。例(8)“幸福”的语义未变,但语篇实际上转向了对“幸福感”的叙述。而幸福感从客观上说,衡量的参数不同;从主观上说,对相同参数的个人认同不一样。例(8)叙述的平凡生活、柴米油盐、父母二十年共同走过的“幸福”,是考生的审美判断,低调而淡定,与语篇开头铺垫的轰轰烈烈的“幸福”婚恋,构成了反差较大的审美偏离。

2)“X1”偏离“X0”的逻辑判断。例(5)的看点是反向逻辑判断:没有问题也是问题。语篇所议的问题奶粉,曾经是“国家免检”(没有问题)的问题产品。没有问题造成的问题,比曾经存在过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严重。例(6)的常规逻辑是书多表明文化繁荣,考生同样采用反向逻辑判断:书多是文学泛滥的文化表征。

3)“X1”偏离“X0”的伦理判断。例(7)的语篇从香港歌手刘德华赈灾歌曲《承诺》的歌词引入叙述:“我要你重获原来的生活,认定了这一辈子的承诺。”由此追溯汶川地震中的亲情记忆——吴家芳将亡妻尸体绑在背上,骑摩托车长途行驶回家,他的举动赢得了公众的敬意。也许正是这种敬意,定格了一个在地震中丧妻的男人的公众形象。如果这个感人的画面没有通过强势传播进入公众视线,那么吴家芳再婚可能不会引起非难,甚至不会有人注意。这个男人再婚之所以广受指责,是因为公众希望吴家芳作为好男人的形象凝固为他与亡妻的婚史,并在亡妻身后永久延时。而他丧妻不到一年再婚,公众伦理一时难以接受。语篇虽然没有从这个角度深入分析,但我们没有理由要求考生在有限的考场时间触及更深的层次。重要的是考生做出了区别于公众的伦理判断:吴家芳有再婚的权利。让灾区人民“重获原来的生活”,不仅仅是唱一支歌,而是每个炎黄子孙用心的承诺。即:内心流淌的人性关怀,承诺了歌词的承诺不能兑现的东西。

(四)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这也是一种X”:话语权转移

在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X”都是关键词。按常理,需要围绕“X”行使话语权。但是由于标题话语暗示了此“X”≠彼“X”,出于不复制“X”已知信息的修辞考虑,语篇叙述中的“X”分化为“X0”和“X1”。为了满足语篇新颖度要求,“X1”需要摆脱“X0”的压力。语篇叙述实际上是将“这”所回指的“X1”强行推向“X0”。因此,进入语篇叙述的“这也是一种X”,话语权已经转移:从言说“这也是一种X”,转向言说“[X1]这也是一种X0”。

这种话语权转移,伴随着语篇叙述的强力引导。

二 语篇叙述强力引导“X1”属于“X0”之一的修辞认知

(一)挣脱逻辑限制:“X0”修辞化地包含“X1”

如果仅仅看标题,看不出“这也是一种永恒”包含了“瞬间即永恒”的修辞化改写。人们关于“瞬间”和“永恒”的语言记忆,处于逻辑上的对立状态,在没有外力推动的情况下,逻辑思维保持着对“瞬间不是永恒”的清醒。

当“瞬间即永恒”的新颖表达在语篇中实现时,“X0”包含“X1”在逻辑上的非真状态,被修辞重新包装。

把表1中的“X”及其分化形式“X0”和“X1”对应的语言单位提取出来,则分别如下:

表2产生了下面的矛盾:

在逻辑上,“[X1]这不是一种X0”。“X1”向“X0”的逻辑过渡,不能成立。

经过修辞包装之后,“[X1]这也是一种X0”。“X1”向“X0”的修辞过渡,在语篇环境中临时完成。

从逻辑上的“不是”,到修辞包装之后的“也是”,可以概括为:

规则1:逻辑否定的事实转换为修辞肯定的表达,“X1”向“X0”过渡的逻辑障碍,由修辞临时消除。

“X0”包含“X1”的非逻辑表达,通过规则1完成修辞过渡,得到主观认同。在将近29万篇作文中筛选出的8篇优秀作文均属此类,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修辞认知(谭学纯,2005、2009 b)临时接管了逻辑的权利,一旦脱离当前语篇,还将恢复对逻辑权利的尊重。

标题话语屏蔽了“X1”向“X0”的修辞过渡,需要在语篇叙述中展开并强化。因此,规则1应在语篇框架内补充,由此产生了规则2。

规则2:“这也是一种X”由标题话语向语篇叙述延伸,引入相关事件、情节、场景或评价,构建强力支持“X1”属于“X0”之一的语篇环境。

就下例来说,全文800字左右,反复强调一个逻辑悖理的表述:“瞬间即永恒”,用下划线标示:

永恒,不只在于时间从洪荒而来的脚步;也不只在于风声从亘古而至的呢喃,

昙花从不为她鲜艳得(的)短暂而暗自哀怜,因为她将自己怒放的那一刻书进了天地的长卷,万物无一不记得这的娇美,朝露从不为她光华得(的)瞬息而顾影悲叹,因为她用自己闪耀的那一秒照亮了世界的一隅,众生无一不怀想这的清丽。

因为真美,那些短暂的事物竟撼动了时间的定律,

当诗仙宽袍弃履,举金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极醇。

因为不凡,那些即逝的侧影竟跃过了文明的更替,

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汨罗的那秒,这一屡(缕)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就随着汨罗江水的平平仄仄流过了漫漫岁月,滋润在每个志士的心田。

因为无愧,那些闪现的生命竟无视了历史的变迁,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人生苦短,纵是八十而寿又何尝不是一瞬。

但且回首再看那南山脚下菊态幽美,洞庭湖心月晖清华;看那赤壁山涧金戈铁马,大漠暮里炊烟人家,

这些那些由真、善、美缠绕而成的瞬间,往往在笔尖的跃动甚至风叶的交响中被铭记。它们不曾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坷,甚至不曾在岁月的波涛中起伏,它们总以一种轻盈而美好的姿态起舞,独立于世,而在万物心中刻下永恒。

以真行走于世,以善放歌于世,以美馈赠于世,便可以自身之瞬间,成就大世之永恒。

瞬间,也是一种永恒。

语篇的修辞处理,是强力引导“X1(瞬间)也是一种X0(永恒)”的修辞认知,在不同的叙述位置不断产生新的叙述动力,直到抵达语篇叙述目标。逻辑层面不属于属种关系的“瞬间”和“永恒”,在语篇的三维叙述中进行修辞调度。文中关于“真美”“不凡”“无愧”的叙述所成就的“瞬间即永恒”,对标题“这也是一种永恒”构成修辞层面的三维支撑:

1. 因为真美,昙花一现的瞬间融进了天地长卷,短暂的事物撼动了时间定律。

2. 因为不凡,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瞬间,在孩童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3. 因为无愧,屈子投身汨罗的瞬间悲壮,在岁岁年年坚实的粽角中变为深沉的永恒。

三维叙述的每一个维度,加入同一个修辞强化句:“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使三维叙述呈现为语篇层面复沓的修辞结构,由此导向:真善美缠绕的瞬间,造就了永恒。

语篇起始句反向地否定“永恒”在公共经验中时间的无尽绵延,将“永恒”的时间长度减至最短:“一个瞬间,往往也能成就永恒。”叙述终端“瞬间,也是一种永恒”,是对起始叙述的自然回应,也是叙述展开的自然结论。语篇环境中,每一次“瞬间即永恒”出场,都伴随着相关事件、情节、场景或评价的介入,也都伴随着修辞认知对“X1(瞬间)也是一种X0(永恒)”的强力引导。

(二)“X1”对“X0”的偏离度

由于语篇叙述强力引导“X1”属于“X0”之一的修辞认知,“这也是一种X”的语篇看点,在于“X1”为摆脱“X0”的压力如何偏离“X0”。“X1”推动语篇叙述的能量,较多地取决于“X1”对“X0”的偏离度。

“X1”对“X0”的偏离度制约语篇生成空间的一般条件可以概括为规则3。

规则3:在可识读的前提下,“X1”对“X0”的偏离等级倾向于偏离度高>中>低>零偏离。

理想状态下,“X1”对“X0”的偏离度不能太小,拒绝零偏离。零偏离等于“X1”拷贝“X0”,即“X1”在“X0”的语义范围内及对应的常规判断中被克隆。这意味着“X1”无法摆脱“X0”的压力,突显当前语篇富有新意的叙述,失去了强力改变公共认知的意义,也不能满足未知信息>已知信息的接受期待。

规则3需要进行补充,由此产生规则4。

规则4:在不改变“X1”和“X0”的道德评价的情况下,“X1”对“X0”的反向偏离,是偏离度的最大化。

以语篇为单位,重新观察例(1)~(8),给出“X1”偏离“X0”的方式:

8篇优秀作文,都有效地制造了叙述张力,对接受者产生陌生化效果,部分地得力于偏离度的最大化,即选择“X1”对“X0”的反向偏离。呈现为两种面貌:

1.在语义层面发生:“X1”和“X0”处于语义对立的反义义场。

2.在非语义层面发生:“X1”和“X0”处于反向对立的修辞场。

制造叙述张力的反向偏离,伴有“X1”向“X0”的转换。这种转换在《这也是一种芬芳》中表现得相对复杂:标题屏蔽的反向偏离,在语篇中首先由“X1”完成。从“X1”到“X0”,再次反转:《这也是一种芬芳》的初始叙述,是考生的童年记忆:一碗碗褐色药汤、老中医爷爷佝偻的背影、药罐里冒出的气体。爷爷煎熬中药的气味在房屋内弥漫时,“我”远远地躲避,病中服药,加冰糖也觉得苦口。

进入叙述展开区间,病榻上的“我”从家中破旧的中草药图典里认识了许多药名:白芷,半夏,紫宛,青黛,想象这些审美化的药名前世是温婉绰约的美丽女子,化作草药安抚病人,想象《红楼梦》里林妹妹因为药香的衬托,楚楚身影让人惋怜。

到叙述终端:“我”感觉到了“满室氤氲里”是“爷爷的爱”和病人“温柔的健康保证”,原先“药铺苦涩的气味”,变成“苦涩的药香”,叙述中止于“芬芳”。

语篇叙述的反向偏离路线可以描述为:

中草药由“苦涩”而“香”,是一次反向偏离。从“香”到“苦涩的药香”,是第二次反向偏离:“苦涩的药香”是一种主观化的感觉,“苦涩”和“香”,在同一经验主体的感知系统中,不会作为同一感知对象同时在场。汉语中有“清香”“馨香”“幽香”“暗香”“醇香”“芳香”,没有“苦涩香”,即使“异香”,也是“异”在香味浓烈,而不是香中的苦涩。就“苦涩的药香”来说,“苦涩”是真,“香”是幻,否则不会加冰糖还觉得药苦。从“苦涩的药香”到“芬芳”,审美化地过滤了“苦涩”,语用主体的审美感觉接纳了非实体意义的“药香”,“香”与“芬芳”同义。至此,“[X1]这也是一种X0”的强力引导才最终完成。

在“[X1]这也是一种X0”的叙述结构中,反向偏离较多地出现。反例的排除,似可考虑:当“X1”和“X0”属于语义对立的极性形容词且语义对立的极性形容词涉及道德评价时,不能选择反向偏离,如:

(9)[卑鄙]这也是一种高尚×

如果出现这种偏离,只能在语境支持下生成以句子为单位的反语,不能生成以语篇为单位的美文。因为关于“高尚”和“卑鄙”道德评价的公共标准不能互换。

“高尚”和“卑鄙”在反向对立的修辞场可以生成佳句:

(10)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回答》)

但例(10)“高尚”和“卑鄙”道德评价的公共标准没有互换,与例(9)不是同一表达式,不属于同一讨论对象。

以上的语义分析和语篇分析,有一些不重复同类研究的观察点和微观分析的难点(孙绍振,2006),也有同类研究较少反映的修辞解释。解释的依据,是可以观察到的和不容易观察到的汉语事实。本文尝试性的探讨,多少带有一点修辞学科在自信自立的前提下吸纳优势学科智慧的愿望(邢福义,2005)。近年语言学相关学科部分学者的话语行为推介,正在促进修辞学科和语言学相关学科的研究相互注释,包括促进修辞学介入语言学相关学科研究(陆俭明,2008;沈家煊,2008;屈承熹,2008),修辞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为自身输血,并积蓄突围的能量。(钱冠连,2010;萧国政,2010)

三 结论

分项观察“这也是一种X”中的“这”“也”“X”;综合观察“这也是一种X”,可以发现它们在标题话语和语篇叙述中的不同功能和意义:

1.标题话语中的“这”,具有预设和指示双重功能,兼为标记语。进入语篇叙述的“这”,具有回指和引导双重功能,兼为标记语。

2.标题话语中的“也”是一个区别标记,同时暗示存在着“一种X”之外的另一个“X”,后者构成对当前语篇中“X”的隐性参照。

3.从标题话语看“这也是一种X”,能够观察到的,只有可见的形式“X”。这个“X”,在语篇叙述中分化为“X0”和“X1”。语篇叙述能否成功,取决于“X1”能否摆脱“X0”的压力。

4. 由于标题话语“这也是一种X”暗示了此“X”≠彼“X”,进入语篇叙述之后,“这也是一种X”的话语权转移:从言说“这也是一种X”,转向言说“[X1]这也是一种X0”。

语篇叙述强力引导“X1”属于“X0”之一的修辞认知,挣脱“X1”和“X0”不存在属种关系的逻辑限制,在操作层面,可以提取两条规则:

1.逻辑否定的事实转换为修辞肯定的表达,“X1”向“X0”过渡的逻辑障碍,由修辞临时消除。

2.“这也是一种X”由标题话语向语篇叙述延伸,引入相关事件、情节、场景或评价,构建强力支持“X1”属于“X0”之一的语篇环境。

“这也是一种X”的语篇看点,在于“X1”为摆脱“X0”的压力而偏离“X0”。“X1”推动语篇叙述的能量,较多地取决于“X1”对“X0”的偏离度。在操作层面,也可以提取两条规则:

1.在可识读的前提下,“X1”对“X0”的偏离等级倾向于:偏离度高>中>低>零偏离。理想状态下,“X1”对“X0”的偏离度不能太小,拒绝零偏离,否则等于“X1”拷贝“X0”,失去了“[X1]这也是一种X0”强力改变公共认知的意义。

篇4:这也是爱小学生作文

在生活中,有妈妈对我慈祥的爱,有爷爷奶奶对我的溺爱……而我爸爸对我的爱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无法言说的。

在爸爸眼中,我永远是那个可爱、调皮的长不大的小女孩,可是我已经慢慢长大。记得有一次,我被一道数学难住了,左思右想也没有一点儿思路。妈妈不在家,于是,只好向爸爸求助。爸爸一听,就想打发我走,第二天再讲。他被我缠着不放,才勉强答应。他一看题目,脸顿时拉了下来,声音立刻提高了八度,吼道:“YOYO,你这么简单的题怎么都不会?你是怎么学奥数的?”吓得我一脸茫然和窘迫。这道题我确实不会,而且也不至于很简单。爸爸看着我愣着不动,叫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快写啊!”我怯生生地说:“这道题我实在不会做。”爸爸一听,眼睛瞪得如铜铃般大小,声音又提高了八度:“你这数学白学了!”说罢,便为我不耐烦地讲解这道题。连叫带吼,我总算明白了。这时我已哈欠连天,可是爸爸仍然不放过我,在我半梦半醒的状态下,又做了三道例题,做完,我扑到床上,马上进入了梦乡。就在每次爸爸的高压下,我对奥数题丝毫不敢懈怠,现在我的解题能力也越来越好了。

篇5:小学生这也是课堂作文

在干净美丽的校园里,我们学到了无价的财富——知识;在教室里,在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努力的汲取知识。但是,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知道,其实,课堂无处不在。天空是课堂,大海是课堂,甚至连一个普普通通的小菜园子,这也是课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小孩子也都耳熟能详的古诗中所蕴含的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究竟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年少的我就做不到。嘴里念着诗,却任由粒粒白米掉落而无动于衷。奶奶气得说我“人家吃饭吃到肚子里,你吃饭却吃到肚皮外面去了。”我却依旧我行我素。于是她又搬来大堆的苦难经历来教育我,我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奶奶见“绝招”不好使,只好先平静下来。过了几天,奶奶又要出门去挖野菜,让我也一并同去。目的地是一个不大的废弃地,上边人为地或自然地生长着一些说不上名的植物。但因为来晚了,所以大部分的野菜都被人挖走了。开始我兴冲冲的想挖一大篮野菜,于是左顾右盼的看哪儿菜多。接着就开始挖。我放弃了不顺手的工具,采取了最直接也最原始的方法——拉、拽、扯。我左拉右扯的抓下不少叶子,奈何那野菜生命力太顽强,不管我怎么使劲它都泰然处之,纹丝不动,反倒把我累出了一身的汗,手也搓的生疼。只好坐下休息,看着黄色的土地、绿色的野菜,正在感叹,又望见奶奶和其他几个挖菜的人弓着身子,不住的拨开一丛草,探询的不光穿过炎热的天气和周围的杂草,一直抵达追求的目标,目光终于泛起一丝欣喜,然后三下五除二的收拾干净,继续着另一轮探索。看着看着,熟悉的诗行又浮现在我脑海。亲身经历之后的感受是我感觉这诗句有多么贴切。我也明白了奶奶的苦心,在这个别开生面的课堂中,我学会了勤俭。有人以天空为课堂,于是他学会了深邃;有人以大海为课堂,于是他学会了宽容;我以一个小菜园为课堂,学会了勤俭。

篇6:这也是课堂小学作文650字

生活中处处是课堂,我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在这次体验中,我十分快乐。

有一次,我去参加了一个区里的接力跳绳比赛。那一天是妈妈陪我去的。我在休息室里的时候,我紧张极了!脸色苍白,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心“扑通,扑通”不停的跳着。妈妈拍拍我的肩,轻轻的捏了捏我手:“别慌!”

过了一会儿,接力比赛开始了!全体分为4组,每组14人,每人跳15个,先跳完为胜。“预备进场!”我和选手断断续续上场,在原地做完了热身运动以后开始了比赛,只听“预备,开始”比赛激烈地开始了,我更加紧张了,心想:千万不要毁在我手里啊!越想越紧张。此时,绳子已经传到了我的手里了,我无法冷静下来,跳断了,第一局输了,休息时,我十分灰心,垂头丧气的。

我想办法冷静下来,慢慢的我冷静了下来,这时我听见了妈妈在为我鼓劲,我开始有信心,自信地上了场,第二局开始了,我十分冷静,,此时,绳子又到了我的`手里了,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比赛,成了第一名,第二局轻轻松松的赢了。

关键是在第三局,马上开始了,我上了场,只听“开始”我就精力十足,准备跳绳,传到我的时候,我马上接完,传给下一位同学。比赛结束以后,我们又回到了休息室,等待最终的结果,心里还是有点紧张。

过了一会儿,才说出名次,我们赢了,我们第一名!我们都十分开心!妈妈也来为我祝贺。

篇7:小学生作文:这也是母爱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语境下, 随着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落地生根, 各地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加大, 执纪审查进一步强化, 一大批十八大后不收手、不收敛的党员、干部受到党纪严肃处理, 越往后执纪越严的信号释放明显。而类似广东一手抓监督执纪问责, 一手抓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澄清问题, 恰恰也是一种责任担当的具体体现。

现实中, 如果一个干部受到举报, 经过核查, 结果属实, 就须对被举报人予以相应的党纪国法处理。若经过核查, 没有发现举报线索举报的事项, 按理说, 纪委也应当及时澄清事实, 还人清白, 以正视听。然而, 现实情况却没有这般简单。长期以来, 有的地方对此类情况的惯常处理方式, 往往是“暂存”“挂起来”, 对举报事项既不说有、也不说无, 搞模糊处理。这就带来麻烦, 被举报人到底有无问题, 没个明确说法, 以至于有关被举报人的小道消息满天飞:“估计是一下子没查出头绪, 但他肯定有疑点!”“他大概还是有问题, 否则纪委怎么不站出来说话?”这样的舆论多了, 给当事者造成的压力与困扰可想而知, 在单位是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 无所适从。尤其遇到提拔关口时收到举报信, 一些地方的态度往往是 “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人选先撤下来, “放一放”再说。在这种“疑罪从有”的思维作用下, 有的干部的“机会”就这样被稀里糊涂“耽误”了。

细究分析, 大概当地的党委与纪委也有难言之隐。查也查了, 没发现啥问题, 若直接说被举报人是清白的, 万一之后他又“出事”, 岂非显得当初查证不力?还有一种思维也颇有市场:苍蝇不叮无缝蛋, 为什么别人没被举报、就你有举报线索?还是稳妥起见, 先不急着下结论, 观察观察再说;遇有提拔关口, 更要慎之又慎, 一定要防止“带病提拔”……凡此种种, 看似稳慎, 实则是不担当。王岐山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 监督执纪问责, 必须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纪委的工作, 既要严格约束干部, 也要充分保护干部, 绝不能为惩而惩。为受到错告、诬告的党员、干部及时澄清问题, 就是纪检机关责任担当的表现。没发现问题, 就说目前没发现问题;现在需要提拔, 该提就提……作为有权机关, 纪委的及时发声, 对那些“被泼脏水”的干部是最好的保护。实践中, 一些干部往往就是因为工作上敢抓敢管、坚持原则, 得罪了人。如果因此遭遇“莫须有”的举报而不能及时得到澄清, 其负面导向无疑是巨大的, 将反过来助长“好好先生”“为官不为”等歪风流行。

“纪律检查机关的一切工作, 都是围绕党在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的, 必须从政治和全局上把握。”当前, 改革步入深水区, 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尤需要一大批“狮子型”干部冲锋在前。像广东纪检机关这样及时还人清白, 保护干事创业热情, 对那些真正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来说, 不啻一道硬邦邦的“护身符”。

篇8:这也是课堂小学生作文400字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充满书香的图书馆,广阔欢乐的操场,生机勃勃的.农村……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大课堂。

上个星期,徐叔叔带我们去建阳参观了陆秀夫纪念馆。我走在景忠桥上,就感到了纪念馆的气派宏伟,古朴典雅。我们先参观了“景忠书院”,这里是陆秀夫儿时读书的地方。一盏桐油灯,一方砚台,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陆秀夫灯下苦读的身影。接着,我们来到碑林。石碑上刻着许多精美的碑文,大多是书法家和名人对陆秀夫精忠报国精神的赞美,体现了后人对陆秀夫的敬佩。

最后,我们瞻仰了“忠烈堂”。一进大门就看见了陆秀夫的铜像,他正襟危坐,目视前方,正气凛然。铜像旁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海上孤臣担心不泯,下联是:人间忠烈正气长存。东西两侧展厅,陈列着陆秀夫的生平与功绩。通过阅读,我了解到,1278年,元军大举南犯,陆秀夫帮助幼主抗元,不幸战败,在驱赶妻儿入海后,又背着小皇帝投海了。“海上升明月,崖山长青松。秀夫忠魂在,波涛千古勇。”陆秀夫,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浩气长存!

篇9:小学作文这也是课堂500字

记得在我8岁的时候,有一天天气十分炎热,整个大地都像被闷在一口大锅子里,叫人难受,树上的知了也叫个不停,仿佛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哎!强烈的阳光照在我的头上,滚烫的头发都可以煎鸡蛋了。

于是,我只好央求妈妈帮我买一个冰淇淋,谁知,妈妈竟从包中拿出5块钱,笑了笑,便对我说:“你已经长大了,不可以什么事情都靠妈妈了,也要学会独立了,这次,你就自己尝试着去买一个冰淇淋吧!”没办法,我自己不想去买,就只有忍受着闷人炎热的滋味,于是,我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拿着5块钱慢吞吞地走出家门,去买冰淇淋了,一路都很害怕。

我终于来到了冰淇淋店,过了一会儿,我鼓起勇气小声地对卖冰淇淋的阿姨说:“阿姨,你可以给我来一份香草味的冰淇淋吗?”我的声音小得就和蚊子一样,所以,卖冰淇淋的阿姨没有听见,依然在不紧不慢地忙碌着,我真想回家,但是,回想起冰淇淋的美味,我又停住了我的双脚。正当我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比我还小的妹妹大大方方地走到卖冰淇淋的阿姨面前:“阿姨,请给我来一份草莓味的冰淇淋。”“好呀,给!”阿姨微笑道,那位小妹妹将钱递给阿姨,大口吃起冰淇淋。

这时,我耳边仿佛有一个天使和一个恶魔,天使说:“没事儿,孩子,勇敢地迈出一步吧!”恶魔却说:“回家吧,还是别买了,你竟然不敢就别去了。”我还是相信了天使,鼓起勇气对阿姨说:“阿姨,可以给我一份香草冰淇淋吗?”阿姨接过我的钞票,给了我一份冰淇淋。

我咬了一口,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这次,我战胜了胆怯。

篇10:这也是一道风景线小学作文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让“5.12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日子。”使“汶川”成为一个令人揪心的地名。

天崩地裂时,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临危受命,迎难而上。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这是一场与地震作搞争的战斗,这是一场与死神作斗争的战斗。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的先遣部队,冒着道路阻断 ,山体滑坡的困难和危险,夜以继日地徒步行军,挖掘道路,争分夺秒进入重灾区。这群可爱可敬的人,用自己的汗水和鲜血,开辟了一条条“生命之线。”

抗灾中,人不缺少充满感动与温暖的.故事。一个刚从二次坍塌的废墟中救出个孩子的战士跪下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位成都消防战士含泪说:“为什么我不多长几只手,把受困群众及时地挖出来。”这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我们听了不禁流下泪。首批出去的4500名直属空降兵第一梯队,在赶圤灾区之前全部写好遗书。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不必再一一列举,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但让我们记住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因为是他们用爱和力量,从死神手中抢夺出更多的生命,并赋予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坚强,是我们在危难中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特有的坚韧与顽强。

上一篇:强素质树形象造就优秀理财人下一篇:张桂梅先进事迹个人感悟